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2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腺X线及MRI特征联合临床病理预测乳腺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 被引量:2
1
作者 周晓平 杨蔚 +4 位作者 尹清云 张宁妹 张朝林 刘开惠 吴林桦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2-110,118,共10页
目的探讨基于临床病理、乳腺X线(mammography,MG)和MRI特征预测乳腺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with microinvasion,DCISM)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最终经手术病理证实... 目的探讨基于临床病理、乳腺X线(mammography,MG)和MRI特征预测乳腺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with microinvasion,DCISM)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最终经手术病理证实为纯导管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和DCISM的首诊女性患者的病例资料为训练组,评估术前患者的临床病理、MG和MRI特征。采用单、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DCISM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联合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及校准图评估模型的诊断效能,应用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观察联合模型的临床实用性。前瞻性收集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患者作为验证组进行验证。应用沙普利加和解释(Shapley Additive exPlanation,SHAP)分析联合模型中病灶最长径、核级别、坏死、Ki-67指数、P63状态、钙化状态和最小ADC值(minimum value of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min)预测DCISM的价值。收集535例患者共550个病灶(15例患者为同时性双乳癌),患者年龄23~81岁,中位年龄50岁。训练组(n=382)中102个病灶(27%)和验证组(n=168)中52个病灶(31%)被诊断为DCISM。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病灶最长径、核级别、坏死、Ki-67指数、P63状态、钙化状态和ADCmin是DCISM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上述参数构建临床病理及联合模型,在训练组和验证组中均表现出较高的预测效能(AUC:0.937、0.899)。根据SHAP分析,病灶最长径、Ki-67指数和ADCmin在联合模型中对预测DCISM起主要贡献,而钙化状态、核级别、P63状态和坏死是补充因素。结论联合临床病理及术前MG和MRI特征的预测模型可有效从纯DCIS区分出DCISM,从而提升临床决策和治疗规划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导管原位癌 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 可解释性 乳腺X线摄影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导管原位癌、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及浸润性导管癌的分子分型差异性 被引量:3
2
作者 李鸿恩 吕培锋 +3 位作者 谢汉民 李悦龙 曾益辉 梅世伟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69-75,共7页
目的:研究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DCIS-MI)及浸润性导管癌(IDC)不同临床病理特征及分子分型间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01月至2022年06月经病理确诊的乳腺癌患者。分析其临床病理资料,包括患者的年龄、雌... 目的:研究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DCIS-MI)及浸润性导管癌(IDC)不同临床病理特征及分子分型间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01月至2022年06月经病理确诊的乳腺癌患者。分析其临床病理资料,包括患者的年龄、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肿瘤细胞增殖活性标记物(Ki-67)、分子分型。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三组患者临床病理表现的差异性。结果:本研究共计选取患者1167例,其中DCIS组为180例(15.42%),DCIS-MI组为67例(5.74%),IDC组为920例(78.83%)。DCIS、DCIS-MI及IDC患者在ER、PR、HER-2、Ki-67中阳性分布及分子分型均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CIS-MI患者多以HER-2过表达型为主,ER、PR状态多呈阴性,HER-2多呈阳性,高核分级。DCIS患者多以Luminal A型为主,Ki-67多呈低表达。高核级别、HER-2过表达、ER阴性、PR阴性是影响并促进乳腺DCIS进展为DCIS-MI的预测因子。IDC患者多以Luminal B型为主,ER、PR状态多呈阳性,Ki-67多呈高表达。而在年龄分布上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DCIS、DCIS-MI及IDC间免疫组化标记物和分子分型分布不同,与DCIS相比,DCIS-MI核异型性多呈高核分级,ER、PR阴性比例多,HER-2过表达型比例多,考虑DCIS-MI是独立存在的一种病变,较DCIS有“质”的改变,提示两者处于乳腺癌进展的不同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导管原位癌 乳腺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 浸润性导管 临床病理特征 分子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可疑的乳腺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与乳腺导管原位癌的DBT影像及临床病理特征对比分析
3
