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波-过氧化氢工艺处理含Cu-EDTA废水 被引量:4
1
作者 王宏杰 曹喆 +1 位作者 赵子龙 董文艺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4756-4763,共8页
采用微波-过氧化氢工艺处理含Cu-EDTA废水,考察反应时间、初始pH、H_2O_2投加量、微波功率以及共存物质等因素对该工艺处理效能的影响,并分析了氧化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在初始pH为3,H_2O_2投加量为41mmol·L-1,微波功率为210 W时,1.... 采用微波-过氧化氢工艺处理含Cu-EDTA废水,考察反应时间、初始pH、H_2O_2投加量、微波功率以及共存物质等因素对该工艺处理效能的影响,并分析了氧化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在初始pH为3,H_2O_2投加量为41mmol·L-1,微波功率为210 W时,1.57 mmol·L-1 Cu-EDTA反应10 min后,Cu和TOC去除率分别高达97.0%和60.7%,出水电导率低至1.8 m S·cm-1,产泥量仅为0.15 g·L-1。NO-3的存在对Cu-EDTA的氧化降解过程无明显影响,而Cl-、H2PO-4和酒石酸对反应过程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该工艺下反应4 min后Cu-EDTA基本氧化为中间产物,并在4~6 min内急剧降解,最终形成小分子羧酸类物质、NH3-N和无机碳。反应过程沉淀产物主要以Cu O形式存在。相比Fenton工艺,该工艺在氧化效能、出水电导率及产泥量等方面有显著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过氧化氢 Cu-EDTA 氧化 废水 芬顿 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分析法的微波-过氧化氢-碱预处理污泥水解酸化优化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贾瑞来 刘吉宝 魏源送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20-931,共12页
为进一步优化微波-过氧化氢-碱(MW-H2O2-OH)预处理污泥的水解酸化操作参数,在前期单因素试验研究的基础上,采用3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建立了水解温度、水解酸化时间和蛋白酶投加量分别对总VFA浓度和SCOD浓度影响的回归模型,并进行... 为进一步优化微波-过氧化氢-碱(MW-H2O2-OH)预处理污泥的水解酸化操作参数,在前期单因素试验研究的基础上,采用3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建立了水解温度、水解酸化时间和蛋白酶投加量分别对总VFA浓度和SCOD浓度影响的回归模型,并进行了碳源组成及其可利用性的评估.结果表明,模型极显著,拟合度、可信度和精确度高,数据合理,试验误差小.通过对回归模型的求解及综合考虑,得到优化的工艺条件为水解温度53.13℃、水解酸化时间4 d、蛋白酶投加量30.14 mg·g-1(蛋白酶/总固体浓度(TS),下同).验证结果表明,总VFA浓度和SCOD浓度的相对误差均在3%以内,说明该模型能很好地优化微波-过氧化氢-碱预处理后污泥的水解酸化操作条件和预测总VFA浓度和SCOD浓度.在碳源组成方面,优化工艺条件下SCOD占TCOD(混合液总COD)的44.56%,总VFA、溶解性蛋白质、溶解性糖类分别占SCOD的66.42%、19.34%和6.89%,碳源以总VFA为主,其中,VFA以乙酸(35.11%)、异戊酸(20.14%)、正丁酸(19.94%)、丙酸(16.90%)为主.三维荧光光谱的分析结果表明,污泥上清液中以溶解性微生物产物类酪氨酸和类色氨酸为主.优化组的污泥上清液作为碳源时的反硝化速率(0.184g·g-1·d-1,以每g VSS每天反硝化的NO-3-N量(g)计,下同)远远高于未优化组(0.065 g·g-1·d-1),碳源可利用性介于甲醇和乙酸钠之间,碳源可利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面分析法 微波-过氧化氢- 污泥预处理 水解酸化 碳源
原文传递
残留过氧化氢对微波-过氧化氢-碱预处理后污泥水解酸化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贾瑞来 刘吉宝 +1 位作者 魏源送 才兴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3801-3808,共8页
