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告文体语言的句法和词法特征 被引量:6
1
作者 杨雁 《重庆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1999年第3期55-59,共5页
广告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已渗透到现代生活的各方面,广告语言也形成了其独特的文体风格,文章从广告文体学的角度出发。
关键词 广告语言 句法特征 词法特征 广告文体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尔的小女儿》之文体语言分析
2
作者 赵利翔 《海外英语》 2010年第11X期344-345,共2页
短篇故事《比尔的小女儿》用极其简单、平白的文字,平铺直叙、不疾不缓的语调讲述了父亲比尔对他的小女儿米娜近乎牵肠挂肚、千回百转的爱。该文从文体语言的角度,分析了《比尔的小女儿》简洁的文体、平淡的文字却依然给读者带来强烈的... 短篇故事《比尔的小女儿》用极其简单、平白的文字,平铺直叙、不疾不缓的语调讲述了父亲比尔对他的小女儿米娜近乎牵肠挂肚、千回百转的爱。该文从文体语言的角度,分析了《比尔的小女儿》简洁的文体、平淡的文字却依然给读者带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的原因在于:故事的叙述方式和叙述语言,从中可以充分体会到"思想,或者说内容,与语言风格的关系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体语言 简洁 艺术感染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社会语言学视角看网络流行文体语言的生命力 被引量:1
3
作者 杜义宁 《文教资料》 2012年第16期36-37,共2页
近几年出现的形式多样、纷繁复杂的网络流行文体不仅丰富了网络语言,发展了网络文学,而且使得网络文化的发展更加开放和多元化。本文着眼于社会语言学的基本理论,结合网络流行文体语言实例分析网络流行文体语言产生的背景、分类和表现形... 近几年出现的形式多样、纷繁复杂的网络流行文体不仅丰富了网络语言,发展了网络文学,而且使得网络文化的发展更加开放和多元化。本文着眼于社会语言学的基本理论,结合网络流行文体语言实例分析网络流行文体语言产生的背景、分类和表现形式,以及相关的人们文化心理变化,从而探求网络流行文体语言的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流行文体语言 社会语言 语言生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沈从文小说的文体语言特征 被引量:1
4
作者 哈迎飞 《福建论坛(文史哲版)》 CSSCI 1996年第2期19-22,共4页
关键词 沈从文小说 文体语言 意象性 语言图式 描写语言 音乐性 内心独白 别林斯基 言语方式 湘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文体语言的审美运作 被引量:1
5
作者 黄爱华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 1996年第5期76-81,共6页
文学文体语言的审美运作黄爱华文体学作为一门严格意义上的独立的学科,诞生于本世纪初。1908年,法国学者塞偕哀《文体学与理论语言学》一书的出版,标志着现代文体学的问世。文体学从它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就具备了强大的生命力... 文学文体语言的审美运作黄爱华文体学作为一门严格意义上的独立的学科,诞生于本世纪初。1908年,法国学者塞偕哀《文体学与理论语言学》一书的出版,标志着现代文体学的问世。文体学从它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就具备了强大的生命力;到现在,继艺术哲学、艺术社会学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文体 文体语言 语言运作 人物语言 个性化 音乐美 绘画美 小说语言 散文文体 自然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沈从文小说的文体语言特征
6
作者 哈迎飞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92-97,共6页
论沈从文小说的文体语言特征哈迎飞“语言”是个普遍的概念。实际上,体现在小说中的语言形态是熔铸着作家独特的个性气质、情感倾向、美学追求的个人“言语”。从“语言”向“言语”的转化过程,也就是作家独特的文体语言风格形成的过... 论沈从文小说的文体语言特征哈迎飞“语言”是个普遍的概念。实际上,体现在小说中的语言形态是熔铸着作家独特的个性气质、情感倾向、美学追求的个人“言语”。从“语言”向“言语”的转化过程,也就是作家独特的文体语言风格形成的过程。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别林斯基认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从文小说 文体语言 语言图式 审美意象 诗性直觉 语言特征 文化心态 审美情趣 意象性 《边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力求年鉴文体语言规范化