作者 李鸿恩 唐大为 +3 位作者 程佳玲 林兴 曾益辉 王霞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14期2606-2614,共9页
目的:在超声检查乳腺可疑病变的情况下,行数字化乳腺断层摄影(DBT)检查,研究乳腺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DCIS-Mi)与导管原位癌(DCIS)的DBT影像差异及其相关的临床病理学表现,探索DCIS-Mi的预测因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01月至2022... 目的:在超声检查乳腺可疑病变的情况下,行数字化乳腺断层摄影(DBT)检查,研究乳腺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DCIS-Mi)与导管原位癌(DCIS)的DBT影像差异及其相关的临床病理学表现,探索DCIS-Mi的预测因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01月至2022年11月经术后病理证实为DCIS的124例患者的临床、病理及DBT影像资料,其中纯DCIS患者79例(63.71%),DCIS-Mi患者45例(36.29%)。参照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标准,对两组患者的DBT影像进行了详细的特征分析。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两组患者DBT影像特征与临床病理表现的差异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与DCIS-Mi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所以患者中,首发临床症状主要为触及肿块81例(65.32%)、乳头溢液31例(25.00%)、钙化灶12例(9.68%)。通过对两组病人的临床病理检查,我们可以看出它们的核异型性存在显著的差异(χ^(2)=7.967,P=0.005)。然而,对于两组病人的其他因素,如年龄、绝经情况、初次出现的临床症状、淋巴结的状态、免疫组化标记物(ER、PR、HER-2、Ki-67)及其病理分子物质的类别,这些原因的显著性并不显著(P>0.05)。DBT影像特征中,两者在病变最大径、形态及边缘毛刺征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4.055、6.687、4.755,P<0.05);腺体类型、病变类型、微钙化、钙化形态及钙化分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肿块大小、肿块形态、边缘毛刺征未构成DCIS-Mi高危因素。结论:具有微侵袭性的DCIS-Mi与DCIS在临床病理学和DBT影像学方面有差异,DCIS-Mi病灶多呈肿块最大径≥2.5 cm,形态不规则,边缘不光整,有毛刺征。此外,DCIS-Mi的恶性程度也更高。在病理学方面,DCIS-Mi的肿瘤主要表现为HER-2过表达型,核异型性主要集中在中高级别,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乳腺断层摄影技术 导管原位癌 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 临床病理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穿刺活检及术中冰冻病理技术用于乳腺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诊断的价值分析
4
作者 智连艺 安晶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2期196-199,共4页
探讨术前穿刺活检及术中冰冻病理技术用于乳腺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56例乳腺导管原位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就诊时间在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患者进行术前穿刺活检及术中冰冻病理技术检查,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 探讨术前穿刺活检及术中冰冻病理技术用于乳腺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56例乳腺导管原位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就诊时间在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患者进行术前穿刺活检及术中冰冻病理技术检查,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术前穿刺活检及术中冰冻病理技术检查的检验结果及检验效能。结果 术后病理检查乳腺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阳性50例、阴性6例;术前穿刺活检显示真阳性46例,阳性47例,真阴性5例,阴性9例;术中冰冻病理技术检查显示真阳性31例,阳性36例,真阴性1例,阴性20例。术前穿刺活检的诊断效能包括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结果预测值、阴性结果预测值分别为97.87%、55.56%、91.07%、92.00%、83.33%;相比之下,术中冰冻病理技术展现出86.11%的灵敏度、5.00%的特异度、57.14%的准确度、62.00%的阳性结果预测值和76.67%的阴性结果预测值,术前穿刺活检和术中冰冻病理技术之间进行比较发现,术前穿刺活检的诊断效能明显优于术中冰冻病理技术,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术前穿刺活检相较于术中冰冻病理技术检测乳腺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具有较高的检验准确率,有利于患者早病情判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前穿刺活检 术中冰冻病理技术 乳腺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 诊断价值 诊断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导管原位癌的影像学表现与分子分型、组织病理学分级及预后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刘琪 常才 李佳伟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1-209,共9页
