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43篇文章
< 1 2 2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调控人头颈部鳞状细胞癌转移的功能与机制研究
1
作者 白艳萍 崔晓波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6-10,共5页
目的 探究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PLAU)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以及转移中的作用,并对其相关分子机制进行研究。方法 实验室培养人咽鳞癌细胞株FaDu细胞与人喉癌细胞株TU686细胞;使用siRN... 目的 探究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PLAU)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以及转移中的作用,并对其相关分子机制进行研究。方法 实验室培养人咽鳞癌细胞株FaDu细胞与人喉癌细胞株TU686细胞;使用siRNA靶向敲减/过表达PLAU基因后,利用qRT-PCR和Western Blot实验验证转染效率;Transwell与细胞划痕实验检测肿瘤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变化情况;检测N-钙黏蛋白、锌指转录蛋白、波形蛋白在HNSCC细胞中表达的情况,分析其表达与PLAU对肿瘤远处转移的相关性。结果 PLAU在HNSCC中高表达,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晚期或复发转移性HNSCC中的PLAU明显高表达于早期或原位癌。过表达PLAU有促进喉癌细胞转移的能力,PLAU可能调控N-钙黏蛋白、锌指转录蛋白、波形蛋白等诱导头颈部肿瘤的转移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LAU可能是通过细胞-间充质转化过程促进HNSCC的迁移和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及其受体与阿尔茨海默病 被引量:1
2
作者 向绍通 徐书雯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173-176,共4页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urokinase-plasminogen activator,uPA)是一种多效细胞因子,参与多种病理生理过程;uPA系统可通过调节纤溶酶的活性降解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protein,Aβ)及降低其神经毒性。目前研究认为Aβ神经毒作用是多...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urokinase-plasminogen activator,uPA)是一种多效细胞因子,参与多种病理生理过程;uPA系统可通过调节纤溶酶的活性降解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protein,Aβ)及降低其神经毒性。目前研究认为Aβ神经毒作用是多种因素导致阿尔茨海默病发病的共同通路。该文就uPA及其特异受体(uro-kinase-plasminogen activator receptor,uPAR)的结构、功能、基因多态性以及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关系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受体 Β淀粉样蛋白 阿尔茨海默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对雄性大鼠生育力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明钰 商学军 +2 位作者 熊承良 庞雪冰 熊芬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1期963-967,共5页
目的: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uPA)对于奥硝唑所致的雄性不育大鼠生育力的影响。方法:10~12周龄成年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奥硝唑模型组、uPA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和空白对照组。奥硝唑模型组和uP... 目的: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uPA)对于奥硝唑所致的雄性不育大鼠生育力的影响。方法:10~12周龄成年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奥硝唑模型组、uPA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和空白对照组。奥硝唑模型组和uPA各剂量组给予奥硝唑400mg/(kg·d)灌胃,同时uPA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分别腹腔注射uPA3000IU/(kg·d)、1000IU/(kg·d)、334IU/(kg·d)。空白对照组给予等体积0.5%羧甲基纤维素钠灌胃,同时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各组动物连续处理20d后,观察动物的精液常规、睾丸和附睾功能以及与雌鼠交配情况。结果:①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奥硝唑模型组精子活动力和平均胚胎数显著降低(P〈0.01)。②与模型组相比,uPA高剂量组精子活动力和平均胚胎数显著增加(P〈0.01),而uPA中、低剂量组虽有所改善但无统计学意义。③uPA高剂量组精子日产量与模型组及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uPA对奥硝唑引起的雄性大鼠不育起到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 精子活动力 生育力 大鼠 雄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对小鼠获能精子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丁晓芳 商学军 +2 位作者 李红钢 官黄涛 熊承良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5期391-395,共5页
