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GRAPES四维变分的静止轨道微波观测系统模拟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陈柯 洪鹏飞 +6 位作者 韩威 李泽宇 王皓 王金成 陈昊 张志清 谢振超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69-785,共17页
地球静止轨道微波观测同时具有高频次、大视场和穿透云雨的全天候观测能力,因此中国在规划第二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风云四号”系列时已经明确提出对静止轨道微波观测的需求。基于中国候选的50、118、183、380和425 GHz五频段静止轨道... 地球静止轨道微波观测同时具有高频次、大视场和穿透云雨的全天候观测能力,因此中国在规划第二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风云四号”系列时已经明确提出对静止轨道微波观测的需求。基于中国候选的50、118、183、380和425 GHz五频段静止轨道微波辐射计载荷方案,开展了地球静止轨道微波观测系统模拟试验,理解其观测时间分辨率、频段选取和观测误差对台风预报的影响。试验基于GRAPES全球四维变分同化系统,同化静止轨道微波模拟观测资料,以2018年台风“玛利亚”和“山竹”为例分析了静止轨道微波资料同化对台风预报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对于静止轨道微波资料同化应用,提高观测资料的时间分辨率、增加通道数量和降低噪声水平能够有效提升台风数值预报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止轨道微波观测 观测系统模拟试验 资料同化 GRAPES 四维变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TTOV和CRTM对“罗莎”台风卫星微波观测的模拟研究与比较 被引量:17
2
作者 刘硕松 董佩明 +1 位作者 韩威 张文军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85-597,共13页
快速辐射传输模式中水成物辐射效应的考虑对卫星观测模拟具有重要的影响。利用区域中尺度数值模式WRF预报输出水成物含量和温湿廓线等参数,使用欧洲中期数值天气预报中心和美国卫星资料同化联合中心发展建立的快速辐射传输模式RTTOV和CR... 快速辐射传输模式中水成物辐射效应的考虑对卫星观测模拟具有重要的影响。利用区域中尺度数值模式WRF预报输出水成物含量和温湿廓线等参数,使用欧洲中期数值天气预报中心和美国卫星资料同化联合中心发展建立的快速辐射传输模式RTTOV和CRTM,结合雅可比模式计算得到的响应函数,分析了各种水成物辐射效应对AMSUA/B卫星微波观测各通道亮温模拟的影响,并比较了RTTOV和CRTM结果间的异同。结果表明,RTTOV和CRTM两个快速辐射传输模式计算得到的水成物响应函数和水成物辐射效应对模拟亮温影响特征基本一致,但量级上存在差异。雅可比表征的水成物响应函数和水成物本身的分布层次对应关系良好,云水和雨水的响应函数主要分布在中下层,冰水和雪则分布在中上层。相对于RTTOV,CRTM计算得到的水成物响应函数要大一些。对AMSUA,云水和雨水的辐射效应对通道模拟亮温主要以增温为主,尤其是在低频的窗区通道,冰晶和雪则体现散射效应为主的降温作用。对AMSUB,水成物辐射效应的考虑使得模拟亮温降低,尤其是通道2降温幅度最大。CRTM计算出的水成物辐射效应带来的模拟亮温变化幅度大于RTTOV。目前,CRTM除了考虑云、雨、冰和雪4种水成物外,还考虑霰和雹的辐射效应,对水成物辐射效应的考虑比RTTOV更完善一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辐射传输模式 RTTOV CRTM 卫星微波观测 云雨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卫星微波观测亮温与云辐射模拟亮温的台风定位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毕明明 邹晓蕾 《气象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57-466,共10页
极轨气象卫星S-NPP、MetOp-A和FY-3B上搭载的微波湿度计观测资料可以反映出台风周围水汽和云雨结构。本文使用权重函数峰值在800 hPa附近的微波湿度计通道观测资料和ERA5再分析资料全天空模拟亮温,以飓风Sandy和Isaac为例,对用方位谱台... 极轨气象卫星S-NPP、MetOp-A和FY-3B上搭载的微波湿度计观测资料可以反映出台风周围水汽和云雨结构。本文使用权重函数峰值在800 hPa附近的微波湿度计通道观测资料和ERA5再分析资料全天空模拟亮温,以飓风Sandy和Isaac为例,对用方位谱台风中心位置定位方法得到的观测和模拟中心位置进行了比较。利用下午星S-NPP搭载的先进技术微波探测仪(Advanced Technology Microwave Sounder,ATMS)和上午星MetOp-A搭载的微波湿度计(Microwave Humidity Sounder,MHS)观测亮温得到的飓风Sandy(Isaac)中心位置与最佳路径平均相差35.8 km(32.9 km),但用ERA5全天空模拟亮温得到的飓风Sandy(Isaac)中心位置与最佳路径平均相差73.3 km(82.1 km)。若按照热带风暴和台风等级来划分,ATMS和MHS观测和模拟亮温得到的台风中心位置与最佳路径的平均距离对热带风暴分别是36.5 km和105.9 km,对台风分别是25.8 km和56.4 km。若用FY-3B搭载的微波湿度计(以MWHS表示)替换ATMS,所得结果类似。ERA5作为全球大气再分析资料的典型代表,用方位谱台风中心位置定位方法得到的台风中心位置误差较大的原因是ERA5再分析资料全天空模拟亮温在台风中的分布结构与观测亮温相差较大,而模拟亮温与冰水路径分布结构极为相似。研究对台风数值预报中的全天空模拟亮温资料同化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微波观测 全天空模拟 方位谱分析 台风中心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天候卫星微波观测资料变分同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5