7
作者 李兴成 《巴蜀史志》 2009年第3期31-33,共3页
年鉴的文体语言是指年鉴在外化内容过程中特有的规范、特点和规律。年鉴的文体语言主要通过条目来体现。它的特点是以记述为主兼具说明。
关键词 文体语言 语言规范化 年鉴 条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汪曾祺小说文体语言的创造与演变 被引量:1
8
作者 杨晓武 《群文天地》 2011年第3期91-93,共3页
一 读汪曾祺的小说就如同漫步在诗意的梦境中,其小说不同于一般小说的直接铺陈,而是采用诗意化的语言向你娓娓道来,让你在平和的阅读情境中去产生联想,顺着作品故事情节的缓缓展开,读者被不由自主地带进梦幻般的故事中。
关键词 汪曾祺小说 文体语言 演变 故事情节 阅读情境 诗意化 铺陈 梦幻
原文传递
莫把相对当绝对——论当代志书文体语言认知窄化的弊端 被引量:2
9
作者 梅森 《中国地方志》 CSSCI 2013年第10期23-28,3-4,共6页
当代地方志书的文体语言出现了认知窄化的意识倾向,绝对地而非相对地理解方志文体语言的有关规定,削弱了地方志书的表现手段和功能,影响了地方志书编纂的健康发展。方志的文体是历代进化融合的产物;方志不仅是记述体而且是诸体并用;门... 当代地方志书的文体语言出现了认知窄化的意识倾向,绝对地而非相对地理解方志文体语言的有关规定,削弱了地方志书的表现手段和功能,影响了地方志书编纂的健康发展。方志的文体是历代进化融合的产物;方志不仅是记述体而且是诸体并用;门类和志种不同,其文体文风有别。窄化思维的根源有四:一是将地方志书有关文体文风的规定绝对化,二是没有搞清各种历史文献编纂方法的区别与联系,三是历史学界对方志资料性的片面追求,四是志书编纂者简单化工作思维,要树立应有的方志文体观。应该相对地而非绝对地对待地方志书的文体文风,拓展地方志书的表现空间,增强地方志书的可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志书 文体语言 认知窄化 相对 绝对
原文传递
民间的何以成为民族的——文学民族形式论争中的文体及语言问题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进才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0-106,共7页
出于抗战救亡的现实诉求,民间文学旧形式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然而,民间形式的利用也遇到艺术的旧形式与艺术所承载的新内容之间的矛盾。民族形式问题的讨论是中国新文学发展到一定历史时期对于自身的反省与清理,重点是如何从民间的形... 出于抗战救亡的现实诉求,民间文学旧形式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然而,民间形式的利用也遇到艺术的旧形式与艺术所承载的新内容之间的矛盾。民族形式问题的讨论是中国新文学发展到一定历史时期对于自身的反省与清理,重点是如何从民间的形式走向民族新形式的创制,讨论中提出的文体及语言上的"新综合"是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径,即在继承古典、采纳民间、采用"五四"以来外来形式的新综合基础上造就民族文学的新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形式 民族形式 语言文体 新综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功能文体学在文体分析中的应用——试析小说“Hotel”片断“Blackmail”的语言模式及其意义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津 《山东师大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41-45,共5页
本文试以小说“Hotel”片断“Blackmail”为例 ,用系统功能文体学理论来分析其语言模式 ,特别是前景化的语言模式 ,揭示语篇的直接意义、主题意义和社会意义。
关键词 系统功能文体学:语言模式 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言文体学视角下对《傲慢与偏见》中对话的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宏霞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2年第03X期69-70,共2页
语言文体学是英语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是从文本的语言特点进行语言的运用使用分析,从而分析语言在文本中塑造人物形象的具体作用。小说《傲慢与偏见》是英国著名的女作家简·奥斯丁的代表作,小说凭借其独特的语言特点塑造了... 语言文体学是英语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是从文本的语言特点进行语言的运用使用分析,从而分析语言在文本中塑造人物形象的具体作用。小说《傲慢与偏见》是英国著名的女作家简·奥斯丁的代表作,小说凭借其独特的语言特点塑造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人物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文将在语言文体学的视角下对小说《傲慢与偏见》的语言文本特点进行分析,从而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文体 《傲慢与偏见》 语言 人物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兼收并蓄 推陈出新——梁启超新文体的语言特色
