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8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回溯与探索:大传统与小传统之再定义(三篇) 被引量:19
1
作者 叶舒宪 阳玉平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3-17,共5页
文学人类学界探寻和重构“文化文本”的需要,催生出重估“大传统和小传统”(Greattraditionandlittletm—dition)的理论尝试,其学术伦理意义在于从后现代和后殖民立场出发,对原有的概念进行批判性改造。以符号媒介产生的年代为尺... 文学人类学界探寻和重构“文化文本”的需要,催生出重估“大传统和小传统”(Greattraditionandlittletm—dition)的理论尝试,其学术伦理意义在于从后现代和后殖民立场出发,对原有的概念进行批判性改造。以符号媒介产生的年代为尺度,把文字记录的书面传统视为小传统,把前文字时代以来视为大传统。重估大传统有助于学者走出文本中心主义束缚,充分利用人类学和考古学新知识,重建文化观。希望不再以“下里巴人”的文化沙文主义看待无文字社会和前文字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传统 传统 文化文本 人类学转向 学术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寻中国文化的大传统——四重证据法与人文创新 被引量:41
2
作者 叶舒宪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8-14,共7页
文章提出改造人类学家罗伯特.雷德菲尔德(Robert Redfield)的"大传统和小传统"(Great tradition andlittle tradition)概念,按照符号学分类指标重审中国文化传统,把汉字编码的书面传统作为小传统,把前文字时代以来的神话思维... 文章提出改造人类学家罗伯特.雷德菲尔德(Robert Redfield)的"大传统和小传统"(Great tradition andlittle tradition)概念,按照符号学分类指标重审中国文化传统,把汉字编码的书面传统作为小传统,把前文字时代以来的神话思维视为大传统。提示生活在文字编码小传统中的当代人,如何利用现代新知识所提供的多重证据,如先于汉字出现的玉器符号,超越文字符号的遮蔽和局限,洞悉大传统的奥妙。新兴的文化人类学和民俗学倡导实地考察的田野作业,打开突破小传统拘限的知识新格局。九百万平方公里的山河大地可当做大书来解读。从司马迁写《五帝本纪》的经验可知,对于"读万卷书"的知识人,"行万里路"的民间调研功夫,是摆脱小传统书本主义限制,洞悉大传统的关键。从方法论上归纳,可将新出土的文字作为二重证据,将文献之外的田野调查的口传活态文化传承作为三重证据,将出土的实物和图像等非文字符号视为四重证据。以四重证据法重新探寻文化大传统,获得超越前代的人文创新方法和认识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传统 前文字时代 四重证据法 物的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重证据法重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以玉文化和龙文化的大传统研究为例 被引量:16
3
作者 叶舒宪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11,共8页
中国文化是世界仅存的自史前时代一直绵续至今的古老文化体,其文化遗产形态复杂多样,既有多民族在广大地域空间的互动融合,又有历史和神话传说的时间纵深维度。探索和重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需要整合多学科知识并形成新的研究方法... 中国文化是世界仅存的自史前时代一直绵续至今的古老文化体,其文化遗产形态复杂多样,既有多民族在广大地域空间的互动融合,又有历史和神话传说的时间纵深维度。探索和重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需要整合多学科知识并形成新的研究方法论。从四重证据法的应用角度,通过玉文化和龙文化交叉融合的案例分析——玉璜神话,可探讨立体地重新进入中国文化大传统的途径,为重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做出方法论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重证据法 大传统 玉文化 龙文化 玉璜神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虹”文化意象的文学人类学解读——四重证据法与大传统新知识观的整合与重构 被引量:4
4
作者 孙凤娟 公维军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CSSCI 2016年第5期23-30,共8页
