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3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什么是肿瘤微创介入治疗
1
作者 张江旭 李晓光 《保健医苑》 2024年第1期39-39,共1页
当前恶性肿瘤(癌症)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的首位。肿瘤微创介入治疗是新技术条件下医学方法突破与创新的体现。具体而言,介入治疗是医生以影像诊断学为基础,借助医学影像设备(如B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CT、核磁共振成像等... 当前恶性肿瘤(癌症)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的首位。肿瘤微创介入治疗是新技术条件下医学方法突破与创新的体现。具体而言,介入治疗是医生以影像诊断学为基础,借助医学影像设备(如B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CT、核磁共振成像等)实时引导和监视下,利用精细工具(如穿刺针、造影导管、球囊、支架等)作为介入器材,巧妙地通过人体自然孔道或微小切口将特定器械直达体内病灶,对病变部位进行诊断或微创治疗的一门学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介入治疗 医学方法 医学影像设备 核磁共振成像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造影导管 重大疾病 实时引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患者微创介入治疗中舒适护理理念的运用效果
2
作者 崔立爽 贾春伶 +2 位作者 李琳琳 钟旭 王贺婷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0204-0207,共4页
探讨原发性肝癌病人接受微创介入治疗期间,融入舒适护理理念的有效性。方法 研究日期、样本名称;2023年2月—12月、原发性肝癌病人。肝消融数量235例,选取样本量212例,分组方式:抽签法。2组分别有106例。参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对策。试验组... 探讨原发性肝癌病人接受微创介入治疗期间,融入舒适护理理念的有效性。方法 研究日期、样本名称;2023年2月—12月、原发性肝癌病人。肝消融数量235例,选取样本量212例,分组方式:抽签法。2组分别有106例。参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对策。试验组 融入舒适护理理念。对2组护理效果进行评定。结果 护理后,试验组癌因性疲乏程度、疼痛感、心理情绪评分均比参照组低,试验组QLICP、应对方式、舒适程度分数值改善较参照组明显,P<0.05。结论 舒适护理理念的运用,对改善原发性肝癌患者微创介入治疗舒适程度意义显著。此种护理形式能够帮助在减轻癌因性疲乏程度,缓解其疼痛感,并且能够改善其情志状态、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微创介入治疗 舒适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气管镜微创介入治疗中心型肺癌的近期疗效及对血清CEA、NSE、PCT的影响
3
作者 刘峰 李燕芳 +1 位作者 熊钢 毛祖宜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7期1135-1137,共3页
目的:观察经气管镜微创介入治疗中心型肺癌的疗效及对血清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12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中心型肺癌患者80例,按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将48例接受... 目的:观察经气管镜微创介入治疗中心型肺癌的疗效及对血清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12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中心型肺癌患者80例,按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将48例接受常规化疗患者纳入常规组,32例接受经气管镜微创介入联合化疗治疗患者纳入介入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CEA、NSE、PCT水平变化,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_(1))、用力肺活量(FVC)。结果:介入组治疗有效率优于常规组(P<0.05),FEV_(1)、FVC显著高于常规组和治疗前(P<0.05),CEA、NSE、PCT水平显著低于常规组和治疗前(P<0.05)。结论:经气管微创介入治疗中心型肺癌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肺通气功能,降低血清CEA、NSE、PCT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介入治疗 中心型肺癌 疗效 癌胚抗原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介入治疗在早期肺癌患者中的应用及长期效果分析
4
作者 苗壮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4期0054-0057,共4页
开展本次临床医学研究工作的主要目的在于探讨微创介入治疗在早期肺癌患者中的应用及其长期效果,比较微创介入治疗模式与常规治疗模式的差异。方法 集中选择对照组接受常规早期肺癌治疗,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微创... 开展本次临床医学研究工作的主要目的在于探讨微创介入治疗在早期肺癌患者中的应用及其长期效果,比较微创介入治疗模式与常规治疗模式的差异。方法 集中选择对照组接受常规早期肺癌治疗,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微创介入治疗,具体包括射频消融、微创手术、介入化疗和靶向治疗,如上所述的相关治疗方法均需要综合应用于观察组的疾病治疗环节之中,以便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临床医学研究与观察之后,可以发现,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呈现更显著的肿瘤缩小和病灶消退,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更高。与此同时,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身体不良反应概率较低,整体体验更为良好。结论 微创介入治疗在早期肺癌患者中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不仅在治疗效果上优越于常规方法,还减少了患者的并发症风险,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介入治疗 早期肺癌患者 应用 长期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足患者血管微创介入治疗前后机体氧化应激反应变化及术后血管狭窄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余宏建 阮继银 +2 位作者 赵正平 陈在中 戴鲁平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58-60,共3页