乳腺导管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是一种局限于乳腺终末导管,未突破基底膜的乳腺癌病理类型,与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IDC)关系密切,被认为是其前驱病变。当DCIS突破基底膜侵入周围组织可形成浸润灶,若... 乳腺导管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是一种局限于乳腺终末导管,未突破基底膜的乳腺癌病理类型,与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IDC)关系密切,被认为是其前驱病变。当DCIS突破基底膜侵入周围组织可形成浸润灶,若单个浸润灶最大径线小于1 mm或多个浸润灶中最大者径线小于1 mm时,即定义为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with microinvasion,DCIS-Mi),12%~40%未经治疗和干预的DCIS会进展为IDC,DCIS和IDC可同时存在;但也有相当一部分DCIS始终不会进展,预后相对较好,DCIS的过度诊断和治疗成为目前的关注点。DCIS的组织学分级主要依据细胞核的形态分为低、中、高3个核级,受体的表达情况、分子分型的分布在DCIS、DCIS-Mi和IDC之间也存在着显著差异。伴或不伴微浸润及不同组织学分级的DCIS的临床处理方式、治疗方案、预后及患者风险收益情况有较大差别,也一直存在较多争议。现代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初步实现了对其组织学分级、浸润情况及患者预后的评估。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乳腺影像学检查技术主要有钼靶X线摄影(mammography,MG)、超声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等,3种检查技术的成像原理不同,在乳腺疾病影像诊断中各有优势和不足,但又可互为补充,在病变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乳腺钼靶X线摄影具有安全可靠、重复性好的优点,是国际指南推荐的首选的乳腺癌筛查方式,DCIS在钼靶X线片上的主要表现可分为非钙化型病变和钙化型病变;在超声上主要表现为肿块型和非肿块型病变,后者又可分为低回声改变、钙化、导管改变和结构紊乱扭曲等;MRI对不伴钙化及多灶性DCIS的检出比钼靶X线摄影敏感性更高,对病变范围的评估准确性更高,但也存在诊断特异性不高、对微钙化显示不敏感等不足;此外,影像组学在DCIS的组织病理学评估预测及指导个体化精准治疗方面潜力巨大。在当前精准医疗时代,影像学特征、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基因检测结果等在预测患者预后方面的价值日益显现,DCIS的早期精确诊断及明确分子分型在临床工作中亦极为重要。通过分子分型、组织学分级和影像表现来预测不同治疗可能带来的获益,以制订最合适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已成为目前临床治疗的共识。本文就DCIS的影像学表现与分子分型、组织病理学及预后方面的相关性研究新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原位癌 钼靶X线检查 超声 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图像对乳腺导管原位癌患者HER-2表达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6
作者 吴育杰 刘春荣 +1 位作者 林秀荣 许海娜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年第1期76-79,88,共5页
目的建立基于超声图像特征的预测模型,并探讨该模型预测乳腺导管原位癌患者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20年6月于屯昌县人民医院就诊的126例乳腺导管原位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入院时超声图像特... 目的建立基于超声图像特征的预测模型,并探讨该模型预测乳腺导管原位癌患者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20年6月于屯昌县人民医院就诊的126例乳腺导管原位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入院时超声图像特征,并收集患者入院治疗后1年的HER-2表达情况,根据患者HER-2表达分为阳性组(67例)和阴性组(59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s回归方程分析影响乳腺导管原位癌患者HER-2表达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基于超声图像特征的预测模型,分析其预测乳腺导管原位癌患者HER-2表达的价值。结果单变量分析显示阳性组乳腺导管原位癌级别、形状不规则、边界不清晰、边缘毛刺、内部微钙化、腋窝淋巴结转移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02、5.911、4.456、2.363、8.374、10.730,P均<0.05);Logistics分析显示高临床分期乳腺导管原位癌、边缘毛刺、内部微钙化、腋窝淋巴结转移是影响乳腺导管原位癌患者HER-2表达的影响因素(OR=0.073、1.448、0.550、0.481,P均<0.05);列线图分析显示该预测模型预测乳腺导管原位癌患者HER-2表达的C-index为0.732,校正曲线显示预测可能性绝对误差为0.042。结论边缘毛刺、内部微钙化、高临床分期乳腺导管原位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是影响乳腺导管原位癌患者HER-2表达的影响因素,基于此建立的预测模型可预测乳腺导管原位癌患者HER-2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图像特征 乳腺导管原位癌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钼靶X线与扩散加权成像联合动态对比增强对乳腺导管原位癌及浸润癌诊断的价值
7
作者 孔丹青 丁玲 +2 位作者 李文燕 于大飞 张玉忠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4期397-402,共6页
目的探讨数字化钼靶X线(DM)与扩散加权成像(DWI)联合动态对比增强(DCE)对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及浸润癌(IDC)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接受DM、DWI和DCE检查的49例乳腺癌... 目的探讨数字化钼靶X线(DM)与扩散加权成像(DWI)联合动态对比增强(DCE)对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及浸润癌(IDC)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接受DM、DWI和DCE检查的49例乳腺癌患者的影像资料,根据病理结果将其分为DCIS组(n=20)和IDC组(n=29),比较两组在DM、DWI和DCE上的表现差异,计算各种影像学指标的诊断效能,采用Kappa检测评定诊断方法之间的一致性情况。结果DCIS组与IDC组患者在钙化、肿块、弥散系数(ADC)、信号强度、内部强化情况、周围强化情况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M检测出16例(80.00%)DCIS、25例(86.21%)IDC。