文化意象是凝聚民族智慧和历史记忆的文化符号与认知图式。文章从文学人类学的视角出发,运用四重证据法的立体释古方法论,在大传统新视域中对"虹"文化意象进行多维度、系统性解读。借助甲骨文的释读成果、多民族口耳相传的活... 文化意象是凝聚民族智慧和历史记忆的文化符号与认知图式。文章从文学人类学的视角出发,运用四重证据法的立体释古方法论,在大传统新视域中对"虹"文化意象进行多维度、系统性解读。借助甲骨文的释读成果、多民族口耳相传的活态民族志以及作为显圣物的玉璜叙事,突破传世文献记载的遮蔽与误导,再现虹的祯祥、丰稔、交合寓意,并将中华儿女根植于心的龙文化信仰溯源至远古时期的虹文化信仰。可见,四重证据法对于中国大传统文化观的重构与再塑意义愈发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重证据法 大传统 文化意象 虹信仰 玉璜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文学中探寻历史信息--《山海经》与失落的文化大传统 被引量:12
5
作者 叶舒宪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4-31,共8页
本文以《山海经》从小说变为可信史料这一现代学术案例,说明从文学中探寻历史信息的重要性,展示多学科视野的四重证据法对于走出文本束缚,打通文史哲的界限,重建中国文化大传统的方法论意义。
关键词 神话历史 文化大传统 山海经 玉教信仰 瑞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新审视芮德菲尔德的“大传统”与“小传统”理论 被引量:11
6
作者 吾淳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7-34,共8页
美国人类学家罗伯特·芮德菲尔德的代表作《农民社会与文化》因其中提出"大传统"与"小传统"理论而在人类学、历史学以及思想史诸领域极负盛名。芮德菲尔德"大传统"与"小传统"的概念看似简... 美国人类学家罗伯特·芮德菲尔德的代表作《农民社会与文化》因其中提出"大传统"与"小传统"理论而在人类学、历史学以及思想史诸领域极负盛名。芮德菲尔德"大传统"与"小传统"的概念看似简单,内涵实则复杂,且并不完善,甚或会造成错误和混乱。其中就语词来说,以精英与大众来定义"大传统"与"小传统"并非科学。事实上,国家或政府层面的某种价值导向未必就一定是大传统,也并非所谓精英层面的思想就一定是大传统;民间或民俗层面的某种观念或价值取向也未必就一定是小传统;并且国家层面的文化传统与地方层面的文化传统未必就是对立的,它们完全可能是一致的或统一的,而且在许多情况下,精英与大众也并无二致。确定"大传统"与"小传统"只有一条标准,也是唯一的标准,这就是应从主流与非主流的角度来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芮德菲尔德 大传统 传统 精英 大众 人类学 文明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大传统与小传统新论——以两汉社会文化为例 被引量:10
7
作者 王健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4-127,共4页
文化传统的主观解构,存在多种可能性。应根据不同研究语境,运用相应的理论来观照历史传统。透过汉代文化可以看出,小传统的存在样态并非单纯表现为民俗事象,也表现为文献典籍的形式,小传统的考察视域应是相对开放的。大小传统之间存在... 文化传统的主观解构,存在多种可能性。应根据不同研究语境,运用相应的理论来观照历史传统。透过汉代文化可以看出,小传统的存在样态并非单纯表现为民俗事象,也表现为文献典籍的形式,小传统的考察视域应是相对开放的。大小传统之间存在复杂的互动交融关系,两者兼有进步和保守的双重功能和作用。文化传统的健康维系与合乎理性的发展,有赖于文化大传统与小传统之间的良性互动和同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文化 大传统 传统 互动机制 社会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羽崇拜中的大传统与小传统 被引量:9
8
作者 向柏松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33-137,共5页
主要采用美国人类学家罗伯特.雷德菲尔德的社会二元结构分析方法,分析关羽崇拜中的大传统与小传统各自的形成、特点、价值取向,揭示两种传统各自的利弊,借此来辨识关羽崇拜中的精华和糟粕。
关键词 关羽崇拜 传统 大传统 利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货币金融思想史上的两大传统与三次论争 被引量:10
9
作者 贾根良 何增平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79-88,共10页
