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州浦西福寿宫“明教文佛”宗教属性辨析 被引量:9
1
作者 林悟殊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18-123,共6页
本文就近年学界所关心的福州浦西福寿宫明教文佛祖殿的宗教属性问题,在已披露的文献和田野调查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考察。文章不同意学者把明教文佛祖殿定性为摩尼教遗址,而认为明教文佛崇拜是一种地方民间信仰,其创立者并非摩尼教的... 本文就近年学界所关心的福州浦西福寿宫明教文佛祖殿的宗教属性问题,在已披露的文献和田野调查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考察。文章不同意学者把明教文佛祖殿定性为摩尼教遗址,而认为明教文佛崇拜是一种地方民间信仰,其创立者并非摩尼教的传人。不过,在创立这种信仰时,不排除受到当地历史上曾盛行过的摩尼教之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教 文佛 摩尼教 明教文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教、弥勒信仰与明玉珍
2
作者 马小鹤 孙喦 《天禄论丛》 2021年第1期79-91,共13页
根据近年来发现的敦煌文书《佛性经》、福建明教文书,以及日本所藏摩尼教绘画,可论证摩尼教与弥勒信仰有联系,但两者截然不同,从未融合。元末红巾军领袖之一、大夏国皇帝明玉珍(1331—1366)并未因信奉明教而改姓明。他忠于红巾军领袖、... 根据近年来发现的敦煌文书《佛性经》、福建明教文书,以及日本所藏摩尼教绘画,可论证摩尼教与弥勒信仰有联系,但两者截然不同,从未融合。元末红巾军领袖之一、大夏国皇帝明玉珍(1331—1366)并未因信奉明教而改姓明。他忠于红巾军领袖、弥勒化身徐寿辉,在大夏“令民间持弥勒佛号”,实与明教无关。明玉珍墓碑只字未提明教,其墓葬出土的日月三星幡画并非明教绘画,其墓葬中未见冠履和裤袜应与裸葬无关。这些事实均证实明玉珍并非明教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教 弥勒信仰 福建明教文书 摩尼教绘画 明玉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泉州草庵遺址明教屬性辨識之學理與方法 被引量:4
3
作者 林悟殊 王媛媛 《中华文史论丛》 CSSCI 2010年第3期343-369,共27页
本文把明教遗迹辨识作为纯学术性课题探讨,以泉州晋江华表山麓草庵遗址为个案,在逾半个世纪学界研究的基础上,从学理与方法之角度,解读确认该遗址明教属性之依据,期有助於促进明教遗迹监定之学术规范化。
关键词 明教 摩尼教 摩尼光佛 草庵 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元滨海地域明教非海路输入辨 被引量:6
4
作者 林悟殊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7-71,125-126,共7页
由于近年所谓“海上丝路”热的影响,有关摩尼教入华路线的说法已出现非学术的倾向。本文从纯学术的角度,论证宋元时期福建滨海地域流行的明教,并非海路输入;而是由陆上丝绸之路传入的唐代摩尼教华化变异而来。作者认为,摩尼教之入传福... 由于近年所谓“海上丝路”热的影响,有关摩尼教入华路线的说法已出现非学术的倾向。本文从纯学术的角度,论证宋元时期福建滨海地域流行的明教,并非海路输入;而是由陆上丝绸之路传入的唐代摩尼教华化变异而来。作者认为,摩尼教之入传福建滨海地区,是古代文化间接传播的典型例子,有着独特的学术研究价值;探讨摩尼教文明与闽文化之交融,不失为历史人类学一个新颖的研究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尼教 明教 福建 海上丝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夷堅志》明教紀事史料價值辨釋 被引量:1
5
作者 林悟殊 殷小平 《中华文史论丛》 CSSCI 2012年第2期255-283,398-399,共29页
