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2年暖季宁波市臭氧区域特征及其背景浓度估算
1
作者 冀建树 俞杰 +4 位作者 许丹丹 汪伟峰 宋静俏 何佳宝 周军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3-66,共14页
为研究2022年暖季(4—10月)宁波市大气臭氧区域污染特征,对浙江省11个地市中53个国控站点和宁波市20个城市评价站点的臭氧监测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并结合TCEQ法对宁波市臭氧背景浓度进行估算。结果表明:浙江省可解析出4个主成分,... 为研究2022年暖季(4—10月)宁波市大气臭氧区域污染特征,对浙江省11个地市中53个国控站点和宁波市20个城市评价站点的臭氧监测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并结合TCEQ法对宁波市臭氧背景浓度进行估算。结果表明:浙江省可解析出4个主成分,其中第一主成分方差贡献为65.6%,解释为臭氧区域背景浓度;第二、第三、第四主成分方差贡献分别为14.2%、7.5%和2.6%,解释为区域内传输、局地环流、本地生成等对臭氧浓度的影响。宁波市可解析出2个主成分,其中第一主成分方差贡献为83.0%,解释为宁波市城市臭氧浓度;第二主成分方差贡献为7.0%,解释为海陆风对臭氧浓度的影响。由TCEQ法得到宁波市臭氧区域背景质量浓度为87μg/m^(3),同比2021年上升9μg/m^(3),夏季(7—8月)较高的区域背景浓度和较强的本地光化学生成能力导致臭氧质量浓度同比上升35μg/m^(3),是造成2022年臭氧浓度偏高的主要原因。2种方法得到的臭氧背景浓度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88,PCA法的结果略高于TCEQ法,且2种方法都表明,较高的区域背景浓度和较强的本地生成能力共同导致2022年臭氧浓度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主成分分析 TCEQ 区域背景浓度 本地生成浓度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都市臭氧重污染成因与来源解析 被引量:25
2
作者 宋梦迪 冯淼 +7 位作者 李歆 谭钦文 宋丹林 刘合凡 董华斌 曾立民 陆克定 张远航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057-1065,共9页
采用来源解析的方法对2020年成都市发生的一次较为严重的臭氧污染事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此次污染过程呈现从清洁-污染-清洁的变化趋势,污染持续时间长达9d,最大臭氧小时浓度达到258.8μg/m^(3).气象因素在成都臭氧污染中的影响不可忽... 采用来源解析的方法对2020年成都市发生的一次较为严重的臭氧污染事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此次污染过程呈现从清洁-污染-清洁的变化趋势,污染持续时间长达9d,最大臭氧小时浓度达到258.8μg/m^(3).气象因素在成都臭氧污染中的影响不可忽略,其中温度与臭氧浓度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东北风主要出现在污染前和污染后,可能起到稀释扩散臭氧浓度的作用;东南风主要出现在污染时期,存在对臭氧的传输作用.烯烃和芳香烃对成都的臭氧形成贡献显著,是成都臭氧污染治理应注意的重要前体物.汽油车排放(+燃烧源)作为影响成都VOCs的重要来源(27.3%~58.7%),且在污染期间有显著的升高,是成都臭氧污染治理应重点关注的前体物来源.在重污染天气,对污染情景的精准判断是治理污染的前提.通过对成都臭氧污染期间的气象因素及前体物来源进行综合分析,发现成都存在本地生成与传输共同作用和传输主导两种污染情景.在本地生成与传输共同作用污染情景下,应采取控制成都市前体物排放的措施并密切关注臭氧传输情况,加强联防联控;而在传输主导的污染情景下,控制本地前体物排放效果不大,应注重区域联防联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污染 本地生成 外地传输 挥发性有机物 来源解析 成都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州市2019年秋季臭氧污染过程成因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缪清清 《福建轻纺》 2020年第10期15-21,共7页
文章利用福州市国控站点及福州市臭氧研究观测站数据对福州市2019年秋季臭氧污染过程进行分析,探讨福州市臭氧污染时空分布、臭氧与前体物的关系以及气象条件对臭氧污染的影响,并用间/对-二甲苯和乙苯环境浓度的比值作为评价光化学反应... 文章利用福州市国控站点及福州市臭氧研究观测站数据对福州市2019年秋季臭氧污染过程进行分析,探讨福州市臭氧污染时空分布、臭氧与前体物的关系以及气象条件对臭氧污染的影响,并用间/对-二甲苯和乙苯环境浓度的比值作为评价光化学反应进程和气团老化程度的指标。研究结果表明,在强紫外辐射、高温、低湿、低风速等气象条件下,易发生臭氧污染,福州市2019年9月22日~28日臭氧最大8 h滑动平均值(O_3-8h)最高可达188μg/m^3,此次臭氧污染存在明显夜间残留偏高、臭氧浓度逐步累积的特点。经分析,这主要是本地光化学生成与夜间残留叠加造成,污染气团光化学进程短,老化程度低,臭氧生成能力较强,EKMA曲线表明臭氧生成处于VOCs控制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污染 气象条件 本地生成 夜间残留 EKMA曲线 VOCs控制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Preliminary Application of the Differential Evolution Algorithm to Calculate the CNOP 被引量:4
