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松毛虫赤眼蜂两性生殖品系与孤雌产雌品系生物学特性的比较 被引量:10
1
作者 王翠敏 丛斌 +2 位作者 崔宝玉 戴秋慧 张兆琳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96-100,共5页
于不同温度与不同相对湿度组合条件下,比较了两性生殖品系及人工转染含沃尔巴克氏体的孤雌产雌品系松毛虫赤眼蜂的羽化率、寿命、繁殖力等生物学特性,以及高温和滞育贮藏对其生殖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与RH45%、78%、92%,以及25℃... 于不同温度与不同相对湿度组合条件下,比较了两性生殖品系及人工转染含沃尔巴克氏体的孤雌产雌品系松毛虫赤眼蜂的羽化率、寿命、繁殖力等生物学特性,以及高温和滞育贮藏对其生殖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与RH45%、78%、92%,以及25℃与RH45%、92%的组合下两性生殖品系松毛虫赤眼蜂的羽化率高于孤雌产雌品系松毛虫赤眼蜂;在20℃与RH45%及30℃与RH92%的组合下两性生殖品系松毛虫赤眼蜂的寿命高于孤雌产雌品系松毛虫赤眼蜂;其余温湿度组合下羽化率、寿命和繁殖力二者均无显著差异。高温和滞育贮藏均会使已获及沃尔巴克氏体的孤雌产雌品系松毛虫赤眼蜂在第二代中出现少量雄性个体,但继续培养仍会恢复为完全孤雌产雌生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毛虫赤眼蜂 沃尔巴克氏体 温度 湿度 生物学特性 孤雌产雌生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雌产雌品系松毛虫赤眼蜂的遗传稳定性 被引量:5
2
作者 张莹 钱海涛 +3 位作者 张海燕 董辉 丛斌 杨克冬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03-107,共5页
在20、25和30℃三个恒温与78%恒湿条件下,于室内比较了20代、80代的人工转染含沃尔巴克氏体的孤雌产雌品系和未感染的两性生殖品系松毛虫赤眼蜂的卵寄生数、羽化数、羽化率、成虫寿命、单雌产卵量,并对松毛虫赤眼蜂体内共生菌沃尔巴克... 在20、25和30℃三个恒温与78%恒湿条件下,于室内比较了20代、80代的人工转染含沃尔巴克氏体的孤雌产雌品系和未感染的两性生殖品系松毛虫赤眼蜂的卵寄生数、羽化数、羽化率、成虫寿命、单雌产卵量,并对松毛虫赤眼蜂体内共生菌沃尔巴克氏体进行分子检测,以研究两个不同世代的孤雌产雌品系松毛虫赤眼蜂体内共生菌的遗传稳定性。结果表明,在20℃时,20代的孤雌产雌品系松毛虫赤眼蜂的羽化率低于两性品系松毛虫赤眼蜂;80代的孤雌产雌品系松毛虫赤眼蜂的羽化数和成虫寿命低于两性品系松毛虫赤眼蜂;在25℃时,80代的孤雌产雌品系松毛虫赤眼蜂的羽化率低于两性品系松毛虫赤眼蜂;其余温度条件下羽化数、羽化率、成虫寿命和单雌产卵量均无显著差异。在20和25℃时,两个不同世代的孤雌产雌品系松毛虫赤眼蜂羽化数、羽化率等指标均高于30℃时的孤雌产雌品系松毛虫赤眼蜂,但3个温度条件下各生物学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CR分子检测显示20代和80代的孤雌产雌品系松毛虫赤眼蜂检测结果均为阳性。经室内数代繁殖生殖方式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雌产雌 松毛虫赤眼蜂 遗传稳定性 世代 沃尔巴克氏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充非寄主源食物显著提高万氏潜蝇姬小蜂孤雌产雌品系对美洲斑潜蝇的控害潜力 被引量:2
3
作者 贺静 叶福宇 +5 位作者 杜素洁 程鑫斐 潘立婷 郭建洋 王福莲 刘万学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18-227,共10页