DW检测出17例(85.00%)DCIS、27例(93.10%)IDC。DCE检测出18例(90.00%)DCIS、27例(93.10%)IDC。DM+DWI+DCE联合检测出19例(95.00%)DCIS、28例(96.55%)IDC。DM检查结果总符合率为83.67%,DWI检查结果总符合率为89.80%,DCE检查结果总符合率为91.84%。而DM+DWI+DCE联合检查的总符合率为95.92%,均高于DM、DWI、DCE单独检查的总符合率。Kappa一致性检验结果显示DM+DWI+DCE对DCIS与IDC的鉴别诊断具有良好的一致性(P<0.05)。结论DM、DWI和DCE联合应用对乳腺DCIS和IDC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能够提高对DCIS和IDC的鉴别效能,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原位癌 浸润癌 数字化钼靶X线 扩散加权成像 动态对比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检查对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和导管原位癌的诊断效能及超声声像图特征分析
8
作者 靳丹薇 樊慧 +2 位作者 栗河舟 郝长付 岳丽芳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16期83-85,共3页
目的:分析超声检查鉴别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GLM)和导管原位癌(DCIS)的效能及超声声像图特征。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23年4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GLM患者80例作为GLM组,DCIS患者43例作为DCIS组。两组均进行X线检查和超声检查,... 目的:分析超声检查鉴别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GLM)和导管原位癌(DCIS)的效能及超声声像图特征。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23年4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GLM患者80例作为GLM组,DCIS患者43例作为DCIS组。两组均进行X线检查和超声检查,比较超声检查、X线检查诊断GLM、DCIS的效能,比较两组超声声像图特征。结果:超声检查诊断GLM、DCIS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高于X线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灶形状、病灶后方回声、导管扩张、钙化、周围组织回声增高、皮肤增厚、血管供应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灶形态、病灶边缘、病灶回声模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检查诊断GLM和DCIS的效能较好,超声声像图特征显著,可为临床鉴别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 导管原位癌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对术前空芯针穿刺活检诊断为乳腺导管原位癌术后病理升级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评估价值
9
作者 李汝锐 曾辉 +2 位作者 冯结映 赖文佳 陈卫国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3期231-236,共6页
目的通过分析术前空芯针穿刺活检(CNB)诊断为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术后升级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病例的MRI特征,探讨乳腺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22年12月华南理工大学附属第六医院... 目的通过分析术前空芯针穿刺活检(CNB)诊断为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术后升级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病例的MRI特征,探讨乳腺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22年12月华南理工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收治的经超声引导下CNB诊断的乳腺DCIS(含微浸润)患者104例,所有患者均进行乳腺MRI检查,对比分析术后未升级DCIS和术后升级为IDC的大小、形态、边缘及内部强化特征等。结果术前CNB诊断为DCIS 104例,手术后仍为DCIS(含微浸润)64例,病理升级为IDC 40例,升级比例(病理学低估)约为38.5%。未升级DCIS组肿块病变18例,非肿块病变46例,升级为IDC组肿块病变19例,非肿块病变21例,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CE-MRI特征方面,病灶表现为非肿块样强化时,未升级DCIS主要表现为段样分布,不均质强化;术后升级为IDC主要表现为区域分布,集簇强化。病灶表现为肿块样强化时,未升级DCIS组边缘清晰,术后升级IDC组多为边缘毛刺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分型上,术后未升级DCIS主要为平台型,其次为渐增型,而术后升级为IDC则主要为流出型,其次为平台型,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MRI成像对于CNB证实的DCIS是否存在手术后病理学升级具有潜在价值,有利于临床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导管原位癌 病理升级 空芯针穿刺活检 动态增强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特征列线图模型在乳腺导管原位癌和导管内乳头状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10
作者 隆雨卿 吴海燕 +2 位作者 李媛 周星辰 吴梅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4年第6期447-452,共6页
