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波束图与学术迹在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中的应用
1
作者 姚佳佳 王婧怡 袁润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2024年第19期233-241,共9页
高校图书馆开展的人才评价咨询服务就是按照职能部门要求,根据学术主体的基本信息采集学术客体信息,并利用特定的计量指标以图表形式呈现以供职能部门参考。图书馆在提供这类服务项目时通常被要求检索并审核某学者或团队的学术成果从而... 高校图书馆开展的人才评价咨询服务就是按照职能部门要求,根据学术主体的基本信息采集学术客体信息,并利用特定的计量指标以图表形式呈现以供职能部门参考。图书馆在提供这类服务项目时通常被要求检索并审核某学者或团队的学术成果从而对其代表作做学术评价。探索波束图与学术迹在人才评价和学科咨询服务中的应用,对于促进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在学科服务与人才评价的基础上,分析科研生产力与学术影响力的可比性及其可视化,以引用代表作的文献的被引频次序列计算学术迹和影响矩,用这些指标评价代表作的学术影响力,并以领军人才以及典型高校的工程学这一学科为例,从InCites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获取领军人才的论文题录信息及其代表作的被引文献题录信息,从ESI数据库中获取典型高校工程学的Top Papers数据,详细阐述波束图与学术迹在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中应用的实施步骤。结果表明:波束图与学术迹相结合能够描绘特定时间内学者或典型高校的工程学这一学科的科研情况的整体轮廓,并从代表作这一侧面评价其学术影响力,且能够跨学科比较,可为高校图书馆开展学科服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学科服务 人才评价 波束图 学术迹 影响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篇论著影响力评价指标比较分析--学术迹与Altmetrics评分、F1000评分、Comment的比较 被引量:14
2
作者 陈小清 刘丽 邢美园 《情报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14-118,共5页
[目的/意义]比较单篇论著学术迹与Altmetrics评分、F1000、Comment论文数等不同影响力评价指标的评价效果。[方法/过程]选取医学信息学和糖尿病两个主题样本文献,查询2012年发表文章的被引频次、Altmetrics评分、F1000评分、Comment文... [目的/意义]比较单篇论著学术迹与Altmetrics评分、F1000、Comment论文数等不同影响力评价指标的评价效果。[方法/过程]选取医学信息学和糖尿病两个主题样本文献,查询2012年发表文章的被引频次、Altmetrics评分、F1000评分、Comment文章数和期刊5IF,并根据相应参数计算学术迹。采用Spearman检验分析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结论]检索到2012年正式发表被F1000推荐且有评论性文章的医学信息学主题文献57篇,糖尿病主题文献60篇。两个样本文章的学术迹与Altmetrics评分和Comment论文数有相关性,与F1000评分无相关性。单篇论著影响力各评价指标都具有一定意义,各自侧重点不同,相互独立与补充却不可替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篇论著 评价指标 学术迹 学术影响力 比较分析
原文传递
大学的学术矩阵和学术迹探讨 被引量:27
3
作者 薛霏 叶鹰 《大学图书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5-29,共5页
用新型学术测度——学术矩阵和学术迹对15所国外著名大学和8所中国著名大学进行了量化测评,在展示1年-3年-5年学术迹演化曲线的同时,用学术矩阵对个别中外大学进行了个性化比较,揭示出国内外大学的差距。大学的学术迹T与h指数存在较强... 用新型学术测度——学术矩阵和学术迹对15所国外著名大学和8所中国著名大学进行了量化测评,在展示1年-3年-5年学术迹演化曲线的同时,用学术矩阵对个别中外大学进行了个性化比较,揭示出国内外大学的差距。大学的学术迹T与h指数存在较强正相关关系。学术矩阵和学术迹方法适用于各类学术个体和学术团体测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矩阵 学术迹 大学评价 定量方法 H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术迹与学术矩阵在期刊评价中的应用——以海洋学领域期刊为例 被引量:8
