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叙事手法看文学自译的翻译属性:一项基于语料库的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黎昌抱 李菁 《山东外语教学》 2016年第2期86-93,共8页
为进一步检析文学自译的翻译属性,本文试图基于汉英自译平行语料库从人称叙事结构、转述动词、段落首句特征、程度副词的强化与弱化等叙事手法对文学自译现象进行语料库考察。文章指出:在叙事手法上,一方面自译作与其原作有着较大的相... 为进一步检析文学自译的翻译属性,本文试图基于汉英自译平行语料库从人称叙事结构、转述动词、段落首句特征、程度副词的强化与弱化等叙事手法对文学自译现象进行语料库考察。文章指出:在叙事手法上,一方面自译作与其原作有着较大的相似性、延续性和稳定性,文学自译颇具文学他译的特性;另一方面,由于文学自译过程中创作主体与翻译主体合二为一,自译者的主体性比他译者更显张扬,"译"与"作"互动往往更为直接显化,译中有作,主观介入更为明显,其中"译"是主导,"作"是一种显化倾向,自译结果仍然体现为以忠实于原作为主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自译 叙事手法 属性 语料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自译的本质、译者身份及研究性质 被引量:2
2
作者 余鹏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0年第1期135-139,共5页
从文学自译的界定、自译者身份及研究性质等方面入手,考察文学自译的本质并对文学自译者和双语作家做出区分,认为自译者都是双语作家,但双语作家不一定是自译者,同时分析认为自译者具有多重身份,他是原作者、创造者还是两种文化的协调... 从文学自译的界定、自译者身份及研究性质等方面入手,考察文学自译的本质并对文学自译者和双语作家做出区分,认为自译者都是双语作家,但双语作家不一定是自译者,同时分析认为自译者具有多重身份,他是原作者、创造者还是两种文化的协调者。对自译研究在中国兴起的原因进行考察,发现它是伴随着翻译研究中对译者主体性的关注而兴起的,认为文学自译研究做一种特殊的翻译研究,是一种在既定文本约束下关于翻译活动的文化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自译 自译 本质 主体性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自译中的翻译暴力
3
作者 邹常勇 朱湘军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87-91,共5页
文学自译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翻译,译者同时拥有作者、读者和译者身份,这一特征使他们拥有了比他译者更大的自由度和创作空间。为了更好地再现或重塑原文所蕴含的文学性、思想性和艺术性,自译者有时会以多种方式对原文施加“暴力”操控。... 文学自译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翻译,译者同时拥有作者、读者和译者身份,这一特征使他们拥有了比他译者更大的自由度和创作空间。为了更好地再现或重塑原文所蕴含的文学性、思想性和艺术性,自译者有时会以多种方式对原文施加“暴力”操控。文学自译中的翻译暴力主要体现在翻译策略、文化塑造和美学诉求三个层面,对其展开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翻译的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自译 暴力 策略 文化塑造 美学诉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自译研究新突破
4
作者 周同燕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9-69,共1页
对于翻译,准确而完整地再现原作的形式和内容已是译界普遍达成的一致共识,译者普遍把'语言对等、内容准确'的翻译原则奉为'金科玉律'。长期以来,人们所谓的文学翻译均指文学的他译现象,而文学自译的研究则一直处于边缘... 对于翻译,准确而完整地再现原作的形式和内容已是译界普遍达成的一致共识,译者普遍把'语言对等、内容准确'的翻译原则奉为'金科玉律'。长期以来,人们所谓的文学翻译均指文学的他译现象,而文学自译的研究则一直处于边缘化状态。黎昌抱所著《基于平行语料库的文学自译现象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12月出版)即是以文学自译研究的基本问题为切入点,在全面回顾和梳理文学自译研究现状的基础上,自建汉英自译平行语料库(CESTPC),对文学自译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系统的考察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自译 主体 平行语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翻译史上的文学自译研究
5
作者 张晓玲 《海外英语》 2014年第13期157-158,共2页
文学自译是一种特殊的翻译形态,通常指文学作品的自译。文学自译活动在西方翻译史上历史悠久,历史上出现过很多著名的双语作家如贝克特、纳博科夫、泰戈尔等自译者,其自译作品也因其特殊性受到翻译学界的重视。近年来,学界对于自译现象... 文学自译是一种特殊的翻译形态,通常指文学作品的自译。文学自译活动在西方翻译史上历史悠久,历史上出现过很多著名的双语作家如贝克特、纳博科夫、泰戈尔等自译者,其自译作品也因其特殊性受到翻译学界的重视。近年来,学界对于自译现象的关注日益提升,西方翻译界在西方文学自译史研究方面已有一定的进展,该文重在回顾西方翻译史上的文学自译研究,以及介绍两本有关西方文学自译史研究专著The Bilingual Text:History and Theory of Literary Self-Translation与Self-Translation:Brokering originality in hybri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自译 文学自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自译伦理探析——以林语堂《啼笑皆非》为例
