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8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米德尔马契》中乔治·艾略特女性意识探析——以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为例
1
作者 张琢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5年第4期48-51,共4页
乔治·艾略特因其深刻的思想和对当时社会的细致观察和描述而被称为“小说中的思想家”。《米德尔马契》作为她后期的经典作品,主要描述了女性在传统社会走向现代社会时期,为寻求自我解放而做出的种种斗争与妥协。本文试图从女性主... 乔治·艾略特因其深刻的思想和对当时社会的细致观察和描述而被称为“小说中的思想家”。《米德尔马契》作为她后期的经典作品,主要描述了女性在传统社会走向现代社会时期,为寻求自我解放而做出的种种斗争与妥协。本文试图从女性主义视角,结合书中具体角色来阐述艾略特的女性意识,透过《米德尔马契》中艾略特塑造的男性角色与女性角色,探究书中角色折射出的独立的女性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乔治·艾略特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女性意识 《米德尔马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主义文学作品的“客观性”转型研究——以《人生历程》为例
2
作者 向小蕊 《湛江文学》 2024年第3期0036-0038,共3页
文学是一种可以深刻影响个人,影响人们对文化理解的一种媒介。在女性主义文学创作领域,“文学客观性”是在美学或想象层面上解决现实世界中矛盾处境的方案。小说《人生历程》的作者多萝西·理查森(DorothyRichardson)在讨论“客观... 文学是一种可以深刻影响个人,影响人们对文化理解的一种媒介。在女性主义文学创作领域,“文学客观性”是在美学或想象层面上解决现实世界中矛盾处境的方案。小说《人生历程》的作者多萝西·理查森(DorothyRichardson)在讨论“客观性”时采用了自我批评的方法。女性主义文学作品在向“客观性”转型的过程中,女性作家可以通过形式这一媒介使可能性转变为现实,重塑文化历史。对此,文章分析了女性主义文学的客观性及其表现,并以《人生历程》为例探究了“客观性”转型在女性主义文学作品中的体现,以期为相关研究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主义文学 《人生历程》 多萝西·理查森 文学客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花烂漫时》与女性主义文学的创作
3
作者 袁子弹 《写作》 2024年第6期53-62,共10页
2024年,由袁子弹担任编剧的电视剧《山花烂漫时》一经上映,便收获广泛热议和好评。袁子弹回顾了她从“主旋律”到“女性题材创作”的成长经历。借其一线创作经验,得出优秀女性题材影视剧创作的三个关键要素,即“解放、平视与追求权力”... 2024年,由袁子弹担任编剧的电视剧《山花烂漫时》一经上映,便收获广泛热议和好评。袁子弹回顾了她从“主旋律”到“女性题材创作”的成长经历。借其一线创作经验,得出优秀女性题材影视剧创作的三个关键要素,即“解放、平视与追求权力”。从《山花烂漫时》真实的创作过程入手,分享其基于“创业剧”进行情节设计与人物塑造的方法,逐步解构《山花烂漫时》人物群像的设计过程,并深入探讨“一个真实可信的人物”背后的性格与姿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袁子弹 影视剧创作 女性主义文学 《山花烂漫时》 张桂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发展与进程 被引量:3
4
作者 王军 《国外理论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51-54,共4页
关键词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男性中心主义 女性作家 女性主义批评理论 女性主义文学理论 中国女性主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 女性文学传统 文学 男性作家 文学话语 女性文学批评 女性话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几个关键词在中国的嬗变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桂琴 《襄樊学院学报》 2009年第7期56-61,共6页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中国已有了近30年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几次关键词的嬗变:从"女性文学"到"女性主义文学",从"女权主义批评"到"女性主义批评",从"女性意识"到"社会性别",从...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中国已有了近30年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几次关键词的嬗变:从"女性文学"到"女性主义文学",从"女权主义批评"到"女性主义批评",从"女性意识"到"社会性别",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到"性别诗学"。"女性文学"是一个颇具争议和歧义的文学概念,并且造成了批评与阐释的困难;相比而言,"女性主义文学"的内涵和外延更为明确和清晰。"女权主义"代表了西方早期妇女运动争取男女平等的斗争,偏重于政治和斗争性;而"女性主义"则深受西方后结构主义影响,偏重于文学、文化。"女性意识"带有"性别本质论"色彩,以"社会性别"替代"女性意识"必将给女性主义批评研究带来更加广阔的话语空间。为了走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世纪之交面临的困境与危机,"性别诗学"学说被适时引进。但理论化、系统化、学科化、具有中国特色的"性别诗学"尚需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文学 女性主义文学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性别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与社会政治的关系
6
