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22篇文章
< 1 2 1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S-222对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麻醉复苏效果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1
作者 马之豪 袁健美 +6 位作者 仇明 徐超楠 曹永军 吕庭莉 李强 王加美 乔帼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2期77-83,共7页
为探究MS-222对异育银鲫(Carassiusauratusgibelio)麻醉效果、复苏效果以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采用7个不同浓度(50、60、70、80、90、100和110mg/L)MS-222对异育银鲫(5.88±0.78)g进行麻醉,通过记录麻醉分期及其时间、鳃中抗氧化... 为探究MS-222对异育银鲫(Carassiusauratusgibelio)麻醉效果、复苏效果以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采用7个不同浓度(50、60、70、80、90、100和110mg/L)MS-222对异育银鲫(5.88±0.78)g进行麻醉,通过记录麻醉分期及其时间、鳃中抗氧化酶活性和相关基因的表达,确定异育银鲫的最适MS-222麻醉浓度和时间。结果表明:在MS-222浓度为60、70、80、90和100mg/L时,异育银鲫均可进入麻醉第Ⅰ期和第Ⅱ期,均能在10min内复苏;浓度低于50mg/L时,异育银鲫难以进入深度麻醉;浓度高于100mg/L时,异育银鲫累计死亡率为40%。选择MS-222浓度为60和100mg/L进行麻醉,进一步分析不同麻醉剂浓度对鱼体的潜在氧化损伤。100mg/LMS-222深度麻醉异育银鲫(约4min)后,鳃中GSH活性和MDA含量均显著上升(P<0.05);HSP70、keap1、PIK3A1、nrf1、MAPK3和caspase3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放入清水复苏6h时,鳃中POD活性显著下降(P<0.05),caspase3和LYZ基因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异育银鲫逐渐恢复到麻醉前水平;60mg/LMS-222深度麻醉异育银鲫(24h)后,鳃中GSH活性上升(P<0.05);NQO、keap1、PIK3A1、Nrf1和MAPK3基因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放入清水复苏1min后,所测指标与麻醉前差异不显著(P>0.05)。异育银鲫运输过程中适宜的MS-222浓度为60~100mg/L,科研试验中MS-222较适宜的浓度为100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剂 MS-222 异育银鲫 氧化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源醋酸钙不动杆菌表型及分子鉴定 被引量:5
2
作者 夏飞 梁利国 +1 位作者 顾伟 谢骏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801-806,共6页
采用常规的培养特征、理化特性及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从濒死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血液中分离到的菌株SY-1进行了致病性、表型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及药敏试验的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在盐度5—30、pH6—8,温度10—42℃... 采用常规的培养特征、理化特性及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从濒死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血液中分离到的菌株SY-1进行了致病性、表型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及药敏试验的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在盐度5—30、pH6—8,温度10—42℃的LB液体培养基中均能生长,具有脲酶。该菌株16SrRNA基因序列(Gen Bank登录存取号:JX164201,长度1435bp)与其它不动杆菌属菌的16SrRNA基因同源性相似性在99%—100%之间,构建系统发育树确定该菌株为醋酸钙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calcoaceticus)。人工回感可导致异育银鲫死亡。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对恩诺沙星、强力霉素、萘啶酸、复方新诺明、氧氟沙星等10种抗生素敏感;对羧苄青霉素、诺氟沙星、大观霉素、卡那霉素、四环素等14种抗生素中度敏感;对氨苄西林、苯唑西林、林可霉素、万古霉素、氟苯尼考等15种抗生素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 醋酸钙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calcoaceticus) 致病性 药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例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暴发性出血病病原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袁雪梅 潘晓艺 +4 位作者 郝贵杰 刘莉 吕孙建 蔺凌云 沈锦玉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13-920,共8页
