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0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干扰素-λ1在人类鼻病毒感染后儿童呼吸道上皮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5
1
作者 林小娟 钟礼立 +1 位作者 谢亚平 邓中平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177-1181,共5页
目的研究人类鼻病毒(HRV)感染后儿童呼吸道上皮细胞中干扰素(IFN)-λ1的表达水平。方法收集2017年2~10月因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的患儿痰液及鼻咽拭子标本,分别进行细菌培养及11种呼吸道病原体核酸检测,筛检出单纯HRV阳性患儿90例作为HRV... 目的研究人类鼻病毒(HRV)感染后儿童呼吸道上皮细胞中干扰素(IFN)-λ1的表达水平。方法收集2017年2~10月因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的患儿痰液及鼻咽拭子标本,分别进行细菌培养及11种呼吸道病原体核酸检测,筛检出单纯HRV阳性患儿90例作为HRV感染组,单纯呼吸道合胞病毒(RSV)阳性患儿95例为RSV感染组。另选取同期门诊体检且病原检测结果均阴性的健康儿童50例为健康对照组。采集各组儿童鼻咽拭子标本,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病毒载量和IFN-λ1 mRNA表达水平。结果在HRV感染组,IFN-λ1m RNA的表达水平在不同性别及不同年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RV感染组IFN-λ1 mRNA的表达水平与HRV的病毒载量无相关性(P>0.05)。HRV感染组的IFN-λ1 mRNA表达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但低于RSV感染组(P<0.05)。结论 HRV可诱导呼吸道上皮细胞中IFN-λ1的表达;推测IFN-λ1在机体抗HRV感染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感染 干扰素-λ1 鼻病毒 呼吸道合胞病毒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恩替卡韦或替诺福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干扰素-λ3的水平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张磊 刘传苗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6期743-747,共5页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各临床阶段中干扰素(IFN)-λ3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及与替诺福韦和恩替卡韦治疗的关系。方法:选取HBV感染病人174例及20名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阴性的健康体检者,采用ELISA法检测IFN-λ3在血清中的表...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各临床阶段中干扰素(IFN)-λ3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及与替诺福韦和恩替卡韦治疗的关系。方法:选取HBV感染病人174例及20名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阴性的健康体检者,采用ELISA法检测IFN-λ3在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并收集肝功能、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等相关的临床检查指标。观察IFN-λ3在慢性乙型肝炎病人不同临床阶段的分布水平趋势,及现一线抗病毒药物(替诺福韦与恩替卡韦)在规律服用后病人血清IFN-λ3的变化,分析IFN-λ3与疾病进展和不同抗病毒药物之间的关系。结果:未抗病毒治疗的各组IFN-λ3水平为对照组、慢乙肝组、肝硬化组、肝细胞癌组依次递减(P<0.01)。已抗病毒治疗的病人中,恩替卡韦或替诺福韦治疗前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HBsAg、TBIL、logHBV-DNA与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恩替卡韦治疗前后IFN-λ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诺福韦治疗前后IFN-λ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FN-λ3水平与慢乙肝、肝硬化病人的HBsAg、HBV-DNA数值呈正相关,与病人的肝功能、TBIL、ALB等临床指标无关。结论:IFN-λ3与HBV活动进展有关系,与肝脏功能本身无关。替诺福韦具有诱导血清IFN-λ3水平上升的附加药理作用,高水平IFN-λ3有助于加强IFN-α清除HB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干扰素-λ3 恩替卡韦 替诺福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洲爪蟾干扰素-λ1基因的原核表达 被引量:1
3
作者 齐志涛 高谦 +4 位作者 张启焕 黄贝 王爱民 王资生 聂品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60-1062,共3页
干扰素(Interferon,IFN)λ包括IFNL.1、-2和-3,分别又称为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29、IL-28A和IL-28B,在基因结构上与IL-10相似,含有多个外显子,IFN-λ1基冈包含5个外显子和4个内含子,IFN-λ2和IFN-λ3则有6个外显子和... 干扰素(Interferon,IFN)λ包括IFNL.1、-2和-3,分别又称为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29、IL-28A和IL-28B,在基因结构上与IL-10相似,含有多个外显子,IFN-λ1基冈包含5个外显子和4个内含子,IFN-λ2和IFN-λ3则有6个外显子和5个内含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爪蟾 干扰素-λ 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素-λ对肥大细胞Toll样受体表达和细胞因子分泌的调节作用的研究
4
作者 兰亚明 何韶衡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2-14,18,共4页
