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7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常州市分散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人工湿地和生成沟渠的生态消纳微生物特性分析
1
作者 卢原 陈曙平 +4 位作者 张文艺 李乔 吴科 吴金海 金林飞 《中南农业科技》 2025年第1期73-78,共6页
为深入探究“二级A/O+人工湿地+生态沟渠”工程处理苏南某农村分散式农村生活污水的尾水微生物特性,通过脲酶活性和微生物扩增子测序对示范工程的人工湿地及生态沟渠底泥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进行解析。结果表明,人工湿地前端的脲... 为深入探究“二级A/O+人工湿地+生态沟渠”工程处理苏南某农村分散式农村生活污水的尾水微生物特性,通过脲酶活性和微生物扩增子测序对示范工程的人工湿地及生态沟渠底泥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进行解析。结果表明,人工湿地前端的脲酶活性高于后端,且随着运行时间的增加,脲酶活性呈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微生物群落分析显示,人工湿地土壤中的物种丰富度高于生态沟渠底泥,主要菌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绿弯菌门(Chloroflexi);脱氮菌属在人工湿地进出水和生态沟渠中的相对丰度较大,具有异养硝化反硝化功能和厌氧反硝化功能的菌属占比较大,且沟渠底泥中脱氮菌比例大于人工湿地。这表明人工湿地脱碳脱氮能力较强,生态沟渠具有良好的深度净化能力。旨在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的尾水生态消纳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特性 分散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 二级A/O+人工湿地+生态沟渠 生态消纳 人工湿地 生态沟渠 脲酶活性 脱氮菌属 江苏省常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味麻辣香肠的理化和微生物特性及挥发性风味物质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何济坤 牛茵 +2 位作者 吴双慧 蔡自建 陈娟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93-404,共12页
以成都地区的香肠为研究对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等方法,分析川味麻辣香肠的理化和微生物特性以及挥发性风味物质组成与含量。结果显示,川味麻辣香肠的水分含量为(10.69±0.51)%,pH值为5.66±0.04,亚硝酸盐... 以成都地区的香肠为研究对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等方法,分析川味麻辣香肠的理化和微生物特性以及挥发性风味物质组成与含量。结果显示,川味麻辣香肠的水分含量为(10.69±0.51)%,pH值为5.66±0.04,亚硝酸盐含量为(2.31±0.21)mg/kg,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BARS)含量为(1.04±0.12)mg/kg,亮度值(L)、红度值(a)、黄度值(b)分别为40.97±1.02,20.68±0.59,26.44±0.79,细菌总数为(7.68±0.21)lg(CFU/g),葡萄球菌数为(6.49±0.2)lg(CFU/g),疑似乳酸菌数为(7.93±0.18)lg(CFU/g),疑似肠杆菌数为(4.54±0.2)lg(CFU/g)。从挥发性物质检测结果以及气味活度值(OAV)法分析可知,样品中OAV值大于1的共有挥发性物质有20种,是川味麻辣香肠的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其中芳樟醇、4-烯丙基苯甲醚、癸酸乙酯、对丙烯基茴香醚、辛酸乙酯、β-石竹烯、β-蒎烯、β-水芹烯、苯乙烯、α-水芹烯等对香肠风味的影响较大。对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主成分载荷图分析,得出(1R,5R)-rel-香芹醇、苯乙醇、乙酸橙花酯、4-烯丙基苯甲醚、4-萜烯醇、萜品油烯等物质赋予香肠香芹、水果、花香、甘草、茴香、松节油、肉豆蔻、木头等气味特征。研究结果揭示了川味麻辣香肠的理化和微生物特性、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及风味特征,为川味麻辣香肠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同时对其生产和新技术等的应用推广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味麻辣香肠 理化和微生物特性 挥发性风味物质 香辛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味五香香肠的常规理化和微生物特性及挥发性风味物质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尤天棋 何济坤 +2 位作者 李丹 吴勇 陈娟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224-233,共10页