2016年6月,江苏某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养殖场暴发一种传染性急性出血病,造成养殖银鲫大量死亡。为分析此次疾病病因及流行规律,本研究从发病养殖场采集患出血病的异育银鲫,从细菌、病毒及寄生虫三个方面对病原进行了分... 2016年6月,江苏某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养殖场暴发一种传染性急性出血病,造成养殖银鲫大量死亡。为分析此次疾病病因及流行规律,本研究从发病养殖场采集患出血病的异育银鲫,从细菌、病毒及寄生虫三个方面对病原进行了分析。采用病原菌分离、组织病理学观察、超薄切片电镜观察、病毒核酸分析、回感实验等对病原进行鉴定。结果显示从发病鲫鱼体内分离到病毒一株,未发现寄生虫及细菌感染。经测序及序列分析,该病毒为鲤疱疹病毒Ⅱ型(Cyprinidherpesvirus 2,CyHV-2)病毒,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显示患病鱼的鳃和肾脏有明显病变,电镜下可观察到病鱼脾脏组织有带囊膜的球形病毒,囊膜直径约为170-200nm,病毒衣壳直径约为110-120nm,核心直径约为60nm,用组织匀浆感染鲫鱼囊胚细胞系(CGB)可稳定地观察到典型的细胞病变,用患病鱼组织匀浆液人工感染异育银鲫的死亡率高达100%,荧光定量PCR检测到该病毒可感染多器官,其中以脾脏中病毒含量最高,其次是脑,肝脏中最少。本研究可为CyHV-2的诊断防控及疫苗研制提供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育银鲫 暴发性出血病 病毒分离鉴定 人工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粕蛋白酶解物对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消化、生长和胰蛋白酶mRNA表达量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刘文斌 王恬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68-574,共7页
以棉粕蛋白为酶解底物,用枯草杆菌蛋白酶对其进行酶解,以酶解产物1.5%和3.0%两个梯度等量替代鱼饲料配方中棉粕,在室内流水养殖系统中喂养异育银鲫鱼种[体重为(30±2)g]65天。测定鱼的生长、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消化蛋白酶活性及... 以棉粕蛋白为酶解底物,用枯草杆菌蛋白酶对其进行酶解,以酶解产物1.5%和3.0%两个梯度等量替代鱼饲料配方中棉粕,在室内流水养殖系统中喂养异育银鲫鱼种[体重为(30±2)g]65天。测定鱼的生长、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消化蛋白酶活性及肝胰脏中胰蛋白酶mRNA表达水平等指标。结果表明,添加1.5%和3.0%棉粕酶解产物的鱼在饲养35天后的特定增长率(SGR)分别比对照组高32.5%和56.7%,且差异显著(P<0.05);在饲养65天后,两组特定增长率分别比对照组高8.0%和21.0%,且差异极显著(P<0.01),肝胰脏中胰蛋白酶mRNA表达水平也随棉粕酶解产物添加梯度提高而相应提高,表明鱼的生长与消化蛋白酶mRNA表达水平相关。同时棉粕蛋白酶解物对肠道蛋白酶的活性和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都有促进作用,而棉粕蛋白酶解物对鱼肌肉成分并没有改变,这也表明棉粕蛋白酶解物在促进鱼生长、内源酶活性同时并未降低鱼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粕蛋白酶解物 异育银鲫 消化 生长 胰蛋白酶mRNA表达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益生素配伍对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生长、消化及肠道菌群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31
5
作者 刘文斌 尹君 +1 位作者 方星星 王恬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9-35,共7页
选用196尾1龄异育银鲫[体重为(30±2)g],随机分成4组,其中,1组为对照组,2、3、4为试验组,1组投喂的为基础饲料,2、3、4组投喂的饲料是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100μg/g地衣芽孢杆菌、100μg/g地衣芽孢杆菌与100μg/g低聚木糖、100μg/... 选用196尾1龄异育银鲫[体重为(30±2)g],随机分成4组,其中,1组为对照组,2、3、4为试验组,1组投喂的为基础饲料,2、3、4组投喂的饲料是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100μg/g地衣芽孢杆菌、100μg/g地衣芽孢杆菌与100μg/g低聚木糖、100μg/g地衣芽孢杆菌与300μg/g复合酶制剂,在室内流水养殖系统中饲养112天。研究3种益生素及其配伍对异育银鲫生长、消化及肠道菌群组成等的影响。结果表明,2、3、4组异育银鲫的增重率比1组(对照)均有提高,并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23.97%、43.78%和18.36%(P<0.05)。试验组的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肠道酶活性及肝胰脏蛋白酶mRNA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提高且差异显著(P<0.05)。在肠道菌群组成上,各试验组大肠杆菌数和乳酸杆菌均比对照组少且差异显著(P<0.05);而在肠道芽孢杆菌方面,除芽孢杆菌与酶制剂配伍组外,其余两试验组对芽孢杆菌均有促生长作用,芽孢杆菌与寡糖配伍组对芽孢杆菌的促生长作用明显(P<0.05)。由此可见,芽孢杆菌、低聚木糖、复合酶制剂及它们的配伍物可以促进异育银鲫的生长,提高饲料利用率,促进肠道有益微生物的生长和抑制有害微生物,并且能提高肝胰脏蛋白酶mRNA表达量和肠道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素 异育银鲫 生长 消化 肠道菌群 胰蛋白酶mRNA表达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体重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的补偿生长 被引量:20
6
作者 崔正贺 王岩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14,共7页
