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诗意栖居地:《格列佛游记》中的生态美学 |
刘书畅
|
《绥化学院学报》
|
2024 |
1
|
|
2
|
论《格列佛游记》中空间的陌生化诗学 |
王建华
|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
2024 |
0 |
|
3
|
如闻其声 如临其境——《格列佛游记》的艺术特色 |
林晓洁
|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
2024 |
0 |
|
4
|
《格列佛游记》,一期英国专场吐槽大会实录 |
无
|
《作文(初中年级)》
|
2024 |
0 |
|
5
|
《格列佛游记》,一期英国专场吐槽大会实录 |
陈磊·半小时漫画团队
|
《作文(初中年级)》
|
2024 |
0 |
|
6
|
重温历史 感悟人生——名著《格列佛游记》赏析 |
张晓勇
|
《最小说》
|
2024 |
0 |
|
7
|
论《格列佛游记》的怪诞美学风格 |
丁世忠
|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8 |
2
|
|
8
|
探析《格列佛游记》的讽刺手法 |
文倩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17 |
3
|
|
9
|
《格列佛游记》人物异化的三种表现 |
杭宏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17 |
1
|
|
10
|
一个普通但很真实的人物——格列佛 |
张国清
|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
2003 |
4
|
|
11
|
论《格列佛游记》和《赛姆勒先生的行星》中的反社会人性母题 |
陶家俊
郑佰青
|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9
|
|
12
|
翻译目的论视阈下的文学翻译批评——以《格列佛游记》为例 |
胡作友
李而闻
|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3 |
11
|
|
13
|
儿童的读者特征对文本改写的影响研究——以《格列佛游记》译本为例 |
张生祥
朱玲玲
|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16 |
6
|
|
14
|
评斯威夫特在《格列佛游记》中对英国18世纪现实生活的讽刺与批判 |
吕新花
郭爱竹
|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
2003 |
15
|
|
15
|
简论讽喻体小说《格列佛游记》及其文学地位 |
伍厚恺
|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27
|
|
16
|
意识形态作用下译作的变形——《格列佛游记》在中国的译介 |
滕梅
颛宇
|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1 |
9
|
|
17
|
论《格列佛游记》的科学主题 |
孙绍先
|
《外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
2002 |
8
|
|
18
|
梦幻民主——《格列佛游记》与《镜花缘》的民主思想之比较研究 |
阮朝辉
|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5
|
|
19
|
格列佛的异化:从经济人到政治人 |
曹波
|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3
|
|
20
|
《格列佛游记》三个中译本之目的论视角审读 |
陈胜
尚琼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16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