13
作者 易树人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0期68-72,共5页
梁启超新文体的语言,极具特色。钱基博先生《现代中国文学史》论新文体语言:“酣放自恣,务为纵横轶荡,时时杂以俚语、韵语、排比语、及外国语法,皆所不禁,更无论桐城家所禁约之语录语、魏晋六朝藻丽俳语、诗歌中隽语、及南北史佻巧语焉... 梁启超新文体的语言,极具特色。钱基博先生《现代中国文学史》论新文体语言:“酣放自恣,务为纵横轶荡,时时杂以俚语、韵语、排比语、及外国语法,皆所不禁,更无论桐城家所禁约之语录语、魏晋六朝藻丽俳语、诗歌中隽语、及南北史佻巧语焉。”这种语言,是梁氏在长期的散文创作实践中,打破一切清规戒律,兼收并蓄、推陈出新的结果。我们知道,作为文学语言的散文用语,与散文的发展进步有同样久远的历史。中国先秦散文,例如甲骨文的语句,是极为简略的,且多不成篇。《尚书》便有些文采,不过复句之表达,还只能依靠“意合法”。到了《易经》和《论语》,虽然是语录体,句子却复杂多了,复句有时用上了关联词。战国以后,百家争鸣,散文蓬勃发展,特别是以“文气颇盛”见称的《孟子》和《庄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骨文 梁启超 文体 二十年 兼收并蓄 语言特色 中国文学史 文体语言 政治 先秦散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言与文体
14
作者 程玥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103-106,共4页
写作是正确运用书面语言反映和表达主观思想与客观事物的过程。作者因需要不同而使用不同的文体,而不同的写作文体又必然要求不同的语言风格。要使写作达到圆满反映主、客观的目的,除了遵守语言规范化的一般性要求外,还必须树立一种不... 写作是正确运用书面语言反映和表达主观思想与客观事物的过程。作者因需要不同而使用不同的文体,而不同的写作文体又必然要求不同的语言风格。要使写作达到圆满反映主、客观的目的,除了遵守语言规范化的一般性要求外,还必须树立一种不可缺少的文体观念,以一种确定的语言风格对应一种确定的文体。然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风格 不同文体 实用文体 审美语言 写作文体 文体 主观思想 写作学 文体语言 散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怎样写,记叙文体语言才生动
15
作者 郭铁良 《新闻与写作》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5-37,共3页
关键词 记叙文写作 文体语言 生动性 形象性
原文传递
记叙文文体语言的分析方法
16
作者 彭益民 《语文月刊》 2013年第5期52-53,共2页
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特点。文体阅读,要求我们按不同文体的特点去解读不同文体的作品。现行中学语文教材对文体的划分是:一、文章体裁分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二、文学体裁分诗歌、散文、小说、戏剧。我们解读各种文体作品时,尤... 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特点。文体阅读,要求我们按不同文体的特点去解读不同文体的作品。现行中学语文教材对文体的划分是:一、文章体裁分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二、文学体裁分诗歌、散文、小说、戏剧。我们解读各种文体作品时,尤其是在考试阅读中,必须借助文体知识的特点,才可透彻理解、准确把握。我们知道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进行分析,评价是阅读的最高层次,它不仅表现在记忆、感知、理解、语感、分析、统摄、思辨、文学修养等诸能力的综合,甚至与个人生活经验和素质涵养有关。现从文体阅读角度,谈谈记叙文文体语言的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体语言 记叙文 中学语文教材 文章体裁 文学体裁 文体知识 思想内容 文学修养
原文传递
刍议标准的文体和语言
17
作者 周春光 《湖南农机(学术版)》 2012年第6期238-238,共1页
经历过编写和审核标准(文章指国家、行业、地方及企业标准)的人均会面对这样的问题:选择什么样的文体和语言?文章就标准的文体和语言展开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 刍议标准 文体语言 分析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言文体学视角下对《姐妹们》中人物形象塑造的探讨
18
作者 楼诗嘉 《戏剧之家》 2017年第2期282-282,共1页