货币金融思想史上持续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思想传统,一种以交换和金融自身为核心,另一种则以生产或实体经济为核心,这两种不同的思想传统基于两种对立的货币理论——商品货币论与信用货币论。商品货币论认为货币是一种商品,它产生于市... 货币金融思想史上持续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思想传统,一种以交换和金融自身为核心,另一种则以生产或实体经济为核心,这两种不同的思想传统基于两种对立的货币理论——商品货币论与信用货币论。商品货币论认为货币是一种商品,它产生于市场交换的效率提升;货币是中性的,货币数量变化是价格水平变化的原因,对实体经济不会产生影响。而信用货币论则认为,货币是一种债务,它与复杂的社会关系特别是国家权力有着密切联系;货币是非中性的,货币与真实变量之间存在着双向因果关系;中央银行应当采取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并关注信用活动的质量。本文概述了商品货币论与信用货币论的截然分野,并以"什么是货币""货币是否中性""货币金融系统如何变化和管理"为核心对货币思想史上的三次论争进行梳理和评价,认为当前我国的货币金融理论及其政策制定应该更多地从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当中特别是从信用货币论当中汲取营养,从而更好地推动我国货币政策框架的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币金融思想史 商品货币论 信用货币论 大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诗学中的大传统与小传统——以中古诗歌运动中比兴的历史命运为例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节末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7-28,共12页
中国哲学所赋予诗学的基本蕴涵是天人合一,它构成中国诗学的世界观背景①。在中国诗学中,如果把庄子所倡经由“齐物”向“浑沌”回归的主客一体的经验视为大传统,那么做诗和评诗的手段和目的即比兴和缘情,定位于物感或感兴,并非彻底的... 中国哲学所赋予诗学的基本蕴涵是天人合一,它构成中国诗学的世界观背景①。在中国诗学中,如果把庄子所倡经由“齐物”向“浑沌”回归的主客一体的经验视为大传统,那么做诗和评诗的手段和目的即比兴和缘情,定位于物感或感兴,并非彻底的天人合一,因而都只能算是小传统。我们观察到,在庄玄禅的哲学运动中,对象之存在由“浑沌”转为“无”或“独化”(玄学),以至为“空”(禅),庄子齐物式的主客一体质变为纯粹直观的主客一体。大传统既非一成不变,小传统亦不得不随之而变。结果是小传统的比兴直观经由物感的经验演进为大传统的新形式——纯粹直观。从客观转到主观的过程中,自然固然一直是“观”及“感”的对象,然而由于观法的变迁,比兴被边缘化了,而缘情也就不再是诗歌目的。这就是中古诗歌运动②中比兴的历史命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传统 传统 比兴 直观 中古诗歌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教神话与华夏核心价值——从玉器时代大传统到青铜时代小传统 被引量:4
11
作者 叶舒宪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26-132,共7页
考察玉石崇拜和神话信仰现象(即"玉教"),作为史前玉器时代的文化大传统要素,如何在进入华夏文明国家的过程中衍生出金属崇拜及神话信仰。依据出现时间的早晚,将伴随文明而来的青铜时代和随后的铁器时代视为小传统,将先于文明... 考察玉石崇拜和神话信仰现象(即"玉教"),作为史前玉器时代的文化大传统要素,如何在进入华夏文明国家的过程中衍生出金属崇拜及神话信仰。依据出现时间的早晚,将伴随文明而来的青铜时代和随后的铁器时代视为小传统,将先于文明和文字而存在的玉器时代作为大传统,提示构成并拉动玉器时代发展的神话观,在物质与精神的数千年互动中探寻华夏核心价值的原型编码及再编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教神话 玉器时代 大传统 金属神话 核心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大传统文本与“N级编码理论”、“N重证据”的关系——兼与叶舒宪教授商榷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永平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51-155,共5页
叶舒宪教授反向套用雷德菲尔德的"大传统"、"小传统"的概念,认为由汉字编码的文化传统叫做小传统,将前文字时代的文化传统视为大传统。在此基础上,叶舒宪从历时性的文化编码逻辑提出"N级编码体系理论":... 叶舒宪教授反向套用雷德菲尔德的"大传统"、"小传统"的概念,认为由汉字编码的文化传统叫做小传统,将前文字时代的文化传统视为大传统。在此基础上,叶舒宪从历时性的文化编码逻辑提出"N级编码体系理论":认为把一万年以来的文化文本和当代作家的文学文本之关系,可归纳成"N级编码体系理论"。和"N级编码体系理论"相对应,此前叶氏提出的四重证据理论也应该是升级为N重证据理论。以探案理论来类推破解大传统文化事项的文明探源和文化资本发掘工程,文化大传统、小传统理论,N级编码理论、N重证据理论与媒介之间可以实现视域汇通。在直达真相问题上,解码能力的大小和人类某个阶段的求证水平、认识能力相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传统 传统 N级编码理论 N重证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大传统”走向“新历史科”——20世纪英国历史教育百年嬗变述略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天明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6-50,共5页