目的观察糖尿病足(DF)血管微创介入治疗前后机体氧化应激反应变化,并分析术后血管狭窄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DF患者40例,采用血管微创介入术治疗,观察手术前后DF血管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抗氧化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活力(Anti-O2-)、... 目的观察糖尿病足(DF)血管微创介入治疗前后机体氧化应激反应变化,并分析术后血管狭窄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DF患者40例,采用血管微创介入术治疗,观察手术前后DF血管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抗氧化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活力(Anti-O2-)、一氧化氮(NO)、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总一氧化氮合酶(TNOS)、脂质过氧化物(MDA)含量。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法分析术后血管狭窄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前DF血管SOD活性为(73.56±18.29)U/m L、Anti-O2-为(143.92±30.18)U/L、NO为(75.67±20.89)μmol/m L、i NOS为(5.09±2.77)U/m L、TNOS为(10.75±3.99)U/m L、MDA含量为(9.27±3.10)nmol/L,术后7 d分别为(56.78±20.18)U/m L、(128.29±22.77)U/L、(55.01±17.29)μmol/m L、(6.81±2.89)U/m L、(9.22±3.65)U/m L、(10.66±2.31)nmol/L,术后6个月分别为(68.28±19.79)U/m L、(137.12±24.38)U/L、(69.39±20.19)μmol/m L、(5.21±3.01)U/m L、(10.25±3.12)U/m L、(8.67±2.77)nmol/L,术后7 d SOD活性及Anti-O2-、NO、i NOS水平与术前比较,P均<0.05;术后7 d、6个月MDA含量与术前比较,P均<0.05。单因素分析显示,TC、TG、LDL-C、MDA含量是术后血管狭窄发生的可能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高TC是术后血管产生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介入治疗可增加DF患者术后近期机体氧化应激反应,降低远期机体氧化应激反应及血管狭窄的发生;高TC是术后血管狭窄发生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血管微创介入治疗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介入治疗方法用于颈源性头痛患者镇痛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4
6
作者 张海泉 张挺杰 乔瑞冬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633-635,共3页
目的:探讨微创介入治疗方法(CT引导下颈部硬膜外腔前侧间隙置管带泵治疗配合星状神经节阻滞、颈椎旁神经阻滞及耳颞神经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的效果。方法:选择符合国际头痛研究会制定的有关颈源性头痛诊断标准的患者30例,择期于CT引导... 目的:探讨微创介入治疗方法(CT引导下颈部硬膜外腔前侧间隙置管带泵治疗配合星状神经节阻滞、颈椎旁神经阻滞及耳颞神经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的效果。方法:选择符合国际头痛研究会制定的有关颈源性头痛诊断标准的患者30例,择期于CT引导下行颈部硬膜外腔前侧间隙置管持续泵入消炎镇痛液+星状神经节阻滞+颈椎旁神经阻滞+耳颞神经阻滞综合治疗1个月。观察患者疼痛程度,发作频率和每次持续时间,以及服用止痛药和睡眠情况。结果:①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由7.97±1.07降为1.07±1.70,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②治疗后2周、1个月、3个月每周头痛发作次数及每次持续时间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③服用止痛药物例数由治疗前29例(96.67%)降为治疗4周后3例(10%),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④睡眠不佳由治疗前29例(96.67%)降为治疗后2例(6.67%),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微创介入治疗技术治疗颈源性头痛收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减少了毒副作用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源性头痛 微创介入治疗 星状神经节阻滞 颈部硬膜外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微创介入治疗术后HBV再激活及相关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韩聚强 李国安 +6 位作者 郭汉斌 熊锦华 李亚松 王帅 龚丽娟 曹建彪 黄志刚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4年第3期27-30,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微创介入治疗术后乙型肝炎病毒(HBV)再激活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收集50例HBV相关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性别、年龄、抗病毒治疗、血常规、肝功能、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微创治疗方法等作为研究因素,以是否引起...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微创介入治疗术后乙型肝炎病毒(HBV)再激活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收集50例HBV相关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性别、年龄、抗病毒治疗、血常规、肝功能、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微创治疗方法等作为研究因素,以是否引起HBV再激活作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HBV DNA浓度、门脉癌栓、肿瘤大小、术前抗病毒治疗等均为影响因素(P<0.1)。经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提示,影响HBV再激活的影响因素涉及肿瘤大小、抗病毒治疗等,其中术前规范抗病毒治疗是保护因素,肿瘤直径>5 cm是HBV再激活的危险因素。结论 HBV相关原发性肝癌微创介入治疗后HBV再激活与肿瘤直径大小及是否术前抗病毒治疗等因素有关。肝癌肿瘤直径较大的患者,要重点监测并积极进行强效抗病毒治疗,以防HBV再激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微创介入治疗 暴露因素 HBV再激活 LOGISTIC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叉神经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微创介入治疗进展 被引量:10
8
作者 李南 杨晓秋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55-460,共6页