4
作者 SUN Guo-Dong MU Mu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2009年第6期381-385,共5页
A projected skill is adopted by use of the differential evolution (DE) algorithm to calculate a conditional nonlinear optimal perturbation (CNOP). The CNOP is the maximal value of a constrained optimization problem wi... A projected skill is adopted by use of the differential evolution (DE) algorithm to calculate a conditional nonlinear optimal perturbation (CNOP). The CNOP is the maximal value of a constrained optimization problem with a constraint condition, such as a ball constraint. The success of the DE algorithm lies in its ability to handle a non-differentiable and nonlinear cost function. In this study, the DE algorithm and the traditional optimization algorithms used to obtain the CNOPs are compared by analyzing a theoretical grassland ecosystem model and a dynamic global vegetation model. This study shows that the CNOPs generated by the DE algorithm are similar to those by the sequential quadratic programming (SQP) algorithm and the spectral projected gradients (SPG2) algorithm. If the cost function is non-differentiable, the CNOPs could also be caught with the DE algorithm. The numerical results suggest the DE algorithm can be employed to calculate the CNOP, especially when the cost function is non-differentiab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fferential evolution algorithm conditional nonlinear optimal perturbation non-differentiabl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年北京市环境空气臭氧及其背景浓度的对比分析
5
作者 李云凤 汤济霖 +3 位作者 纪元元 王亚飞 李红 高锐 《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75-1284,共10页
为了解北京市近年来O_(3)污染变化趋势及区域背景的贡献,基于2018~2022年北京市34个站点的O_(3)在线监测数据,对比分析了北京市及其城区点、郊区点、清洁点、区域点和交通点等不同类型点位的O_(3)浓度时序变化和超标情况,并利用美国德... 为了解北京市近年来O_(3)污染变化趋势及区域背景的贡献,基于2018~2022年北京市34个站点的O_(3)在线监测数据,对比分析了北京市及其城区点、郊区点、清洁点、区域点和交通点等不同类型点位的O_(3)浓度时序变化和超标情况,并利用美国德克萨斯州环境质量委员会(TCEQ)提出的区域背景估算方法计算区域背景(没有前体物排放时的O_(3)浓度)和本地生成对O_(3)的贡献率.结果表明,在2018~2022年期间,2019年北京市O_(3)体积分数年评价值最高,2021年最低,2022年出现反弹;除交通点外,北京市及其他各类型点位O_(3)体积分数均呈下降趋势.各点位O_(3)月评价值最高均出现在6月,清洁点位月评价值常高于其他点位.O_(3)超标率和重度污染天数占比均呈波动变化,清洁点更易出现O_(3)重污染天.O_(3)超标天中以轻度污染为主,2020~2022年重度污染天O_(3)平均体积分数均高于2019年.为剔除NO对O_(3)“滴定”效应的影响,TCEQ法采用总氧化剂O_(x)(O_(x)=O_(3)+NO_(2))代替O_(3)进行估算,结果表明北京市区域背景和本地生成均呈下降趋势,区域背景对O_(3)的贡献明显高于本地生成;但由于光化学活动的增强,夏季区域背景的贡献有所降低.总体而言,虽然2018~2022年北京市O_(3)体积分数呈现下降趋势,但重污染天O_(3)没有表现出同样的变化趋势.为实现“十四五”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目标,并有效控制O_(3)污染,建议北京市在加强本地O_(3)前体物排放管控的同时,进一步优化京津冀及周边区域的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减少区域背景对O_(3)污染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臭氧(O_(3)) 浓度变化 区域背景 本地生成
原文传递
基于边界观测的长三角某工业区O_(3)来源特征 被引量:4
6
