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时代强化就业优先政策的经验和未来取向 被引量:1
1
作者 周德水 张青青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43-53,共11页
就业优先政策是新时代积极就业政策和就业优先战略的具体结合,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新时代以来,我国从促进积极就业、实现充分就业、推动高质量就业等多个方面对就业优先政策进行系统化和全方位的调整优化,实现了就业数量... 就业优先政策是新时代积极就业政策和就业优先战略的具体结合,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新时代以来,我国从促进积极就业、实现充分就业、推动高质量就业等多个方面对就业优先政策进行系统化和全方位的调整优化,实现了就业数量攀升和就业市场稳定,证明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深化就业优先服务供给侧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与就业促进良性互动、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调节协同运行等有益经验的正确性。本文基于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发展目标,建议通过继续坚持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加大对高质量就业培训的投入、发展数字经济开辟就业新空间、开展就业质量监测工作等途径来助推就业优先战略的实施,巩固就业水平这一基本民生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就业优先政策 高质量充分就业 变迁经验 未来取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就业优先政策下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就业和创业意愿影响的路径研究——基于全国170764份数据的实证调查 被引量:1
2
作者 曾小军 曾卓帆 彭巧均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24-31,共8页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度持续增大,同时面临着总量压力和结构性失业风险。数据分析结果显示:通过平行中介效应分析,课程和教师能够通过增加大学生实践经历,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意愿,其中实践经历是教师到意愿的中介变量,是课程到...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度持续增大,同时面临着总量压力和结构性失业风险。数据分析结果显示:通过平行中介效应分析,课程和教师能够通过增加大学生实践经历,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意愿,其中实践经历是教师到意愿的中介变量,是课程到意愿的遮掩变量。根据数据分析结果,提出建议:以就业优先政策为风向标,抓稳就业优先的理念,构建先就业、后创业的路径;应用跨学科教育方法,开发创新创业优质特色课程;改良创业实践的功能,重塑实践教育中的教师角色;构造鼓励创业的环境,激发学生就业创业的持续意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业优先政策 创新创业教育 就业创业意愿 高校毕业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媒体视角下浙江省高校大学生就业优先政策的优化对策研究
3
作者 吴琳 《市场论坛》 2024年第5期54-57,共4页
文章从新媒体和大学生就业优先政策的基本概念角度出发,分析新媒体对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影响,指出在就业政策的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如政策宣传不够深入、实施细则不明确、与市场需求对接不足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策的实施效果和大... 文章从新媒体和大学生就业优先政策的基本概念角度出发,分析新媒体对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影响,指出在就业政策的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如政策宣传不够深入、实施细则不明确、与市场需求对接不足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策的实施效果和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推进。对此,文章提出以下优化建议:加强政策宣传与解读,提高大学生和用人单位对政策的认知度和参与度;完善政策实施细则,确保政策落地生根;建立和完善新媒体就业信息发布平台;建立和加强新媒体就业指导体系;提升大学生新媒体就业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视角 就业优先政策 优化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就业优先政策背景下广西吸引人才策略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邵雷鹏 《沿海企业与科技》 2023年第1期37-42,共6页
文章分析了在就业优先政策背景下,广西大力实施“人才强桂”战略聚集人才振兴八桂取得的显著成绩,也分析了吸引人才存在的主要问题,面临的机遇挑战,提出广西吸引活力人口的五项策略,最后提要坚持人才兴桂、人才强桂战略,以识才的慧眼、... 文章分析了在就业优先政策背景下,广西大力实施“人才强桂”战略聚集人才振兴八桂取得的显著成绩,也分析了吸引人才存在的主要问题,面临的机遇挑战,提出广西吸引活力人口的五项策略,最后提要坚持人才兴桂、人才强桂战略,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聚才的良方,持续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吸引活力人口,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顶尖人才吸引过来、凝聚起来,开创广西人才辈出新局面,为新时代壮美广西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竭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业优先政策 吸引人才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就业优先政策背景下高校应届毕业生职业适应对策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罗兰芬 《广西教育》 2020年第27期172-174,共3页
本文基于就业优先政策背景,从高校、用人单位、应届毕业生三个维度分析应届毕业生职业适应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届毕业生职业适应对策:高校应顶层设计,制定人才培养标准,做好学生职业规划;用人单位应把好入职招聘关,引导学生顺利渡过职业期... 本文基于就业优先政策背景,从高校、用人单位、应届毕业生三个维度分析应届毕业生职业适应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届毕业生职业适应对策:高校应顶层设计,制定人才培养标准,做好学生职业规划;用人单位应把好入职招聘关,引导学生顺利渡过职业期,关注职工成长期,促使单位职工共同发展;毕业生应充分准备迎接职场,尽快适应职场初期,努力胜任职场中期,能力提升入职后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业优先政策 应届毕业生 职业适应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化就业优先政策
6
作者 杨伟国 《前线》 2023年第10期17-19,共3页
