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名的施受关系与句法歧义 被引量:3
1
作者 李强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6期75-78,共4页
汉语的句法歧义可以分析为一些抽象的格式,当这些抽象化的格式在通过语言中的词语转化为具体的言语时会产生 歧义。这些歧义的产生大多是因为动词是一个二阶动词,它与它所联系的名词之间具有复杂的语义关系,这些复杂的语义关 系是造成... 汉语的句法歧义可以分析为一些抽象的格式,当这些抽象化的格式在通过语言中的词语转化为具体的言语时会产生 歧义。这些歧义的产生大多是因为动词是一个二阶动词,它与它所联系的名词之间具有复杂的语义关系,这些复杂的语义关 系是造成句子歧义的一个主要原因。通过变换分析,不仅可以消除这种歧义现象,同时还可以弄清二阶动词与所联系的名词 之间的复杂语义关系,从而更深入地研究歧义句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词 施受关系 省略 句法歧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受关系之表达与南北类型特征制约——以《官话指南》及其沪语粤语译本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张美兰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39-149,共11页
在《官话指南》中,有标的处置式、被动式在粤语、沪语中都不是优势句式,沪语是受事前置优先的语序,粤语则是受事成分偏后的语序,而官话口语多依据标记词"把""呌"等标明施受关系。被动标记"拨"、"俾&... 在《官话指南》中,有标的处置式、被动式在粤语、沪语中都不是优势句式,沪语是受事前置优先的语序,粤语则是受事成分偏后的语序,而官话口语多依据标记词"把""呌"等标明施受关系。被动标记"拨"、"俾"与"呌"之间的来源具有南北类型的区别。受官话影响层次,粤语沿用了中古之后被动标记"被",而沪语受明代以来"把"字被动的类推,用被动标记词"拨"。同理,粤语有"俾";处置标记"担/拿"、"扌戒"与"将/把",都经历从动词虚化为工具格到处置格标记途径。受官话影响,粤语保存了中古之后处置标记"将",沪语在某种程度上,受明代以来介词"拿"的影响,用处置标记"拿"。这些充分说明了语言同义结构的共时平面变异,是历时演变在不同层次、不同阶段上的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话指南》 粤语 沪语 施受关系 语序南北类型特征制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语和施受关系
3
作者 寿永明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年第2期104-107,共4页
主语有施事与受事之分,体现了语法分析中结构与语义相结合的基本原则,避免了单从结构或单从语义作语法分析的偏面性。主语是施事还是受事,主要决定于两个方面:(一)主语与充当谓语中心的动词之间的语义联系;(二)构成主语的名词... 主语有施事与受事之分,体现了语法分析中结构与语义相结合的基本原则,避免了单从结构或单从语义作语法分析的偏面性。主语是施事还是受事,主要决定于两个方面:(一)主语与充当谓语中心的动词之间的语义联系;(二)构成主语的名词性成分的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事主语 语法分析 “兔子” 施事宾语 生命意义 语法结构 施受关系 基本原则 语法形式 语义联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辕北辙(四)——施受关系与写作禁忌
4
作者 袁世全 《写作(中)》 1999年第8期30-30,共1页
施受关系,也叫授受关系。通俗一点说,一方送礼,另一方接受礼物;一方请客,另一方作客;一方打人,另一方被打;一方发号施令,另一方接受号令,这里四对关系,都是施受关系。如果把受礼的说成送礼的,把客人说成主人,把打人说成被打,把发号施令... 施受关系,也叫授受关系。通俗一点说,一方送礼,另一方接受礼物;一方请客,另一方作客;一方打人,另一方被打;一方发号施令,另一方接受号令,这里四对关系,都是施受关系。如果把受礼的说成送礼的,把客人说成主人,把打人说成被打,把发号施令说成接受号令,难道不是一种道地的南辕北辙吗?让我们来讨论下面的例子。①日本外相东乡亲访苏联驻日大使马立克,表示日本已准备接受无条件投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受关系 无条件投降 四对关系 接受 授受关系 日本法西斯 号令 礼物 苏联 外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瓶梅》中S1与S2没有施受关系的动词句 被引量:5
