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5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流域干支流交汇区拦门沙坝的形成机制及其疏浚方法
1
作者 李书霞 张翎 《治黄科技信息》 2024年第4期11-12,29,共3页
1研究背景,水库拦门沙坝是多沙河流水库干支流交汇区普遍存在的泥沙淤积形式,其形成与发育阻碍了干支流水沙交换,削减水库干支流有效库容,消耗水库坝址不可再生资源。此外,拦门沙坝一旦形成、持续发育,甚至直接影响水库大坝的安全运行,... 1研究背景,水库拦门沙坝是多沙河流水库干支流交汇区普遍存在的泥沙淤积形式,其形成与发育阻碍了干支流水沙交换,削减水库干支流有效库容,消耗水库坝址不可再生资源。此外,拦门沙坝一旦形成、持续发育,甚至直接影响水库大坝的安全运行,如坝前拦门沙极易堵塞发电洞或引水口,继而威胁发电机组安全和供水安全。目前黄河等流域的水库均已观察到不同程度的拦门沙现象,甚至形成了“小淤大灾”的不利局面。黄河小浪底水库原始库容的41.3%为支流库容,支流库容的有效利用关乎全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拦门沙 有效库容 干支流 黄河小浪底水库 水库坝址 引水口 泥沙淤积 不可再生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汇角和流量比对干支流交汇区水流结构影响模拟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吴菲 刘瑞芬 +1 位作者 白凤朋 尹炜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23,共9页
弱混合条件下下干流对支流入汇区水流结构影响显著,支流入汇区水流特性复杂,弄清支流入汇区水动力特性对河流的生态修复、水环境治理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研究采用物理模型和数值模拟结合的方法,构建并验证明渠干支流交汇RNG k-ε紊流模... 弱混合条件下下干流对支流入汇区水流结构影响显著,支流入汇区水流特性复杂,弄清支流入汇区水动力特性对河流的生态修复、水环境治理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研究采用物理模型和数值模拟结合的方法,构建并验证明渠干支流交汇RNG k-ε紊流模型,根据不同交汇角弱混合多种汇流比工况计算结果,详细分析了交汇角和汇流比的变化对支流入汇区流速分布特性和环流结构的影响,并计算分析得出不同交汇角支流入汇区发生回流汇流比的临界值。结果表明:干支流交汇弱混合条件下,干流对支流入汇区水流结构影响显著。支流水流在入汇区在右岸出现回流形成回流区,并右岸壁面处形成最大回流流速区;支流入汇区表中层形成大尺度的横向涡结构,出现了明显回流区和环流结构,环流结构尺度随着汇流比的增大而减小,与交汇角的相关关系表现为150°大于30°大于90°;纵向涡量峰值与汇流比均呈负相关关系,汇流比越大,涡量峰值越小;交汇角30°、90°和150°支流入汇区发生回流,出现环流结构的汇流比γ临界值分别为0.013、0.011、0.0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支流交汇 弱混合 数值计算 水动力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水库对长江上游主要干支流河流输沙量的影响 被引量:25
3
作者 张信宝 文安邦 +1 位作者 D E Walling 吕喜玺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9-66,共8页
本文阐明了大型水库的拦沙和滞洪削减洪峰,降低挟沙能力的减沙机制,给出了大型水库下游河流输沙量时空变化的坝下河段无泥沙补给、少量泥沙补给和有大量泥沙补给三种模式。在此基础上,通过水库修建前后下游河流水沙变化的对比分析,认为... 本文阐明了大型水库的拦沙和滞洪削减洪峰,降低挟沙能力的减沙机制,给出了大型水库下游河流输沙量时空变化的坝下河段无泥沙补给、少量泥沙补给和有大量泥沙补给三种模式。在此基础上,通过水库修建前后下游河流水沙变化的对比分析,认为大型电站水库的修建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乌江、90年代以来金沙江、嘉陵江输沙减少和70年代以来岷江输沙波动的重要驱动力。宜昌站1992-2002年期间的输沙量比1956-1992年期间减少28.2%,主要归功于嘉陵江来沙减少和1998年以后的金沙江来沙减少;2003-2007年期间的输沙量又比1992-2002年期间减少82.2%,主要归功于三峡水库的蓄水拦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上游 主要干支流 大型水库 河流输沙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上游主要干支流近期降水、径流统计特征变化分析 被引量:26
4
作者 刘超 秦毅 邓娜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96-99,共4页