目的:检测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uPA)体外对小鼠获能精子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方法:采用线粒体膜电位荧光染料JC-1,利用流式细胞仪和荧光显微镜检测分别与uPA(实验组)和BWW液(对照组)共孵育0、5、15、30、60min的小鼠获能精子线粒... 目的:检测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uPA)体外对小鼠获能精子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方法:采用线粒体膜电位荧光染料JC-1,利用流式细胞仪和荧光显微镜检测分别与uPA(实验组)和BWW液(对照组)共孵育0、5、15、30、60min的小鼠获能精子线粒体膜电位状态。结果:①在uPA作用第5、15min时,精子体内平均荧光强度较作用前显著增加,高膜电位的精子数量百分率相应增加(P<0.05)。②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在uPA作用5、15min时的高膜电位精子数量百分率,以及作用15、30、60min时的精子线粒体膜电位平均荧光强度显著增加(P<0.05)。结论:uPA在体外可以增加小鼠获能精子的线粒体膜电位,并使高膜电位状态维持一段时间,为获能精子提供充足的能量供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 精子 线粒体膜电位 JC-1荧光染料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在小鼠精-卵接触前通讯和体外受精中作用初探 被引量:3
5
作者 丁晓芳 田永红 +2 位作者 李红钢 熊锦文 熊承良 《生殖与避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9,共7页
目的: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uPA)在雄性促生育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检测精子在毛细管内聚集数量的变化来测试小鼠精子体外对uPA和卵细胞的趋化性,以及将卵细胞分别经uPA、uPA抑制剂(PAI-1)以及抗-uPAR抗体预处理后,检测其趋... 目的: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uPA)在雄性促生育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检测精子在毛细管内聚集数量的变化来测试小鼠精子体外对uPA和卵细胞的趋化性,以及将卵细胞分别经uPA、uPA抑制剂(PAI-1)以及抗-uPAR抗体预处理后,检测其趋化诱导精子的能力,来反应uPA在精-卵接触前通讯中的作用。其次观察精子经uPA预处理后其受精能力的变化。结果:精子在递减uPA浓度梯度中的聚集数量明显低于等浓度内的(P<0.05);经uPA预处理的卵细胞其聚集精子的能力显著强于未经处理的卵细胞(P<0.05),而用PAI-1预处理卵细胞后,卵细胞聚集精子的能力显著下降(P<0.05);用抗-uPAR抗体预处理卵细胞并不影响卵细胞对精子的聚集作用;uPA处理后的精子与卵细胞共孵育后其受精卵数目多于未经处理的(P<0.05)。结论:精子在体外对uPA和卵细胞均有趋化性;uPA能增加卵细胞对精子的趋化作用,增进精-卵接触前通讯,促进受精。本实验在一定程度上探讨了uPA促男性生育的机制,并为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uPA) 精-卵接触前通讯 精子趋化性 体外受精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在精子趋化运动中的作用 被引量:16
6
作者 丁晓芳 熊承良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6期409-412,418,共5页
目的:研究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uPA)是否能诱导精子产生趋化性运动,从而探讨uPA在治疗男性不育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精子聚集毛细管内的方法来检测精子趋化性。根据毛细管内自下而上uPA浓度梯度的方向将实验分为递增浓度A... 目的:研究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uPA)是否能诱导精子产生趋化性运动,从而探讨uPA在治疗男性不育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精子聚集毛细管内的方法来检测精子趋化性。根据毛细管内自下而上uPA浓度梯度的方向将实验分为递增浓度A组、递减浓度B组和对照C组。A组毛细管内的趋化液以及精子培养皿内的处理液分别是不同浓度的uPA和Ham'sF-10;B组相反,分别为Ham'sF-10和uPA;C组毛细管和精子培养皿内的液体均为Ham'sF-10。然后检测在不同时间点不同组毛细管内聚集的精子密度。结果:①精子顺递增的uPA浓度梯度进行趋化运动。A组毛细管内液体对精子的聚集作用明显大于B组和C组(P<0.05)。②20IU/ml的uPA对精子趋化作用最强。③3组中的精子密度随着时间的延长趋于增加,但在20、30min2个时间点,3组的精子密度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④uPA除了对精子有趋化作用外,还能增加精子活力,促进精子运动。结论:uPA在体外既能诱导精子产生趋化性运动,又能增加精子的活力,推测此为uPA治疗男性不育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 精子 趋化性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脾活血方含药血清对肝癌细胞肝细胞生长因子/c-Met通路、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分泌及缺氧状态下细胞活性及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方祯 卜文静 许尤琪 《广西医学》 CAS 2019年第18期2335-2340,共6页