5
作者 何洪峰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53-58,共6页
《金瓶梅》中S1与S2没有施受关系的动词句何洪峰本文描写《金瓶侮》①中大小主语没有施受关系的动词性主谓谓语句。但不包括诗词曲赋等韵文及文牍中的用例。本文用S1、S2、P1、P2等分别表示主语、谓语及其层次地位。引例句... 《金瓶梅》中S1与S2没有施受关系的动词句何洪峰本文描写《金瓶侮》①中大小主语没有施受关系的动词性主谓谓语句。但不包括诗词曲赋等韵文及文牍中的用例。本文用S1、S2、P1、P2等分别表示主语、谓语及其层次地位。引例句末点号除问号、叹号外一律不写,引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瓶梅》 语义关系 施受关系 句型 谓语句 谓语结构 行为动词 《武汉教育学院学报》 领属关系 《现代汉语八百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受关系之表达与南北类型特征制约
6
作者 田丹婷(摘) 《知与行》 2018年第2期144-144,共1页
张美兰在《学术交流》2018年第2期撰文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编写的《官话指南》及其沪语、粤语改写本曾在世界汉语教育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在《官话指南》中,有标的处置式、被动式在粤语、沪语中都不是优势句式,沪语是受事前置优... 张美兰在《学术交流》2018年第2期撰文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编写的《官话指南》及其沪语、粤语改写本曾在世界汉语教育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在《官话指南》中,有标的处置式、被动式在粤语、沪语中都不是优势句式,沪语是受事前置优先的语序,粤语则是受事成分偏后的语序,而官话口语多依据标记词“把”“呌”等标明施受关系。被动标记“拨”、“俾”与“呌”之间的来源具有南北类型的区别。受官话影响层次,粤语沿用了中古之后被动标记“被”,而沪语受明代以来“把”字被动的类推,用被动标记词“拨”。同理,粤语有“俾”;处置标记“担/拿”、“扌戒”与“将/把”,都经历从动词虚化为工具格到处置格标记途径。受官话影响,粤语保存了中古之后处置标记“将”,沪语在某种程度上,受明代以来介词“拿”的影响,用处置标记“拿”。这些充分说明了语言同义结构的共时平面变异,是历时演变在不同层次、不同阶段上的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受关系 类型特征 19世纪末20世纪初 《学术交流》 受事成分 被动标记 “把”字 动词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殷墟卜辞施受句探析
7
作者 向光忠 《语言科学》 2003年第4期57-65,共9页
本文考察殷墟卜辞施受句式,通过对施受关系的语义分析,辨明其施受成分的语序位次,以了解殷墟卜辞与传世典籍的施受句式之同异点。殷墟卜辞比照传世典籍,就施受句式的结构法则看,基本句型经相沿而因循,转换形式由多样而规范,明晰地透示... 本文考察殷墟卜辞施受句式,通过对施受关系的语义分析,辨明其施受成分的语序位次,以了解殷墟卜辞与传世典籍的施受句式之同异点。殷墟卜辞比照传世典籍,就施受句式的结构法则看,基本句型经相沿而因循,转换形式由多样而规范,明晰地透示了在历史沿革中汉语句法的继承发展之一般状态,从中可看到施受句式之沿袭现象、施受句式之消失现象、施受句式之变异现象、施受句式之生发现象,显现了汉语句法历史嬗变的一定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殷墟卜辞 施受句式 施受关系 施受成分 语义分析 语序位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足施受,闪亮记叙文中的描写 被引量:1
8
作者 林秋珍 《赤峰学院学报(作文教学研究)》 2014年第6期28-30,共3页
