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MP26、MMP14蛋白在正常宫颈、宫颈上皮内瘤变及浸润性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1
作者 宋继荣 潘月娜 董颖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1年第6期81-82,共2页
宫颈癌(uterine cervix cancer,UCC)是妇科常见的三大恶性肿瘤之一。目前研究已明确高危型HPV病毒的感染是其主要的致病因素。从正常宫颈感染HPV后经宫颈上皮内瘤变、原位癌最终发展成浸润性宫颈鳞癌是一个多阶段、多步骤、多种因子... 宫颈癌(uterine cervix cancer,UCC)是妇科常见的三大恶性肿瘤之一。目前研究已明确高危型HPV病毒的感染是其主要的致病因素。从正常宫颈感染HPV后经宫颈上皮内瘤变、原位癌最终发展成浸润性宫颈鳞癌是一个多阶段、多步骤、多种因子共同参与的复杂过程,此过程中涉及到肿瘤细胞需穿过细胞外基质屏障、血管的基底膜以及从血管壁穿出进而人宿主的生存微环境等许多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润性宫颈鳞癌 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6和MMP-14 肿瘤侵袭 肿瘤转移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修订后的国际妇产科联盟宫颈早期浸润性鳞癌分期的评价
2
作者 Takes.,N 龚晓明 《世界医学杂志》 2000年第8期56-57,共2页
关键词 宫颈早期浸润性鳞癌 分期 肿瘤浸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上皮内瘤变及鳞癌中钙粘附素的表达研究
3
作者 陶雯琪 史宏 +1 位作者 徐爱珍 刘伯宁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05-306,T002,共3页
目的 探讨钙粘附素在宫颈上皮内瘤变 (CIN)及浸润性鳞癌中的表达。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正常宫颈鳞状上皮、不同级别宫颈CIN及宫颈浸润性鳞癌各 10例进行上皮型钙粘附素 (E cadherin)染色。结果 E cadherin在正常宫颈上皮的... 目的 探讨钙粘附素在宫颈上皮内瘤变 (CIN)及浸润性鳞癌中的表达。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正常宫颈鳞状上皮、不同级别宫颈CIN及宫颈浸润性鳞癌各 10例进行上皮型钙粘附素 (E cadherin)染色。结果 E cadherin在正常宫颈上皮的表达分布均在鳞状上皮基底层细胞和细胞连接处的膜缘 ,而在CIN的表达分布与CIN的级别有关 ,宫颈浸润性鳞癌E cadherin表达明显减少。结论 根据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瘤变 宫颈浸润性鳞癌 免疫组织化学 宫颈 钙粘附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cat、cyclin D1和c-myc在CIN及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4
作者 古丽娜.库尔班 李小文 +1 位作者 赵峰 李庭芳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6期641-644,共4页
目的:研究β-连环蛋白(β-cat)、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和c-myc基因(c-myc)在正常宫颈组织、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宫颈浸润性鳞癌中的表达是否与宫颈癌发生及发展有关。方法:采用PV-9000二步法免疫组化检测试剂,检测正常宫颈组织、... 目的:研究β-连环蛋白(β-cat)、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和c-myc基因(c-myc)在正常宫颈组织、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宫颈浸润性鳞癌中的表达是否与宫颈癌发生及发展有关。方法:采用PV-9000二步法免疫组化检测试剂,检测正常宫颈组织、CIN和宫颈浸润性鳞癌组织中β-cat、cyclin D1和c-myc的表达。结果:β-cat在正常宫颈组织胞膜中的表达呈强阳性,而在CIN和宫颈浸润性鳞癌胞膜中的表达明显减低,表现为胞质或胞核的异常表达增强,同时cyclin D1和c-myc在CIN和宫颈浸润性鳞癌中表达增强,且与CIN和宫颈浸润性鳞癌发生发展有关。三者在正常宫颈组织、CIN和宫颈浸润性鳞癌中的表达率[分别为4%(2/50)、40%(20/50)、76%(38/50);2%(1/50)、32%(16/50)、58%(29/50)和8%(4/50)、40%(20/50)、68%(3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β-cat胞质胞核的异常表达与cyclin D1和c-myc的高表达在CIN和宫颈浸润性鳞癌中均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r=0.999)。结论:β-cat的异常表达参与宫颈浸润性鳞癌的发生,并有可能通过激活cyclin D1和c-myc引起细胞增殖和分化失控,促使肿瘤发生、发展。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三者同时检查可以作为预测宫颈癌的发生、发展的分子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浸润性鳞癌 CIN β-cat、cyclin D1和c-my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V16感染与端粒酶hTERT、P21^(waf)、Ki67表达在宫颈鳞状细胞癌及其癌前病变组织中的关系及意义 被引量:3
5
作者 赵富玺 孙瑞芳 +1 位作者 王晋芬 陈向伟 《大同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第4期1-4,9,共5页