在实验室内进行了8周实验以确定不同体重的异育银鲫的补偿生长。按初始体重将实验鱼分为L[(8·7±0·0)g]、M[(5·3±0·1)g]和S[(3·2±0·0)g]三个规格,每个规格的鱼或在第1—2周停食,在第3—8... 在实验室内进行了8周实验以确定不同体重的异育银鲫的补偿生长。按初始体重将实验鱼分为L[(8·7±0·0)g]、M[(5·3±0·1)g]和S[(3·2±0·0)g]三个规格,每个规格的鱼或在第1—2周停食,在第3—8周按饱食投喂(停食鱼)或始终按饱食投喂(对照鱼)。结果表明,第2周结束时,停食鱼体重、全鱼脂肪与蛋白质含量明显低于同规格的对照鱼,而全鱼灰分和水分含量高于后者。第3—8周内停食鱼摄食率和特定生长率(SGR)明显高于同规格对照鱼,但饲料效率与后者无明显差异。第8周结束时,停食的M鱼体重与同规格对照鱼无显著差异,停食的L和S鱼体重仍明显小于同规格对照鱼,表明恢复投喂后停食的M鱼实现完全补偿,而L和S鱼为部分补偿。实验结束时停食的M鱼全鱼组成与同规格对照鱼无明显差异,但鱼躯干蛋白质含量和内脏团脂肪含量仍明显低于后者,内脏团蛋白质和灰分含量高于后者;停食的L鱼躯干鱼体组成与同规格的对照鱼无显著差异,但全鱼脂肪和蛋白质含量、内脏团脂肪含量仍明显低于后者;绝食的S鱼内脏团组成与同规格的对照鱼无显著差异,但全鱼脂肪含量以及鱼躯干脂肪和蛋白质含量明显低于后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育银鲫 补偿生长 停食 体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pG-DNA对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免疫细胞活性的诱导作用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柳 曹丽萍 +2 位作者 丁炜东 熊传喜 殷国俊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3期24-28,共5页
探索含CpG基序的未甲基化寡脱氧核苷酸(ODNs)对鱼类的免疫调节,将人工合成的鱼免疫刺激剂寡脱氧核苷酸序列1670(含一个CpG基序)、1670-D(含两个CpG基序)加入到离体培养的异育银鲫的头肾巨噬细胞和外周血白细胞中,采用MTT法测定其对鲤外... 探索含CpG基序的未甲基化寡脱氧核苷酸(ODNs)对鱼类的免疫调节,将人工合成的鱼免疫刺激剂寡脱氧核苷酸序列1670(含一个CpG基序)、1670-D(含两个CpG基序)加入到离体培养的异育银鲫的头肾巨噬细胞和外周血白细胞中,采用MTT法测定其对鲤外周血白细胞增殖的影响,NBT还原法和Griess试剂显色法测定对头肾巨噬细胞的呼吸爆发的影响。结果显示,1670可显著(浓度为20.0μg·mL-1)或极显著(浓度为0.1、1.0、10.0μg·mL-1)提高异育银鲫巨噬细胞的氧呼吸爆发活性,但对氮呼吸爆发活性和外周血白细胞的增殖无显著作用;1670-D可显著(浓度为0.1μg·mL-1)或极显著(浓度为1.0、10.0、20.0μg·mL-1)增强异育银鲫巨噬细胞的氧呼吸爆发活性和外周血白细胞的增殖,且可极显著(浓度为1.0、10.0、20.0μg·mL-1)提高异育银鲫巨噬细胞的氮呼吸爆发活性。表明特定序列、特定作用剂量的CpG-DNA可增强体外培养的异育银鲫巨噬细胞和外周血白细胞的非特异性免疫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pG—DNA 异育银鲫 巨噬细胞 外周血白细胞 免疫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脆化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 Bloch)生态、生理学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谭乾开 周鸿凯 +2 位作者 黎华寿 吴顺祥 周仲儒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391-396,共6页
比较研究了标准脆化的脆肉鲫(异育银鲫)与普通异育银鲫的生理生态学特性差异。脆肉鲫的横轴/纵轴、净重/总重、脏重/总重分别为0.5868±0.0301,0.8407±0.0272,0.1612±0.0248,而普通银鲫则分别为0.5107±0.0423,0.8065... 比较研究了标准脆化的脆肉鲫(异育银鲫)与普通异育银鲫的生理生态学特性差异。脆肉鲫的横轴/纵轴、净重/总重、脏重/总重分别为0.5868±0.0301,0.8407±0.0272,0.1612±0.0248,而普通银鲫则分别为0.5107±0.0423,0.8065±0.0097,0.1935±0.0097,脆肉鲫与普通银鲫的形态学指标差异极显著(F值>F0.01)。饲料中蚕豆营养成份的摄取是直接导致异育银鲫脆化的原因,并影响银鲫的正常生理生态学指标,脆肉鲫(异育银鲫)与普通异育银鲫体长(L)与体重(W)关系的体征指数方程明显不同,分别为W普通鲫=0.00000016L3.3375,W脆肉鲫=0.00000378L3.9683,肥满度系数分别为K普通鲫=0.0023,K脆肉鲫=0.0035。试验表明,脆肉鲩养殖中混养脆肉鲫的最佳方案为放养规格4cm/尾、密度2250尾/hm2,力争特定生长率在两年内平均值达到1.3488±0.0212水平,脆化度为0.41kg/cm2以上的合格脆肉鲫。此外,脆肉鲩养殖场内几乎所有摄食蚕豆的鱼类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脆化现象。文章还就进一步完善脆肉鲫养殖生产规程,合理调控放养密度和养殖水环境因子,提高脆肉鲫混养技术和养殖效益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脆肉鲫 生理生态学特性 鱼类混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脊髓组织细胞系的建立及对CyHV-2的敏感性 被引量:7
9
作者 魏钰娟 潘晓艺 +7 位作者 蔺凌云 姚嘉赟 郝贵杰 曹铮 夏焱春 尹文林 刘忆瀚 沈锦玉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232-1238,共7页
