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在校大学生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筛查中的价值研究
1
作者 张洪超 刘洪 +1 位作者 孙露 郑东 《中国医学装备》 2024年第3期63-68,共6页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在校大学生外周动脉粥样硬化(AS)筛查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在四川文理学院、达州职业技术学院300名在校大学生志愿者,按照有无发生外周AS分为AS组(59名)和健康对照组(241名),比较两组一...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在校大学生外周动脉粥样硬化(AS)筛查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在四川文理学院、达州职业技术学院300名在校大学生志愿者,按照有无发生外周AS分为AS组(59名)和健康对照组(241名),比较两组一般资料、血流参数,并分析在校大学生外周AS的危险因素。结果:AS组性别、高血糖率、高血压率、吸烟史率、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以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S组年龄、肥胖率、高脂血症率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666,χ^(2)=4.256、5.292,t=4.515,P<0.05)。AS组最大血流速度(V_(max))、最小血流速度(Vmin)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53、-3.905,P<0.05),AS组阻力指数(RI)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126,P<0.05)。因变量以AS组赋值1,健康对照组赋值0,以单因素分析中P<0.05的因素作为自变量,经多因素二元logistic分析,年龄、高LDL-C是外周AS的危险因素(OR=1.664、1.192,P<0.05),高V_(max)、高Vmin是外周AS的保护因素(OR=-0.102、-0.170,P<0.05)。结论:LDL-C水平越高,V_(max)、Vmin越低,在校大学生发生外周AS风险越高,可通过LDL-C以及超声血流参数V_(max)、Vmin辅助诊断其是否发生外周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筛查 在校大学生 外周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舒伐他汀强化治疗外周动脉粥样硬化临床效用评价 被引量:12
2
作者 朱海龙 孙志军 +3 位作者 陈光辉 钟震宇 王峙峰 蒋博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31-35,共5页
目的通过观察血脂变化及踝肱指数(ABI)情况,探讨瑞舒伐他汀强化治疗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门诊就诊外周动脉粥样硬化133例,随机分为强化组65例和对照组68例。强化组在1~6个月采用瑞舒伐他汀20 mg/d强化治疗,第7~1... 目的通过观察血脂变化及踝肱指数(ABI)情况,探讨瑞舒伐他汀强化治疗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门诊就诊外周动脉粥样硬化133例,随机分为强化组65例和对照组68例。强化组在1~6个月采用瑞舒伐他汀20 mg/d强化治疗,第7~12个月采用10 mg/d常规治疗,对照组在第1~12个月均采用10 mg/d常规治疗。两组均于治疗前、治疗后1、3、6、12个月观察并记录血脂变化、踝肱指数情况。结果强化组在治疗后1、3、6、12个月低密度脂蛋白(LDL-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均低于治疗前,高密度脂蛋白(HDL-C)高于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LDL-C、TC低于治疗后1、3、12个月,HDL-C高于治疗后1、3、12个月(P<0.05)。强化组治疗后3、6个月TC低于对照组,治疗后6个月LDL-C低于对照组,HDL-C高于对照组(P<0.05,P<0.01)。对照组治疗后1、3、6、12个月,除治疗后1个月TC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无差异外,其他时间LDL-C、TG、TC水平均低于治疗前,HDL-C高于治疗前(P<0.05)。强化组治疗后6、12个月下肢动脉轻度病变比例以及ABI定量水平高于同组治疗前、治疗后1、3个月和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发生肝功能异常及横纹肌溶解。结论瑞舒伐他汀可明显降低血清LDL-C、TG和TC,升高血清HDL-C。应用瑞舒伐他汀20 mg/d强化治疗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疗效较好,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动脉粥样硬化 瑞舒伐他汀 踝肱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率超声对糖尿病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的检测 被引量:1
3
作者 陈丽萍 宋军学1 +3 位作者 陈丹妮 李虹 石红梅 盛晓波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94-95,共2页
目的 :应用高分辨率超声技术 ,将动脉内膜 -中层厚度 (IMT)作为动脉壁厚度的方法用于糖尿病的研究中 ,观察糖尿病病人外周动脉变化。方法 :对 2 0例正常人 ,4 9例糖尿病病人作双侧颈总动脉、下肢动脉超声检查 ,探头频率 7.5MHz。测量颈... 目的 :应用高分辨率超声技术 ,将动脉内膜 -中层厚度 (IMT)作为动脉壁厚度的方法用于糖尿病的研究中 ,观察糖尿病病人外周动脉变化。方法 :对 2 0例正常人 ,4 9例糖尿病病人作双侧颈总动脉、下肢动脉超声检查 ,探头频率 7.5MHz。测量颈总、股总动脉的 IMT值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厚度。观察股动脉以下动脉的形态。结果 :病例组 IMT值及斑块发生率高于正常人组 ,下肢有皮肤病变者其上段动脉形态明显改变。结论 :糖尿病病人外周动脉有改变 ,表现为动脉壁增厚 ,粥样硬化斑块形成 ,管腔狭窄、闭塞等不同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超声 糖尿病 外周动脉粥样硬化 检测 并发症 动脉壁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舒伐他汀强化治疗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朱蕾 林泽鹏 +1 位作者 张荣奎 张志伟 《现代医院》 2017年第4期579-580,583,共3页
目的观察强化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6年7月间于XX医院就诊的80例外周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试验组。常规治疗组采用常规剂量瑞舒伐他汀进行治疗,剂量... 目的观察强化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6年7月间于XX医院就诊的80例外周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试验组。常规治疗组采用常规剂量瑞舒伐他汀进行治疗,剂量为10 mg/次,qd;试验组采用强化剂量瑞舒伐他汀进行治疗,剂量为20 mg/次,qd;疗程为期半年,疗程结束后,检测两组患者血脂情况(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和外周动脉粥样斑块(斑块大小厚度;中膜厚度)。试验组患者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分别为(4.17±1.32)mmol/L、(1.54±0.56)mmol/L、(1.92±0.65)mmol/L,均低于常规治疗组的(5.54±1.21)、(1.94±0.62)、(3.73±1.03)mmol/L(P<0.05),试验组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为(2.08±0.46)mmol/L,高于常规治疗组的(1.65±0.37)mmol/L(P<0.05)治疗后,试验组斑块大小;斑块厚度,中膜厚度分别为(0.056±0.012)cm^2;(1.21±0.32)mm、(1.71±0.21)mm,均小于常规治疗组的(0.073±0.011)cm^2;(1.45±0.52)mm、(1.87±0.27)mm(均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能有效治疗外周动脉粥样硬化,强化剂量的瑞舒伐他汀对血脂水平和斑块情况的改善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舒伐他汀 强化治疗 外周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动脉粥样硬化预测非心肌梗死冠心病多支病变的价值 被引量:1
