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扣针蛋白5、管性血友病因子和P-选择素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王玉琳 刘晶 +3 位作者 尤香贵 尹立勇 张亚杰 崔志杰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2015年第8期78-80,共3页
目的探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扣针蛋白5(Fibulin-5)、管性血友病因子(v WF)和P-选择素(P-selectin)的影响。方法收集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 目的探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扣针蛋白5(Fibulin-5)、管性血友病因子(v WF)和P-选择素(P-selectin)的影响。方法收集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口服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口服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所有患者的血清Fibulin-5、v WF和P-选择素水平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检测。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的血清Fibulin-5水平明显较低(P<0.05);实验组患者的血清v WF水平明显较低(P<0.05);实验组患者的血清P-selectin水平明显较低(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双联抗血小板药物能够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Fibulin-5、v WF和P-selectin,不良反应未见明显增加,对临床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联抗血小板药物 急性脑梗死 扣针蛋白5 管性血友病因子 P-选择素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对血清扣针蛋白5和胆碱酯酶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9
2
作者 于红梅 黄庆锋 《中国医药》 2019年第2期233-236,共4页
目的探讨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对血清扣针蛋白5和胆碱酯酶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江苏省海安市中医院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30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 目的探讨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对血清扣针蛋白5和胆碱酯酶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江苏省海安市中医院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30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Barthel评分、血清胆碱酯酶和扣针蛋白5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9. 2%(58/65)比76. 9%(50/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前,2组患者的Barthel评分、血清胆碱酯酶和扣针蛋白5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治疗2周后,2组患者Barthel评分和血清胆碱酯酶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76±7)分比(54±8)分,(4 784±226) U/L比(3 307±236) U/L]; 2组患者血清扣针蛋白5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70±31)μg/L比(90±32)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结论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较好,可改善脑组织的缺氧缺血,从而降低血清扣针蛋白5水平,升高胆碱酯酶水平,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马来酸桂哌齐特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 扣针蛋白5 胆碱酯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扣针蛋白5(FBLN5)在肺癌组织中表达及对肺癌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杨晔 党荣广 +2 位作者 张静 董超 宋雪晶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7期1093-1099,共7页
目的:探讨扣针蛋白5(FBLN5)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肺癌细胞(HCC827)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在石家庄市人民医院行手术切除的67例肺癌组织与癌旁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肺癌组织及癌... 目的:探讨扣针蛋白5(FBLN5)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肺癌细胞(HCC827)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在石家庄市人民医院行手术切除的67例肺癌组织与癌旁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FBLN5 mRNA表达水平,分析FBLN5表达与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体外培养肺癌细胞系HCC827细胞及BEAS-2B细胞,将HCC827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Control组)、FBLN5过表达组(pcDNA-FBLN5组)和阴性对照组(pcDNA-NC组)。RT-qPCR法检测FBLN5 mRNA表达;MTT法与Edu染色检测细胞增殖;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迁移与侵袭;免疫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中Ki67、PCNA、MMP-2、MMP-9蛋白表达。结果:FBLN5 mRNA在肺癌组织中表达水平(0.41±0.07)低于癌旁组织的(1.00±0.00)(P<0.05);肺癌组织中FBLN5表达与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HCC827细胞FBLN5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低于BEAS-2B细胞(P<0.05);与Control组和pcDNA-NC组相比,pcDNA-FBLN5组HCC827细胞FBLN5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细胞增殖活性、迁移与侵袭细胞数目及细胞中Ki67、PCNA、MMP-2、MMP-9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FBLN5在肺癌组织中表达下调,且与肺癌的发生发展相关,过表达FBLN5可显著抑制肺癌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扣针蛋白5 肺癌 增殖 迁移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otterdam CT评分联合血清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及扣针蛋白-5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4