以成都地区香肠为代表分析川味五香香肠的常规理化和微生物特性及挥发性风味特征,揭示川味五香香肠的品质特性。结果表明,川味五香香肠的水分含量为11.73%±1.64%、pH为5.68±0.06、硫代巴比妥酸值(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v... 以成都地区香肠为代表分析川味五香香肠的常规理化和微生物特性及挥发性风味特征,揭示川味五香香肠的品质特性。结果表明,川味五香香肠的水分含量为11.73%±1.64%、pH为5.68±0.06、硫代巴比妥酸值(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ve substances,TBARS)为1.47±0.48 mg/kg、亚硝酸盐含量为1.31±0.12 mg/kg,亮度值(L*)、红度值(a*)、黄度值(b*)分别为48.12±1.46、16.08±0.91、18.31±0.73,菌落总数、疑似葡萄球菌数、疑似乳酸菌数和肠杆菌数分别为7.09±0.14、5.74±0.23、7.64±0.14、4.27±0.15 lg CFU/g。从川味五香香肠样品中共检测出97种挥发性风味物质,气味活度值OAV大于1的共有挥发性物质有22种,是川味五香香肠的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经主成分载荷图分析可知,(+)-柠檬烯、芳樟醇、草蒿脑对香肠的典型风味贡献最大,赋予了川味五香香肠柑橘、薄荷、花香、薰衣草、甘草、茴香的气味特征。研究结果揭示了川味五香香肠主要挥发性物质及典型风味特征,为进一步研究川味五香香肠的风味特征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味五香香肠 理化特性 微生物特性 挥发性风味物质 气味活度值(OAV) 主成分分 析(PC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用饼肥和微生物菌剂对烤烟产质量及土壤微生物特性的影响
4
作者 程培军 郝浩浩 +11 位作者 李翔 李亮 张翔 唐培培 王迅 司贤宗 索炎炎 吴俊林 徐凤丹 李倩 马新军 闫萌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7-65,共9页
为改良烟区土壤和提高烤烟产量和品质,设置7个处理[不施饼肥和微生物菌剂(CK),施花生饼(P)、施芝麻饼(S)、施复合饼(C)、施花生饼+微生物菌剂(PM)、施芝麻饼+微生物菌剂(SM)、施复合饼+微生物菌剂(CM)],探讨饼肥和微生物菌剂配施对烟叶... 为改良烟区土壤和提高烤烟产量和品质,设置7个处理[不施饼肥和微生物菌剂(CK),施花生饼(P)、施芝麻饼(S)、施复合饼(C)、施花生饼+微生物菌剂(PM)、施芝麻饼+微生物菌剂(SM)、施复合饼+微生物菌剂(CM)],探讨饼肥和微生物菌剂配施对烟叶光合参数、抗氧化酶活性、烤后烟叶物理性状、化学成分和土壤微生物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单施饼肥能提高烟叶净光合速率(Pn),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总糖、总蛋白质、淀粉、还原糖、总氮、钾含量,烤烟增产3.6%~14.1%,土壤细菌数量显著提高9.6%~25.9%。施用相同饼肥时,配施微生物菌剂显著提高烟叶Pn及SOD、POD、CAT活性,烤烟产值显著增加7.8%~11.7%,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显著提高11.6%~18.4%、37.4%~48.6%。因此,单施饼肥或配施微生物菌剂均能提高土壤微生物数量,增强植株抗逆性,改善烤烟净光合速率,提高烟叶产量和优化烤烟化学成分,其中以复合饼和微生物菌剂配施效果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花生饼 芝麻饼 复合饼 微生物菌剂 产量 土壤微生物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盐菌生物强化耦合催化臭氧氧化处理渗滤液RO浓液及微生物特性分析
5
作者 袁春波 朱宇楠 +3 位作者 张楚 刘伟 楼紫阳 张千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23-336,共14页