动作的施行者叫施事,接受者叫受事;动作与动作的施行者之间是施事关系,动作与动作的接受者之间是受事关系。这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施受关系”。而我所要谈的“施受关系”指你在记叙文中所描述的对象或事件,引发了观察者或体验者什么... 动作的施行者叫施事,接受者叫受事;动作与动作的施行者之间是施事关系,动作与动作的接受者之间是受事关系。这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施受关系”。而我所要谈的“施受关系”指你在记叙文中所描述的对象或事件,引发了观察者或体验者什么样的感受,产生了怎样的心理活动或联想想象。“施者”即是所描述的对象或事件,“受者”即是观察者或体验者。如“太阳照在我身上,暖烘烘的。”“施”就是“太阳”,“受”就是我的感觉。在作文水平不高的学生习作中我发现了这一现象——有“施”无“受”或“施”“受”不鲜明、很一般。这样,文章就无法再现生活中的真切体验,无法得体到位地表达真情实感,文字也显得单调乏味。为改变此种现状,可引导学生从以下方面着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记叙文 描写 施受关系 接受者 联想想象 心理活动 学生习作 作文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形式动词“加以”的语义搭配关系
9
作者 马臣雨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46-48,60,共4页
形式动词"加以"大多出现在"S对O加以V"这一典型形式之中,但该典型形式对"S"、"O"、"V"三个结构成分均有不同的要求和影响,从语义分析出发,就"V"的抽象性、主动性,"O"的定指性和"S"实施角色的特征几个方面进行观察,从而... 形式动词"加以"大多出现在"S对O加以V"这一典型形式之中,但该典型形式对"S"、"O"、"V"三个结构成分均有不同的要求和影响,从语义分析出发,就"V"的抽象性、主动性,"O"的定指性和"S"实施角色的特征几个方面进行观察,从而揭示"S对O加以V"这一句式在语义搭配上的特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式动词 句式 语义 施受关系 搭配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自救”看“自V”的施受不一致性
10
作者 张俊之 代金艳 侯尧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7期74-81,98,共9页
“自救”一词在现代汉语中只有“自己救自己”这一义项,但在传世文献中,“自救”存在施受不一致的情况。动宾结构的“自救”属于宾语前置,常用来表示“请他人救自己”。状中结构“自救”的“自”常用作副词,表示“亲自”“自然”“当然... “自救”一词在现代汉语中只有“自己救自己”这一义项,但在传世文献中,“自救”存在施受不一致的情况。动宾结构的“自救”属于宾语前置,常用来表示“请他人救自己”。状中结构“自救”的“自”常用作副词,表示“亲自”“自然”“当然”等。研究“自救”施受不一致的情况,并延伸到其他“自V”式结构,发现施受不一致现象多存在于兼语句里。这对正确释读古籍,厘清施受关系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救 自V 施受关系 不一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字歧义句补议 被引量:13
11
作者 肖奚强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21-24,共4页
“连…也/都…”格式中“连”后面的名词性成分,可能是受事,也可能是施事。例如: (1)连个媳妇也娶不上。(孙犁) (2)连张纪贞也不来了。(欧阳山)例(1)中“媳妇”为受事,例(2)中“张纪贞”为施事。一般论著在谈到“连…也/... “连…也/都…”格式中“连”后面的名词性成分,可能是受事,也可能是施事。例如: (1)连个媳妇也娶不上。(孙犁) (2)连张纪贞也不来了。(欧阳山)例(1)中“媳妇”为受事,例(2)中“张纪贞”为施事。一般论著在谈到“连…也/都…”格式时,都只说它表示强调,而很少论及施受关系。吕叔湘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八百词》注意到了这一点。《八百词》第325页上说,“连”后的名词可以是主语,也可以是前置宾语或其他成分,因此全句的施事主语或受事宾语省略时,会产生歧义。《八百词》上举的例子是: (3)连我也不认识=(3)a连我也不认识他=(3)b他连我也不认识其实,“连”字前面出现的主语也可能是施事或受事: (4)她竟连边都不沾(申跃中) (5)这酒席连我也吃不上例(4)的“她”是施事,例(5)的“这酒席”是受事。“连”字前面的N<sub>1</sub>既可能是施事又可能是受事,“连”字后面的N<sub>2</sub>也有两种可能。所以,“连”字前面即使有主语,该“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歧义句 “连”字句 补议 歧义性 比较对象 句式 语境 比较句 施受关系 名词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组歧义句式说略 被引量:1
