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针刺手法量学中时间 频率 方向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针刺手法与针刺疗效密切相关,针刺时间、频率、方向是针刺手法量学中得重要因素。本文拟就三者定量化的研究从实验及临床方面做一综述。针刺手法量学的研究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以推动针刺疗法更好的发展。
作者
郭婷华
孟智宏
机构地区
天津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出处
《四川中医》
2015年第2期186-189,共4页
Journal of Sichua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基金号:2010CB0506)
关键词
针刺
手法量学
时间
频率
方向
分类号
R245 [医药卫生—针灸推拿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66
参考文献
30
共引文献
685
同被引文献
27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25
参考文献
30
1
刘旭光,宋开源,余曙光,刘雨星,魏焦禄.
不同时辰针刺对金黄地鼠自发活动及体温昼夜节律的影响[J]
.中国针灸,2005,25(6):417-419.
被引量:19
2
谢感共,赵彩娇,卢献群,范郁山,吴健文,文胜.
不同时辰针刺对豚鼠血清SOD、MDA的影响[J]
.中国针灸,2007,27(10):757-760.
被引量:14
3
李雅洁,樊小农,王舒,石学敏.
不同参数针刺“水沟”穴对脑缺血模型大鼠脑组织病理形态学的影响[J]
.辽宁中医杂志,2012,39(6):1165-1168.
被引量:11
4
杨晓明,鲁赛帅,孟凡迅,黄凯,常爽,陶松,石诚,杜文俊,汪晴.
手针针刺时程对大鼠痛阈影响的实验观察[J]
.时珍国医国药,2012,23(12):3152-3153.
被引量:2
5
乔跃兵,马秀艳,孔祥玉,赵淑敏.
延长针刺时间大鼠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非突触部位胞吐数量的变化[J]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35):78-80.
被引量:8
6
侯良芹,熊克仁.
电针不同留针时间对隔区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影响[J]
.中国针灸,2006,26(12):879-882.
被引量:10
7
李艳.
留针时间及针刺频次规律与针刺时效关系探讨[J]
.辽宁中医杂志,2013,40(3):538-540.
被引量:24
8
张亚男,杨沙,樊小农,王舒,石学敏.
穴位及针刺持续时间对针刺效应影响的实验研究[J]
.天津中医药,2010,27(2):118-120.
被引量:26
9
闵友江,严振国,杨华元.基于氢化可的松动物模型的针刺效应影响因素的定性定量化初步研究[A].中国针灸学会(ChinaAssociationofAcupuncture-Moxibustion),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中国针灸学会(ChinaAssociationofAcupuncture-Moxibustion),2011:10.
10
梁跃,肖川,王磊,等.不同针刺方式对SAMPl0鼠海马神经元可塑性影响的实验研究[A].中国针灸学会(ChinaAssocia-tionofAcupuncture-Moxibustion),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中国针灸学会(ChinaAssociationofAcupuncture-Moxibus-tion),2011:7.
二级参考文献
166
1
范郁山,罗燕.
浅刺水沟、内关穴对脑梗塞大鼠脑组织缺血半暗带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J]
.针灸临床杂志,2007,23(2):45-48.
被引量:24
2
孙海成,刘蛟,程永远,辛玲,刘文娟,苏秀荣,黄飞.
穴位在影像摄片下的显现[J]
.中外医疗,2008,27(20):8-9.
被引量:2
3
谢菊英,贺莉萍,王灵,唐伟.
针刺不同经脉腧穴治疗偏头痛的作用比较[J]
.针灸临床杂志,2009,25(2):13-15.
被引量:12
4
张学良,王永红.
透刺为主治疗偏头痛50例[J]
.针灸临床杂志,2009,25(2).
被引量:4
5
王显达,邢越.
针刺治疗肝胆实热型偏头痛30例临床观察[J]
.中国中医药科技,2009,16(4).
被引量:3
6
周杰芳,靳瑞.
电针不同穴位对家兔微循环障碍影响的初步研究[J]
.广西中医药,2004,27(4):24-25.
被引量:8
7
张永元,吴胜举.
次声的研究与应用进展[J]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4(3):216-219.