5
作者 赵成军 贾如意 +4 位作者 姜婕 柳翠霞 虞化鹏 王涛 殷洁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内科版)》 2007年第4期29-31,40,共4页
目的探讨外周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对60例可疑非心肌梗死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明确诊断为冠心病43例,无冠状动脉病变17例。同时超声检查颈、股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块,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冠状动脉... 目的探讨外周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对60例可疑非心肌梗死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明确诊断为冠心病43例,无冠状动脉病变17例。同时超声检查颈、股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块,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冠状动脉造影阳性者颈、股动脉的IMT和斑块发生率高于冠状动脉造影阴性者(P〈0.05),其粥样硬化的程度与冠心病的发生呈正相关。对左、右颈动脉和左、右股动脉的IMT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进行秩和检验,相关系数分别为0.466、0.312、0.273、0.378;颈、股动脉斑块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相关系数分别为0.823、0.738。颈、股动脉斑块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60.47%和76.47%以及53.49%、70.59%。结论外周动脉IMT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灵敏度较高;但是预测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灵敏度较低;外周动脉斑块预测血管病变支数的灵敏度较高,对非心肌梗死冠心病多支病变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外周动脉粥样硬化 内膜-中层厚度 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并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邓忠华 陈颖丽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9年第11期3-5,共3页
目的了解外周动脉粥样硬化阳性的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病及进展情况。方法收集患者相隔5年前后的临床指标,包括空腹血糖、餐后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糖化血红蛋白、血压水平、BMI、C肽、血... 目的了解外周动脉粥样硬化阳性的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病及进展情况。方法收集患者相隔5年前后的临床指标,包括空腹血糖、餐后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糖化血红蛋白、血压水平、BMI、C肽、血胰岛素水平。记录颈动脉及下肢动脉B超检查结果。利用SSPS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外周动脉粥样硬化阳性的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并发症发病早,进展快,发病率高;②动脉硬化累及血管范围广泛,颈动脉病变更能提示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病风险。结论重视对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的筛查,严格控制各项临床指标,延缓大血管并发症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大血管并发症 外周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诊断对糖尿病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检测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高侠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年第2期67-68,共2页
目的对诊断为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以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扫描,探讨超声诊断对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意义。方法 50例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设为a组,5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设为b组,均对外周动脉粥样硬化进行彩色多... 目的对诊断为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以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扫描,探讨超声诊断对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意义。方法 50例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设为a组,5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设为b组,均对外周动脉粥样硬化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扫描,观察两组患者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以及血管病变发生情况,研究其诊断意义。结果 a组左侧股动脉IMT值为(0.76±0.39)mm,右侧股动脉IMT值为(0.78±0.39)mm,左侧颈动脉IMT值为(0.93±0.78)mm,右侧颈动脉IMT值为(0.95±0.75)mm;b组左侧股动脉IMT值为(0.76±0.31)mm,右侧股动脉IMT值为(0.75±0.30)mm,左侧颈动脉IMT值为(0.74±0.34)mm,右侧颈动脉IMT值为(0.73±0.33)mm。a组血管闭塞发生率为4.00%、狭窄发生率为46.00%、硬化斑块发生率为34.00%,b组血管闭塞发生率为6.00%、狭窄发生率为52.00%、硬化斑块发生率为40.00%。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于糖尿病外周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清晰检查血管病变具体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糖尿病 外周动脉粥样硬化 临床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症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2
8
作者 罗北捷 《解放军保健医学杂志》 2007年第1期1-3,共3页
关键词 外周动脉粥样硬化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风险预测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7
9
作者 孔令堃 初银珠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20年第8期851-854,共4页
