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3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项五针联合下颏抗阻力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研究
1
作者 任倩 蒋天裕 +1 位作者 薛勇 瓮长水 《陕西中医》 2025年第3期398-402,共5页
目的:探究项五针联合下颏抗阻力训练(CTAR)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OD)的疗效及对患者表面肌电图、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116例脑卒中后O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8例。对照组采用CTAR治疗,研究组采用项五针联合CTAR治疗,比较两组临床... 目的:探究项五针联合下颏抗阻力训练(CTAR)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OD)的疗效及对患者表面肌电图、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116例脑卒中后O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8例。对照组采用CTAR治疗,研究组采用项五针联合CTAR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表面肌电图指标[双侧颏下肌群收缩平均振幅值(AEMG)及持续时间]、营养状态[转铁蛋白(TRF)、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吞咽生存质量问卷(SWAL-QOL)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6.55%大于对照组86.21%(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SSA评分、AEMG、收缩持续时间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的TRF、PA、ALB水平以及SWAL-QOL评分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项五针联合CTAR治疗脑卒中后OD可增强疗效,提高患者吞咽功能,改善表面肌电图指标及营养状态,优化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 项五针 下颏抗阻力训练 吞咽功能 表面肌电图 营养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舌骨上肌群下颏抗阻力训练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老年口咽期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
2
作者 江秀娟 徐艳 +1 位作者 危正林 唐协林 《临床误诊误治》 2025年第5期32-36,共5页
目的探究舌骨上肌群下颏抗阻力训练(CTAR)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对老年口咽期吞咽障碍(OD)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22年2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43例老年OD患者纳入对照组,行NMES治疗,另将2023年2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43例老年OD... 目的探究舌骨上肌群下颏抗阻力训练(CTAR)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对老年口咽期吞咽障碍(OD)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22年2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43例老年OD患者纳入对照组,行NMES治疗,另将2023年2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43例老年OD患者纳入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舌骨上肌群CTAR治疗,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2组吞咽功能、营养状况[白蛋白、血红蛋白和上臂肌围(MAMC)]、日常生活能力和躯体功能。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67%(42/43)高于对照组的83.72%(36/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口腔准备、吞咽过程、吞咽后表现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后,2组血红蛋白、白蛋白、MAMC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P<0.01)。2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分、肌肉力量、步速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舌骨上肌群CTAR联合NMES治疗老年OD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营养状况,促进日常生活能力和躯体功能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咽期吞咽障碍 老年人 舌骨上肌群下颏抗阻力训练 神经肌肉电刺激 吞咽功能 上臂肌围 日常生活能力 肌肉力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力带抗阻力训练在瑜伽运动中的应用
3
作者 龚玉梅 李朝友 《拳击与格斗》 2025年第5期80-82,共3页
弹力带抗阻力训练的应用原理涵盖了增强肌肉力量与稳定性、提高身体柔韧性、提升平衡感与协调性,以及辅助康复训练和预防损伤等方面。合理运用弹力带抗阻力训练,能够进一步提升瑜伽训练的效果与安全性,助力运动员更好地实现身心和谐统... 弹力带抗阻力训练的应用原理涵盖了增强肌肉力量与稳定性、提高身体柔韧性、提升平衡感与协调性,以及辅助康复训练和预防损伤等方面。合理运用弹力带抗阻力训练,能够进一步提升瑜伽训练的效果与安全性,助力运动员更好地实现身心和谐统一的目标。本文结合弹力带抗阻力训练的内涵,深入分析了其在瑜伽运动中的应用原理,并提出了相应的应用策略,以期为瑜伽运动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力带 抗阻力训练 瑜伽运动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联合颈部抗阻力训练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4
