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合宗共济:贺州“过山瑶”的家屋社会及其结群逻辑 |
陈容娟
贾仲益
|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2
|
集体无意识影响下的哈尼族聚落与家屋空间原型--基于迁徙史诗《哈尼阿培聪坡坡》的分析 |
黄浦蓉
叶涧枫
王冬
|
《建筑遗产》
CSSCI
|
2024 |
0 |
|
3
|
基于时序InSAR的宋家屋场滑坡形变监测和孕灾因子分析 |
杜亚男
师延泽
俞文熙
钟景文
倪明璇
|
《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4 |
0 |
|
4
|
旅游发展影响下的摩梭家屋形态——基于男性角色的考察 |
魏雷
唐雪琼
朱竑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14
|
|
5
|
名与嘉绒藏族家屋社会 |
李锦
|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8
|
|
6
|
摩梭家屋空间建构的隐喻象征意义解析 |
许瑞娟
|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9
|
|
7
|
摩梭人的“家屋”观念 |
陈柳
|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7
|
|
8
|
三峡库区巫山县新城址王家屋场滑坡研究 |
张加桂
|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
1999 |
9
|
|
9
|
过山瑶的“花”观念与家屋延续——以粤北方洞为例 |
何海狮
|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13 |
6
|
|
10
|
桂西高山汉人的家屋观念及其建构 |
冯智明
|
《文化遗产》
CSSCI
|
2022 |
5
|
|
11
|
家屋的建构与人观的叠合——宜州“百姓人”家屋文化研究 |
农辉锋
|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6
|
|
12
|
社会过程中的建筑——家屋社会与20世纪晚期的乡土建筑研究 |
潘曦
|
《世界建筑》
|
2018 |
11
|
|
13
|
从家屋到客房:一个景颇村寨的房屋生命史研究 |
郑向春
|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7 |
3
|
|
14
|
幸福何以可能的符号表征:元阳县箐口村哈尼族家屋图像分析 |
马翀炜
王琳
|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1
|
|
15
|
《家先单》与过山瑶的家屋社会——基于粤北乳源瑶山的考察 |
何海狮
|
《文化遗产》
CSSCI
|
2013 |
2
|
|
16
|
神山与家屋——嘉绒藏人的神圣历史和社会结构 |
张原
|
《宗教人类学》
|
2013 |
5
|
|
17
|
流域与邑界——区域社会史视角下桂东北瑶壮家屋的遗产阐释 |
赵晓梅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
2021 |
1
|
|
18
|
从文化取向到经济取向:一个藏族村落家屋空间的变迁实践研究 |
姬广绪
|
《青藏高原论坛》
|
2016 |
1
|
|
19
|
基于调适观念下的摩梭家屋文化探索 |
金芝玲
冯荟
梁晓晴
|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2 |
0 |
|
20
|
流动的时空与恒久的家屋——桂西北高山汉人木构营造技艺变迁 |
冯智明
|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