目的探究干扰素-λ(interferon-λ,INF-λ)对肥大细胞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表达和细胞因子分泌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干扰素-λ激发肥大细胞P815,收集激发后2、6、16 h不同时间点的细胞及其上清液。采用MTT方法检测不同... 目的探究干扰素-λ(interferon-λ,INF-λ)对肥大细胞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表达和细胞因子分泌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干扰素-λ激发肥大细胞P815,收集激发后2、6、16 h不同时间点的细胞及其上清液。采用MTT方法检测不同时间点干扰素-λ对肥大细胞P815的细胞活力的影响;采用酶联免疫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细胞因子IL-4和IL-13的释放量;通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干扰素-λ对肥大细胞Toll样受体TLR2和TLR4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MTT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时间的干扰素-λ对肥大细胞P815的细胞活力均无显著性差异;ELISA结果表明,干扰素-λ能刺激肥大细胞P815释放IL-4和IL-13细胞因子,并且其释放量与空白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Western blot实验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干扰素-λ激发肥大细胞P815后,不同时间点的给药组均可上调TLR2和TLR4蛋白的表达。当给药时间为16h时,其TLR2和TLR4蛋白的表达具有显著性上调(P<0.01)。结论干扰素-λ刺激肥大细胞P815释放IL-4和IL-13细胞因子可能是通过上调Toll样受体TLR2和TLR4蛋白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λ 肥大细胞 TOLL样受体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干扰素-λ的二级结构及其B细胞抗原表位的预测
5
作者 李明才 黄东阳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201-203,共3页
目的:预测人干扰索(IFN)-λ1、IFN-λ2和IFN-λ3的二级结构特征及其B细胞抗原表位。方法:用Ceour-Deleage法预测人IFN-λ1、IFN-λ2和IFN-λ3的二级结构;分别用Hopp-Woods法、Janin法、Zimmerman.Simha法和Bhaskaran-Ponnuswamy... 目的:预测人干扰索(IFN)-λ1、IFN-λ2和IFN-λ3的二级结构特征及其B细胞抗原表位。方法:用Ceour-Deleage法预测人IFN-λ1、IFN-λ2和IFN-λ3的二级结构;分别用Hopp-Woods法、Janin法、Zimmerman.Simha法和Bhaskaran-Ponnuswamy法分析各蛋白的亲水性、可及性、极性和柔韧性参数;用Kolaskar-Tongaonkar法预测各蛋白的抗原指数。结合人IFN-λ1、IFN-λ2.和IFN-λ3的二级结构特征。综合评价其B细胞抗原表位。结果:人IFN-λ1、IFN-λ2和WN.IFN-λ2的B细胞识别表位可能分别位于其第47~73和154-166、53~75和159-171、53~77和159~171位氨基酸等区域内或附近,被预测的表位均含有β-转角和无规卷曲结构。人IFN-λ1与IFN-λ2,IFN-λ3的二级结构和含有的B细胞优势抗原表位很相似,而人IFN-λ2和IFN-λ3之间的差别非常小。结论:该预测结果将有助于确定人IFN-λ1、IFN-λ2和IFN-λ3的B细胞表位及其生物学活性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λ 二级结构 B细胞表位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和α-干扰素-λ4基因多态性对α-干扰素治疗应答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齐孝安 卢金喜 袁林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2年第6期784-787,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α-干扰素-λ4(IFNL4)基因多态性对α-干扰素治疗应答的影响。方法2018年9月~2021年2月我院诊治的CHB患者92例,给予所有患者α-干扰素α-2b治疗1年。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α-干扰素-λ4(IFNL4)基因多态性对α-干扰素治疗应答的影响。方法2018年9月~2021年2月我院诊治的CHB患者92例,给予所有患者α-干扰素α-2b治疗1年。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检测血CGRP基因rs155209位点及IFNL4基因rs368234815和rs12979860位点多态性,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基因多态性与α-干扰素治疗应答的关系。结果在治疗1年末,本组应答67例(72.8%),未获得完全应答25例(27.2%);非应答组CGRP-rs155209位点CC基因型和等位基因C比率分别为36.0%和56.0%,显著高于应答组的16.4%和32.8%(P<0.05);非应答组IFNL4-rs368234815位点TT/TT基因型和TT基因频率分别为76.0%和86.0%,显著低于应答组的92.5%和95.5%(P<0.05);非应答组IFNL4-rs12979860位点CC、CT和TT基因型比率分别为44.0%、44.0%和12.0%,与应答组的40.3%、46.3%和13.4%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校正性别和年龄,结果显示CGRP-rs155209位点CC基因型是影响治疗无应答的危险基因型【OR值为1.489(95%CI:1.103~2.009)】,而IFNL4-rs368234815位点TT/TT基因型是α-干扰素治疗应答的保护基因型【OR值为0.652(95%CI:0.477~0.893)】。结论CGRP基因rs155209位点CC基因型是接受α-干扰素治疗CHB患者可能无应答的危险基因型,而IFNL4基因rs368234815位点TT/TT基因型可能是治疗应答的保护基因型,将影响CHB患者对α-干扰素治疗的生化和病毒学应答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Α-干扰素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α-干扰素-λ4 基因多态性 应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素-λ3水平及白细胞介素28B基因多态性与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冬青 林升龙 +6 位作者 马华皙 王香梅 廖资渊 吴雯军 陈梦云 王剑宇 高海兵 《新发传染病电子杂志》 2023年第6期42-46,共5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干扰素-λ3(interferon-λ3,IFN-λ3)水平及白细胞介素28B(interleukin-28B,IL-28B)基因多态性与HBV相关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预后的关系,并联合其他影响因素以期建立一个早期、敏感、特异性强的HBV相关慢加急性(亚急性... 目的探讨外周血干扰素-λ3(interferon-λ3,IFN-λ3)水平及白细胞介素28B(interleukin-28B,IL-28B)基因多态性与HBV相关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预后的关系,并联合其他影响因素以期建立一个早期、敏感、特异性强的HBV相关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预后模型。