针对传统生物工艺处理RO浓液耐盐性差、处理效率低等问题,本研究利用耐盐菌强化厌氧/好氧(A/O)活性污泥耦合催化臭氧氧化工艺以提升有机物和总氮的去除,对比活性污泥、耐盐菌剂、活性污泥+耐盐菌剂的3种体系对RO浓液中污染物去除效果、... 针对传统生物工艺处理RO浓液耐盐性差、处理效率低等问题,本研究利用耐盐菌强化厌氧/好氧(A/O)活性污泥耦合催化臭氧氧化工艺以提升有机物和总氮的去除,对比活性污泥、耐盐菌剂、活性污泥+耐盐菌剂的3种体系对RO浓液中污染物去除效果、处理前后有机物成分变化以及微生物特性差异.结果表明,较单独厌氧活性污泥和耐盐菌体系,厌氧强化体系有机氮的转化率分别提高了42%和37%;较单独好氧活性污泥和耐盐菌体系,好氧强化体系总氮去除率提升了37%和77%.气质联用分析显示,原水有机物经生物和臭氧氧化处理后促使一些不饱和键断裂,提高了难降解有机物的降解.处理后,水质指标可达《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表2标准.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Flavobacterium可能在厌氧强化体系高盐条件下的氨化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而Truepera、Paracoccus是好氧强化体系高盐条件下总氮高效去除的关键功能菌属.功能基因预测结果显示,氨化基因npr是Flavobacterium菌属的关键基因,进一步证实测序结果推测;好氧强化体系中nap、nar、nir、nor反硝化基因的相对丰度均高于单独体系,揭示了强化体系总氮高效去除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浓液 耐盐菌 生物强化 微生物群落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秸秆还田对土壤速效养分及微生物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3
6
作者 刘艳慧 王双磊 +6 位作者 李金埔 秦都林 张美玲 聂军军 毛丽丽 宋宪亮 孙学振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037-1046,共10页
连续4年以德农09068为试材,设棉花秸秆还田与未还田2个处理,调查棉花秸秆还田对土壤0-60 cm土层的速效养分含量和微生物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续4年棉花秸秆还田显著提高0-2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含量、土壤微生物量碳... 连续4年以德农09068为试材,设棉花秸秆还田与未还田2个处理,调查棉花秸秆还田对土壤0-60 cm土层的速效养分含量和微生物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续4年棉花秸秆还田显著提高0-2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含量、土壤微生物量碳、土壤活跃微生物量及土壤基础呼吸速率,分别比未还田处理提高8.16%、13.23%、12.30%、13.63%、11.57%和13.14%;在20-40 cm土层中,分别提高6.08%、27.51%、11.47%、14.32%、15.03%和17.44%;在40-60 cm土层中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含量、土壤微生物量碳及土壤活跃微生物量分别提高6.05%、12.87%、8.08%、10.60%和20.30%,但对土壤基础呼吸速率的提高效果不显著。棉花秸秆还田显著提高了棉花的籽棉、皮棉产量、总铃数及单铃重,分别提高16.86%、15.03%、5.99%和10.25%,而对衣分无显著影响。在长期棉花秸秆还田的棉田中,应关注可能产生的连作障碍,注意磷肥的适量施入,以保证实现棉花稳产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秸秆还田 养分 微生物特性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冬种绿肥对红壤性水稻土微生物特性及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67
7
作者 杨曾平 高菊生 +4 位作者 郑圣先 聂军 徐明岗 谢坚 廖育林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76-583,共8页