根据降水对径流的影响,利用假设统计检验法对黄河上游干流唐乃亥和支流洮河、湟水河、大通河四个流域——即刘家峡以上黄河主要干支流流域,近30年来的降雨径流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与检验。为探讨流域蓄水特征和产流特征变化,考察总径流... 根据降水对径流的影响,利用假设统计检验法对黄河上游干流唐乃亥和支流洮河、湟水河、大通河四个流域——即刘家峡以上黄河主要干支流流域,近30年来的降雨径流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与检验。为探讨流域蓄水特征和产流特征变化,考察总径流量变化趋势,分别对枯季径流、汛期径流、年径流及相应时段降水做了同步分析,并分区域探讨了降水和径流的变化趋势及其变化原因,得出黄河上游径流在这四个流域有减少的趋势,但程度各不相同的结论。湟水和大通河在降水和径流方面的变化均不显著,洮河流域降水减少最为明显,且下游减少最为厉害。在径流方面,洮河汛期径流量变化趋势不同于降水,人类用水量的行为已改变了径流序列的时程变化特性。唐乃亥降水特性有所变化,但更为突出的是枯季径流显著减少,对造成此现象的原因尚需进一步调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上游 干支流 降水 径流统计 变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干支流水体交换特征初步研究——以朱衣河为例 被引量:7
5
作者 周子然 邓兵 +2 位作者 王雨春 汪福顺 党承华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1-6,共6页
通过对三峡库区中部典型支流朱衣河与干流界面水动力参数、河口流场强度与特征的分析,计算了干支流水体交换通量,进而探讨水库运行各个时期干支流水体交换情况及其对库区水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朱衣河河口水体具有双向流动特性,水库运... 通过对三峡库区中部典型支流朱衣河与干流界面水动力参数、河口流场强度与特征的分析,计算了干支流水体交换通量,进而探讨水库运行各个时期干支流水体交换情况及其对库区水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朱衣河河口水体具有双向流动特性,水库运行各个时期干支流交界面进出水体分布不同,流速差异显著;不同季节与水库运行期河口流场相应表现出上下分层、左右分布,以及进出流量差异显著等特征;尽管朱衣河河口净流量较小(全年大部分时期小于100 m^3/s),然而双向水流结构的存在致使水体有效交换量相对显著(约为净流量的5~10倍)。根据朱衣河实测数据及相关资料,初步推算了库区干流水体参与干支流水体交换的比例,得出全年平均交换率为204%,1月份最高,达3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支流界面 水体交换 朱衣河 三峡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支流直角交汇区水流泥沙运动特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詹磊 董耀华 刘同宦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6-11,15,共7页
通过总结前人有关干支流直角交汇区水流泥沙运动研究成果,归纳了干支流直角交汇区的分区水流泥沙运动特性,初步探讨了交汇区局部水头损失计算方法,提出了新的包含水深比及回流长度的局部水头损失系数计算公式,采用长江科学院水槽试验成... 通过总结前人有关干支流直角交汇区水流泥沙运动研究成果,归纳了干支流直角交汇区的分区水流泥沙运动特性,初步探讨了交汇区局部水头损失计算方法,提出了新的包含水深比及回流长度的局部水头损失系数计算公式,采用长江科学院水槽试验成果对计算公式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表明:在汇流比较小时,计算与试验成果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支流直角交汇区 水流泥沙运动特性 局部水头损失 水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干支流倒回灌的小浪底水库异重流模拟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增辉 夏军强 +1 位作者 张俊华 李涛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5-93,共9页