目的:分析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和导管内乳头状瘤(IDP)的临床及超声特征,构建DCIS与IDP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选取经病理证实的156例(212个)DCIS和158例(238个)IDP的患者资料,经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评估超声诊断DCIS的影响因素,建立诊... 目的:分析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和导管内乳头状瘤(IDP)的临床及超声特征,构建DCIS与IDP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选取经病理证实的156例(212个)DCIS和158例(238个)IDP的患者资料,经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评估超声诊断DCIS的影响因素,建立诊断模型,明确各超声征象在诊断中的价值。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在年龄、病史、结节长径、体积、边缘、后方回声、钙化、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及阻力指数(RI)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结节周围导管无异常、后方回声衰减、出现微钙化及RI≥0.70时,倾向于DCIS;结节周围导管为单纯性扩张或乏血供时,倾向于IDP。将这些指标纳入列线图模型,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均显示出较高的预测性能、校准和临床价值。结论:超声特征列线图模型可以便捷鉴别DCIS和IDP,当结节周围导管无异常、后方回声衰减、出现微钙化、RI≥0.70时应警惕DCIS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乳腺导管原位癌 导管内乳头状瘤 超声特征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多模态影像学检查对乳腺导管原位癌的诊断效能分析
11
作者 王娟娟 马捷 +3 位作者 弋春燕 占美茂 张仕鑫 成官迅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4期49-53,共5页
目的探讨全视野数字乳腺X线摄影(FFDM)、超声(US)及磁共振(MRI)检查在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中的诊断效能,以及乳腺癌智能辅助诊疗系统辅助放射科初级医师阅片的作用。方法选取经手术病理证实为DCIS的患者91例。91例患者均接受FFDM检查,... 目的探讨全视野数字乳腺X线摄影(FFDM)、超声(US)及磁共振(MRI)检查在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中的诊断效能,以及乳腺癌智能辅助诊疗系统辅助放射科初级医师阅片的作用。方法选取经手术病理证实为DCIS的患者91例。91例患者均接受FFDM检查,且诊断时分别由放射科高级医师和放射科初级医师结合人工智能系统辅助诊断阅片评估,79例患者接受US检查,49例患者接受MRI检查,其中42例患者联合了FFDM、US及MRI三种检查。所有病灶均采用2013年ACR第五版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进行分类,计算其灵敏度和假阴性率,采用卡方检验,评价其各自的诊断效能;分析3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灵敏度的相关影响因素。91例FFDM图像由2位放射科初级医师借助《乳腺癌智能辅助诊疗系统》(简称:Mammo AI)对病灶进行检出,并对其进行良恶性的评估,亦计算其灵敏度及假阴性率,采用卡方检验,与放射科高级医师独立阅片进行比较,评价其诊断效能。结果FFDM、US及MRI的诊断灵敏度分别为78.0%(71/91)、78.5%(62/79)和95.9%(47/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32,P<0.05),三种影像学检查方法联合使用时,DCIS的诊断阳性率97.6%(41/42)。放射科高级医师和Mammo AI辅助放射科初级医师对FFDM的诊断灵敏度分别为78.0%(71/91)和75.8%(69/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4,P>0.05)。FFDM易受致密型腺体及非钙化型病变影响而漏误诊,而非肿块型和钙化型病变是US检查漏误诊的主要原因;MRI检查低估的2例主要受病灶强化情况及弥散受限情况的影响。结论MRI诊断DCIS的灵敏度高于FFDM和US,假阴性率低,漏诊率少,三种影像检查方法联合应用可提高DCIS的诊断准确率,避免漏误诊。Mammo AI降低了放射科医师的阅片时间,提高对乳腺X线摄影检查的诊断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导管原位癌 人工智能 全视野数字乳腺X线摄影 超声检查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的超声及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12
作者 常乾坤 白春强 +1 位作者 丁智超 王伟芳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314-1318,共5页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及乳腺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DCISM)的超声、临床病理特征,寻找DCISM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23年10月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乳腺外科收治的157例DCIS和DCISM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是否伴...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及乳腺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DCISM)的超声、临床病理特征,寻找DCISM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23年10月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乳腺外科收治的157例DCIS和DCISM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是否伴有微浸润分为DCIS组(n=68)和DCISM组(n=89)。采用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两组患者的超声特征及临床病理特征,寻找DCISM发生的危险因素,并分析其诊断效能。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DCIS组与DCISM组在病灶边缘、微钙化、导管改变、血供、触及肿物、ER、PR、HER2、Ki-67及组织学分级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边缘不光整、内部微钙化、富血供、PR阴性、HER2阳性是DCISM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下面积为0.875,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6.5%、77.9%,有较好的诊断价值。结论DCISM的发生与病灶边缘不光整、内部微钙化、血供丰富、PR阴性及HER2阳性的表达有关,对DCISM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导管原位癌 微浸润 超声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穿刺活检及术中冰冻病理技术用于乳腺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诊断的价值
