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壁虎科分布新记录——疣尾蜥虎 被引量:4
1
作者 周放 余丽江 徐蕴丽 《四川动物》 CSCD 2003年第4期234-235,共2页
关键词 疣尾蜥虎 新记录 广西 壁虎科 分布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种壁虎科动物Cyt b基因的序列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韦素玲 曾振华 +1 位作者 李翠凤 秦新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268-2269,共2页
以红斑大壁虎、黑斑大壁虎、蹼趾壁虎和中国石龙子为材料,采用改进的SDS/蛋白酶K裂解法提取DNA,用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线粒体Cyt b基因部分序列,PCR产物经纯化后,进行序列测序。用邻接法和最大简约法构建了其系统发育关系,结果显示红斑... 以红斑大壁虎、黑斑大壁虎、蹼趾壁虎和中国石龙子为材料,采用改进的SDS/蛋白酶K裂解法提取DNA,用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线粒体Cyt b基因部分序列,PCR产物经纯化后,进行序列测序。用邻接法和最大简约法构建了其系统发育关系,结果显示红斑大壁虎和黑斑大壁虎首先聚在一起,再先后与同为壁虎属的蹼趾壁虎和白脊壁虎相聚,然后与同为壁虎科的沙虎相聚,最后与石龙子科的中国石龙子相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壁虎科 线粒体DNA CYT B基因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蛤蚧壁虎中的巨无霸
3
作者 林肆 王博强(图) 《云南林业》 2024年第12期5-7,共3页
蛤蚧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象征意义,其不仅有药用价值,也常被人们视为一种吉祥物。蛤蚧学名其实叫做大壁虎(学名:Gekko gecvto),是壁虎科、壁虎属的动物。主要分布于西起孟加拉,向东到中南半岛各国,南到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地... 蛤蚧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象征意义,其不仅有药用价值,也常被人们视为一种吉祥物。蛤蚧学名其实叫做大壁虎(学名:Gekko gecvto),是壁虎科、壁虎属的动物。主要分布于西起孟加拉,向东到中南半岛各国,南到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地方。我国分布于广东、广西、海南、香港地区、福建及云南,中国台湾省有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壁虎科 壁虎 蛤蚧 中南半岛 吉祥物 孟加拉 印度尼西亚 台湾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12S rRNA基因序列探讨中国10种壁虎的系统关系 被引量:12
4
作者 韩德民 周开亚 王义权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39-144,共6页
对肌肉样品采用SDS/蛋白酶K裂解、酚 氯仿抽提和乙醇沉淀提取总DNA ,用线粒体 12SrDNA通用引物扩增 ,用银染测序和ABIPrism 310型遗传分析仪测定了Gekkojaponicus,G .swinhonis,G .hokouensis,G .gecko,Cyrtopodionelongatus,C .russow... 对肌肉样品采用SDS/蛋白酶K裂解、酚 氯仿抽提和乙醇沉淀提取总DNA ,用线粒体 12SrDNA通用引物扩增 ,用银染测序和ABIPrism 310型遗传分析仪测定了Gekkojaponicus,G .swinhonis,G .hokouensis,G .gecko,Cyrtopodionelongatus,C .russowi,Teratoscincusroborowskii,Hemidactylusbowringii,H .frenatus和Gehyramutilata 10种壁虎的线粒体 12SrRNA基因片段的序列。对位排列后的序列长 42 1bp ,含 2 0 1个变异位点。属间核苷酸变异范围为 0 2 2 8~ 0 2 82 ,属内是 0 0 0 5~ 0 2 6 3。重建的分子系统树将 10种壁虎聚为三支 :第1支是大壁虎和截趾虎 ;第 2支由壁虎属其余的 3个种构成一个单系 ;第三支由其余 3个属的 5个种组成。研究结果表明 :截趾虎与壁虎属 4物种亲缘关系较近 ;吐鲁番沙虎和弯脚虎属 2物种、蜥虎属 2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近 ,支持Russell (1976 )关于弯脚虎属与蜥虎属间进化关系的研究结果而不支持Kluge (1987)将沙虎属另立亚科的系统发生假说 ;铅山壁虎与无蹼壁虎最先聚为姐妹群 ,再与多疣壁虎相聚组成一个单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壁虎科 分子系统发生 12SrRNA基因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骨量及骨强度变化评估壁虎提取物改善骨质疏松大鼠的生物效应 被引量:4
