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3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战时期晋绥边区妇女生育问题探析
1
作者 于竹亭 王亚莉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1期63-68,共6页
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晋绥边区,妇女生育处于自发状态,生育孩子成为婚姻生活的主旋律,当地民众受社会经济条件、传统接生方法、迷信思想、不科学卫生习惯、疫病传播等因素制约,妇女时常处于生育风险之中。为补充革命后备力量,保障妇女生... 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晋绥边区,妇女生育处于自发状态,生育孩子成为婚姻生活的主旋律,当地民众受社会经济条件、传统接生方法、迷信思想、不科学卫生习惯、疫病传播等因素制约,妇女时常处于生育风险之中。为补充革命后备力量,保障妇女生育权益,晋绥边区政府积极开展妇婴保健工作,如禁止早婚早育、颁行卫生条例、培养医护人员、推广新式接生法、培养妇女干部等。这些举措使妇女认识到妇婴保健的重要性,逐渐走出生育困境,对边区人口增长起到了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晋绥边区 妇女生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晋绥边区红色国库的历史实践与启示
2
作者 李全德 刘旭东 《河北金融》 2024年第7期35-37,共3页
晋绥边区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与华北、华中、华南各根据地唯一的交通要道,是保卫陕甘宁边区、保卫党中央的主要屏障。在党的领导下,晋绥边区重视财政经济建设,在恶劣的自然条件和战争环境下,创立了不朽的功勋,是中国革... 晋绥边区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与华北、华中、华南各根据地唯一的交通要道,是保卫陕甘宁边区、保卫党中央的主要屏障。在党的领导下,晋绥边区重视财政经济建设,在恶劣的自然条件和战争环境下,创立了不朽的功勋,是中国革命宝贵的历史遗产。西北农民银行兼理金库的业绩在经济工作中写下了光辉的一笔,为新中国的国库事业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国库 晋绥边区 红色金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减租减息到“五四”指示:过渡阶段的减租清算斗争——以晋绥边区崞县为中心的考察
3
作者 岳谦厚 苏铭 《苏区研究》 CSSCI 2024年第4期98-115,共18页
减租清算是中共土地政策实现由减租减息向“耕者有其田”转变的必由之路,主要内容是民众以“算账”方式从被清算者手中取得一定数量的生产生活资料。随着清算果实分配,晋绥边区崞县某些区村各阶层间的地权关系发生微妙变化,呈现出“中... 减租清算是中共土地政策实现由减租减息向“耕者有其田”转变的必由之路,主要内容是民众以“算账”方式从被清算者手中取得一定数量的生产生活资料。随着清算果实分配,晋绥边区崞县某些区村各阶层间的地权关系发生微妙变化,呈现出“中间不动,两头平”的趋势。诚然,中共在减租清算过程中不得不面对因群众思想觉悟低下、封建敌对势力干扰及干部思想和工作作风不良而造成的诸多困境,但在行之有效的政策举措应对之下,崞县的减租清算斗争仍取得明显成效,民众在某种程度上实现经济和政治双重翻身,极大刺激了其生产和参军热情。而中共组织队伍则在这种斗争中得到淬炼,为此后土改政策贯彻执行累积了宝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绥边区 崞县 减租清算 群众运动 果实分配 地权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改中的改成分退果实问题——以晋绥边区崞县为个案的考察
4
作者 岳谦厚 苏铭 《吕梁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1-8,共8页
改成分退果实是土改运动发生转向的关键环节,对土地政策正确旨向回归和中国共产党革命走向深入产生了直接影响。晋绥边区崞县在改成分退果实过程中,以先打通思想、再配合平分土地及发放土地证进行成分复查的方式,完成对错订户成分改正... 改成分退果实是土改运动发生转向的关键环节,对土地政策正确旨向回归和中国共产党革命走向深入产生了直接影响。晋绥边区崞县在改成分退果实过程中,以先打通思想、再配合平分土地及发放土地证进行成分复查的方式,完成对错订户成分改正和利益退补。与此同时,在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农民不愿改订成分、乱下成分、退补果实不力等现象,并因之造成贫雇农利益受损、地主富农反攻的严重后果。中国共产党为此采取重新复查成分、严厉打击各种反攻行为等措置,对之予以应对。通过改成分退果实,不仅有效遏制了土改中“左”的偏向,亦充分巩固了国家政权对农村基层社会的强效控制,中国共产党革命的成功之道从中可见一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绥边区 崞县 土改 改订成分 退补果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平合理原则下的战勤负担分配——以解放战争时期晋绥边区为例