强化就业优先政策,从就业能力的视角看,关键是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加快实施终身学习战略;从高校毕业生群体的视角看,关键是全力扩大高校毕业生就业需求,引导高校毕业生树立理性正确择业观,合力提供未... 强化就业优先政策,从就业能力的视角看,关键是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加快实施终身学习战略;从高校毕业生群体的视角看,关键是全力扩大高校毕业生就业需求,引导高校毕业生树立理性正确择业观,合力提供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支持服务;从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的视角看,关键是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就业权利保障和就业条件保障,建立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社会保障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业优先政策 就业能力 重点群体就业 就业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政策的调研报告
7
作者 致公党中央教育委员会 赵忠 《中国发展》 2022年第5期64-68,共5页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5月份以来虽然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向好,国民经济呈现恢复势头,但就业仍然面临挑战。稳就业必须稳经济,国家稳经济大盘系列政策出台后,经济和就业指标向好。当前,为抓住经济恢复的有利时机,促进就业增长,需要继续坚...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5月份以来虽然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向好,国民经济呈现恢复势头,但就业仍然面临挑战。稳就业必须稳经济,国家稳经济大盘系列政策出台后,经济和就业指标向好。当前,为抓住经济恢复的有利时机,促进就业增长,需要继续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政策。为此,致公党中央组织开展“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政策”调研,从坚持宏观经济政策就业导向、夯实就业之基,强化创新创业带动就业、扩大就业之源,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拓宽就业之路等三个方面提出意见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业优先政策 就业情况 结构性失业 就业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施就业优先政策的背景及内涵分析
8
作者 李嘉禾 《产业创新研究》 2019年第9期112-113,共2页
就业优先政策是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并列的三大宏观调控政策之一。之所以将就业优先政策上升到宏观调控政策层面,主要是防止“无就业增长”现象的出现。就业优先政策主要体现在目标导向优先和政策支持优先两个方面。实施就业优先政策,... 就业优先政策是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并列的三大宏观调控政策之一。之所以将就业优先政策上升到宏观调控政策层面,主要是防止“无就业增长”现象的出现。就业优先政策主要体现在目标导向优先和政策支持优先两个方面。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必须将充分就业政策置于整个宏观经济政策体系的核心,同时就业优先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也必须融入宏观政策的体系之中,注重长期政策和短期政策的协调性和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业 就业优先政策 就业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看我国就业优先政策的逻辑性
9
作者 邓哲宇 《青年与社会》 2020年第3期165-166,共2页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层面,稳就业对稳增长意义重大。文章通过介绍就业优先的内涵和重要意义,分析影响我国就业现状的主要因素,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就业的相关理论,深度解析了我国就业优先措施体系的政策逻辑。对于...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层面,稳就业对稳增长意义重大。文章通过介绍就业优先的内涵和重要意义,分析影响我国就业现状的主要因素,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就业的相关理论,深度解析了我国就业优先措施体系的政策逻辑。对于解读就业政策具有重要作用,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业优先政策 人口相对过剩理论 劳动价值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时代我国面临的就业风险及治理机制研究 被引量:16
10
作者 王轶 刘蕾 魏巍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3年第4期98-107,F0002,169,共12页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以“数字技术”变革为核心的数字经济时代,对劳动力市场产生巨大冲击和潜在的就业风险,主要包括新技术革命引发“机器换人”的就业替代效应、数字经济赋能绿色发展引发的技术性失业风险及新就业形态引发的劳动者权益...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以“数字技术”变革为核心的数字经济时代,对劳动力市场产生巨大冲击和潜在的就业风险,主要包括新技术革命引发“机器换人”的就业替代效应、数字经济赋能绿色发展引发的技术性失业风险及新就业形态引发的劳动者权益保障缺失。这对我国稳定就业存量、扩大就业增量、优化就业结构和提升就业质量带来了新的挑战。切实防范和有效化解就业风险主要应对策略基础在“防”,重点在“治”,以“长效机制”为支撑,以重点群体为抓手,对于增进民生福祉、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具有重大的理论和政策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数字技术 就业风险 风险治理 就业优先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及差异分析与政策建议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积勇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25-31,共7页
1996到2001年,安徽城镇居民收入增速明显偏慢,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此外,从近几年的数据看,低收入人口的实际收入的增长幅度出现了下降的势头,两极分化的苗头已经显现,城镇居民贫困问题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一个大问题。为此,我们建议通... 1996到2001年,安徽城镇居民收入增速明显偏慢,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此外,从近几年的数据看,低收入人口的实际收入的增长幅度出现了下降的势头,两极分化的苗头已经显现,城镇居民贫困问题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一个大问题。为此,我们建议通过有效的税收政策、加快发展开放流动的劳动力市场,在兼顾经济发展与产业优化的基础上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增加城镇居民收入,缓解两极分化和城镇居民贫困问题的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 城镇居民 收入水平 两极分化 贫困化 收入差距 就业优先政策 收入来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持和规范山东新就业形态发展对策研究
