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9
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国图藏敦煌本《四分比丘尼戒本》残卷缀合研究
被引量:
1
1
作者
张磊
胡方方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5-103,共9页
《四分比丘尼戒本》本为《四分律》戒条部分的单行本之一,后来唐沙门怀素在原单行本的基础上整理、补充,形成新本。通过对敦煌文献的全面普查,现已发现敦煌本《四分比丘尼戒本》写卷共243号,其中不乏原为同一写卷而被撕裂为数号者。从...
《四分比丘尼戒本》本为《四分律》戒条部分的单行本之一,后来唐沙门怀素在原单行本的基础上整理、补充,形成新本。通过对敦煌文献的全面普查,现已发现敦煌本《四分比丘尼戒本》写卷共243号,其中不乏原为同一写卷而被撕裂为数号者。从内容、行款、书风书迹、残字契合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可将国家图书馆所藏的26号《四分律比丘尼戒本》残卷缀合为10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文献
四分
比丘尼戒
本
残卷
原文传递
戒学讲座之九——比丘比丘尼戒的内容及其同异
被引量:
3
2
作者
净慧
《法音》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13-18,共6页
止持与作持所谓戒律,应该是两种类别的共同称呼。广义地说,比丘戒也包括了比丘律;狭义地说,戒是戒,律是律;律中包含戒,戒中不含律。因为毗尼(律)藏中有波罗提木叉(别解脱戒),波罗提木叉中不能摄尽毗尼藏。说得明显一些,毗尼是统括止持...
止持与作持所谓戒律,应该是两种类别的共同称呼。广义地说,比丘戒也包括了比丘律;狭义地说,戒是戒,律是律;律中包含戒,戒中不含律。因为毗尼(律)藏中有波罗提木叉(别解脱戒),波罗提木叉中不能摄尽毗尼藏。说得明显一些,毗尼是统括止持与作持的,波罗提木叉则唯有止持。所以持律含有持戒,持戒不含有持律;因持律是僧团大众共同的事,持戒是各个比丘个人的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丘尼戒
波罗提木叉
持
戒
僧团
波逸提
突吉罗
单堕
八敬法
僧残
波罗夷
原文传递
从助力尼众修行之角度看八敬戒的意涵与作用——以四分律比丘尼戒为参照
3
作者
窦建英
《时代人物》
2020年第19期247-248,289,共3页
“八敬戒”作为比丘尼僧团初创之时,佛陀为对治女众性格缺陷所确立的基本戒律,具有十分丰富的意涵。而唯有与稍后形成的小乘戒律比丘尼戒进行系统比照,其意涵方能全面彰显出来。同时,八敬戒在助力尼众修行上有以下三点作用:八敬戒确定...
“八敬戒”作为比丘尼僧团初创之时,佛陀为对治女众性格缺陷所确立的基本戒律,具有十分丰富的意涵。而唯有与稍后形成的小乘戒律比丘尼戒进行系统比照,其意涵方能全面彰显出来。同时,八敬戒在助力尼众修行上有以下三点作用:八敬戒确定了比丘尼僧团相对于比丘僧团的附属地位,让比丘僧团肩负起了指导比丘尼僧团的重任;八敬戒以制度性的方式对治了女性“不定、多欲、傲慢、烦恼、愚痴”的性格缺陷,是对“五碍说”所述佛理的有力回应;八敬戒为尼众修行提供了力所能及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敬
戒
四分律
比丘尼戒
五碍说
性格缺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佛教戒律和唐代的律宗
被引量:
6
4
作者
楊曾文
《中国文化》
1990年第2期5-17,共13页
佛教的“中国化”,不僅包括佛教教义理論發生適應中國社會環境的重大演變,而且在維護教團組織存在的戒规、禮儀方面也形成鮮明的民族特色。如果說隋唐教教宗派的形成標誌着佛教中國化的基本完成,那麼,其中由道宣創立的律宗和提出的以《...
佛教的“中国化”,不僅包括佛教教义理論發生適應中國社會環境的重大演變,而且在維護教團組織存在的戒规、禮儀方面也形成鮮明的民族特色。如果說隋唐教教宗派的形成標誌着佛教中國化的基本完成,那麼,其中由道宣創立的律宗和提出的以《四分律》為中心的會通大小乘戒律的律學理論,則標誌民族化佛教組織理論和戒规、禮儀的基本確立。本文在概要介绍了大小乘戒律的傳譯和基本内容之後,着重論述了道宣的律學體系,對其最具特色的以心識為戒體的戒體論作了较詳介紹,認為由此而建立了用大乘理論為基磺的律學體系。最後對唐代律宗的另兩支——法礪的相部宗、懷素的東塔宗也略作介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分律
持
戒
大乘佛教
相部宗
道宣
僧残
行事钞
佛教教义
三聚净
戒
比丘尼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戒学讲座之七——比丘及比丘尼的起源
5
作者
净慧
《法音》
1988年第11期14-15,共2页
什么叫做比丘比丘尼比丘是梵文的音译,主要的意思是“乞士”,上从如来乞求佛法而养育法身的慧命,下向俗人乞求衣食以存活色身的生命,所以叫做乞士。另外还有“怖魔”、“破恶”、“净持戒”等意思。因为出家学佛为比丘,必将了脱生死而...