作者 罗浩 王永利 +2 位作者 徐进宝 郭志佳 赵鹏飞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13期52-57,共6页
目的探讨Rotterdam CT评分联合血清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及扣针蛋白-5(fibulin-5)对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将186例sTBI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104例和预后不良组82例。分析CT图像,并进行Rotterdam CT评... 目的探讨Rotterdam CT评分联合血清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及扣针蛋白-5(fibulin-5)对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将186例sTBI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104例和预后不良组82例。分析CT图像,并进行Rotterdam CT评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患者入院第1、3、7天血清sCD40L、fibulin-5水平;采用Spearman分析法分析患者入院第1天血清sCD40L、fibulin-5与Rotterdam CT评分、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sTBI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Rotterdam CT评分联合入院第1天血清sCD40L、fibulin-5对sTB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入院第1、3、7天,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患者血清sCD40L、fibulin-5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sCD40L、fibulin-5与GCS评分呈负相关(r=-0.505、-0.421,P<0.05),与Rotterdam CT评分呈正相关(r=0.495、0.397,P<0.05);sCD40L(O r=2.768,95%CI:1.537~4.983)、fibulin-5(O r=2.539,95%CI:1.301~4.953)是sTBI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P<0.001);Rotterdam CT评分联合入院第1天血清sCD40L、fibulin-5预测sTBI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为0.969(95%CI:0.933~0.989),敏感度为86.59%,特异度为94.23%;Rotterdam CT评分联合sCD40L、fibulin-5的诊断效能优于各指标单独诊断效能(Z=4.233、4.274、4.433,P<0.001);Bootstrap内部验证结果显示,联合预测模型的预测效能曲线与临床实际发生曲线具有一致性。结论Rotterdam CT评分联合血清sCD40L、fibulin-5对sTBI患者不良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 蛋白-5 预后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扣针蛋白-5与疾病 被引量:3
5
作者 汤佳城 许正平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11-516,共6页
扣针蛋白-5(fibulin-5,FBLN-5)是一个胞外基质糖蛋白,广泛分布于富含弹性蛋白的组织中,可通过与其它胞外蛋白相互作用而调节基质的结构.近期研究发现,该蛋白是一个内源性的血管生成抑制剂,在血管发育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扣针蛋白-... 扣针蛋白-5(fibulin-5,FBLN-5)是一个胞外基质糖蛋白,广泛分布于富含弹性蛋白的组织中,可通过与其它胞外蛋白相互作用而调节基质的结构.近期研究发现,该蛋白是一个内源性的血管生成抑制剂,在血管发育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扣针蛋白-5与一些肿瘤的增殖、转移和侵袭等相关,其基因突变则会导致遗传性疾病的发生.本文就扣针蛋白-5与血管生成、血管发育、肿瘤及遗传性疾病的关系及当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5 血管生成 血管发育 肿瘤 遗传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扣针蛋白-5和基质金属蛋白酶-3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6
6
作者 仲盛年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163-2164,共2页
目的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扣针蛋白(Fibulin)-5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3的表达,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神经内科诊治的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2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中Fibulin-5和MMP-3的表达。... 目的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扣针蛋白(Fibulin)-5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3的表达,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神经内科诊治的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2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中Fibulin-5和MMP-3的表达。结果观察组血清中Fibulin-5和MMP-3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血清中MMP-3的表达量与梗死灶体积密切相关(P<0.05),而Fibulin-5的表达量与梗死灶体积无明显相关性(P>0.05)。相关分析显示Fibulin-5和MMP-3无相关性(P>0.05)。结论 Fibulin-5和MMP-3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升高,对病变的形成和进展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蛋白-5 基质金属蛋白酶-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组织S1PR1、STING、FBLN5表达水平与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7
作者 尹美辰 王晶璇 《中国民康医学》 2025年第2期102-105,共4页