目的探讨健脾活血方含药血清对肝癌细胞肝细胞生长因子(HGF)/c-Met通路、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uPA)分泌及缺氧状态下细胞活性及增殖的影响。方法将20只大鼠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分别给予健脾活血方及生理盐水连续灌胃7d后,取... 目的探讨健脾活血方含药血清对肝癌细胞肝细胞生长因子(HGF)/c-Met通路、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uPA)分泌及缺氧状态下细胞活性及增殖的影响。方法将20只大鼠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分别给予健脾活血方及生理盐水连续灌胃7d后,取血制备含药血清。取对数生长期肝癌细胞株SMMC-7721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加入相应含药血清,并加入氯化钴模拟缺氧状态,培养72h后检测各组细胞的活力与增殖能力、侵袭能力。另取SMMC-7721细胞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分别加入相应含药血清培养72h后,检测细胞培养液上清uPA浓度、HGF及其细胞中mRNA表达水平、c-Met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结果实验组SMMC-7721细胞的A值、细胞增殖率、迁移到下室的细胞数量均低于或少于对照组(均P<0.05)。实验组细胞培养液上清uPA浓度、HGF以及细胞中HGFmRNA表达水平、c-Met蛋白及其mRNA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健脾活血方含药血清可抑制缺氧状态下肝癌细胞的活力及增殖能力,其或通过抑制HGF/c-Met通路及uPA的分泌,阻止肝癌的复发和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健脾活血方 含药血清 肝细胞生长因子/c-Met通路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 细胞活力 细胞增殖 复发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基因P141L多态性与迟发性阿尔茨海默病的关系 被引量:3
8
作者 向绍通 徐书雯 李东风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3期278-282,共5页
目的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基因(PLAU)P141L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迟发性阿尔茨海默病(Late-onset Alzheimer’sdisease,LOAD)的关系。方法采用DSM-Ⅳ诊断标准和NINCDS-ADRDA诊断标准中"很可能AD"的标准,选择67例LOAD患... 目的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基因(PLAU)P141L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迟发性阿尔茨海默病(Late-onset Alzheimer’sdisease,LOAD)的关系。方法采用DSM-Ⅳ诊断标准和NINCDS-ADRDA诊断标准中"很可能AD"的标准,选择67例LOAD患者,与71例年龄、性别与AD组匹配的健康对照者进行病例对照研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PLAU基因P141L多态性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LOAD组与对照组基因型分布频率均符合Hardy-Weinberg定律;两组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278,P=0.8488);两组等位基因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238,P=0.6361)。结论PLAU基因P141L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LOAD未发现存在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 基因多态性 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对小鼠精子体外授精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丁晓芳 张帆 +2 位作者 官黄涛 田永红 熊承良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366-367,共2页
关键词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 精子 体外授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维吾尔族、汉族载脂蛋白E基因及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基因多态性与Alzhemier病的关系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晓辉 邹婷 骆晓梅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18-421,共4页
目的探讨新疆维吾尔族(维族)、汉族载脂蛋白E(ApoE)基因及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PLAU)基因多态性与Alzheimer's病(AD)的关系。方法应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方法,检测209例很可能AD患者(AD组,汉族98例,维族111例)及22... 目的探讨新疆维吾尔族(维族)、汉族载脂蛋白E(ApoE)基因及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PLAU)基因多态性与Alzheimer's病(AD)的关系。方法应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方法,检测209例很可能AD患者(AD组,汉族98例,维族111例)及220名正常对照者(NC组,汉族103人,维族117人)的ApoE基因及PLAU基因第6号外显子r2227564s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结果 AD组中,维族、汉族ApoEε3/4基因型及ε4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NC组;其与PLAU基因C/T基因型组合的频率明显高于NC组(均P<0.05);具有ApoEε3/3基因型的维族T/T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NC组(P<0.05)。结论 ApoE基因多态性可能与AD相关;PLAU C/T基因型可能增加具有ApoEε3/4基因型及ε4等位基因者AD的发病风险;PLAU T/T基因型可能增加具有ApoEε3/3基因型、ε3等位基因的维族AD的发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zhemier病 载脂蛋白E基因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基因 维吾尔族 汉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受精卵和未受精卵培养液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的含量比较 被引量:8