什么叫做比丘比丘尼比丘是梵文的音译,主要的意思是“乞士”,上从如来乞求佛法而养育法身的慧命,下向俗人乞求衣食以存活色身的生命,所以叫做乞士。另外还有“怖魔”、“破恶”、“净持戒”等意思。因为出家学佛为比丘,必将了脱生死而不再受魔业及魔境的困扰和支配了,魔王少了一个可以利用和支配的魔民,所以感到恐怖;比丘持戒能破烦恼恶业,所以是破恶;比丘以尽其一生的形相寿命,坚持清净戒律,所以称为净持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
戒
乞士
色身
法身
恶业
魔境
五
比丘
比丘尼戒
四分律
梁高僧传
原文传递
式刹摩那、中国比丘尼和戒律
6
作者
D·阿摩那斯里·威尔那特拉
王晓东
《法音》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33-35,共3页
关键词
具足
戒
南传佛教
沙弥尼
僧团
僧伽
波逸提
四分律
波罗提木叉
比丘尼戒
大长老
原文传递
国家图书馆敦煌写本BD05453校勘例释
7
作者
金双平
《现代语文》
2021年第12期12-16,共5页
为方便学界研究,国家图书馆陆续以影印的形式将其馆藏敦煌文献公布于世。这批文献图版清晰、范围广泛,极具研究价值,尤其是文献校勘价值。其中,编号为BD05453的写卷首尾完整,书写清楚,内容为《四分律比丘尼戒本》。该件写卷早于诸刻本,...
为方便学界研究,国家图书馆陆续以影印的形式将其馆藏敦煌文献公布于世。这批文献图版清晰、范围广泛,极具研究价值,尤其是文献校勘价值。其中,编号为BD05453的写卷首尾完整,书写清楚,内容为《四分律比丘尼戒本》。该件写卷早于诸刻本,较为接近原来面貌,具有较强的文献校勘价值。利用这一写卷,逐字比对《大正藏》本,并参考其他相关写卷,可以进一步完善《大正藏》本中所存在的不足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写卷
BD05453
《四分律
比丘尼戒
本》
校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大谷文书集成》佛教资料考辨
被引量:
3
8
作者
刘安志
石墨林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
2003年第1期214-283,共70页
继《大谷文书集成》第一、二卷(以下简称《集成一》、《集成二》)分别于1984、1990年由日本法藏馆出版后,2003年,小田义久教授又推出他责任编集的《大谷文书集成》第三卷(以下简称《集成三》),至此,日本龙谷大学大宫图书馆所藏吐鲁番文...
继《大谷文书集成》第一、二卷(以下简称《集成一》、《集成二》)分别于1984、1990年由日本法藏馆出版后,2003年,小田义久教授又推出他责任编集的《大谷文书集成》第三卷(以下简称《集成三》),至此,日本龙谷大学大宫图书馆所藏吐鲁番文书已大部刊布完毕。小田教授毕生致力于大谷文书的整理与研究,取得了非常卓越的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正藏》
录文
图版
《添品妙法莲华经》
大乘
道次第
《添品法华经》
大正藏
大谷文书集成
比丘尼戒
《妙法莲华经》
释教
佛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巴利三藏”略说
被引量:
1
9
作者
邓殿臣
《佛教文化》
1991年第3期49-56,105,共9页
邓殿臣先生的《“巴利三藏”略说》,从“巴利三藏”的集成、特点、主要内容和几种字体的“巴利三藏”、几种语言的译本以及译介、研究“巴利三藏”的意义等五个方面述说了南传“巴利三藏”,为《南传大藏经》的翻译工作提供了方便。
关键词
南传大藏经
上座部
律藏
第二次结集
巴利语
摩晒陀
大乘佛教
四阿含
比丘尼戒
经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目连戏中的禁欲主义
10
作者
朱建明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41-43,共3页
目连戏中所表述的宗教主题为劝善戒恶,其戒恶主要表现在禁欲。佛教认为,对现实世界中的物质生活的追求,即是恶的表现,因此要戒禁。佛教所宣扬的禁欲主义与其他宗教一样,以对生存本能及生殖本能的抑制与约束为特征,于是出现了食物禁忌与...