小浪底水库支流众多,支流库容占总库容的41.3%,干支流倒回灌对干流洪水演进和库区淤积过程有重大影响,为此作者提出了考虑干支流倒回灌影响的水库1维明流及异重流耦合模型。推导了不同类型倒回灌引起的水沙控制方程附加项,并提出了相应... 小浪底水库支流众多,支流库容占总库容的41.3%,干支流倒回灌对干流洪水演进和库区淤积过程有重大影响,为此作者提出了考虑干支流倒回灌影响的水库1维明流及异重流耦合模型。推导了不同类型倒回灌引起的水沙控制方程附加项,并提出了相应的水沙耦合形式的浑水明流与异重流控制方程。针对不同的倒回灌形式提出相应的倒回灌流量计算方法:对于干流水位涨落引起的干支流倒回灌,提出了零维水库法在使用有限体积法的数学模型中的实现方法;对于异重流向支流的倒灌,采用考虑支流底坡影响的异重流倒灌流量公式加以计算。将这两种方法与已建立的水库1维明流与异重流耦合模型结合,模拟了2006年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实验的完整过程,对库区内水位下降、上游段冲刷及人工异重流形成与发展均做出了较为准确的模拟。模拟结果显示,干支流倒回灌过程对于异重流厚度变化过程和调水调沙出库沙量有显著影响,对于汛前泄水阶段库区水位下降速度也有一定影响,支流淤积在一次异重流过程淤积总量中可达43.5%。相对于简化干支流倒回灌过程的计算方法,该模型对异重流排沙比的预测效果更好,证明其有助于实现更加科学合理的调水调沙方案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重流 调水调沙 干支流倒回灌 小浪底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上游干支流水库防洪库容设置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丁毅 纪国强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50-52,共3页
长江流域暴雨活动频繁,洪灾在流域内分布很广,洪灾损失严重。建国以来长江防洪建设取得了重大的成就,江河、湖泊抗洪能力普遍提高。正在建设的三峡工程是长江中下游防洪体系的关键工程,建成后将使长江中下游的防洪形势有质的改善,根本... 长江流域暴雨活动频繁,洪灾在流域内分布很广,洪灾损失严重。建国以来长江防洪建设取得了重大的成就,江河、湖泊抗洪能力普遍提高。正在建设的三峡工程是长江中下游防洪体系的关键工程,建成后将使长江中下游的防洪形势有质的改善,根本改变了荆江河段的防洪紧张局面,但长江中下游特别是城陵矶以下河段洪水来量与河道泄量不平衡的矛盾依然突出,防洪形势仍然严峻。水库工程是长江防洪综合治理的重要措施之一,是长江防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论述了长江干支流水库设置防洪库容的必要性、拟定了上游干支流水库安排防洪库容的原则与运用方式,并根据上游各支流特点,提出了上游干支流预留防洪库容规模的建议,计算分析了上游干支流预留防洪库容的作用,并提出了梯级水库协调防洪与发电关系调度方式。在以上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上游各支流预留防洪库容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支流 水库防洪 防洪库容 设置 长江上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湟水与大通河干支流辨析 被引量:2
9
作者 蒋秀华 马永来 +1 位作者 马秀峰 马志瑾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6,共3页
通过对湟水流域进行现场查勘、历史考证和自然地理、水文特征分析,按综合判定干流的原则,提出了对湟水和大通河干支流关系的看法:湟水流域的干流仍为湟水,大通河是湟水的特殊支流。这种划分方法既可突显湟水和大通河自然地理的特殊性,... 通过对湟水流域进行现场查勘、历史考证和自然地理、水文特征分析,按综合判定干流的原则,提出了对湟水和大通河干支流关系的看法:湟水流域的干流仍为湟水,大通河是湟水的特殊支流。这种划分方法既可突显湟水和大通河自然地理的特殊性,又可传承湟水灿烂的历史文化,同时也保护了青海省人民的人文感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支流关系 大通河 湟水 黄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中游干支流洪水滞流沉积物性质对比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晓刚 黄春长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21-128,共8页
对黄河中游干支流进行了广泛细致的野外考察,发现多处2012年洪水滞流沉积物(SWD),选择典型沉积地点进行了样品采集和粒度、磁化率特征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黄河中游干支流洪水SWD的磁化率都很低,在(31.2~51.3)×10-8m3/kg之间,这与... 对黄河中游干支流进行了广泛细致的野外考察,发现多处2012年洪水滞流沉积物(SWD),选择典型沉积地点进行了样品采集和粒度、磁化率特征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黄河中游干支流洪水SWD的磁化率都很低,在(31.2~51.3)×10-8m3/kg之间,这与黄河中游马兰黄土L1的磁化率相当。表明它们是尚未受到风化成壤作用影响的新鲜洪水滞流沉积物。黄河中游干支流洪水SWD粒度成分均以粉沙为主,具有一定比例的沙粒和粘粒,说明它们主要是河流洪水悬移质成分在高水位滞流环境中的沉积物。