6
作者 陈丽春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2年第1期135-136,共2页
切斯特曼在其文章Proposal For a Hieronymic Oath中提出了译者的"五大翻译伦理模式",文学自译者不仅有一般译者的共性,更有其独特性,通过林语堂自译《啼笑皆非》的研究发现,文学自译者展现出特殊的翻译伦理模式。
关键词 文学自译 自译伦理 《啼笑皆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自译研究中副文本的考证:以《萧乾作品精选》序为例
7
作者 罗金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25-29,共5页
文学自译常被视作一部作品,两个版本。自译作品常常以原作的形式进行出版推广,结果可能导致读者将原作与译作的关系混淆,甚至产生其他错误判断。通过考察萧乾文学自译作品发现,文洁若在《萧乾作品精选》序言中有关萧乾及杨刚的自译实践... 文学自译常被视作一部作品,两个版本。自译作品常常以原作的形式进行出版推广,结果可能导致读者将原作与译作的关系混淆,甚至产生其他错误判断。通过考察萧乾文学自译作品发现,文洁若在《萧乾作品精选》序言中有关萧乾及杨刚的自译实践论断有两处史实失误:报告文学作品《土地回老家》的英文版并非萧乾本人自译,杨刚的英文短篇《日记拾遗》实为英文创作,中文《肉刑》是其中文自译。自译作品出版时对其翻译属性的遮蔽容易导致读者在判断作品所有权时出现偏差,文学翻译研究者在面对与自译相关的作品时,应结合副文本与相关史料仔细甄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自译 萧乾 文洁若 版本 失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散译者的文学自译研究——以白先勇和张爱玲的文学自译对比分析为例
8
作者 梅秋捷 《海外英语》 2022年第21期26-28,共3页
文学自译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翻译,译者同时具有作者、读者和译者三重身份。这一特征让译者对原文的理解更加容易,同时也让他们拥有了比他译者更大的自由度。该文以白先勇和张爱玲的文学自译对比分析为例,探讨文学自译的作品选择、译者模... 文学自译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翻译,译者同时具有作者、读者和译者三重身份。这一特征让译者对原文的理解更加容易,同时也让他们拥有了比他译者更大的自由度。该文以白先勇和张爱玲的文学自译对比分析为例,探讨文学自译的作品选择、译者模式、翻译策略及译介路径;并重点分析合作自译模式对中国文学“走出去”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 文学自译 策略 中国文学走出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语料库的文学自译语言特征考察 被引量:9
9
作者 黎昌抱 李菁 《中国外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6-95,共10页
本文基于汉英自译平行语料库,试图从词汇、句法和语言个性化倾向等三个方面对文学自译语言特征加以考察。文章指出:一方面文学自译语言特征与文学他译有着明显的共性,文学自译颇具文学他译特性;另一方面,由于文学自译过程中创作主体与... 本文基于汉英自译平行语料库,试图从词汇、句法和语言个性化倾向等三个方面对文学自译语言特征加以考察。文章指出:一方面文学自译语言特征与文学他译有着明显的共性,文学自译颇具文学他译特性;另一方面,由于文学自译过程中创作主体与翻译主体合二为一,自译者的主体性比他译者更显张扬,"译"与"作"互动往往更为直接显化,主观介入更为明显,所以文学自译语言又表现出鲜明的个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自译 语言特征 语料库
原文传递
文学自译研究: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24
10
作者 黎昌抱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89-96,共8页
自译是一种特殊的翻译形态,通常指文学作品的自译。文学自译活动在国外有着悠久历史,而在我国则开展相对较晚。但中外学界对自译现象关注较晚。虽然在自译及其范畴界定、自译史研究、研究视角等三大方面已经有所建树,但似还有较大拓展空... 自译是一种特殊的翻译形态,通常指文学作品的自译。文学自译活动在国外有着悠久历史,而在我国则开展相对较晚。但中外学界对自译现象关注较晚。虽然在自译及其范畴界定、自译史研究、研究视角等三大方面已经有所建树,但似还有较大拓展空间:(1)自译概念界说及范畴界定等方面研究还可以有所作为;(2)继续个案研究同时,对同类或跨类自译者作品的比较研究还有很大空间;(3)在文学自译的理论基础、运作机制、主体间性、文本间性以及标准策略等方面的描写性理论研究仍然大有可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自译 范畴界定 自译作家 双语文本
原文传递
哲学阐释学视域下的文学自译运作机制研究 被引量:16
11
作者 黎昌抱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92-95,共4页
自译是一种特殊的翻译形态,是指翻译自己作品的行为或者是这样一种行为的结果,通常是指文学作品的自译。本文立足哲学阐释学视角,从自译行为的心理机制、自译过程的主体间性和自译结果的文本间性对文学自译的运作机制作了探究。文章指出... 自译是一种特殊的翻译形态,是指翻译自己作品的行为或者是这样一种行为的结果,通常是指文学作品的自译。本文立足哲学阐释学视角,从自译行为的心理机制、自译过程的主体间性和自译结果的文本间性对文学自译的运作机制作了探究。文章指出,自译行为的心理机制是译者多维"自我"心理演化的过程,自译过程的主体间性既融合又张扬,而译本是在原著基础上派生而来,两者之间同源而不同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自译 运作机制 哲学阐释学 主体间性 文本间性
