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轮次调剖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姜汉桥 刘伟 +1 位作者 袁谋 孙梦茹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3-66,共4页
多轮次调剖是一项重要的稳油控水措施 ,提出了三维三相多轮次调剖数学模型 ,研制了多轮次调剖模拟器。综合考虑了模拟器中堵剂驱油过程中的物理特性 ,为高含水期油藏进行多轮次调剖油藏工程方案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工具。结合具体油藏模型 ... 多轮次调剖是一项重要的稳油控水措施 ,提出了三维三相多轮次调剖数学模型 ,研制了多轮次调剖模拟器。综合考虑了模拟器中堵剂驱油过程中的物理特性 ,为高含水期油藏进行多轮次调剖油藏工程方案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工具。结合具体油藏模型 ,进行了调剖时机、堵剂用量及封堵位置对调剖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在油田进入高含水期 ,要不断地进行调剖 ,及时进行各轮次调剖堵水措施间的接替 ,使油田含水得到控制 ,产量稳定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轮次调剖 数值模拟 模型 双共轭梯度法 稳油控水措施 油藏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轮次调剖的室内实验研究与现场应用 被引量:21
2
作者 袁谋 王业飞 赵福麟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3-146,162,共5页
采用沿一条对角线设置高渗区、两端设注入、采出口的厚平板模型和可视化薄平板模型及高、中、低渗三填砂管并联模型,实验研究了水驱后(含水95%)多轮次调剖的效果。在厚平板模型上用水玻璃/氯化钙堵剂调剖三轮次,在薄平板模型上用聚合物... 采用沿一条对角线设置高渗区、两端设注入、采出口的厚平板模型和可视化薄平板模型及高、中、低渗三填砂管并联模型,实验研究了水驱后(含水95%)多轮次调剖的效果。在厚平板模型上用水玻璃/氯化钙堵剂调剖三轮次,在薄平板模型上用聚合物铬冻胶调剖八轮次,均出现了调剖效果(采收率增值)递减现象。提出了效果递减的五个机理及相应对策:①前后两次调剖注入的堵剂影响面部分重叠,应使用强度不同、凝胶化时间不同的堵剂,建立多轮次调剖堵剂系列;②堵剂的作用随径向距离增加而减弱;应逐轮次增加堵剂量;③封堵时机不当,含水越低则调剖效果越好;④注入压力欠当,高注入压力下堵剂可进入欲启动层;⑤注入的堵剂部分失效,如有机冻胶发生氧化降解,粘土内滤饼被冲刷。在综合含水高达96.3%的坨11南沙二11-3试验区,采用PI和FD决策技术选调剖井,选择堵剂并优化堵剂配方,从1999年10月到2002年10月对全区6口注水井进行5轮次共21井次调剖,使试验区年自然递减率(1999年为11.65%)大幅度减小,含水受到控制(2003年8月为96.1%),采收率提高2.0%,可采储量增加。图5表3参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水井 效果 水驱采收率 递减机理 物理实验模拟 多轮次调剖 区块整体 胜利胜坨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胜坨油田多轮次调剖效果分析与技术对策 被引量:7
3
作者 张桂意 高国强 +3 位作者 唐洪涛 王桂勋 王艳 周卫生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CAS 2006年第10期15-19,共5页
注水井多轮次调剖效果存在逐次递减问题,直接影响特高含水油田水驱采收率的进一步提高。按照封堵层间或层内的不同堵水目的,考察堵剂类型和剂量,调剖时机对多轮次调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层间调剖,应采用比前一轮封堵能力强的堵剂... 注水井多轮次调剖效果存在逐次递减问题,直接影响特高含水油田水驱采收率的进一步提高。按照封堵层间或层内的不同堵水目的,考察堵剂类型和剂量,调剖时机对多轮次调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层间调剖,应采用比前一轮封堵能力强的堵剂,并在前一轮次失效后进行下一轮调剖;对于层内调剖,应采用比前一轮运移能力强的堵剂,并且在前一轮次未失效时进行下一轮调剖。可以通过优化多轮次调剖的设计,减小多轮次调剖总体效果下降幅度。2005年现场多轮次调剖效果表明,注水压力、△PI90和△FD较2004年分别上升了2.07MPa、0.78MPa和0.05。载止2005年底已增油量8347.5t,收到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轮次调剖 堵剂 注入量 注入时机 胜坨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绥中36-1油田F8井组多轮次调剖效果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刘凤霞 陈维余 +2 位作者 吴清辉 华超 林冠宇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16年第1期37-40,共4页
