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9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信息分析验证基于lncRNA标签预测HPV阴性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患者总生存率
1
作者 黄宇 杨博 李伟忠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2025年第2期261-268,共8页
目的:采用生物信息分析方法研究影响HPV阴性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患者总生存率的相关因素,为HNSCC患者的预后预测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从TCGA数据库获取HPV阴性HNSCC患者的病变组织和癌旁组织的原始RNA测序数据以及相应病人的临床信... 目的:采用生物信息分析方法研究影响HPV阴性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患者总生存率的相关因素,为HNSCC患者的预后预测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从TCGA数据库获取HPV阴性HNSCC患者的病变组织和癌旁组织的原始RNA测序数据以及相应病人的临床信息,SurvivalR工具包对所有差异表达的长链非编码RNA(lncRNA)进行单变量Cox回归分析,使用JAVA程序,利用MSigDBC2经典通路基因集集合进行基因集富集分析,采用LASSO方法的Cox回归对数据降维和模型构建,计算每个患者的风险评分。结果:研究发现153个lncRNA与HPV阴性HNSCC患者的总生存率显著相关,时间依赖性分析表明,13个lncRNA特征在训练集中具有良好的预测性能,多变量Cox回归和分层分析表明,基于13-lncRNA标签的风险评分可作为HPV阴性HNSCC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13-lncRNA标签可能是HPV阴性HNSCC预后的新型独立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 长链非编码RNA 人乳头瘤病毒 生存率 生物信息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突状细胞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免疫作用研究进展
2
作者 牛佳欣 曾菊 +2 位作者 张聪 杨鑫鑫 孟宏学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1-85,92,共6页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HNSCC)作为全球范围内排名第六的常见恶性肿瘤,其高发病率、不良的预后、易于复发的特性以及治疗耐药性的存在,给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 ...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HNSCC)作为全球范围内排名第六的常见恶性肿瘤,其高发病率、不良的预后、易于复发的特性以及治疗耐药性的存在,给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 DC)是连接先天性及适应性免疫的桥梁,在肿瘤进展中起着关键作用。近年来,众多研究已经发现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 TME)中的DC在功能上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在头颈鳞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文就DC在HNSCC TME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 树突细胞 作用机制 文献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中肿瘤出芽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马天颖 刘红刚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3-98,共6页
肿瘤出芽是病理形态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参数,在多种癌症类型中均有所体现,比如口咽癌、结直肠癌、食管癌、肺癌、子宫癌等,是肿瘤侵袭与转移的组织学基础,随着学者对肿瘤出芽的深入研究,肿瘤出芽可作为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预后指标。该文... 肿瘤出芽是病理形态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参数,在多种癌症类型中均有所体现,比如口咽癌、结直肠癌、食管癌、肺癌、子宫癌等,是肿瘤侵袭与转移的组织学基础,随着学者对肿瘤出芽的深入研究,肿瘤出芽可作为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预后指标。该文旨在综述肿瘤出芽的发生、分级及预测癌症预后的研究进展,旨在对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临床治疗决策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 肿瘤出芽 分级 预后 文献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能量CT多参数图像的影像组学模型列线图对头颈部鳞状细胞癌PD-L1表达水平的预测价值
4
作者 王伟康 陈炜越 +2 位作者 应海峰 夏水伟 纪建松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25年第2期168-173,共6页
目的:探讨双能量CT多参数图像的影像组学模型列线图对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患者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表达水平的术前预测价值。方法:收集行双能量CT颈部增强双期扫描并经病理证实的HNSCC患者173例,按7∶3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121例... 目的:探讨双能量CT多参数图像的影像组学模型列线图对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患者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表达水平的术前预测价值。方法:收集行双能量CT颈部增强双期扫描并经病理证实的HNSCC患者173例,按7∶3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121例和测试集52例。根据免疫组化结果,训练集与测试集进一步分为PD-L1阴性组和PD-L1阳性组。