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模型生命表与中国死亡模式差异分析
1
作者 李成 刘悦 《人口与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25,共13页
研究基于中国1982—2020年人口普查和抽样调查,从静态和动态角度分析了Coale-Demeny、United Nations和中国区域三套模型生命表死亡模式和中国死亡模式的差异。结果表明:模型生命表死亡模式与中国死亡模式的差异受模型生命表的选择、性... 研究基于中国1982—2020年人口普查和抽样调查,从静态和动态角度分析了Coale-Demeny、United Nations和中国区域三套模型生命表死亡模式和中国死亡模式的差异。结果表明:模型生命表死亡模式与中国死亡模式的差异受模型生命表的选择、性别和死亡水平的影响,但同一套模型生命表中各类模式与实际模式的偏差存在相似性。Coale-Demeny东区和西区模式、United Nations一般模式较为符合高死亡水平下的中国男性死亡模式;Coale-Demeny西区模式符合低死亡水平下的中国女性死亡模式;中国区域西南和华中-华东模式最为适合体现所有死亡水平下男女死亡模式。Coale-Demeny和United Nations模型生命表死亡率的降低模式和中国模式的差异较为接近,但中国区域模型生命表各类的下降模式与实际模式的差异存在明显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 死亡模式 模型生命表 差异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五普”数据看吉林省人口死亡水平和死亡模式 被引量:6
2
作者 王晓峰 李雨潼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8-24,共7页
由 2 0 0 0年人口普查有关吉林省人口死亡状况的数据计算得到的用于衡量人口死亡水平的几个指标显示 ,吉林省总人口死亡率、婴儿死亡率等自建国以来持续降低 ,预期寿命不断增长 ,居民健康水平呈良性发展。但是 ,总人口死亡水平持续降低... 由 2 0 0 0年人口普查有关吉林省人口死亡状况的数据计算得到的用于衡量人口死亡水平的几个指标显示 ,吉林省总人口死亡率、婴儿死亡率等自建国以来持续降低 ,预期寿命不断增长 ,居民健康水平呈良性发展。但是 ,总人口死亡水平持续降低的同时 ,死亡模式还存在着明显的城乡差异 ,吉林省农村地区的妇幼保健水平以及养老保障工作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和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普'数据 死亡水平 死亡模式 吉林 人口普查 人口数量 人口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婺城区城乡居民1986-1988年、2004-2005年死亡模式变化趋势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朱匡纪 冯彦 +2 位作者 蔡祖华 王洪歆 金祝平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08年第2期115-118,共4页
目的:比较金华市婺城区城乡居民1986-1988年和2004-2005年全死因模式。方法:按照《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实施方案》要求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居民死亡率下降了2.06‰;居民期望寿命男性提高了4.38岁,女性提高了5.64岁;前5位死因... 目的:比较金华市婺城区城乡居民1986-1988年和2004-2005年全死因模式。方法:按照《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实施方案》要求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居民死亡率下降了2.06‰;居民期望寿命男性提高了4.38岁,女性提高了5.64岁;前5位死因顺位变化依次为恶性肿瘤(原第二位)、呼吸系统疾病(原首位)、脑血管病(原第四位)、心脏病(原第五位)和损伤中毒(原第三位);传染病和寄生虫病死亡率下降了59.88%;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构成由63.4%上升到83.0%。结论:两个时期对比居民总体健康水平提高明显;前5位死因死亡率上升迅速;传染病寄生虫病死亡率有所下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比例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时期 死亡模式 变化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高龄死亡模式及其与瑞典、日本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7
4
作者 曾毅 金沃泊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8-16,共9页