作者 黄晴 黄银芝 +3 位作者 张珊 金丹 高松 修光利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4621-4631,共11页
为研究上海某石化工业区臭氧来源特征,采用在线监测系统对该工业区O_(3)及其前体物和气象参数展开了为期3个月(2020年6~8月)的同步连续观测.采用TCEQ(Texas Commission on Environmental Quality)区域背景臭氧估算法和主成分分析两种方... 为研究上海某石化工业区臭氧来源特征,采用在线监测系统对该工业区O_(3)及其前体物和气象参数展开了为期3个月(2020年6~8月)的同步连续观测.采用TCEQ(Texas Commission on Environmental Quality)区域背景臭氧估算法和主成分分析两种方法研究工业区区域背景和本地生成O_(3)浓度贡献,并将两种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观测期间园区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和东风,平均温度为27.12℃.ρ(VOCs-36)日均值为32.05~240.51μg·m^(-3),烷烃浓度占比最大;ρ(NOx)日均值为10.15~47.51μg·m^(-3);ρ(O_(3))为31.81~144.43μg·m^(-3).(2)TCEQ法得出的区域背景O_(3)浓度[ρR(O_(3))]为32.63~191.13μg·m^(-3),本地生成O_(3)浓度[ρL(O_(3))]为16.08~134.25μg·m^(-3),区域背景占比ω(TCEQ)为32.6%~87.7%.主成分分析计算得出的区域背景[ρPCA-R(O_(3))]为66.38~219.83μg·m^(-3);(3)TCEQ法计算得出的本地生成O_(3)浓度变化基本能够与该园区内臭氧生成潜势的变化对应,两种方法具有良好的吻合效果,经验证结果具有可靠性;(4)剔除由于站点浓度异常情况带来的计算误差,观测期间区域背景O_(3)占比基本处于75%~95%范围内.综上,园区内O_(3)浓度组成以区域输送为主,应重点关注工业区周边城市的O_(3)污染治理,落实长三角区域联防联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区 O3来源 主成分分析(PCA) 区域背景 本地生成
原文传递
差分吸收激光雷达监测阿拉善盟大气臭氧时空分布特征
7
作者 吴八一 满峰浩 +4 位作者 李梅秀 潘明 马宁 曹开法 朱文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306-309,312,共5页
臭氧(O_(3))作为地球大气中重要的微量成分,平均含量10~100 ppb,平流层集中了大部分O_(3),而对流层O_(3)含量仅占总量的10%左右。平流层O_(3)可降低太阳紫外线进入地球,保护人类及动植物。近地面污染物浓度及其扩散、反应、沉降等过程... 臭氧(O_(3))作为地球大气中重要的微量成分,平均含量10~100 ppb,平流层集中了大部分O_(3),而对流层O_(3)含量仅占总量的10%左右。平流层O_(3)可降低太阳紫外线进入地球,保护人类及动植物。近地面污染物浓度及其扩散、反应、沉降等过程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上层混合及垂直边界层的物理状况,如夜间残留层的O_(3)在次日可以被下沉运动带到地面,从而使地面的O_(3)浓度升高,甚至影响近地面的光化学污染进程。因此,利用差分吸收O_(3)激光雷达对阿拉善盟巴彦浩特环保局新楼站点附近O_(3)时空分布特征进行连续观测,研究了阿拉善盟巴彦浩特地区O_(3)日变化时空分布特征,分析了本地生成和区域传输两种类型的O_(3)污染来源。结果显示:巴彦浩特大气O_(3)监测时段日变化时空分布特征显著,一般在午后呈现典型的单峰特征;在O_(3)本地生成过程中,近地面O_(3)主要呈现高浓度,同时高度增大O_(3)浓度逐渐减小,高值O_(3)主要集中在1 km以下,1.5~2 km O_(3)浓度变化趋势平缓,并结合气象场分析了山谷风环流特征对O_(3)浓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彦浩特 差分吸收激光雷达 O_(3) 本地生成 区域传输 山谷风
原文传递
ECONOMY
8
《Beijing Review》 2016年第19期6-7,共2页
VAT Scheme Completed China has replaced all business tax with value-added tax(VAT)after extending the policy to cover the construction,real estate,finance and consumer services sectors on May 1.They were the last fo... VAT Scheme Completed China has replaced all business tax with value-added tax(VAT)after extending the policy to cover the construction,real estate,finance and consumer services sectors on May 1.They were the last four sectors still taxed based on their revenue.VAT refers to a tax levied on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 commodity’s pre-tax price and its production co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venue estate replaced finance commodity gross ECONOMY sector extending expanded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