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毛籽金花茶和龙州金花茶的细胞学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王任翔 梁倩华 +1 位作者 杨继华 唐典禧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4年第4期76-80,共5页
对2种金花茶进行了细胞学研究.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均为2n=30,首次报道它们的核型:毛籽金花茶K(2n)=2x=30=22m+8sm(2SAT),属1A型;龙州金花茶K(2n)=2x=30=24m(4SAT)+6sm,... 对2种金花茶进行了细胞学研究.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均为2n=30,首次报道它们的核型:毛籽金花茶K(2n)=2x=30=22m+8sm(2SAT),属1A型;龙州金花茶K(2n)=2x=30=24m(4SAT)+6sm,属1B型.本文对金花茶组7种植物的核型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种间的核型差异是明显的.另外,还对整倍体和非整倍体细胞的产生进行了分析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籽金花茶 龙州金花茶 核型 山茶科 细胞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籽红山茶叶绿体基因组特征及其系统发育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郑倩 童一涵 +4 位作者 孔庆博 冯士令 周莉君 丁春邦 陈涛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74-582,共9页
【目的】对毛籽红山茶(Camellia trichosperma)叶绿体全基因组进行序列特征分析并构建系统发育树,判断其分类学地位。【方法】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毛籽红山茶叶绿体全基因组进行测序、组装、注释和序列特征分析及构建系统发育树。【结... 【目的】对毛籽红山茶(Camellia trichosperma)叶绿体全基因组进行序列特征分析并构建系统发育树,判断其分类学地位。【方法】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毛籽红山茶叶绿体全基因组进行测序、组装、注释和序列特征分析及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毛籽红山茶叶绿体全基因组长度为156605 bp,具有典型的四分体结构,其IR区GC含量最高,为40.5%。通过注释预测到87个蛋白质编码基因,36个tRNA基因以及8个rRNA基因。简单重复序列(SSR)检测表明,叶绿体基因组包含68个SSR位点,单核苷酸、二核苷酸、三核苷酸、四核苷酸和六核苷酸数量分别为48、4、1、3和12。密码子偏好性分析发现亮氨酸密码子使用率最高,色氨酸使用率最低。【结论】毛籽红山茶与红山茶组(Sect.Camellia)的山茶(C.Japonica)和浙江红山茶(C.Chekiangoleosa)亲缘关系较近,但与同组的滇山茶(C.Reticulata)和南山茶(C.Semiserrata)亲缘关系较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籽红山茶 叶绿体基因组 系统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浸脱水处理对棉花毛籽发芽速度和整齐度的影响
3
作者 霍智云 《种子科技》 2001年第2期96-96,共1页
试验表明 ,预浸脱水处理可显著提高棉花毛籽发芽速度和整齐度 ,并能使发芽率达到最高值 ,但必须掌握好预浸脱水处理的火候 ,即以毛籽表面干燥、绒毛变白为度。
关键词 棉花 预浸脱水处理 种子处理 毛籽发芽速度 毛籽发芽整齐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光谱的棉花毛籽蛋白质和油分含量快速检测
4
作者 马怡婷 李鲁侨 +4 位作者 石钇琦 尹红 赵天伦 陈进红 祝水金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11-219,共9页
【目的】建立棉花毛籽蛋白质和油分含量的近红外检测校正模型。【方法】检测样本的蛋白质含量和油分含量,根据光谱-理化值共生距离算法(sample set partitioning based on joint X-Y distance sampling,SPXY)按照3∶1的比例将426个样本... 【目的】建立棉花毛籽蛋白质和油分含量的近红外检测校正模型。【方法】检测样本的蛋白质含量和油分含量,根据光谱-理化值共生距离算法(sample set partitioning based on joint X-Y distance sampling,SPXY)按照3∶1的比例将426个样本划分为包含320个样本的校正集和106个样本的预测集,结合多元散射校正和一阶导数等光谱预处理方法对模型进行优化,并采用线性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 square method,PLS)、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和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3种方法对比分析建立棉花毛籽蛋白质和油分含量的近红外快速测定模型,以决定系数、均方根误差和剩余预测偏差作为模型的评价指标。