前期研究发现,由于残留过氧化氢的影响,经过微波-过氧化氢-碱MW-H2O2-OH(p H=10)预处理的污泥进行水解酸化时存在产酸滞后期.因此,本研究通过批量试验,考察了残留过氧化氢对MW-H2O2-OH(p H=10和p H=11,MHO10和MHO11)预处理后污泥水解酸... 前期研究发现,由于残留过氧化氢的影响,经过微波-过氧化氢-碱MW-H2O2-OH(p H=10)预处理的污泥进行水解酸化时存在产酸滞后期.因此,本研究通过批量试验,考察了残留过氧化氢对MW-H2O2-OH(p H=10和p H=11,MHO10和MHO11)预处理后污泥水解酸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过氧化氢酶比二氧化锰具有更高效率的过氧化氢分解能力,能够在10 min内完全降解过氧化氢.水解酸化的8 d时间内,四组试验的SCOD(溶解性COD)浓度和总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优化水解时间均为0.5 d;MHO10组、MHO10+过氧化氢酶组(MHO10C)和MHO11+过氧化氢酶组(MHO11C)的优化水解酸化时间均为3 d,MHO11组的优化水解酸化时间为4 d.残留过氧化氢对MHO10预处理后污泥的水解酸化有抑制作用,存在产酸滞后期.与MHO10预处理相比,MHO11预处理释放的SCOD提高了19.29%,释放了更多的有机物,进而显著提高了总VFA产量,5 d时总VFA产量显著提高了84.80%,且MHO11组可以轻微缩短产酸滞后期.投加100mg·L-1过氧化氢酶,明显缩短解除了MHO10组和MHO11组0.5 d的产酸滞后期,并提高了总VFA产量,3 d时,MHO10C组、MHO11C组的总VFA浓度分别比MHO10组提高了23.61%、50.12%.MHO10组、MHO10C组和MHO11C组VFA的主要组分均为乙酸、异戊酸、正丁酸,而MHO11组VFA的主要组分为乙酸、丙酸、异戊酸,在各组的优化水解酸化时间,3种主要的VFA组分之和均占总VFA的75%以上,其中乙酸所占比例均在41%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过氧化氢- 污泥预处理 水解酸化 过氧化氢 氧化 p H
原文传递
微波-H_2O_2消解法联合快速测定水中总氮总磷 被引量:6
4
作者 何江 张丰如 《广东化工》 CAS 2008年第7期141-143,149,共4页
研究了用微波—过氧化氢联合消解测定城市生活污水中总氮总磷的方法。通过加标回收率试验,分别研究了微波功率、微波消解时间、H2O2和1+1 H2SO4的用量对样品消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本方法与国家标准方法比较具有操作简单,快速,消解完... 研究了用微波—过氧化氢联合消解测定城市生活污水中总氮总磷的方法。通过加标回收率试验,分别研究了微波功率、微波消解时间、H2O2和1+1 H2SO4的用量对样品消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本方法与国家标准方法比较具有操作简单,快速,消解完全,精密度和准确度高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氮 总磷 微波-过氧化氢消解法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总氮 被引量:18
5
作者 张丰如 何江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12-114,共3页
研究了用微波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样中的总氮,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消解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省时、消解完全的特点,精密度和准确度均令人满意.方法的线性范吲为0.0242~9.60mg/L,水样加标回收率为101%~103%,相对标准偏差... 研究了用微波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样中的总氮,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消解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省时、消解完全的特点,精密度和准确度均令人满意.方法的线性范吲为0.0242~9.60mg/L,水样加标回收率为101%~103%,相对标准偏差为0.13%~0.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氮 过氧化氢-微波消解 紫外分光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wave-assisted hydroxylation of benzene to phenol with H_2O_2 over FeSO_4/SiO_2 被引量:4
6
作者 LIU Tong WEI Xianyong +3 位作者 ZHAO Jianjun XIE Hengsen WANG Taotao ZONG Zhimin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I CAS 2010年第1期93-96,共4页