【目的】万氏潜蝇姬小蜂Diglyphus wani是潜叶蝇类害虫的重要寄生蜂,可以孤雌产雌生殖,仅产生雌性后代,具有潜在的生防应用价值。该寄生蜂为寄主取食型寄生蜂,自然条件下不仅可取食非寄主源食物,也可直接取食寄主幼虫。本研究旨在探究... 【目的】万氏潜蝇姬小蜂Diglyphus wani是潜叶蝇类害虫的重要寄生蜂,可以孤雌产雌生殖,仅产生雌性后代,具有潜在的生防应用价值。该寄生蜂为寄主取食型寄生蜂,自然条件下不仅可取食非寄主源食物,也可直接取食寄主幼虫。本研究旨在探究补充非寄主源食物对其生防效果的影响,从而有效指导其大规模饲养和田间应用。【方法】以万氏潜蝇姬小蜂的孤雌产雌品系为对象,在室内持续恒温25℃条件下,以2龄末至3龄初美洲斑潜蝇Liriomyza sativae幼虫为寄主,比较提供3种营养源食物(仅提供寄主、寄主+20%葡萄糖水、寄主+20%蜂蜜水)时万氏潜蝇姬小蜂成虫的控害潜力的差异。【结果】与仅提供寄主的处理相比,补充非寄主食物20%葡萄糖水和20%蜂蜜水均能显著提高万氏潜蝇姬小蜂的成虫寿命(分别为2.4和2.1倍)、寄生致死寄主数(分别为3.2和2.9倍)、取食致死寄主数(分别为2.7和2.2倍)和总致死寄主数(分别为2.8和2.4倍);与仅提供寄主和补充非寄主食物20%蜂蜜水的相比,补充提供非寄主食物20%葡萄糖水能显著增强该蜂的叮蛰致死寄主数,但补充提供20%蜂蜜水与仅提供寄主处理的叮蛰致死寄主数之间差异不显著;补充提供20%葡萄糖水和20%蜂蜜水均显著增强万氏潜蝇姬小蜂的日均寄生致死寄主数和日均总致死寄主数,但不影响日均取食致死寄主数和日均叮蛰致死寄主数;且补充提供20%葡萄糖水和20%蜂蜜水两个处理间寄生蜂对美洲斑潜蝇的总致死寄主数无显著差异。3种食物源条件下,万氏潜蝇姬小蜂日均总致死寄主数在17头以上,而非繁殖型致死(寄生蜂叮蛰和取食)数占总致死寄主数比例最高。此外,在3种食物源条件下,寄生蜂的取食致死寄主数与寄生致死寄主数、成蜂寿命、总致死寄主数均显著正相关。【结论】万氏潜蝇姬小蜂可以通过寄主取食维持寿命、促进繁殖以及加强控害能力。补充非寄主源食物可以进一步延长该蜂的寿命并增强其控害能力。因此,其孤雌产雌品系有潜力成为防控美洲斑潜蝇的生防作用物,本研究结果可为万氏潜蝇姬小蜂孤雌产雌品系的室内饲养和田间释放应用提供依据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氏潜蝇姬小蜂 孤雌产雌品系 寄主取食 非寄主源食物 控害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雌产雌松毛虫赤眼蜂种群间生殖表型的比较 被引量:2
4
作者 吕琳 李媛媛 +5 位作者 霍梁霄 梁洪宇 张欢欢 周金成 张礼生 董辉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45-253,共9页
为明确温度、遗传背景和雌蜂日龄对孤雌产雌松毛虫赤眼蜂生殖表型和Wolbachia滴度的影响,在22℃和29℃下处理两种遗传背景(彰武、西丰)的孤雌生殖松毛虫赤眼蜂,逐日统计子代蜂生殖表型指标(雄性比,间体率)、适合度指标(日产卵量,羽化率)... 为明确温度、遗传背景和雌蜂日龄对孤雌产雌松毛虫赤眼蜂生殖表型和Wolbachia滴度的影响,在22℃和29℃下处理两种遗传背景(彰武、西丰)的孤雌生殖松毛虫赤眼蜂,逐日统计子代蜂生殖表型指标(雄性比,间体率)、适合度指标(日产卵量,羽化率)和Wolbachia滴度。结果发现,29℃下子代蜂雄性比和间体率显著高于22℃处理的子代蜂,但29℃下雌蜂体内Wolbachia滴度和日产卵量均显著低于22℃处理的雌蜂。彰武种群雄性比显著高于西丰种群,但其日产卵量显著低于西丰种群。随母代蜂日龄增加,子代蜂雄性比和间体率均上升,但日产卵量和羽化率均下降。结果表明温度、遗传背景和日龄均影响孤雌产雌松毛虫赤眼蜂生殖表型。研究结果将为改善孤雌产雌赤眼蜂规模化繁育和田间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沃尔巴克氏体 松毛虫赤眼蜂 孤雌产雌生殖 遗传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雌产雌生殖品系松毛虫赤眼蜂产卵强度对Wolbachia诱导的其生殖表型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霍梁霄 李媛媛 +5 位作者 张丹 于茜 宁素芳 赵旭 周金成 董辉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97-604,共8页