作者 李兰英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68-69,82,共3页
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在女权运动的基础上产生,因而具有浓郁的政治色彩,而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产生与发展却没有任何激烈的政治运动相伴,这也就决定了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无政治的特点。
关键词 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西方女性主义 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四”女性主义文学思潮简论
7
作者 金文野 《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年第1期28-30,共3页
近代女权主义思潮的深远影响以及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直接促动,催生出新文学史上第一个女作家群并很快形成一个创伤高峰期,其中相当多的作品因其纯女性的视角和明显的反男权叙事而表现出强烈的女性主义倾向,成为二十世纪中国女性主义文... 近代女权主义思潮的深远影响以及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直接促动,催生出新文学史上第一个女作家群并很快形成一个创伤高峰期,其中相当多的作品因其纯女性的视角和明显的反男权叙事而表现出强烈的女性主义倾向,成为二十世纪中国女性主义文学创伤最初的强有办的潮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新文化运动 女性主义文学思潮 反男权叙事 女性主义文学创作 思想主题 现代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文学的发展与现状 被引量:29
8
作者 王军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56-158,共3页
作为身份与边缘写作批评的先声——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文学,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发人深省的理论与实践开创了美国文学和文化领域最新思潮和理论前沿。从长远意义来说,黑人女性主义文学的产生与发展改变了人们深层思维方式... 作为身份与边缘写作批评的先声——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文学,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发人深省的理论与实践开创了美国文学和文化领域最新思潮和理论前沿。从长远意义来说,黑人女性主义文学的产生与发展改变了人们深层思维方式和认知模式,加深了人们对边缘文学和少数族裔女性主义文学的理解、认识与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人文学 黑人女性主义文学与批评 后殖民主义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文学及文化探源 被引量:5
9
作者 潘晓静 侯天皓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149-151,共3页
黑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建立伊始,就把建立一个有别于主流文学传统的黑人女性的文学传统作为它的宗旨。本文旨在探究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文学中的文化及传统,从而建构黑人女性主义批评家们从种族、阶级与性别视角下的文学范式,并通过分析黑... 黑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建立伊始,就把建立一个有别于主流文学传统的黑人女性的文学传统作为它的宗旨。本文旨在探究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文学中的文化及传统,从而建构黑人女性主义批评家们从种族、阶级与性别视角下的文学范式,并通过分析黑人女性文学中的表述方式、共同的文化隐喻,寻找黑人女性写作的文化根源,从而建构黑人女性身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人女性主义文学与批评 文化探源 黑人女性身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及国内研究述评 被引量:9
10
作者 付玉群 李成坚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82-87,共6页
生态女性主义起源于1960 s,1970 s,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发展于1990 s。它第一次从女性与自然的双重视角出发进行文学批评。在这一批评视阈中,被"边缘化"与"他者化"的女性与自然从"缺席"走入"在场&q... 生态女性主义起源于1960 s,1970 s,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发展于1990 s。它第一次从女性与自然的双重视角出发进行文学批评。在这一批评视阈中,被"边缘化"与"他者化"的女性与自然从"缺席"走入"在场"。这较于激进的女性主义批评与单纯的生态批评有着重大突破与进步。最近数年里,国内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研究在单篇论著、硕博论文、人文项目等方面都有所体现,其研究成就不容忽视,但却也存在诸多不足与问题,需要在几个方面进行改进与着重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女性主义 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国内研究 述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现状与开拓”笔谈 被引量:8
11
作者 杨剑龙 乔以钢 +1 位作者 丁帆 张凌江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46-52,共7页