作者 宋雪 李辉 杨大伟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23期74-76,共3页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颈部抗阻力训练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6—12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南区骨伤科及门诊收治的颈型颈椎病患者78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治疗组采用针刺联合颈部抗阻力训练治疗,对...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颈部抗阻力训练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6—12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南区骨伤科及门诊收治的颈型颈椎病患者78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治疗组采用针刺联合颈部抗阻力训练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加颈椎牵引治疗。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疼痛、临床症状评分、复发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临床控制率明显低于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14 d及6个月疼痛、临床症状评分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结束后6个月随访,两组复发率相比较,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颈部抗阻力训练治疗对减轻颈型颈椎病患者颈椎疼痛,改善临床症状效果较好,且安全性高,疗效稳定,复发率低,值得重视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型颈椎病 针刺 颈部抗阻力训练 颈椎牵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抗阻力训练对冠脉搭桥术患者术后康复进程的影响
5
作者 康磊 陈蓉蓉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0期1428-1431,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抗阻力训练对冠脉搭桥术患者术后康复进程的影响。方法:选取160例行冠脉搭桥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术后护理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常规运动康复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 目的:探讨早期抗阻力训练对冠脉搭桥术患者术后康复进程的影响。方法:选取160例行冠脉搭桥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术后护理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常规运动康复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早期抗阻力训练干预,两组均持续干预7 d。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恢复情况[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首次排气时间、6 min内步行距离]、心功能指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机体功能状态[机体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评分]及生活质量[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6 min内步行距离大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LVEF、SAQ评分、SF-36评分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LVEDD、LVESD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抗阻力训练可促进冠脉搭桥术患者术后恢复,加速患者康复,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阻力训练 冠脉搭桥术 西雅图心绞痛量表 健康状况调查简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巧啦啦操底座运动员托举技能的抗阻力训练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周航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6期118-123,共6页
托举动作作为技巧啦啦操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表演的整体得分和观赏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探究抗阻力训练对技巧啦啦操底座运动员托举动作的影响,选取某职业学院40名啦啦操底座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12周的抗阻力训练... 托举动作作为技巧啦啦操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表演的整体得分和观赏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探究抗阻力训练对技巧啦啦操底座运动员托举动作的影响,选取某职业学院40名啦啦操底座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12周的抗阻力训练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的卧推尖子和肋木推尖子力量显著提高,分别增长15.17%和15.14%,明显优于对照组(分别为5.47%和7.56%).在核心力量方面,实验组的提升效果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差异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巧啦啦操 托举动作 抗阻力训练 底座运动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阻力训练个性化护理对乳腺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改善探讨
7
作者 杨英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9期0149-0152,共4页
探讨抗阻力训练个性化护理对乳腺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情况的影响。方法 时间设置为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实验样本制定为70例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这70例乳腺癌患者分组,其中35例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的患者组成常... 探讨抗阻力训练个性化护理对乳腺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情况的影响。方法 时间设置为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实验样本制定为70例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这70例乳腺癌患者分组,其中35例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的患者组成常规组,另外35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抗阻力训练个性化护理干预的患者组成研究组,分析两组患者的差异性。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改善效果更佳(p<0.05),其中包括:并发症发生率、心理状态、睡眠质量、疼痛感等。结论 对于接受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而言,应给予其抗阻力训练个性化护理干预,这有助于改善其睡眠质量以及心理状态,对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及减轻疼痛具有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阻力训练 个性化护理 乳腺癌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改善 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阻力训练联合CCT治疗脑卒中后轻度认知障碍的效果及对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8