5
作者 王志峰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24年第6期131-138,共8页
相对于前线战场的冲锋陷阵而言,后方勤务则负担的是硝烟背后的工作。随着解放战争进程的加速,后勤运输补给越来越成为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为了使民众能够更加有效地支援前线,晋绥边区行署以公平合理原则为精神,制定和修订了战勤负... 相对于前线战场的冲锋陷阵而言,后方勤务则负担的是硝烟背后的工作。随着解放战争进程的加速,后勤运输补给越来越成为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为了使民众能够更加有效地支援前线,晋绥边区行署以公平合理原则为精神,制定和修订了战勤负担办法,并按这个原则来分配与调整战勤任务:抗战时期村干部免服勤务,调整为“须服军勤”但可减免;军勤负担从以劳力为标准计算,调整为“劳财共负”,再回归到以劳力为标准计算;对于须服军勤的人、畜、车、舟,制定出相应适当的军勤分数与军勤工数;为缓解紧急动员时大道村的勤务压力,平时动员则从偏僻小村入手。尽管做到户与户、地区与地区之间的完全均衡不大现实,但中共致力于将不均降至最低限度,尽量实现军勤负担的公平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放战争时期 晋绥边区 战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晋绥边区的新闻宣传工作
6
作者 李建权 姚媛 《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 2024年第4期73-78,共6页
新闻宣传是晋绥边区开展抗日动员的重要手段。为了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推动根据地建设,晋绥边区通过新闻宣传积极贯彻中共抗日主张、指导根据地建设、揭露国民党顽固派投降反共阴谋、报道前线战斗情况、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其始终坚持... 新闻宣传是晋绥边区开展抗日动员的重要手段。为了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推动根据地建设,晋绥边区通过新闻宣传积极贯彻中共抗日主张、指导根据地建设、揭露国民党顽固派投降反共阴谋、报道前线战斗情况、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其始终坚持全党办报、群众办报,为地方办报、为群众办报,正面宣传为主等基本经验,为当下新闻宣传工作提供了一定的指导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绥边区 抗日战争 新闻宣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战时期晋绥边区的农会建设
7
作者 李建权 杨雅洁 《吕梁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10-17,共8页
全面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会作为晋绥边区覆盖面最广、代表性最强、力量最大的群众组织,重组了边区农村的权力结构,让农民逐步成为农村真正的主人。农会在政治上广泛吸引农民参政,推进农村民主管理;在经济上进行减租减息,改善... 全面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会作为晋绥边区覆盖面最广、代表性最强、力量最大的群众组织,重组了边区农村的权力结构,让农民逐步成为农村真正的主人。农会在政治上广泛吸引农民参政,推进农村民主管理;在经济上进行减租减息,改善了农民的生活状况;在军事上动员农民承担战勤服务和积极参军,有利地推动了边区的抗战。中国共产党充分利用广大农民的力量开展晋绥边区的建设工作,不仅从实践层面证明了“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正确性,还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影响力。同时中国共产党坚持群众路线,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革命的积极性,壮大了人民革命力量,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晋绥边区 农会 农民 农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寻晋绥边区经济现代化历程——评《晋绥边区经济发展史研究(1937-1949)》
8
作者 孙霞 《吕梁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25-28,共4页
