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1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居民消费率提升的现实挑战与对策
1
作者 卓识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2-54,共3页
近年来,我国居民消费率持续列居全球最低水平。本文从四大方面分析了影响我国居民消费率提升的主要困境,并建议从主观、客观两个维度入手,重点推动收入分配制度结构化改革、社保和基本要素保障体系健全完善、“生产—消费”以及“供给... 近年来,我国居民消费率持续列居全球最低水平。本文从四大方面分析了影响我国居民消费率提升的主要困境,并建议从主观、客观两个维度入手,重点推动收入分配制度结构化改革、社保和基本要素保障体系健全完善、“生产—消费”以及“供给—需求”等适配性改革,以及国民经济统计核算体系改革等,积极应对并有效改善我国居民消费率长期偏低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民消费 居民消费率 扩大内需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对居民消费率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唐毅青 唐玉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9-54,共6页
本文先从理论上阐释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对居民消费率的影响效应及传导机制,然后采用2006-2019年我国省级平衡面板数据展开经验检验,得到以下结论: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对居民消费率产生先抑制后促进的U型非线性影响。因此,在引领人工智能产业... 本文先从理论上阐释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对居民消费率的影响效应及传导机制,然后采用2006-2019年我国省级平衡面板数据展开经验检验,得到以下结论: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对居民消费率产生先抑制后促进的U型非线性影响。因此,在引领人工智能产业转型升级,更快实现对居民消费率提升的同时,也要有所侧重地强化其生产率获得效应,弱化其技能偏向性特性,放大人工智能技术对居民消费率的提升作用,为经济增长提供持久性内生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居民消费率 非线性关系 省级面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口结构、性别比例失衡对居民消费率的影响效应分析
3
作者 吴幽 《商展经济》 2024年第23期127-130,共4页
扩大居民消费需求,提升我国居民消费率,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持久性拉动作用是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基于“竞争性储蓄动机理论”,使用省级面板数据就我国男女性别比例失衡是否抑制了居民消费需求展开经验检验。研究表明:(1... 扩大居民消费需求,提升我国居民消费率,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持久性拉动作用是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基于“竞争性储蓄动机理论”,使用省级面板数据就我国男女性别比例失衡是否抑制了居民消费需求展开经验检验。研究表明:(1)男女性别比例与居民消费率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性别比例失衡抑制了居民消费率的上升。(2)性别比例失衡对城乡居民消费需求的抑制性影响效应存在显著的异质性。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激发居民消费潜力、扩大居民消费需求、拉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结构 性别比例失衡 居民消费率 竞争性储蓄理论 省级面板数据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村居民消费率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马喆 张大为 吴云勇 《长白学刊》 2012年第1期107-112,共6页
农村居民消费率的持续快速下降,是近年来中国居民消费率乃至最终消费率持续下降的重要原因。从基本概念出发,可分解出影响农村居民消费率变动的三个直接因素,即农村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农业生产成本、农村居民收入分配比重。利用因素迭... 农村居民消费率的持续快速下降,是近年来中国居民消费率乃至最终消费率持续下降的重要原因。从基本概念出发,可分解出影响农村居民消费率变动的三个直接因素,即农村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农业生产成本、农村居民收入分配比重。利用因素迭代法对诸影响因素作用强度的解析表明,收入分配比重下降是农村居民消费率下降的根本原因。应通过缩小城乡差距、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等途径,逐步提高农村居民的国民收入分配比重,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改善农村居民消费预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终消费 居民消费率 农村居民消费率 收入分配 平均消费倾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影响农村居民消费率的主要因素 被引量:1
5
作者 许晓东 郑茜 《商场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06年第06Z期32-33,共2页
通过分析重庆市农村居民的收入、城乡收入差距、农村居民的消费倾对重庆市农村居民消费率的影响。指出是影响农村居民消费率的主要原因是农村居民家庭经营收入的规模和增长速度,并对农民增收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居民消费率 农村居民消费率 农村居民家庭经营收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西部地区农村居民消费率的影响因素
6
作者 郑茜 石红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6期105-105,109,共2页
本文通过分析重庆市农村居民的收入、城乡收入差距、农村居民的消费倾向对重庆市农村居民消费率的影响。指出是影响农村居民消费率的主要原因是农村居民家庭经营收入的规模和增长速度,并对如何能使农民增收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居民消费率 农村居民消费率 农村居民家庭经营收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居民消费率持续走低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7
作者 席枫 《中国物价》 2010年第7期3-5,共3页