【目的】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是一种用于鳞翅目害虫生物防治的重要卵期寄生蜂。本研究旨在明确孤雌产雌生殖品系松毛虫赤眼蜂的产卵强度对其体内Wolbachia滴度及Wolbachia诱导的孤雌产雌生殖表型的影响。【方法】在室... 【目的】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是一种用于鳞翅目害虫生物防治的重要卵期寄生蜂。本研究旨在明确孤雌产雌生殖品系松毛虫赤眼蜂的产卵强度对其体内Wolbachia滴度及Wolbachia诱导的孤雌产雌生殖表型的影响。【方法】在室内调查了3个处理组松毛虫赤眼蜂雌蜂不同产卵强度(每日仅1 h供寄主卵、隔日24 h供寄主卵和持续供寄主卵)对其生物学指标包括7 d内逐日子代雄性比、逐日产卵量、累积子代雄性比和累积产卵量的影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未产卵雌蜂(对照)以及每日仅1 h供寄主卵和持续供寄主卵的雌蜂体内Wolbachia滴度(wsp基因拷贝数)。【结果】持续供寄主卵的雌蜂累积子代雄性比显著高于每日仅1 h供寄主卵,但与隔日24 h供寄主卵相比无显著差异。3个处理组雌蜂逐日子代雄性比随日龄的增加均显著上升,其中持续供寄主卵的处理组的上升幅度最高。持续供寄主卵的雌蜂累计产卵量显著高于每日仅1 h供寄主卵和隔日24 h供寄主卵。3个处理组雌蜂逐日产卵量随日龄的增加而显著下降,其中持续供寄主卵的处理组的下降幅度最高。未产卵的雌蜂体内Wolbachia滴度显著高于持续提供寄主卵的雌蜂体内的滴度,但与每日仅1 h供寄主卵的雌蜂体内的滴度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结果说明,当松毛虫赤眼蜂雌蜂产卵不受限制时,Wolbachia滴度减少,宿主孤雌产雌表型减弱;而限制雌蜂产卵有助于维持Wolbachia滴度和宿主孤雌产雌表型。研究结果为认识Wolbachia与宿主赤眼蜂之间的互作以及应用孤雌产雌生殖品系松毛虫赤眼蜂防控害虫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沃尔巴克氏体 松毛虫赤眼蜂 孤雌产雌生殖 卵强度 卵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芙新姬小蜂孤雌产雌品系成虫控制斑潜蝇的潜力的影响
6
作者 王绮静 杨月梅 +4 位作者 杜素洁 梁永轩 郭建洋 王福莲 刘万学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21-629,共9页
【目的】芙新姬小蜂Neochrysocharis formosa是潜叶蝇类害虫的优势寄生蜂。该寄生蜂具有两性生殖和孤雌产雌生殖两种繁殖模式,其孤雌产雌品系可在低密度下快速建立种群,无需饲养雄蜂,具有种群繁育成本低,生防应用潜力突出等优点。本研... 【目的】芙新姬小蜂Neochrysocharis formosa是潜叶蝇类害虫的优势寄生蜂。该寄生蜂具有两性生殖和孤雌产雌生殖两种繁殖模式,其孤雌产雌品系可在低密度下快速建立种群,无需饲养雄蜂,具有种群繁育成本低,生防应用潜力突出等优点。本研究旨在明确环境温度对芙新姬小蜂孤雌产雌品系控害潜力的影响,为该蜂的低成本规模化繁育、田间释放等应用实践提供参考。【方法】在室内以美洲斑潜蝇Liriomyza sativae 2龄末至3龄初幼虫为寄主,统计4个温度(22,26,30和34℃)下芙新姬小蜂孤雌产雌品系雌成虫的取食致死寄主数、寄生致死寄主数、叮蛰致死寄主数、总致死寄主数、日均致死寄主数和成蜂寿命等生活史和控害参数。【结果】随温度升高,芙新姬小蜂孤雌产雌品系雌成虫对美洲斑潜蝇幼虫取食致死寄主数、寄生致死寄主数、叮蛰致死寄主数、总致死寄主数和日均总致死寄主数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其中取食致死寄主数、寄生致死寄主数和叮蛰致死寄主数在30℃下最高,分别为236.1,69.2和49.7头;在34℃下最低,分别为115.2,19.8和21.6头。总致死寄主数在26℃(282.4头)和30℃(355.0头)下显著高于22℃(194.5头)和34℃下(156.5头);日均总致死寄主数在30℃下最高(25.5头)。此外,随着环境温度升高,芙新姬小蜂孤雌产雌品系雌成虫的寿命逐渐缩短,在22℃下最长(16.9 d),在34℃下最短(7.2 d)。【结论】尽管高温缩短了芙新姬小蜂孤雌产雌品系成虫的寿命,但其在30℃下控害能力较强,说明芙新姬小蜂孤雌产雌品系成虫可在30℃高温条件下对耐高温的斑潜蝇如美洲斑潜蝇发挥其控害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芙新姬小蜂 美洲斑潜蝇 孤雌产雌品系 温度 寿命 生防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雌产雌食胚赤眼蜂高温敏感阶段的研究