以农业部衡阳红壤环境重点野外科学观测基地长期冬种绿肥稻田为平台,研究了双季稻种植区长期冬种绿肥下红壤性水稻土微生物特性及酶活性与土壤质量的关系,阐明了长期冬种绿肥翻压下土壤健康的微生物指标功能。研究分析了26年冬种不同绿... 以农业部衡阳红壤环境重点野外科学观测基地长期冬种绿肥稻田为平台,研究了双季稻种植区长期冬种绿肥下红壤性水稻土微生物特性及酶活性与土壤质量的关系,阐明了长期冬种绿肥翻压下土壤健康的微生物指标功能。研究分析了26年冬种不同绿肥的红壤性水稻土微生物学参数之间的差异及其提升土壤肥力的作用,结果表明,与冬季休闲处理相比,长期冬种绿肥翻压处理的微生物种群数量、微生物生物量碳(SMBC)、微生物生物量氮(SMBN)、土壤呼吸、脲酶、转化酶和脱氢酶活性都有所提高,代谢熵(qCO2)降低,以长期冬种紫云英翻压处理效果最明显。微生物种群数量、SMBC、脲酶、脱氢酶与土壤总有机碳(TOC)、全氮(TN)、速效氮(AN)、缓效钾(SLK)和速效钾(AK)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TOC,TN,AN,SLK,AK,微生物种群数量,脲酶、转化酶、脱氢酶活性与水稻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长期冬种绿肥翻压能明显地改善红壤性水稻土的微生物特性与酶活性,提高土壤肥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试验 绿肥 水稻土 微生物特性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籽粒苋与青贮玉米混贮品质及微生物特性研究 被引量:31
8
作者 陶雅 李峰 +2 位作者 高凤芹 徐春城 孙启忠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19-129,共11页
以籽粒苋和全株玉米为原料,按不同比例10∶0(T1)、7∶3(T2)、5∶5(T3)、3∶7(T4)、0∶10(T5)混合青贮,60d后,检测青贮材料的发酵品质以及青贮前、后营养成分、微生物种类、数量变化,并分析乳酸菌多样性,以明确添加玉米对改善籽粒苋青贮... 以籽粒苋和全株玉米为原料,按不同比例10∶0(T1)、7∶3(T2)、5∶5(T3)、3∶7(T4)、0∶10(T5)混合青贮,60d后,检测青贮材料的发酵品质以及青贮前、后营养成分、微生物种类、数量变化,并分析乳酸菌多样性,以明确添加玉米对改善籽粒苋青贮发酵品质和微生物特性的作用,为籽粒苋青贮饲料的开发利用提供有效途径。结果表明,籽粒苋单独青贮品质不佳,通过添加玉米可显著降低青贮材料pH和氨态氮/总氮的值,提高干物质和总有机酸含量,当玉米添加比例超过50%时,青贮品质良好。在青贮发酵乳酸菌群演替过程中优势菌群的种类和数量决定青贮饲料的乳酸/乙酸,是影响发酵品质的主要因素之一。乳酸球菌中的肠球菌、乳球菌和类肠膜明串珠菌产酸能力强,是青贮发酵的启动菌株,乳杆菌则是青贮稳定期的主要菌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籽粒苋 玉米 青贮品质 微生物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渗灌条件下果园覆盖的保水效果及对根际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4
9
作者 路超 李絮花 +3 位作者 董静 宋震震 王洪飞 徐久凯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34-139,146,共7页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以麦秸、苹果树枝和泥炭为覆盖材料,研究渗灌条件下果园覆盖的保水效果及对根际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果园覆盖具有明显的保水作用,各时期土壤含水率均表现为泥炭覆盖>麦秸覆盖>苹果树枝覆盖>...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以麦秸、苹果树枝和泥炭为覆盖材料,研究渗灌条件下果园覆盖的保水效果及对根际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果园覆盖具有明显的保水作用,各时期土壤含水率均表现为泥炭覆盖>麦秸覆盖>苹果树枝覆盖>对照;覆盖处理和对照土壤含水率呈现相似的季节变化趋势。果园覆盖能增加根际土壤养分含量,其中,泥炭覆盖对增加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的作用最大。果园覆盖显著提高了根际土壤中细菌、真菌、放线菌、自生固氮菌、磷细菌、钾细菌、纤维素降解菌和微生物总数量以及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对不同种类碳源的利用能力,并以泥炭覆盖对提高碳源利用能力的效应最明显。覆盖处理土壤微生物群落的Shannon指数、Shannon均匀度指数和Simpson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且均表现为泥炭覆盖>麦秸覆盖>苹果树枝覆盖。综合分析认为,渗灌条件下果园覆盖泥炭对保持土壤水分,改善根际土壤养分状况,提高微生物活性的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灌 覆盖 保水 根际 土壤养分 微生物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腊肉生产过程中理化及微生物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43