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2019年10月至2020年3月在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住院诊断为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患者97例,所有入组患者随访半年,随访终点事件为死亡,根据随访终点患者的生存状态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检测IFN-λ3水平及IL-28B rs 12979860多态性测序分型。收集患者治疗基线时的血常规、生化、凝血功能等实验室指标,计算治疗基线时的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评分,对以上指标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建立HBV相关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预后评估模型。结果随访半年后,死亡组15例,存活组82例,死亡率15.5%。两组年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总胆固醇、凝血酶原活动度、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比值、纤维蛋白原、IFN-λ3水平、MELD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及逐步回归法,建立模型。结果显示凝血酶原活动度、IFN-λ3水平为生存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凝血酶原活动度及IFN-λ3水平更低。建立新的预后模型方程:Y=0.144+0.054×年龄(岁)+0.005×总胆红素水平(μmol/L)-0.07×凝血酶原活动度(%)-0.002×IFN-λ3(pg/ml)。ROC曲线比较新建立模型、MELD评分和IFN-λ3的诊断价值。结果显示:新的预测模型ROC曲线下面积大于常用的终末期肝病的预测模型MELD评分及IFN-λ3水平。IL-28B rs 12979860多态性测序显示仅1例死亡患者基因型为CT型,其余病例均为CC型,两组基因型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血IFN-λ3水平可以作为判断HBV相关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的指标。IFN-λ3水平联合凝血酶原活动度、总胆红素水平及年龄建立的新模型可以更好地预测肝衰竭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28B 单核苷酸多态性 干扰素-λ3 肝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干扰素α-2b联合奥司他韦用于儿童病毒性肺炎治疗对血清免疫球蛋白、炎症因子和氧化损伤指标的影响
8
作者 李冰 李纪伟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5年第3期93-95,共3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干扰素α-2b联合奥司他韦用于儿童病毒性肺炎治疗对血清免疫球蛋白、炎症因子和氧化损伤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4年6月本院收治的病毒性肺炎患儿1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采用奥司他韦治疗)75例,... 目的:探讨重组人干扰素α-2b联合奥司他韦用于儿童病毒性肺炎治疗对血清免疫球蛋白、炎症因子和氧化损伤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4年6月本院收治的病毒性肺炎患儿1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采用奥司他韦治疗)75例,观察组(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联合奥司他韦治疗)75例,共两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清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炎症因子[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和氧化损伤指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70/75),高于对照组的82.67%(62/75)(P<0.05)。与治疗前进行比较,两组治疗后免疫球蛋白IgA、IgG、IgM以及氧化损伤指标SOD、GSH-Px水平均呈上升趋势,MDA以及炎症因子CRP、PCT、IL-6水平均呈下降趋势(P<0.05);治疗7d后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同期观察组IgA、IgG、IgM、SOD、GSH-Px水平更高,而MDA、CRP、PCT、IL-6水平更低(P<0.05)。结论:重组人干扰素α-2b联合奥司他韦治疗儿童病毒性肺炎能提高临床疗效,有效改善患儿免疫功能,调节炎症因子和氧化损伤指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病毒性肺炎 重组人干扰素Α-2B 奥司他韦 血清免疫球蛋白 炎症因子 氧化损伤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垂杨柳医院患者γ-干扰素释放试验的临床应用研究
9
作者 王俊文 于波 +5 位作者 刘薇 高慧双 田淑琳 路璐 朱雅迪 宁永忠 《中国医药科学》 2025年第2期134-137,共4页
目的了解北京市垂杨柳医院就诊患者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检测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临床特征。方法收集北京市垂杨柳医院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的8736例患者IGRA检测结果,分析患者潜在感染状况。结果就诊患者IGRA总阳性率为17.26%(150... 目的了解北京市垂杨柳医院就诊患者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检测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临床特征。方法收集北京市垂杨柳医院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的8736例患者IGRA检测结果,分析患者潜在感染状况。结果就诊患者IGRA总阳性率为17.26%(1508/8736),2018—2022年逐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706,P=0.008)。男性组IGRA总阳性率高于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68,P=0.012)。4个年龄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51,P=0.001),年龄越大IGRA阳性率越低。结论北京市垂杨柳医院就诊患者结核杆菌潜伏感染相对较高,有逐年增高趋势,提示应加强人员监测力度,提高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的早期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干扰素释放试验 潜伏结核感染 结核分枝杆菌 结核病 结核菌素皮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素α-2b与CO_(2)冷冻治疗对宫颈病变的影响
10
作者 宁雪朋 何洁 +1 位作者 王培 龚俭雪 《医学研究杂志》 2025年第1期111-115,共5页