原文传递
哲学阐释学视域下的文学自译标准策略考察 被引量:11
12
作者 黎昌抱 《中国外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1-106,共6页
自译是作者翻译自己作品的行为或者这样一种行为的结果,通常是指文学作品的自译。本文试图以哲学阐释学为视角,主要从宏观上对文学自译标准和策略作了探讨。文章指出,自译者遵循的翻译标准是迎合读者视域、实现效果对等,而自译者常用的... 自译是作者翻译自己作品的行为或者这样一种行为的结果,通常是指文学作品的自译。本文试图以哲学阐释学为视角,主要从宏观上对文学自译标准和策略作了探讨。文章指出,自译者遵循的翻译标准是迎合读者视域、实现效果对等,而自译者常用的是以归化为导向的释意文本、重写文本和临时替换等翻译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自译 标准 策略 哲学阐释学
原文传递
语际书写中的女性革命者叙事:杨刚的他语书写和文学自译 被引量:1
13
作者 段峰 古文菲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 2022年第4期191-198,共8页
在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关于杨刚(1905-1957)的研究并不多,这或许是因为她的多重身份冲淡了她在文学创作上的成就和影响。除文学创作外,杨刚还是一位在新闻界举足轻重的人物,曾担任《大公报》两个副刊《文艺》和《学生界》的主编。同... 在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关于杨刚(1905-1957)的研究并不多,这或许是因为她的多重身份冲淡了她在文学创作上的成就和影响。除文学创作外,杨刚还是一位在新闻界举足轻重的人物,曾担任《大公报》两个副刊《文艺》和《学生界》的主编。同时,她积极从事革命运动,是20世纪早期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者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公报》 女性革命者 文学创作 杨刚 多重身份 文学自译 《文艺》 冲淡
原文传递
文学自译变异研究
14
作者 段峰 《中外文化与文论》 CSSCI 2018年第1期110-120,共11页
在文学自译研究中,由于文学自译中的变异现象,对文学自译是翻译还是双语写作一直有争论,反映出结构主义翻译观和后结构主义翻译观在何为翻译问题上的差异。本文从比较文学变异理论的角度,以文学自译中的变异与创造性叛逆、文化过滤以及... 在文学自译研究中,由于文学自译中的变异现象,对文学自译是翻译还是双语写作一直有争论,反映出结构主义翻译观和后结构主义翻译观在何为翻译问题上的差异。本文从比较文学变异理论的角度,以文学自译中的变异与创造性叛逆、文化过滤以及他语写作的翻译性为题,对文学自译的翻译属性以及他语写作的翻译性进行了分析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自译 文学 变异 他语写作
原文传递
东水西流向他乡:李乔苹自译《中国化学史》探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烟朦 许明武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0-115,共6页
抗日战争时期,化学教育家李乔苹编撰《中国化学史》一书,全面系统地研究我国数千年化学文明,促进了当时国人对本民族古代化学成就的认识和自我意识的觉醒。而后他将这部非文学著作译成英文,在美国出版后对西方影响深远。本文从自译视角... 抗日战争时期,化学教育家李乔苹编撰《中国化学史》一书,全面系统地研究我国数千年化学文明,促进了当时国人对本民族古代化学成就的认识和自我意识的觉醒。而后他将这部非文学著作译成英文,在美国出版后对西方影响深远。本文从自译视角审视该英译本,探讨译者李乔苹运用的增删改译翻译策略。研究发现,主观个人动机和外部政治、社会文化与文本因素共同塑造出《中国化学史》自译文的亦译亦创概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乔苹 《中国化学史》 文学自译 策略
原文传递
身份、创伤和困境意识:《金锁记》译写再探 被引量:2
16
作者 段峰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3-100,共8页
在文学翻译史上,张爱玲的文学自译是一个特殊现象,特别是从1943年到1971年,张爱玲在中英文之间往复自译和改写其成名小说《金锁记》。在作者和译者兼于一身的文学自译中,张爱玲通过语际转换和他语叙事,在一个更大的空间里实现了自我身... 在文学翻译史上,张爱玲的文学自译是一个特殊现象,特别是从1943年到1971年,张爱玲在中英文之间往复自译和改写其成名小说《金锁记》。在作者和译者兼于一身的文学自译中,张爱玲通过语际转换和他语叙事,在一个更大的空间里实现了自我身份、心理创伤和困境意识的表达,从而将《金锁记》这样一个具有特定意义、关注个人的家族叙事扩延成了一部具有普遍意义、思考人类命运的作品。对其特殊案例的挖掘,不仅可以拓宽对文学自译的理解,也有助于为张爱玲研究提供更多元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金锁记》 文学自译 身份意识 创伤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恩古吉的自译行为与非洲文学中的自译现象
17
作者 陈平 朱振武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1-106,共6页