目的:分析胃癌组织1-磷酸神经鞘氨醇受体(S1PR1)、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NG)、扣针蛋白5(FBLN5)表达水平与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该院收治的102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集患者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 目的:分析胃癌组织1-磷酸神经鞘氨醇受体(S1PR1)、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NG)、扣针蛋白5(FBLN5)表达水平与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该院收治的102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集患者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切片,检测S1PR1、STING、FBLN5的阳性率。比较胃癌组织、癌旁组织和不同临床病理特征胃癌患者S1PR1、STING、FBLN5的阳性率。结果:胃癌组织S1PR1、FBLN5阳性率高于癌旁组织,STING阳性率低于癌旁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分期Ⅲ~Ⅳ期、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等胃癌患者S1PR1、FBLN5阳性率均高于临床分期Ⅰ~Ⅱ期、中高分化程度、无淋巴结转移胃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分期Ⅲ~Ⅳ期、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胃癌患者STING阳性率均低于临床分期Ⅰ~Ⅱ期、中高分化程度、无淋巴结转移胃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组织S1PR1、FBLN5阳性率高于癌旁组织,STING阳性率低于癌旁组织,三者表达水平均与病理特征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1-磷酸神经鞘氨醇受体 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 扣针蛋白5 病理特征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牛血清去蛋白对急性脑梗死病人氧化应激及其血清IL-8、Fibulin-5和TNF-α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2
8
作者 王刚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7年第4期481-483,共3页
目的探讨小牛清去蛋白对急性脑梗死病人的氧化应激水平及其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扣针蛋白-5(Fibulin-5)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南阳南石医院2014年8月—2016年4月神经内科收治的146例急性脑梗死病人为研究对... 目的探讨小牛清去蛋白对急性脑梗死病人的氧化应激水平及其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扣针蛋白-5(Fibulin-5)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南阳南石医院2014年8月—2016年4月神经内科收治的146例急性脑梗死病人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上予以小牛清去蛋白注射液辅助治疗,比较两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等氧化应激水平及IL-8、Fibulin-5和TNF-α水平,同时对比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3.56%)明显高于对照组(67.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MDA水平下降,SOD水平上升,且观察组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病人TNF-α、Fibulin-5、IL-8均较前下降,且观察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牛清去蛋白可以改善急性脑梗死病人的氧化应激反应,降低血清IL-8、Fibulin-5和TNF-α水平,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小牛清去蛋白 氧化应激 白细胞介素-8 蛋白-5 肿瘤坏死因子-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溶栓对脑梗死患者血清Fibulin-5、BDNF及S100B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唐浩然 喻伟 +1 位作者 胡威 况小波 《吉林医学》 CAS 2022年第4期1016-1018,共3页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溶栓对脑梗死患者血清扣针蛋白(Fibulin)-5、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S100B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丁苯酞治疗,观察组采用丁苯酞联合阿替...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溶栓对脑梗死患者血清扣针蛋白(Fibulin)-5、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S100B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丁苯酞治疗,观察组采用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实验室指标、生活自理能力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50%)高于对照组(80.00%),治疗后Fibulin-5、BDNF及Barthel指数(BI)均明显高于对照组,S100B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对照组各有1例轻度出血、1例腹部不适。结论:脑梗死患者采用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能够改善Fibulin-5、BDNF及S100B水平,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复,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丁苯酞 阿替普酶 溶栓治疗 扣针蛋白5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苯酞序贯疗法联合双联抗血小板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MGB1、MMP-9、3-MST、Fibulin-5的影响 被引量:14
10
作者 周璇 薛艺东 郭杰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0年第8期498-503,共6页
目的观察丁苯酞序贯疗法联合双联抗血小板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巯基丙酮酸硫基转移酶-3(3-MST)和扣针蛋白-5(Fibulin-5)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8年4月本院收治的ACI患... 目的观察丁苯酞序贯疗法联合双联抗血小板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巯基丙酮酸硫基转移酶-3(3-MST)和扣针蛋白-5(Fibulin-5)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8年4月本院收治的ACI患者10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序贯疗法。比较两组临床预后,治疗前后评价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HS)、FuglMeyer量表(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并测定外周血HMGB1、MMP-9、3-MST、Fibulin-5水平。结果治疗28d、3个月后,观察组的NIHSS评分、FMA评分、MBI和MMSE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3d、7d、28d,观察组血清HMGB1、MMP-9、Fibulin-5低于对照组,3-MST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预后良好率为88.46%,高于对照组的71.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序贯疗法联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ACI能够保护患者的神经功能,促进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及认知功能的恢复,并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HMGB1、MMP-9、Fibulin-5和上调3-MST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丁苯酞 序贯疗法 双联抗血小板 高迁移率族蛋白1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巯基丙酮酸硫基转移酶-3 蛋白-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ibulin-5、vWF和sCD14在急性脑梗死检测中的意义 被引量:12
