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生物力学和有限元建模仿真角度探讨针刺手法量学研究的新思路
1
作者 江天云 辛娟娟 +8 位作者 刘群 郭亚婷 田鹏 戴志伟 余亢 王启航 喻晓春 杨浩 高俊虹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71-271,共1页
目的针刺手法是针刺得气和治疗疾病起效的重要因素之一。针刺手法定量化对针刺手法教学传承和临床应用及其标准化意义重大。针刺作用力是表征针刺手法的一个重要物理量,深入研究针刺过程中针体和穴区组织之间的受力情况不论是对于针刺... 目的针刺手法是针刺得气和治疗疾病起效的重要因素之一。针刺手法定量化对针刺手法教学传承和临床应用及其标准化意义重大。针刺作用力是表征针刺手法的一个重要物理量,深入研究针刺过程中针体和穴区组织之间的受力情况不论是对于针刺手法的教学和传承还是其标准化都显得尤为重要。有限元建模仿真方法是研究人体组织应力分布和进行生物力学分析的常用手段。本文拟从生物力学和有限元建模仿真角度探讨针刺手法量学研究的新思路。方法使用ABAQUS软件建立针灸针和人体组织的有限元仿真模型,通过实验获取提插手法进针时针体受力最大值为0.3N,然后计算得到使用提插手法时人体组织的受力情况。结果进针时组织的最大von Mises应力为1.182 MPa,发生在针体刺入的部位;针体的最大MISES应力为20.59 MPa,发生在针尖部位。结论将有限元建模仿真方法应用到针刺手法力学参数的量化研究中,可从生物力学的角度为针刺手法研究及其传承发展提供量化依据,为不同针刺手法量学规律及针刺手法量学标准化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得气 针刺手法量学 针体 针灸针 生物力 穴区 临床应用 化依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学敏手法量学结合拮抗肌电针法对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冯雅娟 贾晓沛 +2 位作者 骆莉 石云荣 玉芳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年第6期827-829,888,共4页
目的探讨石学敏教授的手法量学方法对中风后患者异常增高的肌张力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确诊为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治疗组采用石学敏手法量学结合拮抗肌电针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手法... 目的探讨石学敏教授的手法量学方法对中风后患者异常增高的肌张力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确诊为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治疗组采用石学敏手法量学结合拮抗肌电针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手法配合电针法。应用改良的Ashworth评分标准、简化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对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评估,进而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治疗组的肌痉挛程度、肢体运动功能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石学敏手法量学结合拮抗肌电针法能显著改善脑卒中后的高肌张力状态并改善肢体运动功能,其疗效优于常规针刺结合电针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法量学 拮抗肌电针 肌张力 Ashworth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手法量学中时间与频率因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3
作者 张超 孟智宏 《针灸临床杂志》 2012年第4期77-79,共3页
针刺手法与针刺疗效密切相关,针刺时间与频率是针刺手法量学中的两个重要因素,对于二者的实验与临床研究可以促进针刺手法走向标准化,从而提高临床针刺的疗效。目前的研究中也存在一些欠缺,今后应开展更多的定性定量化研究,使针刺手法... 针刺手法与针刺疗效密切相关,针刺时间与频率是针刺手法量学中的两个重要因素,对于二者的实验与临床研究可以促进针刺手法走向标准化,从而提高临床针刺的疗效。目前的研究中也存在一些欠缺,今后应开展更多的定性定量化研究,使针刺手法量学研究更为客观准确,以推动针刺疗法更好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手法量学 时间 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手法量学中时间、频率、方向与深度因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4
作者 刘杰 孟智宏 《针灸临床杂志》 2014年第9期75-78,共4页