恩古吉将自己早期的英语写作称为一种翻译行为,即将自己的非洲经验无本心译为欧洲语言。为摆脱英语写作的束缚,发展本民族文学,恩古吉之后转而投入基库尤语写作,但受政治环境、文学市场等诸多因素影响,他又不得不将自己的民族语作品自... 恩古吉将自己早期的英语写作称为一种翻译行为,即将自己的非洲经验无本心译为欧洲语言。为摆脱英语写作的束缚,发展本民族文学,恩古吉之后转而投入基库尤语写作,但受政治环境、文学市场等诸多因素影响,他又不得不将自己的民族语作品自译为英语。恩古吉的自译行为在非洲文学中有着代表性意义,以其为个案,观照非洲文学中的此类自译现象,有助于深入了解非洲本土民族文学所处的生存境况,进而探究非洲英语文学与非洲民族文学间的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译行为 无本心 反向心 非洲文学自译现象
原文传递
Literal and Free Translation of Chinese-English Brand Names 被引量:2
18
作者 BAI Hong BAI Xia 《Sino-US English Teaching》 2007年第2期78-81,共4页
The present paper is intended to describe the two normal methods—free and literal translation used in translating brand names; in the meantime, some common mistakes are discussed in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 As to ... The present paper is intended to describe the two normal methods—free and literal translation used in translating brand names; in the meantime, some common mistakes are discussed in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 As to the free and literal translation, the paper discusses some common approaches, or techniques used in the process, which affect the effects of the brand names a lot and have direct influence on the results of the target brand names. In view of the common mistakes, the paper points out some customs, habits, religious beliefs, living environment and cultural factors, which may lead to failures in translating brand nam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and names literal translation free transl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reedoms and Restrictions of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in Literary Translation
19
作者 CAI Chen-qing 《Sino-US English Teaching》 2015年第4期294-298,共5页
With the translation studies leaning to target-language, the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has been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by translation scholars. It is noticed gradually that translation is actually a dynamic and... With the translation studies leaning to target-language, the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has been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by translation scholars. It is noticed gradually that translation is actually a dynamic and complex process, during which the translator, acting as a reader of the source text and also a writer of the target text, will unavoidably add something subjective in his or her translation. Since literary translation is interwoven with more cultural and social elements, the translator has to make a choice between loyalty and violation, getting freedom and being restricted when he or she confronts with all the clashes and conflicts between the source language culture and the target language cul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NSLATOR SUBJECTIVITY literary transl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