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0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正常成人步行时空参数分析 被引量:21
1
作者 李香平 舒彬 +2 位作者 顾小红 蒋宛凌 吕琳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27-230,共4页
目的:探讨中国正常成人的步行特征,为临床步态分析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方法:365名正常受试者,按性别、年龄分为20—29岁组、30—39岁组、40—49岁组、50—59岁组、60—75岁组共10组。应用人体步态垫测量与分析系统,测试受试者自由行走时... 目的:探讨中国正常成人的步行特征,为临床步态分析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方法:365名正常受试者,按性别、年龄分为20—29岁组、30—39岁组、40—49岁组、50—59岁组、60—75岁组共10组。应用人体步态垫测量与分析系统,测试受试者自由行走时的步速、步长、步幅、步长时间、摆动时间、支撑时间、单足支撑时间、双足支撑时间等时空参数,并对每位受试者的身高、体重进行测试。结果:年龄组内平均步速,除30—39岁组、60—75岁组外,男性均大于女性(P<0.05),50岁以后,男、女步速均减慢,与50岁以前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各年龄组步长,男性均大于女性(P<0.05),女性步长在50岁以后减小,与50岁以前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男性步长在60岁以后减小,明显小于60岁以前步长(P<0.01)。结论:应用人体步态垫测量与分析系统,首次建立中国正常成人步行时空参数值参考范围,初步揭示中国正常成人的步行时空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步态分析 时空参数 正常成人 步态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成人活体视神经的MRI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鲜军舫 王振常 +4 位作者 满凤媛 佟亚健 郝晖 汪晓鹏 赵波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4期405-407,共3页
目的 采用MRI在活体上测量各段视神经的直径和探讨显示视神经全程的最佳MRI扫描基线。方法  3 0例无视功能障碍的健康志愿者做MRI检查 ,分别进行不同扫描基线的横断面扫描 ,比较不同扫描基线对视神经全程的显示情况 ;在冠状面和横断... 目的 采用MRI在活体上测量各段视神经的直径和探讨显示视神经全程的最佳MRI扫描基线。方法  3 0例无视功能障碍的健康志愿者做MRI检查 ,分别进行不同扫描基线的横断面扫描 ,比较不同扫描基线对视神经全程的显示情况 ;在冠状面和横断面上测量正常视神经整体的上下径和横径。结果 以下牙槽中点至枕骨大孔后缘连线为扫描基线的横断面能清楚显示视神经的三段 ,对视神经全程的显示明显优于听眶下线 (P <0 .0 5 ) ,球后 7mm、15mm眶内段视神经、视神经管内段中点和颅内段中点的横径 (包括视神经和蛛网膜下腔 )平均值分别为 (3 .81± 0 .5 5 )mm、(2 .94± 0 .3 9)mm、(2 .72±0 .40 )mm和 (3 .40± 0 .48)mm ,上下径平均值分别为 (3 .82± 0 .2 8)mm、(3 .3 4± 0 .5 1)mm、(2 .76± 0 .3 4)mm和 (2 .2 8± 0 .42 )mm。结论 MRI能够准确显示视神经及蛛网膜下腔 ,获得视神经各段的整体直径 ,为早期诊断视神经病变提供客观依据 ;以NOP线为扫描基线的横断面对视神经全程的显示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常成人活体视神经 MRI 磁共振成像 蛛网膜下腔 早期 诊断 视神经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成人脑动脉的MRA测量和应用解剖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王克臻 李岩 +2 位作者 马威 张竹峰 徐飞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92-395,共4页