11
作者 熊承良 赵天华 +4 位作者 翁宁 孙淑杰 李志强 苏静 董令贻 《生殖与避孕》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342-345,共4页
本研究采用ELISA双抗夹心法测定了15例患不育症妇女25个受精卵和18个未受精卵培养液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uPA)的含量.实验结果表明:受精卵培养液中uPA的含量为(530±546)IU/L,未受精卵培养液中uPA含量为(22O±55)IU/L,P&... 本研究采用ELISA双抗夹心法测定了15例患不育症妇女25个受精卵和18个未受精卵培养液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uPA)的含量.实验结果表明:受精卵培养液中uPA的含量为(530±546)IU/L,未受精卵培养液中uPA含量为(22O±55)IU/L,P<0.05,两者有显著性差异.提示uPA在精卵受精过程中可能有益于精子穿透卵子的透明带.提高受精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 受精卵 未受精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系统与肿瘤标记物检测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的相关性
12
作者 王虹虹 陈月新 +1 位作者 牛义凯 张英凯 《中国医刊》 CAS 2012年第10期56-58,共3页
目的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uPA)系统与肿瘤标记物检测老年非小细胞肺癌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的临床价值及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经病理确诊的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48例及健康体检者30例血浆uPA及其受体(... 目的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uPA)系统与肿瘤标记物检测老年非小细胞肺癌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的临床价值及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经病理确诊的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48例及健康体检者30例血浆uPA及其受体(uPAR)、抑制因子(PAI-1)水平及血清癌胚抗原(CEA)、鳞癌相关抗原(SCCAg)含量。结果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浆uPA、uPAR和PAI-1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血清CEA、SCCAg的水平亦均显著升高,其中CEA在腺癌患者中明显增高,SCCAg在鳞癌患者中明显增高。血浆uPA、uPAR、PA I-1水平与TNM分期相关,与病理类型及分化程度无关;而血清CEA、SCCAg的水平与病理类型、分化程度及TNM分期均相关。血浆uPA、uPAR、PA I-1之间及uPAR与CEA、SCCAg之间均呈直线相关。结论血浆uPA、uPAR和PA I-1可作为肿瘤标记物用于老年NSCLC的疾病诊断、病情观察及预后判断;血清CEA、SCCAg含量的检测对老年NSCLC的诊断及病理类型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非小细胞肺癌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 酶原激活因子抑制因子 癌胚抗原 鳞癌 相关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截短型突变体与绿色荧光蛋白在真核细胞HEK293F中的融合表达
13
作者 张连成 高丽华 +5 位作者 张昕 潘芸 高招刚 李伊培 胡显文 陈惠鹏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13年第3期320-324,共5页
目的:构建人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uPA)截短型突变体与绿色荧光蛋白(EGFP)分泌型融合表达载体并在真核细胞中表达。方法:采用PCR法,分别以质粒pIRES2-EGFP和重组质粒pcDNA3.1(+)/uPA为模板,扩增出带BamHⅠ和XbaⅠ酶切位点的EGFP及带... 目的:构建人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uPA)截短型突变体与绿色荧光蛋白(EGFP)分泌型融合表达载体并在真核细胞中表达。方法:采用PCR法,分别以质粒pIRES2-EGFP和重组质粒pcDNA3.1(+)/uPA为模板,扩增出带BamHⅠ和XbaⅠ酶切位点的EGFP及带NheⅠ和HindⅢ酶切位点的uPA截短体基因片段,先后将EGFP和截短型uPA基因片段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上,转入HEK293F细胞,用G418对转染细胞进行加压筛选,通过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和ELISA方法鉴定表达产物。结果:DNA测序结果显示,uPA不同截短型突变体基因片段与EGFP基因融合的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发现HEK293F细胞中有绿色荧光且定位于细胞质中,ELISA检测到HEK293F细胞培养上清中分泌型融合蛋白的表达。结论:构建了uPA截短型突变体与EGFP分泌型融合表达载体并在真核细胞中表达,为后期研究uPA的相互作用蛋白及其生理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 绿色荧光蛋白 真核表达 融合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迟发性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血清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浓度的测定及其意义