三叉神经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好发于老年人,是难治性的神经病理性疼痛之一。本文就三叉神经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相关概念、病理生理机制、临床分型、药物及微创介入治疗进展进行阐述。但因目前相关临床研究偏少,对三叉神经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三叉神经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好发于老年人,是难治性的神经病理性疼痛之一。本文就三叉神经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相关概念、病理生理机制、临床分型、药物及微创介入治疗进展进行阐述。但因目前相关临床研究偏少,对三叉神经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微创介入治疗仍缺乏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临床研究评估其长期疗效与安全性。本文就三叉神经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相关概念、病理生理机制、临床分型及治疗,特别是微创介入治疗进行相关进展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微创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引导下多发性骨髓瘤椎体病变的微创介入治疗探讨 被引量:2
9
作者 关家文 孙海涛 +1 位作者 辛健 丛永健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5期1193-1194,共2页
关键词 CT 多发性骨髓瘤椎体病变 微创介入治疗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微创介入治疗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1
10
作者 袁佳 戴社教 《中国医刊》 CAS 2017年第3期7-9,共3页
原发性肝癌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居男性肿瘤发病率第5位,女性肿瘤发病率第9位。根据全国肿瘤登记中心估计,我国2011年肝癌新发病例35.6万,发病率为26.39/100000,其中农村肝癌发病率是城市的1.2倍[1]。受疾病特点、认识... 原发性肝癌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居男性肿瘤发病率第5位,女性肿瘤发病率第9位。根据全国肿瘤登记中心估计,我国2011年肝癌新发病例35.6万,发病率为26.39/100000,其中农村肝癌发病率是城市的1.2倍[1]。受疾病特点、认识水平、经济条件等多重因素限制,我国大多数新发病例无法获得根治性手术治疗。因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微创介入治疗 根治性手术治疗 癌发病率 新发病例 恶性肿瘤 世界范围 男性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荟萃分析索拉非尼联合微创介入治疗对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杨君 孙斌 +1 位作者 郑加生 王海燕 《肝脏》 2014年第12期940-945,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索拉非尼联合微创介入手术治疗晚期肝细胞癌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 (1966~2014.4)、Embase (1990~2014.4)、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2014.4)、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8~2014.4)、中... 目的:系统评价索拉非尼联合微创介入手术治疗晚期肝细胞癌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 (1966~2014.4)、Embase (1990~2014.4)、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2014.4)、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8~2014.4)、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1989~2014.4)、中华医学会数字化期刊库(1997~2014.4),同时手检相关期刊和会议论文集,纳入有关索拉非尼治疗晚期肝细胞癌的随机对照试验,按 Cochrane 系统评价方法提取资料、评价文献质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采用 RevMan 5.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最终纳入7个随机对照试验,共854例。与索拉非尼组相比,索拉非尼联合微创介入组能够延长肝癌患者的总生存期,但是不能降低病死率。手足反应、腹泻、皮疹、高血压的发生率增加,脱发的发生率没有差异。结论索拉非尼联合微创介入治疗晚期肝细胞癌有效而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索拉非尼 原发性肝癌 微创介入治疗 荟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介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技术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8
12
作者 李建哲 贾全章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3419-3420,共2页
关键词 腰椎间突出症 微创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在疼痛微创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被引量:46
13
作者 马柯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6期401-404,共4页
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s,GCS)具有抗炎、抗毒素、抗休克及免疫抑制作用,临床应用极其广泛[1]。近年来微创介入治疗在疼痛科发展迅猛、技术日臻成熟、普及率较高[2]。GCS等药物通过微创介入技术可精确作用于病灶,能迅速降低局部炎... 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s,GCS)具有抗炎、抗毒素、抗休克及免疫抑制作用,临床应用极其广泛[1]。近年来微创介入治疗在疼痛科发展迅猛、技术日臻成熟、普及率较高[2]。GCS等药物通过微创介入技术可精确作用于病灶,能迅速降低局部炎症反应、缓解或消除疼痛,所需药物剂量小、全身不良反应少、治疗效果好,优于其他途径给药[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介入治疗 微创介入技术 中国专家共识 免疫抑制作用 局部炎症反应 糖皮质激素 硬膜外腔注射 作用时间 中枢敏化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微创介入治疗的应用与护理 被引量:2
14
作者 唐秀忠 李园 +1 位作者 陈凤娟 章春燕 《上海护理》 2005年第4期37-38,共2页