4
作者 孙竹梅 汪志兵 华薇娜 《情报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37-42,共6页
[目的]以国内海洋学领域的10种代表性核心期刊为研究对象,对基于学术矩阵和学术迹的学术测度方法应用于期刊评价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实证探索。[方法]以CNKI(中国知网)为数据来源,采集10种期刊的可被引论文数、零引论文数、h指数... [目的]以国内海洋学领域的10种代表性核心期刊为研究对象,对基于学术矩阵和学术迹的学术测度方法应用于期刊评价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实证探索。[方法]以CNKI(中国知网)为数据来源,采集10种期刊的可被引论文数、零引论文数、h指数、总被引数和h域引文数5个独立数,在此基础上测算它们的学术矩阵参数和学术迹。[结果]通过学术迹变化的动态对比,发现它们的学术迹整体呈发散状走势,且有效学术贡献的累积期在2-3年;学术矩阵的各项指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诠释期刊之间差异产生的原因,并主要从总学术贡献、整体发文水平、发文的即时关注度和学术潜力爆发期4个方面对差异进行总结。[结论]该方法能够对期刊的各类学术成就进行量化评估,提高了评价的直观性和全面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期刊评价 学术矩阵 学术迹 H指数
原文传递
学科发展的学术迹和学术矩阵探析 被引量:11
5
作者 孙竹梅 华薇娜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6-41,共6页
文章采用基于学术矩阵和学术迹的学术测度方法,以图书情报学科领域的发展为例,选择中国、美国、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5个国家,通过对比1-3-5年的学术迹曲线,以及2010年和2014年的学术矩阵,揭示5国在图书情报学学科领域发展的差异和差... 文章采用基于学术矩阵和学术迹的学术测度方法,以图书情报学科领域的发展为例,选择中国、美国、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5个国家,通过对比1-3-5年的学术迹曲线,以及2010年和2014年的学术矩阵,揭示5国在图书情报学学科领域发展的差异和差距。在此基础上,对学术迹和学术矩阵应用于学科发展评价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实证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发展 学术迹 学术矩阵 H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学术评价指标——学术迹的探讨 被引量:11
6
作者 苏云梅 武建光 《情报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7-9,共3页
文章通过学术迹指标来探讨学术评价问题,并结合采集数据进行静态、动态的实例分析,研究近3年6个学术团体学术成绩的指标特点及变化趋势,明确了学术迹评价指标对于学术评价的积极作用,同时提出了研究的不足及展望。
关键词 学术评价 学术迹 学术指标
原文传递
学术团体间学术迹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苏云梅 武建光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44-47,共4页
学术迹是测量学术成绩的一种定量指标,它通过反映学术水平的高低帮助研究人员对测量对象进行学术评价,学术评价是一个在科技进步、学术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思索探讨的研究课题。利用定量评价指标——学术迹并结合Meta分析法,对两个学术团... 学术迹是测量学术成绩的一种定量指标,它通过反映学术水平的高低帮助研究人员对测量对象进行学术评价,学术评价是一个在科技进步、学术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思索探讨的研究课题。利用定量评价指标——学术迹并结合Meta分析法,对两个学术团体20年的综合学术成绩进行对比分析并得出评价结论,最后提出该方法创新之处及适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团体 学术评价 学术迹 META分析 加权合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术迹及学术矩阵测度评价探析——以航空、航天领域期刊为例 被引量:6
