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属地观念与抵抗意识:《循环日报》对1874年日本侵台事件的认知
1
作者 杨凯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2024年第6期112-128,共17页
《循环日报》时评对日本惩罚“生番”与日本侵占“番地”作了区分,强调“番地”属于中国“疆土”,“生番”则为“化外之民”。不过,时评关于“生番”的属民论述根本上仍是中国台湾属于王朝中国的属地论述的衍生。时评的属地论述深度涉... 《循环日报》时评对日本惩罚“生番”与日本侵占“番地”作了区分,强调“番地”属于中国“疆土”,“生番”则为“化外之民”。不过,时评关于“生番”的属民论述根本上仍是中国台湾属于王朝中国的属地论述的衍生。时评的属地论述深度涉及中国台湾融入王朝中国的历史过程。由此,《循环日报》时评提出依靠万国公法、朝贡体系来迫使日本从台撤兵。时评驳斥了殖民主义倾向的社会舆论对囊括了清朝中国、日本等多元中心的东亚朝贡体系的扭曲应用,以及由此扭曲应用所衍化的支持日本侵略的“亚洲联合论”,寻求中、日、琉球的联合来抵抗欧美资本主义列强的亚洲侵略。时评在与中日港口的中外文报纸围绕日本侵台的认知互动中,凸显了强烈的属地观念及抵抗殖民侵略的意识,兼具传统因素及近代民族主义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侵台 《循环日报》 属地观 中国认同 朝贡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对台湾南部少数民族地区的侵略行径研究——1874年日本侵台事件前后的历史考察
2
作者 黄婷婷 《闽台关系研究》 2024年第1期107-120,共14页
1874年日本侵台事件是改变近代中日关系的重大事件,对近代中国台湾史、中日关系史影响深远。借助传统的文献史料和最新发现的日本历史档案,尤其是《日本馆藏福建历史档案资料》和日本亚洲历史资料中心资料,可以发现在1874年日本侵台事... 1874年日本侵台事件是改变近代中日关系的重大事件,对近代中国台湾史、中日关系史影响深远。借助传统的文献史料和最新发现的日本历史档案,尤其是《日本馆藏福建历史档案资料》和日本亚洲历史资料中心资料,可以发现在1874年日本侵台事件前后,日本以中国台湾南部少数民族地区为对象,采取了派遣间谍、恐吓拉拢、武装干涉、统筹调查等手段进行侵略扩张,企图逐步蚕食中国台湾,开启了近代日本大陆政策的施行先声。通过对日本在中国台湾南部少数民族地区侵略行径的研究,不仅揭发了日本侵略台湾的历史真相和罪行,也对厘清日本占据台湾前期的历史脉络、认清日本制定台湾政策及其演变态势的历史缘由提供了重要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74年 日本侵台事件 中国湾南部 少数民族地区 中日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74年日本侵台事件与近代中国的东海危机 被引量:3
3
作者 陈可畏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8-32,共5页
1874年日本侵台事件,表面上看是由琉球问题所引发,实质则是日本明治政府实施对外扩张的结果。这一事件的发生,使中日两国在东海地区首次出现对立局势。随后双方虽通过和平方式签订条约结束了这一局势,中国清政府也开始加强东海海防,但... 1874年日本侵台事件,表面上看是由琉球问题所引发,实质则是日本明治政府实施对外扩张的结果。这一事件的发生,使中日两国在东海地区首次出现对立局势。随后双方虽通过和平方式签订条约结束了这一局势,中国清政府也开始加强东海海防,但由于琉球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使得中日两国在东海的对立局势持续发展,日本最终成为了中国东海地区的"永久大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琉球问题 日本侵台 东海危机 海防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报技术与1874年日本侵台事件中的外交角逐 被引量:2
4
作者 汪小平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76-181,共6页
19世纪七十年代初,电报连接起了五大洲,中国也被连接其中。在1874年日本侵台事件中,清政府因为不重视电报通讯,外交上处处被动。相反,日本充分运用电报通讯,配合军事行动,处于有利地位。该事件当中,美国的外交官也频频使用电报联络,试... 19世纪七十年代初,电报连接起了五大洲,中国也被连接其中。在1874年日本侵台事件中,清政府因为不重视电报通讯,外交上处处被动。相反,日本充分运用电报通讯,配合军事行动,处于有利地位。该事件当中,美国的外交官也频频使用电报联络,试图执行其"中立政策"。电报的使用使得一些外交观念、行为发生了变化,促使晚清政府决心发展电报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报 1874年日本侵台事件 中日谈判 中立外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1874年日本侵台事件中《申报》的舆论动员 被引量:2
5
作者 刘丽 《阅江学刊》 2014年第6期72-78,共7页