在多能量图像上勾画病灶VOI,并匹配至碘密度、有效原子序数和虚拟单能量图像。提取所有参数图像中病灶的影像组学特征并进一步降维,使用支持向量机(SVM)建立相应的单参数和多参数融合模型。采用ROC曲线评价模型的预测性能,选择性能最高的作为最佳影像组学模型,并将其结果转换为影像组学评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用于筛选独立危险因素,建立常规模型,并进一步结合最佳影像组学模型的影像组学评分构建综合模型。结果: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中,多参数融合模型预测性能最高,AUC分别为0.918、0.859。年龄<60岁和肿瘤位于口腔/口咽是预测HNSCC患者PD-L1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进一步结合上述危险因素和多参数融合模型的影像组学评分构建的综合模型可更好地提升预测性能,在训练集和测试集的AUC分别为0.946、0.909。结论:双能量CT多参数图像的影像组学模型列线图可在术前有效预测HNSCC患者的PD-L1表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 程序性死亡配体1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能量成像 影像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相关基因对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5
作者 史晨雪 许敏 +2 位作者 许雨欣 王剑 邬振华 《中国现代医生》 2025年第7期36-42,53,共8页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患者的基因表达进行分析,寻找影响HNSCC患者预后的免疫相关基因,探索HNSCC新的治疗靶点。方法本研究基于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患者的基因表达进行分析,寻找影响HNSCC患者预后的免疫相关基因,探索HNSCC新的治疗靶点。方法本研究基于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和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下载HNSCC和非肿瘤组织样本的RNA测序数据。分别对两数据库样本进行差异表达基因分析和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筛选免疫相关基因。采用单因素Cox回归、Lasso回归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识别出与HNSCC预后显著相关的基因,并以此为基础计算每个TCGA样本的风险评分,构建相关预后模型。根据风险评分中位数将样本分为高、低风险组;对高、低风险组进行基因差异表达分析,揭示不同免疫状态下的基因表达变化,并对差异基因进行通路富集分析。结果筛选发现MS4A1、IL12RB2、DMBT1、LTF是影响HNSCC患者预后的免疫相关基因。其中MS4A1和IL12RB2在HNSCC中高表达,DMBT1和LTF低表达。HNSCC死亡组的风险评分显著高于生存组。风险评分可作为HNSCC的独立预后指标。高、低风险组差异基因显著富集于免疫应答调节细胞表面受体信号通路。结论MS4A1、IL12RB2、DMBT1、LTF可用于HNSCC的风险评估、疾病监测和疗效评估。免疫反应在HNSCC患者的预后中至关重要,进一步的研究有望推动新治疗策略的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 免疫 预后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SDM蛋白家族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6
作者 刘炜 尚多 +3 位作者 武旭 周兴安 苏尼特 德乐黑巴特尔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5年第1期34-42,共9页
目的:探讨细胞焦亡相关蛋白Gasdermin(GSDM)家族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head and neck,HNSC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基于UALCAN等公共数据库分析GSDM蛋白家族在HNSCC中的差异表达及其与HNSCC患者不良预后... 目的:探讨细胞焦亡相关蛋白Gasdermin(GSDM)家族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head and neck,HNSC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基于UALCAN等公共数据库分析GSDM蛋白家族在HNSCC中的差异表达及其与HNSCC患者不良预后的相关性,同时明确GSDM蛋白家族与免疫细胞浸润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组织相比,GSDM蛋白家族在HNSCC组织中的表达显著增加,且其与HNSCC患者更长的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及免疫细胞浸润密切相关;GSDM蛋白家族在HNSCC中的基因功能主要富集在细胞焦亡等;京都基因和基因组数据库(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主要富集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等;GSDM蛋白家族在HNSCC中有一定突变率。结论:GSDM蛋白家族在HNS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正常组织有差异,且其表达水平与免疫细胞浸润及肿瘤预后具有相关性,可作为HNSCC预后标志物及基因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 GSDM蛋白家族 预后 免疫细胞浸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EO和TCGA数据库筛选头颈部鳞状细胞癌差异表达关键基因及其预后价值分析
7
作者 刘思浩 张晓浩 许志鹏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2025年第2期47-52,58,共7页