目连戏中所表述的宗教主题为劝善戒恶,其戒恶主要表现在禁欲。佛教认为,对现实世界中的物质生活的追求,即是恶的表现,因此要戒禁。佛教所宣扬的禁欲主义与其他宗教一样,以对生存本能及生殖本能的抑制与约束为特征,于是出现了食物禁忌与性禁忌。食物禁忌反映在:何者可以吃,何者不可吃;性禁忌表现在:禁止对异性接触和性行为.于是出现了5戒、8戒、10戒乃至比丘戒250条,比丘尼戒340条等,这些戒规宗旨是对“饮食”、“男女”两个人之大欲的否定。目连戏中的性禁忌主要体现在已皈依佛门的出家教徒僧尼身上,对他(她)们要求断绝六亲与尘念,不与异性交往,终身不娶不嫁,违背这些教规则要受到惩罚。如辰河高腔本中,桂枝在天庭思凡,结果被佛贬至凡间,投身为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连戏
辰河高腔
劝善
戒
恶
禁忌表
比丘尼戒
生存本能
异性交往
其他宗教
皈依佛门
刘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一代名尼通愿法师
11
作者
温金玉
《五台山研究》
1991年第2期29-34,共6页
1991年3月6日,一代名尼通愿法师辞世。初闻通愿法师之名,确曾有过孤陋惶恐的感觉,其传奇的身世与淡泊的一生常令人思无所依,欲说还休。通愿法师俗姓翟,名尧臣,世居山东。祖上并不富裕,其祖父曾以钉鞋为业,膝下子女八人,风雨飘摇,嗷嗷待...
1991年3月6日,一代名尼通愿法师辞世。初闻通愿法师之名,确曾有过孤陋惶恐的感觉,其传奇的身世与淡泊的一生常令人思无所依,欲说还休。通愿法师俗姓翟,名尧臣,世居山东。祖上并不富裕,其祖父曾以钉鞋为业,膝下子女八人,风雨飘摇,嗷嗷待哺。因山东土地贫瘠,只好拖儿带女,来到黑龙江双城县。其父为长子,名文选,字羲人。自幼聪颖好学,常于砍柴卖菜贴补家用之暇,在本地白财主家的私塾窗外听讲,后为教师周先生发现,见其悟性颇高,孺子可教,便以自己的薪金来供其上学。翟文选果然不负众望,勤苦求学,考中举人。袁世凯时为议员。因不满其窃国专权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慈舟
尼师
比丘尼戒
僧团
聪颖好学
隆莲法师
省佛教协会
《华严经》
弘传
尧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谈谈唐宋时期的佛经印刷
12
作者
高一旭
《文史杂志》
1990年第6期24-25,共2页
佛教大约在东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传入我国;至南北朝及隋唐间,造像译经风起云涌,佛教由最初的依傍于“道术”(方术)和老庄玄学之皮而渐进入到独立的“中国佛教”的宗派建构与繁衍时期。然而,作为理论依据的各种佛经的弘布与流通...
佛教大约在东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传入我国;至南北朝及隋唐间,造像译经风起云涌,佛教由最初的依傍于“道术”(方术)和老庄玄学之皮而渐进入到独立的“中国佛教”的宗派建构与繁衍时期。然而,作为理论依据的各种佛经的弘布与流通,其时尚只能依靠纸墨抄缮,卷帙写传,即以抄写本的形式流传于各大寺院和民间。这种情况,一直维持到唐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汉明帝
译经
中国佛教
碛砂藏
道术
《金刚经》
赵城藏
比丘尼戒
开元释教录
崇宁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沉默的眼——五台山尼众律院见闻录
13
作者
温金玉
《佛教文化》
1994年第6期33-35,共3页
深秋时节,汽车颠簸在蜿蜒曲折的山道间,窗外,清晨的雾色恍若淡薄的轻纱,透着寂静的朦胧…… 这是通往圣地五台山的路。 五台山,号称“华北屋脊”,山峦绵亘,五峰耸峙。
关键词
普寿寺
深秋时节
见闻录
蜿蜒曲折
弘传
隆莲法师
比丘尼戒
式叉摩那
四分律
台怀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戒学讲座之一 受戒学戒与持戒
被引量:
1
14
作者
净慧
《法音》
1988年第5期4-6,共3页
佛陀住世,以佛为师;佛陀灭后,以戒为师。作为佛教徒,不论在家出家,都必须受戒、学戒、持戒,以戒为师,才能自度度人,续佛慧命,弘法利生。为帮助初学佛者认识学习戒律、依戒修行的重要性,特从台湾圣严法师所著《戒律学纲要》一书中节录若...
佛陀住世,以佛为师;佛陀灭后,以戒为师。作为佛教徒,不论在家出家,都必须受戒、学戒、持戒,以戒为师,才能自度度人,续佛慧命,弘法利生。为帮助初学佛者认识学习戒律、依戒修行的重要性,特从台湾圣严法师所著《戒律学纲要》一书中节录若干章节,编成《戒学讲座》,陆续在本刊发表,以资提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
戒
菩萨
戒
圣严法师
弘法
学佛
比丘尼戒
三归
僧团
无上菩提
佛所
原文传递
僧尼戒律的由来及种类
被引量:
1
15
作者
净慧
《法音》
1988年第12期9-12,共4页
戒律的由来我们已经说过,佛教的戒律是由于事实的需要而制,比丘比丘尼戒的完成,也不是一天的事。在最初的佛教僧团中,根本没有成文的戒律条文,所有的出家弟子,都有很深很厚的根器,往往都在佛陀三言两语的开示之下,便能悟证圣位,低则得...