7
作者 李明睿 王震刚 +7 位作者 刘婷 匡悦 王强 李迎瑞 李博洋 刘向涛 吴雨聪 张海燕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0-104,112,共6页
胞内共生菌Wolbachia可诱导赤眼蜂产雌孤雌生殖,而高温可使感染Wolbachia的赤眼蜂产雄比例增加。本文以感染Wolbachia孤雌产雌生殖的食胚赤眼蜂Trichogramma embryophagum为材料,采用30℃和35℃高温处理卵、幼虫、预蛹、蛹和成虫等不同... 胞内共生菌Wolbachia可诱导赤眼蜂产雌孤雌生殖,而高温可使感染Wolbachia的赤眼蜂产雄比例增加。本文以感染Wolbachia孤雌产雌生殖的食胚赤眼蜂Trichogramma embryophagum为材料,采用30℃和35℃高温处理卵、幼虫、预蛹、蛹和成虫等不同发育阶段的虫体,统计子代蜂发育历期、寄生数、羽化率和性比。结果表明,与25℃对照相比,高温缩短了子代蜂各发育阶段的历期,其中蛹、成虫和全世代历期显著缩短。处理的发育阶段和持续时间不同,子代的出雄率不同,而且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对食胚赤眼蜂子代的寄生和羽化有一定的影响。基于高温处理后子代出雄率指标分析,F3代卵和幼虫经高温处理后代子代雄蜂比率最高,达到了20.54%和23.78%,明显高于预蛹期和蛹期处理的雄蜂率。结果表明,高温处理后感染Wolbachia的食胚赤眼蜂生殖方式改变的敏感发育阶段为卵期和幼虫期,本研究可为进一步揭示Wolbachia调控赤眼蜂生殖的机理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LBACHIA 食胚赤眼蜂 孤雌产雌生殖 发育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毛虫赤眼蜂孤雌产雌品系田间控害作用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丛斌 张统书 +7 位作者 胡志凤 类成平 张明珠 杨哲 张柱亭 白鸿岩 董辉 钱海涛 《应用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289-1298,共10页
【目的】为明确感染Wolbachia的松毛虫赤眼蜂孤雌产雌品系对亚洲玉米螟的防治效果。【方法】2012和2013连续两年于沈阳地区玉米田间释放松毛虫赤眼蜂孤雌产雌品系和两性生殖品系。【结果】2012年孤雌产雌品系对1代亚洲玉米螟卵寄生效果... 【目的】为明确感染Wolbachia的松毛虫赤眼蜂孤雌产雌品系对亚洲玉米螟的防治效果。【方法】2012和2013连续两年于沈阳地区玉米田间释放松毛虫赤眼蜂孤雌产雌品系和两性生殖品系。【结果】2012年孤雌产雌品系对1代亚洲玉米螟卵寄生效果为66.39%,对2代玉米螟卵寄生效果为69.53%,与对照(松毛虫赤眼蜂两性品系)相比无显著差异(分别为56%,79.73%)(P≥0.05),2013年孤雌产雌品系对1代亚洲玉米螟卵寄生效果为56.20%,对2代玉米螟卵寄生效果为82.10%,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分别为52.24%,75.71%)(P≥0.05)。收获前期剖杆结果表明,2012年孤雌产雌品系及对照对玉米螟的防治效果分别为22.50%、27.50%,2013年分别为38.28%、21.09%,连续两年的防治效果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从田间试验结果可以看出,孤雌产雌松毛虫赤眼蜂品系可取得与生产用两性松毛虫赤眼蜂品系同期的防治效果,且孤雌产雌松毛虫赤眼蜂在种群增长速率、降低规模化培养成本、低密度种群下进入新生境并建立种群等方面都要优于正常松毛虫赤眼蜂品系,因此其具有很好的生防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LBACHIA 松毛虫赤眼蜂 孤雌产雌 生物防治
原文传递