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经济思想指导下开展了系列实践,促进了经济现代化的发展。张晓玲教授的《晋绥边区经济发展史研究(1937-1949)》一书对晋绥边区经济进行了既“通”又“专”的全方位研究,详细全面重现了历... 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经济思想指导下开展了系列实践,促进了经济现代化的发展。张晓玲教授的《晋绥边区经济发展史研究(1937-1949)》一书对晋绥边区经济进行了既“通”又“专”的全方位研究,详细全面重现了历史原貌。该著采用多学科融合的研究方法,将历史学、经济学、社会学等相结合,科学真实展现边区经济发展史实。同时,作者在搜集整理大量史料的基础上,提炼出晋绥边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制度与实践、传统与现代化等独到新颖的见解。该书既有助于丰富根据地经济史和中共党史相关研究,对当下推动该区域经济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绥边区 经济现代化 新民主主义经济 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晋绥边区的土地关系与社会结构的变动——20世纪三四十年代乡村社会变动的个案分析 被引量:11
9
作者 王先明 《中国农史》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9-81,共3页
2 0世纪三、四十年代 ,晋绥边区还保持着封建地主经济的原貌。中共晋绥边区民主政权对于地权关系的调整、改革 ,就在这一历史场境中展开。以减租减息为主的调整农村土地关系的政策 ,是在保障佃权和改善农民生活前提下实施的 ,虽未触及... 2 0世纪三、四十年代 ,晋绥边区还保持着封建地主经济的原貌。中共晋绥边区民主政权对于地权关系的调整、改革 ,就在这一历史场境中展开。以减租减息为主的调整农村土地关系的政策 ,是在保障佃权和改善农民生活前提下实施的 ,虽未触及地主土地所有制 ,但它也带来了深刻的社会变革。 1 946年 5月 ,晋绥边区开展土改运动。田家会村和吕梁四区土改个案表明 ,土改所导致的乡村社会变革既是剧烈的也是深刻的 ,由此形成的乡村社会阶级和权力关系的结构性变动 ,将持久而深远地影响着中国农村社会发展的路向。“新富农”是土改后乡村中出现的新阶层 ,由此产生的“不平均化”和两极分化 ,将是共产党政权必须面对并必须做出历史回答的新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绥边区 土地关系 社会结构 20世纪三四十年代 乡村社会 个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放战争时期晋绥边区物价问题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晓玲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4-92,共9页
解放战争时期,物价问题是晋绥边区的主要问题之一。自然灾害、战争、农币过度发行、商人投机、币值不稳、贸易逆差等因素相互作用,推动边区物价短期内迅速上扬。在此情况下,边区政府在生产、金融、贸易、财政、流通等领域积极采取多种... 解放战争时期,物价问题是晋绥边区的主要问题之一。自然灾害、战争、农币过度发行、商人投机、币值不稳、贸易逆差等因素相互作用,推动边区物价短期内迅速上扬。在此情况下,边区政府在生产、金融、贸易、财政、流通等领域积极采取多种措施平抑物价,使物价趋于相对稳定,反映了边区政府在复杂经济问题面前较强的应变和处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放战争 晋绥边区 物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区的通邮——以华北之晋绥边区为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把增强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56-58,共3页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随着抗日战争局势的变化,为了适应抗日战争形势的需要,使各战区邮政能够互相畅通,在中华邮政协助抗日的前提下,为了更有效地保证国统区与根据地之间的信息畅通,更好地合作抗日,中国共产党首先提出国共两区正式...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随着抗日战争局势的变化,为了适应抗日战争形势的需要,使各战区邮政能够互相畅通,在中华邮政协助抗日的前提下,为了更有效地保证国统区与根据地之间的信息畅通,更好地合作抗日,中国共产党首先提出国共两区正式通邮的号召。晋绥边区为切实贯彻通邮号召精神,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拖,保障了国共两化信息畅通,为更好地合作抗日做出了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 中华邮政 晋绥边区 通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晋绥边区连环画内容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红红 杨岩 《美术大观》 2016年第8期74-74,共1页