戒律的由来我们已经说过,佛教的戒律是由于事实的需要而制,比丘比丘尼戒的完成,也不是一天的事。在最初的佛教僧团中,根本没有成文的戒律条文,所有的出家弟子,都有很深很厚的根器,往往都在佛陀三言两语的开示之下,便能悟证圣位,低则得法眼净,见道证初果,高则直证四果阿罗汉,所谓“初果耕地,虫离四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丘尼戒
僧团
具足
戒
法眼净
根器
见道
八敬法
世尊
五分律
菩萨
戒
原文传递
沙弥戒与沙弥的类别——戒学讲座之五
被引量:
1
16
作者
净慧
《法音》
1988年第9期11-14,共4页
何谓沙弥沙弥尼佛教的出家人共有五种,本文只能先谈三种,那就是沙弥、沙弥尼、式又摩尼。在律典中,通常称此三种为三小众。因为从大体上说,二十岁以前的出家男女,不得受比丘戒及比丘尼戒,虽然三小众的年龄,并不限止在二十岁以前。因此,...
何谓沙弥沙弥尼佛教的出家人共有五种,本文只能先谈三种,那就是沙弥、沙弥尼、式又摩尼。在律典中,通常称此三种为三小众。因为从大体上说,二十岁以前的出家男女,不得受比丘戒及比丘尼戒,虽然三小众的年龄,并不限止在二十岁以前。因此,一则是年岁小,二则是戒的等级小,所以称为小众。现在,我们先说沙弥的问题。沙弥戒与沙弥尼戒是相同的十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弥
戒
沙弥尼
比丘尼戒
僧团
受持
摩尼
三衣
杂阿含经
式叉摩那
善见律
原文传递
戒学讲座之十——羯磨法与忏悔法
17
作者
净慧
《法音》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19-23,共5页
什么是羯磨法羯磨是梵语的音译。意译是“业”,乃是授戒、说戒、忏罪、以及各种僧事的处理,所以又被解为“办事”或“作事”。这是属于作持的戒。《行事钞》卷上一:“《明了论疏》翻为业也;所作是业,亦翻为所作。《百论》云事也,若约义...
什么是羯磨法羯磨是梵语的音译。意译是“业”,乃是授戒、说戒、忏罪、以及各种僧事的处理,所以又被解为“办事”或“作事”。这是属于作持的戒。《行事钞》卷上一:“《明了论疏》翻为业也;所作是业,亦翻为所作。《百论》云事也,若约义求,翻为办事。”《玄应音义》卷十四:“羯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事钞
僧残
百论
授
戒
僧团
清众
比丘尼戒
偷兰遮
突吉罗
波逸提
原文传递
福建省佛协举行二部僧传戒法会
18
作者
随喜
《法音》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44-44,共1页
福建省佛协于去年10月5日至18日,分别在福州鼓山涌泉寺和北郊崇福寺举行二部增传戒法会。
关键词
戒
法
四众弟子
佛学院
涌泉寺
僧传
崇福寺
优婆夷
比丘尼戒
妙湛
日至
原文传递
八关戒斋及其内容——戒学讲座之四
19
作者
净慧
《法音》
1988年第8期8-13,共6页
绪说已经讲了三归与五戒,现在继续再讲八戒。学佛之道,乃是逐段前进的,也是层层向上的,归依三宝,只是信佛学佛的初初入门,五戒十善,才是实践学佛之道的真正开始。本来,在律典之中的佛陀时代,凡受三归的,也必连带着接受五戒;所以三归五戒...
绪说已经讲了三归与五戒,现在继续再讲八戒。学佛之道,乃是逐段前进的,也是层层向上的,归依三宝,只是信佛学佛的初初入门,五戒十善,才是实践学佛之道的真正开始。本来,在律典之中的佛陀时代,凡受三归的,也必连带着接受五戒;所以三归五戒,从其根本要求上说是分不开的,后人之只受三归不受五戒者,只是一种接引众生的权宜之计而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归
八关
学佛
菩萨
戒
了生脱死
六斋日
受持
波罗提木叉
比丘尼戒
藕益
原文传递
戒学讲座之二 三宝及归依
20
作者
净慧
《法音》
1988年第6期9-12,共4页
为何要归依三宝我们相信,凡是烧香拜佛的人,则未必受过三归依。虽然未曾归依三宝,他们却依然自称是佛教的信徒,我们当然不必否认他们的信仰。所以,有人主张;信佛只要心诚,何必一定要归依?这种观念,粗听似有道理,实则不合要求。按照佛教...