与其支流无定河、延河和北洛河相比,黄河中游干流2012年大洪水SWD中粘粒含量较多。黄河中游悬移质泥沙随着搬运距离的加大,粒度成分逐渐变细。该研究成果可供黄河中游干支流防洪减灾和水土流失防治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干支流 悬移质 洪水 滞流沉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支流洪水作用下的水利工程洪水漫顶风险率计算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甘富万 张华国 +3 位作者 覃丽娜 高扬 黄宇明 肖良 《水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40-44,共5页
洪水漫顶是影响水利工程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干支流交汇处支流上水利工程不仅受到支流洪水的直接影响还会受到干流洪水顶托的影响,采用Copula-Monte Carlo模拟方法构建干支流洪水作用下大坝的洪水漫顶率计算模型,并分析不同Copula函数... 洪水漫顶是影响水利工程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干支流交汇处支流上水利工程不仅受到支流洪水的直接影响还会受到干流洪水顶托的影响,采用Copula-Monte Carlo模拟方法构建干支流洪水作用下大坝的洪水漫顶率计算模型,并分析不同Copula函数、不同干支流洪水相关性对漫顶风险率的影响。以桂平航运枢纽为例,研究结果表明:最优的Clayton Copula计算的洪水漫顶率为1.38×10-4;由于干支流洪水间相关性较弱,不同Copula函数对洪水漫顶的影响并不明显,GH、AMH、CClayton、Frank Copula都会一定程度地低估洪水漫顶风险;随着干支流洪水流量相关性的增强,洪水漫顶率也会相应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水漫顶 Copula-Monte CARLO模拟 干支流洪水 桂平航运枢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支流交汇水面形态特征分析 被引量:34
12
作者 兰波 汪勇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 1997年第4期109-114,共6页
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以干支流交汇角为变量概化成三个模型,在交汇角为30°、60°、90°时,分15组流量对交汇河段的水面形态特征进行了试验研究,同时在交汇口布置挑流坝观测其水位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汇... 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以干支流交汇角为变量概化成三个模型,在交汇角为30°、60°、90°时,分15组流量对交汇河段的水面形态特征进行了试验研究,同时在交汇口布置挑流坝观测其水位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汇流比RQ和交汇角α对交汇河口的水面形态特征起控制作用.RQ一定,不同的干流流量(Q干)直接关系到交汇河口的水面特征,布置挑流坝改变了两江交汇角,必将引起汇口水面特征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汇河口 水面形态 河滩整治 干支流 特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支流汇合处的二维河床变形数值模拟 被引量:2
13
作者 朱木兰 西本直史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2007年第4期450-456,共7页
为了做好汇流处的河道规划,定量地预测出汇流处的河床变形情况是很重要的.本文建立了一个既能处理干支流汇流,又能考虑泥沙粒度分布以及流线曲率的二维河床变形数学模型,并通过两个算例对汇流处的河床变形以及粒径分选情况进行了讨论.... 为了做好汇流处的河道规划,定量地预测出汇流处的河床变形情况是很重要的.本文建立了一个既能处理干支流汇流,又能考虑泥沙粒度分布以及流线曲率的二维河床变形数学模型,并通过两个算例对汇流处的河床变形以及粒径分选情况进行了讨论.在算例1中,干支流的泥沙粒度分布被设定为相同,在算例2中,支流的泥沙被设定为比干流的细小,其平均粒径为干流的一半.计算结果表明,汇流处的冲淤情况两计算例子基本相同,受支流河床泥沙组成的影响不大,但汇流处的河床平均粒径,却深受支流来沙的影响,两算例差异较大.当支流泥沙细小时,受其直接流入影响,汇流处左岸未呈现出冲刷与河床粗化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支流汇合 二维河床变形模型 泥沙分选 流线曲率 SIMPLER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区河流干支流汇流特性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刘建新 程昌华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 1996年第4期90-94,共5页