目的 评估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片结合CO_(2)冷冻治疗对宫颈上皮内病变合并HPV感染患者的免疫指标和炎性水平的影响,并探究其在治疗病变中的潜在效果。方法 本研究纳入了2023年1月1日~2024年2月18日石家庄市第三医院收治的124例宫颈上皮... 目的 评估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片结合CO_(2)冷冻治疗对宫颈上皮内病变合并HPV感染患者的免疫指标和炎性水平的影响,并探究其在治疗病变中的潜在效果。方法 本研究纳入了2023年1月1日~2024年2月18日石家庄市第三医院收治的124例宫颈上皮内病变合并HPV感染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62例。A组仅接受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片治疗,而B组在此基础上增加CO_(2)冷冻治疗。采集治疗前后的免疫细胞计数、细胞因子水平、炎性指标和HPV-DNA定量分析数据,评估治疗效果。结果 B组在治疗后的免疫细胞计数(CD4^(+)/CD8^(+))及细胞因子(IFN-γ和TNF-α)水平均有显著提高。此外,炎症标志物(CRP、IL-6和IL-8)的降低以及HPV清除率(67.74%)均优于A组(45.16%),HPV复发率显著降低(6.45%vs 16.12%)。结论 干扰素α-2b结合CO_(2)冷冻治疗能显著改善宫颈上皮内病变合并HPV感染患者的免疫指标和炎性水平,且有效降低HPV的复发率。这表明该联合治疗策略为宫颈癌前病变的管理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病变 人乳头瘤病毒 干扰素Α-2B CO_(2)冷冻治疗 免疫指标 炎性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灵猫方联合替诺福韦和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
11
作者 陈斌 黄伟 +1 位作者 祝沛沛 朱丹 《临床合理用药》 2025年第11期86-88,92,共4页
目的观察灵猫方联合替诺福韦和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5月—2023年5月于达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就诊的CHB患者7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取替诺福韦联合聚... 目的观察灵猫方联合替诺福韦和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5月—2023年5月于达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就诊的CHB患者7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取替诺福韦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灵猫方治疗,2组疗程均为48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不同时点血清HBsAg清除率、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肝功能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7.14%vs.80.00%,χ^(2)=5.080,P=0.048)。研究组治疗12、24、36周后血清HBsAg清除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周后,研究组血清HBsAg清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48周后,2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期间,研究组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2组流感样症状、皮疹、体质量下降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灵猫方联合替诺福韦和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CHB效果显著,可提高血清HBsAg清除率,改善患者肝功能,且可减轻白细胞、血小板减少等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灵猫方 替诺福韦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 肝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水平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恩替卡韦与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治疗的效果研究
12
作者 江敏毓 陈桂敏 +2 位作者 陈春 李康 李耀才 《中国医药指南》 2025年第2期43-45,共3页
目的评估恩替卡韦与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应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载量较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12月在茂名市人民医院感染科门诊就诊的124例低水平乙型肝炎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83例)接... 目的评估恩替卡韦与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应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载量较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12月在茂名市人民医院感染科门诊就诊的124例低水平乙型肝炎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83例)接受恩替卡韦治疗,干预组(41例)采用恩替卡韦联合皮下注射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的方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干预后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HBsAg、HBeAg水平以及甲胎蛋白(AFP)含量。同时,比较HBV-DNA载量低于15 U/ml、HBeAg血清学转换以及ALT水平恢复正常患者在两组中的分布差异。结果治疗后,两组ALT、HBeAb、HBeAb、AFP和HBV-DNA<15 U/ml的例数比较无差异(P>0.05);干预组HbsAg和HbeA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HbsAb、HBeAg血清学转换率和ALT复常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干预组HBsAg水平中位数为19.07 kU/L,低于治疗前的91.85 kU/L(P<0.05);干预组HBsAb水平中位数为0.98 kU/L,高于治疗前的0.37 kU/L(P<0.05)。但ALT、HBeAg、HBeAb、AFP及HBV-DNA低于15 U/ml的例数在联合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可降低低水平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sAg和HbeAg水平,相较于单独使用恩替卡韦治疗效果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恩替卡韦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 联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13