为何要归依三宝我们相信,凡是烧香拜佛的人,则未必受过三归依。虽然未曾归依三宝,他们却依然自称是佛教的信徒,我们当然不必否认他们的信仰。所以,有人主张;信佛只要心诚,何必一定要归依?这种观念,粗听似有道理,实则不合要求。按照佛教戒规的要求,如要信佛,应从归依三宝着手,归依三宝虽为进入佛门的第一步,但如不走第一步,岂能走出第二、第三步来?要走第二、第三步,必定先从第一步开始。佛弟子的等第,是以所受戒法的层次而定,归依三宝,是最先的基层,往上还有五戒、八戒、十戒、比丘比丘尼戒、菩萨戒,一切戒皆以归依三宝为根本。归依三宝既是入佛信佛的第一步,佛教不舍一切众生,故对请求归依者的尺度,放得特别宽:六道众生,除了地狱之中受苦太大太多者,无暇归依三宝外,其余的不论人、天、神、鬼、畜,只要发心归依,佛教无不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归依
比丘尼戒
一切众生
菩萨
戒
戒
法
佛弟子
佛宝
理体
法僧
十法界
原文传递
题名
国图藏敦煌本《四分比丘尼戒本》残卷缀合研究
被引量:
1
1
作者
张磊
胡方方
机构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浙江师范大学出土文献与汉字研究中心
出处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5-103,共9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敦煌残卷缀合研究"(14AZS001)
文摘
《四分比丘尼戒本》本为《四分律》戒条部分的单行本之一,后来唐沙门怀素在原单行本的基础上整理、补充,形成新本。通过对敦煌文献的全面普查,现已发现敦煌本《四分比丘尼戒本》写卷共243号,其中不乏原为同一写卷而被撕裂为数号者。从内容、行款、书风书迹、残字契合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可将国家图书馆所藏的26号《四分律比丘尼戒本》残卷缀合为10组。
关键词
敦煌文献
四分
比丘尼戒
本
残卷
分类号
B948 [哲学宗教—宗教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戒学讲座之九——比丘比丘尼戒的内容及其同异
被引量:
3
2
作者
净慧
出处
《法音》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13-18,共6页
文摘
止持与作持所谓戒律,应该是两种类别的共同称呼。广义地说,比丘戒也包括了比丘律;狭义地说,戒是戒,律是律;律中包含戒,戒中不含律。因为毗尼(律)藏中有波罗提木叉(别解脱戒),波罗提木叉中不能摄尽毗尼藏。说得明显一些,毗尼是统括止持与作持的,波罗提木叉则唯有止持。所以持律含有持戒,持戒不含有持律;因持律是僧团大众共同的事,持戒是各个比丘个人的事。
关键词
比丘尼戒
波罗提木叉
持
戒
僧团
波逸提
突吉罗
单堕
八敬法
僧残
波罗夷
分类号
B9 [哲学宗教—宗教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从助力尼众修行之角度看八敬戒的意涵与作用——以四分律比丘尼戒为参照
3
作者
窦建英
机构
同济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时代人物》
2020年第19期247-248,289,共3页
文摘
“八敬戒”作为比丘尼僧团初创之时,佛陀为对治女众性格缺陷所确立的基本戒律,具有十分丰富的意涵。而唯有与稍后形成的小乘戒律比丘尼戒进行系统比照,其意涵方能全面彰显出来。同时,八敬戒在助力尼众修行上有以下三点作用:八敬戒确定了比丘尼僧团相对于比丘僧团的附属地位,让比丘僧团肩负起了指导比丘尼僧团的重任;八敬戒以制度性的方式对治了女性“不定、多欲、傲慢、烦恼、愚痴”的性格缺陷,是对“五碍说”所述佛理的有力回应;八敬戒为尼众修行提供了力所能及的保障。
关键词
八敬
戒
四分律
比丘尼戒
五碍说
性格缺陷
分类号
C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佛教戒律和唐代的律宗
被引量:
6
4
作者
楊曾文
机构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出处
《中国文化》
1990年第2期5-17,共13页
文摘
佛教的“中国化”,不僅包括佛教教义理論發生適應中國社會環境的重大演變,而且在維護教團組織存在的戒规、禮儀方面也形成鮮明的民族特色。如果說隋唐教教宗派的形成標誌着佛教中國化的基本完成,那麼,其中由道宣創立的律宗和提出的以《四分律》為中心的會通大小乘戒律的律學理論,則標誌民族化佛教組織理論和戒规、禮儀的基本確立。本文在概要介绍了大小乘戒律的傳譯和基本内容之後,着重論述了道宣的律學體系,對其最具特色的以心識為戒體的戒體論作了较詳介紹,認為由此而建立了用大乘理論為基磺的律學體系。最後對唐代律宗的另兩支——法礪的相部宗、懷素的東塔宗也略作介紹。
关键词
四分律
持
戒
大乘佛教
相部宗
道宣
僧残
行事钞
佛教教义
三聚净
戒
比丘尼戒
分类号
G12 [文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戒学讲座之七——比丘及比丘尼的起源
5
作者
净慧
出处
《法音》