鲫造血器官坏死病是近些年来危害养殖鲫鱼最为严重的传染性疾病,其病原为鲤疱疹病毒Ⅱ型(Cyprinid herpesvirus 2, CyHV-2)。本研究以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脊髓组织为材料,进行组织细胞体外培养,构建对鲤疱疹病毒Ⅱ型敏... 鲫造血器官坏死病是近些年来危害养殖鲫鱼最为严重的传染性疾病,其病原为鲤疱疹病毒Ⅱ型(Cyprinid herpesvirus 2, CyHV-2)。本研究以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脊髓组织为材料,进行组织细胞体外培养,构建对鲤疱疹病毒Ⅱ型敏感的异育银鲫脊髓细胞系(Spinalcordtissuecell lines of 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 CSC)。采用组织块移植法,进行异育银鲫脊髓细胞的原代培养,并进行传代,已传代至第128代次,获得稳定传代的细胞系后,采用低渗法进行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并进行鲤疱疹病毒Ⅱ型的敏感性测试与传代。结果表明,以含10%胎牛血清的L-15培养基,在24℃恒温条件下,可稳定传代培养异育银鲫脊髓细胞,传代细胞呈成纤维样或纺锤状;核型分析显示,染色体数为156±2条,该细胞为三倍体细胞。通过对CyHV-2敏感性的测试,CSC细胞感染CyHV-2后产生典型的细胞病变,感染第7天的病变细胞液的TCID50达到109.33/mL,CyHV-2病毒可在CSC细胞上稳定传代;通过对病变细胞的电镜观察,可见大量直径为128-134nm大小的疱疹样病毒颗粒。以上研究结果表明,本研究构建的异育银鲫脊髓细胞系对CyHV-2敏感,并在细胞上能进行稳定传代,传代病毒具有较高病毒滴度,这为鲤疱疹病毒Ⅱ型的深入研究及疫苗开发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 脊髓组织细胞系 鲤疱疹病毒Ⅱ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池养模式下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生物学表型对体质量影响效果的差异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陈雨 戎华南 +2 位作者 刘哲宇 陈汉春 王志铮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61-1169,共9页
水产养殖动物的增重机制既是其生存对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其生长性能和养殖产量的重要内因。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是我国的重要养殖鱼类,随机选取池塘生态主养模式(M_(1))和池塘生态套养模式(M_(2))下经7个月养殖... 水产养殖动物的增重机制既是其生存对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其生长性能和养殖产量的重要内因。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是我国的重要养殖鱼类,随机选取池塘生态主养模式(M_(1))和池塘生态套养模式(M_(2))下经7个月养殖的异育银鲫夏花苗种各70尾为研究对象,以全长(X_(1))、体高(X_(2))、体宽(X_(3))、头长(X_(4))、侧线长(X_(5))、尾柄高(X_(6))、腹鳍间距(X_(7))、胸鳍间距(X_(8))为体尺性状,净体质量(NW)、肠质量(W_(1))、肝质量(W_(2))、胃质量(W_(3))、鳃质量(W_(4))、心质量(W_(5))和鳔质量(W_(6))为称量性状,采用多元分析方法分别研究了M_(1)、M_(2)实验群体尺寸性状和称量性状对其体质量(BW)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1)生物学测定结果显示,CV值大于10%的均为质量性状,小于10%的均为体尺性状,除NW、X_(1)、X_(5)和X_(6)均呈M_(1)<M_(2)(P<0.05),X_(4)和各脏器质量均呈M_(1)>M_(2)(P<0.05)外,其余性状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2)相关分析显示,除W_(5)与BW间相关系数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外,其余性状与BW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3)经通径分析和复相关分析,M_(1)、M_(2)被保留体尺性状组合X_(5)-X_(1)-X_(2)和X_(2)-X_(3)-X_(1)-X_(5)的总决定系数和复相关指数均分别为0.889和0.927,称量性状组合NW-W_(2)-W_(1)-W_(3)和NW-W_(2)的总决定系数和复相关指数均分别为0.992和0.971;(4)经偏回归分析,得到了可用于估算BW的M_(1)最优方程组和M_(2)最优方程组。研究结果可为我国异育银鲫科学养殖提供有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模式 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 体尺性状 称量性状 体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池塘养殖模式下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的形质特征差异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徐英杰 戎华南 +3 位作者 陈雨 刘哲宇 陈汉春 王志铮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04-213,共10页
探究引起银鲫在不同养殖模式下的形质差异原因及形质饰变途径和机制,进而揭示养殖模式致其改变生存对策的内在逻辑,对于指导银鲫养殖模式的改进与优化具重要现实意义。随机选取池塘生态主养模式(M_(1))和池塘生态套养模式(M_(2))下经7... 探究引起银鲫在不同养殖模式下的形质差异原因及形质饰变途径和机制,进而揭示养殖模式致其改变生存对策的内在逻辑,对于指导银鲫养殖模式的改进与优化具重要现实意义。