14
作者 向绍通 徐书雯 李东风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1期103-106,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浓度与迟发型阿尔茨海默病(late-onset Alzheimer's disease,LOAD)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55例LOAD患者和61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清uPA... 目的探讨血清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浓度与迟发型阿尔茨海默病(late-onset Alzheimer's disease,LOAD)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55例LOAD患者和61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清uPA的浓度,并通过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对所有病例进行plau基因P141L多态性基因分型,进一步对不同基因型的uPA浓度进行分层分析。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血清uPA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中-重度LOAD组及对照组3组血清uPA的浓度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型C/C组与C/T组血清uPA浓度显著高于T/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LOAD患者外周血清uPA的浓度不能作为AD诊断的标志物,也不能反映患者痴呆的程度;plau基因第6外显子上的错义C→T突变可减少血清uPA的浓度,对探讨AD的发病机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 阿尔茨海默病 酶联免疫吸附法 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
15
作者 南平 谢立敏 +2 位作者 辛晓燕 张建芳 陈必良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12期1039-1042,共4页
目的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在不同类型的上皮性卵巢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SP法,对85例上皮性卵巢癌、16例上皮性卵巢交界性肿瘤、39例上皮性卵巢良性肿瘤、24... 目的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在不同类型的上皮性卵巢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SP法,对85例上皮性卵巢癌、16例上皮性卵巢交界性肿瘤、39例上皮性卵巢良性肿瘤、24例正常卵巢组织的手术标本进行uPA表达的检测,并对uPA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有无淋巴转移、有无大网膜转移以及生存期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uPA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5.3%,明显高于上皮性卵巢交界性肿瘤(43.8%)、上皮性卵巢良性肿瘤(35.9%)及卵巢正常组织(12.5%)。高、中分化的上皮性卵巢癌中uPA的表达率为45.5%,明显低于低分化的上皮性卵巢癌(84.6%)。uPA在Ⅲ-Ⅳ期的上皮性卵巢癌的表达率(85.5%)高于Ⅰ-Ⅱ期的上皮性卵巢癌(26.7%)。有淋巴转移、有大网膜转移、生存期<5年的上皮性卵巢癌中uP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高于无淋巴转移、无大网膜转移、生存期≥5年的上皮性卵巢癌中uPA的阳性表达率,其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uPA的高表达与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以及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 卵巢癌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精子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及其受体的分布 被引量:7
16
作者 熊承良 黄勋彬 +3 位作者 夏文家 沈继云 周洁玲 陈文静 《生殖与避孕》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422-424,共3页
本文采用免疫组化和免疫电镜法研究了正常健康男子精子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uPA)及其受体(uPAR)的分布。结果表明uPA主要分布在顶体内外膜和头部浆膜上;精子尾部浆膜也含有uPA;在uPA出现的部位同时也发现... 本文采用免疫组化和免疫电镜法研究了正常健康男子精子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uPA)及其受体(uPAR)的分布。结果表明uPA主要分布在顶体内外膜和头部浆膜上;精子尾部浆膜也含有uPA;在uPA出现的部位同时也发现有uPAR存在。推测结合在精子受体膜上的uPA可能在精子的运行、精液的液化和受精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激酶 酶原 激活因子 受体 精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介导的卵巢上皮癌细胞浸润转移体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覃捷 李力 +2 位作者 张洁清 张玮 黎丹戎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588-593,共6页