【结果】SVM模型和PLS模型在校正集的拟合效果较好,决定系数均大于0.8,但对预测集的拟合决定系数不到0.8,说明模型均存在过拟合现象;而RF模型在校正集和预测集的拟合效果都非常好,决定系数均大于0.9,其中蛋白质含量预测模型的决定系数、预测均方根误差和剩余预测偏差分别为0.9459、0.9352和4.5391,油分含量预测模型的决定系数、预测均方根误差和剩余预测偏差分别为0.9097、0.7704和3.4891。【结论】基于RF方法建立的预测模型能较好地应用于基于近红外光谱的棉花毛籽的蛋白质含量和油分含量检测,并可代替化学测定方法。研究结果不仅为棉花种子品质育种、棉籽加工生产和销售中棉籽营养品质的快速、无损评价奠定了基础,并可为其他作物种子的无损分析提供技术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棉花毛籽 蛋白质 油分 随机森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种毛籽机械损伤对成品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5
作者 郭艳丽 《种子科技》 2000年第6期346-347,共2页
针对棉种来料加工的毛籽剥绒质量好坏、健籽率高低、含绒量多少进行对比试验 ,强调为保证棉花成品种子质量 ,应减少种子机械损伤 。
关键词 毛籽质量 机械损伤 种子发芽率 棉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处理对菜籽毛油脱胶效果的影响
6
作者 尚柏余 谭湘芸 +4 位作者 冯旭梅 刘春杰 王翔宇 滕飞 李杨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8-136,共9页
为了改善传统油脂精炼中水化脱胶率低,中性油损失率高等问题。本研究采用超声波辅助水化脱胶的方法对菜籽毛油进行脱胶处理。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加水量、水化温度、超声时间和超声功率4个因素对菜籽毛油脱胶效果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 为了改善传统油脂精炼中水化脱胶率低,中性油损失率高等问题。本研究采用超声波辅助水化脱胶的方法对菜籽毛油进行脱胶处理。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加水量、水化温度、超声时间和超声功率4个因素对菜籽毛油脱胶效果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进行了响应面优化,得出各因素对脱胶效果影响的主次顺序为:水化温度>加水量>超声时间。结果表明:在加水质量分数8%、水化温度55℃、超声功率65 W、超声时间10 min的条件下,菜籽脱胶油的磷含量降至最低,为21.67 mg/kg,脱胶率达到最高,为85.49%。与水化脱胶相比,脱胶率提高了23.81%。此外,超声波辅助处理可以有效降低菜籽毛油的酸价、碘值、过氧化值,降低油脂中饱和脂肪酸含量,增强油脂品质,延长储藏期,使脱胶后菜籽毛油的颜色更加晶莹剔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 响应面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毛葡萄籽原花青素的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6
7
作者 郑燕升 莫倩 廖政达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3期5259-5260,共2页
[目的]为进一步开发利用野生毛葡萄籽原花青素提供依据。[方法]设置不同的贮藏条件、温度、pH值、添加剂,研究野生毛葡萄籽原花青素的稳定性。[结果]野生毛葡萄籽原花青素对光和温度十分敏感,当温度高于60℃时,野生毛葡萄籽原花青素吸... [目的]为进一步开发利用野生毛葡萄籽原花青素提供依据。[方法]设置不同的贮藏条件、温度、pH值、添加剂,研究野生毛葡萄籽原花青素的稳定性。[结果]野生毛葡萄籽原花青素对光和温度十分敏感,当温度高于60℃时,野生毛葡萄籽原花青素吸光度值迅速减小。随着pH值的增大,野生毛葡萄籽原花青素吸光度值逐渐减小,pH值为6时达到最小值。添加柠檬酸、Vc、亚硫酸氢钠可提高野生毛葡萄籽原花青素的稳定性,而苯甲酸钠和过量的亚硫酸氢钠对其有明显的破坏作用。[结论]野生毛葡萄籽原花青素光、热稳定性较差,低pH值稳定性较好,Vc与柠檬酸配合使用增强其稳定性的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葡萄 原花青素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辅助菜籽毛油脱胶工艺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代春华 蔡兆海 +3 位作者 圣明明 何荣海 黄六容 马海乐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3-96,共4页