随机选取池塘生态主养模式(M_(1))和池塘生态套养模式(M_(2))下经7个月养殖的异育银鲫夏花苗种各70尾为研究对象,采用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方法,系统开展了两种池养模式下异育银鲫形质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池养期间两实验群体的生长速度总体上呈M_(2)>M_(1),在21项生物学表型性状中,M_(2)实验群体显著大于M_(1)实验群体的为L1(体长)、L4(头宽)、L11(肛后体长)和NM (净体质量)(P<0.05);(2)所涉20项形质评价性状中, M_(1)、M_(2)实验群体间具显著差异(P<0.05)的高达16项,聚类分析也指示两者间的欧式距离已达到显著水平(P<0.05),即M_(1)、M_(2)实验群体已在形质特征上出现显著分化;(3)经主成分分析,提取到的5个特征值均大于1的主成分,其累积贡献率达80.844%,其中PC1可归纳为表征机体消化代谢水平的公共因子, PC_(2)可归纳为表征脏器可容纳空间几何比例的公共因子, PC_(3)、PC_(4)和PC5可统归为表征食物获取方式的公共因子;(4)采用逐步判别法,以判别贡献率较大的眼间距/侧线长、净重系数、肝系数、胃系数、肠系数、鳃系数和Fulton指数为自变量,所建Fisher分类函数方程组可较清晰区分M_(1)和M_(2)实验个体,其中M_(1)实验群体的判别准确率P1、P2分别为98.6%和94.5%, M_(2)实验群体则分别为94.3%和98.5%,两实验群体的综合判别准确率为96.4%。所得结果可为异育银鲫池塘生态主养模式和生态套养模式的改良与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池塘套养 池塘主养 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 形质特征 多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粪便收集时间和饲料中肉骨粉含量对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消化率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松 解绶启 +3 位作者 朱晓鸣 雷武 韩冬 杨云霞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9-90,共12页
本研究探讨了通过收集器不同粪便收集时间和饲料中肉骨粉( MBM)含量对异育银鲫干物质、蛋白、能量、磷的表观消化率(ADC)影响。不同梯度(0 ,20 ,40 ,60 ,80 ,100 %)的肉骨粉替代鱼粉(FM)蛋白配制成六种等氮(粗蛋白:410 g/kg)等能(总能:1... 本研究探讨了通过收集器不同粪便收集时间和饲料中肉骨粉( MBM)含量对异育银鲫干物质、蛋白、能量、磷的表观消化率(ADC)影响。不同梯度(0 ,20 ,40 ,60 ,80 ,100 %)的肉骨粉替代鱼粉(FM)蛋白配制成六种等氮(粗蛋白:410 g/kg)等能(总能:18 kJ/g)的饲料,通过11周的饲养实验,实验开始后2周开始收集粪便,收集时间分别是:排粪后1 min,投喂后4h和16h。结果表明,干物质、蛋白、能量、磷的消化率明显随粪便收集时间增加而升高(p<0 .05) ,但在高肉骨粉替代饲料中差异不显著(p>0 .05)。干物质、蛋白、能量、磷的消化率随饲料中肉骨粉含量的增加呈线性或近线性下降。因此,在消化率测定中应该尽快收集排出的粪便以保证消化率的真实性。消化率是影响肉骨粉利用一个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粪便收集时间 肉骨粉 消化率 异育银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鱼粉饲料添加赖氨酸对异育银鲫“中科5号”幼鱼生长性能及代谢的影响
13
作者 许文婕 王宇 +8 位作者 巫丽云 董博 朱晓鸣 韩冬 刘昊昆 杨云霞 张志敏 解绶启 金俊琰 《水生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3-83,共11页
实验以初重(8.70±0.03)g的异育银鲫“中科5号”(Carassius gibelio var.CASⅤ)幼鱼为研究对象,分别投喂低鱼粉饲料中添加0、2%、4%赖氨酸的饲料49d,以探究低鱼粉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赖氨酸对异育银鲫“中科5号”生长性能、鱼体生化... 实验以初重(8.70±0.03)g的异育银鲫“中科5号”(Carassius gibelio var.CASⅤ)幼鱼为研究对象,分别投喂低鱼粉饲料中添加0、2%、4%赖氨酸的饲料49d,以探究低鱼粉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赖氨酸对异育银鲫“中科5号”生长性能、鱼体生化组成、营养沉积、血浆代谢物及肌肉中赖氨酸感知和应答、肌肉生长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赖氨酸对异育银鲫“中科5号”的摄食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蛋白沉积率、脂肪沉积率没有显著性影响(P>0.05)。饲料中添加2%赖氨酸组,全鱼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全鱼总氨基酸含量、总必需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两个处理组(P<0.05),其中赖氨酸、精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和缬氨酸等7种必需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肌肉的氨基酸组成在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浆葡萄糖、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含量在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浆游离氨基酸组成没有受到饲料赖氨酸水平的显著影响(P>0.05)。饲料中添加赖氨酸对肌肉中赖氨酸感知和应答相关关键基因表达无显著性影响(P>0.05),4%赖氨酸组肌肉myog的基因表达量高于2%赖氨酸组(P<0.05)。结果表明,低鱼粉饲料中添加2%赖氨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异育银鲫“中科5号”全鱼必需氨基酸和蛋白质含量,可为异育银鲫“中科5号”的配方设计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赖氨酸 生长 氨基酸感知 代谢 异育银鲫“中科5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投喂频率和养殖密度对彭泽鲫(Carassius auratus var.Pengze)生长、体成分、抗氧化能力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14