作者 李爱东 黄敏 +3 位作者 温镇辉 张钰 何淑桢 毛海灵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796-799,共4页
目的:探讨抗阻力训练联合计算机化认知训练(CCT)治疗脑卒中后轻度认知障碍(MCI)的效果及对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5月~2023年5月深圳市福田区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脑卒中MCI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 目的:探讨抗阻力训练联合计算机化认知训练(CCT)治疗脑卒中后轻度认知障碍(MCI)的效果及对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5月~2023年5月深圳市福田区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脑卒中MCI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CCT治疗,观察组同时联合抗阻力训练,对比两组认知功能、神经营养因子、炎性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评分、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MoCA评分、MMS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NSE、BDN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IL-6、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阻力训练联合CCT治疗能够改善脑卒中MCI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神经营养因子水平,减轻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阻力训练 计算机化认知训练 脑卒中 认知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阻力训练+阶段性护理对乳腺癌术后患者上肢淋巴水肿及上肢功能的影响
9
作者 罗帆 汪曲兴 陈超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4年第12期7-9,94,共4页
目的:研究抗阻力训练联合阶段性护理对乳腺癌患者术后上肢淋巴水肿以及上肢功能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院内收治的80例乳腺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n=40)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n=40)实施抗阻力训练联合... 目的:研究抗阻力训练联合阶段性护理对乳腺癌患者术后上肢淋巴水肿以及上肢功能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院内收治的80例乳腺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n=40)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n=40)实施抗阻力训练联合阶段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上肢淋巴水肿程度、上肢功能优良率、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护理前后心理资本状态评分、上肢感染发生率。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上肢淋巴水肿程度、生活质量评分、心理资本状态评分对比(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上肢淋巴水肿程度、生活质量评分、心理资本状态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上肢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上肢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乳腺癌术后患者通过抗阻力训练联合阶段性护理,可改善上肢淋巴水肿,提升患者上肢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阻力训练 阶段性护理 乳腺癌 上肢淋巴水肿 上肢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氧运动联合抗阻力训练对中年男性健身效果影响分析以加壹合健身俱乐部为例
10
作者 王聪 唐文杰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4年第1期160-163,167,共5页
在健康中国、全民健身的大背景下,本文以加壹合健身俱乐部40名35-45岁中年男性为调查和研究对象,将抗阻训练、有氧运动、有氧联合抗阻三种训练方法运用到为期三个月的一对一私教训练中,并对受试者训练前和训练后的体重、体脂、臂围、腰... 在健康中国、全民健身的大背景下,本文以加壹合健身俱乐部40名35-45岁中年男性为调查和研究对象,将抗阻训练、有氧运动、有氧联合抗阻三种训练方法运用到为期三个月的一对一私教训练中,并对受试者训练前和训练后的体重、体脂、臂围、腰围、臀围、腿围等形态学指标,收缩压、舒张压、安静心率等心肺机能指标,以及卧推、深蹲肌肉力量与耐力、站立体前屈柔韧等素质指标进行测试。在此数据采集、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比较与论证。结果表明:三种不同方式中,有氧运动联合抗阻力训练方法对中年男性健身效果的影响最佳。该结果可为健身俱乐部采用不同训练方式实现最佳健身效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阻力训练 有氧运动 有氧联合阻力 中年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观察在老年男性肌少症治疗中采取膳食营养干预+抗阻力训练服务对营养水平的影响
11
作者 陈倩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1期0178-0181,共4页