鉴于渤海油田多轮次调剖技术处于发展初期,本文针对多轮次调剖技术在海上油田应用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重点以SZ36-1油田II期开发注水井F08井组为研究对象,进行多轮次调剖效果分析。分析认为F08井组在第二轮次调剖中因为调剖工艺优化后调... 鉴于渤海油田多轮次调剖技术处于发展初期,本文针对多轮次调剖技术在海上油田应用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重点以SZ36-1油田II期开发注水井F08井组为研究对象,进行多轮次调剖效果分析。分析认为F08井组在第二轮次调剖中因为调剖工艺优化后调剖效果得到了大幅提升。2013年第一轮次调剖后F08井组平均日增油6.2 m3,2014年第二轮次调剖后井组平均日增油46.5 m3,相比第一轮次调剖效果更好,有效期更长。分析结果表明,多轮次调剖技术通过调剖工艺、堵剂体系的优化可以克服多轮次调剖效果逐次递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轮次调剖 时机 用量 强度 绥中36-1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含水期油藏多轮次调剖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刘伟 《工程数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79-584,共6页
在水驱油田开发中后期,多轮次调剖是一项重要的稳油控水措施。本文提出了高含水期油藏三维三相多轮次调剖数学模型,研制出多轮次调剖模拟器。模拟器中综合考虑了堵剂驱油过程中的物理特性,并使用了局部网格加密技术,为高含水期油藏进行... 在水驱油田开发中后期,多轮次调剖是一项重要的稳油控水措施。本文提出了高含水期油藏三维三相多轮次调剖数学模型,研制出多轮次调剖模拟器。模拟器中综合考虑了堵剂驱油过程中的物理特性,并使用了局部网格加密技术,为高含水期油藏进行多轮次调剖油藏工程方案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并结合实际生产情况,对一试验区块进行了多轮次调剖油藏工程方案研究,研究了调剖时机、堵剂用量对调剖效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轮次调剖 局部网格加密 油藏工程 堵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含水期油藏多轮次调剖流体渗流模型及其数值解 被引量:2
6
作者 刘伟 《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8-13,共6页
油藏的非均质性和油水粘度的差异 ,使得水驱开发的油田中低渗透层动用程度较低 ,生产井过早水淹 .多轮次调剖技术是一项重要的稳油控水措施 .综合考虑了堵剂驱油过程中的物理特性 ,应用局部网格加密技术 ,建立了高含水期油藏多轮次调剖... 油藏的非均质性和油水粘度的差异 ,使得水驱开发的油田中低渗透层动用程度较低 ,生产井过早水淹 .多轮次调剖技术是一项重要的稳油控水措施 .综合考虑了堵剂驱油过程中的物理特性 ,应用局部网格加密技术 ,建立了高含水期油藏多轮次调剖流体渗流模型 ,并给出了有效的数值解法 ,且求解过程中线性方程组系数矩阵的存储采用行索引稀疏存储方案 .算例结果表明 :油田在高含水开发后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轮次调剖 渗流模型 局部网格加密 行索引存储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缝性注水开发油藏多轮次调剖机理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何涛 王健 +2 位作者 余恒 徐鹏 刘旭文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18年第2期68-72,共5页