目的:为脑动脉的疾病诊断和介入治疗提供正常成人脑动脉MRA解剖学基础。方法:对大连市105名(男性68,女性37)正常成人进行头部MRA扫描,用最大强度投影法重建脑动脉,并测量脑动脉的各段直径,观察各脑动脉的走行、分支类型及左右侧差异。结... 目的:为脑动脉的疾病诊断和介入治疗提供正常成人脑动脉MRA解剖学基础。方法:对大连市105名(男性68,女性37)正常成人进行头部MRA扫描,用最大强度投影法重建脑动脉,并测量脑动脉的各段直径,观察各脑动脉的走行、分支类型及左右侧差异。结果:(1)脑动脉的MRA测量值左右有差别,研究获得了左右侧颈内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和大脑后动脉各段的平均值。(2)大脑前动脉单干型占90.0%,双干型占10.0%。大脑中动脉单干型45.2%,双干型47.6%,多干型7.2%。大脑后动脉的起源有三种类型。结论:MRA能够清晰地立体显示脑动脉的全长及主要分支。脑动脉的MRA直径存在左右差别并与大脑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脉 MRA 正常成人 人体测量学 应用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成人腰椎矢状面曲度改变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3
4
作者 刘钊 沈惠良 +1 位作者 张庆明 胡海量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93-496,共4页
目的:测量正常成人腰椎矢状面椎体间成角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自2006年1月~2009年1月,在我院体检中心行体检者共672例,获得完整资料者450例,男235例,女215例,平均年龄43岁,利用专用测量软件测量腰椎相邻节段椎体间成角及腰椎曲度(L1... 目的:测量正常成人腰椎矢状面椎体间成角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自2006年1月~2009年1月,在我院体检中心行体检者共672例,获得完整资料者450例,男235例,女215例,平均年龄43岁,利用专用测量软件测量腰椎相邻节段椎体间成角及腰椎曲度(L1~L5椎体间成角)。根据年龄分为青年组、中年组及老年组,观察相邻椎体间成角与年龄、性别及体重之间的关系。结果:腰椎椎体间成角的平均值为:L1-L2,2.52°;L2-L3,5.33°;L3-L4,8.15°;L4-L5,12.11°;L5-S1,20.14°,L1-L5,24.96°。不同性别及体重指数间腰椎曲度差异无统计学意(P>0.05);不同年龄组之间腰椎曲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年龄的增加,腰椎曲度逐渐变小,但中年组与老年组腰椎曲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腰椎曲度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减小,但是中年以后变小的腰椎曲度倾向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间 成角 正常成人 数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正常成人脑~1H磁共振波谱的定量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范国光 吴振华 +2 位作者 刘芳 张伟 潘诗农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535-538,共4页
目的 探讨1H磁共振波谱 (1HMRS)研究正常成人脑的价值。方法 选择 6 0例健康成人。1HMRS采用定点分辨波谱序列。结果 ①同年龄组一侧脑灰层的1HMRS波幅排列次序无变化 ;不同年龄组同一部位1HMRS波形与波幅不同。②NAA/CR及Glu n/CR... 目的 探讨1H磁共振波谱 (1HMRS)研究正常成人脑的价值。方法 选择 6 0例健康成人。1HMRS采用定点分辨波谱序列。结果 ①同年龄组一侧脑灰层的1HMRS波幅排列次序无变化 ;不同年龄组同一部位1HMRS波形与波幅不同。②NAA/CR及Glu n/CR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 ,MI/CR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 ,CHO/CR先下降后上升。同年龄组从前至后NAA/CR及MI/CR的比值下降。③ 5 0岁年龄段CHO/CR与年龄呈负相关 ;>5 0岁年龄段CHO/CR、MI/CR、Glu n/CR与年龄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常成人 磁共振波谱 定量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正常成人咽期吞咽的表面肌电图研究:建立肌电活动持续时间标准数据库 被引量:17
6
作者 刘玲玲 帅浪 冯珍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20-223,共4页