12
作者 张钰 栾咏梅 《山东宏观经济》 2023年第4期39-44,共6页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关乎经济发展,关乎千家万户。2023年上半年山东城镇新增就业64.3万人,高校毕业生突破80万人,就业压力不减。随着数字信息技术的进步和互联网相关产业的发展,新经济、新业态不断涌现,出现了各类不同于传统就业模式的...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关乎经济发展,关乎千家万户。2023年上半年山东城镇新增就业64.3万人,高校毕业生突破80万人,就业压力不减。随着数字信息技术的进步和互联网相关产业的发展,新经济、新业态不断涌现,出现了各类不同于传统就业模式的新就业形态。新就业形态以互联网为基础、以平台为载体、以灵活为特征、以创新为动力,促进了就业创业,拓宽了收入渠道,激发了创新活力,提高了劳动者工作的自主性和灵活性,逐渐成为劳动者就业创业增收的主要渠道之一。坚持以规范促发展,让新就业形态“顺势而为、补齐短板”,是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业优先政策 就业形态 新业态 平台用工
原文传递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开放型经济的发展 被引量:20
13
作者 郑吉昌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3年第5期9-11,共3页
本文分析了在经济全球化进程逐渐加快 ,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主流的背景下 ,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战略意义与重要作用 ,讨论了中国建立开放型经济模式的几个因素 ,提出了发展中国家开放型经济体系的政策取向应该是可持续发展政策、地区平衡... 本文分析了在经济全球化进程逐渐加快 ,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主流的背景下 ,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战略意义与重要作用 ,讨论了中国建立开放型经济模式的几个因素 ,提出了发展中国家开放型经济体系的政策取向应该是可持续发展政策、地区平衡发展政策、就业优先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 中国 开放型经济 发展 政策取向 可持续发展政策 地区平衡发展政策 就业优先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冠疫情下我国人力资源服务效率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永魁 《中国劳动》 2020年第1期49-62,共14页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给我国国民经济生产带来巨大影响,国家多措并举稳步推进企业复工复产,人力资源服务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运用DEA和Malmquist指数方法分析疫情状态下我国人力资源服务的效率发现:综合效率整体表现良好,部分时间段内投...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给我国国民经济生产带来巨大影响,国家多措并举稳步推进企业复工复产,人力资源服务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运用DEA和Malmquist指数方法分析疫情状态下我国人力资源服务的效率发现:综合效率整体表现良好,部分时间段内投入冗余致使资源浪费以及产出不足影响了服务效率,技术变化对全要素生产率造成较大影响,迁出人口、规模以上企业复工率和疫情环境对服务效率的影响最大。总结此次经验,将有助于完善我国人力资源服务模式、提升信息化水平和推动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疫情 人力资源服务 就业 就业优先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长期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思路与对策 被引量:17
15
作者 王阳 王伶鑫 赵一凡 《宏观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3-127,共15页
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既有总量压力,又存在多重结构性矛盾,政策和服务管理效能亟待提升。“十四五”及更长一段时间,高校毕业生就业呈现总量持续扩大、重点行业需求旺盛、就业转移下沉加快、长期失业压力加大和灵活就业稳健发展五个特点... 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既有总量压力,又存在多重结构性矛盾,政策和服务管理效能亟待提升。“十四五”及更长一段时间,高校毕业生就业呈现总量持续扩大、重点行业需求旺盛、就业转移下沉加快、长期失业压力加大和灵活就业稳健发展五个特点。从现在到2035年,是妥善应对青年劳动人口供给冲击、着力调整优化高校毕业生配置结构的重要时间段。应当把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作为战略性工作,以高校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为总体目标,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有利于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的促进机制,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政策体系,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支持计划,强化指导帮扶,守住安全底线,努力帮助高校毕业生快就业、就好业、乐就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长期 高校毕业生就业 就业优先政策 就业促进机制
原文传递
构建新发展格局更好地促进就业 被引量:22
16
作者 赖德胜 《中国人口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11,126,共11页
"十四五"时期,中国将通过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和重塑国际竞争新优势。文章认为,在构建新发展格局进程中,就业将处于更加重要的地位,既面临新的机遇,也面临一定的冲击,主要表现为就业压力加大、就业结构性失衡... "十四五"时期,中国将通过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和重塑国际竞争新优势。文章认为,在构建新发展格局进程中,就业将处于更加重要的地位,既面临新的机遇,也面临一定的冲击,主要表现为就业压力加大、就业结构性失衡加剧、就业质量出现分化。为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必须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坚持经济发展的就业导向,提升劳动者素质和技能,深化劳动力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改革,加强对重点群体的就业支持,健全充分就业和高质量就业统计指标体系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发展格局 双循环 就业 就业优先政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