本文從歷史文獻學的角度,辨釋見於《佛祖統紀》之《夷堅志》明教紀事,認爲該紀事雖不見今本《夷堅志》,但大體應出自《夷堅志》作者洪邁之手筆;並就該紀事中有關明教的稱謂,教主之名諱,信徒之服色,該教對道教之依托,教徒的習俗等,一一... 本文從歷史文獻學的角度,辨釋見於《佛祖統紀》之《夷堅志》明教紀事,認爲該紀事雖不見今本《夷堅志》,但大體應出自《夷堅志》作者洪邁之手筆;並就該紀事中有關明教的稱謂,教主之名諱,信徒之服色,該教對道教之依托,教徒的習俗等,一一加以辨釋,甄別其真僞,界定其與實際的距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夷坚志》 吃菜事魔 《佛祖统纪》 明教 摩尼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浒传》与方腊明教起义 被引量:2
6
作者 万晴川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88-90,83,共4页
《水浒传》中的方腊故事以历史上的方腊明教起义为原型。明教由摩尼教演变而来 ,这使《水浒传》很难摆脱摩尼教的影响。《水浒传》中虽没有提到摩尼教 ,但仍有迹可寻。作者对柴进参见方腊时的衣着和自我介绍的描写 ,体现了摩尼教的日月... 《水浒传》中的方腊故事以历史上的方腊明教起义为原型。明教由摩尼教演变而来 ,这使《水浒传》很难摆脱摩尼教的影响。《水浒传》中虽没有提到摩尼教 ,但仍有迹可寻。作者对柴进参见方腊时的衣着和自我介绍的描写 ,体现了摩尼教的日月崇拜信仰 ,方腊在水中照见自己穿着天子的行头 ,则反映了民间秘密宗教对“水”的崇拜 ,而水崇拜又源于镜崇拜 .宋元明清时 ,秘密教派众多 ,它们虽各有自己的特点 ,但其教旨、信仰、仪轨、经卷、组织基础和活动方式等方面则大致相同。因此 ,民间秘密教派崇拜镜和水 ,除受中国本土道教影响外 ,也不能排除受了摩尼教日月崇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腊 明教起义 摩尼教 日月崇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南宋“吃菜事魔”与明教、白莲教的关系 被引量:1
7
作者 范立舟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1-24,共14页
作为南宋时各种异端宗教的总称的"吃菜事魔",是不被官方意识形态接纳的宗教异端。统治政权将之视为颠覆了原本平静的乡村社会基于血缘伦理关系建构的人伦秩序的邪恶力量,最终成为不为官方政治秩序与正统意识形态所容的具有反... 作为南宋时各种异端宗教的总称的"吃菜事魔",是不被官方意识形态接纳的宗教异端。统治政权将之视为颠覆了原本平静的乡村社会基于血缘伦理关系建构的人伦秩序的邪恶力量,最终成为不为官方政治秩序与正统意识形态所容的具有反叛意识与潜在破坏力的民间宗教组织。从本质上讲,政府并不关心这类民间宗教组织所崇奉的教义的具体内容,他们最关心这些组织的集会和作为集会延伸的宗教活动是否具有反政府性质;士大夫最关心的则是这些团体集会的精神动因以及终极诉求是否合乎儒家价值。社会精英将明教、白莲教同"吃菜事魔"串连在一起,并暗示三者都具有阴暗的反政府与反社会倾向。事实上两者在信仰内涵与外在符号上的确有一定的趋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宋 宗教 吃菜事魔 白莲教 明教(摩尼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教与祆教之善恶斗争:《封神演义》叙事的宗教性质
8
作者 张同胜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6期88-104,共17页
《封神演义》的宗教冲突,小说文本表述为阐教与截教的斗法,实质上是明教与祆教间变相的斗争。姜子牙一派阐教代表的是明教,通天教主一派的截教代表的是祆教。老子、元始天尊、姜子牙拥护周武王,反抗现有商王朝的政治秩序,其反抗的政治... 《封神演义》的宗教冲突,小说文本表述为阐教与截教的斗法,实质上是明教与祆教间变相的斗争。姜子牙一派阐教代表的是明教,通天教主一派的截教代表的是祆教。老子、元始天尊、姜子牙拥护周武王,反抗现有商王朝的政治秩序,其反抗的政治逻辑为周武王践行仁政。阐教叙事是仁政、善、惩恶等意识的言说,是明教的艺术化化身。通天教主、闻仲等拥护商纣王,竭力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其被贬低丑化的逻辑主要是商纣王的荒淫无道。截教叙事是淫乱、酒色、酷刑、残杀无辜等的艺术性表征。《封神演义》通过阐教、截教善恶斗争的叙述,阐明了“谈祸福以寓劝惩”的伦理教诲,体现了明教与祆教之间的宗教思想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神演义》 明教 祆教 阐教 截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教与瑜伽教
9
作者 马小鹤 《天禄论丛》 2022年第1期1-14,共14页