本文通过模型试验研究和实测资料的分析.着重对山区河流干支流(特别是长江与嘉陵江相汇)汇流后的特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干支流的汇流比{Q/Q}是影响交汇角大小、汇流面坡降、输沙率变化等的主要因素,同时,利用汇流... 本文通过模型试验研究和实测资料的分析.着重对山区河流干支流(特别是长江与嘉陵江相汇)汇流后的特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干支流的汇流比{Q/Q}是影响交汇角大小、汇流面坡降、输沙率变化等的主要因素,同时,利用汇流比Q/Q这一特征值,建立了它与汇合口的水力和泥沙运动变化的部份相关关系,从而揭示了山区河流干支流相汇后的变化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汇流比 输沙率 山区河流 干支流 汇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干支流航道网联通性评价指标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建宝 李有为 +1 位作者 张素雅 马奕 《水运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4-117,124,共5页
针对长江干支流跨区域大型航道网联通性评价指标缺乏的问题,采用分大区段、选主要指标的方法,通过实地调研,将长江干支流航道网分成7个区段,并将成网当量等级航道密度和成网等级航道联通度作为评价主指标,对长江干支流航道网的联通性进... 针对长江干支流跨区域大型航道网联通性评价指标缺乏的问题,采用分大区段、选主要指标的方法,通过实地调研,将长江干支流航道网分成7个区段,并将成网当量等级航道密度和成网等级航道联通度作为评价主指标,对长江干支流航道网的联通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评价指标不仅能够客观、合理反映出大型航道网的技术特点,且兼具部分经济评价的功能,实现了对长江干支流航道网联通性的快速评价,有效解决了大型航道网联通性评价指标的选择问题,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和推广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干支流航道网 评价指标 成网当量等级航道密度 成网等级航道联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水曲面法水库干支流划分及库容计算方法
16
作者 胡跃斌 胡著翱 +1 位作者 刘炜 张永平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1-13,共3页
为提高水库库容及泥沙冲淤量的计算精度,满足水库调度和工程管理的需要,针对以往多支流水库在划分汇流区干支流区域时存在的物理概念不明确、计算精度较低等问题,在大量原型观测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分水曲面法的干支流区域划分的概... 为提高水库库容及泥沙冲淤量的计算精度,满足水库调度和工程管理的需要,针对以往多支流水库在划分汇流区干支流区域时存在的物理概念不明确、计算精度较低等问题,在大量原型观测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分水曲面法的干支流区域划分的概念和作业方法,实现了在三维环境中对水库干支流区域的划分。小浪底水库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空间概念清晰,能够真实反映库区冲淤变化和水位变化对汇流区库容的影响,大大提高水库库容和泥沙冲淤量的计算精度。同时,为水库调度和水库泥沙运动规律研究提供了直观的地形边界条件和数字高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容 分水曲面法 干支流划分 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嫩江下游干支流洪水资源调配研究
17
作者 刘建卫 许士国 王雪妮 《水利发展研究》 2009年第6期24-27,31,共5页
在河流中下游地区,利用干支流的水文特性等差异,进行洪水调配是洪水资源利用的重要措施,在合理的规划和正确方案指导下,该措施将有效地缓解区域水资源短缺问题。本文以嫩江与其下游支流洮儿河为例,在水文、地理特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 在河流中下游地区,利用干支流的水文特性等差异,进行洪水调配是洪水资源利用的重要措施,在合理的规划和正确方案指导下,该措施将有效地缓解区域水资源短缺问题。本文以嫩江与其下游支流洮儿河为例,在水文、地理特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两河洪水分配方案,研究中对涉及的风险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利用预案管理,降低洪水资源利用运行的风险,对北方地区河流干支流洪水调配研究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水资源 干支流 规划 预案 预报 风险 嫩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沙遭遇变化对干支流交汇口附近冲淤的影响——以汉江入汇段为例