11
作者 徐红波 《河北医药》 CAS 2018年第22期3378-3381,共4页
目的观察扣针蛋白(Fibulin)-5、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和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sCD14)在急性脑梗死检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86例作为急性脑梗死组;选择同期在我院行健康体检患者3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运用酶联免疫反应检... 目的观察扣针蛋白(Fibulin)-5、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和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sCD14)在急性脑梗死检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86例作为急性脑梗死组;选择同期在我院行健康体检患者3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运用酶联免疫反应检测2组Fibulin-5、sCD14和vWF水平。观察急性脑梗死组和健康对照组血清Fibulin-5、sCD14和vWF水平的变化,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Fibulin-5、sCD14和vWF水平与IMT厚度,梗死面积,神经功能损伤和预后的关系及其指标间的相互关系。结果急性脑梗死组的Fibulin-5、sCD14和vWF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Fibulin-5、sCD14和vWF水平随着颈动脉IMT厚度,梗死面积和神经功能损害程度增加而升高(P <0. 01)。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良好组血清Fibulin-5、sCD14和vWF水平明显低于预后不良组(P <0. 01)。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Fibulin-5水平与sCD14和vWF水平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 816、0. 657,P <0. 05),sCD14和vWF水平呈正相关(r=0. 729,P <0. 05)。结论 Fibulin-5、sCD14和vWF参与急性脑梗死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对于判定急性脑梗死的严重程度和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扣针蛋白5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Fibulin-5、ESM-1水平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2
作者 余金彪 韩升波 郭亚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12期741-744,共4页
目的:探讨扣针蛋白5(Fibulin-5)、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ndothelial cell specific molecule-1,ESM-1)在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7-01-01~2018-12-01我院收治的120例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检测患者入院... 目的:探讨扣针蛋白5(Fibulin-5)、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ndothelial cell specific molecule-1,ESM-1)在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7-01-01~2018-12-01我院收治的120例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检测患者入院时及治疗1 d、4 d、7 d、14 d后的Fibulin-5、ESM-1水平,分析心肌梗死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与入院时相比,心肌梗死患者治疗1 d后Fibulin-5、ESM-1水平均升高;而治疗4 d、7 d、14 d后逐渐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及Fibulin-5、ESM-1水平是发生心肌梗死MACE的主要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Fibulin-5、ESM-1水平是发生心肌梗死MACE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心肌梗死患者Fibulin-5、ESM-1水平与心肌梗死MACE的发生密切相关,两者在治疗1 d后达到高峰,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水平均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扣针蛋白5 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 主要不良心脏事件 临床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组织中ARHGAP4、FBLN5的表达及与病人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谦 孟宁 +1 位作者 刘晟楠 郝向东 《临床外科杂志》 2023年第11期1057-1060,共4页
目的探讨扣针蛋白5(FBLN5)、Rho GTPase激活蛋白4(ARHGAP4)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病人预后的关系。方法2013年12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胃癌病人100例,收集距肿瘤边缘>1 cm处的胃癌组织以及距肿瘤边缘>5 cm的癌旁组织。分析FBLN... 目的探讨扣针蛋白5(FBLN5)、Rho GTPase激活蛋白4(ARHGAP4)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病人预后的关系。方法2013年12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胃癌病人100例,收集距肿瘤边缘>1 cm处的胃癌组织以及距肿瘤边缘>5 cm的癌旁组织。分析FBLN5与ARHGAP4表达情况与胃癌临床病理学指标的关系,以及其对生存状况的影响,对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FBLN5和ARHGAP4的表达情况。利用Kaplan-Meier法分析不同ARHGAP4、FBLN5表达水平与病人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ARHGAP4阳性表达率低于癌旁组织,FBLN5的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P<0.05);ARHGAP4表达与肿瘤部位、Lauren分型、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分化程度、CEA、CA19-9、CA125、免疫评分有关(P<0.05);FBLN5表达与Lauren分型、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分化程度、CE、CA19-9、CA125、免疫评分有关(P<0.05);FBLN5高表达组病人3年累积生存率低于低表达组(P=0.044);ARHGAP4高表达病人3年累积生存率高于低表达病人(P=0.021);Cox分析结果显示,ARHGAP4高表达为影响生存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FBLN5高表达组病人预后较低表达病人差,ARHGAP4低表达病人预后较高表达病人好。FBLN5高表达为影响生存的危险因素,二者与胃癌病人病情发展和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扣针蛋白5 Rho GTPase激活蛋白4 临床病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栓通胶囊对急性脑梗死病人神经功能缺损及血清Fibulin-5、IL-2、CRP、TNF-α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9