晋绥边区连环画是抗日战争时期产生的最重要的文化遗产,记录了晋绥边区这一时期的革命宣传、对敌斗争、生产建设等情况,通过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暴行、歌颂我军的英雄事迹、抨击国民党的丑恶形象、塑造领导形象以及对国内外时事的报道和评... 晋绥边区连环画是抗日战争时期产生的最重要的文化遗产,记录了晋绥边区这一时期的革命宣传、对敌斗争、生产建设等情况,通过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暴行、歌颂我军的英雄事迹、抨击国民党的丑恶形象、塑造领导形象以及对国内外时事的报道和评论,对晋绥边区的革命建设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及革命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绥边区 连环画 内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战时期晋绥边区的农业 被引量:3
13
作者 牛建立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1期94-97,共4页
抗战时期,农业是晋绥边区经济的主体,日寇侵略严重破坏了边区农业发展。边区政府和农民多措并举发展农业生产,取得了显著成就,促进了经济发展,满足了军需民食,为坚持抗战并取得胜利做出重大贡献。
关键词 抗战时期 晋绥边区 农业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论晋绥边区农会的历史作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韩振国 《前沿》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132-136,共5页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运用自己的理论方针,探索出了新形势下农民革命的模式并日臻成熟。在推动农民革命的进程中,农会这一党领导下的群众组织发挥了重要作用。农会组织的壮大,使得千年来被挡在政治活动之外的中国农民被纳...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运用自己的理论方针,探索出了新形势下农民革命的模式并日臻成熟。在推动农民革命的进程中,农会这一党领导下的群众组织发挥了重要作用。农会组织的壮大,使得千年来被挡在政治活动之外的中国农民被纳入到政治体系和政治生活之中。农会动员农民打碎了地主土地所有制而获得了真正属于自己的土地,支持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和军事斗争,使中共的社会基础愈加雄厚,根据地各级政权及权威得以建立,革命目标得以实现。因此,农会在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绥边区 农会 农民
原文传递
政党意志与革命场景的背离——以晋绥边区农业互助合作运动的偏差为例 被引量:2
15
作者 贺文乐 《古今农业》 2014年第2期92-99,共8页
农业互助合作运动的开展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共产党经济政策中的重要环节。这一运动曾为共产党赢得战争并最后夺取政权获取合法性权威,但其发展过程中出现政党意志与革命场景背离的问题亦不容忽视。以战时晋绥边区农业互助合作运... 农业互助合作运动的开展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共产党经济政策中的重要环节。这一运动曾为共产党赢得战争并最后夺取政权获取合法性权威,但其发展过程中出现政党意志与革命场景背离的问题亦不容忽视。以战时晋绥边区农业互助合作运动中出现的偏差为线索,在分析这一现象的表现、产生原因及其纠正方式的基础上,深刻反思其给予今天党员自身建设与"三农"问题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绥边区 农业互助合作运动 偏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战时期晋绥边区的货币斗争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志芳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116-125,共10页
晋绥边区成立后,根据地内存在多种货币同时流通的情况,主要包括以下几种:阎锡山政府发行的省钞和地方流通券;南京国民政府发行的法币;各地方商号发行流通的土杂钞;根据地正式建立以前各县发行的各种抗币;日本入侵后通过伪银行发行的多... 晋绥边区成立后,根据地内存在多种货币同时流通的情况,主要包括以下几种:阎锡山政府发行的省钞和地方流通券;南京国民政府发行的法币;各地方商号发行流通的土杂钞;根据地正式建立以前各县发行的各种抗币;日本入侵后通过伪银行发行的多种伪钞。各种货币同时流通,大大便利了敌伪对根据地的掠夺和破坏,为了稳定金融,掌握主动,边区银行成立后就发行了自己的本位货币———西北农钞,银行在政府、贸易等部门的共同配合下,运用西北农币与银洋、法币、伪钞进行了不懈地斗争,基本建立了农币的单一本位币市场,有效地维护了金融稳定,促进了边区各项建设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绥边区 抗战时期 货币斗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战时期晋绥边区工业经济发展的实践运作及历史贡献
17
作者 徐建平 韩雨楼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9-108,共10页