针刺疗效受到针刺手法中多种因素的影响,近年来人们对针刺手法量学的研究逐渐深化并取得了重大进步,但仍存在不足之处,某些在针刺疗效中起重要作用的影响因素还未被深入研究,因此更加科学化的评价及研究不同操作手法的作用机制及产生的... 针刺疗效受到针刺手法中多种因素的影响,近年来人们对针刺手法量学的研究逐渐深化并取得了重大进步,但仍存在不足之处,某些在针刺疗效中起重要作用的影响因素还未被深入研究,因此更加科学化的评价及研究不同操作手法的作用机制及产生的临床效应,正确认识各个影响因素的作用及地位,将会大大提高临床疗效,推动针灸学走向标准化、规范化、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手法量学 时间 频率 方向 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学敏针刺补泻手法量学切入点浅析 被引量:13
5
作者 杨阿根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1年第11期32-34,共3页
通过对比常见针刺补泻手法的特点,探索石学敏院士针刺手法量学研究以研究捻转补泻手法作为突破口的科学性、合理性。
关键词 补泻手法 针刺手法量学 捻转补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补法的概念及与手法量学的关系 被引量:2
6
作者 刘公望 《天津中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1-3,共3页
关键词 针刺补法 概念 手法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手法量学中时间、频率、方向和深度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7
作者 刘超达 秦晨阳 +2 位作者 李波漩 邓士哲 孟智宏 《针灸临床杂志》 2023年第2期105-110,共6页
针刺刺激量与针刺疗效密切相关,针刺手法量学是关于寻找一定针刺刺激量以达到最佳针刺疗效的理论。针刺手法量学中有多种影响因素,目前有关手法量学的研究不断深入,但针刺量效作用规律与生理机制并未明确。本研究从针刺时间、频率、方... 针刺刺激量与针刺疗效密切相关,针刺手法量学是关于寻找一定针刺刺激量以达到最佳针刺疗效的理论。针刺手法量学中有多种影响因素,目前有关手法量学的研究不断深入,但针刺量效作用规律与生理机制并未明确。本研究从针刺时间、频率、方向与深度4个角度出发,整理分析近年来相关临床实验研究,综合论述针刺手法量学中时间、频率、方向与深度的研究进展。今后研究应对最优针刺参数的确立进一步深入,可应用仪器设备测定针刺参数,开展更多的多因素多水平实验,推动针刺手法量学科学化、规范化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手法量学 时间 频率 方向 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手法量学中时间 频率 方向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郭婷华 孟智宏 《四川中医》 2015年第2期186-189,共4页
针刺手法与针刺疗效密切相关,针刺时间、频率、方向是针刺手法量学中得重要因素。本文拟就三者定量化的研究从实验及临床方面做一综述。针刺手法量学的研究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以推动针刺疗法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 针刺 手法量学 时间 频率 方向
原文传递
捻转补泻量化标准之探讨——读《石学敏院士针刺手法量学的概念及核心》有感 被引量:3
9
作者 汪振宇 李琳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7-148,共2页
关键词 补泻手法 化标准 针刺手法量学 针刺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袁青教授调神针法结合针刺手法量学诊疗模式浅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江焕钊 温健辉 +2 位作者 黄子津 孙瑞 袁青 《针灸临床杂志》 2022年第8期86-91,共6页
剖析袁青教授调神针法结合针刺手法量学诊疗模式的学术特点及步骤量化。调神针法是袁青教授基于《灵枢》“凡刺之真,必先本于神”的理论基础,从靳三针临床实践中提炼形成的针刺治疗方法,针对临床上病程冗长、影响身心健康的部分疾病有... 剖析袁青教授调神针法结合针刺手法量学诊疗模式的学术特点及步骤量化。调神针法是袁青教授基于《灵枢》“凡刺之真,必先本于神”的理论基础,从靳三针临床实践中提炼形成的针刺治疗方法,针对临床上病程冗长、影响身心健康的部分疾病有着良好疗效和巩固作用,该方法重视临证选穴、施术手法及剂量选择,与石学敏院士创立针刺手法量学拟定最佳疗效的理念相吻合,运用针刺手法量学中提高针刺规范性、可重复性及可操作性等手段,形成调神针法结合针刺手法量学诊疗模式,增加调神针法的普适性,以便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神针法 靳三针 针刺手法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针刺手法量学的系列研究看针灸科研与临床实践的关系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季春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1年第8期141-142,143,共3页