被引量:6
8
睢明河,周宇姝,马文珠,马惠芳,王朝阳,于天源.
大小刺激量捻转补泻法对血虚证大鼠红细胞计数的影响[J]
.针刺研究,2004,29(3):213-216.
被引量:28
9
李磊,王静,刘世敏,任璐蓓,舒勤,史晓岚.
不同时辰电针十二经络穴对正常人甲状腺功能的影响[J]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1999,13(2):60-62.
被引量:3
10
孔祥玉,张书琴.
针刺镇痛中大致密核心小泡非突触部位的胞吐及胞吐过程的研究[J]
.神经解剖学杂志,1993,9(2):231-236.
被引量:10
共引文献
685
1
满都力其,蔡永强.
蒙、中医关于针刺穴位数字解剖影像学的研究进展[J]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21,27(10):65-68.
被引量:2
2
何润东,华萍,沈燕,王舒.
醒脑开窍结合平衡阴阳针刺改善中风后遗症上肢痉挛的临床研究[J]
.新疆中医药,2023,41(5):16-19.
被引量:5
3
华萍,何润东.
玫瑰痤疮案[J]
.新疆中医药,2022,40(3):94-95.
4
顾继昱,李秋艳,倪恬,唐威,吴宇飞,宋宜宁.
针灸疗程时长与机体自愈能力的相关因素探讨[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39(5):1179-1183.
被引量:4
5
段春兴,陈红霞.
肌筋膜松解技术结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障碍临床研究[J]
.新中医,2023,55(20):120-124.
被引量:1
6
赵倪娟,陆翔.
捻转刺法源流考[J]
.中医文献杂志,2023,41(4):36-39.
7
康后才,王伟,熊小兰,贺强.
带脉经络辨证治疗急性腰扭伤的疗效[J]
.内蒙古中医药,2022,41(11):90-93.
8
何中美,李玲珑,张锋,张旭.
揿针治疗耳鸣型失眠患者临床疗效观察[J]
.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2020,0(1):29-31.
被引量:2
9
冯琦钒,张安冬,王茜,谢旭彬,陈跃来.
不同频率电针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临床疗效[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34(12):5996-5999.
被引量:13
10
张苗.
武连仲教授“极泉刺”治疗中风偏瘫学术经验探幽[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23,47(1):25-28.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27
1
张雅丽,李倜,蔡玉颖.
透穴刺法治疗中风后足内翻疗效观察[J]
.中国针灸,2006,26(1):15-17.
被引量:38
2
贾春生,石晶,马小顺,李晓峰,王英,王敬兰.
耳针沿皮透穴刺法与耳针直刺法对颈型、神经根型颈椎病快速镇痛效应的比较研究[J]
.针刺研究,2007,32(3):186-189.
被引量:32
3
孙朝辉,闫学红.
透刺太阳为主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82例[J]
.中国针灸,2008,28(7):529-529.
被引量:3
4
贾春生,李晓峰,马小顺,石晶,刘二军.
耳针沿皮透刺与直刺对肩周炎快速镇痛效应的比较[J]
.针刺研究,2008,33(5):339-342.
被引量:22
5
刘二军,贾春生,李晓峰,马小顺,石晶.
耳针不同刺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快速镇痛效应的比较研究[J]
.中国针灸,2010,30(1):35-39.
被引量:17
6
李常法,贾春生,李晓峰,石晶,豆真真,孙萍.
耳针沿皮透刺配合体针对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肌力和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J]
.针刺研究,2010,35(1):56-60.
被引量:21
7
傅俊钦,赵百孝.
以痛为腧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针刺角度临床研究[J]
.吉林中医药,2011,31(5):426-429.
被引量:24
8
和岚,周婉瑜,张秀梅.
下关穴不同深度针刺治疗肝阳上亢型三叉神经痛:随机对照研究[J]
.中国针灸,2012,32(2):107-110.
被引量:29
9
张昕,于慧娟,谭奇纹.
不同针刺深度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对比观察[J]
.中国医药导报,2012,9(15):137-138.
被引量:15
10
续龙,井蕾,罗光会.