早在1998年我们就已经提出扩大国内需求的目标并认识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国内需求已经成为能否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但是十多年后的今天,我国居民目前的消费率不仅没能提高,反而呈现下滑的趋势。在这种下滑的趋势当中,最为明显... 早在1998年我们就已经提出扩大国内需求的目标并认识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国内需求已经成为能否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但是十多年后的今天,我国居民目前的消费率不仅没能提高,反而呈现下滑的趋势。在这种下滑的趋势当中,最为明显的是农村居民消费率的严重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民消费率 农村居民消费率 下滑 原因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0年以来中国居民消费率变动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32
8
作者 曾国安 胡晶晶 《税务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0-59,共10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居民消费率从总体上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与国际比较,中国居民消费率严重偏低。中国居民消费率的下降是经济和非经济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居民消费率的持续下降对中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都是十分不利的。政府...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居民消费率从总体上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与国际比较,中国居民消费率严重偏低。中国居民消费率的下降是经济和非经济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居民消费率的持续下降对中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都是十分不利的。政府应该通过实施一系列有效的鼓励居民消费的政策措施,逐步改善居民消费率偏低的状况,从而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健康、持续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民消费率 居民收入 消费结构 消费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收入占比与居民消费率:机理与中国经验 被引量:13
9
作者 刘东皇 沈坤荣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5-21,共7页
劳动收入占比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机理主要是通过影响国民收入在居民部门分配的比例进而影响居民的消费能力(可支配收入水平),通过影响社会的消费倾向进而影响居民的消费需求;同样的,主要通过影响居民消费规模和GDP(经济增长)进而影响居民... 劳动收入占比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机理主要是通过影响国民收入在居民部门分配的比例进而影响居民的消费能力(可支配收入水平),通过影响社会的消费倾向进而影响居民的消费需求;同样的,主要通过影响居民消费规模和GDP(经济增长)进而影响居民消费率。由于居民消费和GDP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关系,劳动收入占比对居民消费率的影响会有不同。若劳动收入占比对居民消费规模表现出正向影响,且劳动收入占比对GDP的影响不显著,则劳动收入占比对居民消费率一定表现出正向的影响。中国经验数据的实证检验发现:劳动收入占比上升是近年来中国居民消费率提升的一大重要因素。劳动收入占比上升对中国居民消费率的促进效应不是因为劳动收入占比对居民消费的正向推动,中国的劳动收入占比与居民消费率正相关关系显著是由劳动收入占比对GDP表现出负向影响引致的。在推进功能性分配结构优化的同时应有效地发挥劳动收入占比对中国居民消费率的促进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收入占比 居民消费率 居民消费规模 经济增长 中国经验 影响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消费行为变迁、经济波动与居民消费率——基于Bayes估计的DSGE模型 被引量:11
10
作者 武晓利 龚敏 晁江锋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0-35,共6页
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的理论框架下,结合转型期中国经济的特征事实,引入不确定性、信贷约束以及习惯形成等居民消费特征,采用贝叶斯(Bayes)估计方法分析1978—2012年间信贷约束与消费习惯形成特征对我国宏观经济波动和... 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的理论框架下,结合转型期中国经济的特征事实,引入不确定性、信贷约束以及习惯形成等居民消费特征,采用贝叶斯(Bayes)估计方法分析1978—2012年间信贷约束与消费习惯形成特征对我国宏观经济波动和居民消费率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模型能够分别解释实际产出、消费、投资和就业波动的94.1%、84.5%、50.7%和74.5%;同时探讨家庭消费行为变迁对居民消费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短期内收入冲击与偏好冲击对居民消费率均有刺激作用,但长期内两者对消费率的影响有较大差异,即收入冲击的正向作用有明显的持续性,而偏好冲击使居民消费率更加萎缩;同时,习惯形成特征有效平滑了居民消费,有效减弱了不确定性对居民消费率和储蓄率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入冲击 偏好冲击 信贷约束 习惯形成 居民消费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居民消费率的重新估算 被引量:4
11
作者 何昀 毕波 张喆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2-89,共8页