10
作者 陈美春 杨勇 石磊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49-152,共4页
研究了四川腊肉生产过程中pH值、TBA、过氧化值、酸价、水分活度、水分含量等理化指标以及各种微生物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四川腊肉最低pH值在5.9左右;在生产过程中TBA值、过氧化值、酸价都呈逐渐上升趋势;最终水分活度在0.7左右,水分... 研究了四川腊肉生产过程中pH值、TBA、过氧化值、酸价、水分活度、水分含量等理化指标以及各种微生物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四川腊肉最低pH值在5.9左右;在生产过程中TBA值、过氧化值、酸价都呈逐渐上升趋势;最终水分活度在0.7左右,水分含量在20%左右;四川腊肉的优势菌为乳酸菌和葡萄球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腊肉 理化特性 微生物特性 菌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复合发酵剂加工发酵干香肠过程中的理化及微生物特性 被引量:11
11
作者 金志雄 徐静 +3 位作者 牛爽 马长伟 程文新 王巧玲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45-48,共4页
本文揭示了发酵干香肠生产过程中水分活度、pH值、酸价、过氧化物值、蛋白水解指数等理化指标及微生物指标的变化情况。研究表明,添加发酵剂的产品比自然发酵产品的pH值、水分活度、水分含量下降得更快,蛋白水解指数更大,风味更好,并明... 本文揭示了发酵干香肠生产过程中水分活度、pH值、酸价、过氧化物值、蛋白水解指数等理化指标及微生物指标的变化情况。研究表明,添加发酵剂的产品比自然发酵产品的pH值、水分活度、水分含量下降得更快,蛋白水解指数更大,风味更好,并明显抑制杂菌的生长;但两类产品最终具有相同的乳酸菌数、酸价和过氧化物值。这说明在发酵干香肠的加工过程中,产品pH值、水分含量、水分活度、蛋白水解程度等受发酵剂种类的影响,而脂肪氧化程度与发酵剂关系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剂 香肠 水分活度 蛋白水解 酸价 风味 自然发酵 微生物特性 品比 水分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香肠成熟过程中理化及微生物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张雪梅 杨勇 +3 位作者 刘书亮 秦文 李诚 蒲彪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84-188,共5页
对四川香肠自然发酵成熟过程中的理化特性和微生物的变化规律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四川香肠成熟过程中最低pH值在5.84左右;最终水分活度为0.73,水分含量在20%左右;在自然晾挂成熟过程中酸价、过氧化值和TBA值均随加工时间的增加... 对四川香肠自然发酵成熟过程中的理化特性和微生物的变化规律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四川香肠成熟过程中最低pH值在5.84左右;最终水分活度为0.73,水分含量在20%左右;在自然晾挂成熟过程中酸价、过氧化值和TBA值均随加工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四川香肠自然发酵成熟过程中的优势菌为葡萄球菌和微球菌以及乳酸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香肠 理化特性 微生物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相一体式污泥浓缩消化反应器运行效能及其微生物特性 被引量:6
13
作者 何强 孙兴福 +2 位作者 艾海男 刘鸿霞 李茂林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039-2046,共8页