产雌孤雌松毛虫赤眼蜂低温贮存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张莹 张海燕 +3 位作者 丛斌 钱海涛 董辉 王倩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393-1395,共3页
在7℃恒温条件下,对用柞蚕卵繁殖的产雌孤雌松毛虫赤眼蜂卵期、幼虫初期、幼虫末期、预蛹期4个虫态进行了30 d及60 d的贮存试验。结果表明,低温贮存后对羽化出蜂数以及寄生、羽化能力均有影响。除卵期贮存未发育外,其他各贮存虫态产雌... 在7℃恒温条件下,对用柞蚕卵繁殖的产雌孤雌松毛虫赤眼蜂卵期、幼虫初期、幼虫末期、预蛹期4个虫态进行了30 d及60 d的贮存试验。结果表明,低温贮存后对羽化出蜂数以及寄生、羽化能力均有影响。除卵期贮存未发育外,其他各贮存虫态产雌孤雌品系松毛虫赤眼蜂羽化出蜂数、单头产卵量及羽化率随着贮存时期的延长而下降。贮存30 d,预蛹期的羽化出蜂数最高,为89.00头,幼虫初期的单头产卵量及羽化率最高,分别为85.27粒和84.85%。贮存60 d,各贮存虫态羽化出蜂数、单头产卵量及羽化率差异均不显著。低温贮藏未影响松毛虫赤眼蜂的产雌孤雌的生殖方式,后代没有雄蜂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毛虫赤眼蜂 羽化出蜂数 单头卵量 羽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新发现夜蛾黑卵蜂孤雌产雌品系及其体内沃尔巴克氏体分子检测
10
作者 赵静 谭永安 +5 位作者 谢永辉 宁德凯 王德海 陈华燕 石萍丽 肖留斌 《植物保护学报》 2025年第1期52-59,共8页
为明确野外新采集夜蛾黑卵蜂Telenomus remus孤雌产雌品系沃尔巴克氏体Wolbachia感染情况及其对生殖模式的影响,首先利用沃尔巴克氏体表面蛋白(Wolbachia surface protein,wsp)基因以及细胞分裂蛋白基因ftsz特异性引物对该品系DNA进行PC... 为明确野外新采集夜蛾黑卵蜂Telenomus remus孤雌产雌品系沃尔巴克氏体Wolbachia感染情况及其对生殖模式的影响,首先利用沃尔巴克氏体表面蛋白(Wolbachia surface protein,wsp)基因以及细胞分裂蛋白基因ftsz特异性引物对该品系DNA进行PCR扩增,并基于单基因和多位点序列分型法对沃尔巴克氏体类群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并通过高温连续处理夜蛾黑卵蜂2个世代,研究其对夜蛾黑卵蜂性比的影响。结果表明:夜蛾黑卵蜂孤雌产雌品系体内存在沃尔巴克氏体感染,该品系的wsp序列与纳氏黑卵蜂Telenomus nawai体内沃尔巴克氏体株系wNaw达到100%的相似度。2种系统发育树结果均显示夜蛾黑卵蜂感染的沃尔巴克氏体株系属于A超组,与ftsz基因特异性引物检测结果一致。高温处理后,夜蛾黑卵蜂后代雄性比例逐代升高,F_(1)代产雄率为9.23%,F_(2)代产雄率为94.45%,且出现了少量雌雄嵌合体个体。表明新发现的夜蛾黑卵蜂孤雌产雌品系可作为害虫生物防治的新的天敌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蛾黑卵蜂 孤雌产雌品系 沃尔巴克氏体 分子检测
原文传递
寄生经历和寄主龄期对斑痣悬茧蜂寄生草地贪夜蛾幼虫效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周金成 张柱亭 +6 位作者 尚丹 盛晟 朱凯辉 霍英杰 车午男 董前进 董辉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2-36,共5页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E.Smith)属鳞翅目灰翅夜蛾属,是新近入侵我国的重大危险性害虫。斑痣悬茧蜂已被证明对同属于灰翅夜蛾属的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的幼虫均具有较强的寄生能力。为探究短期驯化是否能有效改善斑痣悬茧蜂...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E.Smith)属鳞翅目灰翅夜蛾属,是新近入侵我国的重大危险性害虫。斑痣悬茧蜂已被证明对同属于灰翅夜蛾属的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的幼虫均具有较强的寄生能力。