冠心病的主要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外周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具有相似的危险因素及病理基础.早期、无创检测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特征及程度,前瞻性预测冠心病的发生及严重程度,构建风险预测模型,这对低危、无症状冠心... 冠心病的主要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外周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具有相似的危险因素及病理基础.早期、无创检测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特征及程度,前瞻性预测冠心病的发生及严重程度,构建风险预测模型,这对低危、无症状冠心病患者的早期筛查、早期诊断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动脉粥样硬化 冠心病 风险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合并外周动脉粥样硬化患者400例中医证素分布特点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智海 李博 杨叔禹 《中医药通报》 2021年第2期47-49,53,共4页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证素分布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客观化理论和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400例2型糖尿病合并外周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相关信息;运用中医证素辨证软件...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证素分布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客观化理论和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400例2型糖尿病合并外周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相关信息;运用中医证素辨证软件系统得出主要证素分布情况,通过数据挖掘关联规则分析证素组合情况。结果:肾和肝是本病的主要病位证素;阴虚、热、阳虚、气虚是本病的主要病性证素,且以虚实夹杂为主;肝阴虚证、阴虚内热证、气阴两虚证是本病最常见的证型。结论:临床可通过调补肝肾、益气养阴、滋阴清热等治法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外周动脉粥样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外周动脉粥样硬化 中医证素 关联规则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闭塞性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症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冬梅 张雷 张汉道 《中国疗养医学》 2009年第11期1024-1026,共3页
闭塞性外周动脉粥样硬化(peripheral 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tions,PASO)是指除冠状动脉之外的动脉血管由于粥样硬化引起血管的狭窄、闭塞或瘤样扩张性疾病,1891年由Von Mantanfel首次报道。近年来,该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有了很多... 闭塞性外周动脉粥样硬化(peripheral 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tions,PASO)是指除冠状动脉之外的动脉血管由于粥样硬化引起血管的狭窄、闭塞或瘤样扩张性疾病,1891年由Von Mantanfel首次报道。近年来,该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有了很多新的进展,现将其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闭塞性 外周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血管 冠状动脉 扩张性 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症患者踝肱指数及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梁科 许峰 赵伟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8年第12期1624-1626,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症患者踝肱指数(ABI)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东莞台心医院收治的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症患者12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每组60...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症患者踝肱指数(ABI)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东莞台心医院收治的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症患者12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每组60例。常规剂量组患者口服瑞舒伐他汀10 mg,1日1次;高剂量组患者口服瑞舒伐他汀20 mg,1日1次。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水平[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ABI和hs-CRP水平的差异。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TC、TG及LDL-C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且高剂量组患者TC、TG及LDL-C水平明显低于常规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高剂量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和常规剂量组治疗后,而ABI明显高于治疗前和常规剂量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症的疗效确切,优于常规剂量,并可改善ABI和hs-CRP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剂量 瑞舒伐他汀 外周动脉粥样硬化 ABI HS-CR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β_2-微球蛋白、H-CRP、HCY与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病的风险分级关系 被引量:4
13
作者 冀景刚 刘海勇 +5 位作者 孙立巍 赵俊卿 顾学昌 左瑞菊 曹丽秋 步玉辉 《医学研究与教育》 CAS 2015年第2期40-43,共4页