目的基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和肿瘤基因图谱(TCGA)数据库生物学信息,筛选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中差异表达的关键基因,并分析其预后价值。方法从GEO数据库下载HNSCC的mRNA(GSE74530)表达数据作为测试数据集,鉴定出差异表达基因(D... 目的基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和肿瘤基因图谱(TCGA)数据库生物学信息,筛选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中差异表达的关键基因,并分析其预后价值。方法从GEO数据库下载HNSCC的mRNA(GSE74530)表达数据作为测试数据集,鉴定出差异表达基因(DEGs)。利用生物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探讨DEG在HNSCC中的生物学功能。从TCGA数据库获取HNSCC mRNA表达数据作为验证数据集,初步验证DEGs在HNSCC组织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利用cBioPortal数据库分析7个上调DEGs的变异,然后通过Kaplan-meier法和COX回归分析评估其对HNSCC患者生存期的影响。借助cBioPortal数据库分析ATP6V1C1的共表达基因。结果GSE74530测试数据集共筛选出HNSCC组织和癌旁组织的差异基因1432个,其中最显著的10个基因中上调的基因7个,分别是:MMP1,WDR66,PTPRZ1,TEAD4,RBM38,ATP6V1C1和CBLB,下调的是CGNL1,LOC100506990和ADH1B。GO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显示:HNSCC组织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淋巴细胞迁移和细胞外基质调控等通路。TCGA数据集证实7个上调的DEGs在HNSCC中呈高表达水平。cBioPortal分析显示7个上调基因中ATP6V1C1基因变化比例最高,其高表达患者的总生存率显著下降。相关性分析发现BIRC5是与ATP6V1C1关系最紧密的基因。结论HNSCC患者MMP1,WDR66,PTPRZ1,TEAD4,RBM38,ATP6V1C1和CBLB高表达,其中ATP6V1C1最为显著,且其表达水平与HNSCC患者的预后不良相关。ATP6V1C1有望成为HNSCC临床早期诊断及预后的生物标志物,为临床诊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 生物标志物 生物信息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泌体调节头颈部鳞状细胞癌上皮间充质转化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于娟 沈世敏 王有虎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4期107-112,共6页
随着全球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发病率的逐年增加及流行病学趋势的改变,以及面对HNSCC患者多于疾病晚期确诊且常伴有转移的现况,HNSCC在肿瘤微环境中发生转移的因素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就外泌体在肿瘤进展中的细胞通讯作用、上皮间... 随着全球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发病率的逐年增加及流行病学趋势的改变,以及面对HNSCC患者多于疾病晚期确诊且常伴有转移的现况,HNSCC在肿瘤微环境中发生转移的因素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就外泌体在肿瘤进展中的细胞通讯作用、上皮间充质转化(EMT)在肿瘤进展中的作用、外泌体与EMT间的关系及外泌体在HNSCC EMT中的研究进展及其针对肿瘤EMT方面的临床应用前景进行综述,旨在探求在肿瘤微环境中外泌体对于HNSCC EMT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 外泌体 上皮间充质转化 肿瘤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适形调强放疗在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9
作者 张政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10期27-29,共3页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调强放疗在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8月滨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HNSCC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调强放疗在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8月滨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HNSCC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三维适形调强放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疾病控制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治疗后,两组细胞角质蛋白19片段抗原21-1、胸苷激酶1、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水平均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D3^(+)、CD4^(+)、CD4^(+)/CD8^(+)均高于治疗前,CD8^(+)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适形调强放疗可提高局部晚期HNSCC患者治疗效果,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加快免疫功能恢复,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 三维适形调强放疗 化疗 肿瘤标志物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免疫治疗策略在人乳头瘤病毒阳性头颈部鳞状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世一 陈中 张素欣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27,共7页