《申报》秉持民族立场,通过讨论中日交涉事件发掘出热心洋务的官绅读者群,第一次营造出一个关于国体问题的公共讨论语境。在战争期间引导舆论认清敌我,对战争走势进行判断,在战后推动舆论反思国家自强之策。1874年日本第一次侵台事件中... 《申报》秉持民族立场,通过讨论中日交涉事件发掘出热心洋务的官绅读者群,第一次营造出一个关于国体问题的公共讨论语境。在战争期间引导舆论认清敌我,对战争走势进行判断,在战后推动舆论反思国家自强之策。1874年日本第一次侵台事件中的《申报》营造的舆论场域中,舆论与报刊的密切互动显示出这是一次完整的战争动员,也是中国近代报业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战争动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申报》 《彙报》 日本侵台事件 舆论动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政府对1874年日本侵台事件的外交方略 被引量:2
6
作者 周峰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510-513,共4页
1874年的日本侵台事件是近代以来日本对中国的第一次武装侵犯。在这起事件中,清政府对日外交方略经历了抗议交涉、备战求和、外交谈判三个阶段,而贯穿其中的主线是清政府寄希望于通过谈判途径解决冲突的妥协态度。清政府的妥协让步助长... 1874年的日本侵台事件是近代以来日本对中国的第一次武装侵犯。在这起事件中,清政府对日外交方略经历了抗议交涉、备战求和、外交谈判三个阶段,而贯穿其中的主线是清政府寄希望于通过谈判途径解决冲突的妥协态度。清政府的妥协让步助长了日本侵略中国的野心,侵台事件拉开了近代日本侵略中国的序幕,对中国近现代历史进程及中日两国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侵台事件 清政府 外交方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申报》与1874年日本侵台事件 被引量:2
7
作者 胡连成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5期51-57,81,共8页
在1874年日本侵台事件中,上海<申报>通过各种中外新闻渠道,以大量篇幅及时地、反复地加以报道;<申报>通过舆论促使国人警醒,敦促清政府采取外交及军事行动.通览这一时期<申报>对日本侵台事件的报道、评论,并对照其他... 在1874年日本侵台事件中,上海<申报>通过各种中外新闻渠道,以大量篇幅及时地、反复地加以报道;<申报>通过舆论促使国人警醒,敦促清政府采取外交及军事行动.通览这一时期<申报>对日本侵台事件的报道、评论,并对照其他历史文献,可以说<申报>所持立场基本上是公正的,报道基本上是客观的,基本上反映了当时国人的正义呼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报》 日本侵台 清廷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末日本侵台与国人反割台运动研究述评
8
作者 李细珠 《兰州学刊》 CSSCI 2014年第9期1-14,共14页
文章系统论述了中国大陆学界关于清末日本侵台与国人反割台运动研究的学术成果,重点梳理了以1874年牡丹社事件为中心的日本早期侵台史,甲午战争与割台及钓鱼岛问题,以及台湾民主国及反割台斗争等问题研究的学术进展,并在检讨既有相关研... 文章系统论述了中国大陆学界关于清末日本侵台与国人反割台运动研究的学术成果,重点梳理了以1874年牡丹社事件为中心的日本早期侵台史,甲午战争与割台及钓鱼岛问题,以及台湾民主国及反割台斗争等问题研究的学术进展,并在检讨既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尽可能地提出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指明新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 日本侵台 反割运动 钓鱼岛问题 湾民主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74年日本侵台事件之中日史籍比较
9
作者 李玲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8期57-60,共4页
日本明治史家关机的《续近世日本外史》是黄遵宪故居人境庐至今保存完好的一部日本汉籍,是黄遵宪使日时为修撰《日本国志》搜集到的不可多得的资料。在这部藏本中有黑笔圈勾的内容被编入《日本国志》邻交志“1874年日本侵台事件”。文... 日本明治史家关机的《续近世日本外史》是黄遵宪故居人境庐至今保存完好的一部日本汉籍,是黄遵宪使日时为修撰《日本国志》搜集到的不可多得的资料。在这部藏本中有黑笔圈勾的内容被编入《日本国志》邻交志“1874年日本侵台事件”。文章通过详细考察黄遵宪利用关机原文编写这一事件的情况,还原他作为一个忧国爱国的史家既要客观实录又要回护本朝颜面的两难处境,指出他实事求是、独立思考的良史精神及其对中国史学的深刻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74年日本侵台事件 黄遵宪 日本国志》 《续近世日本外史》 日本汉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政府对日本侵台因应之策及其教训
10
作者 贾熟村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6年第2期1-6,共6页
日本蓄谋侵台已久,屡屡见缝插针,挑起事端,最终悍然出兵。清政府内部意见分歧,不得不苟且因应,以赔款了结。此后,日本更得寸进尺,清政府仍难奋起,甲午战败,终于被迫割让台湾,达数十之年,教训沉重而深刻。