《姐妹们》作为乔伊斯小说的开篇之作,在他的作品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小说中除了有乔伊斯早期写作的个人风格之外,还有一定的文体特色。本文主要从语言文体学视角着眼,从标点特征和句法特征两个方面具体解析文体特色对人物形象塑造... 《姐妹们》作为乔伊斯小说的开篇之作,在他的作品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小说中除了有乔伊斯早期写作的个人风格之外,还有一定的文体特色。本文主要从语言文体学视角着眼,从标点特征和句法特征两个方面具体解析文体特色对人物形象塑造的积极推动作用,从而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篇小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姐妹们》 语言文体 乔伊斯 人物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年代”文学大众化语言建构和文体建构的思路
19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42-242,共1页
肖翠云撰文《30年代“文学大众化”运动的语言建构和文体建构》指出,30年代的“文学大众化”运动在语言问题和文体问题上展开了针锋相对、丰富持久的论战,尽管未能达成共识,但在大众化文学应该采用什么样的语言和什么样的表现方式上... 肖翠云撰文《30年代“文学大众化”运动的语言建构和文体建构》指出,30年代的“文学大众化”运动在语言问题和文体问题上展开了针锋相对、丰富持久的论战,尽管未能达成共识,但在大众化文学应该采用什么样的语言和什么样的表现方式上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思路和大致的方向:在语言上,先采用方言土语创作区域性的大众文学,然后再逐步过渡到以统一普通话为基础的国家的大众文学,在由方言土语向统一性普通话过渡过程中,不仅要发展各地方言,使其渐趋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评 书介绍 肖翠云 《30年代"文学大众化"运动的语言建构和文体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体感下的写作行为 被引量:8
20
作者 王元臣 《语文教学通讯(初中)(B)》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6-8,共3页
老师们都知道,文体教学在现代语文教学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很长一段时间内,语文教材就是根“据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和应用文”来编排的,称之为“文体结构”。但问题也就出在这四种文体的划分上。所谓记叙文,实际上是... 老师们都知道,文体教学在现代语文教学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很长一段时间内,语文教材就是根“据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和应用文”来编排的,称之为“文体结构”。但问题也就出在这四种文体的划分上。所谓记叙文,实际上是对新闻、通讯、报告文学、参观记、游记、访问记、回忆录、故事、童话等等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的概括,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实际上写的文章,要么是新闻,要么是通讯,要么是报告文学,要么是参观记,等等,总之是这些具体的文体的文章,不会作一个抽象“的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也都是如此。也就是说“,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不是真实的文体分类,而只是文体的“教学分类”,“是练习性文体”,都是学生将来的写作中根本用不上的文体“。无用”是它的最大弊端。于是一段时间以来“,淡化文体观念”成为中小学写作教学中的主流。但问题常常是这样:这种分类不好,只能说明不应该这样来分类,而并不能说明可以不教文体;这样分类不好,换一种分类就是了,为什么要“把文体”驱逐出语文教学的领域呢?问题的关键是:语文教学到底需不需要文体教学呢?本期我们发表的潘新和教授和王元臣老师的文章,就回答了这一个问题。从他们的回答中,我们感觉到,语文教学改革迫切需要一种理性精神,只有在理性精神的指导下,我们才会避免老走极端。欢迎老师们参加热点栏目的讨论,第4期的话题是:作文教学有没有一个体系?应该是一个什么体系?第5期的话题是:该不该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设立一个“边界”?第9期的话题是:文言文教学是重在字词的积累还是重在文章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体 写作行为 文体意识 心理结构 文章形式 文体语言 阅读过程 文化熏陶 文体体裁 文体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