4
作者 窦芳丽 陆其峰 郭杨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120-1130,共11页
云和降水区微波观测包含大量与天气系统,特别是台风、暴雨等灾害性天气系统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大气信息,因此微波资料的全天候同化应用成为当前数值预报领域的热点研究问题。过去20年间,全球几大数值预报中心逐步开展了全天候同化技术... 云和降水区微波观测包含大量与天气系统,特别是台风、暴雨等灾害性天气系统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大气信息,因此微波资料的全天候同化应用成为当前数值预报领域的热点研究问题。过去20年间,全球几大数值预报中心逐步开展了全天候同化技术的研究和业务应用,证实了全天候卫星微波观测资料能够改进模式中的质量、风场、湿度以及云和降水场的初始信息,从而改进数值预报模式的预报效果。通过梳理和评述全天候卫星微波观测资料同化方法,分析其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和目前存在的困难和挑战,为未来在我国数值天气预报领域开展全天候同化研究提供依据。随着我国新一代数值天气预报模式的发展应用,加强我国全天候资料同化技术的研究将会在业务中发挥更大的科学效益和应用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天候 云和降水 微波观测 资料同化 一维变分
原文传递
多源极轨卫星微波温度计资料实时区域同化系统
5
作者 希爽 于天雷 +2 位作者 任素玲 张里阳 唐世浩 《电子技术应用》 2024年第3期86-91,共6页
基于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WRF和WRFDA同化系统,实现多源极轨卫星微波温度计资料实时区域同化,并对同化产品进行评估和应用。2018年同化试验结果表明:通过质量控制和偏差订正,AMSU-A资料第5~9通道亮温观测增量O-B(观测值O和背景场的正演辐... 基于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WRF和WRFDA同化系统,实现多源极轨卫星微波温度计资料实时区域同化,并对同化产品进行评估和应用。2018年同化试验结果表明:通过质量控制和偏差订正,AMSU-A资料第5~9通道亮温观测增量O-B(观测值O和背景场的正演辐射模拟值B的差值)的标准差有效降低,同化后各通道亮温分析残差O-A(观测值O和分析场的正演辐射模拟值A的差值)的标准差有效降低。同化预报产品被应用在暴雨强对流个例和台风个例中,取得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资料同化 区域数值天气预报 极轨气象卫星 卫星微波观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止轨道微波卫星热带气旋观测数值模拟及时空分辨率分析:以台风“菲特”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张颖 刘浩 +1 位作者 吴季 何杰颖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53-261,共9页
观测热带气旋所需的空间分辨率以及识别出变化所需的时间分辨率对于用于观测热带气旋的辐射计的指标设计有重要意义.利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6h全球最终分析资料作为初始场,通过中尺度数值天气预报模式输出不同时刻水凝物含量和温湿度... 观测热带气旋所需的空间分辨率以及识别出变化所需的时间分辨率对于用于观测热带气旋的辐射计的指标设计有重要意义.利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6h全球最终分析资料作为初始场,通过中尺度数值天气预报模式输出不同时刻水凝物含量和温湿度廓线等参数,使用欧洲中期数值天气预报中心发展建立的快速辐射传输模式输出亮温,分析了不同时刻及不同空间分辨率下氧气吸收频段和水汽吸收频段的静止轨道探测模拟亮温.结果表明:热带气旋等级越高,观测的空间分辨率需求越高,氧气吸收频率、水汽吸收频率、窗区频率对空间分辨率敏感度依次增大;短时间内低等级热带气旋的观测时间分辨率需求越高,水汽吸收频段探测频率所需时间分辨率高于氧气吸收频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辐射传输模型 热带气旋 静止轨道 微波卫星观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波探测资料的全球大气亮温长期变化趋势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李刚 张鹭 《气象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19,共10页
本文使用1978—2013年美国大气海洋局NOAA研发的STAR V3.0版本的MSU/AMSUA逐月亮温格点数据,引入集合经验模式分解(EEMD)方法,研究了高空大气亮温的非线性变化趋势,尤其注重亮温气候趋势的时间演变特征,并与传统线性回归(CLR)方法做了... 本文使用1978—2013年美国大气海洋局NOAA研发的STAR V3.0版本的MSU/AMSUA逐月亮温格点数据,引入集合经验模式分解(EEMD)方法,研究了高空大气亮温的非线性变化趋势,尤其注重亮温气候趋势的时间演变特征,并与传统线性回归(CLR)方法做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全球对流层增温、平流层降温的大背景下,基于EEMD的亮温非线性趋势演变特征表现为:近10 a对流层中、高层全球平均增暖趋势放缓,甚至出现轻微的降温趋势;北半球对流层增暖首先出现在北极,随后向低纬度方向延伸。北极对流层增暖向上影响高层大气,最高可以扩展到平流层低层。南半球对流层中低纬度地区受北半球大气影响也出现增温。另外,近10 a南极地区出现显著的独立增温现象。平流层变冷北半球最早从中纬度地区开始发生,变冷逐渐增强的同时向极地和低纬度两侧扩张。南极上空平流层大气早期也出现显著变冷,然而随着2000年以后南极大范围增暖,平流层变冷逐渐转移到中低纬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观测 高空温度 非线性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叉定标产生的NOAA卫星长期大气温度观测资料 被引量:4