为考察两相一体式污泥浓缩消化反应器(TISTD)的处理效能和影响因素,试验研究了反应器在不同污泥投配率下的运行效能,并通过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污泥中微生物的形态和种类,同时通过厌氧培养和分离,以或然计数法(MPN)确定优势菌株,用... 为考察两相一体式污泥浓缩消化反应器(TISTD)的处理效能和影响因素,试验研究了反应器在不同污泥投配率下的运行效能,并通过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污泥中微生物的形态和种类,同时通过厌氧培养和分离,以或然计数法(MPN)确定优势菌株,用16S rDNA测序分析及系统发育分析研究优势菌株.结果表明,在中温条件35℃±2℃下,TISTD反应器最佳污泥投配率为30%,在此投配率下,排泥含水率达到92.1%,VS/TS0.2~0.25,产气量为40.35L/d;污泥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有各种形态的变形虫、豆形虫、鞭毛虫和纤毛虫等原生动物,内反应器污泥电镜扫描照片显示包括各种丝状菌、杆状菌、球状菌以及体积较大的菌胶团,污泥中的微生物种群表现出高度的多样性;16S rDNA序列分析及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显示,外反应室的优势菌分属芽孢杆菌属,证明外反应室的反应处于产氢产乙酸阶段,是污泥水解酸化的主要场所;内反应室的优势菌分属于甲烷螺菌属,证明内反应室是适合产甲烷菌生长并产气的主要场所,从而实现了污泥同时浓缩消化的生物相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 浓缩消化 TISTD反应器 微生物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中试系统对微生物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14
作者 贾建丽 李广贺 钟毅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15-118,共4页
微生物作为土壤石油烃生物降解的主体,其活性是提高石油降解效率的关键要素.在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过程中,环境条件的改变造成微生物特性及其降解活性的相应变化.与现场调研的土壤相比,生物修复中试系统中微生物密度提高了1个数量级,FD... 微生物作为土壤石油烃生物降解的主体,其活性是提高石油降解效率的关键要素.在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过程中,环境条件的改变造成微生物特性及其降解活性的相应变化.与现场调研的土壤相比,生物修复中试系统中微生物密度提高了1个数量级,FDA活性提高了1.5倍.由于环境胁迫产生的诱导作用,除油微生物优势明显.中试系统运行稳定后,除油微生物密度比微生物总密度低1个数量级,污染土壤中微生物的活性与除油微生物的密度变化更趋于一致.扫描电镜和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生物修复系统微生物以杆菌、球菌为主,革兰氏染色呈阳性.生物修复不同时期土壤与现场土样相比,其种群构成呈现各自的特点.在生物修复后期,微生物种群多样性有所降低,在强化生物修复中试系统中更为明显.这主要是因为随着反应的进行,环境胁迫对微生物的种群多样性及其相对丰度都产生了诱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污染土壤 强化生物修复 微生物特性 环境胁迫 油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芒大麦草青贮微生物特性研究及优良乳酸菌筛选 被引量:8
15
作者 陶雅 李峰 +1 位作者 高凤芹 孙启忠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66-73,共8页
以短芒大麦草为研究对象,利用传统培养法从叶围和青贮发酵体系中分离出乳酸菌、大肠杆菌、好氧细菌、酵母菌和霉菌,并计数;结合细菌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 DNA序列分析鉴定分离出的乳酸菌菌株;通过研究乳酸菌的生长曲线、产酸特... 以短芒大麦草为研究对象,利用传统培养法从叶围和青贮发酵体系中分离出乳酸菌、大肠杆菌、好氧细菌、酵母菌和霉菌,并计数;结合细菌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 DNA序列分析鉴定分离出的乳酸菌菌株;通过研究乳酸菌的生长曲线、产酸特性及耐酸性,筛选优质乳酸菌。以期探明短芒大麦草叶围及青贮发酵体系中微生物菌群特性及青贮料中乳酸菌多样性,筛选出具有促发酵效果的乳酸菌菌株,为有益微生物饲料研发奠定基础。试验结果表明,短芒大麦草经青贮发酵后各微生物菌群数量发生不同程度变化,乳酸菌数量由0 cfu/g FM增加到4.00×108cfu/g FM,酵母菌数量由8.50×105cfu/g FM增加到1.02×108cfu/g FM,而好氧细菌、大肠杆菌和霉菌数量变化不明显;从短芒大麦草青贮发酵体系分离得到4株乳酸菌,经鉴定Lx36为Lactobacillus pentosus,Lx37为Lactobacillus brevis,Lx53为Pediococcus pentosaceus,Lx54为Lactobacillus parabuchneri;筛选得到1株益于青贮的乳酸菌株Lx36,约在20 h后进入稳定生长期,OD值达到4.21,且发酵12 h的p H仅为4.08,并可以在p H=3.0环境条件下生长。