目的:利用表面肌电图技术研究不同年龄正常人咽期吞咽相关肌群肌电活动的持续时间,建立正常人咽期吞咽肌电活动持续时间的标准数据库。方法:187例正常受试者,按年龄分为4组:18—30岁组、31—50岁组、51—70岁组、>70岁组。应用表面... 目的:利用表面肌电图技术研究不同年龄正常人咽期吞咽相关肌群肌电活动的持续时间,建立正常人咽期吞咽肌电活动持续时间的标准数据库。方法:187例正常受试者,按年龄分为4组:18—30岁组、31—50岁组、51—70岁组、>70岁组。应用表面肌电图技术与分析系统,测量受试者咽期吞咽时相关肌群肌电活动的持续时间,得到不同年龄咽期吞咽时相关肌群肌电活动的持续时间后进行分析。结果:建立中国正常成人咽期吞咽相关肌群肌电活动持续时间的标准数据库。本数据库显示肌电活动的持续时间与年龄有关,随着年龄的增加呈递增趋势,18—30岁、31—50岁、51—70岁年龄段肌电活动的持续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70岁年龄段肌电活动的持续时间明显延长,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此外,肌电活动的持续时间还与吞咽模式有关,"干"吞咽组和"湿"吞咽组持续时间相差不明显,但都明显低于过量(20ml)吞咽组,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表面肌电技术与分析系统,首次建立中国正常成人咽期吞咽时相关肌群肌电活动持续时间的标准数据库,初步揭示中国正常成人咽期吞咽相关肌群的表面肌电特征,为临床筛查和评估吞咽障碍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常成人 咽期吞咽 表面肌电图 持续时间 数据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成人眶尖的CT和MRI研究 被引量:26
7
作者 王振常 鲜军舫 +1 位作者 吴恩惠 张云亭 《中国CT和MRI杂志》 2004年第1期3-8,共6页
目的 明确CT和MRI检查对眶尖正常结构的显示能力和正常表现。方法 对40例正常成人分别进行研究,20例行CT检查,常规行横断及冠状位扫描。20例行MRI检查, MRI检查行横断、冠状及斜矢状位扫描,常规T1WI、T2WI序列。结果 HRCT显示眶尖骨性... 目的 明确CT和MRI检查对眶尖正常结构的显示能力和正常表现。方法 对40例正常成人分别进行研究,20例行CT检查,常规行横断及冠状位扫描。20例行MRI检查, MRI检查行横断、冠状及斜矢状位扫描,常规T1WI、T2WI序列。结果 HRCT显示眶尖骨性结构及交通清晰;常规CT及MRI显示眶尖内结构:①视神经:100%显示,其中MRI27.5%可区分视神经和蛛网膜下腔。②MRI冠状位动眼神经显示率85%,鼻睫神经22.5%,外展神经22.5%,额神经、泪腺神经及滑车神经未显示。CT不能显示上述神经。③CT显示眼动脉95%,显示眼上静脉70%。MRI显示上述结构分别为95%、47.5%。④显示总腱环及眼外肌以冠状位为佳。总腱环只能在MRI显示,显示率达85%。眼外肌中,上斜肌显示率CT为80%,MRI为95%,其余眼外肌均100%显示。⑤眶尖脂肪分布:肌锥内脂肪均显示,肌锥外脂肪CT显示率为85%,MRI显示率为100%,眶上裂区脂肪CT为45%,MRI为77.5%。结论 HRCT能清晰显示眶尖骨性构成,常规CT及MRI检查也能显示眶尖内重要解剖结构,以MRI更优。对眶尖内神经及总腱环与眼外肌起始部观察尚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常成人 CT检查 MRI检查 眶尖病变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成人肺高分辨率CT的吸气相和呼气相的定量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谢晟 王仁贵 +1 位作者 王仪生 蒋学祥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9期902-904,共3页
目的 研究正常成人肺HRCT呼气相表现和对其进行定量分析。方法 分析 10 7例 2 0~ 70岁健康志愿者的肺呼气相HRCT表现 ,计算双肺吸呼气相密度差值 (VD)和面积缩小率 (AR)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各年龄组内男女之间的VD... 目的 研究正常成人肺HRCT呼气相表现和对其进行定量分析。方法 分析 10 7例 2 0~ 70岁健康志愿者的肺呼气相HRCT表现 ,计算双肺吸呼气相密度差值 (VD)和面积缩小率 (AR)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各年龄组内男女之间的VD和AR无显著性差异 ;年龄与左、右肺VD和AR之间存在显著相关 ;左、右肺VD和AR之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年龄为健康成人肺HRCT的吸呼气相密度差值和面积缩小率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常成人 吸气相 高分辨率CT 呼气组 肺弥漫性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成人处于气功态和催眠态脑诱发电位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陶明毅 张明岛 陈兴时 《上海精神医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67-269,共3页