12
作者 聂鸿英 黄贞姬 《东疆学刊》 1997年第2期66-68,共3页
关键词 歧义句 语义关系 句子理解 大学生 把字句 句式 小熊猫 词符号 施受关系 肯定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三式”的对外教学
13
作者 邵龙青 刘谦功 《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1999年第6期86-89,共4页
汉语被动式和处置式是汉语动词谓语句的两种特殊句式,也是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如果我们把这两种特殊句式以外的表达施受关系的动词调语句另归一类,称为主动(宾)式,就构成“三式”的格局。在对外教学中,以三式为纲... 汉语被动式和处置式是汉语动词谓语句的两种特殊句式,也是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如果我们把这两种特殊句式以外的表达施受关系的动词调语句另归一类,称为主动(宾)式,就构成“三式”的格局。在对外教学中,以三式为纲,通过对比和转换,突出其特征及联系,有助于学生克服难点,融会贯通,在较短时间内就透彻、全面、灵活地掌握各种动词谓语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处置式 被动句 “把”字句 被动式 “被”字句 汉语 施受关系 宾语 表达功能 句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施、动、受的表层形式看汉语的特点——比较汉语和俄语的三种语义成分在语法形式上的差别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宗江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29-32,共4页
比较两种语言语法上的差别,无非是以相同的语法意义为基础,来看不同的语言在区别相同的语法意义时所使用的语法形式有什么不同。本文拟以施事—动作—受事的语义结构为基础,把以代表这三种语义成分的语法单位为主要成分构成的单句作为... 比较两种语言语法上的差别,无非是以相同的语法意义为基础,来看不同的语言在区别相同的语法意义时所使用的语法形式有什么不同。本文拟以施事—动作—受事的语义结构为基础,把以代表这三种语义成分的语法单位为主要成分构成的单句作为考察范围,来比较汉语和俄语区别这三种语义成分在语法形式上的差别,从这个侧面来谈一点自己对汉语语法特点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语 语义成分 施受关系 语法形式 动物名词 表层形式 汉语语法特点 汉语的特点 词尾 句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V+N_1+的+N_2”歧义格式 被引量:2
15
作者 殷志纯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118-119,150,共3页
运用配价语法理论,分析得出"V+N1+的+N2"格式短语发生歧义必需具备以下条件:1.V为二价动词;2.N1可以做V的受事,N1可以领有N2,N1可以是零价名词或一价名词,但不能是二价名词;3.N2既可以为V的受事,又可以为V的施事,N2可以是零... 运用配价语法理论,分析得出"V+N1+的+N2"格式短语发生歧义必需具备以下条件:1.V为二价动词;2.N1可以做V的受事,N1可以领有N2,N1可以是零价名词或一价名词,但不能是二价名词;3.N2既可以为V的受事,又可以为V的施事,N2可以是零价名词或一价名词,N2为二价名词时,N1必须能做N2的降级主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歧义 配价 施受关系 必要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指示代词回指的两种语序及其功能 被引量:18
16
作者 石毓智 《汉语学习》 CSSCI 1997年第6期3-6,共4页