作者 肖俊 姚远 +5 位作者 丁立云 张桂芳 章海鑫 张燕萍 龚海波 巫伟华 《水产学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34-41,共8页
为探究不同投喂频率和养殖密度对彭泽鲫(Carassius auratus var.Pengze)生长、全鱼组成、肝胰脏抗氧化能力和肠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在水温24~26℃条件下,将平均初始体质量为(34.55±0.22)g的彭泽鲫饲养在循环水养殖桶(φ800 mm×... 为探究不同投喂频率和养殖密度对彭泽鲫(Carassius auratus var.Pengze)生长、全鱼组成、肝胰脏抗氧化能力和肠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在水温24~26℃条件下,将平均初始体质量为(34.55±0.22)g的彭泽鲫饲养在循环水养殖桶(φ800 mm×高650 mm)中,采用2×3双因子法进行饲养实验:养殖密度为90尾/m^(3)和180尾/m^(3),投喂频率为每天2次、3次和4次,每组3个养殖桶,即90尾/m^(3)日投喂2次(L2组);90尾/m^(3)投喂3次(L3组);90尾/m^(3)投喂4次(L4组);180尾/m^(3)投喂2次(H2组);180尾/m^(3)投喂3次(H3组)和180尾/m^(3)投喂4次(H4组),饲养10周。结果显示:在同一养殖密度下,日投喂3次和4次的彭泽鲫体质量增加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日投喂2次(P<0.05),并随着投喂频率的增加而递增,饲料系数随投喂频率的增加而递减;不同投喂频率和养殖密度对彭泽鲫全鱼中水分、灰分及粗蛋白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但全鱼粗脂肪含量随投喂频率的增加而递增,H4组彭泽鲫的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投喂2次(P<0.05);不同投喂频率和养殖密度对肠胰蛋白酶、脂肪酶及淀粉酶没有显著性影响(P>0.05)。L3组彭泽鲫的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略高于L2和L4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L4组鱼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高于L2和L3组(P<0.05),H4组鱼的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高于H2组(P<0.05),H3和H4组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活性显著低于H2组(P<0.05);在同一投喂频率下,不同养殖密度的彭泽鲫质量增加率和特定生长率随养殖密度的增加而递减(P<0.05),饲料系数差异不明显;H3组T-AOC含量显著高于L3组(P<0.05)、L4组T-AOC含量显著高于H4(P<0.05);投喂频率和养殖密度对饲料系数和T-AOC有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GSH活性及MDA含量无明显互作效应(P>0.05)。综上所述,不同投喂频率对不同养殖密度下的彭泽鲫生长、全鱼组成、抗氧化能力和消化酶活性都有一定影响。在本试验循环水系统和养殖密度(180尾/m^(3))下,每天投喂3次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彭泽鲫 投喂频率 养殖密度 粗脂肪 抗氧化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养殖模式对鲫鱼(Carassius auratus)营养品质及特征风味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韦毓 翁旭东 +5 位作者 于瑾 高阳 应晓国 余林 胡家杰 曾妮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3-252,共10页
为研究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与传统池塘养殖模式条件下鲫鱼的营养品质及特征风味,对鲫鱼形体、基础营养成分、蒸煮损失和持水力、肌肉蛋白质消化率、氨基酸、脂肪酸和挥发性化合物含量等指标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跑道组和池塘组鲫鱼的... 为研究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与传统池塘养殖模式条件下鲫鱼的营养品质及特征风味,对鲫鱼形体、基础营养成分、蒸煮损失和持水力、肌肉蛋白质消化率、氨基酸、脂肪酸和挥发性化合物含量等指标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跑道组和池塘组鲫鱼的形体指标和基础营养成分具有较大差异,其中跑道组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的特点。同时两种养殖模式下鲫鱼的蒸煮损失和持水力相接近。跑道组鲫鱼蛋白质消化率显著高于池塘组鲫鱼(P<0.05)。游离氨基酸分析结果表明跑道组鲫鱼中鲜味氨基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和甜味氨基酸(谷氨酸和丙氨酸等)含量均显著高于池塘组(P<0.05),因此跑道组鲫鱼可能具有更佳的风味。此外两种养殖模式下鲫鱼肌肉氨基酸组成无显著差异(P<0.05),然而跑道组鲫鱼不饱和脂肪酸含量(4.8038 g/100 g)高于池塘组(1.4111 g/100 g)。基于GC-IMS结果可知,两种养殖模式下鲫鱼的挥发性化合物具有显著差异。通过层次聚类热图分析从57种挥发性化合物中筛选出了33种特性差异标记物用以区分不同养殖模式下的鲫鱼。研究结果表明,池塘内循环流水跑道养殖在一定程度上对鲫鱼营养品质和特征风味有所改善,可以通过GC-IMS技术进行有效快速鉴别,同时阐明了风味感官差异的物质基础,为淡水鱼养殖模式选择和产品定位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模式 传统池塘养殖模式 跑道养殖模式 鲫鱼 营养品质 风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个繁育场异育银鲫的克隆系鉴定及特征分析
16
作者 杨涵 龚艺 +7 位作者 甄鹏 谢明花 刘敏 周于琳 李熙银 周莉 桂建芳 王忠卫 《水生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6-166,共11页