1988年第11期14-15,共2页
文摘
什么叫做比丘比丘尼比丘是梵文的音译,主要的意思是“乞士”,上从如来乞求佛法而养育法身的慧命,下向俗人乞求衣食以存活色身的生命,所以叫做乞士。另外还有“怖魔”、“破恶”、“净持戒”等意思。因为出家学佛为比丘,必将了脱生死而不再受魔业及魔境的困扰和支配了,魔王少了一个可以利用和支配的魔民,所以感到恐怖;比丘持戒能破烦恼恶业,所以是破恶;比丘以尽其一生的形相寿命,坚持清净戒律,所以称为净持戒。
关键词
持
戒
乞士
色身
法身
恶业
魔境
五
比丘
比丘尼戒
四分律
梁高僧传
分类号
B9 [哲学宗教—宗教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式刹摩那、中国比丘尼和戒律
6
作者
D·阿摩那斯里·威尔那特拉
王晓东
出处
《法音》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33-35,共3页
关键词
具足
戒
南传佛教
沙弥尼
僧团
僧伽
波逸提
四分律
波罗提木叉
比丘尼戒
大长老
分类号
B94 [哲学宗教—宗教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国家图书馆敦煌写本BD05453校勘例释
7
作者
金双平
机构
淮阴工学院人文学院
出处
《现代语文》
2021年第12期12-16,共5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敦煌写本《四分律》用字研究”(19FYYB026)。
文摘
为方便学界研究,国家图书馆陆续以影印的形式将其馆藏敦煌文献公布于世。这批文献图版清晰、范围广泛,极具研究价值,尤其是文献校勘价值。其中,编号为BD05453的写卷首尾完整,书写清楚,内容为《四分律比丘尼戒本》。该件写卷早于诸刻本,较为接近原来面貌,具有较强的文献校勘价值。利用这一写卷,逐字比对《大正藏》本,并参考其他相关写卷,可以进一步完善《大正藏》本中所存在的不足之处。
关键词
敦煌写卷
BD05453
《四分律
比丘尼戒
本》
校勘
Keywords
Dunhuang manuscripts
BD05453
Buddhist nun commandments in shibunritsu
collation
分类号
G256.3 [文化科学—图书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谷文书集成》佛教资料考辨
被引量:
3
8
作者
刘安志
石墨林
出处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
2003年第1期214-283,共70页
文摘
继《大谷文书集成》第一、二卷(以下简称《集成一》、《集成二》)分别于1984、1990年由日本法藏馆出版后,2003年,小田义久教授又推出他责任编集的《大谷文书集成》第三卷(以下简称《集成三》),至此,日本龙谷大学大宫图书馆所藏吐鲁番文书已大部刊布完毕。小田教授毕生致力于大谷文书的整理与研究,取得了非常卓越的成就。
关键词
《大正藏》
录文
图版
《添品妙法莲华经》
大乘
道次第
《添品法华经》
大正藏
大谷文书集成
比丘尼戒
《妙法莲华经》
释教
佛教
分类号
B948 [哲学宗教—宗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巴利三藏”略说
被引量:
1
9
作者
邓殿臣
出处
《佛教文化》
1991年第3期49-56,105,共9页
文摘
邓殿臣先生的《“巴利三藏”略说》,从“巴利三藏”的集成、特点、主要内容和几种字体的“巴利三藏”、几种语言的译本以及译介、研究“巴利三藏”的意义等五个方面述说了南传“巴利三藏”,为《南传大藏经》的翻译工作提供了方便。
关键词
南传大藏经
上座部
律藏
第二次结集
巴利语
摩晒陀
大乘佛教
四阿含
比丘尼戒
经藏
分类号
B94 [哲学宗教—宗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目连戏中的禁欲主义
10
作者
朱建明
出处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41-43,共3页
文摘
目连戏中所表述的宗教主题为劝善戒恶,其戒恶主要表现在禁欲。佛教认为,对现实世界中的物质生活的追求,即是恶的表现,因此要戒禁。佛教所宣扬的禁欲主义与其他宗教一样,以对生存本能及生殖本能的抑制与约束为特征,于是出现了食物禁忌与性禁忌。食物禁忌反映在:何者可以吃,何者不可吃;性禁忌表现在:禁止对异性接触和性行为.于是出现了5戒、8戒、10戒乃至比丘戒250条,比丘尼戒340条等,这些戒规宗旨是对“饮食”、“男女”两个人之大欲的否定。目连戏中的性禁忌主要体现在已皈依佛门的出家教徒僧尼身上,对他(她)们要求断绝六亲与尘念,不与异性交往,终身不娶不嫁,违背这些教规则要受到惩罚。如辰河高腔本中,桂枝在天庭思凡,结果被佛贬至凡间,投身为人:
关键词
目连戏
辰河高腔
劝善
戒
恶
禁忌表
比丘尼戒
生存本能
异性交往
其他宗教
皈依佛门
刘贾
分类号
J8 [艺术—戏剧戏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一代名尼通愿法师
11
作者
温金玉
出处
《五台山研究》
1991年第2期29-34,共6页
文摘