为了探讨多方向见水井控水的技术对策,有必要弄清油藏多方向见水规律,认识多轮次调剖技术的调剖机理。实验通过设计制作平面裂缝—基质可视化模型,模型为一注三采,不同注采端口之间的渗透率不同,研究在裂缝—基质条件下凝胶的运移特征... 为了探讨多方向见水井控水的技术对策,有必要弄清油藏多方向见水规律,认识多轮次调剖技术的调剖机理。实验通过设计制作平面裂缝—基质可视化模型,模型为一注三采,不同注采端口之间的渗透率不同,研究在裂缝—基质条件下凝胶的运移特征及封堵机理,后续水驱的液流改向,残余油的分布特征;通过不等渗透率并联填砂管岩心流动实验,模拟油藏的层间非均质性,对单次调剖和多级调剖操作的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实验结果发现对于裂缝性油藏,多轮次调剖可以充分发挥协同作用提高调剖效果,能使裂缝渗流通道得到有效封堵,具有良好的促进后续流体转向的作用,且调剖效果存在逐次递减现象;多轮次调剖技术较单次调剖技术能更好适用于裂缝性地质构造的调剖施工作业,起到更好的缓解层间矛盾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性油藏 物理模拟 可视化模型 多方向见水 多轮次调剖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水井多轮次化学浅调剖技术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7
8
作者 韩志中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2年第1期120-122,125,10,共5页
针对某油田多轮次调剖效果逐次变差现象,应用可视化平板模型得出多轮次调剖效果逐次变差的机理,通过物理模拟研究,得出随调剖轮次增加应逐渐提高调剖强度的结论,并应用数值模拟技术,给出轮次的最佳调剖时机和调剖剂用量。该技术对5口注... 针对某油田多轮次调剖效果逐次变差现象,应用可视化平板模型得出多轮次调剖效果逐次变差的机理,通过物理模拟研究,得出随调剖轮次增加应逐渐提高调剖强度的结论,并应用数值模拟技术,给出轮次的最佳调剖时机和调剖剂用量。该技术对5口注水井进行了三轮次调剖,平均单井注水压力由调剖前的10.7MPa上升到调后的13.1MPa,上升了2.4MPa,连通油井的含水下降了9.2个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浅 平板模型 多轮次调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有机铬交联体系多轮次注入调剖效果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赵建波 周志军 +3 位作者 徐鑫 成梦可 王彦新 崔星 《河南科学》 2017年第8期1285-1288,共4页
针对大庆油田Q区块油藏实际,通过组分优化优选配方,制备出能有效封堵高渗层的复合有机铬交联体系,该凝胶体系具有良好的抗剪切性和热稳定性,经岩心孔隙剪切10次的凝胶强度在9400 m Pa·s以上,油藏温度环境下3个月内体系黏度保留率达... 针对大庆油田Q区块油藏实际,通过组分优化优选配方,制备出能有效封堵高渗层的复合有机铬交联体系,该凝胶体系具有良好的抗剪切性和热稳定性,经岩心孔隙剪切10次的凝胶强度在9400 m Pa·s以上,油藏温度环境下3个月内体系黏度保留率达80%.最后对该配方凝胶体系在多轮次注入情况下的调剖情况进行了研究,通过三个轮次的调剖措施能达到改善层间非均质性和有效调整吸水剖面的目的,共提高采收率达17.6%.该凝胶体系在大庆油田Q区块多轮次调剖矿场试验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可采地质储量累计增加1060 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轮次调剖 凝胶 交联剂 矿场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桩西低渗裂缝性油藏复合调剖技术研究
10
作者 姜涛 刘健 +2 位作者 伊善利 徐华静 郭秀锦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21年第3期69-72,共4页
桩120区块裂缝发育,见水后多轮次调剖效果差,窜流以人工加天然相互沟通的裂缝为主。针对这种复杂的低渗裂缝性油藏水窜情况,提出了"复合调剖体系封堵裂缝+多轮次调剖"的思路,通过室内实验优选出适合该区块封堵裂缝复合调剖体... 桩120区块裂缝发育,见水后多轮次调剖效果差,窜流以人工加天然相互沟通的裂缝为主。针对这种复杂的低渗裂缝性油藏水窜情况,提出了"复合调剖体系封堵裂缝+多轮次调剖"的思路,通过室内实验优选出适合该区块封堵裂缝复合调剖体系交联剂形成的铬冻胶,并对复合体系多轮次调剖的驱油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复合堵剂能有效的对裂缝进行封堵,多轮次调剖能有效延缓后续水驱含水上升速度,延长调剖有效期,提高水驱采收率。在一定程度上对复杂网络水窜的难题进行了研究,是低渗裂缝性油藏调剖的一次有益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裂缝 最小启动压力梯度 多轮次调剖 复合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裂缝性油藏浅调剖室内实验评价与数模优化
11
作者 刘伟 《中外能源》 CAS 2014年第7期41-47,共7页