本研究采用水化脱胶、酸法脱胶以及超声辅助水化和酸法脱胶技术对菜籽毛油进行脱胶处理。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考察了柠檬酸添加量、温度、加水量及处理时间对菜籽毛油脱胶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柠檬酸添加量0.25%、处理温度60℃、加... 本研究采用水化脱胶、酸法脱胶以及超声辅助水化和酸法脱胶技术对菜籽毛油进行脱胶处理。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考察了柠檬酸添加量、温度、加水量及处理时间对菜籽毛油脱胶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柠檬酸添加量0.25%、处理温度60℃、加水量3.5%条件下处理15 min后,再经40 kHz、150 W的超声波处理15 min,菜籽毛油脱胶率可达82.5%,此时脱胶油中的磷含量为19.7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脱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储藏条件对茶叶籽毛油品质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常明 朱晋萱 +4 位作者 刘睿杰 朱跃进 张士康 金青哲 王兴国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7-21,共5页
对茶叶籽毛油进行了6个月的储藏实验,模拟工厂实际情况,探究光照、温度和密闭性对茶叶籽毛油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热榨茶叶籽毛油储藏稳定性较冷榨茶叶籽毛油好,储藏条件对茶叶籽毛油品质的影响大小依次为光照、温度和密闭性;储藏... 对茶叶籽毛油进行了6个月的储藏实验,模拟工厂实际情况,探究光照、温度和密闭性对茶叶籽毛油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热榨茶叶籽毛油储藏稳定性较冷榨茶叶籽毛油好,储藏条件对茶叶籽毛油品质的影响大小依次为光照、温度和密闭性;储藏6个月后,茶叶籽毛油酸值、过氧化值增幅均超过100%,氧化稳定指数降幅超过60%,生育酚含量降幅为20%-50%,角鲨烯含量降幅为50%-83%,茶多酚含量降幅为25%-70%;相关性分析发现,热榨茶叶籽毛油的氧化稳定性与生育酚、茶多酚含量相关性较高,冷榨茶叶籽毛油的氧化稳定性则与角鲨烯含量相关性较高。因此,茶叶籽毛油必须避光储藏,同时维持温度稳定,低温尤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储藏 品质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ME-GC-MS对菜籽毛油和精炼菜籽油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分析 被引量:26
10
作者 谢婧 徐俐 +1 位作者 吴浪 夏晓峰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84-87,共4页
以菜籽毛油和精炼菜籽油为原料,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装置顶空取样,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菜籽毛油的主要挥发性风味成分为硫甙降解产物、氧化挥发物(醛、醇、酮等)及杂环类物质,其中硫甙降解产... 以菜籽毛油和精炼菜籽油为原料,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装置顶空取样,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菜籽毛油的主要挥发性风味成分为硫甙降解产物、氧化挥发物(醛、醇、酮等)及杂环类物质,其中硫甙降解产物以2-甲代-1-丙烯基-氰、4-甲硫基-丁腈3、-苯基丙腈及4-异硫氰基-1-丁烯为主,氧化挥发物以1,5-己二烯-3-醇和反-2-反-4-癸二烯醛为主要成分,杂环类物质则以吡嗪类化合物为主;精炼菜籽油的挥发性风味成分主要为氧化挥发物,以反-2-反-4-庚二烯醛、反-2-反-4-癸二烯醛、反-2-癸烯醛为主,其菜籽油特征性风味不足,主要源于精炼过程中硫甙降解产物及杂环类芳香物质的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炼菜 挥发性风味成分 SPME—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炒制温度对菜籽毛油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20
11
作者 吴浪 徐俐 +2 位作者 谢婧 夏晓峰 王化东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39-43,共5页