8
作者 宋玲玲 《现代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37-143,共7页
[目的/意义]本文基于学术迹和学术矩阵的学术测度测算国内航空、航天领域期刊的学术矩阵参数和学术迹,实证探索研究期刊评价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学术迹和学术矩阵学术测度方法对期刊各类学术成就进行量化评估,充分展现期刊整体学术水平... [目的/意义]本文基于学术迹和学术矩阵的学术测度测算国内航空、航天领域期刊的学术矩阵参数和学术迹,实证探索研究期刊评价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学术迹和学术矩阵学术测度方法对期刊各类学术成就进行量化评估,充分展现期刊整体学术水平提供了一种更为行之有效的方法,提高并深化了学术评价的直观性和全面性。[方法/过程]以国内航空、航天领域的10种核心科研期刊为研究对象,以CNKI数据库为数据来源,采集10种期刊的可被引论文数、零引论文数、h指数、总被引数和h域引文数5个独立数,基于学术迹和学术矩阵的学术测度测算它们的学术矩阵参数和学术迹,实证探索研究期刊评价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结果/结论]通过学术迹的动态变化趋势比较发现它们的学术迹整体呈发散状走势,有效学术贡献的累积期至少需要2~3年;学术矩阵的各项指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诠释期刊之间差异产生的原因,并主要从总学术贡献、发文的即时关注度、学术潜力爆发期和整体发文水平等方面对期刊学术成就差异进行总结。这对于学术期刊提升自身学术水平及科研影响力起到了客观且正确的敦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迹 学术矩阵 期刊评价 学术影响力 H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术迹与F1000因子二维视角下学者学术影响力评价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范少萍 安新颖 +2 位作者 单连慧 钟华 李勇 《情报工程》 2020年第5期41-52,共12页
针对目前我国学者评价中多使用论文数量与引用指标,忽略研究质量的不足,探究一套可用于学者学术影响力评价的方法体系,为开展学者学术影响力评价提供参考与借鉴。使用学者发表学术论文这一载体,以代表学者论文影响力与传播力的学术迹指... 针对目前我国学者评价中多使用论文数量与引用指标,忽略研究质量的不足,探究一套可用于学者学术影响力评价的方法体系,为开展学者学术影响力评价提供参考与借鉴。使用学者发表学术论文这一载体,以代表学者论文影响力与传播力的学术迹指标和代表研究质量的F1000因子指标,综合构建学术影响力战略坐标图。将2013和2014年25位生物医学领域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项目的学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学者获资助前、资助后以及资助前后在学术影响力战略坐标图中的位置与变化情况,根据学者在学术影响力战略坐标图中分布,分为“全能型”、“创新型”、“潜力型”和“影响型”四类学者。资助前后,不同学者的学术影响力变化方向不同。“全能型”和“创新型”学者占比较低,“潜力型”和“影响型”学者数量相当,占比较高,说明研究内容的创新性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对比仅使用学术迹进行学者学术影响力评价结果发现,学术迹与F1000因子的综合方法可弥补传统评价方式的不足,更具参考价值。未来将扩大研究对象数量与范围,探索不同层次学者学术影响力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迹 F1000因子 学术影响力 学者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学术迹和学术矩阵的学科学术影响力评价实证研究——以15所副省级党校党建学科为例 被引量:7
10
作者 唐璞妮 《情报探索》 2018年第5期15-20,共6页
[目的/意义]旨在为学科学术影响力评价提供参考。[方法/过程]利用新型学术测度方法——学术迹和学术矩阵,以CNKI(中国知网)为数据源,测算15所副省级党校2001—2015年、2006—2015年、2011—2015年3个时间窗口的学术迹和学术矩阵,并对学... [目的/意义]旨在为学科学术影响力评价提供参考。[方法/过程]利用新型学术测度方法——学术迹和学术矩阵,以CNKI(中国知网)为数据源,测算15所副省级党校2001—2015年、2006—2015年、2011—2015年3个时间窗口的学术迹和学术矩阵,并对学术迹进行横向、纵向比较及聚类分析,对学术矩阵的各项指标进行分析。[结果/结论]该评价方法不仅能对学科学术影响力进行量化,而且能直观反映学科学术绩效存在的差距和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迹 学术矩阵 学术影响力 学科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篇论著学术迹与影响矩比较研究 被引量:30