20世纪英国历史教育发生了较大变革,从“大传统”走向了“新历史科”,并通过国家课程的实施得以巩固与发展。具体变化过程为:20世纪前半期历史教育受“大传统”支配;50~60年代历史教育‘‘处于危机中”;70年代中期“新历史科”初... 20世纪英国历史教育发生了较大变革,从“大传统”走向了“新历史科”,并通过国家课程的实施得以巩固与发展。具体变化过程为:20世纪前半期历史教育受“大传统”支配;50~60年代历史教育‘‘处于危机中”;70年代中期“新历史科”初步确立;80-90年代“新历史科”巩固与发展。英国历史教育的百年嬗变,可以为我国当前的历史课程改革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传统 新历史科 20世纪 英国 历史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何为?——文化大传统对文学价值的重估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永平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5-39,共5页
叶舒宪教授反向套用雷德菲尔德的大传统、小传统的概念,认为由汉字编码的文化传统叫做小传统,将前文字时代的文化传统视为大传统。这一观念是文学人类学学科近30年实践的一个理论总结,在学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其意义非同寻常。文化大传统... 叶舒宪教授反向套用雷德菲尔德的大传统、小传统的概念,认为由汉字编码的文化传统叫做小传统,将前文字时代的文化传统视为大传统。这一观念是文学人类学学科近30年实践的一个理论总结,在学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其意义非同寻常。文化大传统对文学观念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重建文学的知识谱系;重建文学史观,重绘中国文学地图;对文学功能的反思;对神话价值的再认识;文学视野的开拓。无文字的大传统下的文学和由文字记录的文学及其小传统之间有着紧密的逻辑关联,二者在发展演变过程中,有多种次生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传统 传统 文学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文本的N级编码论——从“大传统”到“小传统”的整体解读方略 被引量:27
15
作者 叶舒宪 《百色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1-7,共7页
文学人类学的核心问题是文学文本与文化文本的复杂关系。本文提出的N级编码理论,兼顾无文字时代的文化大传统与有文字时代的小传统,从文化表述的讨论,引入文化编码的讨论,以鸮女神和蛙女神崇拜的图像叙事为例,将史前期的文物和图像视为... 文学人类学的核心问题是文学文本与文化文本的复杂关系。本文提出的N级编码理论,兼顾无文字时代的文化大传统与有文字时代的小传统,从文化表述的讨论,引入文化编码的讨论,以鸮女神和蛙女神崇拜的图像叙事为例,将史前期的文物和图像视为一级编码,汉字为二级编码,汉字书写的早期经典为三级编码,此后的相关主题写作,直到莫言的《蛙》,统称N级编码。提示N级编码理论对于打通古今中外文学研究的可操作性,尤其是如何通过新发现的大传统知识,重解小传统的文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文本 大传统 原型编码 N级编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生活美学”反本开新出“大传统”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悦笛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3-25,共3页
我认为,中国古典美学自本生根地就是一种“活生生”的生活美学,在这个根基之上,中国美学可以为当今的全球美学贡献出巨大的力量,因为我们的“美学传统”就是生活的,我们的“生活传统”也是审美的.于是乎,我们当代的“生活美学”建构不... 我认为,中国古典美学自本生根地就是一种“活生生”的生活美学,在这个根基之上,中国美学可以为当今的全球美学贡献出巨大的力量,因为我们的“美学传统”就是生活的,我们的“生活传统”也是审美的.于是乎,我们当代的“生活美学”建构不能脱离传统而空创,而要形成一种古与今之间的“视界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美学 大传统 中国古典美学 美学贡献 中国美学 美学传统 视界融合 审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礼器:原编码中国——《周礼》六器说的大传统新求证 被引量:3