采用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不同炒制温度菜籽毛油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菜籽毛油挥发性风味物质主要是硫甙降解产物、杂环类物质与氧化挥发物,以3-丁烯腈、甲基氰、异硫氰酸烯丙酯、2,5-二甲基吡嗪、1,5-... 采用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不同炒制温度菜籽毛油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菜籽毛油挥发性风味物质主要是硫甙降解产物、杂环类物质与氧化挥发物,以3-丁烯腈、甲基氰、异硫氰酸烯丙酯、2,5-二甲基吡嗪、1,5-己二烯-3-醇、4-异硫氰基-1-丁烯为主;硫甙降解产物随炒制温度升高相对含量呈下降趋势,低于120℃时较高;杂环类物质以吡嗪类物质为主,其相对含量在120℃时最高;氧化挥发物随炒制温度升高而增多,在150℃时相对含量最高;6种主要风味物质以炒制温度115℃时最多。因此,油菜籽炒制温度115℃时能产生最佳菜籽油风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炒制温度 挥发性风味物质 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菜籽毛油酯交换法制取生物柴油的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周仪 刘晓宇 +2 位作者 戴卫理 高政 吴谋成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4-88,共5页
以菜籽毛油为原料,比较研究了以NaOH、浓硫酸和固体酸作为催化剂进行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的效果。运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确定了NaOH作为催化剂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NaOH作为催化剂效果最佳。反应最适宜的工艺条件为:毛油与... 以菜籽毛油为原料,比较研究了以NaOH、浓硫酸和固体酸作为催化剂进行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的效果。运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确定了NaOH作为催化剂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NaOH作为催化剂效果最佳。反应最适宜的工艺条件为:毛油与甲醇的摩尔比为6∶1,催化剂用量为菜籽油质量的1.2%,反应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2 h;在此最佳工艺条件下,酯交换的转化率达8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柴油 催化剂 酯交换 工艺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籽毛油中极性抗氧化物质的研究 被引量:28
13
作者 刘雳 赵正惠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9,共6页
茶树 (Camelliasinensis)种子经热榨制取的茶籽毛油经长期储藏仍不会氧化变质 ,在加速氧化试验中显示良好的氧化稳定性。以低级醇萃取得到的毛油极性萃取物 ,通过化学定性试剂显色及TLC层析分离证实其中含有酚类物质 ,但不含黄酮类物质... 茶树 (Camelliasinensis)种子经热榨制取的茶籽毛油经长期储藏仍不会氧化变质 ,在加速氧化试验中显示良好的氧化稳定性。以低级醇萃取得到的毛油极性萃取物 ,通过化学定性试剂显色及TLC层析分离证实其中含有酚类物质 ,但不含黄酮类物质。极性酚类物质的减少导致茶籽油氧化稳定性相应降低。而在RBD茶籽油中依不同浓度的添加极性萃取物 ,发现与氧化稳定性具有量效关系。极性酚类物质添加浓度 (X ,mgGA/kg)与加速氧化条件 (6 0℃ )下油样增重率达到 0 .5 %的天数 (Y0 .5% 具有如下线性关系 :Y0 .5% =0 .1419X +10 .6 4 ,(r =0 .9916 )。在添加量为 110mg/kg油时 ,使RBD茶籽油氧化稳定性基本恢复到毛油水平。证明极性抗氧化物质是茶籽毛油中主要的抗氧化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性酚类物质 氧化稳定性 食用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对毛酸浆籽油提取效率的影响及其脂肪酸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郝晓磊 张姣姣 +1 位作者 李喜宏 刘香军 《保鲜与加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9-103,共5页