指示代词回指的两种语序及其功能*石毓智指示代词“这”和“那”的功能灵活多样。由其“指代”功能而发展出的种种用法,在篇章(discourse)中起着重要的组织作用,诸如使表达更加简洁明确,使判断之间的逻辑关系更加清晰等... 指示代词回指的两种语序及其功能*石毓智指示代词“这”和“那”的功能灵活多样。由其“指代”功能而发展出的种种用法,在篇章(discourse)中起着重要的组织作用,诸如使表达更加简洁明确,使判断之间的逻辑关系更加清晰等。指示代词的各种用法的历时演化,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示代词 小主语 语序 回指 “这” 施受关系 “那” 句子成分 近代汉语 功能语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见+及物动词”之用法 被引量:1
17
作者 邹璐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66-67,共2页
“见+及物动词”因“见”有助动词和特殊指代性副词的词性而具有两种语法功用:表被动和指代宾语。这两种语法功用可以根据主语与谓语动词的施受关系和上下文意来进行辨析。
关键词 助动词 特殊指代性副词 施受关系 上下文文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语宾语问题研究概观 被引量:2
18
作者 崔应贤 朱少红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年第3期60-64,共5页
一、从20年代到60年代作为分析性语言,汉语重意蕴、轻形式的深层文化特质,必然地会与来自西方的一整套语法理论体系产生激烈的碰撞,引发出争执不休、且又意义深刻的一系列问题。主语宾语,特别是前者,作为与谓语对垒、直接决定着句法格... 一、从20年代到60年代作为分析性语言,汉语重意蕴、轻形式的深层文化特质,必然地会与来自西方的一整套语法理论体系产生激烈的碰撞,引发出争执不休、且又意义深刻的一系列问题。主语宾语,特别是前者,作为与谓语对垒、直接决定着句法格局建立的句子成分来说,它的特点范围的认定,自然就成为现代汉语语法学上的主要关隘。解决该课题所具有的重大价值,即早地为我国早期的语法学家们注意到了。受当时认知意识的局限,摹仿照搬西洋语法的总氛围在对主宾语的处理上面也浓厚地存在着。黎锦熙的前期著述,看重逻辑关系,着重词类与句子成分的对当关系,虽于汉语语法学的真正形成有开创之功,同时又不免成为深入发展之桎梏。1938年的文法革新讨论,方光焘、陈望道、张世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语宾语问题 主宾语 句子成分 现代汉语语法学 理论体系 动词 语法学家 句法 施受关系 文法革新讨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瓶梅》中的动词性主谓谓语句 被引量:2
19
作者 何洪峰 《江汉学术》 1991年第4期68-75,共8页
0 本文所描写的动词性主谓谓语句不包括诗词曲赋等韵文及文牍中的主谓谓语句。本文用 S<sub>1</sub>、S<sub>2</sub>,P<sub>1</sub>、P<sub>2</sub>分别表示主语、谓语及其层次地位,... 0 本文所描写的动词性主谓谓语句不包括诗词曲赋等韵文及文牍中的主谓谓语句。本文用 S<sub>1</sub>、S<sub>2</sub>,P<sub>1</sub>、P<sub>2</sub>分别表示主语、谓语及其层次地位,“()”里的词表示某结构成分的语义性质或构成,“[]”里的词表示可有可无。引例句末点号除问号、感叹号外一律不写;引例加括号部分表示非句型结构部分。描写过程中将适当地进行历时或共时比较。本文说某时代有某句型并不意味着断定某句型产生于该时代。动词性主谓谓语句十分庞杂。本篇只描写如下两类句型:1.S<sub>1</sub>与 S<sub>2</sub>有施受关系;2.S<sub>2</sub>是工具。1 S<sub>1</sub>与 S<sub>2</sub>有施受关系 (268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谓谓语句 句型 现代汉语 施受关系 词性 受事 宾语 肯定式 施事 诗词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看你V/A de!” 被引量:1
20
作者 邹韶华 《求是学刊》 1986年第4期91-95,共5页
关键词 情态补语 “得” 歧义 先令 中性义 “的” 及物动词 “看” 施受关系 相关句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