11
作者 唐继瑞 叶鹰 《中国图书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16,共13页
本文对新近提出的学术迹和影响矩指标应用于单篇论著的评价效果进行比较研究,以JASIST 2005—2014年间发表的25篇高被引论文和ASTROPHYSICAL JOURNAL 2011—2014年间发表的24篇高被引论文为两个样本集,研究学术迹和影响矩相对于总被引数... 本文对新近提出的学术迹和影响矩指标应用于单篇论著的评价效果进行比较研究,以JASIST 2005—2014年间发表的25篇高被引论文和ASTROPHYSICAL JOURNAL 2011—2014年间发表的24篇高被引论文为两个样本集,研究学术迹和影响矩相对于总被引数和h指数等学术评价指标的异同,发现各指标排序既具有一定相关性,也呈现出一定独立性,说明这些指标均有独立存在价值,而学术迹和影响矩能提供更全面的测度信息。图3。表6。参考文献25。附录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迹 影响矩 学术指标 学术评价 H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学术迹的湖南省高校学科学术影响力评价研究--以数学学科为例 被引量:5
12
作者 徐义涛 文庭孝 《情报工程》 2022年第1期61-69,共9页
[目的/意义]在“破五唯”的评价背景下,客观、合理的学术影响力评价指标对于高校学科建设、科研能力、科研质量的评估具有重要作用与意义。[方法/过程]本文选取学术迹指标,以湖南省10所高校数学学科2010—2019年的学术论文为实证样本,... [目的/意义]在“破五唯”的评价背景下,客观、合理的学术影响力评价指标对于高校学科建设、科研能力、科研质量的评估具有重要作用与意义。[方法/过程]本文选取学术迹指标,以湖南省10所高校数学学科2010—2019年的学术论文为实证样本,计算学术迹并结合h指数、10年影响因子等传统指标,从宏观角度评价学科学术影响力。接着对这10所高校的学术迹、学术矩阵进行分析,从微观角度探究影响学科学术影响力的具体因素。[结果/结论]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指标而言,本文的学术影响力评价更加客观合理,具备较好的学科评价效果。在学术矩阵分析中,h尾以及e域的论文数量与比例最为关键,这能为高校学科建设及评估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影响力 学术迹 学术矩阵 H指数 10年影响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术迹及其应用研究的综述 被引量:1
13
作者 徐义涛 文庭孝 《情报探索》 2021年第2期123-128,共6页
[目的/意义]综述目前学术迹在学术影响力评价中的应用研究。[方法/过程]从学术迹的概述、学术迹的相关指标、学术迹的应用与学术迹的缺陷及改进这4个方面系统地分析了学术迹作为新的指标体系在各学术主、客体学术影响力评价中的作用。[... [目的/意义]综述目前学术迹在学术影响力评价中的应用研究。[方法/过程]从学术迹的概述、学术迹的相关指标、学术迹的应用与学术迹的缺陷及改进这4个方面系统地分析了学术迹作为新的指标体系在各学术主、客体学术影响力评价中的作用。[结果/结论]学术迹这一指标存在忽略论文合作现象、时效性差、评价不全面的缺陷,今后应加强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迹 H指数 学术影响力评价 学术矩阵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美德日核心体育学者的国际学术影响力对比研究——基于学术迹测度方法 被引量:2
14