分析了造成官方统计低估居民消费的四个原因,并重估了居民消费率。利用CFPS和UHS数据,采用等价租金法重估了城镇居民住房消费;用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代替服务性消费增加值增速重估了居民服务消费;将网络购物消费纳入居民消费之中;对广为... 分析了造成官方统计低估居民消费的四个原因,并重估了居民消费率。利用CFPS和UHS数据,采用等价租金法重估了城镇居民住房消费;用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代替服务性消费增加值增速重估了居民服务消费;将网络购物消费纳入居民消费之中;对广为流行的公司账户付费的私人消费进行了估算,并结合资金流量表中的住户部门可支配收入重新估算出居民消费支出。结果表明,经过重估后2012年我国居民消费率从37.1%升至43.2%,相应地最终消费率从50.8%升至53.8%。因此可以发现,重估后的居民消费率与最终消费率仍然偏低,不能改变消费不足的事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经济核算 居民消费率 住房消费 重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二元结构下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率影响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吴栋 周鹏 《当代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3-67,共5页
分析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率的影响,需考虑城乡二元结构因素,抓住主要矛盾,制定差异化的财政支出政策。不确定性是影响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主要因素,要重点考虑教育支出、卫生支出以及社会保障支出,以提升未来的消费预期,促进城镇居民消费... 分析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率的影响,需考虑城乡二元结构因素,抓住主要矛盾,制定差异化的财政支出政策。不确定性是影响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主要因素,要重点考虑教育支出、卫生支出以及社会保障支出,以提升未来的消费预期,促进城镇居民消费率的上升;收入增长是影响农村居民消费率的主要因素,要重点考虑支农支出,以增加农业收入为主,促进农村居民消费率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支出 居民消费率 二元结构 社会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产业结构变化对居民消费率影响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伍艳艳 戴豫升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53-57,共5页
本文尝试从我国产业结构变动两大特征——工业化和大规模利用FDI——的角度对我国国民收入结构中居民可支配收入占比下降以及显著偏低、进而导致居民消费率下降以及显著偏低的一般传导机制给予理论模型解释,并利用状态空间模型对模型进... 本文尝试从我国产业结构变动两大特征——工业化和大规模利用FDI——的角度对我国国民收入结构中居民可支配收入占比下降以及显著偏低、进而导致居民消费率下降以及显著偏低的一般传导机制给予理论模型解释,并利用状态空间模型对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化 FDI 技术进步 居民消费率 状态空间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升居民消费率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7
14
作者 黄赜琳 刘社建 《消费经济》 CSSCI 2004年第5期25-27,共3页
目前我国最终消费率到了改革开放以来的最低点,居民消费率难以有效提升是导致最终消费率持续走低的关键。居民消费率难以提升具有极为复杂的原因,有必要从平衡投资与消费关系,积极促进就业,在提升低收入者收入水平的基础上缓解收入分配... 目前我国最终消费率到了改革开放以来的最低点,居民消费率难以有效提升是导致最终消费率持续走低的关键。居民消费率难以提升具有极为复杂的原因,有必要从平衡投资与消费关系,积极促进就业,在提升低收入者收入水平的基础上缓解收入分配差距,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积极拓展消费领域与完善消费信贷,增强消费者的消费意识等方面入手,积极提升居民消费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 居民消费率 消费意识 收入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所有制结构、劳动收入份额与居民消费率 被引量:7
15
作者 毛章勇 江剑平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98-102,共5页
收入是影响居民消费的决定性因素,而生产资料所有制又是影响居民收入的决定性因素,研究居民消费不能忽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影响。通过构建“生产—分配—消费”为一体的理论分析框架,基于1999—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所有制结构... 收入是影响居民消费的决定性因素,而生产资料所有制又是影响居民收入的决定性因素,研究居民消费不能忽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影响。通过构建“生产—分配—消费”为一体的理论分析框架,基于1999—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所有制结构、劳动收入份额与居民消费率之间的内在关系,研究发现:提高国有经济比重有利于居民消费率的提升,国有经济比重提升1个百分点将带来居民消费率0.0710个百分点的提升;国有经济通过劳动收入份额这一中介正向影响居民消费率,国有经济比重提升1个百分点将导致劳动收入份额提高0.1082个百分点,劳动收入份额提高1个百分点将导致居民消费率提高0.1419个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所有制结构 国有经济 劳动收入份额 居民消费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口年龄结构、预期寿命与居民消费率——基于省际动态面板系统GMM的检验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斌 吴书胜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2期109-117,共9页
利用中国1997—2012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和动态面板GMM估计方法,考察了人口年龄结构、预期寿命对居民消费率的影响。结果发现,人口年龄结构、预期寿命对居民消费率有显著影响,但具有很大的区域性。东中西部地区比较表明:少儿抚养比对居民... 利用中国1997—2012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和动态面板GMM估计方法,考察了人口年龄结构、预期寿命对居民消费率的影响。结果发现,人口年龄结构、预期寿命对居民消费率有显著影响,但具有很大的区域性。东中西部地区比较表明:少儿抚养比对居民消费率的影响由大到小为东部、中部、西部;老年抚养比对居民消费率影响由大到小为西部、中部、东部;预期寿命对居民消费率的影响由大到小为东部、西部、中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年龄结构 预期寿命 居民消费率 动态面板 GMM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划生育政策降低了中国居民消费率吗?——人口年龄结构、婚配竞争与居民消费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长庚 戴克明 张松彪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4-50,共7页