13
作者 陈莎莎 王允玉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2期152-155,共4页
目的:探讨术前穿刺活检及术中冰冻病理技术用于乳腺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的诊断价值,并分析疾病特征。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2年2月龙岩市第二医院62例乳腺导管原位癌患者,所有患者均行术前穿刺活检和术中冰冻病理检查,以术后病理结果... 目的:探讨术前穿刺活检及术中冰冻病理技术用于乳腺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的诊断价值,并分析疾病特征。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2年2月龙岩市第二医院62例乳腺导管原位癌患者,所有患者均行术前穿刺活检和术中冰冻病理检查,以术后病理结果为诊断金标准,对比两种方式诊断效能,并比较两种疾病临床特点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分布状态。结果:术后病理学研究结果显示,62例患者中,38例为单纯乳腺导管原位癌患者,24例为乳腺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患者;术前穿刺活检诊断敏感性为91.67%、特异性为84.21%、准确性为87.10%、阳性预测值为78.57%、阴性预测值为94.12%,高于术中冰冻病理的58.33%、55.26%、56.45%、45.16%和54.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11、7.544、14.370、6.904、7.494,P<0.05);乳腺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病灶直径为(3.21±0.54)cm,可触及肿块概率为95.83%,增殖细胞抗原(ki67)高表达概率为66.67%,高分化概率为70.83%,高于乳腺导管原位癌;孕激素受体阳性率为17.86%,雌激素受体阳性率为29.17%,低于乳腺导管原位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48,χ^(2)=4.439、4.876,P<0.05)。结论:与术中冰冻病理比较,术前穿刺活检乳腺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准确性高;乳腺导管原位癌伴浸润和乳腺导管原位癌临床特征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分布状态各不相同,可为疾病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前穿刺活检 术中冰冻病理 乳腺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 诊断效能 临床特征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钼靶联合MRI诊断乳腺导管原位癌的价值
14
作者 刘晓凤 张惠娟 许细红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4年第7期1294-1296,1300,共4页
目的:探讨钼靶联合MRI诊断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23年10月本院50例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为DCIS患者为对象。入组患者均接受钼靶及MRI检查,分析MRI、钼靶诊断DCIS的准确度。结果:钼靶、MRI及联合检测诊断DCI... 目的:探讨钼靶联合MRI诊断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23年10月本院50例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为DCIS患者为对象。入组患者均接受钼靶及MRI检查,分析MRI、钼靶诊断DCIS的准确度。结果:钼靶、MRI及联合检测诊断DCIS的准确度分别为52.00%、70.00%、88.00%。联合检测诊断DCIS的准确度高于钼靶、MRI(P<0.05)。钼靶检查可见31例(62.00%)患者伴有钙化,其中14例(45.16%)患者为段样分布钙化,13例(41.94%)患者为簇状钙化,4例(12.90%)患者为区域分布钙化。MRI扫描可见37例患者(74.00%)为非肿块样强化,其中12例(32.43%)为段样分布强化,11例(29.73%)为线样分布强化,10例(27.03%)为局灶性强化,4例(10.81%)为区域分布性强化。结论:钼靶与MRI联合检查可发挥各种的优势,提高DCIS诊断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钼靶 MRI 乳腺导管原位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DWI对浸润性导管癌以及单纯乳腺导管原位癌的鉴别价值
15
作者 张光兵 罗兴和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14期68-71,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弥散加权成像(MRI-DWI)对浸润性导管癌(IDC)以及单纯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的鉴别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4年1月在绵阳市中医医院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46例IDC患者(IDC组)和50例DCIS患者(DCIS组)为研究对象,均...