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已成为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与HPV阴性相比,HPV阳性HNSCC表现出以程序性死亡受体(PD)为代表的多种免疫细胞及其效应分子的表达增加。PD-1/PD-L1高表达的患者与HPV阳性HNSCC患者存活率的显... 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已成为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与HPV阴性相比,HPV阳性HNSCC表现出以程序性死亡受体(PD)为代表的多种免疫细胞及其效应分子的表达增加。PD-1/PD-L1高表达的患者与HPV阳性HNSCC患者存活率的显著提高相关。而HPV阳性HNSCC患者在接受抗PD-1/程序性死亡配体(PD-L1)免疫治疗后的客观缓解率、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等指标较HPV阴性HNSCC患者有所提高,提示HPV阳性HNSCC患者在接受抗PD-1/PD-L1免疫治疗上可能取得更好疗效。另外,PD-1/PD-L1抑制剂联合HPV癌症疫苗、双通路抑制剂等免疫治疗方案在HPV相关癌症中已发挥出独特的优势。根据HPV状态为患者制定个体化免疫治疗是一种有前景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 人乳头瘤病毒 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XCL趋化因子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武旭 达林泰 +3 位作者 苏尼特 尚多 周兴安 德乐黑巴特尔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3-309,共7页
目的探讨CXCL趋化因子家族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中的表达及作为其诊断与预后标志物的价值。方法利用公共数据库,分析HNSCC中异常表达的CXCL因子类型以及与HNSCC患者不良预后的相关性,计算CXCL家族与免疫因子浸润的相关性。结果与... 目的探讨CXCL趋化因子家族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中的表达及作为其诊断与预后标志物的价值。方法利用公共数据库,分析HNSCC中异常表达的CXCL因子类型以及与HNSCC患者不良预后的相关性,计算CXCL家族与免疫因子浸润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组织相比,CXCL在HNSCC组织及病理分期中存在差异表达,且与HNSCC患者更长的总生存期(OS)及免疫细胞浸润密切相关;CXCL趋化因子在HNSCC中基因功能主要富集在趋化因子活性等;KEGG通路主要富集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等;CXCL家族在HNSCC中有一定的突变率。结论基于肿瘤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CXCL家族在HNS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正常组织有差异,且其表达水平与免疫细胞浸润以及肿瘤预后具有相关性,可作为HNSCC预后标志物以及基因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趋化因子 生物信息学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 预后 免疫浸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XCL8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谭爽 张佳煜 +1 位作者 王璐 韩冰 《医学研究杂志》 2024年第1期21-23,35,共4页
CXCL8(CXC motif ligand 8)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其与血管生成、细胞增殖、肿瘤侵袭和迁移能力以及上皮-间充质转化之间均存在密切关系,本文就CXCL8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预后及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关键词 CXCL8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 诊断 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阵列分析DDX5影响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初步探究
13
作者 刘郭琦 刘春霞 +6 位作者 王静静 左金华 王芳 宋娇娇 于栋林 马向瑞 王文龙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10-816,共7页
目的:探讨DDX5解旋酶(DDX5)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组织微阵列芯片分析DDX5相关mRNA表达谱数据,并用R软件筛选差异mRNAs(DEGs)。使用GEPIA 2、TCGA数据库预测DDX5的表达水平。通过RT-qPCR、免疫组化、Western b... 目的:探讨DDX5解旋酶(DDX5)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组织微阵列芯片分析DDX5相关mRNA表达谱数据,并用R软件筛选差异mRNAs(DEGs)。使用GEPIA 2、TCGA数据库预测DDX5的表达水平。通过RT-qPCR、免疫组化、Western blot检测DDX5表达水平。基于高通量测序数据筛选差异circRNAs(DECs)、差异miRNAs(DEMIs)构建DDX5竞争内源性RNA网络(ceRNA)。Cytoscape软件可视化ceRNA网络图,进一步筛选出调控轴。结果:组织芯片筛选发现HNSCC中DDX5表达上调。免疫组化验证DDX5阳性染色更集中于鳞癌细胞核;qPCR结果提示DDX5 mRNA在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有临床意义(P<0.05);Western blot结果示DDX5蛋白在组织中高表达。在ceRNA网络中确定了相关HNSCC轴circRNA-039626-miR-222-5p-DDX5。结论:DDX5在HNSCC中高表达,并且circRNA-039626-miR-222-5p-DDX5轴可能是HNSCC发生发展的潜在调控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DX5解旋酶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 ceRNA 微阵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辅助抗PD-1/PD-L1在可手术切除的头颈部鳞状细胞癌中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与评价
14
作者 汪李琴 陈海兵 +3 位作者 龚霄阳 张立庆 陆兆屹 陈曦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3期23-33,共11页