作者 林剑虹 林明琼 《临床合理用药》 2025年第7期87-89,共3页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Peg-IFNα-2b)联合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TDF)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12月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厦门第三医院就诊的CHB患者180例,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干扰...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Peg-IFNα-2b)联合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TDF)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12月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厦门第三医院就诊的CHB患者180例,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干扰素联合组与常规抗病毒组,各90例。常规抗病毒组给予TDF治疗,干扰素联合组在常规抗病毒组的基础上联合Peg-IFNα-2b治疗,2组均治疗96周。比较2组HBV-DNA转阴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转阴率及不良反应。结果干扰素联合组HBV-DNA转阴率为82.22%(74/90),常规抗病毒组HBV-DNA转阴率为75.56%(68/90),2组HBV-DNA转阴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01,P=0.273);干扰素联合组ALT复常率为76.67%(59/90),高于常规抗病毒组的61.11%(55/90)(χ^(2)=5.081,P=0.024);干扰素联合组HBsAg转阴率为6.67%(6/90),常规抗病毒组HBsAg转阴率为3.33%(3/90),2组HBsAg转阴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68,P=0.494);干扰素联合组与常规抗病毒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6.67%vs.43.33%,χ^(2)=0.202,P=0.653)。结论Peg-IFNα-2b联合TDF治疗CHB,可有效促使患者的肝功能恢复,有效降低ALT水平,提高HBV-DNA阴转率,并且不会明显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联合LEEP刀治疗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合并高危型HPV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14
作者 刘慧 张桂华 刘平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5年第2期98-100,121,共4页
目的:分析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联合LEEP刀治疗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合并高危型HPV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3年12月本院收治的60例HSIL合并HR-HPV患者为研究对象,以信封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 目的:分析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联合LEEP刀治疗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合并高危型HPV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3年12月本院收治的60例HSIL合并HR-HPV患者为研究对象,以信封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LEEP刀治疗,观察组采取LEEP刀+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治疗。对比两组症状相关指标、HPV病毒表达、宫颈灌洗液炎症因子水平、免疫功能、不良反应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阴道出血量、阴道出血时间、阴道流液量、阴道流液时间及术后愈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HPV-DNA16、HPV-DNA18比较无显著统计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HPV-DNA16、HPV-DNA18均降低,且观察组更低(P<0.05);治疗前,两组IL-6、IFN-γ比较(P>0.05),治疗后,两组IL-6均降低,且观察组更低,两组IFN-γ均升高,且观察组更高(P<0.05);治疗前,两组IgG、IgM、IgA比较(P>0.05),治疗后,两组IgG、IgM、IgA均升高,且观察组更高(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HSIL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在HSIL复发率上有统计差异(P<0.05)。结论:对HSIL合并HR-HPV患者采取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联合LEEP刀治疗,能有效缩短康复进程,并降低HPV病毒表达水平和复发率,提高免疫功能,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 联合LEEP刀 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 高危型HP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艾尔巴韦/格拉瑞韦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疗效研究
15