针灸治疗对多种疾病均有一定治疗效果,其中针刺手法量学包括处方、穴位、针刺深度、针刺方向、针刺时间以及手法等。根据病情实际情况掌握针刺力度,从而获得最佳治疗效果。针灸治疗时间长,但治疗效果如何与医师操作实践能力有着紧密联... 针灸治疗对多种疾病均有一定治疗效果,其中针刺手法量学包括处方、穴位、针刺深度、针刺方向、针刺时间以及手法等。根据病情实际情况掌握针刺力度,从而获得最佳治疗效果。针灸治疗时间长,但治疗效果如何与医师操作实践能力有着紧密联系。因此,对针灸手法量学对针灸治疗所产生的临床价值进行综述,分析针灸科研与临床实践之间的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科研 针刺手法量学 系列研究 临床实践 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医大师石学敏院士针刺手法量学在高血压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2
作者 杜宇征 《中华针灸电子杂志》 2017年第1期1-2,共2页
石学敏院士及其团队为了探索现代针刺科学的内涵,通过深入研究古籍,开展临床和基础研究,从针刺作用力方向、大小、施术时间及两次针刺间隔时间4个方面明确了针刺手法量学,界定出捻转补泻手法的第一、二定义,并总结出多种疾病的针刺处方... 石学敏院士及其团队为了探索现代针刺科学的内涵,通过深入研究古籍,开展临床和基础研究,从针刺作用力方向、大小、施术时间及两次针刺间隔时间4个方面明确了针刺手法量学,界定出捻转补泻手法的第一、二定义,并总结出多种疾病的针刺处方,尤以针对高血压疾病的"活血散风、疏肝健脾"针刺降压方法,收效甚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针刺手法量学 高血压
原文传递
石学敏院士针刺手法量学主要内涵及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郑健刚 《中华针灸电子杂志》 2012年第3期1-4,共4页
中国工程院院士石学敏教授是世界著名中医针灸学专家。从医50年来,他始终如一坚持学习、继承、发展、弘扬以针灸为主的中国传统医学,坚持“中西结合、融西贯中”、“针药并用、形神兼备”的指导思想。他创立“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 中国工程院院士石学敏教授是世界著名中医针灸学专家。从医50年来,他始终如一坚持学习、继承、发展、弘扬以针灸为主的中国传统医学,坚持“中西结合、融西贯中”、“针药并用、形神兼备”的指导思想。他创立“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病,创造了世界医学史上的神话;扩展中医对脑府和脑神的认识,在中风病治疗中起到决定性作用并丰富了中医整体治疗中调神法的理论基础;重视古典医籍研究,解释“是动病”、“所生病”内涵;率先从日本引进快速老化鼠(senescenceacceleratedmouse,SAM)系列小白鼠,开展针灸抗衰老研究;创立了治疗多种疑难顽症的刺络疗法;将针刺机制研究深人到基因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穴位 经络 卒中 手法量学
原文传递
新世纪针灸学科面临的挑战和对策 被引量:18
14
作者 石学敏 张春红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3期121-126,共6页
针灸治病以其适应症广泛、疗效迅速、治疗方便及安全无毒副作用等特点深受欢迎,国内外政府组织均加大了对针灸研究的资金投入,国际化的态势标志着针灸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但目前国内针灸学的发展现状却不容乐观,其主要表现在针... 针灸治病以其适应症广泛、疗效迅速、治疗方便及安全无毒副作用等特点深受欢迎,国内外政府组织均加大了对针灸研究的资金投入,国际化的态势标志着针灸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但目前国内针灸学的发展现状却不容乐观,其主要表现在针灸医疗基地和治疗病种萎缩,教学体系难以适应临床需要,人才外流,临床科研缺乏规范化、标准化,研究思路不清晰,国际针灸人才培养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等。为此必须正视针灸学科面临的挑战,不断的开拓针灸病种,提高临床疗效;调整目前学院和附院的体制;加强国际针灸人才的培养。只有充分发挥针灸疗法的优势,在针灸人才素质要求和针灸医疗基地建设等方面作出正确的决策,运用现代高科技手段进行提高和发展,才能使针灸医学之树常青。就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近40年在针灸学科建设的体会,讨论了针灸学科的发展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发展状况 醒脑开窍 针刺手法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学敏院士学术思想探源 被引量:29
15
作者 卞金玲 张春红 《上海针灸杂志》 2003年第4期3-5,共3页