目的:探讨HPV16感染与端粒酶hTERT、Ki67、P21waf表达在人类宫颈鳞癌及其癌前病变中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利用组织芯片技术结合原位杂交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130例正常宫颈组织及宫颈上皮内瘤样变组织和宫颈鳞癌组织中HPV16感染... 目的:探讨HPV16感染与端粒酶hTERT、Ki67、P21waf表达在人类宫颈鳞癌及其癌前病变中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利用组织芯片技术结合原位杂交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130例正常宫颈组织及宫颈上皮内瘤样变组织和宫颈鳞癌组织中HPV16感染以及端粒酶hTERT、Ki67、P21waf表达的情况。结果:①在8/22CINⅠ、7/11CINⅡ、11/13CINⅢ、4/6原位癌,41/52宫颈鳞癌中为HPV16杂交信号阳性,CINⅢ、浸润性鳞癌与正常宫颈组织相比HPV16杂交信号阳性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5);②从CINⅡ、CINⅢ到浸润癌hTERT表达与正常组织相比,差异皆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细性程度逐渐增加。hTERT表达在各级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与HPV16型的感染率之间也呈现出正相关性(P<0.05,r=0.339);③P21waf在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及强度都低于正常宫颈组织(P<0.05),且P21waf的表达与HPV16感染、hTERT表达之间具有负相关性(P<0.05,r=-0.337;P<0.05,r=-0.248);④与正常宫颈组织相比从CINⅡ到宫颈浸润性鳞癌Ki67的表达,其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但Ki67的表达与HPV16的感染不具有相关性(P>0.05),与hTERT表达之间具有相关性(P<0.05,r=0.398),与P21waf呈现出负的相关性(P<0.05,r=-0.446)。结论:HPV16感染与hTERT、P21waf、Ki67互相作用,共同影响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这些指标利于阐明HPV16的恶性转化机制以及为提高宫颈鳞癌及其癌前病变诊断率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鳞状细胞癌 宫颈上皮内瘤样变 人类乳头瘤病变 端粒酶 hTERT P21^waf Ki67 组织芯片 端粒酶HTERT HPV16感染 P21^waf 癌前病变组织 KI67表达 宫颈鳞状细胞癌 宫颈浸润性鳞癌 宫颈上皮内瘤样变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癌和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中HPV16/18感染与ki-67、P16^(INK4a)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5
6
作者 薛俞 文菊 朱凯 《浙江实用医学》 2009年第2期89-91,106,共4页
目的探讨宫颈浸润性鳞状细胞癌(ISCC)、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中HPV 16/18感染与ki-67、P16INK4a蛋白的表达及其在宫颈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与相关性,以利于宫颈癌的防治和早期诊断。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116例宫颈组织标本进行ki... 目的探讨宫颈浸润性鳞状细胞癌(ISCC)、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中HPV 16/18感染与ki-67、P16INK4a蛋白的表达及其在宫颈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与相关性,以利于宫颈癌的防治和早期诊断。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116例宫颈组织标本进行ki-67、P16INK4a的检测,同时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HPV16/18。结果(1)HPV原位杂交结果:ISCC组、CIN组、宫颈尖锐湿疣组、分别与正常宫颈组相比,HPV阳性表达有显著性差异,且阳性率从CINⅠ到CINⅢ到ISCC呈上升趋势;(2)免疫组化结果:与正常宫颈组相比,Ki-67、P16INK4a的阳性表达在ISCC组、CIN组均有显著性差异;(3)在宫颈浸润性鳞癌组织中表达的相互关系:ki-67、P16INK4a与HPV16/18间的表达具有相关性。结论ki-67、P16INK4a在宫颈鳞癌中的高度表达与HPV16/18感染有关,它们均可能作为有价值的诊断指标应用于宫颈癌高危人群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浸润性鳞癌 HPV16/18 KI-67 P16INK4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HO新分类后如何认识及处理“CINⅡ”病变 被引量:12
7
作者 何晓明 尤志学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6-69,共4页
早在19世纪末,就已发现子宫颈浸润性鳞癌周围组织的改变,并逐渐认识到子宫颈鳞癌存在癌前病变。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实验室和临床研究,引入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这一概念,并根据细胞的分化成熟度、细胞核的异型性以及核分裂活性... 早在19世纪末,就已发现子宫颈浸润性鳞癌周围组织的改变,并逐渐认识到子宫颈鳞癌存在癌前病变。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实验室和临床研究,引入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这一概念,并根据细胞的分化成熟度、细胞核的异型性以及核分裂活性等将其分为CINⅠ、Ⅱ、Ⅲ3级,以此指导临床处理,然而,这些CIN亚分类的形态学分界并不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NⅡ 癌前病变 分类 WHO 宫颈上皮内瘤变 宫颈浸润性鳞癌 宫颈鳞癌 核分裂活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