作者 夏冉 王琪 +2 位作者 李经展 项鑫 杨健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8-45,共8页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推理和文献计量等研究方法,借鉴普赖斯公式,以学术迹测度方法比较分析了中美德日核心体育学者的学术迹发展趋势。研究表明:中美德日核心体育学者的学术迹测度值以一种"正"走势不断增长,中国与美国、德国和...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推理和文献计量等研究方法,借鉴普赖斯公式,以学术迹测度方法比较分析了中美德日核心体育学者的学术迹发展趋势。研究表明:中美德日核心体育学者的学术迹测度值以一种"正"走势不断增长,中国与美国、德国和日本等学术发达国家虽然存在一定差距,但是学术成果的产出数量与质量呈现较为稳定的增长趋势;中美德日学术迹产生波动的起因是成果扩散力度不够、学术传播渠道受阻和成果转换效力较弱;鉴于中美德日四国学术迹变化的动态对比,中国核心体育学者学术迹测度值的高低水平与其他三国相比处于劣势,且背后所体现的学术影响力存在缺位和缺失现象,但整体以一种线性姿态呈向上走势。研究建议:以高质量学术话语权建设目标为导向,创新推进我国体育学术评价改革方式;以国内外体育学科研究热点和学科发展方向为指南,敏锐捕捉体育学术热点话题,推动和扶持一批国内优秀体育学术期刊参与到国际话语权争夺之中,拓宽学术传播渠道,提升中国体育学者自身的学术积累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学术影响力 学术矩阵 学术迹 学术话语权 测度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6年国内14所专业体育院校间学术矩阵与学术迹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仰明桥 赵富学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29-37,共9页
为探究国内14所专业体育院校的学术水平层次,为体育学科建设提供更多改革和评价的参考变量,本文引用学术矩阵与学术迹指标,以国内14所专业体育院校2013年到2018年的发文为研究对象,从论文影响力的角度对其学术水平进行了多变量的比较分... 为探究国内14所专业体育院校的学术水平层次,为体育学科建设提供更多改革和评价的参考变量,本文引用学术矩阵与学术迹指标,以国内14所专业体育院校2013年到2018年的发文为研究对象,从论文影响力的角度对其学术水平进行了多变量的比较分析。研究认为,各体育院校的学术迹指数主要取决于学术矩阵第二列即h尾的被引数值,北京体育大学的整体发文水平处于14所专业体育院校的领先地位,14所体育院校发文的整体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可分为3个梯队,分别为北京体育大学代表的第一梯队;第二梯队包括上海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首都体育学院、成都体育学院和西安体育学院;第三梯队包括吉林体育学院、沈阳体育学院、南京体育学院、天津体育学院、哈尔滨体育学院、广州体育学院、山东体育学院、河北体育学院。体育院校的研究者们对前沿问题的关注度仍需提高,发文的及时反响力度偏低,2—3年后才能被各学者逐渐发掘引用。体育院校发文的潜力水平是其论文影响力水平爆发的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院校 学术矩阵 学术迹 学术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属综合本科院校学术矩阵与学术迹分析
16
作者 贾晶晶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22年第1期7-11,共5页
以中国知网为数据来源,统计了山东12所省属综合本科院校的发文、被引情况,并计算分析了其各自的学术矩阵、学术迹和人均学术贡献。结果显示,被统计院校的被引论文数、被引频次和h指数主要受时间影响,随时间延长和累积,三者均呈增长趋势... 以中国知网为数据来源,统计了山东12所省属综合本科院校的发文、被引情况,并计算分析了其各自的学术矩阵、学术迹和人均学术贡献。结果显示,被统计院校的被引论文数、被引频次和h指数主要受时间影响,随时间延长和累积,三者均呈增长趋势,但增长速度与幅度差别较大。学术矩阵中,h核量化测度、h尾量化测度、超引量化测度均随时间累积增大,h尾是影响学术贡献的主要因素;零被引量化测度显示,12所院校均有大量零被引论文发表,且5所大学的零被引论文多于7所学院。12所院校学术迹差距较大,5所大学明显高于7所学院,且随时间延长和累积差距增大。长期来看,学术迹与专任教师人数正相关,在专任教师人数相差不大的情况下,生师比对学术迹和人均学术贡献有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 省属综合本科院校 H指数 学术矩阵 学术迹 人均学术贡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作者贡献权重的学术迹在学者学术影响力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17
作者 唐璞妮 徐苑琳 《情报资料工作》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9-23,共5页