目的探讨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病(PAD)风险分级与血浆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H-CRP)和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关系。方法对沧州市人民医院普外(血管外科)2010... 目的探讨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病(PAD)风险分级与血浆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H-CRP)和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关系。方法对沧州市人民医院普外(血管外科)2010年1月至2013年5月诊治的PAD患者96例进行分级。按ABI值分为:低风险组(0.7≤ABI≤0.9,n=25),中风险组(0.4≤ABI<0.7,n=52)和高风险组(ABI<0.4,n=19)。均以同期4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比较各组的β2-MG、H-CRP、HCY的浓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血清β2-MG、H-CRP、HCY的浓度随着ABI分期的进展而升高,ABI的数值与β2-MG、H-CRP、HCY的浓度呈负相关(P<0.05)。结论 PAD随着病情的严重程度,血浆中的β2-MG、H-CRP、HCY浓度逐渐升高;β2-MG、H-CRP和HCY联合测定与ABI分级结合有助于更好地判断PAD患者的诊断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动脉粥样硬化 β2-微球蛋白 ABI H-CRP HC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外周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郭雅丽 姚群英 +2 位作者 梁彩红 何爱萍 温剑峰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23期38-40,共3页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方法200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按是否发生外周动脉粥样硬化分为研究组(发生外周动脉粥样硬化)和对照组(未发生外周动脉粥样硬化),各100例。回顾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方法200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按是否发生外周动脉粥样硬化分为研究组(发生外周动脉粥样硬化)和对照组(未发生外周动脉粥样硬化),各100例。回顾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发生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结果对照组年龄(65.13±3.21)岁小于研究组的(67.28±5.63)岁,病程(5.14±1.02)年明显短于研究组的(7.82±3.15)年,糖化血红蛋白水平(10.80±1.70)%低于研究组的(11.60±2.50)%,合并高脂血症占比60.00%、合并高尿酸血症占比24.00%均低于研究组的82.00%、4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男性、吸烟、肥胖占比低于研究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病程、糖化血红蛋白、合并高脂血症、合并高尿酸血症是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引发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病程、糖化血红蛋白合并高脂血症、合并高尿酸血症是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引发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应尽早给予患者降压、调脂、降糖等对症支持治疗,转变患者的生活方式,从而降低外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风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高血压 外周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舒伐他汀强化用于外周动脉粥样硬化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15
作者 杜田 孙战文 +1 位作者 彭涛 徐亚欢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0年第6期69-70,共2页
研究外周动脉粥样硬化(Peripheral atherosclerosis.PAS)进行瑞舒伐他汀强化治疗的效果。方法:于2018.03-2019.03时间段中挑选本次研究中的所有分析病例,包括86例PAS患者,均使用瑞舒伐他汀治疗,随机分组后,分别使用20mg/次强化治疗(观察... 研究外周动脉粥样硬化(Peripheral atherosclerosis.PAS)进行瑞舒伐他汀强化治疗的效果。方法:于2018.03-2019.03时间段中挑选本次研究中的所有分析病例,包括86例PAS患者,均使用瑞舒伐他汀治疗,随机分组后,分别使用20mg/次强化治疗(观察组,n=43)、10mg/次常规治疗(对照组,n=35),以6个月为用药疗程,比较两组疗效。结果:用药后观察组的斑块大小和厚度、中膜厚度均小于对照组,TC、LDL-C、TG等指标小于对照组,HDL-C指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PAS患者已经形成的硬化斑块及异常的血脂,使用瑞舒伐他汀进行药物治疗可获得较高的改善作用,而使用20mg/次剂量进行强化治疗可增强该药物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动脉粥样硬化(PAS) 瑞舒伐他汀 强化治疗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诊断对糖尿病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检测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苏艳芝 《糖尿病新世界》 2015年第9期114-114,共1页
目的在治疗糖尿病外周动脉粥样硬化时采用超声诊断的方法 ,并对其临床治疗效果与治疗意义进行探讨与分析。方法选取自2013年1月—2014年1月间在该院进行治疗的糖尿病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共计240例,经患者同意后对其进行调查研究,据... 目的在治疗糖尿病外周动脉粥样硬化时采用超声诊断的方法 ,并对其临床治疗效果与治疗意义进行探讨与分析。方法选取自2013年1月—2014年1月间在该院进行治疗的糖尿病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共计240例,经患者同意后对其进行调查研究,据调查表明,240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8±6.1)岁,病程在3~13年之间,平均病程为(5.9±1.4)年,其中120例患者经诊断被确诊为颈部动脉粥样硬化,为观察组A,另120例患者则被确诊为下肢动脉粥样硬化,为观察组B,并选取120例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该院以往的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临床检测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采用多普勒超声仪对患者外周动脉膜的厚度进行检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由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优质护理,保证两组患者在除诊断方式不同外其他护理与治疗方式的一致性。结果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左、右两侧的IMT值要高于对照组患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左、右两侧股动脉的IMT值较对照组高。结论在对糖尿病外周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进行检车时使用超声诊断的方式有着十分显著的临床实用性,在对临床疾病进行诊断你的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值得对其进行应用并大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诊断 糖尿病外周动脉粥样硬化 临床监测分析 临床实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核磁共振血管成像分析
17
作者 郭海宁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第6期67-68,共2页