分析针对老年肌少症患者,联合应用膳食营养干预+抗阻力训练服务的临床有效机制。方法 限定时间:2023.01-2023.12;限定对象:老年肌少症患者;研究方法:常规护理、膳食营养干预+抗阻力训练服务。比较干预效果。结果 分析组干预后活动相关... 分析针对老年肌少症患者,联合应用膳食营养干预+抗阻力训练服务的临床有效机制。方法 限定时间:2023.01-2023.12;限定对象:老年肌少症患者;研究方法:常规护理、膳食营养干预+抗阻力训练服务。比较干预效果。结果 分析组干预后活动相关指标及心室相关指标水平均较参比组佳(P<0.05)。分析组干预后机体营养指标水平(TRF、 ALB、 PAB)较参比组佳(P<0.05)。分析组干预后效果较参比组佳(P<0.05)。结论 针对老年肌少症患者,联合应用抗阻力训练服务+膳食营养干预利于其营养指标、心室相关指标及日常活动能力指标的改善,可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少症 水平 抗阻力训练服务 日常生活能力 营养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负荷与收缩形式对肌肉抗阻力训练神经适应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梁成军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3-58,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负荷下离心与向心抗阻力训练神经适应变化特点。方法:招募男性大学生60人,随机分成6组,每组10人。其中3组做单纯向心抗阻力训练,另外3组做单纯离心抗阻力训练,每种类型的抗阻力训练负荷均分别为65%1RM、80%1RM、95%1RM。... 目的:探讨不同负荷下离心与向心抗阻力训练神经适应变化特点。方法:招募男性大学生60人,随机分成6组,每组10人。其中3组做单纯向心抗阻力训练,另外3组做单纯离心抗阻力训练,每种类型的抗阻力训练负荷均分别为65%1RM、80%1RM、95%1RM。训练选用右侧肢体的肱二头肌,向心训练每次训练至力竭,各负荷离心训练次数与相同负荷向心训练次数相同,每周3次,每次3组,训练6周。训练前对受试者进行完成最大自主收缩(MVC)和其相应类别与负荷抗阻力训练动作的表面肌电信号测试采集,训练结束后再进行同样动作与负荷的表面肌电信号采集。表面肌电信号采集采用型号为ME6000-16的表面肌电仪进行,采样频率设定为2000 Hz。结果:向心抗阻力训练各负荷平均肌电值(AEMG)显著高于相应负荷离心抗阻力训练(P<0.05)。与训练前相比,向心抗阻力训练80%1RM负荷、95%1RM负荷训练后AEMG显著增加(P<0.05),而离心训练只有95%1RM负荷组训练后AEMG出现明显增加(P<0.05)。向心抗阻力训练各负荷中位频率(MF)显著高于离心抗阻力训练(P<0.05,P<0.01)。与训练前相比,训练后向心各负荷训练MF值增高(P<0.05,P<0.01),离心训练MF值降低(P<0.05,P<0.01)。结论:向心抗阻力训练比离心抗阻力训练更能增强运动单位放电的一致性与协同性适应。两种训练模式使肌肉放电频率产生不同的适应性变化,向心抗阻力训练导致肌肉MF值升高,而离心抗阻力训练则使之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荷 向心抗阻力训练 离心抗阻力训练 神经适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阻力训练对老年人肌肉骨骼脆弱及代谢综合征的影响 被引量:13
13
作者 李伟 李芳 高前进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4414-4416,共3页
研究证明规律的渐进性抗阻力训练可以发展肌肉力量和使肌肉肥大,增加骨量〔1,2〕。另外,抗阻力训练在减脂肪方面甚至比有氧运动更有优势〔3〕。有氧运动主要增强心肺功能。近年研究〔4〕表明抗阻力训练对肌肉骨骼系统包括这些脆弱综合... 研究证明规律的渐进性抗阻力训练可以发展肌肉力量和使肌肉肥大,增加骨量〔1,2〕。另外,抗阻力训练在减脂肪方面甚至比有氧运动更有优势〔3〕。有氧运动主要增强心肺功能。近年研究〔4〕表明抗阻力训练对肌肉骨骼系统包括这些脆弱综合征的预防和治疗有显著益处。抗阻力训练和有氧运动训练结合对代谢综合征(MS)的防治可以产生最大的益处。本文对抗阻力训练对MS、肌肉衰减征和骨质疏松的影响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阻力训练 代谢综合征 脆弱综合征 肥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化管理联合抗阻力训练对乳腺癌术后患者上肢淋巴水肿的影响 被引量:32
14
作者 王秀丽 王秀芝 王玲 《广西医学》 CAS 2020年第3期366-370,共5页
目的观察系统化管理联合抗阻力训练对乳腺癌术后患者上肢淋巴水肿的影响。方法将85例乳腺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45例及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系统化管理,干预组患者术后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抗阻力训练。干预12周后观察两组... 目的观察系统化管理联合抗阻力训练对乳腺癌术后患者上肢淋巴水肿的影响。方法将85例乳腺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45例及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系统化管理,干预组患者术后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抗阻力训练。干预12周后观察两组患者上肢淋巴水肿情况及上肢功能、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的上肢淋巴水肿程度、双侧上臂周径差、双侧上肢体积差、上肢淋巴液流量较干预前明显改善,并且干预组改善好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后,两组上肢功能评分、癌因性疲乏评分均低于干预前,并且干预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FACT-B)的生理状况、情感状况、社会家庭状况及附加关注评分高于干预前,并且干预组上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系统化管理联合抗阻力训练可有效减轻乳腺癌术后患者上肢淋巴水肿程度,增加上肢淋巴液流量,提高肢体功能,减轻癌因性疲乏,提高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术后 系统化管理 抗阻力训练 上肢淋巴水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阻力训练应用于烧伤患者肢体康复锻炼效果的Meta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陈琛 陈婧婧 +1 位作者 刘晴 谢芳 《现代临床护理》 2020年第4期39-44,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抗阻力训练应用于烧伤患者肢体康复锻炼的效果。方法以中英文关键词检索综合数据库中抗阻力训练应用于烧伤患者肢体康复锻炼的随机对照试验,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和信息提取,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 目的系统评价抗阻力训练应用于烧伤患者肢体康复锻炼的效果。方法以中英文关键词检索综合数据库中抗阻力训练应用于烧伤患者肢体康复锻炼的随机对照试验,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和信息提取,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及敏感性检验。结果最终纳入7篇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结果显示:抗阻力训练可以增强烧伤康复期患者腿筋肌肉力量(MD=4.99,95%CI[1.14,-8.84],P=0.01),提升烧伤患者膝关节伸肌力量(SMD=1.24,95%CI[0.15,-2.34],P=0.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瘦体重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1.31,95%CI[-4.43,-7.06],P=0.65)。结论抗阻力训练可改善烧伤患者康复期结局,增加腿筋肌肉力量和膝关节伸肌力量,进而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患者 抗阻力训练 康复锻炼 腿筋肌肉力量 膝关节伸肌力量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阻力训练和妇女骨矿密度对照实验的Meta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何成奇 丁明甫 《中国临床康复》 CAS CSCD 2002年第3期318-320,共3页