在《海琼白真人语录》(1251)中,明教与瑜伽教的区分还是比较清楚的,后来有混同的迹象,明教徒有时自称瑜伽教徒。二者都是异端,但并非叛逆,明教存在到明清,瑜伽教则至今犹存。二者都逐步脱离精英文化,越来越大众化。它们都吸收了佛教、... 在《海琼白真人语录》(1251)中,明教与瑜伽教的区分还是比较清楚的,后来有混同的迹象,明教徒有时自称瑜伽教徒。二者都是异端,但并非叛逆,明教存在到明清,瑜伽教则至今犹存。二者都逐步脱离精英文化,越来越大众化。它们都吸收了佛教、道教之神,如观音、真武、温元帅、关元帅、赵元帅。二者也吸收了普庵等民间俗神,明教吸收了瑜伽教的龙树、华光、哪吒太子,瑜伽教吸收的明教诸神,比如贞明大圣、法相惠明如来、净风、先意菩萨、移活咭思大圣等,已混同于民间俗神了。瑜伽教渊源于佛教,逐步吸收道教、巫术成分;唐末五代明教进一步佛教化,此后也逐步吸收道教等各种异教因素,二者最终都演变为民间宗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教 瑜伽教 霞浦文书 屏南文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教性质刍议 被引量:9
10
作者 连立昌 《福建论坛(文史哲版)》 1988年第3期39-43,共5页
明教曾在福建的福州、晋江和浙江的温州流行。长期以来,学术界对明教是否就是原先摩尼教的别名,还是由摩尼教演变的一个民间秘密教,以及摩尼教传入福建的时间,明教之名出现的时间、性质等问题说法一不。今不揣谫陋,试就这些问题,谈谈个... 明教曾在福建的福州、晋江和浙江的温州流行。长期以来,学术界对明教是否就是原先摩尼教的别名,还是由摩尼教演变的一个民间秘密教,以及摩尼教传入福建的时间,明教之名出现的时间、性质等问题说法一不。今不揣谫陋,试就这些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尼教 晋江 会昌灭佛 秘密宗教 学术界 经文 邪教 唐武宗 伯希和 明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明教大师法贤考 被引量:4
11
作者 林顺道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3-47,共5页
明教大师法贤是宋初来华译经的著名印度僧人,是中印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人物,但对于其人其事,却有不同讲法,更有学者认为是宋代华化摩尼教民间教派明教的僧侣。本文主要依据《中华大藏经》等典籍相关内容,考证法贤其人的身份、籍贯、原... 明教大师法贤是宋初来华译经的著名印度僧人,是中印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人物,但对于其人其事,却有不同讲法,更有学者认为是宋代华化摩尼教民间教派明教的僧侣。本文主要依据《中华大藏经》等典籍相关内容,考证法贤其人的身份、籍贯、原名、译经等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教 法贤 天息灾 法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净明教与理学 被引量:5
12
作者 徐西华 《思想战线》 1983年第3期35-40,34,共7页
净明教是后期道教的重要派别之一,它的全称应当是净明忠孝道歉。本文想通过净明教这一侧面,探讨它同儒学——理学之间的关系。一、净明教的产生原因陈国符在《道藏源流考》附录二《道藏剳记》中提到了净明教:“明张宇初《道门十规》则... 净明教是后期道教的重要派别之一,它的全称应当是净明忠孝道歉。本文想通过净明教这一侧面,探讨它同儒学——理学之间的关系。一、净明教的产生原因陈国符在《道藏源流考》附录二《道藏剳记》中提到了净明教:“明张宇初《道门十规》则增净明一派。”同以往出现过的道教派别不同,净明教是一个以宣扬封建道德为主的道教宗派。元代以来,它以江西玉隆万寿宫为中心,流行于南方一带。理学家们对它特别感兴趣,例如元代作过御史中丞的赵世延在《净明忠孝全书》的序言中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大道教 理学家 明教 许逊 忠孝 孝道 净明道 封建道德 太平广记 产生原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田野调查看明清时期泉州明教的走向 被引量:5
13
作者 粘良图 《海交史研究》 2008年第2期102-114,87,共14页