Hydroxyl radicals HO are generated under Fenton-like (Fe2++H2O2→HO?+OH?+Fe3+) catalytic conditions upon microwave irradiation. Liquid-phase direct catalytic oxidation of benzene to phenol was obtained using FeSO4 sup... Hydroxyl radicals HO are generated under Fenton-like (Fe2++H2O2→HO?+OH?+Fe3+) catalytic conditions upon microwave irradiation. Liquid-phase direct catalytic oxidation of benzene to phenol was obtained using FeSO4 supported on silica gel as a solid catalyst and hydrogen peroxide as the oxidant. The effects of various parameters, such as the different solvents, the amount of solvent used, the amount of catalyst used, the reaction time, the reaction temperature and the amount of hydrogen peroxide used on the yield of phenol were studied to identify optimum reaction conditions. Conventionally heated reaction gives a phenol yield of 0.6%. A higher phenol yield of 13.9% with a selectivity of 100% is obtained when the reaction mixture was irradiated with micro-wave energy. It is concluded that microwave irradiation offers more effective control of energy input for hydroxyl radical generation that is appropriate for various synthetic reac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oxyl radicals Fenton catalytic conditions microwave energ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波预处理的酶强化污泥水解酸化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贾瑞来 魏源送 刘吉宝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56-165,共10页
微波预处理能显著提高污泥上清液中溶解性有机物含量,进而可作为内碳源补充强化生物脱氮,但释放的大量溶解性有机物却存在碳源可利用性偏低问题.因此,为了提高上述碳源的可利用性,本研究通过批量试验,考察了添加中性蛋白酶和中温α-淀... 微波预处理能显著提高污泥上清液中溶解性有机物含量,进而可作为内碳源补充强化生物脱氮,但释放的大量溶解性有机物却存在碳源可利用性偏低问题.因此,为了提高上述碳源的可利用性,本研究通过批量试验,考察了添加中性蛋白酶和中温α-淀粉酶对微波预处理污泥水解酸化的强化效果,同时研究了水解酸化过程中污泥上清液中有机物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经过微波-过氧化氢-碱预处理的污泥进行水解酸化能产生较多的挥发性脂肪酸(VFA),碳源可利用性提高,但由于在水解酸化最初的2 d内存在产酸滞后期,导致水解酸化时间被延长.加入中性蛋白酶和中温α-淀粉酶不仅促进了预处理后污泥的水解酸化,而且解除了微波-过氧化氢-碱预处理导致的产酸滞后现象.在55℃、I/S(接种比)=0.07条件下,酶的最佳投加量分别为30 mg·g^(-1)(蛋白酶/总固体浓度TS)和90 mg·g^(-1)(淀粉酶/TS),最佳水解时间为0.5 d,最佳酸化时间为4 d.水解酸化过程中溶解性COD(SCOD)、溶解性蛋白质、溶解性糖类和VFA浓度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规律.水解0.5 d时,30 mg·g^(-1)(蛋白酶/TS)组和90 mg·g^(-1)(淀粉酶/TS)组的SCOD、溶解性蛋白质、溶解性糖类浓度均达到最大值.水解酸化4 d时,30 mg·g^(-1)(蛋白酶/TS)组和90 mg·g^(-1)(淀粉酶/TS)组的总VFA浓度分别为3373.39 mg·L^(-1)(以COD计,下同)和3226.79 mg·L^(-1),比预处理组分别提高了82.37%、74.45%.30 mg·g^(-1)(蛋白酶/TS)组和90 mg·g^(-1)(淀粉酶/TS)组的VFA主要组分均为乙酸、正丁酸和异戊酸,其中,乙酸占总VFA的比例分别为46.53%、45.94%,污泥上清液中的COD/总氮(TN)比分别为13.26、14.41.在碳源组成方面,在水解酸化0.5~4.0 d之内,30 mg·g^(-1)(蛋白酶/TS)组和90 mg·g^(-1)(淀粉酶/TS)组的SCOD浓度基本不变,但随着水解酸化时间的延长,溶解性蛋白质占SCOD的比例均在下降,总VFA占SCOD的比例均在提高,实现了在不改变碳源总量的条件下增加易生物降解有机物比例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过氧化氢- 污泥预处理 水解酸化 蛋白酶 Α-淀粉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