5
作者 刘益善 任东青 +1 位作者 郭伟 慈延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3期4516-4519,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骨量及生物力学指标,探讨中药壁虎提取物对影响骨组织构建正常结构骨质疏松的效应。方法:实验于2005-08/2006-07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放射医学教研室完成。实验材料:健康8周龄雌性SD大鼠24只,体质量(220±15)g。壁虎... 目的:通过观察骨量及生物力学指标,探讨中药壁虎提取物对影响骨组织构建正常结构骨质疏松的效应。方法:实验于2005-08/2006-07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放射医学教研室完成。实验材料:健康8周龄雌性SD大鼠24只,体质量(220±15)g。壁虎提取物由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制备。实验分组:大鼠按体质量大小随机分为4组,即假手术组、模型组、预防组和治疗组,每组6只。实验干预:假手术组大鼠仅游离卵巢后关腹,其余各组大鼠均切除双侧卵巢。预防组大鼠术后6d开始灌胃用药,治疗组大鼠术后3个月开始灌胃用药,两组均按每日0.2g/kg体质量给予壁虎提取物1mL;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大鼠术后6d给予等量注射用水灌胃。实验评估:术后6个月取各组大鼠骨组织,进行骨组织骨密度值、骨钙含量、最大应力、最大应变、弹性模量、骨皮质厚度等指标检测。结果:24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骨密度和骨钙含量变化:假手术组与模型组相比各指标均有明显差异,表明骨质疏松动物模型制备是成功的。预防组和治疗组的全身骨密度值、腰椎骨密度值和骨钙含量均高于模型组大鼠(P<0.01)。②生物力学变化:预防组和治疗组的骨组织最大应力、最大应变及弹性模量高于模型组(P<0.01),但未能恢复到假手术组水平。③几何结构参数:预防组和治疗组的骨皮质厚度均较模型组增厚[(0.784±0.081),(0.686±0.077),(0.506±0.091)mm,P<0.01],两组的骨髓腔直径均较模型组降低[(1.993±0.149),(1.975±0.087),(2.120±0.098)mm,P<0.01和P<0.05]。结论:壁虎提取物可改善实验动物骨皮质厚度和髓腔径,增加骨量和骨强度,对骨组织构建影响因素骨质疏松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壁虎科 大鼠 组织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壁虎类一新记录——瓦氏弯脚虎(Cyrtodactylus wayakonei) 被引量:3
6
作者 袁思棋 饶定齐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84-688,共5页
该文报道壁虎科动物瓦氏弯脚虎(Cyrtodactylus wayakonei Nguyen,Kingsada,R sler,Auer and Ziegler,2010)在中国的首次记录,提供了在云南所采标本的描述。新记录种与其他物种的主要区别是:上唇鳞7~8枚,下唇鳞9~10枚,腹部鳞片17~19行... 该文报道壁虎科动物瓦氏弯脚虎(Cyrtodactylus wayakonei Nguyen,Kingsada,R sler,Auer and Ziegler,2010)在中国的首次记录,提供了在云南所采标本的描述。新记录种与其他物种的主要区别是:上唇鳞7~8枚,下唇鳞9~10枚,腹部鳞片17~19行,背部鳞片光滑,稍有棱;肛前孔6~8个,股鳞不扩大,无股孔,尾下鳞稍扩大,尾部疣粒平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氏弯脚虎 中国 有鳞目 壁虎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省发现半叶趾虎
7
作者 周洪鑫 周润邦 +4 位作者 王合升 黎诗敏 李秀言 刘硕 饶定齐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8-119,共2页