关键词 术思想 针灸 经络辩证 针刺手法量学 “醒脑开窍”针刺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学敏“百会、四神聪深纳久留”治疗卒中相关失眠应用浅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肖煜 谷文龙 +2 位作者 李书颖 赵琦 杜宇征 《针灸临床杂志》 2023年第11期92-96,共5页
卒中相关失眠是现代社会常见的脑卒中相关身心障碍疾病,较一般人群而言,临床存在发病率高、治疗不重视与预后不良的现状,迫切需要安全有效的兼顾卒中恢复与睡眠改善的治疗措施。石学敏院士结合古今名家思路和自身多年临床体会,针对卒中... 卒中相关失眠是现代社会常见的脑卒中相关身心障碍疾病,较一般人群而言,临床存在发病率高、治疗不重视与预后不良的现状,迫切需要安全有效的兼顾卒中恢复与睡眠改善的治疗措施。石学敏院士结合古今名家思路和自身多年临床体会,针对卒中相关失眠虚实夹杂、“神不安、阴阳乱”等病机特点,创立了“百会、四神聪深纳久留”针刺法。卒中相关失眠病情重、病位深且病程长。本研究选穴精要,可调神助眠、加强经络联系和扩大治疗范围;针刺手法侧重于针刺效应的实现,可加强针刺感应、促进得气和增长治疗时间。本研究系统化地阐述了“百会、四神聪深纳久留”针刺法在选穴、配伍和手法量学等组方的逻辑和意义,呼应了中医整体观念,经临床研究验证疗效满意,值得在科研与临床工作中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会 四神聪 卒中 失眠 针刺手法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针刺量—效关系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夏禹 南茜 杜宇征 《中医药学报》 CAS 2023年第5期49-53,共5页
针刺量-效关系成形于《黄帝内经》,其媒介逐渐由主观定性发展为客观定量,最初将针感有无作为针刺起效的主观定性标准,并沿用至今;随之出现的区分类型及程度的针感量表,标志由定性向定量的升级。《黄帝内经》通过监测脉象大小判断针刺起... 针刺量-效关系成形于《黄帝内经》,其媒介逐渐由主观定性发展为客观定量,最初将针感有无作为针刺起效的主观定性标准,并沿用至今;随之出现的区分类型及程度的针感量表,标志由定性向定量的升级。《黄帝内经》通过监测脉象大小判断针刺起效,展现出朴素的客观定量思想,最终发展为基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客观量化指标,间接体现针刺量-效关系,并为针刺疾病谱和机制的探索提供证据。自石学敏院士明确“针刺手法量学”概念之始成为系统研究,直至近年来手法参数仪器的问世,使得针刺量-效关系逐渐可视、科学。针刺须本于“治神”方能显效。针刺治疗量是介于最小针刺有效治疗量与针刺极量的一个区间,当此区间内某治疗量达到感觉产生阈值时,针感得以体现。新型针刺法虽未有针感产生,但治疗量已达最小针刺有效治疗量,西方针刺研究所设治疗量多低于最小针刺有效治疗量。目前这一区间的界定有待进一步开展针刺量学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效关系 针刺治疗 针刺手法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醒脑开窍”针刺法及其临床应用 被引量:52
18
作者 杨志新 石学敏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07年第10期4-7,共4页
关键词 “醒脑开窍”针刺法 临床应用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针刺手法量学 治疗法则 科研成果推广 中风病 基本病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醒脑开窍针刺法对针灸治疗中风的贡献 被引量:29
19
作者 郭闫萍 《针灸临床杂志》 2007年第11期1-3,共3页
醒脑开窍针刺法对中风从病因病机、治疗原则、选穴配方以及针刺的手法量学进行了科学而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中风病的总病机是"窍闭神匿",治疗上多选取阴经穴如人中、内关、三阴交等为主,制定以"醒脑开窍、滋补肝肾"... 醒脑开窍针刺法对中风从病因病机、治疗原则、选穴配方以及针刺的手法量学进行了科学而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中风病的总病机是"窍闭神匿",治疗上多选取阴经穴如人中、内关、三阴交等为主,制定以"醒脑开窍、滋补肝肾"为主,"疏通经络"为辅的治疗原则,并且从腧穴部位、针刺方向、进针深度、施术手法、施术时间、针刺效应及针刺最佳间隔时间等进行了量学规范,对针灸治疗中风病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脑开窍针刺法 病因病机 治疗原则 选穴配方 手法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池穴临床应用综述 被引量:18
20
作者 裴蕾 戴晓矞 《新疆中医药》 2014年第2期84-88,共5页
从风池穴的解剖位置和作用机制入手,总结各个学者观点,从而阐述风池穴具体手法量学、针刺角度和深度对各种病证的疗效影响和展望。
关键词 风池穴 手法量学 针刺角度 针刺深度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