中国新时期的文学创作与女性文学批评,明显受到西方女性文学批评理论的影响。女性文学研究者从多方面审视西方女性主义批评的现实意义,尝试在“拿来”与借鉴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女性文学的具体实际进行实践,探索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女性文... 中国新时期的文学创作与女性文学批评,明显受到西方女性文学批评理论的影响。女性文学研究者从多方面审视西方女性主义批评的现实意义,尝试在“拿来”与借鉴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女性文学的具体实际进行实践,探索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女性文学理论。女性文化与文学研究中的另一种极端也值得警惕:有些持女性主义极端理论的人,总是将男人置于自己的对立面,带着一种先入为主的天然仇恨来片面地诠释这个世界。这类女性研究者,其潜意识中隐藏着以男性文化视域为基本价值判断的思维悖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文化立场、批判姿态与批评实践存在着内部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女性诗学 基础性建设 男性文化视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当前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问题 被引量:16
12
作者 林树明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0-45,共6页
当前国内对女性主义批评的责难有不少并不恰切。中国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真正的不足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批评观念先行,批评视点及方法较单一,未充分重视作品内部全部的复杂因素,批评的“文学性”学术品味不足;二是信息大量重复,缺乏沟通... 当前国内对女性主义批评的责难有不少并不恰切。中国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真正的不足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批评观念先行,批评视点及方法较单一,未充分重视作品内部全部的复杂因素,批评的“文学性”学术品味不足;二是信息大量重复,缺乏沟通与学术尊重,表现出学术态度的轻率浮躁,文学批评的坦诚性不足。这是真正的危机所在,不克服这两方面的问题,调整批评策略,中国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或者说“性别诗学”研究难以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危机 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斯皮瓦克“属下”研究及其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基于性别和种族的双重视角 被引量:12
13
作者 许晓琴 《妇女研究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3-58,共6页
斯皮瓦克在其著名的"三位女性的文本以及对帝国主义的批判"论文中,从后殖民女性主义的立场重读文学经典,对三部西方女性小说文本进行后殖民批评和分析,并将"属下不能发言"的政治伦理运用到对文学文本的批判阅读之... 斯皮瓦克在其著名的"三位女性的文本以及对帝国主义的批判"论文中,从后殖民女性主义的立场重读文学经典,对三部西方女性小说文本进行后殖民批评和分析,并将"属下不能发言"的政治伦理运用到对文学文本的批判阅读之中。斯皮瓦克以性别和种族的双重视角,对西方白人女性文学文本进行后殖民解读和充满洞见的批评,对后殖民批评有着独特的贡献和重大意义,不仅拓展了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空间,并且丰富和发展了后殖民批评理论。斯皮瓦克所倡导和践行的文学、文化批评的政治伦理观以及对帝国主义的批判,使她成为一位颇具影响和独树一帜的后殖民女性主义批评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属下/贱民” 斯皮瓦克 后殖民批评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台湾女性主义文学对身体自主的追求 被引量:7
14
作者 刘红林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2001年第3期100-106,共7页
台湾女性主义文学大量涉笔情欲题材,并视此为建立一种真正女性中心的文学艺术和理论批评之所在。女作家们对女性的身体和性心理、性快感、情欲发动方式等等,都有比较严肃的讨论。她们用文学形象展示女性隐秘的性经验、性心理,凸现出... 台湾女性主义文学大量涉笔情欲题材,并视此为建立一种真正女性中心的文学艺术和理论批评之所在。女作家们对女性的身体和性心理、性快感、情欲发动方式等等,都有比较严肃的讨论。她们用文学形象展示女性隐秘的性经验、性心理,凸现出女性被压抑的情欲状态,并以无所畏惧的叛逆姿态,向历来是男性霸权的情色禁区发起大胆冲击。李元贞、袁琼琼、苏伟贞、朱天文等人,站在女性主义立场上,对身体自主的理念作出文学阐释,涉及到女性在欲情的海洋里成长的命题。新锐女作家则更有勇气,她们笔下的人物活跃在台湾社会中,热烈地伸展着女性作为原始身体存在的力度。同性恋题材在女作家笔下大量出现并频频获奖,已大有跻身主流文化的势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主义文学 小说 李元贞 袁琼琼 苏伟贞 台湾省 情欲 身体自主 文学研究 同性恋题材 人物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女性主义文学中的空间观 被引量:5
15
作者 杜艳春 《国外理论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93-95,共3页
"空间"问题是女性主义文学研究中的一个热门话题。由于男性是社会中的主导群体,因此男权社会建构了一个空间,它不仅使男性权力和优越性合法化,而且使女性处于劣势和从属的地位。千百年来。
关键词 女性主义文学 女权主义 男女平权主义 《欢乐之家》 女作家 父权社会 女性空间 私人领域 吉尔曼 壁纸 墙纸 空间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女性主义文学观念的发展历程 被引量:2
16