超声介入是在超声显像的引导下,经皮穿刺完成组织活检、液体抽吸和引流等操作[1].穿刺活检后在癌瘤体内注入无水乙醇或乙酸直接杀伤肿瘤细胞,在抽吸积液后囊腔内注入硬化剂目的是抑制囊液分泌.此项治疗措施与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相比... 超声介入是在超声显像的引导下,经皮穿刺完成组织活检、液体抽吸和引流等操作[1].穿刺活检后在癌瘤体内注入无水乙醇或乙酸直接杀伤肿瘤细胞,在抽吸积液后囊腔内注入硬化剂目的是抑制囊液分泌.此项治疗措施与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相比,操作简单,并发症少[2].我院自2002年7月~2004年6月对37例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的微创介入治疗,获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手术配合与护理措施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介入治疗 超声引导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微创介入治疗 被引量:13
15
作者 倪家骧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71-674,共4页
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多接受药物治疗,但仍有部分患者的顽固性神经病理性疼痛不能缓解,或出现不能耐受药物等副作用,此时可进行微创介入治疗。对于已经明确病因的神经病理性疼痛,也应积极考虑微创介入治疗。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疼痛 微创介入治疗 药物治疗 疼痛患者 顽固性 副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病人行腹腔内感染灶微创介入治疗的护理 被引量:3
16
作者 曹艺 王欣然 韩斌如 《护理研究(中旬版)》 2008年第8期2119-2120,共2页
[目的]探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病人腹腔内感染灶CT引导下微创介入治疗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21例次)SIRS病人腹腔内感染灶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引流治疗前后的护理。[结果]21例次均穿刺引流成功,达到满意疗效,治疗前后病人... [目的]探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病人腹腔内感染灶CT引导下微创介入治疗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21例次)SIRS病人腹腔内感染灶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引流治疗前后的护理。[结果]21例次均穿刺引流成功,达到满意疗效,治疗前后病人的体温、心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严密观察及精心护理是保证腹腔内感染灶微创介入治疗安全、有效实施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腹腔内感染灶 微创介入治疗 CT引导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介入治疗现状与思考 被引量:12
17
作者 张达颖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7期385-385,共1页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临床常见病,回顾性研究分析表明:90%的LDH患者经非手术治疗可以缓解临床症状,但部分患者远期效果不稳定,甚至部分患者神经损伤加重;开放性手术治疗可快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但19%~37%患...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临床常见病,回顾性研究分析表明:90%的LDH患者经非手术治疗可以缓解临床症状,但部分患者远期效果不稳定,甚至部分患者神经损伤加重;开放性手术治疗可快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但19%~37%患者易再发腰腿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微创介入治疗 非手术治疗 临床症状 DISC 远期效果 神经损伤 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动脉闭塞症的微创介入治疗 被引量:14
18
作者 汪忠镐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8年第12期1057-1060,共4页
关键词 下肢动脉闭塞症 微创介入治疗 重症下肢缺血 动脉硬化 闭塞性疾病 间歇性跛行 肢端溃疡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介入治疗 被引量:5
19
作者 傅志俭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2,共1页
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介入治疗是介于传统的保守治疗和开放手术之间的一类全新的治疗模式,是疼痛科的特征性治疗手段——即核心技术。该技术应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在医学影像设备的引导下,经特制的导针、导管、导丝等将药物或精密器械引入人... 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介入治疗是介于传统的保守治疗和开放手术之间的一类全新的治疗模式,是疼痛科的特征性治疗手段——即核心技术。该技术应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在医学影像设备的引导下,经特制的导针、导管、导丝等将药物或精密器械引入人体;在尽可能小地干扰正常机体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前提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介入治疗 椎间盘突出症 医学影像设备 开放手术 保守治疗 精密器械 生理功能 解剖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介入治疗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的护理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燕 程晓红 吴静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年第6期65-66,共2页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D)又叫主动脉夹层,它是由于不同原因造成主动脉内膜破裂,循环血液渗入主动脉夹层,形成血肿的一种致命性疾病。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一颗“不定时的炸弹”,发病年龄多在50岁以上,常伴有高血压病、动脉硬化、冠心...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D)又叫主动脉夹层,它是由于不同原因造成主动脉内膜破裂,循环血液渗入主动脉夹层,形成血肿的一种致命性疾病。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一颗“不定时的炸弹”,发病年龄多在50岁以上,常伴有高血压病、动脉硬化、冠心病等疾病,病情异常凶险,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以及高血压病患者人数的增加,该病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根据病变部位和扩展范围可用DeBakey分类法将本病分为三型,其中内膜破口起始于降主动脉向远端或近端扩展为Ⅲ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DEBAKEY 微创介入治疗 主动脉内膜 致命性疾病 护理 m型 高血压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