18
作者 冯秋芬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6年第22期215-215,共1页
干支流的来水来沙受它们各自的流域特性,植被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干支流来流通常会发生不同的组合。干支流同时遭遇在水文学,涉及到防洪方面研究得要多一些,多是关注致灾性强的洪水遭遇特性如洪峰时间、洪峰量级等,而对于文章想要研究的... 干支流的来水来沙受它们各自的流域特性,植被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干支流来流通常会发生不同的组合。干支流同时遭遇在水文学,涉及到防洪方面研究得要多一些,多是关注致灾性强的洪水遭遇特性如洪峰时间、洪峰量级等,而对于文章想要研究的水沙组合特性及对河床冲淤特性的影响涉及较少。文章通过长江与汉口交汇河段来探讨水沙遭遇变化对两江交汇口附近冲淤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沙遭遇 干支流 交汇口 冲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上游干支流汇合口河道特征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梅力 陈秀万 +1 位作者 林孝松 王平义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8-64,共7页
采用遥感卫星影像资料、实测河道地形图、地理信息系统和AutoCAD软件等相结合的方法,从河道平面形态和河床地貌形态对长江上游宜宾至重庆主城区河段9个主要干支流交汇河口的河道特征进行了分析。主要研究了交汇河段干支流河型特征、干... 采用遥感卫星影像资料、实测河道地形图、地理信息系统和AutoCAD软件等相结合的方法,从河道平面形态和河床地貌形态对长江上游宜宾至重庆主城区河段9个主要干支流交汇河口的河道特征进行了分析。主要研究了交汇河段干支流河型特征、干支流交汇角和交汇位置、干流弯曲度、干支流河宽比及面积比、河道断面形态和滩地形态等。结果表明:在交汇河段长江干流主要呈弯曲型河道的特征,而支流入汇段基本为顺直河道;干支流交汇角一般在30°~90°范围内,且大多数支流在长江干流凹岸弯顶上游侧入汇;大部分干流河弯的弯曲度大于1.2,属于典型的弯曲型河道;长江干流河宽和面积远大于支流河宽和面积,干流河宽沿程变化相对平缓,河弯比较规顺;汇合口河段的河床地貌形态复杂,河谷断面形态往往发育为"偏V"字形或不完整的"U"形,存在碍航的江心滩或浅滩。研究成果对港口及航道工程、水利工程、市政工程和生态环境工程等的规划和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上游 干支流汇合口 河道平面形态 河床形态 弯曲型河道 弯曲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道型水库干支流交汇段水力特性数值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陆建宇 毛劲乔 +4 位作者 龚轶青 蔡海滨 曹青 戴会超 闫杰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776-781,828,共7页
以典型河道型水库库区主流与支流交汇段几何尺寸与来流条件为参照,建立了三维概化数学模型并开展多情景数值分析,以揭示不同交汇角对干支流交汇段关键水力特性变化的影响.重点研究了交汇角α分别为30°,60°,90°,120°... 以典型河道型水库库区主流与支流交汇段几何尺寸与来流条件为参照,建立了三维概化数学模型并开展多情景数值分析,以揭示不同交汇角对干支流交汇段关键水力特性变化的影响.重点研究了交汇角α分别为30°,60°,90°,120°,150°的5种工况,计算结果表明:在不同交汇角条件下均存在紊动能高值集中区域,且紊动能与交汇角大小存在正相关关系,即随着交汇角增大,紊动能峰值区域的面积及峰值大小显著增大;不同交汇角条件下床面切应力最大值均由交汇口向支流上游沿程递减,而当α<90°时断面流速变异系数沿程先增大后减小,当α≥90°时断面流速变异系数沿程减小;另外,当α<90°时,床面切应力和断面流速变异系数与交汇角大小存在负相关关系,而当α≥90°时,这2个特性指标随着交汇角增大而递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型水库 干支流交汇 交汇角 紊动能 床面切应力 变异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