以毛酸浆种子为原料,研究索氏微波提取法对毛酸浆籽油提取效率的影响,并以甲酯化脂肪酸为标准品,采用气相色谱法对毛酸浆籽油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通过与标准品比对出峰时间确定试样脂肪酸成分,使用面积归一法确定试样中各脂肪酸含量。... 以毛酸浆种子为原料,研究索氏微波提取法对毛酸浆籽油提取效率的影响,并以甲酯化脂肪酸为标准品,采用气相色谱法对毛酸浆籽油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通过与标准品比对出峰时间确定试样脂肪酸成分,使用面积归一法确定试样中各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与普通热风干燥相比,微波干燥法能够提高毛酸浆籽油的提取效率;利用气相色谱法对毛酸浆籽油进行脂肪酸分析,共检测出8种脂肪酸,分别为:肉豆蔻酸1.3%,棕榈酸10.3%,硬脂酸5.3%,油酸14.3%,亚油酸62.7%,亚麻酸4.0%,花生酸1.1%,二十二烷酸1.0%。其中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占81.0%,说明毛酸浆籽油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开发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 酸浆 提取效率 脂肪酸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萃取毛梾籽油及GC-MS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吴秋 王成忠 刘家惠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35-140,共6页
毛梾作为一种新型木本油料,果实含油率可达36%~38%。毛梾籽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丰富,其中棕榈烯酸较为稀有,而棕榈烯酸主要来源于鲸油和鱼肝油等贵重深海鱼类油脂。毛梾籽油味道香浓,脂肪酸含量丰富但是色泽极深,传统的白土、活性炭已经... 毛梾作为一种新型木本油料,果实含油率可达36%~38%。毛梾籽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丰富,其中棕榈烯酸较为稀有,而棕榈烯酸主要来源于鲸油和鱼肝油等贵重深海鱼类油脂。毛梾籽油味道香浓,脂肪酸含量丰富但是色泽极深,传统的白土、活性炭已经不能起到很好的脱色效果。以乙醇作为夹带剂进行超临界CO_2萃取毛梾籽油,实现了"边提取边脱色",解决了传统溶剂提取后溶剂残留这一困扰的同时省去了脱色步骤。在进行了压力、时间、温度的单因素,选出合适条件后进行正交优化,综合考虑油脂提取率、色泽、状态等确定认为最优参数为压力16 MPa、温度40℃、频率21.3 Hz、料液比为1∶1.1 g/m L,此时提取率为38.9%,吸光度为0.203,颜色浅黄,无杂质,透明,品质较好。GC-MS分析得到其主要成分有棕榈酸、棕榈油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取率 脂肪酸 超临界 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菜籽毛油甾醇提取 被引量:4
16
作者 诸爱士 李庐川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3-67,共5页
为优化菜籽毛油植物甾醇的提取工艺,以10mL菜籽毛油的植物甾醇产量为指标,对液料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萃取剂用量、萃取次数及试剂回收等因素进行了考察;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曲面法对影响植物甾醇提取效果的3个主要影... 为优化菜籽毛油植物甾醇的提取工艺,以10mL菜籽毛油的植物甾醇产量为指标,对液料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萃取剂用量、萃取次数及试剂回收等因素进行了考察;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曲面法对影响植物甾醇提取效果的3个主要影响因素,即液料比、反应时间和萃取剂用量进行了优化,建立并分析了各因子与甾醇产量关系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植物甾醇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液料比5.5:1,反应时间47min,反应温度93℃,用103mL的乙醚提取,提取1次。采用该工艺条件,10mL原油的植物甾醇理论产量可达到23.20mg,验证试验值为22.86mg,与理论值相对误差为-1.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甾醇 提取 响应面分析法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交试验法优化亚麻荠籽毛油制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于立芹 朱杰 +6 位作者 范毅 张华南 李晓 魏悦 李飞飞 张海希 杜树旺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8-72,共5页