目的:探讨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方法 :对我院放射科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50例外周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患者进行组研究,予以所有患者核磁共振血管成像分析,通过观察其图像表达内容,探讨针对外周动脉粥样硬化... 目的:探讨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方法 :对我院放射科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50例外周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患者进行组研究,予以所有患者核磁共振血管成像分析,通过观察其图像表达内容,探讨针对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患者应用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的临床价值。结果:PWV,ABI,IMT及内皮功能(FMD)检测效果明显,其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异常变化。结论:MRI检测方式应用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活体检测中效果显著,具有重复性好,软组织分辨率高、辐射低等优势,有利于早期预防诊断,可有效避免心、脑、肾等脏器动脉血管硬化,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动脉粥样硬化 核磁共振 血管成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舒伐他汀强化治疗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效果观察
18
作者 丁亚桃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16年第5期00050-00050,共1页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强化治疗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 2013 年 2 月~2014 年 12 月收治的患有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的 120 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瑞舒伐他汀常规剂量治疗,观察组采用瑞舒伐他汀强化剂量治疗,分...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强化治疗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 2013 年 2 月~2014 年 12 月收治的患有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的 120 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瑞舒伐他汀常规剂量治疗,观察组采用瑞舒伐他汀强化剂量治疗,分析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脂水平、斑块大小以及厚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 ,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瑞舒伐他汀强化治疗外周动脉粥样硬化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舒伐他汀 强化治疗 外周动脉粥样硬化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高血压患者外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5
19
作者 张会娟 陈雪侠 +3 位作者 杨艳秋 唐云霞 洪亚琼 姜宏宇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04-305,共2页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外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危险因素及治疗情况。方法选取我院干部病房212例≥75岁的原发性高血压3级住院患者,依据原始病历记载情况,将212例高血压患者分为外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组118例及非外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外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危险因素及治疗情况。方法选取我院干部病房212例≥75岁的原发性高血压3级住院患者,依据原始病历记载情况,将212例高血压患者分为外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组118例及非外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组94例,对两组基线资料及治疗前后动脉参数情况进行χ2或t检验,比较分析两组之间的差异。同时,进一步对两组基线资料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老年高血压外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度危险因素。结果外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组与非外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组年龄、病程、合并高脂血症、糖尿病、IGR及高尿酸血症比例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而吸烟、肥胖在两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高脂血症、糖尿病及IGR是高血压合并外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度危险因素(P<0.01)。结论积极防治,早期强化降压、降糖、调脂治疗及生活方式的干预对于高血压的治疗尤为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外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参数 药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合并外周动脉粥样硬化行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5
20
作者 汤祥瑞 闫杰松 《晓庄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5年第5期25-27,28,共4页
目的 :探讨介入在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的冠心病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自2006年7月20日至2011年7月20日来我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合并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313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介入手术的成功率、完全缓解率、手术时间以及住... 目的 :探讨介入在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的冠心病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自2006年7月20日至2011年7月20日来我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合并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313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介入手术的成功率、完全缓解率、手术时间以及住院花销,随访观察术后并发症状况、动脉造影情况以及满意度调查。结果 :本次研究PCI、PPI手术的即刻成功率分别为99.36%和96.49%,且二者的完全缓解率分别是99.35%和97.12%,均处于较高水平。冠状动脉痉挛和出血血肿发生率较高,分别是1.28%和1.60%,并发症发生率为5.75%(18/313),且满意度为98.40%(308/313)。随访冠状动脉狭窄率和外周动脉狭窄率较高,分别是3.50%和2.80%。结论 :对冠心病合并外周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行介入治疗成功率较高,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外周动脉粥样硬化 介入治疗 临床疗效 安全性评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