目的 系统评价新辅助抗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或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在可手术切除的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患者中的疗效与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和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从... 目的 系统评价新辅助抗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或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在可手术切除的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患者中的疗效与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和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从建库至2023年11月前发表的研究,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文献,采用JBI评价工具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应用Revman 5.4进行单臂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5篇文献、49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疾病客观缓解率为39%(95%CI:29%~54%),病理学缓解率为55%(95%CI:48%~63%),1年无进展生存率为84%(95%CI:75%~95%),1年总体生存率为86%(95%CI:78%~95%),患者的3级及以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0%(95%CI:13%~31%)。12项研究报道了与治疗相关的手术延迟情况,仅有1项研究中出现1例患者因免疫治疗而延误原定手术时间。亚组分析比较了单用抗PD-1/PD-L1、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抗PD-1/PD-L1+放射治疗、抗PD-1/PD-L1+化学疗法及抗PD-1/PD-L1+基因靶向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显示,这5种不同治疗方案之间的病理学缓解率和安全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抗PD-1/PD-L1+基因靶向治疗组的客观缓解率(13%,95%CI:5%~37%)最低,抗PD-1/PD-L1+化学疗法的客观缓解率(90%,95%CI:75%~107%)最高,另3组治疗方案间的客观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本荟萃分析和系统回顾中,新辅助抗PD-1/PD-L1免疫治疗对可切除的HNSCC耐受性良好,可能具有组织病理学反应所暗示的治疗优势。在抗PD-1/PD-L1联合或不联合其他辅助治疗的方案中,抗PD-1/PD-L1联合化学疗法的客观缓解率较其他组合治疗组更高,期待更多的临床研究来探索长期疗效和最佳治疗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 新辅助 抗PD-1/PD-L1 META分析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状细胞癌诱导化疗短期疗效及预后分析
15
作者 刘梦莹 高鹏飞 +6 位作者 刘彩霞 苏乌云 都兰 崔晓波 白云飞 闫海成 王薇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276-280,共5页
目的探讨TPF及TP方案诱导化疗对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癌(HNSCC)患者短期疗效及免疫功能的影响,评价肿瘤标志物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及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对诱导化疗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23年6月内蒙古... 目的探讨TPF及TP方案诱导化疗对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癌(HNSCC)患者短期疗效及免疫功能的影响,评价肿瘤标志物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及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对诱导化疗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23年6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肿瘤内科收治的68例诱导化疗2周期Ⅲ-Ⅳ期HNSCC患者(初诊无远处转移),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TPF组(n=34)、TP组(n=34),检测患者血清CD3^(+)、CD4^(+)、CD8^(+)及SCC、CYFRA21-1水平,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1)两组诱导化疗后血清SCC、CYFRA21-1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短期临床疗效和疾病控制率无显著差异,且两种肿瘤标志物的浓度变化与临床疗效呈正相关,而TPF方案较TP方案不良反应发生率高(P<0.01)。(2)化疗后血清CD3^(+)、CD4^(+)浓度均升高,CD8^(+)浓度降低(P<0.05)。(3)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两种肿瘤标志物浓度变化能有效预测化疗疗效。结论TPF及TP方案诱导化疗治疗局晚期头颈部鳞癌短期临床疗效相当,且均能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但TPF方案不良反应较TP方案明显。肿瘤标志物SCC、CYFRA21-1对诱导化疗的短期疗效有一定的临床评估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 肿瘤标志物 免疫功能 TPF方案诱导化疗 TP方案诱导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巨噬细胞关键基因的筛选分析
16
作者 侯晓睿 李浩坤 +5 位作者 宋贻芳 常若水 薛小磊 张千兵 吴砂 王妮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4-180,共7页