作者 王菲 刘迎宾 赵媛媛 《实用肝脏病杂志》 2025年第1期40-43,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艾尔巴韦/格拉瑞韦治疗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的效果。方法2018年1月~2022年1月我院诊治的CHC患者74例,被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和观察组37例,分别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24周或聚乙... 目的探讨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艾尔巴韦/格拉瑞韦治疗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的效果。方法2018年1月~2022年1月我院诊治的CHC患者74例,被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和观察组37例,分别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24周或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艾尔巴韦/格拉瑞韦治疗12周。在治疗结束后,随访24周。结果观察组快速病毒学应答率、早期病毒学应答率、治疗结束病毒学应答率和持续病毒学应答率分别为70.3%、89.2%、89.2%和94.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7.8%、54.1%、62.2%和54.1%(P<0.05);治疗4周、12周、24周和随访24周时,观察组血清HCV RAN载量分别为(1.6±0.8)lg copies/L、(1.2±0.4)lg copies/L、(1.2±0.4)lg copies/L和(1.2±0.3)lg copies/L,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4.3±0.9)lg copies/L、(4.5±0.8)lg copies/L、(3.2±0.5)lg copies/L和(3.2±0.5)lg copies/L,P<0.05];在治疗结束时,观察组血清ALT和AST水平分别为(34.6±5.8)U/L和(36.4±6.9)U/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46.3±6.9)U/L和(49.1±7.5)U/L,P<0.05],而两组血细胞均降低(P>0.05)。结论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艾尔巴韦/格拉瑞韦治疗CHC患者病毒学应答率高,有利于肝功能恢复,显示出良好的治疗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丙型肝炎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艾尔巴韦 格拉瑞韦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蕊颗粒联合干扰素α-2b治疗对小儿手足口病血清TGF-β、PCT水平和预后的影响
16
作者 雷利利 高婷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5年第6期110-113,共4页
目的 分析百蕊颗粒联合干扰素α-2b治疗对小儿手足口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降钙素原(PCT)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88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 目的 分析百蕊颗粒联合干扰素α-2b治疗对小儿手足口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降钙素原(PCT)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88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干扰素α-2b治疗,研究组采用百蕊颗粒联合干扰素α-2b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结束后3 d,研究组的C反应蛋白(CRP)、PC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结束后3 d,研究组的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及TGF-β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皮疹消退时间、退热时间及口腔溃疡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百蕊颗粒联合干扰素α-2b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蕊颗粒 干扰素Α-2B 小儿 手足口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研究
17
作者 王春峰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5年第4期142-144,共3页
目的探讨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与恩替卡韦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提高该疾病的治疗效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荆门市中医医院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收治的8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42例... 目的探讨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与恩替卡韦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提高该疾病的治疗效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荆门市中医医院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收治的8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42例,采用利尿、护肝等常规方案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和联合治疗组(43例,在常规治疗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的肝功能、免疫功能、炎症相关因子水平,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后联合治疗组患者乙型肝炎e抗原(HBeAg)转阴、HBeAg血清学转换率均高于常规治疗组;与治疗前比,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水平及CD4^(+)百分比、CD4^(+)/CD8^(+)比值均升高,联合治疗组均较常规治疗组更高,CD8^(+)百分比均降低,联合治疗组较常规治疗组更低;与治疗前比,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干扰素-γ(IFN-γ)及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水平均降低,联合治疗组均较常规治疗组更低(均P<0.05);两组患者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转阴率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与恩替卡韦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显著,有助于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改善患者肝功能、免疫功能,同时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恩替卡韦 肝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抗呼吸道合胞病毒体外药效评估试验
18
作者 戴颖 刘然 《海峡药学》 2025年第1期45-48,共4页