为了厘清湖北省异育银鲫(Carassius gibelio)繁殖群体的种质资源现状,研究以湖北省6个苗种繁殖场的异育银鲫亲本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群体的生物学特征和品质性状的差异,利用基因组重测序进行品种与克隆系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研究结... 为了厘清湖北省异育银鲫(Carassius gibelio)繁殖群体的种质资源现状,研究以湖北省6个苗种繁殖场的异育银鲫亲本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群体的生物学特征和品质性状的差异,利用基因组重测序进行品种与克隆系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根据180尾异育银鲫全基因组重测序的SNPs,共鉴定出10个异育银鲫克隆系,其中2个异育银鲫“中科3号”亚克隆系,5个异育银鲫“中科5号”亚克隆系和3个其他克隆系。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单核苷酸密度(SNP/kb)、单核苷酸多态性(p)、多态信息含量(PIC)和观测杂合度(H_(o))分别为11.17、0.0050、0.4332和0.5612。系统发育树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群体之间表现出中度到高度的遗传分化,同时也存在较为显著的交叉聚类现象,结合异育银鲫克隆系分布,表明除了梁子湖和正大群体外的繁殖亲本存在一定的种质混杂现象。不同克隆系之间的形态上存在差异,体高/体长和头长/体长可以作为初步判断异育银鲫形态的两个参考指标。异育银鲫“中科5号”和异育银鲫“中科3号”的肌肉营养成分中粗脂肪含量差异显著,而粗蛋白含量无明显差异。不同克隆系间的肌肉中17种脂肪酸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DHA+EPA总量在不同克隆系之间也存在差异。研究不仅有利于异育银鲫种质资源的合理开发与保护,而且有助于异育银鲫新品种选育和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质资源 克隆鉴定 营养成分 遗传多样性 异育银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池塘养殖模式下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养成品质及脏器相关生理特征的差异
17
作者 李有志 戎华南 +2 位作者 陈雨 申屠基康 王志铮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17-1226,共10页
水产养殖动物的生存策略往往会因养殖模式的变更而发生改变,并导致其养成品体色、肌肉品质和脏器生理特征等均出现一定程度的差异。以池塘生态主养模式(M_(1))和池塘生态套养模式(M2)下养殖7个月的异育银鲫夏花苗种为研究对象,以体表色... 水产养殖动物的生存策略往往会因养殖模式的变更而发生改变,并导致其养成品体色、肌肉品质和脏器生理特征等均出现一定程度的差异。以池塘生态主养模式(M_(1))和池塘生态套养模式(M2)下养殖7个月的异育银鲫夏花苗种为研究对象,以体表色差、背肌物性、全鱼营养成分和排氨率、耗氧率、窒息点以及脏器消化酶和抗氧化酶活力为测定指标,较系统开展了两者间养成品质及脏器相关生理特征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两者间在体表色差上具较好的区分度,其中M2实验个体的体色更接近于池底背景色,具更好的拟境隐蔽性;(2)在所测7项背肌物性指标中,两者间具有显著差异的为硬度、弹性、胶黏性和耐咀性,且均呈M_(1)>M_(2)(P<0.05);(3)全鱼一般营养成分中,除灰分和粗蛋白含量均呈M_(1)≈M_(2)(P>0.05)外,水分和粗脂肪含量分别呈M_(1)>M2(P<0.05)和M2>M_(1)(P<0.05);(4)在所测17种氨基酸中,在含量上具显著差异的仅为组氨酸,呈M_(1)>M2(P<0.05),在各类氨基酸含量上具显著差异的仅为∑SEAA、∑NEAA和∑FAA,且均呈M_(1)>M2(P<0.05);(5)共检到4种饱和脂肪酸、5种单不饱和脂肪酸和10种多不饱和脂肪酸,其中ΣSFA和ΣMUFA均呈M_(1)M2(P<0.05),而ΣPUFA则呈M_(1)>M_(2)(P<0.05);(6)M_(1)、M2实验个体在夜均、昼均、日均耗氧率和排氨率上均无组间差异(P>0.05),昼夜耗氧节律也均呈昼均>日均>夜均(P<0.05),两者的窒息点水中氧含量呈M_(1)>M2(P<0.05),昼夜排氨节律分别呈昼均≈夜均≈日均(P>0.05)和昼均>日均>夜均(P<0.05)(7)胃蛋白酶和肝脂肪酶活力均呈M_(1)≈M2(P>0.05),肠淀粉酶活力则呈M_(1)<M_(2)(P<0.05),除肝脏CAT、POD呈M_(1)<M_(2)(P<0.05)外,组间心、鳃抗氧化酶(SOD、POD、CAT)以及肝脏SOD酶活力均呈M_(1)≈M_(2)(P>0.05)。研究结果可为我国异育银鲫养成品质鉴定系统的构建以及生态高值养成技术研究与开发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模式 异育银鲫 体表色差 背肌质构 营养成分组成 生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田混养异育银鲫对稻蟹综合种养系统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18
作者 李赫 胡宗云 +4 位作者 肖祖国 封岩 吴丽娜 李敬伟 闫有利 《渔业研究》 2025年第2期138-151,共14页
