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日本侵台与晚清海防筹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1874年日本侵犯台湾后,清政府进行了海防筹议。在筹议过程中,出现了"海防"与"塞防"之争,清政府最终采纳了左宗棠"海塞防并重"的主张。但在收复新疆后,清政府并未及时加强海防建设。清政府在海防建设上的经验教训,对于我们建设海洋强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作者
田照军
机构地区
工程兵学院指挥系
出处
《天中学刊》
2015年第4期122-124,共3页
Journal of Tianzhong
关键词
日本侵台
海防
塞防
海防筹议
分类号
K25 [历史地理—中国史]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15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5
1
李鸿章.李鸿章全集(奏稿):24卷[M].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1998.
2
中国史学会.洋务运动:一[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61.
3
宝鎏.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99卷[M].台北:文海出版社.1971.
4
中国史学会.洋务运动:二[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61.
5
[英]杰弗里·帕克.二十世纪的西方地理政治思想[M].李亦鸣,等译.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2.
共引文献
15
1
刘新华,秦仪.
海陆势力在东北亚对抗的演变及其特点[J]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9(3):413-418.
被引量:1
2
谢先泽,石坚.
土耳其欧盟之路中的美国因素[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7(6):201-204.
被引量:2
3
杨鲁慧.
东北亚地缘政治变迁与中国崛起的安全环境[J]
.东北亚论坛,2007,16(3):43-49.
被引量:7
4
李志茗.
晚清幕府的嬗变与近代社会变迁[J]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7(5):93-100.
被引量:3
5
马荣升.
创新与超越:新地缘政治与国家安全[J]
.东北亚论坛,2009,18(1):36-42.
被引量:10
6
张时佳.
世界体系的马克思主义刍议[J]
.理论学刊,2009(3):22-25.
被引量:1
7
宋静,刘晓亮.
地缘政治学对大国崛起的理论诠释[J]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9,25(1):75-77.
8
郭德君.
关于朝鲜战争中几个问题的澄清[J]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0,26(3):76-80.
被引量:1
9
孔小惠.
地缘政治的涵义、主要理论及其影响国家安全战略的途径分析[J]
.世界地理研究,2010,19(2):19-26.
被引量:24
10
员璇.
浅析麦金德的枢纽地区学说[J]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10(3):17-22.
1
赖子烨.
浅谈晚清“海防”与“塞防”之争[J]
.青年文学家,2011,0(16):99-99.
2
杨东梁.
左宗棠与晚清边疆危机[J]
.东北史地,2014(2):13-17.
被引量:1
3
尹全海.
学术视野中的晚清海防与塞防之争[J]
.河南社会科学,2007,15(1):127-129.
被引量:8
4
蒋建农.
简评《晚清海防地理学发展史》[J]
.中国图书评论,2013,36(2):110-111.
5
路小彦.
弘扬抗战精神 建设海洋强国[J]
.军工文化,2015(11):30-31.
6
祖金玉,闫夏.
早期驻外使节与晚清海防近代化[J]
.社会科学辑刊,2010(2):159-162.
被引量:1
7
尹全海.
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时间与空间——以晚清海防与塞防争论的时空背景为例[J]
.江西社会科学,2006,26(4):99-103.
被引量:5
8
张林.
论李鸿章的海防思想[J]
.科技信息,2009(30):123-123.
9
胡博实.
晚清海防观述论[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28(1):98-99.
被引量:1
10
卢宁.
《申报》与晚清海防、塞防之争[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6):71-77.
被引量:3
天中学刊
2015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