目的 观察 4 9例正常成人处于“正常态”、“气功入静态”和“催眠状态”的脑诱发电位 ,分析气功发功和催眠诱导对大脑生理过程的不同效应。方法 观察视觉诱发电位 (VEP)、听觉诱发电位(AEP)、听觉脑干诱发电位 (ABR)、关联性负变 (C... 目的 观察 4 9例正常成人处于“正常态”、“气功入静态”和“催眠状态”的脑诱发电位 ,分析气功发功和催眠诱导对大脑生理过程的不同效应。方法 观察视觉诱发电位 (VEP)、听觉诱发电位(AEP)、听觉脑干诱发电位 (ABR)、关联性负变 (CNV)和P3 0 0 的潜伏期和波幅。结果 催眠状态下P3 0 0(T P3 )波幅降低 ,与正常态相比有极显著差异 (P <0 .0 1) ;AEP(P2 ) ,CNV(M2 )波幅降低 ,与正常态和气功入静态相比均存在显著差异 (P <0 .0 5 ) ;VEP(P2 、P3 )波幅降低 ,与正常态或气功入静态相比分别存在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催眠诱导对大脑生理过程的影响与气功发功存在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功 催眠状态 正常成人 脑诱发电位 波幅 CNV AEP 存在 静态 大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成人肘关节屈伸过程中提携角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友华 马江川 +1 位作者 吴菊 刘璠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9期1480-1482,共3页
[目的]探讨肘关节不同屈伸角度时提携角的变化,为肘关节畸形矫正及假体设计、置换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选取100名学生,按性别分为两组,每组50名,分别测量每位学生两侧上肢在肘关节屈曲0、30、60、90、120°时提携角的大小,并... [目的]探讨肘关节不同屈伸角度时提携角的变化,为肘关节畸形矫正及假体设计、置换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选取100名学生,按性别分为两组,每组50名,分别测量每位学生两侧上肢在肘关节屈曲0、30、60、90、120°时提携角的大小,并比较不同性别同侧肢体及同性别左右肢体提携角的情况。[结果]提携角随肘关节屈曲角度的增大而变小;在同一肘关节屈曲位女性提携角平均值明显大于男性提携角平均值(P<0·05):活动为主的肢体,提携角大于对侧(P<0·05)。[结论]不同性别及同一性别两侧肢体的提携角明显不同,进行肘关节畸形矫正和假体置换时,要保留恰当的提携角,以期肢体外形和肘关节功能有良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关节 提携角 肘关节屈曲 提携角 临床意义 正常成人 同侧肢体 不同性别 畸形矫正 假体置换 肘关节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胖与正常成人瘦素基因表达水平及血清水平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由悦 杨益良 +1 位作者 赵文华 杨晓光 《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21-423,共3页
关键词 肥胖 正常成人 瘦素 基因表达 血清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成人脑外段视神经的MRI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毛青 田伟 +4 位作者 杨亚英 包颜明 李宗芳 徐江波 周泽俊 《中国CT和MRI杂志》 2004年第4期4-6,共3页
目的 评价正常成人视神经-眼平面(NOP)视交叉以外段颅神经的MRI表现,建立正常标准。方法 随机选择正常成人志愿者50例,采用GB1.5T MR/i echo spood plus超导型磁共振成像仪及相控阵头线圈,成像序列包括自旋回波T1加权成像(SET1WI)和自... 目的 评价正常成人视神经-眼平面(NOP)视交叉以外段颅神经的MRI表现,建立正常标准。方法 随机选择正常成人志愿者50例,采用GB1.5T MR/i echo spood plus超导型磁共振成像仪及相控阵头线圈,成像序列包括自旋回波T1加权成像(SET1WI)和自旋回波T2加权成像(SET2WI);扫描方位以NOP平面为基准扫描。分别测量两组视神经眼球后神经膨大段直径、眶内段视神经直径、长度,管内段视神经直径及该段视神经起始至同侧视交叉的长度,后者与眶内段视神经长度之和即代表颅外段视神经的长度。结果 NOP平面上,正常人眼球后神经膨大段直径为4.2±0.56mm,眶内段直径为3.1±0.45mm、长度为24.6±2.88mm,管内段视神经直径为3.2±0.49mm,至同侧视交叉的长度为18.7±2.40mm,颅外段视神经的长度为43.3±3.83mm。统计分析,正常成人组内性别和年龄、双侧视神经之间无显著差异。 结论 NOP平面评价视神经有很大优势,MRI可以很好显示视神经的形态,是研究其解剖和疾病的有效检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 正常成人 视交叉 MRI 同侧 眼球 双侧 WI 颅神经 正常人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体素磁共振质子波谱分析在正常成人脑组织发育的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黄华 冯占辉 +3 位作者 吕发金 何选丽 黄敏 晏勇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531-1533,共3页