8
作者 邹成治 高梅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82-587,共6页
介绍一套用于气候变化研究的NOAA卫星微波观测资料,资料为全球5d平均,2.5°×2.5°经纬网格,3个深层大气(对流中层、对流层顶以及平流层下层)的温度分布。该文简介了资料产生的方法,包括交叉定标、角度订正、网格化以及网... 介绍一套用于气候变化研究的NOAA卫星微波观测资料,资料为全球5d平均,2.5°×2.5°经纬网格,3个深层大气(对流中层、对流层顶以及平流层下层)的温度分布。该文简介了资料产生的方法,包括交叉定标、角度订正、网格化以及网格误差修正等,给出了使用这套资料分析得到的1987—2006年间不同大气层的温度变化趋势,并提供了获取这套资料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AA 卫星 MSU 微波观测 大气温度 定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基微波辐射计网络资料处理系统设计及实现 被引量:10
9
作者 郭伟 王振会 +3 位作者 孙安平 胡方超 楚志刚 潘旭光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20-125,共6页
青海省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项目利用三台地基微波辐射计(12~20通道)用于人工增雨工程,为了有助于在增雨作业过程中快速、直观、准确掌握整个区域内天气状况,设计了微波辐射计网络资料处理系统。整个系统包括观测站以及中心站数据库设计、... 青海省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项目利用三台地基微波辐射计(12~20通道)用于人工增雨工程,为了有助于在增雨作业过程中快速、直观、准确掌握整个区域内天气状况,设计了微波辐射计网络资料处理系统。整个系统包括观测站以及中心站数据库设计、观测数据上传和入库以及用户查询显示终端程序。该系统的建立采用结构化程序设计,方便后续功能扩展,用DELPHI 7作为应用程序的开发工具,用Microsoft SQL 2000做数据库,已实现数据格式转换、数据资料的实时传输、自动入库、原始数据及气象产品的查询、输出及单站产品多方式显示等功能。经过半年多软件测试实验,系统整体运行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基微波辐射计观测网络 资料处理软件 系统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载微波辐射遥感的极化指数距平统计与土壤湿度分布 被引量:7
10
作者 颜锋华 金亚秋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2004年第4期386-392,共7页
用辐射传输理论提出的地表微波辐射极化指数PI的定义 ,分别指出了土壤湿度、地面粗糙、植被层和大气层的各自影响。用DMSPSSM/I多时相 6年的数据给出中国主要陆地 19.35GHz通道的PI值月平均分布 ,表征土壤湿度的月变化 ,并获得中国主要... 用辐射传输理论提出的地表微波辐射极化指数PI的定义 ,分别指出了土壤湿度、地面粗糙、植被层和大气层的各自影响。用DMSPSSM/I多时相 6年的数据给出中国主要陆地 19.35GHz通道的PI值月平均分布 ,表征土壤湿度的月变化 ,并获得中国主要陆地同季同月PI距平值ΔnPI的统计分布 ,展示了中国陆地土壤湿度变化的分布图 ,以及在干旱与水涝期间PI距平值的异常 ,用中国山西 2 0 0 1年 5月的干旱和中国长江中游 1998年 8月水涝作了个例证明。这一理论方法可同样推广到有较低频率 (如 10 .7GHz)的 2 0 0 2年 5月发射的AMSR E或中国风云系列卫星微波成像辐射计的通道 ,而获得土壤湿度分布更好的PI指数评估。在已知区域平均PI值与平均土壤湿度的条件下 ,可以定量反演该区域的土壤湿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时相微波辐射观测 土壤湿度 极化指数 距平统计 异常指数分布 星载微波辐射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MSR-E微波数据反演裸地地表温度算法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刘曾林 唐伯惠 李召良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4-27,共4页
利用AMSR-E被动微波数据,以撒哈拉沙漠地区为研究对象,基于搭载在同一颗卫星上的AMSR-E传感器和MODIS传感器同步观测成像的特点,将MODIS数据反演得到的裸地地表温度产品进行尺度上推,作为AMSR-E像元尺度的地表真实温度,在分析AMSR-E不... 利用AMSR-E被动微波数据,以撒哈拉沙漠地区为研究对象,基于搭载在同一颗卫星上的AMSR-E传感器和MODIS传感器同步观测成像的特点,将MODIS数据反演得到的裸地地表温度产品进行尺度上推,作为AMSR-E像元尺度的地表真实温度,在分析AMSR-E不同通道微波探测值所包含的不同信息特点的基础上,选出反演裸地地表温度较为有效的探测通道,利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建立经尺度上推后对应AMSR-E尺度的MODIS地表温度与AMSR-E各通道亮温之间的对应关系,从而实现利用AMSR-E被动微波数据反演裸地地表温度的算法。经验证,反演计算的裸地地表温度误差在±3K之间。该方法不仅对时间和空间的变化有一定的适应性,而且具有一定的物理意义,反演结果可以较好地反映裸地地表温度的变化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温度 地球观测系统先进微波扫描辐射计 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卫星资料循环同化应用对区域数值预报效果影响分析 被引量:17