目的 应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分析筛选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巨噬细胞中的潜在关键基因,为HNSCC的预后提供靶点。方法 基于在线数据库,利用一致流形近似与投影(UMAP)降维,捕获巨噬细胞群;进一步通过t-分布随机近邻嵌入(tSNE)聚类降维分... 目的 应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分析筛选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巨噬细胞中的潜在关键基因,为HNSCC的预后提供靶点。方法 基于在线数据库,利用一致流形近似与投影(UMAP)降维,捕获巨噬细胞群;进一步通过t-分布随机近邻嵌入(tSNE)聚类降维分析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细胞群分布的变化并筛选差异基因的表达;运用Monocle包对关键风险基因在不同发育阶段细胞中的表达情况进行分析;利用Kaplan-Meier Plotter在线数据平台分析生存曲线;运用空间转录组技术验证关键基因在组织中的表达映射;多色荧光免疫组化进行临床样本的验证。结果 捕获得到7个巨噬细胞亚群,其中第1亚群仅存在于肿瘤组织中且分泌型磷蛋白1(SPP1)基因高富集。SPP1高表达趋向巨噬细胞M2型极化并处于细胞分化的终末阶段。SPP1+巨噬细胞糖酵解、缺氧、上皮间质化、血管生成等功能活跃,与HNSCC患者的预后呈负相关。结论 SPP1可能成为HNSCC中有价值的预后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 分泌型磷蛋白1(SPP1)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质网应激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细胞通过外泌体miR⁃26a⁃5p调控PTEN/AKT通路促进巨噬细胞PD⁃L1表达
17
作者 焦鹏飞 王泽宇 +6 位作者 武和明 姚思玥 王慧琳 姚恩惠 张雨垚 袁毅 钟旖 《口腔疾病防治》 2024年第1期12-21,共10页
目的探讨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的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细胞分泌的外泌体miRNA表达变化对巨噬细胞的影响机制。方法本研究已通过单位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通过蛋白... 目的探讨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的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细胞分泌的外泌体miRNA表达变化对巨噬细胞的影响机制。方法本研究已通过单位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通过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WB)和实时荧光定量PCR实验(RT⁃qPCR)检测HNSCC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ERS相关蛋白,包括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rotein kinase R⁃like endoplas⁃mic reticulum kinase,PERK)和葡萄糖调节蛋白78(glucose⁃regulated protein 78,GRP78)的表达水平;以500 U/mL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处理人喉鳞癌细胞系HN4细胞48 h,诱发HN4细胞产生内质网应激反应,收集HN4细胞分泌的外泌体,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鉴定外泌体的miRNA种类,预测miRNA的靶基因,将巨噬细胞转染miRNA、与收集的外泌体共培养、并敲低巨噬细胞PTEN表达,以WB和RT⁃qPCR检测外泌体miRNA调控的下游信号通路蛋白酪氨酸磷酸酶(phosphate and tension homology deleted on chromsome ten,PTEN)/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及程序性死亡受体⁃1配体(programmed death receptor ligand 1,PD⁃L1)表达变化。结果HNSCC肿瘤组织相比癌旁组织ERS相关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RNA测序及实验验证表明ERS的HN4细胞分泌的外泌体miR⁃26a⁃5p表达上调(P<0.05);PTEN是miR⁃26a⁃5p的靶基因,miR⁃26a⁃5p升高巨噬细胞PD⁃L1表达水平,并下调PTEN表达(P<0.05);巨噬细胞与ERS外泌体共培养,miR⁃26a⁃5p和PD⁃L1表达上升,PTEN表达下降,p⁃AKT表达升高(P<0.05);敲低巨噬细胞PTEN表达,PD⁃L1表达上升(P<0.01)。结论ERS的HNSCC细胞通过外泌体miR⁃26a⁃5p调控PTEN/AKT通路及PD⁃L1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 内质网应激 miR⁃26a⁃5p 外泌体 巨噬细胞 程序性死亡受体⁃1配体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 蛋白激酶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蛋白预后风险模型的构建
18
作者 吴桐 冯娟 +3 位作者 宿江 王松 王蚕丝 张华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24年第4期298-302,共5页
目的构建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的蛋白预后风险模型。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中下载HNSCC的蛋白表达数据和临床数据,筛选预后相关蛋白,评估蛋白质预后风险模型,分析其共表达蛋白。结果NF2、TFRC、IRF1、INPP4B、PAX8、Granzyme-B... 目的构建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的蛋白预后风险模型。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中下载HNSCC的蛋白表达数据和临床数据,筛选预后相关蛋白,评估蛋白质预后风险模型,分析其共表达蛋白。结果NF2、TFRC、IRF1、INPP4B、PAX8、Granzyme-B和HEREGULIN被认为是特征蛋白。Granzyme-B、HEREGULIN、NF2和PAX8被纳入蛋白预后风险模型。HNSCC患者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患者预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模型构建组中进行生存分析,结果显示模型构建组中高危组和低危组患者预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验证组中也得到了相同的结论(P=0.020)。NF2、PAX8、HEREGULIN和Granzyme-B的表达与HNSCC患者的预后有独立相关性,通过COX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蛋白预后风险模型可以独立于其他临床性状进行HNSCC患者预后分析。蛋白预后风险模型的预测1年、3年、5年生存期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6、0.826、0.760,蛋白预后风险模型的独立预测能力明显好于其他临床性状。结论本次研究构建的HNSCC蛋白预后风险模型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 蛋白预后模型 GRANZYME-B HEREGULIN NF2 PAX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斯图模型构建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患者膳食模式及其与患病风险的关系