目的:应用多体素2D1H-MRS观察正常成人大脑顶叶皮质主要代谢化合物随年龄变化规律。方法:应用场强为1.5T的磁共振成像系统对50例正常人(19~49岁)大脑顶叶皮质进行1H-MRS采集。计算氮-乙酰门冬氨酸(NAA)与肌酸(Cr)的峰下面积比值以及胆... 目的:应用多体素2D1H-MRS观察正常成人大脑顶叶皮质主要代谢化合物随年龄变化规律。方法:应用场强为1.5T的磁共振成像系统对50例正常人(19~49岁)大脑顶叶皮质进行1H-MRS采集。计算氮-乙酰门冬氨酸(NAA)与肌酸(Cr)的峰下面积比值以及胆碱复合物(Cho)与肌酸(Cr)峰下面积的比值,并分别与年龄进行相关分析。结果:NAA/Cr值与年龄增长无明显相关性。Cho/Cr值随年龄增长呈显著递减。结论:多体素磁共振质子波谱可无创观察不同年龄组正常成人大脑顶叶皮质代谢情况,获得主要代谢产物与年龄的关系,为临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常成人 多体素磁共振波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成人事件相关电位P_(300)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明岛 陈兴时 +3 位作者 楼翡璎 梁建华 张怡 江开达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46-48,共3页
事件相关电位P300(Event Related Poten-tials-P300),由英国人Sutton 于1965年首先发现并创用。目前在欧美精神科、心理学专业机构受到了广泛的注意和重视。为取得我国正常成人P300的有关资料,作为今后研究精神病人P300的基础,最近我们... 事件相关电位P300(Event Related Poten-tials-P300),由英国人Sutton 于1965年首先发现并创用。目前在欧美精神科、心理学专业机构受到了广泛的注意和重视。为取得我国正常成人P300的有关资料,作为今后研究精神病人P300的基础,最近我们对正常成人P300进行了检测。方法对象24例志愿被试者(男12例,女12例),选自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职工。平均年龄32.3±10.5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常成人 事件相关电位 潜伏期 精神病人 非靶刺激 神经精神 精神科 精神卫生中心 平均年龄 电生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成人视束MRI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满凤媛 王振常 +5 位作者 鲜军舫 赵波 佟亚健 郝晖 刘振生 王革新 《中国CT和MRI杂志》 2004年第1期19-24,共6页
目的 研究视束MRI正常断面解剖。方法 对170例志愿者进行多基线、多序列MRI检查,测量视束各段的径线,同时对各序列成像效果进行评分。结果 视束各段测量结果的平均值和95%可信区间分别为:前段横径3.68±0.58mm,3.56~3.79mm,后段横... 目的 研究视束MRI正常断面解剖。方法 对170例志愿者进行多基线、多序列MRI检查,测量视束各段的径线,同时对各序列成像效果进行评分。结果 视束各段测量结果的平均值和95%可信区间分别为:前段横径3.68±0.58mm,3.56~3.79mm,后段横径2.68±0.45mm,2.53~2.75mm;从前到后不同层面上下径的平均值和95%可信区间分别为1.89±0.34mm、1.81~1.96mm,1.97±0.27mm、1.92~2.03mm,2.04±0.04mm、1.95~2.13mm,1.97±0.34mm、1.89~2.04mm,1.82±0.24mm、1.75~1.88mm。所有测量结果左右侧别及男女性别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以CH-PC线为扫描基线的横断面和以CH-OB为扫描基线的冠状面能清晰显示视束各段。池段视束以冠状面T1WIR与STIR显示效果最好,脚周段视束矢状面与冠状面IR序列成像均可。结论MRI能够清晰显示视束全程的形态、位置及毗邻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常成人 视束 MRI检查 磁共振成像 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超声探查正常成人足底骨骼毗邻关系解剖结构、超声检查方法及声像图特征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永红 鄂占森 +1 位作者 周富强 施晓琳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8年第13期57-60,共4页