关键词 日本侵台 清政府 意见分歧 甲午战败 割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中国的挑战与机遇——从福建船政局与1874年日本侵台事件的关系看晚清的近代化
11
作者 陈双燕 唐晓涛 《厦门教育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13-17,共5页
福建船政局的发展,为1874年清政府抵御日本侵略台湾的战略部署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物力支持,初步显示了清政府近代海军的优势。而1874年日本侵台事件也触动了清政府对近代海防的重视,从而推动了福建船政局的进一步发展。福建船政局与187... 福建船政局的发展,为1874年清政府抵御日本侵略台湾的战略部署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物力支持,初步显示了清政府近代海军的优势。而1874年日本侵台事件也触动了清政府对近代海防的重视,从而推动了福建船政局的进一步发展。福建船政局与1874年日本侵台事件之间的关系,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近代化的艰难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船政局 1874年日本侵台事件 海防 经世致用 文化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鸿章与1874年日本侵台事件 被引量:6
12
作者 邵建东 《安徽史学》 1998年第2期47-53,共7页
关键词 李鸿章 日本侵台事件 湾的主权 清政府 兵费 中国政府 大久保利通 完整主权 中日交涉 总理衙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74年日本侵台事件中的报刊舆论态势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继木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33-144,共12页
1874年日本侵台事件是近代日本武装侵华的开端,少数研究者注意到了该事件中的报刊舆论因素,但尚未系统探究其整体面貌和历史走向。本研究通过对各类报刊主体舆论表征的考察,发现该事件中的报刊舆论呈如下态势:日文报刊多持侵略论调,视... 1874年日本侵台事件是近代日本武装侵华的开端,少数研究者注意到了该事件中的报刊舆论因素,但尚未系统探究其整体面貌和历史走向。本研究通过对各类报刊主体舆论表征的考察,发现该事件中的报刊舆论呈如下态势:日文报刊多持侵略论调,视侵台为义举,鼓吹殖民侵略。中文报刊对当时流行的侵略或错误主张进行了多方辩驳,不仅驳斥了日方的"番地无主论"和"实地查看说",拆穿了日方所谓征得清政府同意的谎言,还驳斥了局外人的不当言论,如"合力围剿"等。英文报刊的立场则相对复杂,在日本侵台之初,在日本出版的英文报刊多持反对态度,而在中国出版的英文报刊却不乏支持的声音;当日本在台军事行动告一段落之后,两地的英文报刊均一致支持日本而贬抑中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侵台事件 报刊舆论 湾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占原则”不应成为日本侵略他国的说辞——从1874年日本侵台之役说起
14
作者 刘春明 《太平洋学报》 CSSCI 2014年第4期39-47,共9页
幕府末期,日本与近代国际法的先占原则有过早期接触,但未对其产生浓厚兴趣。明治维新后,日本出于吞并琉球的需要,促使其搜寻近代国际法中有关先占原则的知识,并以台湾"番地"无主为借口发动侵台战争。通过该役,日本掌握了以近... 幕府末期,日本与近代国际法的先占原则有过早期接触,但未对其产生浓厚兴趣。明治维新后,日本出于吞并琉球的需要,促使其搜寻近代国际法中有关先占原则的知识,并以台湾"番地"无主为借口发动侵台战争。通过该役,日本掌握了以近代国际法的先占原则侵略他国的精髓,并将其成功运用到窃占我国钓鱼岛列岛的行动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侵台 钓鱼岛 先占原则 窃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74年日本侵台消息的传播及其影响论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继木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2021年第2期66-76,共11页
学界对1874年日本侵台消息的传播尚乏系统研究,特别是较少关注到日本侵台消息的早期传播。国际上有关日本侵台的风声由来已久,日本侵台的舆论前奏最早可追溯至1872年,尤以1873年最突出,该年有关日本侵台的消息此起彼伏。不过,此时相关... 学界对1874年日本侵台消息的传播尚乏系统研究,特别是较少关注到日本侵台消息的早期传播。国际上有关日本侵台的风声由来已久,日本侵台的舆论前奏最早可追溯至1872年,尤以1873年最突出,该年有关日本侵台的消息此起彼伏。不过,此时相关消息的传播尽管在某些方面引起了清政府的注意,但对其内容清廷决策层并不十分相信。而1874年日本侵台部署之曝光,则首先引来了西方外交使团的集体干涉。消息传到中国,也随即引起清政府的警觉,相关报道被视作重要的信息线索和外交证据。清廷各级官员也进行了形式多样的探查活动,他们的频频造访,甚至一度令日本外交人员颇为忐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侵台 报刊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祥与同治甲戌日本侵台事件