本文发现只有二个参数的莰尼斯托 (Kannisto)模型 (即简化的罗吉斯特模型 )对中国高龄老人死亡率的拟合效果好于其他五个模型。中国与瑞典、日本 96岁以上的年龄别死亡率比较相近 ,而中国 96岁以下的年龄别死亡率显著高于瑞典、日本。... 本文发现只有二个参数的莰尼斯托 (Kannisto)模型 (即简化的罗吉斯特模型 )对中国高龄老人死亡率的拟合效果好于其他五个模型。中国与瑞典、日本 96岁以上的年龄别死亡率比较相近 ,而中国 96岁以下的年龄别死亡率显著高于瑞典、日本。我们认为这一有趣的趋同现象可能主要是由中国高龄老人“劣淘优存”的选择性更强而形成的。我们还发现与发达国家模式类似 ,中国的死亡率随着年龄增加而升高的趋势在 96岁以后的特高年龄段减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死亡模式 死亡率曲线交叉 高龄老人生命表 高龄死亡率性别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口普查死亡数据质量评估及2010-2020年死亡模式转变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王金营 魏晓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6,共16页
人口的预期寿命和年龄死亡模式是评估人口健康水平、掌握人口发展规律的重要指标。人口普查为掌握年龄死亡模式的变动特点和人口预期寿命水平提供了基础数据,然而根据以往研究文献和对2020年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人口普查所获得的死亡数... 人口的预期寿命和年龄死亡模式是评估人口健康水平、掌握人口发展规律的重要指标。人口普查为掌握年龄死亡模式的变动特点和人口预期寿命水平提供了基础数据,然而根据以往研究文献和对2020年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人口普查所获得的死亡数据存在一定程度的漏报,需要对这一数据质量进行评估和修正。为此,本文根据不同年龄段的死亡特点对布拉斯-罗吉特模型进行适应性调整,使其符合观察年份的死亡模式,获得模型参数,进而实现对2010-2020年死亡数据的校正评估。结果显示2020年人口普查获得的死亡数据中低龄组男性漏报率高于女性,0-9岁男性平均漏报率为75.33%,女性为57.69%,男婴死亡漏报率为85.08%,女婴死亡漏报率为77.80%;70-90岁高龄组死亡漏报率男性平均为22.55%,女性为20.75%,90岁及以上的死亡漏报比较低;老年阶段男性漏报率普遍高于女性。2010年婴儿死亡概率为21.15‰,2020年为8.80‰;2010年出生预期寿命为74.82岁,2020年为78.21岁,10年间预期寿命增长了3.39岁。通过比较分析发现21世纪以来我国人口年龄死亡模式呈现“低龄降低,中龄平稳,中高龄先缓升后陡升,高龄略有回降”的变动态势。这表明进入老龄前期人口死亡概率降低带来一个虚弱累积的过程,达到一定年龄(70-80岁)后,老化速度就会加快虚弱累积的效应,带来更高年龄组失能或死亡概率的加速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普查 死亡数据质量 死亡模式 人均预期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检测耳蜗毛细胞死亡模式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11
6
作者 杨卫平 胡博华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4期301-304,共4页
目的评估三种检测耳蜗毛细胞死亡模式方法的优缺点。方法以噪声暴露诱导灰鼠耳蜗毛细胞死亡,采用DNA荧光染料碘化丙锭(Propidiumiodide,PI)染色法,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和Caspase-3染色法标记毛细胞死亡模式,对比三种检测方法。结果PI... 目的评估三种检测耳蜗毛细胞死亡模式方法的优缺点。方法以噪声暴露诱导灰鼠耳蜗毛细胞死亡,采用DNA荧光染料碘化丙锭(Propidiumiodide,PI)染色法,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和Caspase-3染色法标记毛细胞死亡模式,对比三种检测方法。结果PI染色法可将正常、凋亡、坏死和缺失的毛细胞区分开来,TUNEL法能初步鉴别毛细胞死亡模式,Caspase-3标记可定性凋亡和坏死的毛细胞。结论PI染色法快速、简便、可靠、经济,可用于定量检测凋亡和坏死的毛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蜗毛细胞 死亡模式 碘化丙锭染色法 原位末端标记法 Caspase-3染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华市婺城区城乡居民不同时期恶性肿瘤死亡模式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朱匡纪 冯彦 +3 位作者 蔡祖华 王洪歆 张秀春 金祝平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08年第2期121-123,共3页