宋元时期,泉州的明教(摩尼教)活动甚盛。从考古和历史资料证明,宋代有大批明教徒聚会于晋江华表山麓的草庵,元代在泉州城里专门设有管理江南诸路明教和秦教(基督教)的机构。元至元五年(1339),明教徒在草庵建构石室,镌刻"道貌佛身&q... 宋元时期,泉州的明教(摩尼教)活动甚盛。从考古和历史资料证明,宋代有大批明教徒聚会于晋江华表山麓的草庵,元代在泉州城里专门设有管理江南诸路明教和秦教(基督教)的机构。元至元五年(1339),明教徒在草庵建构石室,镌刻"道貌佛身"的摩尼光佛像,以吸引大批信众前来朝拜。然而,如《闽书》所云,建立明朝的朱元璋以"上逼国号"为罪名,厉禁明教,使明教趋于衰落。明清以来,除何乔远在《闽书》中的记载之外,涉及泉州明教的文字资料极少,以致诸多研究摩尼教的学者对于这一时期泉州明教的活动情况,也只能笼统以"衰微"或"消亡"概言之。2004年以来,笔者在晋江草庵周边进行田野调查,通过查询族谱,访问乡老,考察民间宗教活动,发现了一些有关明教(摩尼教)的踪迹,希望能藉此理出明清以来泉州明教活动的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教(摩尼教) 草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南晋江与闽东霞浦两地明教史迹比较 被引量:4
14
作者 粘良图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1-7,共7页
摩尼教从西方传入中国,盛唐时期在国内曾有过较大的影响,唐武宗时被禁止,遭受到严重的打击,故转移到当时比较偏远的福建,改名明教,在东南沿海一带继续活动。通过对晋江、霞浦新近发现的一批有关明教的文献记录、文物古迹及民间传承的宗... 摩尼教从西方传入中国,盛唐时期在国内曾有过较大的影响,唐武宗时被禁止,遭受到严重的打击,故转移到当时比较偏远的福建,改名明教,在东南沿海一带继续活动。通过对晋江、霞浦新近发现的一批有关明教的文献记录、文物古迹及民间传承的宗教活动和科仪文书互相对照、分析,可以较清晰地看到摩尼教(明教)在福建东南沿海的活动轨迹———自呼禄法师"来入福唐,授侣三山,游方泉郡"之后,西来的摩尼教改名为明教,着意吸收佛教及道教的文化元素,在民间发展甚盛。晋江、霞浦两地都建有明教寺庵,广结徒众,在社会上颇有影响。明代而后,晋江明教几经遭受官府打击,由在草庵公开活动转为隐秘于民间,后有佛教徒进驻草庵,使晋江明教带有更多佛教的色采。霞浦山海交错,汉畲杂居,官府的管理似较宽松,当地明教徒转身成为替人超度禳灾的法士,保留下明教坛堂及诸多科仪文书,具有更多道教的色彩。两地明教的发展方向虽有不同,却殊途同归,即由外来宗教衍变成民间信仰中的一个别具色彩的支派,融汇于中国的民间宗教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江 霞浦 明教 文献 文物 民间传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弹子石镇大佛段明教石窟造像 被引量:2
15
作者 温玉成 《四川文物》 2002年第2期46-48,共3页
重庆长江南岸的石雕大弥勒佛像,已历数百年,至今保存 完好。据作者考证,应是元末农民起义军明玉珍在重庆建立“大夏国”政权期间所凿造,而 其造型取材等则与明教教义有关。这是我国唯一可确认的元末明教造像,具有很重要的研究 ... 重庆长江南岸的石雕大弥勒佛像,已历数百年,至今保存 完好。据作者考证,应是元末农民起义军明玉珍在重庆建立“大夏国”政权期间所凿造,而 其造型取材等则与明教教义有关。这是我国唯一可确认的元末明教造像,具有很重要的研究 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 石窟造像 大夏政权 明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教护法考 被引量:1
16
作者 尤小羽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16-126,共11页
明教东来,其神谱也随之传入,就护法神而言,福建新发现的霞浦、屏南文书提供了不见于敦煌三经的新材料。通过排比考证而知,护法神的汉名为中古伊朗语名的音写;同时,构造出来的神名也原原本本地保留在文书里;再者,神祇的组合与排序也与其... 明教东来,其神谱也随之传入,就护法神而言,福建新发现的霞浦、屏南文书提供了不见于敦煌三经的新材料。通过排比考证而知,护法神的汉名为中古伊朗语名的音写;同时,构造出来的神名也原原本本地保留在文书里;再者,神祇的组合与排序也与其蓝本保持一致。在此基础上并结合科普特语、帕提亚语文献及汉文史料,可以推定"天王""明使"与作为护法诸神统称的"土地灵相"共同构成了明教神谱体系中的三重结构。"土地灵相"的主要功能为护法,在于庇佑当地教团组织及明教寺院。据此线索,福建多处崇奉灵相及吉思真人的民间信仰可以确信为与明教有涉,犹太教、景教中的神祇经摩尼教的传播而本土化的进程也有迹可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尼教(明教) 护法 土地灵相 霞浦文书 屏南文书 中古伊朗语文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教寺名源小考