大庆外围油田开发的扶杨油层属于低渗透岩性构造油藏,天然裂缝发育,由于多年注水开发和实施压裂增产措施,使得地下油水关系非常复杂,影响了调剖稳油控水的效果。为解决多轮次调剖效果逐次变差的难题,首先通过岩心模拟实验,定性分析了调... 大庆外围油田开发的扶杨油层属于低渗透岩性构造油藏,天然裂缝发育,由于多年注水开发和实施压裂增产措施,使得地下油水关系非常复杂,影响了调剖稳油控水的效果。为解决多轮次调剖效果逐次变差的难题,首先通过岩心模拟实验,定性分析了调剖剂注入时机、用量、性能以及单轮次不同强度调剖剂段塞组合对调剖效果的影响,评价了不同措施方式在井组控制综合含水率和提高采收率方面的作用;然后在考虑地层基质与裂缝渗透性差异的前提下,依据矿场实际,建立了数值模型,对多次动态浅调剖作业的时机、药剂用量等工艺参数进行了定量优化。室内实验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首轮次浅调剖时机越早越好;第二轮调剖时机选择在首轮调剖后连通井含水最低点时,最佳用量为0.002PV;第三轮调剖时机为上轮调剖后连通井含水恢复至措施前和含水最低值平均值时,最佳用量为0.003P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裂缝性油藏 多轮次调剖 注入时机 采收率 综合含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二次交联凝胶体系的合成与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梁守成 吕鑫 +2 位作者 陈冠中 李强 李丽霞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89-193,202,共6页
针对海上油田多轮次调剖后,调剖效果逐渐变差的问题,研制了一种成胶时间及强度可控的二次交联凝胶体系。通过改变交联剂合成过程中冰醋酸与已二酸的摩尔比,调控凝胶体系不同阶段的成胶时间与成胶强度,扩大凝胶体系注入过程中的波及范围... 针对海上油田多轮次调剖后,调剖效果逐渐变差的问题,研制了一种成胶时间及强度可控的二次交联凝胶体系。通过改变交联剂合成过程中冰醋酸与已二酸的摩尔比,调控凝胶体系不同阶段的成胶时间与成胶强度,扩大凝胶体系注入过程中的波及范围,改善多轮次调剖后的调剖效果;并对所合成二次交联凝胶体系在渤海S油田条件下的性能进行评价,获得适合现场应用的体系配方。研究表明,二次交联凝胶体系浓度选用4 000 mg/L聚合物+3 000 mg/L交联剂,冰醋酸与已二酸摩尔比为1∶3时,分级交联凝胶体系与渤海S油田高渗条带具有最佳的匹配效果,体系兼具封堵性能与运移性能。平板模型驱油实验表明,调剖前后水驱采收率提高16.05%。研究结果应用于渤海S油田,2口井累计增油18 288方,平均含水降低8.4%,矿场试验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联 体系合成 性能评价 封堵效果 多轮次调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卫95块HSG-1油藏流体流向控制技术
13
作者 赵长权 申立梅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9-120,128,共3页
油田进入特高含水开发期以来,随着采出程度的增加和油藏水淹程度的加剧,平面上剩余油分布更加零散,措施挖潜的余地小,难度大,产量递减快。卫95块多轮次调剖后,Ⅰ类油层的增油潜力越来越小,Ⅱ、Ⅲ类油层受调剖污染,注水井吸水厚度逐渐减... 油田进入特高含水开发期以来,随着采出程度的增加和油藏水淹程度的加剧,平面上剩余油分布更加零散,措施挖潜的余地小,难度大,产量递减快。卫95块多轮次调剖后,Ⅰ类油层的增油潜力越来越小,Ⅱ、Ⅲ类油层受调剖污染,注水井吸水厚度逐渐减少,层间矛盾加剧,调剖措施效果逐年变差。调剖后注水压力上升,甚至注不进水,但吸水剖面改善不理想,启动新层的效果变差。因此,在卫95块开展以HSG-1油藏流体流向控制技术为主导技术的区块深部液流转向,试验5个井组,工艺成功率100%,区块自然递减降低5.6个百分点,PI值提高了2 MPa,井组累计增油量1 430 t,平均井组增油量286 t,自然递减得到了有效控制,区块开发形势好转。该技术可以改善区块水驱开发效果,减缓递减,保持持续稳产,并为下一步在该区块及类似特高含水油藏区块开展此项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SG-1体系 深部堵技术 多轮次调剖 改善水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化工业一般问题
14
《石油石化节能与减排》 2007年第7期1-1,共1页
TE 200707001高含硫气田地面集输工艺技术的新发展[刊]/边云燕,郭成华(中国石油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西南分公司)
关键词 多轮次调剖 石油时代 工艺技术 石化工业 含硫气田 石油石化 能源资源 组合技术 炼油 能源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