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弥散加权成像(MRI-DWI)对浸润性导管癌(IDC)以及单纯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的鉴别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4年1月在绵阳市中医医院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46例IDC患者(IDC组)和50例DCIS患者(DCIS组)为研究对象,均行MRI-DWI检查,分析MRI-DWI对IDC以及DCIS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IDC组MRI-DWI征中病灶边缘不规则、病灶呈段样及区域分布、线性强化特征以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曲线)Ⅱ~Ⅲ型比例均高于DCI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病灶形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DC组MRI-DWI参数最小表观弥散系数(ADC)值ADC_(min)水平低于DCIS组,ADC_(DR)水平高于DCI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DC_(max)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ADC_(min)和ADC_(DR)鉴别诊断IDC、DCIS的灵敏度分别为80.4%和82.6%,特异度分别为80.0%和70.0%。结论:IDC、DCIS均具有典型的MRI-DWI征象,且通过测量ADC_(min)和ADCDR参数能提高IDC以及DCIS的鉴别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润性导管 单纯乳腺导管原位癌 MRI-DWI 鉴别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导管原位癌MRI表现与p53表达及临床病理的关系
16
作者 王小英 顾海玉 金红玉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4期140-145,共6页
目的:探讨分析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磁共振成像(MRI)表现与p53蛋白(p53)表达及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60例2018年1月—2021年12月在南昌市人民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DCIS患者的乳腺MRI平扫+增强的资料,观察记录患者病理分级和MR... 目的:探讨分析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磁共振成像(MRI)表现与p53蛋白(p53)表达及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60例2018年1月—2021年12月在南昌市人民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DCIS患者的乳腺MRI平扫+增强的资料,观察记录患者病理分级和MRI表现[动态增强曲线、早期强化率、表观弥散系数(ADC)、病灶形态学],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癌组织p53表达情况,分析MRI表现与p53表达及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DCIS患者MRI表现主要为非肿块强化37例(61.67%,37/60),以节段性强化(19例,51.35%)和簇环强化(17例,45.95%)为主。动态增强曲线主要以Ⅰ型为主(25例,41.67%),早期强化率以早期快速强化为主(22例,36.67%)。ADC值<1.0×10^(-3)mm^(2)/s较多,占65.00%(39/60)。p53阳性、高核级别中TIC类型为Ⅲ型和早期快速强化占比均显著高于p53阴性、非高核级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阳性、阴性)和病理分级(高核级别、非高核级别)在形态学、非肿块强化分布形式和内部强化及AD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53表达与病理分级有关。高核级别的DCIS患者p53阳性表达发生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CIS患者MRI表现具有特异性,主要表现为节段性分布和簇环强化的非肿块强化,以早期快速强化和I型TIC曲线多为常见。MRI表现与p53表达和临床病理分级有关,通过分析MRI表现可为DCIS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导管原位癌 磁共振成像 P53蛋白 病理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导管原位癌和乳腺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的分子分型差异性研究 被引量:16
17
作者 李爽 郎冠天 +1 位作者 余科达 张强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83-388,共6页
背景与目的:乳腺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with microinvasion,DCISMI)是乳腺导管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发展到浸润性乳腺癌(invasive breast cancer,IDC)的中间阶段,该研究旨在分析乳腺DCIS和DCIS... 背景与目的:乳腺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with microinvasion,DCISMI)是乳腺导管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发展到浸润性乳腺癌(invasive breast cancer,IDC)的中间阶段,该研究旨在分析乳腺DCIS和DCIS-MI这两类早期乳腺癌不同临床病理学特征和各个分子分型间的差异。方法:本回顾性研究纳入了317例DCIS患者,其中227例(71.6%)为纯DCIS患者,90例(28.4%)为DCIS-MI患者。所有患者根据其DCIS成分而非微浸润成分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分成腔面A型[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和(或)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阳性,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阴性]、腔面B型[ER和(或)PR阳性,HER-2阳性]、HER-2过表达型(ER和PR阴性,HER-2阳性)和基底样型(ER和PR阴性,HER-2阴性)。结果:DCIS-MI患者的肿瘤大小倾向更大(P=0.059),病理核分级显著更高(P=0.002)。和DCIS患者相比,乳腺DCIS-MI患者中腔面A型比例较低而基底样型比例较高(P=0.001)。结论:乳腺DCIS和DCIS-MI间分子分型分布不同,临床病理特征迥异,提示DCIS-MI是DCIS发展的新阶段,有了"质"的改变,本结论有待后续更大样本量的研究进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导管原位癌 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导管原位癌经超声引导下粗针活检术诊断病理低估的相关因素分析