17
作者 馬亚杰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1期95-95,共1页
明教寺建立在高五米■古教弩台上,占地面积三千七百平方米。(?)嘉庆《合肥县志》记载。教弩台为曹操所筑,令战士五百人习强弩以抗击东吴水军。南朝萧梁时期,佛教盛行,在台北上方兴建庙宇,当时定名为“铁佛寺”,但不久荒废了。唐代重新修... 明教寺建立在高五米■古教弩台上,占地面积三千七百平方米。(?)嘉庆《合肥县志》记载。教弩台为曹操所筑,令战士五百人习强弩以抗击东吴水军。南朝萧梁时期,佛教盛行,在台北上方兴建庙宇,当时定名为“铁佛寺”,但不久荒废了。唐代重新修建,改称作“明教寺”。欲知明教寺名源,必先弄清明教的含义与来历,据《宗教词典》介绍明教乃摩尼教(此说法最早渊源于一九二七年出版的《摩尼教流行中国考》一书),波斯(今伊朗)宗教之一,三世纪由摩尼创立。其教吸收了基督教、佛教、诺斯替教等思想材料而形成了自己的独特信仰。摩尼教宣扬“明”“暗”两宗,实即善恶观念,以光明与黑暗作为善与恶的本源,善人死后可得幸福,恶人必然坠入地狱,信奉摩尼教者不祭祖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尼教 名源 基督教 佛教 宗教 渊源 信仰 佛寺 台北 明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泉州草庵与金庸笔下的明教
18
作者 晓程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49-49,共1页
读过金庸名作《倚天屠龙记》后,或许您会问:历史上真的有明教吗,光明顶、圣女真的存在吗,明朝称谓是来源于明教吗?
关键词 泉州 草庵 明教 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戴明教和她的顾绣作品
19
作者 《非遗传承研究》 2021年第2期F0002-F0002,共1页
戴明教,1922年生,上海松江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顾绣”的代表性传承人。她自幼跟随姑母拈针理线,学习刺绣。1935年,她入以刺绣为主修课程的松筠女子职业学校,系统学习了中国传统刺绣技法,后师从刺绣名家宋金苓。1... 戴明教,1922年生,上海松江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顾绣”的代表性传承人。她自幼跟随姑母拈针理线,学习刺绣。1935年,她入以刺绣为主修课程的松筠女子职业学校,系统学习了中国传统刺绣技法,后师从刺绣名家宋金苓。1978年,她入松江工艺品厂顾绣工作小组教习带徒。戴明教所绣作品达40余件,并著有《顾绣针法初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绣 上海松江 代表性传承人 刺绣 针法 明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末摩尼”到“摩尼光佛”——兼质疑“明教文佛”之“定谳” 被引量:2
20
作者 林悟殊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0-105,M0005,M0006,共28页
"末摩尼"是学术圈子所熟知的一个名词,其音译自夷语,作为教祖摩尼的敬称。然检视汉文献,"末摩尼"之称,仅见外典,未见内典,其间缘由,则未见学者多所措意。笔者拟就"末摩尼"这一称谓,从其产生、流行,到被... "末摩尼"是学术圈子所熟知的一个名词,其音译自夷语,作为教祖摩尼的敬称。然检视汉文献,"末摩尼"之称,仅见外典,未见内典,其间缘由,则未见学者多所措意。笔者拟就"末摩尼"这一称谓,从其产生、流行,到被贬损诋毁,直至教会不得不弃用,另立"摩尼光佛"圣号代替之,作一初步考察,窥探、剖析其背后原因。通过这一称号兴废更替的过程,见证摩尼教在华的历史命运。最后,就福州浦西福寿宫所祀"明教文佛"被"定谳"为"摩尼光佛"一事,从思维逻辑的角度提出若干质疑,祈能得赐明教以解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化胡经 末摩尼 摩尼 摩尼光佛 明教文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