16
作者 李俊香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7年第6期101-103,共3页
文祥可以说是同治年间最有远见的政治家。他曾经对丁韪良说过:"西人之长处,吾将尽学之"。在处理日本侵台事件中,他多次单衔上奏,其观点和主张,都显示出了深谋远虑的政治眼光和开明灵活的思想态度。最为重要的是,文祥与恭亲王... 文祥可以说是同治年间最有远见的政治家。他曾经对丁韪良说过:"西人之长处,吾将尽学之"。在处理日本侵台事件中,他多次单衔上奏,其观点和主张,都显示出了深谋远虑的政治眼光和开明灵活的思想态度。最为重要的是,文祥与恭亲王等所倡议的筹议海防一折,引发了晚清第一次海防大讨论,由此确定了建立近代海军的方针,促进了中国海军建设的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丈祥 甲戌 日本侵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日本侵台与晚清海防筹议
17
作者 田照军 《天中学刊》 2015年第4期122-124,共3页
1874年日本侵犯台湾后,清政府进行了海防筹议。在筹议过程中,出现了"海防"与"塞防"之争,清政府最终采纳了左宗棠"海塞防并重"的主张。但在收复新疆后,清政府并未及时加强海防建设。清政府在海防建设上的... 1874年日本侵犯台湾后,清政府进行了海防筹议。在筹议过程中,出现了"海防"与"塞防"之争,清政府最终采纳了左宗棠"海塞防并重"的主张。但在收复新疆后,清政府并未及时加强海防建设。清政府在海防建设上的经验教训,对于我们建设海洋强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侵台 海防 塞防 海防筹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戌日本侵台与海塞防之争
18
作者 戚庆雨 《福建史志》 2018年第3期37-40,共4页
1874年,中国甲戌年,日本借口琉球漂船事件,开始吞并中国藩属国琉球并以此为借口侵占中国的台湾。清政府得悉后及时采取行动,使得这一事件得到较为妥善的处理。日本侵台事件对中国的影响是深远的,它在清政府内部掀起了激烈的海防大讨论,... 1874年,中国甲戌年,日本借口琉球漂船事件,开始吞并中国藩属国琉球并以此为借口侵占中国的台湾。清政府得悉后及时采取行动,使得这一事件得到较为妥善的处理。日本侵台事件对中国的影响是深远的,它在清政府内部掀起了激烈的海防大讨论,并引起了海塞防之争,同时,这场讨论也为中国的海军创建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侵台 海防讨论 海塞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情报、危机与防务:日本侵台背景下李宗羲与长江布防研究
19
作者 陈明亮 《近代中国》 2022年第2期163-183,共21页
同治十三年(1874年),日本以中国台湾土著居民杀害琉球船民为借口,悍然发动侵台战争,导致中国海疆骤现危机。既往研究主要集中在日本侵台的始末、王朝体制的反应、闽台地区的防务、重要人物的因应以及情报侦探等方面,关于内地防务对该事... 同治十三年(1874年),日本以中国台湾土著居民杀害琉球船民为借口,悍然发动侵台战争,导致中国海疆骤现危机。既往研究主要集中在日本侵台的始末、王朝体制的反应、闽台地区的防务、重要人物的因应以及情报侦探等方面,关于内地防务对该事件的因应尚少被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侵台 土著居民 中国 中国海疆 情报 地区 十三年 战争
原文传递
主权论述的竞争:1874年日本侵台事件中清廷的对日交涉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凯 《史林》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0-93,218,共15页
1874年日本侵台事件中清廷的“按约交涉”,涉及闽浙总督李鹤年对日本陆军中将西乡从道的条约论、清廷“一视同仁”的上谕及总理衙门同日本使臣的北京交涉。这些论述的根本逻辑,是日本不能因中国存在台湾番地及因俗而治的边疆政令而得出... 1874年日本侵台事件中清廷的“按约交涉”,涉及闽浙总督李鹤年对日本陆军中将西乡从道的条约论、清廷“一视同仁”的上谕及总理衙门同日本使臣的北京交涉。这些论述的根本逻辑,是日本不能因中国存在台湾番地及因俗而治的边疆政令而得出番地不属中国的结论。清廷不同于日本对欧洲国际法的主权论述的强调,即日本基于殖民扩张的考虑一贯片面强调欧洲公法中关于新占之地或蛮土的实效管辖的主权原则,而清廷基于对台湾地区的悠久统治偏向强调欧洲国际法的属地主权的相互承认的特征,二者不可相提并论。清廷虽也强调中国对番地的实效统治,但旨在反驳日本基于选摘的欧洲国际法而来的“番地无主”论,论证中国对番地的因俗而治的正当性。清廷的交涉是欧洲国际法的属地主权的相互承认特征的话语衍变,也凸显了东亚朝贡体系与欧洲国际法体系在东亚混杂、竞争的态势。从深层上看,清廷的交涉夹杂着“国家认同”与“中国认同”的叠合,且这一叠合的认同正向近代民族国家认同渐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侵台 欧洲国际法 主权 朝贡体系 中国认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