12
作者 刘君 黄江平 +3 位作者 董佩明 张文军 严仕尧 张长国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6-165,共10页
为提高卫星资料在同化系统中的利用率及验证卫星微波资料对区域数值预报效果的影响,本文以2008年8月1—31日为研究时段,利用WRF模式及其WRF-3DVAR同化模块,设计并构建了卫星微波资料的快速循环同化方案,分析循环同化方案对数值预报的改... 为提高卫星资料在同化系统中的利用率及验证卫星微波资料对区域数值预报效果的影响,本文以2008年8月1—31日为研究时段,利用WRF模式及其WRF-3DVAR同化模块,设计并构建了卫星微波资料的快速循环同化方案,分析循环同化方案对数值预报的改进效果。结果表明,相比于单时次同化,循环同化方案使各预报要素的相关系数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均方差也呈现减小的趋势。此外,对研究时段内暴雨和台风个例的具体分析显示,循环同化方案能够有效改善降水和台风路径的预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数值预报 卫星微波观测 快速循环同化 WRF-3DV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卫星资料揭示的青藏高原对流层上层温度气候演变趋势特征 被引量:4
13
作者 明绍慧 秦正坤 黄瑜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64-277,共14页
利用1982—2016年MSU/AMSU-A亮温资料,分析了青藏高原地区对流层上层温度的气候趋势及其演变特征,并利用ERA-Interim和NCEP-R2再分析资料的相应高度大气温度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地区对流层高层卫星亮温资料总体表现... 利用1982—2016年MSU/AMSU-A亮温资料,分析了青藏高原地区对流层上层温度的气候趋势及其演变特征,并利用ERA-Interim和NCEP-R2再分析资料的相应高度大气温度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地区对流层高层卫星亮温资料总体表现为逐渐增暖现象,这与再分析资料的对应层次大气温度变化有很好的相似性。基于集合经验模式分解方法 EEMD的非线性趋势分析表明,青藏高原地区对流层上层亮温的增温首先出现在青藏高原中部,随着时间演变,增温现象逐渐向青藏高原四周扩散,最后在整个青藏高原地区都出现了一致增温现象。相比于NCEP-R2再分析资料而言,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300 h Pa大气温度的演变趋势与观测亮温有很好的相似性,只是增温现象是首先在青藏高原附近,随着时间推移,增温现象逐步向周边地区扩张,最终整个青藏高原地区出现了整体升温现象。但是NCEP-R2再分析资料则是与上述两种资料的温度演变特征有很大的差异,其300 h Pa高度大气温度在前20年表现为明显的降温特征,在最近10年才出现了增温,并逐步向周边地区扩张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微波观测 对流层上层 非线性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WHS/FY-3资料同化在四川盆地暴雨预报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蒋璐西 陈科艺 陈林琳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19年第4期9-15,共7页
为了研究同化风云三号B星(FY-3B)和C星(FY-3C)的微波湿度计(MWHS及MWHS-2)观测资料在四川暴雨数值预报中的影响,本文基于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WRF)及其三维变分同化系统Weather Research Forecast Variatinal Data A... 为了研究同化风云三号B星(FY-3B)和C星(FY-3C)的微波湿度计(MWHS及MWHS-2)观测资料在四川暴雨数值预报中的影响,本文基于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WRF)及其三维变分同化系统Weather Research Forecast Variatinal Data Assimilation System(WRFDA),实现了对MWHS/FY-3B和MWHS-2/FY-3C观测资料的直接同化。针对2018年7月的一次四川盆地区域性暴雨过程的同化试验结果表明:同化风云三号系列卫星的微波湿度计观测资料对试验开始时刻均有改善,对相对湿度和矢量风场等物理量场有一定的正向调整作用,尤其是同化MWHS-2/FY-3C资料对风场的调整较为明显。同化试验对龙门山北部降水有较明显的改善作用,改善了降水的分布与落区,其中同化MWHS/FY-3B对盆地中部到东北部的降水量级的预报更接近实况,雨区更为连续。同化试验证明了同化风云三号系列卫星的微波湿度计观测资料对于四川盆地暴雨数值预报有一定的业务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料同化 卫星微波观测资料 风云三号 WRF模式 四川盆地暴雨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化MWHS-2/FY-3C资料对一次西南涡暴雨数值模拟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蒋璐西 陈科艺 +1 位作者 王璐思 李德友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21年第4期18-24,共7页