1991年3月6日,一代名尼通愿法师辞世。初闻通愿法师之名,确曾有过孤陋惶恐的感觉,其传奇的身世与淡泊的一生常令人思无所依,欲说还休。通愿法师俗姓翟,名尧臣,世居山东。祖上并不富裕,其祖父曾以钉鞋为业,膝下子女八人,风雨飘摇,嗷嗷待哺。因山东土地贫瘠,只好拖儿带女,来到黑龙江双城县。其父为长子,名文选,字羲人。自幼聪颖好学,常于砍柴卖菜贴补家用之暇,在本地白财主家的私塾窗外听讲,后为教师周先生发现,见其悟性颇高,孺子可教,便以自己的薪金来供其上学。翟文选果然不负众望,勤苦求学,考中举人。袁世凯时为议员。因不满其窃国专权行为,
关键词
慈舟
尼师
比丘尼戒
僧团
聪颖好学
隆莲法师
省佛教协会
《华严经》
弘传
尧臣
分类号
B9 [哲学宗教—宗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谈谈唐宋时期的佛经印刷
12
作者
高一旭
出处
《文史杂志》
1990年第6期24-25,共2页
文摘
佛教大约在东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传入我国;至南北朝及隋唐间,造像译经风起云涌,佛教由最初的依傍于“道术”(方术)和老庄玄学之皮而渐进入到独立的“中国佛教”的宗派建构与繁衍时期。然而,作为理论依据的各种佛经的弘布与流通,其时尚只能依靠纸墨抄缮,卷帙写传,即以抄写本的形式流传于各大寺院和民间。这种情况,一直维持到唐初。
关键词
东汉明帝
译经
中国佛教
碛砂藏
道术
《金刚经》
赵城藏
比丘尼戒
开元释教录
崇宁藏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K207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沉默的眼——五台山尼众律院见闻录
13
作者
温金玉
出处
《佛教文化》
1994年第6期33-35,共3页
文摘
深秋时节,汽车颠簸在蜿蜒曲折的山道间,窗外,清晨的雾色恍若淡薄的轻纱,透着寂静的朦胧…… 这是通往圣地五台山的路。 五台山,号称“华北屋脊”,山峦绵亘,五峰耸峙。
关键词
普寿寺
深秋时节
见闻录
蜿蜒曲折
弘传
隆莲法师
比丘尼戒
式叉摩那
四分律
台怀镇
分类号
B948 [哲学宗教—宗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戒学讲座之一 受戒学戒与持戒
被引量:
1
14
作者
净慧
出处
《法音》
1988年第5期4-6,共3页
文摘
佛陀住世,以佛为师;佛陀灭后,以戒为师。作为佛教徒,不论在家出家,都必须受戒、学戒、持戒,以戒为师,才能自度度人,续佛慧命,弘法利生。为帮助初学佛者认识学习戒律、依戒修行的重要性,特从台湾圣严法师所著《戒律学纲要》一书中节录若干章节,编成《戒学讲座》,陆续在本刊发表,以资提倡。
关键词
持
戒
菩萨
戒
圣严法师
弘法
学佛
比丘尼戒
三归
僧团
无上菩提
佛所
分类号
B9 [哲学宗教—宗教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僧尼戒律的由来及种类
被引量:
1
15
作者
净慧
出处
《法音》
1988年第12期9-12,共4页
文摘
戒律的由来我们已经说过,佛教的戒律是由于事实的需要而制,比丘比丘尼戒的完成,也不是一天的事。在最初的佛教僧团中,根本没有成文的戒律条文,所有的出家弟子,都有很深很厚的根器,往往都在佛陀三言两语的开示之下,便能悟证圣位,低则得法眼净,见道证初果,高则直证四果阿罗汉,所谓“初果耕地,虫离四寸”。
关键词
比丘尼戒
僧团
具足
戒
法眼净
根器
见道
八敬法
世尊
五分律
菩萨
戒
分类号
B9 [哲学宗教—宗教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沙弥戒与沙弥的类别——戒学讲座之五
被引量:
1
16
作者
净慧
出处
《法音》
1988年第9期11-14,共4页
文摘
何谓沙弥沙弥尼佛教的出家人共有五种,本文只能先谈三种,那就是沙弥、沙弥尼、式又摩尼。在律典中,通常称此三种为三小众。因为从大体上说,二十岁以前的出家男女,不得受比丘戒及比丘尼戒,虽然三小众的年龄,并不限止在二十岁以前。因此,一则是年岁小,二则是戒的等级小,所以称为小众。现在,我们先说沙弥的问题。沙弥戒与沙弥尼戒是相同的十条。
关键词
沙弥
戒
沙弥尼
比丘尼戒
僧团
受持
摩尼
三衣
杂阿含经
式叉摩那
善见律
分类号
B9 [哲学宗教—宗教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戒学讲座之十——羯磨法与忏悔法
17
作者
净慧
出处
《法音》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19-23,共5页
文摘
什么是羯磨法羯磨是梵语的音译。意译是“业”,乃是授戒、说戒、忏罪、以及各种僧事的处理,所以又被解为“办事”或“作事”。这是属于作持的戒。《行事钞》卷上一:“《明了论疏》翻为业也;所作是业,亦翻为所作。《百论》云事也,若约义求,翻为办事。”《玄应音义》卷十四:“羯磨。
关键词
行事钞
僧残
百论
授
戒
僧团
清众
比丘尼戒
偷兰遮
突吉罗
波逸提
分类号
B9 [哲学宗教—宗教学]
原文传递
题名
福建省佛协举行二部僧传戒法会
18
作者
随喜
出处
《法音》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44-44,共1页
文摘