采用压榨-浸出法考察亚麻荠籽毛油制取工艺并对其毛油进行品质分析。用单因素试验探讨压榨各因素对饼粕残油率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法优化压榨制取亚麻荠籽毛油工艺参数;其次,采用单因素试验探讨浸出各因素对饼粕残油提取率的影响,并... 采用压榨-浸出法考察亚麻荠籽毛油制取工艺并对其毛油进行品质分析。用单因素试验探讨压榨各因素对饼粕残油率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法优化压榨制取亚麻荠籽毛油工艺参数;其次,采用单因素试验探讨浸出各因素对饼粕残油提取率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法优化浸出工艺参数;最后参照国标对亚麻荠籽压榨与浸出毛油基本理化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压榨制取亚麻荠籽毛油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压力55MPa、含水量6.3%~7.3%、压榨时间40~50min;以正己烷为溶剂的亚麻荠籽饼粕残油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料液比1∶12(m∶V)、浸出时间2.5h、浸出温度40~50℃。此工艺生产的亚麻荠籽毛油品质良好,仅需要简单的精制工艺即可符合国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麻荠 压榨 浸出 正交试验 理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菜籽毛油提取植物甾醇的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高政 刘晓宇 +2 位作者 李江飞 周仪 吴谋成 《农产品加工(下)》 2007年第11期31-33,62,共4页
采用溶剂萃取法从菜籽毛油中提取植物甾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化提取工艺,并运用化学试剂特征显色法和紫外光谱分析验证所得植物甾醇的性质。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工艺参数为:菜籽毛油60mL,皂化时间60min,萃取剂乙醚300mL。化学试... 采用溶剂萃取法从菜籽毛油中提取植物甾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化提取工艺,并运用化学试剂特征显色法和紫外光谱分析验证所得植物甾醇的性质。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工艺参数为:菜籽毛油60mL,皂化时间60min,萃取剂乙醚300mL。化学试剂特征显色法和紫外光谱分析均表明提取物为植物甾醇。该方法可用于植物油中甾醇的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剂萃取 植物甾醇 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梾籽油的溶剂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吴秋 王成忠 徐琳 《齐鲁工业大学学报》 2015年第3期58-60,共3页
毛梾是一种新型木本油料,耐盐碱、耐干旱,含油量高达36%~38%,其油脂可供食用或作高级润滑油,油渣可作饲料和肥料。本实验用有机溶剂正己烷提取毛梾籽油,通过料液比、时间、温度的单因素试验,然后进行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参数为料液比1... 毛梾是一种新型木本油料,耐盐碱、耐干旱,含油量高达36%~38%,其油脂可供食用或作高级润滑油,油渣可作饲料和肥料。本实验用有机溶剂正己烷提取毛梾籽油,通过料液比、时间、温度的单因素试验,然后进行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参数为料液比1∶7 m/V,时间115 min,温度65℃,此时提取率高达3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 提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梾籽油结合有氧运动对脂肪肝大鼠肝组织生化指标的影响
20
作者 刘鹏 周松峰 房磊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1-105,共5页
采用响应面优化超声波辅助法提取毛梾籽油,并研究其结合有氧运动对脂肪肝大鼠肝组织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超声功率为360 W、提取温度为52℃、提取时间为65 min的工艺参数条件下做3次平行实验,得出毛梾籽油的平均得率为37.36%,与... 采用响应面优化超声波辅助法提取毛梾籽油,并研究其结合有氧运动对脂肪肝大鼠肝组织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超声功率为360 W、提取温度为52℃、提取时间为65 min的工艺参数条件下做3次平行实验,得出毛梾籽油的平均得率为37.36%,与预测值接近,因此修改的工艺参数具备实用价值。同时大鼠实验表明,毛梾籽油含有黄酮类物质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可以清除大量自由基,使MDA含量降低,恢复SOD和GSH-Px的活性,并且结合有氧运动可以对脂肪肝大鼠的氧自由基蓄积和氧化应激反应起到缓解作用,同时使得ALT与AST水平下降,肝功能逐渐得到恢复,肝损伤得到缓解,并且两者结合的效果要优于单一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氧运动 脂肪肝 生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