利用WRF模式及WRFDA同化系统,循环同化风云三号微波湿度计资料(MWHS-2),对2019年6月4日四川西南涡暴雨天气过程进行数值模拟试验。结果表明:WRF模式成功预报出本次暴雨天气过程,同化MWHS-2观测资料对模式初始场盆地中东部的相对湿度有... 利用WRF模式及WRFDA同化系统,循环同化风云三号微波湿度计资料(MWHS-2),对2019年6月4日四川西南涡暴雨天气过程进行数值模拟试验。结果表明:WRF模式成功预报出本次暴雨天气过程,同化MWHS-2观测资料对模式初始场盆地中东部的相对湿度有明显调整,较控制试验对盆地降水的模拟结果更接近于实况,不仅改善了700hPa低涡模拟路径与实况路径的差距,也改善了模拟结果中850hPa西南涡在盆地东部打转的虚假活动路线。整个过程中水汽辐合区与强降水区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强降水主要出现在700hPa低涡东南侧偏南气流气旋性曲率最大值区与850hPa低涡切变南侧的重叠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料同化 数值模拟 卫星微波观测资料 西南涡 暴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L波段微波辐射观测与土壤水分反演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杨奥莉 郑东海 +3 位作者 文军 陆宣承 杨越 符晴 《遥感技术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83-996,共14页
土壤水分是地气间水热交换的重要变量,影响着地表感热潜热划分、水分收支和植被蒸腾等过程,青藏高原土壤水分的研究对于改进高原水分循环和能量平衡的模拟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随着SMOS、SMAP等卫星的发射,L波段被动微波遥感技术成为大尺... 土壤水分是地气间水热交换的重要变量,影响着地表感热潜热划分、水分收支和植被蒸腾等过程,青藏高原土壤水分的研究对于改进高原水分循环和能量平衡的模拟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随着SMOS、SMAP等卫星的发射,L波段被动微波遥感技术成为大尺度监测土壤水分的主要手段。分别从L波段星—机—地观测与微波辐射模拟、区域尺度土壤水分观测、卫星产品评估与土壤水分反演算法发展等方面系统回顾和总结了近年来L波段被动微波遥感及其土壤水分反演算法、产品在青藏高原的主要应用与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归纳了当前高原L波段被动微波辐射模拟与土壤水分反演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缺乏高原尺度的微波辐射模拟评估和改进的卫星土壤水分产品、土壤冻结时期的水分监测产品依然缺失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出了相关建议与展望,建议今后的研究应加强高原尺度的微波辐射模拟评估与土壤水分产品改进工作,并积极拓展土壤水分产品在高原水分循环和能量平衡模拟、植被生长与干旱监测的应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波段被动微波遥感 土壤水分反演 微波辐射观测与模拟 冻土 青藏高原
原文传递
Influence of assimilating ground-based microwave radiometer data into the WRF model on precipitation 被引量:3
17
作者 HE Wenying CHEN Hongbin LI Jun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CSCD 2020年第2期107-112,共6页
Ground-based microwave radiometers profilers(MWRPs)have been used in numerical weather prediction(NWP)systems and show different impacts on forecasts.Currently,there are around hundreds of ground-based MWPRs used in w... Ground-based microwave radiometers profilers(MWRPs)have been used in numerical weather prediction(NWP)systems and show different impacts on forecasts.Currently,there are around hundreds of ground-based MWPRs used in weather stations over China;however,the application of MWPRs in NWP systems is rather limited.In this work,two MWRP retrieved profiles were assimilated into the 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WRF)model for a rainstorm event that occurred in Beijing,China.The quality of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profiles retrieved from the MWRP was evaluated against radiosonde observations and showed the reliability of the two MWRP products.Then,comparisons between the measurements of ground-based rain gauges and the corresponding forecasted precipitation in different periods of the rainstorm were investigat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ssimilating the two MWRPs affected the distribution and intensity of rainfall,especially in the early stage of the rainstorm.