18
作者 谭云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12期176-178,共3页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经超声引导下粗针活检术(USG-CNB)诊断病理低估的相关因素分析。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收治的经USG-CNB诊断的74例DCI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将患...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经超声引导下粗针活检术(USG-CNB)诊断病理低估的相关因素分析。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收治的经USG-CNB诊断的74例DCI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低估组(26例)和未低估组(48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DCIS患者经USG-CNB诊断出现病理低估的影响因素。结果:经过术后病理分析诊断,74例DCIS患者病理低估发生率为35.13%(26/74),其中术后病理诊断升级为DCIS伴微浸润为13.51%(10/74),浸润性DCIS为21.62%(16/74)。单因素分析显示,经USG-CNB诊断的DCIS患者,其年龄、家族史、超声表现、雌激素受体(ER)与出现病理低估无明显相关性(P>0.05);其肿瘤大小、细胞核分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与出现病理低估存在明显相关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大小≥3 cm、细胞核分级为高级以及HER-2阳性是DCIS经USG-CNB诊断病理低估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经USG-CNB诊断的DCIS患者病理低估发生率较高,临床应提高对USG-CNB检测为肿瘤大小≥3 cm、细胞核分级为高级以及HER-2阳性等DCIS高危患者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导管原位癌 超声引导 粗针活检术 病理低估 诊断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导管原位癌采用超声与钼靶联合诊断的应用效果观察
19
作者 夏菲 《智慧健康》 2024年第4期11-14,共4页
目的 观察乳腺导管原位癌采用超声与钼靶联合诊断的应用效果。方法 研究以回顾性分析的形式完成,研究日期为2018年3月—2023年3月,按照研究要求筛取观察对象45例,均为乳腺导管原位癌患者。所有患者均经病理穿刺或手术确诊。入组后,依次... 目的 观察乳腺导管原位癌采用超声与钼靶联合诊断的应用效果。方法 研究以回顾性分析的形式完成,研究日期为2018年3月—2023年3月,按照研究要求筛取观察对象45例,均为乳腺导管原位癌患者。所有患者均经病理穿刺或手术确诊。入组后,依次给予患者超声检查、钼靶X线摄影检查,记录检查结果,“金标准”为病理结果,统计不同检查方式的实践效能。结果 相较于钼靶摄影、超声检查技术单独应用,联合检出率明显更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乳腺导管原位癌的检查诊断中,钼靶检出率高于超声,联合检出率高于单项检出率。为从不同角度实现病变情况的充分筛查,建议采用两组检查技术联合应用的方式,以提高临床检出率,满足患者的诊疗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导管原位癌 超声诊断 检出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导管原位癌及其微浸润的超声及临床病理对比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晓丽 张彦宁 邱兰燕 《医学研究杂志》 2021年第6期140-144,共5页
目的比较分析乳腺导管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及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with microinvasion,DCISM)的超声表现及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医院2013年1月~2020年1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8例... 目的比较分析乳腺导管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及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with microinvasion,DCISM)的超声表现及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医院2013年1月~2020年1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8例DCIS及31例DCISM患者的超声及临床病理资料。肿块型病变参照BI-RADS标准,分析病变大小、形态、纵横比、边缘、边界、回声类型、后方回声、微钙化及血流。非肿块型病变分为低回声区型、导管异常型、结构扭曲型及多发小囊肿型,同时记录微钙化及血流情况。组织病理分为低、中、高核级。免疫组化指标包括ER、PR、Her-2及Ki-67。结果DCIS发病年龄轻(P<0.05);两组主要症状均为乳头溢液或触及肿块,且既往乳腺癌病史无差别(P>0.05)。两组肿块型病变均以形态不规则、纵横比<1的实性低回声肿物为主,且多边缘不清晰(P>0.05);非肿块型病变均以低回声区型为主(P>0.05)。DCISM中高核级比例高(74.1%vs 89.3%,P<0.05),ER阳性率及Luminal-like型占比低(72.0%vs 51.6%,P<0.05),两组PR、Her-2及Ki-67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钙化与ER阴性、PR阴性、Her-2阳性、Ki-67高表达及高核级相关(P<0.05)。结论DCIS与DCISM的超声表现相似,微钙化或可提示肿瘤预后不良。DCISM的核级高,ER阳性率低,Her-2过表达及三阴型比例高,说明DCISM具有更高的侵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导管原位癌 乳腺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 超声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