综上所述,青贮发酵是体系中各种微生物相互作用的过程,微生物菌群的数量及变化直接影响青贮饲料发酵品质。短芒大麦草青贮饲料中乳酸菌种类较丰富,筛选得到的戊糖乳杆菌繁殖速度快、产酸能力强同时表现出了较强的耐酸性,具有潜在的生产应用价值,适宜用作促发酵的青贮添加剂菌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芒大麦草 青贮 微生物特性 乳酸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茶年龄对茶园土壤微生物特性及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58
16
作者 薛冬 姚槐应 黄昌勇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84-87,共4页
分析了浙江省两个典型茶区土壤化学、微生物学性质以及酶活性。结果表明,茶园土壤的酸化程度随植茶年龄的增加而加重,土壤有效态N以NO-3 N为主。两茶区高龄茶园的土壤微生物量均很低,表明长期植茶形成的独特生态环境对微生物有抑制作... 分析了浙江省两个典型茶区土壤化学、微生物学性质以及酶活性。结果表明,茶园土壤的酸化程度随植茶年龄的增加而加重,土壤有效态N以NO-3 N为主。两茶区高龄茶园的土壤微生物量均很低,表明长期植茶形成的独特生态环境对微生物有抑制作用。两茶园土壤微生物代谢商(Rmic/Cmic)都较非茶园对照土壤低,并且随植茶年龄的增加,两者呈相似的变化趋势。土壤微生物商的变化可能与茶园土壤环境胁迫状况有关,低龄茶园的土壤微生物商(Cmic/Corg)高于非茶园对照土壤,也明显高于高龄茶园。土壤有机碳,全N ,有效P ,NH-4 N ,NO-3 N ,脲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均随植茶年龄的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土壤 微生物特性 年龄 酸性磷酸酶活性 NO3^- 土壤微生物 变化趋势 微生物 生物学性质 微生物代谢 土壤有机碳 土壤pH值 土壤化学 抑制作用 生态环境 环境胁迫 浙江省 有效态 有效P 茶区 对照 脲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售广式腊肠微生物特性调查及安全性评估 被引量:6
17
作者 符小燕 蒋爱民 +3 位作者 郭善广 谭淑君 许健仪 曾慧冰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2010年第9期1005-1008,共4页
本文调查了市售广式腊肠的微生物特性,分析了相关的理化指标,并阐述了各项理化指标对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五个品牌26个样的市售广式腊肠表面和内容物的微生物含量比较少,乳酸菌是优势菌,其次是葡萄球球菌和微球菌,而肠杆菌、酵母菌... 本文调查了市售广式腊肠的微生物特性,分析了相关的理化指标,并阐述了各项理化指标对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五个品牌26个样的市售广式腊肠表面和内容物的微生物含量比较少,乳酸菌是优势菌,其次是葡萄球球菌和微球菌,而肠杆菌、酵母菌、霉菌和大肠杆菌非常少,几乎未检测出。广式腊肠较低的水分含量(平均值:13.46%)、低水分活度(平均值:0.678)和适宜的氯化钠含量(平均值:3.9%),抑制了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保证了腊肠的微生物卫生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式腊肠 微生物特性 安全性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风干牛肉成熟过程中理化及微生物特性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俊钢 李宇辉 +2 位作者 郭安民 韩冬印 刘成江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29-133,共5页