目的探索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PEG IFNα-2b)对比普通干扰素α-2b(IFNα-2b)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细胞模型中抗病毒活性及其稳定性。方法采用细胞病变(CPE)法检测不同浓度的PEG IFNα-2b和普通IFNα-2b分别在高温环境、酶切环境下的药... 目的探索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PEG IFNα-2b)对比普通干扰素α-2b(IFNα-2b)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细胞模型中抗病毒活性及其稳定性。方法采用细胞病变(CPE)法检测不同浓度的PEG IFNα-2b和普通IFNα-2b分别在高温环境、酶切环境下的药物半抑制浓度(IC_(50))。结果对比正常环境,在高温环境下,PEG IFNα-2b的抗病毒活性维持稳定(IC_(50)维持不变),而普通IFNα-2b活性明显降低(IC_(50)增加1.9~9.6倍);酶切环境对PEG IFNα-2b的抗病毒活性略有影响(IC_(50)增加2.7~4.3倍),而对普通IFNα-2b活性有极大的影响(IC_(50)增加9.6~18.9倍)。结论PEG IFNα-2b对RSV病毒有相对稳定的抗病毒活性,为进一步的体内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有助于优化当前的抗RSV病毒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 呼吸道合胞病毒 抗病毒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干扰素α-2b与保妇康栓阴道放置治疗HPV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19
作者 赵立美 李安亮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5年第2期118-121,共4页
目的 观察阴道放置保妇康栓与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HPV感染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8例。对照组施以阴道放置保妇康栓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施... 目的 观察阴道放置保妇康栓与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HPV感染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8例。对照组施以阴道放置保妇康栓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施以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对比两组痊愈率、HPV清除率、免疫功能指标、创面愈合时间、异常分泌物持续时间及炎性因子水平。结果 治疗组痊愈率92.11%、HPV清除率89.47%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7.89%、50.00%(P<0.05)。治疗后,治疗组CD4^(+)(38.95±5.61)%、CD3^(+)(65.75±8.26)%、CD4^(+)/CD8^(+)(1.63±0.28)均高于对照组(27.93±4.37)%、(57.01±6.15)%、(1.37±0.20),CD8^(+)(20.48±3.70)%低于对照组(25.03±4.08)%(P<0.05)。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5.72±0.81)d、异常分泌物持续时间(13.80±1.73)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9.51±1.18)、(20.46±2.05)d(P<0.05)。治疗后,治疗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84.90±21.62)ng/L、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7.45±2.04)ng/ml低于对照组的(104.68±31.24)ng/L、(9.66±2.10)ng/ml(P<0.05)。结论 对HPV感染患者施以重组人干扰素α-2b联合保妇康栓治疗效果显著,可提升痊愈率、HPV清除率,改善免疫功能,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异常分泌物持续时间,减轻炎性因子水平,建议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重组人干扰素Α-2B 保妇康栓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营养支持联合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对手足口病患儿治疗效果及炎性因子的影响
20
作者 徐春红 杨志敏 盛薇薇 《吉林医学》 2025年第3期704-707,共4页
目的:探究营养支持联合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对手足口病患儿治疗效果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2月~2024年1月于乳山市人民医院治疗的手足口病患儿90例,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43例,营养组47例。对照组采取人干扰素α... 目的:探究营养支持联合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对手足口病患儿治疗效果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2月~2024年1月于乳山市人民医院治疗的手足口病患儿90例,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43例,营养组47例。对照组采取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治疗及常规护理,营养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儿体温恢复、口腔溃疡消退、食欲恢复及疱疹消失时间等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营养组患儿体温恢复、口腔溃疡消退、食欲恢复及疱疹消失时间均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93.62%)高于对照组(76.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相比于对照组,营养组患儿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18.60%)相比,营养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4.26%)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营养支持联合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治疗手足口病患儿可缩短患儿恢复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减轻炎性反应,使治疗效果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炎性因子 干扰素α-2b喷雾剂 营养支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