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ainstorm,adding MWRP data showed only a slight influence on the precipitation during the stable and mature period of the rainstorm,since the two MWRP observations were too limited to affect the large area of heavy rainfa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wave radiometer ground-based observation ASSIMILATION PRECIPIT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recipitating cumulus cloud based on airborne Ka-band cloud radar and droplet measurements 被引量:1
18
作者 Lei Wei Mengyu Huang +6 位作者 Rong Zhang Yuhuan Lü Tuanjie Hou Hengchi Lei Delong Zhao Wei Zhou Yuan Fu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CSCD 2022年第2期65-70,共6页
Based on cloud-probe data and airborne Ka-band cloud radar data collected in Baoding on 5 August 2018,the microphysical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cumulus(Cu)cloud at the precipitation stage were investigated.The c... Based on cloud-probe data and airborne Ka-band cloud radar data collected in Baoding on 5 August 2018,the microphysical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cumulus(Cu)cloud at the precipitation stage were investigated.The cloud droplets in the Cu cloud were found to be significantly larger than those in stratiform(STF)cloud.In the Cu cloud,most cloud particles were between 7 and 10μm in diameter,while in the STF cloud the majority of cloud particles grew no larger than 2μm.The sensitivity of cloud properties to aerosols varied with height.The cloud droplet effective radius showed a negative relationship with the aerosol number concentration(Na)in the cloud planetary boundary layer(PBL)and upper layer above the PBL.However,the cloud droplet concentration(Nc)varied little with decreased Na in the high liquid water content region above 1500 m.High Na values of between 300 and 1853 cm-3 were found in the PBL,and the maximum Na was sampled near the surface in August in the Hebei region,which was lower than that in autumn and winter.High radar reflectivity corresponded to large FCDP(fast cloud droplet probe)particle concentrations and small aerosol particle concentrations,and vice versa for low radar reflectivity.Strong updrafts in the Cu cloud increased the peak radius and Nc,and broadened cloud droplet spectrum;lower air temperature was favorable for particle condensational growth and produced larger drople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rplane observation Microphysical processes Ka-band cloud radar CUMULU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ysical properties,vitrinite reflectance,and microstructure of coal,Taiyuan Formation,Qinshui Basin,China
19
作者 Li Qiong Chen Jie He Jian-Jun 《Applied Geophysics》 SCIE CSCD 2017年第4期480-491,620,共13页