为探究短期驯化是否能有效改善斑痣悬茧蜂对草地贪夜蛾幼虫的寄生能力,本研究比较了有、无寄生经历的斑痣悬茧蜂雌蜂分别对2龄和3龄草地贪夜蛾幼虫在寄生行为和效能上的差异。结果表明,有寄生经历的雌蜂相对于无寄生经历的雌蜂能够较快刺扎寄主幼虫,并表现出更高的刺扎频率和寄生率,但雌蜂的各项行为指标在2龄和3龄幼虫间无显著差异。本研究将为改善本土天敌对入侵性草地贪夜蛾的防控能力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侵害虫 寄生蜂 孤雌产雌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染Wolbachia赤眼蜂的嗅觉反应和寄生力比较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海燕 王丽艳 +7 位作者 丛斌 金永玲 林志伟 孙强 吴金花 赵长江 赵莹 胡雪微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13年第3期11-14,19,共5页
为揭示昆虫共生菌Wolbachia对不同宿主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利用"Y"型嗅觉仪分析了三种赤眼蜂对宿主米蛾雌蛾腹部鳞片和米蛾卵表正己烷提取物嗅觉反应,对米蛾卵的寄生能力,以及抗生素去除体内Wolbachia后的性比情况。研究发现:... 为揭示昆虫共生菌Wolbachia对不同宿主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利用"Y"型嗅觉仪分析了三种赤眼蜂对宿主米蛾雌蛾腹部鳞片和米蛾卵表正己烷提取物嗅觉反应,对米蛾卵的寄生能力,以及抗生素去除体内Wolbachia后的性比情况。研究发现:食胚赤眼蜂对米蛾两种提取物的正趋向性最强,短管赤眼蜂无明显趋性,而卷蛾赤眼蜂只对米蛾卵表提取物有较明显的正趋性;食胚赤眼蜂对米蛾卵的单头寄生率为52.70%,高于卷蛾赤眼蜂的37.58%和短管赤眼蜂的26.35%;抗生素处理后食胚赤眼蜂雄性比率最少,短管赤眼蜂最多。结果表明Wolbachia参与调控赤眼蜂生殖行为,对不同宿主嗅觉反应和寄生能力影响不同,该研究可为孤雌产雌赤眼蜂品种/品系的生物防治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沃尔巴克氏体 赤眼蜂 嗅觉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食胚赤眼蜂寄生、羽化和寄主选择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白雪萍 葛亚菲 +5 位作者 张悦 赵倩 陈婉莹 吴倩男 赵长江 张海燕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27-931,共5页
对孤雌产雌的食胚赤眼蜂Trichogramma embryophagum Hartig进行25、28、30和35℃不同温度处理,统计F1、F2及F3代的寄生、羽化和性比,同时测定不同温度下食胚赤眼蜂对寄主米蛾卵的选择。结果表明,不同温度处理后,孤雌产雌食胚赤眼蜂的寄... 对孤雌产雌的食胚赤眼蜂Trichogramma embryophagum Hartig进行25、28、30和35℃不同温度处理,统计F1、F2及F3代的寄生、羽化和性比,同时测定不同温度下食胚赤眼蜂对寄主米蛾卵的选择。结果表明,不同温度处理后,孤雌产雌食胚赤眼蜂的寄生数及雌蜂数随温度升高而下降,且随处理代数增加呈下降趋势。25~35℃下,单雌寄生数在F1代为64.3~69.6粒,而F3代在30和35℃仅为17.4和20.33粒。高温处理后,产雌孤雌生殖的食胚赤眼蜂出现雄蜂,雄蜂率随温度及处理代数增加而显著增加,在F2代35℃下雄蜂率达到了66.17%。温度对食胚赤眼蜂寄主选择有显著影响,在20~30℃寄主选择所用的时间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与供试其他温度相比,30℃下赤眼蜂能够做出寄主选择且选择寄主的蜂数最多。研究结果为孤雌产雌赤眼蜂的生防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胚赤眼蜂 温度 孤雌产雌 寄主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