目的:比较金华市婺城区城乡居民(1986-1988年和2004-2005年)居民恶性肿瘤死亡模式。方法:按照《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实施方案》要求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2004-2005年居民的期望寿命男性为73.18岁、女性为78.53岁,分别比1986-198... 目的:比较金华市婺城区城乡居民(1986-1988年和2004-2005年)居民恶性肿瘤死亡模式。方法:按照《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实施方案》要求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2004-2005年居民的期望寿命男性为73.18岁、女性为78.53岁,分别比1986-1988年男性高4.38岁、女性高5.64岁。2004-2005年平均标化死亡率为7.22‰,比1986-1988年下降了22.20‰。恶性肿瘤死因由原来的第二死因转变为首位死因。并从原来的胃癌、肺癌和肝癌顺位转变为肺癌、肝癌和胃癌顺位。肺癌、肝癌、胃癌标化死亡率男性高于女性,三大恶性肿瘤死亡男性是女性两倍。胃癌、肺癌和肝癌标化死亡率男性2004-2005年高于1986-1988年,女性2004-2005年低于1986-1988年。结论:恶性肿瘤的死亡强度增强,肺癌死亡率在恶性肿瘤死亡率中跃居首位,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死亡率上升较快,肺癌、肝癌、胃癌居恶性肿瘤前3位;恶性肿瘤作为首位死因,对人均期望寿命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死亡模式 变化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死亡模式的设置对老年人口预测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向华丽 吴云程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7-89,共3页
文章将选取联合国生命量表和寇尔德曼生命量表相应的标准死亡模式对基于不同的标准生命表构建的未来人口死亡模式有多大差异、基于不同死亡模式老龄人口预测结果会带来多大差异的问题展开研究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死亡模式的设置对老龄... 文章将选取联合国生命量表和寇尔德曼生命量表相应的标准死亡模式对基于不同的标准生命表构建的未来人口死亡模式有多大差异、基于不同死亡模式老龄人口预测结果会带来多大差异的问题展开研究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死亡模式的设置对老龄人口的预测结果差异是明显的,联合国死亡模式预测结果中人口呈现典型老龄化现象,整体人口呈现缩减趋势。相比而言,寇尔德曼死亡模式预测结果人口年龄分布更为均衡,人口结构更为科学合理。因此,在具体人口预测研究过程中还需要考虑预测区域的实际情况,选择更加合适的死亡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寇尔-德曼生命量表 联合国生命量表 死亡模式 老年人口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门农村成人死亡模式的探讨
9
作者 陆卫根 杨士泉 唐锦高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292-293,共2页
关键词 疾病 死亡模式 农村 成人 海门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疾病监测人群居民死亡模式
10
作者 周刚 申振元 +2 位作者 杨风杰 底秀娟 马桂芳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00年第2期106-107,共2页
关键词 河南 疾病监测人群 死亡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死亡模式的变化趋势研究
11
作者 唐永军 廖晓燕 《现代预防医学》 CAS 2002年第5期607-610,共4页
目的 :研究四川省死亡模式的变化趋势并探讨今后医疗改革的任务。方法 :利用 1973~ 1975年、 1982年、 1990年三个时期的四川省人口死因资料 ,借助死亡模式的变化与否并结合死因以深入研究。结果 :四川省男、女性自 1973~ 1975年至 1... 目的 :研究四川省死亡模式的变化趋势并探讨今后医疗改革的任务。方法 :利用 1973~ 1975年、 1982年、 1990年三个时期的四川省人口死因资料 ,借助死亡模式的变化与否并结合死因以深入研究。结果 :四川省男、女性自 1973~ 1975年至 1990年三期死亡模式均属拉美模式 ,只是死亡水平有所下降。主要死因正从急性传染性、感染性疾病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转换。在 1990年 ,前五位死因是呼吸系统疾病、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损伤与中毒和心血管疾病 ,共占总死亡的83.37% ,其中呼吸系统疾病位于首位 ,占约 4 0 %。结论 :四川疾病防治重点除了要重视慢性退行性疾病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 死亡模式 变化趋势 死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阆中“死亡模式”变化探索卫生防病