目的:研究高频超声探查正常成人足底骨骼毗邻关系。方法:随机选择2016年7月-2017年12月至本院体检的正常健康成人6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参与研究人员均给予足底超声检查。观察正常成人足底骨骼毗邻的肌肉、血管等解剖结构的毗邻关系,观... 目的:研究高频超声探查正常成人足底骨骼毗邻关系。方法:随机选择2016年7月-2017年12月至本院体检的正常健康成人6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参与研究人员均给予足底超声检查。观察正常成人足底骨骼毗邻的肌肉、血管等解剖结构的毗邻关系,观察女性、男性跗内侧动脉、跗外侧动脉、腓动脉穿支、足底深动脉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以及左右两侧足底上述指标情况。结果:足底腱膜呈低回声,其起点附着在跟骨近端的趾面,趾短屈肌在超声显示为低回声的肌性结构,位于足底腱膜的深方,其浅方为足底垫,超声显示为大范围不均匀的较强回声。小趾展肌的纵断面能够见到小趾展肌的起点,为跟骨趾面外侧突的前方,而展肌纵断面能够见到展肌的起点为跟骨趾面的内侧突前方。男性与女性参与研究人员的跗内侧动脉、跗外侧动脉、腓动脉穿支和足底深动脉收缩期血流峰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参与研究人员的左侧足底与右侧足底跗内侧动脉、跗外侧动脉、腓动脉穿支和足底深动脉收缩期血流峰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超声能清晰显示正常成人足底骨骼毗邻关系,包括肌肉、血管、神经走形、附着点等,对于足底病变的诊断能够提供可靠的对照,为病理状态下的情况进行判断,从而为疾病的诊断和预后提供确切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超声 正常成人 足底 骨骼毗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成人脑组织氢质子波谱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许茂盛 喻迎星 +3 位作者 宋建华 钱明山 滕坚 陈眉 《浙江医学》 CAS 2003年第10期591-592,595,共3页
目的 探讨正常成人不同性别、年龄和部位脑组织代谢物比值。方法 选取经神经系统检查和颅脑常规MR检查正常成人22例 ,年龄21~60岁,平均(45±6.9)岁。使用1.5TMR成像仪和随机软件获取脑组织(106个兴趣区 )主要代谢物N -乙酰天门冬氨... 目的 探讨正常成人不同性别、年龄和部位脑组织代谢物比值。方法 选取经神经系统检查和颅脑常规MR检查正常成人22例 ,年龄21~60岁,平均(45±6.9)岁。使用1.5TMR成像仪和随机软件获取脑组织(106个兴趣区 )主要代谢物N -乙酰天门冬氨酸 (NAA)、胆碱类物质 (Cho)和肌酸 (Cr)等的浓度 ,计算NAA/Cho、NAA/Cr和Cho/Cr比值 ,观察不同年龄、性别及解剖部位代谢物比值差异。 结果 正常成人NAA/Cho、NAA/Cr和Cho/Cr平均值男性分别为1.82±0.39、2.01±0.32和1.19±0.23,女性分别为1.75±0.19、1.98±0.33和1.13±0.24。NAA/Cho、NAA/Cr和Cho/Cr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以及脑白质与脑灰质之间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正常成人的NAA/Cho、NAA/Cr和Cho/Cr等代谢物比值较为恒定 ,可作为神经影像学研究和应用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常成人 脑组织 氢质子波谱 脑代谢 磁共振波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成人听觉诱发电位P50的实验研究——定量测定大脑抑制功能的新指标 被引量:10
18
作者 王红星 陈兴时 +1 位作者 张明岛 楼翡缨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4年第2期94-97,共4页