抗日战争时期,受战乱频仍、基础薄弱、物资匮乏等因素的影响,晋绥边区工业经济发展面临着巨大的困难。边区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工业政策法规,鼓励发展多种经营模式,筹措经费,完善劳动生产保护机制并广泛开展工业生产运动,多措并举推进工业... 抗日战争时期,受战乱频仍、基础薄弱、物资匮乏等因素的影响,晋绥边区工业经济发展面临着巨大的困难。边区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工业政策法规,鼓励发展多种经营模式,筹措经费,完善劳动生产保护机制并广泛开展工业生产运动,多措并举推进工业经济建设,使边区的军工业、采矿业、纺织业等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在边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边区工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保障了军需物资及基础产品的供应,有力地支撑了战争需要,为抗战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晋绥边区 工业经济 历史贡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战时期晋绥边区党的基础教育探索
18
作者 牛贯杰 秦天骄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72-182,共11页
抗战时期晋绥边区的小学教育是中国共产党战时基础教育的重要历史实践。山西省兴县档案馆所藏晋绥边区档案及相关文献,反映了我党在晋绥边区推行基础教育的具体状况。通过对晋绥边区小学教育政策、教材出版、教育实践以及实际效果的历... 抗战时期晋绥边区的小学教育是中国共产党战时基础教育的重要历史实践。山西省兴县档案馆所藏晋绥边区档案及相关文献,反映了我党在晋绥边区推行基础教育的具体状况。通过对晋绥边区小学教育政策、教材出版、教育实践以及实际效果的历史考察,能够展现这一时期我党对新民主主义教育道路的探索。晋绥边区的小学教育与战争、生产、社会、家庭紧密结合,最终走上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教育道路。它的成功实践和历史启示,对当前新形势下的基础教育工作亦不乏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 晋绥边区 新民主主义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防结合:抗战时期晋绥边区农村抗疫运动研究--以1942年《抗战日报》为中心的考察
19
作者 李建 沈志忠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6期38-41,共4页
晋绥边区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领导的重要根据地之一。面对抗战形势的发展和边区农村发展的需要,党领导的晋绥边区政府在晋绥农村地区开展了一系列的建设运动,抗疫运动就是针对边区农村地区的生命安全与卫生健康问题开展的运动。通过... 晋绥边区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领导的重要根据地之一。面对抗战形势的发展和边区农村发展的需要,党领导的晋绥边区政府在晋绥农村地区开展了一系列的建设运动,抗疫运动就是针对边区农村地区的生命安全与卫生健康问题开展的运动。通过抗疫运动的开展使边区农民加强了对日军细菌战危害的认识以及保持个人卫生健康的重要性,充分体现了党领导的政府在处理基层公共卫生问题方面的应对能力。以《抗战日报》这一边区重要媒体文献为基础,对边区政府建立后抗战时期的抗疫运动进行探索是对党的基层治理经验的一个审视,对今天农村的公共卫生问题及新冠疫情的应对也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晋绥边区 抗疫运动 《抗战日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性与非理性之间——晋绥边区私营工商业“过激化”现象之考察(1946-1949)
20
作者 贺文乐 《前沿》 2015年第5期73-77,共5页
解放战争时期,晋绥边区私营工商业一度出现对私商加重税收负担、扩大斗争范围、乱贴阶级标签等形式的"过激化"现象。此现象一般经历缘起、表现及纠正的过程。该过程彰显了群众运动中"理性"与"非理性"相... 解放战争时期,晋绥边区私营工商业一度出现对私商加重税收负担、扩大斗争范围、乱贴阶级标签等形式的"过激化"现象。此现象一般经历缘起、表现及纠正的过程。该过程彰显了群众运动中"理性"与"非理性"相反相成、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非理性"行为对私商、市场乃至金融贸易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而"理性"行为的回归则一定程度上强化了中共对私营工商业的有效控制。因之,"理性"与"非理性"的适时转换成为中共政治动员机制的一种程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绥边区 私营工商业 过激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