【目的】研究稻田中套养不同密度异育银鲫“中科3号”(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 var.CASⅢ,以下简称异育银鲫)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肠道和养殖环境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中华绒螯蟹肠道... 【目的】研究稻田中套养不同密度异育银鲫“中科3号”(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 var.CASⅢ,以下简称异育银鲫)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肠道和养殖环境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中华绒螯蟹肠道和养殖环境的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分析。【结果】1)套养异育银鲫对中华绒螯蟹的成活率无显著的影响(P>0.05)。2)在异育银鲫套养密度为100尾/666.7 m~2时,中华绒螯蟹的终末体质量、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3)套养异育银鲫可以增加中华绒螯蟹肠道(P<0.05)和养殖环境中的微生物多样性(P>0.05)。4)套养不同密度的异育银鲫不会改变中华绒螯蟹肠道和养殖环境中优势菌门的种类,但会对其相对丰度产生一定的影响。水体中的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蓝菌门和放线菌门;底泥中的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和绿弯菌门;中华绒螯蟹肠道中的优势菌门为厚壁菌门和变形菌门。5)磷酸盐(PO_(4)^(3-)-P)和亚硝态氮(NO_(2)^(-)-N)对水体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影响较大。水体中的优势菌norank_f_norank_o_Chloroplast和LD29与pH、NO_(2)^(-)-N、氨氮(NH_(4)^(+)-N)、溶解氧(DO)、总氮(TN)呈正相关,Cyanobium_PCC-6307与PO_(4)^(3-)-P、NH_(4)^(+)-N、DO、TN呈正相关,hgc I_clade与PO_(4)^(3-)-P呈正相关,Limnohabitans与高锰酸钾指数(COD_(Mn))呈正相关。6)PO_(4)^(3-)-P和pH对中华绒螯蟹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具有显著的影响。中华绒螯蟹肠道的优势菌Candidatus_Bacilloplasma和嗜冷杆菌属(Psychrobacter)与pH、NH_(4)^(+)-N呈正相关,乳球菌属(Lactococcus)与PO_(4)^(3-)-P、TN、DO、COD_(Mn)和NO_(2)^(-)-N呈正相关,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与PO_(4)^(3-)-P、TN、COD_(Mn)、NH_(4)^(+)-N呈正相关,柠檬酸杆菌属(Citrobacter)与pH和DO呈正相关。【结论】在本研究条件下,异育银鲫[(48.53±2.11)g/尾]的最优初始套养密度为100~200尾/666.7 m^(2)。稻-蟹-鲫综合种养系统对中华绒螯蟹养殖环境和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具有积极的作用。本研究结果为完善中华绒螯蟹健康生态养殖模式提供了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异育银鲫“中科3号” 养殖密度 微生物群落结构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壬基酚对鲫鱼(Carassius auratus)的雌激素效应研究 被引量:25
19
作者 周忠良 李康 +1 位作者 于静 孙竹筠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60-61,70,共3页
实验研究了环境雌激素4-壬基酚(NP)对鲫鱼(Carassiusauratus)的剂量-效应关系。雄性鲫鱼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17β-雌二醇(E2)(质量分数分别为0 01,0 10,1 00mg kg(注射剂量 鱼体重,下同))和4-壬基酚(NP)(质量分数分别为1,10,50,100,200mg... 实验研究了环境雌激素4-壬基酚(NP)对鲫鱼(Carassiusauratus)的剂量-效应关系。雄性鲫鱼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17β-雌二醇(E2)(质量分数分别为0 01,0 10,1 00mg kg(注射剂量 鱼体重,下同))和4-壬基酚(NP)(质量分数分别为1,10,50,100,200mg kg),用ELISA方法测定鲫鱼血浆中卵黄蛋白原含量。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在注射后14d内,0 01mg kgE2处理组和1 00mg kgNP处理组鲫鱼血浆卵黄蛋白原含量没有显著差异;其他各处理组在注射后8d,血浆卵黄蛋白原含量显著升高(P<0 05),且与暴露浓度呈依赖关系;注射后14d,10,50,100和200mg kgNP处理组的含量依次是对照组的10,59,340和435倍。研究表明,NP对鲫鱼具有明显的雌激素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壬基酚 鲫鱼 卵黄蛋白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壬基酚对鲫鱼(Carassius auratus)巨噬细胞的免疫毒性 被引量:12
20
作者 胡双庆 李延 +2 位作者 王珺 顾颖 尹大强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41-348,共8页
 从鲫鱼(Carassiusauratus)头肾中分离巨噬细胞,体外暴露雌二醇和壬基酚后,用MTT法测定它们对鲫鱼巨噬细胞增殖的影响,用化学发光法测定它们对鲫鱼巨噬细胞呼吸爆发的影响,评价壬基酚的免疫毒性,并与天然激素雌二醇的免疫效应相比较....  从鲫鱼(Carassiusauratus)头肾中分离巨噬细胞,体外暴露雌二醇和壬基酚后,用MTT法测定它们对鲫鱼巨噬细胞增殖的影响,用化学发光法测定它们对鲫鱼巨噬细胞呼吸爆发的影响,评价壬基酚的免疫毒性,并与天然激素雌二醇的免疫效应相比较.结果表明,雌二醇对鲫鱼巨噬细胞的增殖有明显的诱导作用,壬基酚对鲫鱼巨噬细胞增殖在低浓度表现为诱导作用,高浓度表现为抑制作用.雌二醇、壬基酚对鲫鱼巨噬细胞呼吸爆发有明显的诱导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壬基酚对鲫鱼具有潜在的免疫毒性.与天然激素雌二醇的免疫作用效应比较,进一步证明了壬基酚的弱雌激素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壬基酚 鲫鱼 巨噬细胞 免疫毒性 雌二醇 内分泌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