作者 邓海燕 巫晓燕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93-96,共4页
中国女性主义文学观的萌生发展是一个具有阶段性特点的、不断流动变化的过程。中国女性文学是伴随着新文化运动以来人的发现和女性意识的觉醒而走进文学史的。同时,西方女权主义理论和女性作家作品的引介也开阔了作家的视野,它们共同催... 中国女性主义文学观的萌生发展是一个具有阶段性特点的、不断流动变化的过程。中国女性文学是伴随着新文化运动以来人的发现和女性意识的觉醒而走进文学史的。同时,西方女权主义理论和女性作家作品的引介也开阔了作家的视野,它们共同催生中国第一个女作家群体,中国女性主义文学创作在此后几十年风风雨雨的前行中日趋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女性主义文学 文学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及其启示 被引量:8
17
作者 林树明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1期82-85,共4页
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有两个主要特点:一、弱化对男性中心主义的批判,强调妇女在既定性别秩序内的享受;二、在文学批评方面缺乏深刻而缜密的理论建树,但对某些偏激的女性主义批评有警示意义。在世界范围内,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声音仍此起彼... 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有两个主要特点:一、弱化对男性中心主义的批判,强调妇女在既定性别秩序内的享受;二、在文学批评方面缺乏深刻而缜密的理论建树,但对某些偏激的女性主义批评有警示意义。在世界范围内,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声音仍此起彼伏,当代文学理论的多元化及包容性特征,应是其重要的理论资源;为开拓新的发展之路,应更重视兼收并蓄的"性别诗学"的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多元化 包容性 性别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综述 被引量:8
18
作者 胡笑瑛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13年第1期132-134,共3页
本篇文章对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批评的定义演变、历史发展、核心问题和学术特点进行了研究,进一步论证了美国黑人女性文学及其批评在女性文学、少数族裔文学及第三世界文学的特殊地位。
关键词 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定义 历史进程 核心问题 学术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世纪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问题与展望 被引量:7
19
作者 汤林峄 刘松娜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20-126,共7页
21世纪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逐步走向兴盛的同时,也开启了沉淀与反思:首先是理论层面的“断裂”,作为“西学东渐”的舶来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化,还需要我们自己的研究者展开进一步探索与努力;其次是方法层面的... 21世纪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逐步走向兴盛的同时,也开启了沉淀与反思:首先是理论层面的“断裂”,作为“西学东渐”的舶来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化,还需要我们自己的研究者展开进一步探索与努力;其次是方法层面的“回归”,女性主义批评与意识形态密不可分,刻意忽视或疏远将造成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缺失,这也是以往学术研究所忽略的地方;最后是视域层面的“和谐”,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并不是女性研究者的文学批评,双性视域的交融,对进一步研究、发展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显得极为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意识形态 双性和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大陆对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回应 被引量:6
20
作者 林树明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1-28,共8页
受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影响而产生的国内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中国语境下,与西方形成了一种对话关系,并呈现出"阴阳互补"的跨性别对话特征,在世界学苑独树一帜;立足中国现实,坚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仍很必要,这必将推动世界... 受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影响而产生的国内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中国语境下,与西方形成了一种对话关系,并呈现出"阴阳互补"的跨性别对话特征,在世界学苑独树一帜;立足中国现实,坚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仍很必要,这必将推动世界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发展和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跨文明对话 跨性别对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