14
作者 付星光 魏金峰 李永义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1年第18期3225-3227,共3页
目的探讨血栓通胶囊对急性脑梗死病人脑血流量、血清扣针蛋白-5(Fibulin-5)、白细胞介素-2(IL-2)、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9月—2019年9月神经内科收治的127例急性脑梗死病人,按照随机... 目的探讨血栓通胶囊对急性脑梗死病人脑血流量、血清扣针蛋白-5(Fibulin-5)、白细胞介素-2(IL-2)、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9月—2019年9月神经内科收治的127例急性脑梗死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研究组(64例)与对照组(63例)。两组均给予急性脑梗死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复方丹参片,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血栓通胶囊,两组均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Fibulin-5、TNF-α、IL-2与CRP水平及预后。结果治疗前,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Fibulin-5、IL-2、CRP、TNF-α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Fibulin-5、CRP、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血清IL-2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血清Fibulin-5、CRP、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IL-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预后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通胶囊可以降低急性脑梗死病人血清Fibulin-5、CRP、TNF-α水平,升高血清IL-2水平,改善临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血栓通胶囊 炎性因子 神经功能缺损 血清蛋白-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苯酞结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NIHSS评分、血清Fibulin-5水平及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35
15
作者 王伟伟 徐家萍 +1 位作者 贾军辉 张浩亮 《海南医学》 CAS 2022年第19期2475-2478,共4页
目的 探讨丁苯酞结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清扣针蛋白-5 (Fibulin-5)水平及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12月在延安大学咸阳医院接受治疗的88例急性缺... 目的 探讨丁苯酞结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清扣针蛋白-5 (Fibulin-5)水平及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12月在延安大学咸阳医院接受治疗的8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单一组和联合组,每组44例。单一组患者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组患者在单一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丁苯酞治疗,均连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Fibulin-5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NIHSS评分,及治疗后的脑血流动力学变化[脉搏波数(Wv)、动态阻抗(DR)、临界压力(CP)、最小血流量(Q_(min))、颈动脉最小血流速度(V_(min))、脑血管外周阻力(R)],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Fibulin-5、BDNF水平及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血清Fibulin-5、BDNF水平分别为(96.66±40.12)μg/L、(4.52±0.64)μg/L,明显高于单一组的(79.46±40.24)μg/L、(3.81±0.72)μg/L,NIHSS评分为(11.26±2.08)分,明显低于单一组的(14.24±2.6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DR、Q_(min)、V_(min)分别为(488.42±152.48) Pa·s/mL、(4.96±1.24) m L/s、(9.98±1.79) cm/s,明显高于单一组的(412.36±160.13) Pa·s/mL、(4.21±1.33) m L/s、(9.16±1.52) cm/s,CP、R分别为(6.18±1.52) kPa、(1 836.28±262.17) Pa·s/mL,明显低于单一组的(6.94±1.61) k Pa、(1 972.48±266.41) Pa·s/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73%,明显高于单一组的8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和单一组患者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3.64%、11.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丁苯酞结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能够提高患者Fibulin-5及BDNF水平,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脑血流动力学,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替普酶 蛋白-5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丁苯酞 脑血流动力学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塞通联合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4
16
作者 王秋女 蔡来新 +1 位作者 李育新 刘德浪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1年第4期393-396,406,共5页