12
作者 杨明富 韦玉兰 《现代预防医学》 CAS 1993年第4期227-229,共3页
本文概述了阆中近十八年“死亡模式”的变化:传染病、新生儿病、消化系病、肺结核、泌尿系病等死亡率有大幅度下降;恶性肿瘤,脑、心血管疾病等死亡率有较大幅度上升。其变化反应了阆中近十余年防疫、保健的巨大成就和人口“老龄化”、... 本文概述了阆中近十八年“死亡模式”的变化:传染病、新生儿病、消化系病、肺结核、泌尿系病等死亡率有大幅度下降;恶性肿瘤,脑、心血管疾病等死亡率有较大幅度上升。其变化反应了阆中近十余年防疫、保健的巨大成就和人口“老龄化”、“工农业污染”等给卫生防病工作带来的新问题。揭示在加强感染性疾病防治的同时,应把恶性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等的防治提到日程上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模式 死亡 死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小型猪冠心病模型细胞死亡模式研究
13
作者 李欣志 郑咏秋 刘建勋 《中国药理通讯》 2008年第2期33-34,共2页
目的:建立中国小型猪冠心病模型,研究该模型中不同死亡方式对心肌细胞丧失的影响。方法:采用心导管介入技术,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经球囊扩张损伤后连续高脂饲料喂养8周,导致受损冠状动脉狭窄,建立中国小型猪冠心病模型。HE染色和Mas... 目的:建立中国小型猪冠心病模型,研究该模型中不同死亡方式对心肌细胞丧失的影响。方法:采用心导管介入技术,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经球囊扩张损伤后连续高脂饲料喂养8周,导致受损冠状动脉狭窄,建立中国小型猪冠心病模型。HE染色和Masson染色判断受累心肌的范围、形态:胞内肌丝数量及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小型猪 冠心病模型 细胞死亡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滋流行、死亡模式变异及其引致后果
14
作者 罗淳 毕忠鹏 《人口与社会》 2017年第3期81-89,共9页
艾滋病毒/艾滋病的广泛传播与快速扩散,并不仅仅只是影响到现实人口状态,而且通过青壮年人口死亡率的陡然上升,引致一系列严重的人口学后果。尤其是聚焦于深受艾滋病毒/艾滋病肆虐的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艾滋病毒/艾滋病的持续传播与... 艾滋病毒/艾滋病的广泛传播与快速扩散,并不仅仅只是影响到现实人口状态,而且通过青壮年人口死亡率的陡然上升,引致一系列严重的人口学后果。尤其是聚焦于深受艾滋病毒/艾滋病肆虐的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艾滋病毒/艾滋病的持续传播与扩散导致分年龄人口死亡轨迹由"U"型变异为"W"型,遂带来人口规模萎缩、预期寿命减损、年龄结构扭曲、艾滋孤儿和孤老家庭凸显等一系列人口学后果,继而影响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毒/艾滋病 人口死亡模式 人口学后果 预期寿命 人口规模 年龄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年龄-时期-队列视角下的中国居民死亡风险与死亡模式变迁 被引量:9
15
作者 李昀东 凌巍 龚霓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545-551,共7页
目的:研究不同年龄、时期及队列中国居民各类型疾病死亡率的变化趋势,为中国居民健康促进政策的持续性调整优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中国死因监测数据集(2005~2019),采用APC模型探索中国居民分死因死亡风险的年龄-时期-队列效应。结... 目的:研究不同年龄、时期及队列中国居民各类型疾病死亡率的变化趋势,为中国居民健康促进政策的持续性调整优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中国死因监测数据集(2005~2019),采用APC模型探索中国居民分死因死亡风险的年龄-时期-队列效应。结果:各类疾病死亡风险具有显著差异(P<0.05)。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成为中国居民主要的死亡原因。各类疾病死亡风险随居民年龄增大逐步上升(P<0.05),60岁后死亡风险加速上升。在时期和队列效应上,居民全死因死亡风险呈下降趋势(P<0.05),各类疾病死亡风险及变化速度不一。传染病、母婴疾病和营养缺乏性疾病死亡风险呈现出急速下降后的再次抬头趋势。1940~1969年出生人口伤害死亡风险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结论:各级卫生部门应以控制慢性病危险因素、建设健康支持性环境为重点,降低高危人群发病风险,同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以应对新发传染性疾病的传播风险,降低高危人群伤害死亡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时期-队列 死亡风险 死亡模式 APC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模糊相似优先比确定疾病死亡模式 被引量:1