福建省佛协于去年10月5日至18日,分别在福州鼓山涌泉寺和北郊崇福寺举行二部增传戒法会。
关键词
戒
法
四众弟子
佛学院
涌泉寺
僧传
崇福寺
优婆夷
比丘尼戒
妙湛
日至
分类号
B9 [哲学宗教—宗教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八关戒斋及其内容——戒学讲座之四
19
作者
净慧
出处
《法音》
1988年第8期8-13,共6页
文摘
绪说已经讲了三归与五戒,现在继续再讲八戒。学佛之道,乃是逐段前进的,也是层层向上的,归依三宝,只是信佛学佛的初初入门,五戒十善,才是实践学佛之道的真正开始。本来,在律典之中的佛陀时代,凡受三归的,也必连带着接受五戒;所以三归五戒,从其根本要求上说是分不开的,后人之只受三归不受五戒者,只是一种接引众生的权宜之计而已。
关键词
三归
八关
学佛
菩萨
戒
了生脱死
六斋日
受持
波罗提木叉
比丘尼戒
藕益
分类号
B9 [哲学宗教—宗教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戒学讲座之二 三宝及归依
20
作者
净慧
出处
《法音》
1988年第6期9-12,共4页
文摘
为何要归依三宝我们相信,凡是烧香拜佛的人,则未必受过三归依。虽然未曾归依三宝,他们却依然自称是佛教的信徒,我们当然不必否认他们的信仰。所以,有人主张;信佛只要心诚,何必一定要归依?这种观念,粗听似有道理,实则不合要求。按照佛教戒规的要求,如要信佛,应从归依三宝着手,归依三宝虽为进入佛门的第一步,但如不走第一步,岂能走出第二、第三步来?要走第二、第三步,必定先从第一步开始。佛弟子的等第,是以所受戒法的层次而定,归依三宝,是最先的基层,往上还有五戒、八戒、十戒、比丘比丘尼戒、菩萨戒,一切戒皆以归依三宝为根本。归依三宝既是入佛信佛的第一步,佛教不舍一切众生,故对请求归依者的尺度,放得特别宽:六道众生,除了地狱之中受苦太大太多者,无暇归依三宝外,其余的不论人、天、神、鬼、畜,只要发心归依,佛教无不接受。
关键词
三归依
比丘尼戒
一切众生
菩萨
戒
戒
法
佛弟子
佛宝
理体
法僧
十法界
分类号
B9 [哲学宗教—宗教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国图藏敦煌本《四分比丘尼戒本》残卷缀合研究
张磊
胡方方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
1
原文传递
2
戒学讲座之九——比丘比丘尼戒的内容及其同异
净慧
《法音》
北大核心
1989
3
原文传递
3
从助力尼众修行之角度看八敬戒的意涵与作用——以四分律比丘尼戒为参照
窦建英
《时代人物》
202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佛教戒律和唐代的律宗
楊曾文
《中国文化》
1990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戒学讲座之七——比丘及比丘尼的起源
净慧
《法音》
1988
0
原文传递
6
式刹摩那、中国比丘尼和戒律
D·阿摩那斯里·威尔那特拉
王晓东
《法音》
北大核心
1994
0
原文传递
7
国家图书馆敦煌写本BD05453校勘例释
金双平
《现代语文》
202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大谷文书集成》佛教资料考辨
刘安志
石墨林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
2003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巴利三藏”略说
邓殿臣
《佛教文化》
1991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目连戏中的禁欲主义
朱建明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199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一代名尼通愿法师
温金玉
《五台山研究》
199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谈谈唐宋时期的佛经印刷
高一旭
《文史杂志》
199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沉默的眼——五台山尼众律院见闻录
温金玉
《佛教文化》
199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戒学讲座之一 受戒学戒与持戒
净慧
《法音》
1988
1
原文传递
15
僧尼戒律的由来及种类
净慧
《法音》
1988
1
原文传递
16
沙弥戒与沙弥的类别——戒学讲座之五
净慧
《法音》
1988
1
原文传递
17
戒学讲座之十——羯磨法与忏悔法
净慧
《法音》
北大核心
1989
0
原文传递
18
福建省佛协举行二部僧传戒法会
随喜
《法音》
北大核心
1989
0
原文传递
19
八关戒斋及其内容——戒学讲座之四
净慧
《法音》
1988
0
原文传递
20
戒学讲座之二 三宝及归依
净慧
《法音》
1988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