文章是对学术迹在学者学术影响力评价应用中的一些新思考,为平衡论文合著作者对文章的贡献,在学术迹的基础上引入作者贡献率,解决由于合著而造成的不同著者对论文的贡献不同的问题,从而更准确地评价学者学术影响力。
关键词 学术迹 作者合著 作者贡献权重 学术影响力
原文传递
基于学术迹的微博传播力评价方法及效果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方兴林 《情报资料工作》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18,共5页
文章旨在探讨基于学术迹的学术测度方法应用于微博传播力评价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以国内9所高校图书馆微博为数据来源,收集发博数和被转发数,计算被转发h指数和被转发p指数,在此基础上计算被转发微博的学术迹,通过对比h指数、p指数与学... 文章旨在探讨基于学术迹的学术测度方法应用于微博传播力评价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以国内9所高校图书馆微博为数据来源,收集发博数和被转发数,计算被转发h指数和被转发p指数,在此基础上计算被转发微博的学术迹,通过对比h指数、p指数与学术迹在微博传播力评价中的表现,以及三者之间的相关性,实证探究了学术迹评价微博传播力的应用效果。实证结果显示学术迹应用于微博传播力评价具有更好的区分度和灵敏度,且较好地平衡了微博用户的发博数量和质量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迹 微博 传播力
原文传递
学术迹与学术矩阵在省属本科高校学报评价中的应用研究——以安徽省为例 被引量:6
19
作者 方兴林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257-1266,共10页
【目的】为提升高校学报自身学术水平以及学术影响力,实证探索将学术迹和学术矩阵应用于高校学报学术影响力评价的可行性以及有效性。【方法】以中国知网为主要数据来源,收集整理了34种安徽省省属本科高校学报的发文总数、零被引文章数... 【目的】为提升高校学报自身学术水平以及学术影响力,实证探索将学术迹和学术矩阵应用于高校学报学术影响力评价的可行性以及有效性。【方法】以中国知网为主要数据来源,收集整理了34种安徽省省属本科高校学报的发文总数、零被引文章数量、h指数、总被引频次和h域引文数量5个独立测度参数,计算各高校学报的学术迹和学术矩阵,从h核量化测度、h尾量化测度、零被引量化测度、学术迹综合量化测度4个视角对其学术影响力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学术迹的动态变化趋势呈发散态势,学术矩阵中9个构成参数能够精准表征各自学术成就的分布,并且能够诠释各自学术影响力之间差异产生的个性化原因。【结论】省属高校学报学术影响力的形成至少需要累积3年时间,学术矩阵能够较好地区分省属高校学报学术影响力整体水平,能够从学术关注度、学术爆发力等个性化发展角度提升综合性高校学报的学术影响力。学术迹和学术矩阵可以作为省属高校学报学术影响力的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迹 学术矩阵 高校学报 学术影响力
原文传递
基于权重学术迹的中医药学者学术影响力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马斯佳 赵悦 +3 位作者 童元元 孟凡红 李志勇 李彦文 《数据分析与知识发现》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63-174,共12页
【目的】研究改进的学术迹方法,对中医药领域学者进行学术影响力量化测评,促进和完善中医药人才评价体系。【方法】基于作者位置权重的学术迹方法,提出引入通讯作者贡献与期刊影响因子的学术迹权重计算方法,以进一步减少学术影响力结果... 【目的】研究改进的学术迹方法,对中医药领域学者进行学术影响力量化测评,促进和完善中医药人才评价体系。【方法】基于作者位置权重的学术迹方法,提出引入通讯作者贡献与期刊影响因子的学术迹权重计算方法,以进一步减少学术影响力结果的偏差。【结果】实验对比了4种学术迹方法,本文方法在结果值与排序上与其他学术迹方法有较明显差异。以获奖信息进行验证,两者结果一致,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合理性与有效性。同时,本文对比了Q指标方法,实验结果验证了两者的一致性和互补性。【局限】只针对中医药学者的英文发文进行基于权重学术迹的评价研究,未对学者的中文发文和中医药领域其他学者开展实验验证。【结论】本文方法较现有其他方法更为科学和合理,在中医药领域学者学术影响力研究上取得了有效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迹 作者贡献权重 期刊影响因子 学术影响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