16
作者 梁海华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22-24,共3页
人类疾病死亡模式的变化随着特定的社会经济环境表现出固有的特征。由于世界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速度的差异,现今世界各个国家、各个地区的疾病死亡模式表现不一。很多研究表明,对疾病死亡模式影响较大的因素有传染性疾病死亡率、慢性非... 人类疾病死亡模式的变化随着特定的社会经济环境表现出固有的特征。由于世界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速度的差异,现今世界各个国家、各个地区的疾病死亡模式表现不一。很多研究表明,对疾病死亡模式影响较大的因素有传染性疾病死亡率、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率、婴儿死亡率、期望寿命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死亡 相似优先比 死亡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新的死亡模式——“安乐死”
17
作者 刘亚男 宫国柱 杨勤峰 《卫生软科学》 1995年第6期40-41,共2页
人的生命以死亡为终结。死亡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规律。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人类对死亡革命的认识和实践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出现了一种新的模式——“安乐死”。 “安乐死”一词源于希腊文,原意为“无痛苦的、幸福的死亡,安然... 人的生命以死亡为终结。死亡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规律。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人类对死亡革命的认识和实践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出现了一种新的模式——“安乐死”。 “安乐死”一词源于希腊文,原意为“无痛苦的、幸福的死亡,安然去世”。目前安乐死是指患有不治之症危重濒死状态的病人,由于精神和躯体的极端痛苦,在本人或家属的要求下,经医生或安乐组织鉴定认可,可用医学的方法,使病人在无痛苦的状态下,渡过死亡阶段而终止生命的过程。安乐死不能决定生死,而是改变死亡状态,病人有选择死亡方式的权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乐死 死亡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家港市居民死亡模式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新峰 虞祝祥 +1 位作者 王学东 王群刚 《江苏预防医学》 CAS 2000年第2期64-66,共3页
关键词 居民 死亡模式 死因 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族传统中的自我重构──喜马拉雅山区的死亡模式和哀悼习俗
19
作者 欧因斯廷.麦克休 李登贵 仓决卓玛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124-127,共4页
关键词 喜马拉雅山区 自我重构 死亡模式 叙述者 藏族 模拟像 文化观念 佛教教义 丧葬仪式 祭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虞市居民疾病死亡模式探讨
20
作者 张鑫培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3-24,共2页
上虞市居民疾病死亡模式探讨上虞市卫生防疫站张鑫培为探讨我市居民疾病死亡模式的演变特征及其有关影响因素,现将我市的居民疾病死亡模式作一分析。资料来源与方法一、死亡资料:根据市卫生防疫站整理的历年居民死亡原因年报资料。二... 上虞市居民疾病死亡模式探讨上虞市卫生防疫站张鑫培为探讨我市居民疾病死亡模式的演变特征及其有关影响因素,现将我市的居民疾病死亡模式作一分析。资料来源与方法一、死亡资料:根据市卫生防疫站整理的历年居民死亡原因年报资料。二、人口资料:根据市公安局年报人口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死亡模式 居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