目的探讨血塞通联合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神经功能及影响机制.方法选取海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122例ACI患者,根据不同药物治疗分为3组,血塞通组(n=40)接受血塞通治疗,丁苯酞组(n=40)接受丁苯酞治... 目的探讨血塞通联合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神经功能及影响机制.方法选取海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122例ACI患者,根据不同药物治疗分为3组,血塞通组(n=40)接受血塞通治疗,丁苯酞组(n=40)接受丁苯酞治疗,联合组(n=42)接受血塞通+丁苯酞治疗,治疗1周后,对比3组神经功能、临床疗效、肌张力功能、生活能力、血清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不良反应.结果血塞通组与丁苯酞组临床疗效对比无差异(P>0.05);联合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血塞通组与丁苯酞组(P<0.05);治疗后3组患者中国卒中量表(CSS)、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分明显降低,BI评分明显提升,联合组优于血塞通组和丁苯酞组,丁苯酞组优于血塞通组(P<0.05);治疗后3组患者血清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扣针蛋白5(FBLN-5)、血黏度(BV)、血浆黏度(PV)、血小板聚集率(PAR)、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明显降低,联合组优于血塞通组和丁苯酞组,血塞通组优于丁苯酞组(P<0.05).3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血塞通联合丁苯酞治疗ACI,可有效改善神经功能,恢复血液流变学,提升日常生活能力,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血清MCP-1、vWF及FBLN-5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血塞通 丁苯酞 神经功能 血清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 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 扣针蛋白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癌中miR-942-5p的表达及其与患者恶性特征及不良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2
17
作者 丁琭 莫缓椰 +1 位作者 鲜瑶 涂康生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840-847,共8页
目的:探讨微小RNA-942-5p(miR-942-5p)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功能。方法:用实时定量PCR检测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样本库保存的73例HCC组织和对应癌旁组织中miR-942-5p的表达。分析miR-942-5p表达与HCC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的... 目的:探讨微小RNA-942-5p(miR-942-5p)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功能。方法:用实时定量PCR检测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样本库保存的73例HCC组织和对应癌旁组织中miR-942-5p的表达。分析miR-942-5p表达与HCC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的关系,同时分析TCGA数据库中miR-942-5p表达与HCC患者总生存率的关系。Transwell小室检测干扰miR-942-5p表达后HCC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变化,StarBase V3.0网站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预测分析miR-942-5p的下游靶点,并用Western blot验证。结果:miR-942-5p表达量在HCC组织中明显高于对应癌旁组织(2.390 vs. 1.764,P<0.05)。miR-942-5p表达量与HCC患者肿瘤数目、血管浸润和临床分期明显有关(均P<0.05)。miR-942-5p高表达HCC患者总生存率明显低于miR-942-5p低表达HCC患者(19.535%vs. 53.873%,P<0.05)。沉默miR-942-5p表达后,肝癌HCCLM3和MHCC97H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明显减弱(均P<0.05)。预测与分析结果显示,扣针蛋白5(FBLN5)是miR-942-5p的直接下游靶点(P<0.05),沉默miR-942-5p表达导致HCCLM3和MHCC97H细胞中FBLN5表达增加。结论:miR-942-5p在HCC组织中表达异常升高并与恶性临床特征和不良预后密切相关,机制可能与miR-942-5p抑制FBLN5表达促进HCC细胞迁移和侵袭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微RNAS 扣针蛋白5 肿瘤侵润 预后
原文传递
非小细胞肺癌手术切取组织中FBLN5、SDF-1α、P-gp表达水平对患者无瘤生存的预测价值
18
作者 谷从阳 吴欢 刘清松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23年第6期695-700,共6页
目的探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手术切取组织中扣针蛋白5(FBLN5)、间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DF-1α)、P-糖蛋白(P-gp)表达水平对患者无瘤生存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12月该院收治的行切除术的794例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后均取切... 目的探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手术切取组织中扣针蛋白5(FBLN5)、间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DF-1α)、P-糖蛋白(P-gp)表达水平对患者无瘤生存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12月该院收治的行切除术的794例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后均取切缘正常组织与癌组织,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免疫组化法检测FBLN5、SDF-1α、P-gp表达,比较切缘正常组织与癌组织及不同临床病理特征患者FBLN5、SDF-1α、P-gp的阳性表达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NSCLC患者无瘤生存的影响因素。结果FBLN5在切缘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癌组织,SDF-1α、P-gp在切缘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低于癌组织(P<0.05);FBLN5、SDF-1α、P-gp阳性表达率在不同临床分期、不同分化程度的NSCLC患者癌组织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随访结果显示,794例患者中共573例患者存活,患者1年无瘤生存率为72.17%;不同临床分期、FBLN5表达、SDF-1α表达、P-gp表达的NSCLC患者1年无瘤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BLN5、SDF-1α、P-gp为NSCLC患者无瘤生存的影响因素(P<0.05);FBLN5、SDF-1α、P-gp预测NSCLC无瘤生存的kappa值分别为0.450、0.287、0.395。结论FBLN5在NSCLC组织中表达下调,SDF-1α与P-gp在NSCLC组织中表达升高,FBLN5、SDF-1α、P-gP均为NSCLC患者无瘤生存的影响因素,临床可通过检测三者表达水平对NSCLC患者无瘤生存进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扣针蛋白5 间质细胞衍生因子-1α P-糖蛋白 无瘤生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