半叶趾虎属Hemiphyllodactylus Bleeker,1860隶属于壁虎科Gekkonidae,主要分布于南亚、东南亚、印度洋-太平洋岛屿(Zug,2010;Grismer et al.,2013,2018;Agarwal et al.,2019;Eliades et al.,2019;Agung et al.,2021,2022),目前包括56个... 半叶趾虎属Hemiphyllodactylus Bleeker,1860隶属于壁虎科Gekkonidae,主要分布于南亚、东南亚、印度洋-太平洋岛屿(Zug,2010;Grismer et al.,2013,2018;Agarwal et al.,2019;Eliades et al.,2019;Agung et al.,2021,2022),目前包括56个物种。Grismer等(2013)通过线粒体ND2基因片段构建了半叶趾虎属物种的系统发育树,并将其分为2个种组:harteri种组和typus种组,后者包含7个支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叶趾虎 壁虎科 系统发育树 种组 海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耳疣壁虎 被引量:2
8
作者 张小冰 郭萃文 《野生动物》 2000年第1期7-7,共1页
在爬行动物中,壁虎科壁虎属的种类不多,全世界共有20种.分布在中国的有8种,即大壁虎(Gekko gecko).耳疣壁虎(Gekko auriverrucosus)、无蹼壁虎(Gekko swinhonis)。
关键词 耳疣壁虎 壁虎科 形态特征 生活习性 经济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善祛顽疾的壁虎 被引量:2
9
作者 华安 《家庭中医药》 2005年第2期53-53,共1页
壁虎,又名蝎虎、天龙、守宫、盐蛇,为壁虎科爬行动物,是一种充满神奇的小生物。当它受到强烈攻击处于险境,或尾巴被敌人咬住以后,可以自断尾巴,让扭动的尾巴迷惑敌人。自己则逃之夭夭,过一段时间,再长出一条新尾巴来。壁虎主产... 壁虎,又名蝎虎、天龙、守宫、盐蛇,为壁虎科爬行动物,是一种充满神奇的小生物。当它受到强烈攻击处于险境,或尾巴被敌人咬住以后,可以自断尾巴,让扭动的尾巴迷惑敌人。自己则逃之夭夭,过一段时间,再长出一条新尾巴来。壁虎主产于我国南方温暖地带,常白天栖息在房檐、墙缝、天花板或门窗的缝隙间,夜间外出觅食活动。在灯光处捕食蚊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顽疾 壁虎科 蚊蝇 夜间 尾巴 天龙 温暖 断尾 南方 栖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壁虎:一种新发现的抗癌良药
10
作者 廉洁 《家庭中医药》 2018年第5期76-77,共2页
壁虎,又名守宫、壁宫、蝎虎、天龙、爬壁虎等,是古代所指"五毒(其他四毒是蛇、蝎子、蜈蚣、蟾蜍)"之一,为壁虎科动物无蹼壁虎或其他几种壁虎的全体,是常用的动物药。壁虎的家族很大,总数约有750多种。以常入药的无蹼壁虎而言,全长... 壁虎,又名守宫、壁宫、蝎虎、天龙、爬壁虎等,是古代所指"五毒(其他四毒是蛇、蝎子、蜈蚣、蟾蜍)"之一,为壁虎科动物无蹼壁虎或其他几种壁虎的全体,是常用的动物药。壁虎的家族很大,总数约有750多种。以常入药的无蹼壁虎而言,全长约12厘米,体与尾差不多等长,头扁宽,头体的背面覆以细鳞,四肢及尾部有深色横纹,主要分布于华北一带。其他如多疣壁虎分布于我国中部,无疣壁虎分布于我国东南一带,蹼趾壁虎分布于两广,皆可入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蹼壁虎 抗癌 动物药 壁虎科 蝎子 入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蛤蚧的科学饲养
11
作者 计光辅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07年第1期25-25,共1页
关键词 学饲养 蛤蚧 壁虎 壁虎 壁虎科 爬行纲 体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壁虎入药治恶疾顽症
12
作者 范士忠 《家庭中医药》 2007年第9期66-66,共1页
壁虎,亦称守宫、蝎虎、天龙、盐蛇、爬壁虎等,属壁虎科爬行动物。它的家族不小,总数约有750种。我国产的为多疣壁虎,主要分布于四川、贵州、甘肃、陕西、山西、湖南、湖北、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台湾等地。这类小爬虫趾上有趾... 壁虎,亦称守宫、蝎虎、天龙、盐蛇、爬壁虎等,属壁虎科爬行动物。它的家族不小,总数约有750种。我国产的为多疣壁虎,主要分布于四川、贵州、甘肃、陕西、山西、湖南、湖北、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台湾等地。这类小爬虫趾上有趾垫,上面有小钩,可抓住物体表面上十分微小的不规则处,所以能在墙壁上活动。乃至天花板上也能行动自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壁虎科 顽症 入药 爬行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守宫”壁虎怎会藏毒?