对新疆风干牛肉自然发酵成熟过程中的理化特性和微生物变化规律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新疆风干牛肉成熟过程中最低pH值在5.78左右;最终水分活度为0.76,水分含量在20%左右;在自然风干成熟过程中酸价、过氧化值和硫代巴比妥酸值(TBA... 对新疆风干牛肉自然发酵成熟过程中的理化特性和微生物变化规律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新疆风干牛肉成熟过程中最低pH值在5.78左右;最终水分活度为0.76,水分含量在20%左右;在自然风干成熟过程中酸价、过氧化值和硫代巴比妥酸值(TBA)均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大。新疆风干牛肉自然发酵成熟过程中的优势菌主要有乳酸菌、葡萄球菌和微球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风干牛肉 理化特性 微生物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TEX污染物的厌氧降解机制及微生物特性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豆俊峰 丁爱中 孙寓姣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47-553,共7页
近十多年来国外研究者对单环芳烃苯系物(主要包括苯、甲苯、乙苯及二甲苯,合称为BTEX)的微生物厌氧降解研究做了大量工作,发现BTEX在NO3-,Mn4+,Fe3+,SO42-,CO2等电子受体条件下能够进行降解,已陆续分离到许多BTEX厌氧降解菌,并对其相应... 近十多年来国外研究者对单环芳烃苯系物(主要包括苯、甲苯、乙苯及二甲苯,合称为BTEX)的微生物厌氧降解研究做了大量工作,发现BTEX在NO3-,Mn4+,Fe3+,SO42-,CO2等电子受体条件下能够进行降解,已陆续分离到许多BTEX厌氧降解菌,并对其相应降解酶的生化性质进行了鉴定,相关的基因被克隆、鉴定和改造.通过对BTEX化合物的厌氧生物降解过程、代谢机制与途径、参与降解的主要微生物、相关降解酶及基因等进行综述与分析,提出了BTEX污染物厌氧降解研究中尚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环芳烃苯系物(BTEX) 厌氧降解 代谢机制与途径 微生物特性 降解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灰分生物质炭对红壤理化特性与微生物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简秀梅 陈学濡 +3 位作者 刘富豪 杜衍红 付小燕 蒋恩臣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82-291,共10页
为探讨不同灰分含量的生物质炭对酸性红壤特性和微生物特性的协同影响,采用盆栽试验,添加1%~10%土壤质量的高灰分稻壳炭(RHC)和低灰分油茶壳炭(COSC),以无添加为对照,50 d后测定土壤含水率、pH值和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以及... 为探讨不同灰分含量的生物质炭对酸性红壤特性和微生物特性的协同影响,采用盆栽试验,添加1%~10%土壤质量的高灰分稻壳炭(RHC)和低灰分油茶壳炭(COSC),以无添加为对照,50 d后测定土壤含水率、pH值和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以及土壤微生物群落数量、微生物量碳含量和微生物活性。结果表明,添加1%~10%的RHC和COSC,土壤含水率由15.54%增加至17.47%~28.28%,pH值由5.40提高至7.05~7.75,其中,10%RHC处理土壤的含水率显著(p<0.05)提高81.98%,pH值显著提高43.52%。酸性红壤的营养元素随RHC添加量的增加而提高,10%RHC处理土壤的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显著增加84.83%、70.47%和595.57%,COSC添加对土壤碱解氮含量有负相关影响,使其降低14.65%~29.27%。微生物群落数量随RHC、COSC添加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5%RHC处理对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影响显著,分别增长了1040.05%、715.00%和713.59%;5%COSC处理对土壤真菌数量影响显著,增长了1265.00%。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和微生物活性均随RHC和COSC添加量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5%COSC处理对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影响显著,较对照组增长了11倍,5%RHC处理对微生物活性影响显著,较对照组增加了60.50%。因此,适量添加高灰分稻壳炭改良红壤,可协同改良土壤理化特性、增加微生物群落数量和微生物活性。本研究结果可为高灰分生物质炭改良酸性土壤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 生物质炭 理化特性 微生物特性 高灰分 含氧官能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