目地: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在卵巢上皮癌浸润转移中的作用机制。方法:用RT-PCR技术从人卵巢上皮癌组织总RNA中逆转录uPA基因cDNA全长,克隆至pGEM-T Easy Vector,鉴定后与真核表达载体PCMV-HA连接,酶切及测序。用脂质体法将重组... 目地: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在卵巢上皮癌浸润转移中的作用机制。方法:用RT-PCR技术从人卵巢上皮癌组织总RNA中逆转录uPA基因cDNA全长,克隆至pGEM-T Easy Vector,鉴定后与真核表达载体PCMV-HA连接,酶切及测序。用脂质体法将重组质粒DNA转染至SKOV3细胞。加压筛选并培养PCMV-HA-uPA及对照细胞。分别用RT-PCR和W estern blot方法检测转染前后SKOV3细胞uPA的表达。细胞增殖能力测定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和集落形成实验,细胞周期测定用流式细胞仪法,细胞体外侵袭,迁移和黏附能力测定分别采用Matrigel Invasion,TranswellM igration和Adhersion Assay方法。结果:(1)uPA阳性表达能介导SKOV3细胞克隆形成,与对照组细胞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uPA阳性表达能介导SKOV3细胞的细胞周期中S期比例增加,与对照组细胞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uPA阳性表达介导SK-OV3细胞的体外侵袭,迁移和黏附能力均明显强于对照细胞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2,<0.0001和0.0049)。结论:uPA通过促进肿瘤细胞侵袭,迁移和黏附能力在卵巢上皮癌浸润转移中起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激酶酶原激活 卵巢肿瘤 肿瘤转移 肿瘤浸润 基因转染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作用系统与肿瘤转移 被引量:1
18
作者 魏泓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10-113,共4页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作用系统与肿瘤转移魏泓作者单位:第三军医大学实验动物学教研室(重庆630038)纤溶酶原激活因子(PA)可分为尿激酶型(uPA)及组织型(tPA)两种。两者均具有水解纤溶酶原转化为纤溶酶的能力...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作用系统与肿瘤转移魏泓作者单位:第三军医大学实验动物学教研室(重庆630038)纤溶酶原激活因子(PA)可分为尿激酶型(uPA)及组织型(tPA)两种。两者均具有水解纤溶酶原转化为纤溶酶的能力,其不同的是,tPA与纤维蛋白有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转移 尿激酶 酶原 激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及其受体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和意义
19
作者 陈剑 姚东晓 赵洪洋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5年第2期101-104,共4页
目的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rokinase-type plasm inogen activator,uPA)及其受体(uPA R)的表达与人脑胶质瘤恶性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对58例人脑胶质瘤手术切除标本,10例内减压术中切除的正常脑组织标本的uPA、uPAR... 目的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rokinase-type plasm inogen activator,uPA)及其受体(uPA R)的表达与人脑胶质瘤恶性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对58例人脑胶质瘤手术切除标本,10例内减压术中切除的正常脑组织标本的uPA、uPAR蛋白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随着胶质瘤恶性度的升高,其uPA、uPAR蛋白表达率和表达水平逐渐增高,而在正常组织中均无uPA和uPA R表达。结论uPA/uPAR蛋白高表达反映了胶质瘤的恶性生物学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激酶酶原激活 尿激酶酶原激活剂受体 胶质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及抑制剂表达与人大肠癌细胞转移能力的关系
20
作者 王敏 VogelI Kalthoff H 《实用肿瘤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12-114,共3页
目的 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 ( u PA)、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受体 ( u PAR)和纤溶酶原抑制剂 1( PAI- 1)的表达与人大肠癌细胞系转移能力的关系。方法 用 EL ISA方法测定 3个人大肠癌细胞系培养上清液中 u PA、u PAR和 PAI... 目的 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 ( u PA)、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受体 ( u PAR)和纤溶酶原抑制剂 1( PAI- 1)的表达与人大肠癌细胞系转移能力的关系。方法 用 EL ISA方法测定 3个人大肠癌细胞系培养上清液中 u PA、u PAR和 PAI- 1含量 ;用免疫组化 ABC方法检测 u PA、u PAR和 PAI- 1在细胞中的表达 ;分析其表达与大肠癌细胞转移能力的关系。结果 在培养上清液中具有高转移能力的 HT- 2 9d细胞的 u PA、u PAR及 PAI- 1含量明显高于低转移的 HT- 2 9和不转移的 Wi Dr细胞 ,而 HT- 2 9细胞的 u PA、u PAR及 PAI- 1含量则高于 Wi Dr细胞。免疫组化显示 u PA和 PAI- 1在 HT- 2 9d细胞中的表达高于 HT- 2 9和 Wi Dr细胞。结论  u PA、u PAR和 PAI-1的表达与大肠癌细胞的转移能力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肿瘤 尿激酶 酶原激活 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肿瘤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