In this study, we experimentally establish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hysical properties, vitrinite reflectance, and microstructure of coal, Taiyuan Formation, Qinshui Basin, China using representative coal samples c... In this study, we experimentally establish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hysical properties, vitrinite reflectance, and microstructure of coal, Taiyuan Formation, Qinshui Basin, China using representative coal samples collected from three different mines via the rock mechanics testing system (MTS). We analyzed the organic macerals, vitrinite reflectance, and microstructure of 11 coal samples using petrography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uggest that (1) the elastic parameters can be described by linear equations, (2) both P- and S-wave velocities display anisotropy, (3) the anisotropy negatively correlates with vitrinite reflectance, and (4) the acoustic velocities and Young's modulus a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volume of micropores. The derived empirical equations can be used in the forward modeling and seismic inversion of physical properties of coal for improving the coal-bed methane (CBM) reservoir characteriz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AL physical properties ultrasonic testing MICROSTRUCTUR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valuation of WRF Model Hydrometeors Based on TMI Observations Using an Indirect Method 被引量:2
20
作者 FU Yun-Fei HENG Zhi-Wei +2 位作者 LI Tian-Yi SHEN Zhong-Ping WANG Yu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2012年第1期32-37,共6页
Using a microwave radiative transfer (MWRT) model with microwave brightness temperatures (TBs) observed from the Tropical Rainfall Measuring Mission (TRMM) Microwave Imager (TMI), an indirect approach evaluate... Using a microwave radiative transfer (MWRT) model with microwave brightness temperatures (TBs) observed from the Tropical Rainfall Measuring Mission (TRMM) Microwave Imager (TMI), an indirect approach evaluated hydrometeors generated from the 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WRY) model in the process of CHABA typhoon in August 2004. This study compares the simulated TBs generated from the microwave radioactive transfer model connected to the WRF model with the observed TBs derived from TMI and analyze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se TB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WRF model underestimates the amount and area of liquid and ice hydrometeors inside the typhoon center. The results also indicate relatively better agreement between the simulated and the observed TBs in the vertical polarization than in the horizontal polariz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RF hydrometeors TMI microwave radiative transf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