17
作者 叶舒宪 《文化遗产》 CSSCI 2019年第5期106-111,I0003,共7页
文学人类学派提出文化理论和方法论,将先于汉字的华夏文化作为大传统,神圣玉礼器为文化符号的原编码;将甲骨文以来的汉字书写视为华夏文明的文化再编码。依据此原理,重新认识中国文化需要从原编码探寻再编码的所以然。本文以《周礼》记... 文学人类学派提出文化理论和方法论,将先于汉字的华夏文化作为大传统,神圣玉礼器为文化符号的原编码;将甲骨文以来的汉字书写视为华夏文明的文化再编码。依据此原理,重新认识中国文化需要从原编码探寻再编码的所以然。本文以《周礼》记录周代玉礼器“六器”说为虚假陈述,根据七千年来的玉礼器发生发展的实物情况,依据考古新发现的玉器实物重建新的“六器”演变谱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文化 六器说 大传统 四重证据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诏史中的大传统与小传统:边疆妇女史的视角 被引量:2
18
作者 沈海梅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7-93,共7页
南诏是中国历史上与唐王朝并存200余年的西南边疆地方政权,南诏历史已通过正史的记录和学者的研究,成为中国历史的一部分。然而,从边疆妇女/社会性别的视角再审视这部历史,会发现妇女的缺席使得这部传统意义上的南诏史表述并不完整。南... 南诏是中国历史上与唐王朝并存200余年的西南边疆地方政权,南诏历史已通过正史的记录和学者的研究,成为中国历史的一部分。然而,从边疆妇女/社会性别的视角再审视这部历史,会发现妇女的缺席使得这部传统意义上的南诏史表述并不完整。南诏历史应由"大传统"的精英历史和"小传统"的民间社会史两部分组成。作为地方性知识,这一时期的妇女及其有关妇女的生活被排斥在传统南诏精英历史之外,而作为边疆妇女史的一部分,有关南诏妇女及其生活的知识却存活在"小传统"的南诏历史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诏史 边疆妇女史 地方性知识 大传统 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大传统研究及其意义 被引量:12
19
作者 叶舒宪 《百色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1-8,共8页
人类学家罗伯特.雷德菲尔德(Robert Redfield)的"大传统和小传统"(Great tradi-tion and little tradition)区分概念,带有明显的现代性和精英主义价值色彩,需要给予后现代和后殖民立场的批判和改造。以符号媒介产生的年代为尺... 人类学家罗伯特.雷德菲尔德(Robert Redfield)的"大传统和小传统"(Great tradi-tion and little tradition)区分概念,带有明显的现代性和精英主义价值色彩,需要给予后现代和后殖民立场的批判和改造。以符号媒介产生的年代为尺度,重新看待中国文化传统,把汉字记录的书面传统视为小传统,把前文字时代以来的神话思维视为大传统。这样的重新界定有助于学者走出千百年来形成的文本中心主义束缚,打破"文明/原始"的二元对立窠臼,充分利用人类学和考古学给出的新知识,重建具有深度的整体文化观。通过大传统的再发现,去认识文字小传统的所以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传统 传统 神话思维 玉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五四”前后的“孝”与“非孝”——以文化史“大传统”的视域为主要考察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付东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11-27,共17页
辛亥一役,资产阶级虽取得暂时胜利,然其革命的预期未果,革命理想的实现亦遥遥无期。在社会严重失序的情势下,复兴儒学传统的思潮有所抬头。因而,民国之后的很长时间内,激进与保守的思潮始终在激荡中消长。西学东渐,舶来的新世界观与价... 辛亥一役,资产阶级虽取得暂时胜利,然其革命的预期未果,革命理想的实现亦遥遥无期。在社会严重失序的情势下,复兴儒学传统的思潮有所抬头。因而,民国之后的很长时间内,激进与保守的思潮始终在激荡中消长。西学东渐,舶来的新世界观与价值体系,无不冲击着传统中国本土的人伦秩序。封建伦理道德中最重要的"孝"观念,在中西、新旧文化激烈冲突、碰撞与融合下,不可避免地成为各种价值群体激辩与角力的核心。职是之故,"五四"前后"孝"与"非孝"的相关争论异常激烈,且影响深远。以文化史研究中"大传统"的视域为主要考察,既有抉发"孝"之经典意涵来反"非孝"者,又有"拥孝"与"非孝"论者对传统孝道诸问题的种种回应,还有在新文化背景下折衷传统孝道者,不一而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孝道 非孝 五四运动 大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