目的:探讨正常成人听觉诱发电位P50变化特点及其最佳表达方式。方法:应用听觉条件(S1)-测试刺激(S2)范式对30名正常受试者进行P50测试,分析P50在性别间的差异及其不同表达方式间的异同。结果:正常人S1诱发的P50波(S1鄄P50)潜伏期在Cz、F... 目的:探讨正常成人听觉诱发电位P50变化特点及其最佳表达方式。方法:应用听觉条件(S1)-测试刺激(S2)范式对30名正常受试者进行P50测试,分析P50在性别间的差异及其不同表达方式间的异同。结果:正常人S1诱发的P50波(S1鄄P50)潜伏期在Cz、Fz和Pz脑区分别为(61.07±14.05)ms、(63.47±15.02)ms和(56.42±20.49)ms,波幅分别为(3.83±3.33)μV、(3.67±2.53)μV和(3.07±2.81)μV;S2所诱发的P50波(S2鄄P50)潜伏期在Cz、Fz和Pz脑区分别为(52.27±32.34)ms、(54.53±30.43)ms和(47.25±33.32)ms,波幅分别为(1.40±1.44)μV、(1.36±1.24)μV和(1.12±1.28)μV;S2鄄P50波幅显著低于S1鄄P50(P<0.01),S2/S1比率为(38.34±29.64)%,其95%可信区间为32.06%~44.62%;S1鄄S2[波幅(μV)]和100(1-S2/S1)[波幅(μV)]的范围分别为(2.25±2.35)μV和(59.25±30.55)μV,其可信区间为1.75~2.75μV和52.78~65.72μV。男性与女性组S1鄄P50和S2鄄P50潜伏期和波幅没有差异。结论:听觉中潜伏期诱发电位P50是一种反映大脑抑制功能的脑电生理学新指标;通过其变化可反映大脑正常感觉门控的功能状态。其最佳表达方式是S1-S2[波幅(μV)]和100(1-S2/S1)[波幅(μV)]两种形式结合起来,能直接地表达感觉门控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常成人 听觉诱发电位P50 实验 定量测定 大脑抑制功能 脑电生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成人肝区体表温度分布的红外热像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王跃龙 王宝恩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3年第4期252-255,共4页
目的利用红外热成像系统对健康成年人进行肝脏体表对应区体表温度及其对侧对比区体表温度测量,分析相关部位体表温度分布特征,从而获得正常成人肝脏体表对应区体表温度的正常范围。方法利用国产红外热成像仪(TMT2型)对151名健康成年男... 目的利用红外热成像系统对健康成年人进行肝脏体表对应区体表温度及其对侧对比区体表温度测量,分析相关部位体表温度分布特征,从而获得正常成人肝脏体表对应区体表温度的正常范围。方法利用国产红外热成像仪(TMT2型)对151名健康成年男女进行检测,分别采取面向探测仪正位、左侧45°位、左侧90°位、右侧45°位及右侧90°位5种体位。采集肝脏体表对应区和对侧对比区的红外热分布图,利用仪器自带热图像分析处理软件分析结果。计算正常成人肝脏体表对应区平均温度,比较男女肝脏体表对应区温度及肝脏体表对应区温度与其对侧躯体对比区体表温度间有无差异。结果①正常成人肝脏体表对应区温度范围:正常成人肝脏体表对应区平均温度在36.40~37.30℃之间,以左侧45°位显示的探测区平均温度最高。②男性肝脏体表对应区温度为36.90~37.48℃,女性肝脏体表对应区温度为36.80~37.40℃,男女肝脏体表对应区温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正常成人肝脏体表对应区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及平均温度的平均值分别为37.86℃、37.15℃和36.33℃。对侧躯体对比区体表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及平均温度的平均值分别为37.41℃、36.86℃和36.27℃。肝脏体表对应区温度与其对侧躯体对比区体表温度相比,其体表温度(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及平均温度)为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①正常成人肝脏体表对应区的温度高于其身体对侧的对应区域的体表温度。②肝脏体表对应区温度男女间不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常成人 肝脏 红外热成像 温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分离培养正常成人肝细胞的方法 被引量:1
20
作者 马巧玉 王宇明 +1 位作者 郝飞 刘国栋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39-240,共2页
目的 探讨体外分离培养成人肝细胞的方法。方法 用体外二步灌流法分离正常成人肝细胞 ,用PRMI 164 0细胞培养液维持培养 1月以上。结果 成人肝细胞可在体外被分离并存活 1月以上。结论 正常成人肝细胞可在体外分离培养以供各种肝病... 目的 探讨体外分离培养成人肝细胞的方法。方法 用体外二步灌流法分离正常成人肝细胞 ,用PRMI 164 0细胞培养液维持培养 1月以上。结果 成人肝细胞可在体外被分离并存活 1月以上。结论 正常成人肝细胞可在体外分离培养以供各种肝病基础和临床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正常成人 体外培养 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