基于2003—2013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对人口年龄结构、婚配竞争和居民消费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少儿抚养比与居民消费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少儿抚养比每下降1%,居民消费率将降低0.419%;但老年抚养比对居民消费率的影响却不显著;由性别... 基于2003—2013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对人口年龄结构、婚配竞争和居民消费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少儿抚养比与居民消费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少儿抚养比每下降1%,居民消费率将降低0.419%;但老年抚养比对居民消费率的影响却不显著;由性别失衡引致的婚配竞争对居民消费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这表明,计划生育政策的确对中国居民消费率产生了重要影响。另外,据估算,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后,未来五年内能够累计增加居民消费19 785.99亿元至27 363.57亿元,提升居民消费率0.63至1.04个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划生育政策 人口年龄结构 婚配竞争 居民消费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服务业集聚、互联网发展与居民消费率变化——来自我国现代流通业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40
18
作者 汪洋 吴顺利 《中国流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4-29,共16页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产业集聚和信息化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两大趋势,将发挥居民消费增长的双轮驱动作用。基于2005-2019年中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以现代流通服务业为例,利用区位熵、交互效应模型、门槛效应模型以及GMM等方法,实...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产业集聚和信息化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两大趋势,将发挥居民消费增长的双轮驱动作用。基于2005-2019年中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以现代流通服务业为例,利用区位熵、交互效应模型、门槛效应模型以及GMM等方法,实证考察现代流通业集聚、互联网发展与居民消费率三者间的内在关联。研究发现:我国省域现代流通业的非均衡集聚趋势显著,并逐渐形成东高西低和中部塌陷的空间格局;从全国层面来看,随着现代流通业集聚程度的提高,居民消费率存在先降后升的U型曲线特征;互联网发展对居民消费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现代流通业集聚、互联网发展对不同水平居民消费率的影响效果存有差异;互联网发展在现代流通业集聚对居民消费率的作用路径中具有U型调节效应和门槛效应;从多维度异质性视角看,现代流通业集聚、互联网发展与居民消费率间的关系在城乡消费群体、不同地区和行业间的差异均十分明显。因此,必须科学引导现代流通业集聚发展,坚定推广“互联网+”计划,提升互联网与现代流通业融合程度;立足于地区、行业以及城乡异质性,采取差异化、特色化、城乡一体化产业发展策略,为促进居民消费增长注入新的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流通业 服务业集聚 互联网 居民消费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居民消费率偏低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韩海燕 高昂 《生产力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2期132-134,共3页
文章指出要促进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的措施之一是提高我国居民消费率,而我国居民消费率却长期偏低,其原因是由居民收入增长速度缓慢、社会贫富差距不断加大、预期收入的不断降低、居民传统的消费观念及消费信贷发... 文章指出要促进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的措施之一是提高我国居民消费率,而我国居民消费率却长期偏低,其原因是由居民收入增长速度缓慢、社会贫富差距不断加大、预期收入的不断降低、居民传统的消费观念及消费信贷发展缓慢等原因引起的,而要提高居民消费率则要采取不断提高居民的收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以及更新消费观念并提倡消费信贷等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需求 居民消费率 居民收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升中国居民消费率:系统工程而非重点工程——一个基于文献的述评 被引量:13
20
作者 韩雷 彭家欣 《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9-128,共10页
提升居民消费率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当前从绝对数值上看中国居民消费率较低,比较来看也远低于世界其他主要国家,消费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文章从消费函数理论出发,结合现有文献和中国现实国情,认为消费... 提升居民消费率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当前从绝对数值上看中国居民消费率较低,比较来看也远低于世界其他主要国家,消费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文章从消费函数理论出发,结合现有文献和中国现实国情,认为消费者的消费决策由三类因素共同决定,其中收入决定消费者的消费水平;金融体制和社会保障体系决定消费的可跨期调整;产品供给和社会文化影响消费的效用。这三类因素共同作用于消费者的决策,由此决定了提升中国居民消费率是一个系统工程。因而要提高居民消费率,就要使这三类因素共同完善——改善产品的供给结构,提高居民收入占比,缩小社会收入差距,完善金融体制和社会保障体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民消费率 消费函数 提升途径 文献述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