针刺不同角度与方向对中风痉挛性瘫痪的疗效影响[J]
.中国针灸,2013,33(1):38-42.
被引量:37
引证文献
1
1
宋越,马良宵,王俊翔,甘莹莹,母杰丹.
针刺角度、方向、深度与针效关系探讨[J]
.针灸临床杂志,2020,36(2):5-8.
被引量:25
二级引证文献
25
1
刘子健,刘艺,李杨,孙雨嫣,宋晓香,陈路,周丹.
透刺法治疗不同部位疾病研究进展[J]
.光明中医,2024,39(14):2938-2941.
2
宋越,马良宵,甘莹莹,王俊翔,母杰丹,郭孟玮,任晓暄,于文颜,田园,钱旭,孙天祎.
直刺与沿皮刺“三阴交”对寒凝证类痛经大鼠精氨酸加压素及其受体的影响[J]
.针刺研究,2020,45(11):895-901.
被引量:11
3
林诗雨,韦永政,张永超,李虹竹,刘琨,曾婧纯,林国华.
林国华教授针刺治疗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经验撷菁[J]
.中国针灸,2020,40(12):1335-1337.
被引量:5
4
羊璞,惠建荣,高霞,张英子,効迎春,庞苗苗.
中髎穴古今研究说略[J]
.中医学报,2021,36(2):318-322.
被引量:5
5
范郁山,贺彩,周诗琪,张传协.
从能量学角度探讨影响腧穴功能的因素[J]
.中国针灸,2021,41(5):521-524.
被引量:10
6
许宁,武连仲.
直刺法针刺角度的研究[J]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1,36(6):140-142.
被引量:1
7
Ali Mohammadi,Mohammad Reza Afshari Fard,Liangxiao Ma,Jiedan Mu,Tianyi Sun,Wenyan Yu,Sanaz Dehghani,Mohammad Hossein Ayati.
Analgesic effects and hemodynamic mechanisms of perpendicular and transverse needling at Sanyinjiao(SP 6) in patients with primary dysmenorrhea: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2021,8(3):248-256.
8
占茂林,蔡荣林,郭耀斌,司晓华,吕子萌,唐巍,李业甫,栾国瑞.
恢刺法结合改良颈椎扳法治疗寰枢关节错位所致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21,36(8):5092-5096.
被引量:9
9
潘超然,王政研,陈星良,唐兴,连道仕,曾月,黄静娴,王超.
从筋层多维性角度浅析经筋病痛点的针刺深度[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21,36(9):5222-5225.
被引量:12
10
李晓燕,牛红月.
不同针刺深度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消化不良疗效观察[J]
.中国针灸,2021,41(10):1084-1088.
被引量:13
1
王明佳,翟秀玲.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52例[J]
.中国民间疗法,2006,14(4):17-17.
被引量:4
2
汪振宇,李琳.
捻转补泻量化标准之探讨——读《石学敏院士针刺手法量学的概念及核心》有感[J]
.中国针灸,2004,24(2):147-148.
被引量:3
3
杨阿根.
石学敏针刺补泻手法量学切入点浅析[J]
.上海中医药杂志,2011,45(11):32-34.
被引量:13
4
顾树红.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后癃闭2例[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5(22):17-17.
5
杨明星.
石学敏院士穴位刺法精要[J]
.中国针灸,2008,28(10):743-745.
被引量:14
6
许明辉,石学敏.
“醒脑开窍”针刺法及临床研究[J]
.辽宁中医杂志,2010,37(S1):29-32.
被引量:39
7
卞金玲,张春红.
石学敏院士学术思想探源[J]
.上海针灸杂志,2003,22(4):3-5.
被引量:29
8
卞金玲,张春红.
石学敏院士针刺手法量学的概念及核心[J]
.中国针灸,2003,23(5):287-289.
被引量:234
9
陈丹丹,侯献兵,申鹏飞.
石学敏院士以人迎为主穴治疗高血压病的经验浅析[J]
.上海针灸杂志,2016,35(7):780-781.
被引量:11
10
杨玫英.
近10年醒脑开窍针法临床研究进展[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9(6):196-198.
四川中医
2015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