19
作者 华荣誉 梁冠冕 杨方英 《健康研究》 CAS 2024年第4期440-445,共6页
目的基于高斯图模型(Gaussian graphical model,GGM)构建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患者膳食模式网络,探讨该模式与头颈部鳞状细胞癌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应用简化版食物频率问卷(FFQ25)对121例经病理学确诊的原发头颈部鳞... 目的基于高斯图模型(Gaussian graphical model,GGM)构建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患者膳食模式网络,探讨该模式与头颈部鳞状细胞癌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应用简化版食物频率问卷(FFQ25)对121例经病理学确诊的原发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患者及242例同期未患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基于GGM构建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患者膳食模式网络。依据中心性指标强度和膳食摄入量计算每个研究对象的膳食模式网络评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膳食模式网络评分与头颈鳞癌风险的关系。结果基于GGM得到1个主要的膳食模式网络:蔬菜河鲜类模式。校正混杂因素后发现,蔬菜河鲜类模式可降低头颈鳞癌患病风险(OR=0.121,95%CI=0.052~0.28,P<0.001)。结论基于GGM构建的蔬菜河鲜类模式可降低头颈部鳞状细胞癌风险。未来应进一步开展基于人群的前瞻性研究,以验证膳食摄入与头颈部鳞状细胞癌风险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 膳食模式 高斯图模型 网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乳酸代谢相关基因的头颈部鳞状细胞癌分子亚型和临床特征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20
作者 杨紫煦 苏畅 +2 位作者 王波元 刘冲 李明贺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8-207,共10页
目的:筛选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差异预后乳酸代谢相关基因(LRGs),构建HNSCC的LRGs预后模型,并阐明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 :由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和基因表达综合(GEO)数据库获取HNSCC基因表达及临床数据,由GeneCards数据库... 目的:筛选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差异预后乳酸代谢相关基因(LRGs),构建HNSCC的LRGs预后模型,并阐明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 :由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和基因表达综合(GEO)数据库获取HNSCC基因表达及临床数据,由GeneCards数据库中获取LRGs,采用R软件筛选HNSCC的LRGs。采用单因素Cox回归分析得到预后相关基因,基于预后相关LRGs鉴定出2种不同亚型,采用Kaplan-Meier (K-M)曲线分析比较2组患者预后,采用CIBERSORT算法进行2组患者间的免疫相关分析。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和LASSO回归分析构建预后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和K-M生存曲线评估LRGs与HNSCC患者生存和预后的关系。采用GSE27020、GSE41613和GSE65858数据集验证预后模型。基于风险评分进行分组,并进行免疫相关分析和肿瘤相关评分分析。结果:通过TCGA数据库从HNSCC样本中差异分析筛选出1 196个LRGs,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出27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与HNSCC患者预后相关,根据预后相关基因鉴定出2种不同的LRGs亚型(分组1和分组2),K-M生存曲线显示分组2患者总生存期(OS)明显高于分组1,分组2患者免疫细胞浸润水平明显高于分组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和LASSO回归分析筛选出9个LRGs,包括次黄嘌呤磷酸核糖基转移酶1 (HPRT1)、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APP)、糖原磷酸化酶(PYGL)、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PLAU)、大麻素受体2(CNR2)、斯钙素2(STC2)、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1 (NLRP1)、整合素连接激酶(ILK)和叉头框蛋白B1 (FOXB1),构建预后模型,K-M曲线和ROC曲线显示上述9个基因表达水平与HNSCC患者生存和预后有关联,且均具有良好的1、 2和3年生存预测作用,ROC曲线下面积(AUC)均大于0.650,且预后模型的预后预测作用在GSE27020、GSE41613和GSE65858数据集中得到验证。根据风险评分分类的患者具有可区分的免疫状态。结论: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出的HNSCC差异表达LRGs与HNSCC患者生存和预后有关联,由9个LRGs构建的预后模型可预测HNSCC患者的生存情况和治疗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 乳酸代谢 免疫浸润 生物信息学 LASSO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