通过大量文献检索,对抗阻力训练与妇女骨矿密度关系进行循证。
关键词 抗阻力训练 骨矿密度 循证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阻力训练对老年肥胖及其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立立 高前进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998-3000,共3页
抗阻力运动训练作为肥胖运动疗法的一部分,已经被美国心脏学会,美国运动医学学会和美国糖尿病协会所认同。推荐理由主要是基于抗阻力训练对肌肉力量的作用,一项关于肌肉横断面积的研究表明肌肉块大小与各种原因引起的死亡呈反比关系... 抗阻力运动训练作为肥胖运动疗法的一部分,已经被美国心脏学会,美国运动医学学会和美国糖尿病协会所认同。推荐理由主要是基于抗阻力训练对肌肉力量的作用,一项关于肌肉横断面积的研究表明肌肉块大小与各种原因引起的死亡呈反比关系,和代谢综合征的发病率呈反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阻力训练 骨骼肌 肥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抗阻力训练在脊髓损伤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文科 王方 +1 位作者 汤治中 曾云 《创伤外科杂志》 2023年第8期591-596,共6页
目的运动康复训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患者恢复正常运动功能,因此采取行之有效的康复训练手段至关重要。本研究旨在观察早期抗阻力训练在SCI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选择2022年3月—2023... 目的运动康复训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患者恢复正常运动功能,因此采取行之有效的康复训练手段至关重要。本研究旨在观察早期抗阻力训练在SCI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选择2022年3月—2023年1月笔者医院收治的SCI患者76例,根据美国脊髓损伤协会SCI分级,将其分为A~D 4类。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和试验组(38例)。对照组男性26例,女性12例;年龄35~68岁,平均50.0岁;分级A、B、C、D类分别有9、7、8、14例;试验组男性30例,女性8例;年龄35~68岁,平均49.9岁;A、B、C、D类分别有7、9、8、14例。对照组仅进行传统的康复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额外进行为期1个月的抗阻力训练。在进行康复治疗的前后对患者均进行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SEPs)检查与修订的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分,以此判断早期抗阻力训练的疗效。结果经过为期1个月的康复训练干预,发现相较于对照组,试验组在训练后的SCI恢复效果显著,其SEPs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康复训练后,试验组患者胫骨前肌、腓肠肌的积分肌电值(integrated electromyography,IEMG)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程的SCI患者康复前后MBI评分比较,病程<1个月、1~3个月、4~6个月、7~12个月的SCI患者MBI评分均明显升高[(50.6±14.5)分vs.(64.4±20.1)分、(57.3±13.5)分vs.(73.9±17.0)分、(51.9±13.2)分vs.(65.7±16.6)分、(45.5±10.4)分vs.(55.4±10.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训练时间的不断累积与延长,各组SCI患者的SEPs波形潜伏期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早期抗阻力训练应用于SCI患者的康复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抗阻力训练 康复治疗 体感诱发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抗阻力训练模式改善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肖涛 王一民 +1 位作者 纽晓丹 池爱平 《青少年体育》 2022年第4期41-43,共3页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选取陕西师范大学2017级非体育专业243名大学生为实验对象,并随机分成常规抗阻力训练组和新型抗阻力训练组进行12周的干预实验,测量不同组别大学生3个训练阶段前后的体成分指标和身体素质指标...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选取陕西师范大学2017级非体育专业243名大学生为实验对象,并随机分成常规抗阻力训练组和新型抗阻力训练组进行12周的干预实验,测量不同组别大学生3个训练阶段前后的体成分指标和身体素质指标变化。研究发现,与常规抗阻力训练组比较,新型抗阻力训练组大学生的体重、体脂肪、体脂百分比显著降低(P<0.05),肌肉重量显著提高(P<0.05),立定跳远、摸高、1min仰卧起坐、坐位体前屈成绩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可见,新型抗阻力运动提升大学生的力量身体素质的效果优于常规抗阻力运动,为提高大学生力量素质提供了新的运动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阻力训练 运动模式 身体成分 身体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阻力训练计划的设计 被引量:26
20
作者 沙晓林 马继政 +1 位作者 牛洁 张爱军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年第2期30-33,58,共5页
抗阻力训练越来越受到人们欢迎和重视,大量的研究表明抗阻力训练是提高神经-肌肉功能的有效方法,也是维持和提高个人健康的重要手段。然而设计抗阻力训练方案是复杂的,其中包括对一些重要的训练学参数和一些关键训练原则的合理运用。抗... 抗阻力训练越来越受到人们欢迎和重视,大量的研究表明抗阻力训练是提高神经-肌肉功能的有效方法,也是维持和提高个人健康的重要手段。然而设计抗阻力训练方案是复杂的,其中包括对一些重要的训练学参数和一些关键训练原则的合理运用。抗阻力训练方案的效果取决于如何应用这些训练学参数。综述此方面的研究成果,以及抗阻力训练与骨骼肌之间的生理性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阻力训练 训练强度 肌纤维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