13
作者 刘绍贵 《中医健康养生》 2020年第6期16-17,共2页
在民间有“愿打十条蛇,不杀家壁虎”之说,据说是因为壁虎通“庇护”,被寄予庇护、守护的意义。同时,有不少人喜欢在自家汽车后备箱外贴壁虎的小装饰,亦是有守护行车安全的美好寓意。壁虎为何被称为“守宫”壁虎之所以被称为守宫是因为... 在民间有“愿打十条蛇,不杀家壁虎”之说,据说是因为壁虎通“庇护”,被寄予庇护、守护的意义。同时,有不少人喜欢在自家汽车后备箱外贴壁虎的小装饰,亦是有守护行车安全的美好寓意。壁虎为何被称为“守宫”壁虎之所以被称为守宫是因为其常在屋壁之上,也被称为壁宫。现代中药著作中,“守宫”之名已少用,而多以“壁虎”称之。中药壁虎是爬行纲有鳞目壁虎科动物多疣壁虎或无蹼壁虎的全体,同属动物蹼趾壁虎、铅山壁虎亦同等入药。多在夏、秋季捕捉,可于夜间用灯光诱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中药 守宫 壁虎科 无蹼壁虎 行车安全 蹼趾壁虎 爬行纲 多疣壁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壁虎的粘着力从何而来
14
《生活教育》 2007年第S1期31-31,共1页
壁虎的"粘性"足趾帮助它紧贴于墙壁、天花板,甚至正在遭受龙卷风袭击的树叶之上。由于其粘着力特别强劲。
关键词 粘着力 学家 壁虎科 手术 龙卷风 刚毛 表面分子 天花板 苏格兰 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壁虎”——蛤蚧
15
作者 李炳明 《家庭中医药》 1998年第5期46-46,共1页
蛤蚧是壁虎科的爬行类动物,它有四只脚,拖着一条几乎和身体一样长的尾巴。蛤蚧的视力差,白天总是躲在石缝、石洞、树洞和屋檐或墙缝中休息,晚上出来活动,找东西吃。它有一手绝技,能在笔直的悬崖峭壁和光滑的地方上灵敏地爬行,甚至能在... 蛤蚧是壁虎科的爬行类动物,它有四只脚,拖着一条几乎和身体一样长的尾巴。蛤蚧的视力差,白天总是躲在石缝、石洞、树洞和屋檐或墙缝中休息,晚上出来活动,找东西吃。它有一手绝技,能在笔直的悬崖峭壁和光滑的地方上灵敏地爬行,甚至能在天花板上颠倒着身子走路,这是它的脚趾头内面长满了皱褶吸盘的缘故。人们看到它犹如壁上的老虎,所以就给它起了个“大壁虎”的绰号。 蛤蚧的食物是螟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壁虎 蛤蚧 壁虎科 《本草纲目》 脚趾头 临床观察 动物淀粉 类动物 月经不调 现代药理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温、摄食、断尾和雌体繁殖状态对原尾蜥虎运动表现的影响 被引量:14
16
作者 徐大德 计翔 +1 位作者 陆洪良 林植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745-1755,共11页
设计4项实验研究4种内外因素(环境温度、摄食、断尾和怀卵状态)导致的肇庆原尾蜥虎运动表现种群内变异。环境温度通过影响体温而影响原尾蜥虎运动表现。两性成体疾跑速均具有在低体温范围内随体温升高而加快、在高体温范围内随体温升高... 设计4项实验研究4种内外因素(环境温度、摄食、断尾和怀卵状态)导致的肇庆原尾蜥虎运动表现种群内变异。环境温度通过影响体温而影响原尾蜥虎运动表现。两性成体疾跑速均具有在低体温范围内随体温升高而加快、在高体温范围内随体温升高而降低的一般模式。在任何体温下成年雌体的疾跑速均略大于雄体,但两者平均值在统计上无显著差异。体温对原尾蜥虎最大持续运动距离的影响存在两性间差异。成年雌体的最大持续运动距离在低体温范围(从17℃到27℃)内随体温升高而增加,而在相对较高的体温范围(从27℃到37℃)内无显著变化,成年雄体在实验体温范围(从17℃到37℃)内无显著变化;在任何体温下成年雌体的最大持续运动距离均显著大于雄性。性别与体温相互作用对最大持续运动距离有显著影响。两性个体的平均疾跑速和最大持续运动距离呈显著的正相关。当去除最大持续运动距离差异的影响后发现,疾跑速两性差异统计上仍不显著。摄食、尾自切和雌体怀卵在两个实验温度下(27℃和31℃)均减小壁虎疾跑速;而仅尾自切减小壁虎的最大持续运动距离,摄食和雌体怀卵对其无影响。以上3种因子分别与体温、性别的交互作用均不显著。这些结果说明生理限制和尾自切是原尾蜥虎运动能力变异的重要来源。一些内外因素能近因性诱导蜥蜴功能表现发生一定程度的种群内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壁虎科 原尾蜥虎 体温 运动表现 怀卵雌体 摄食 尾自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尾蜥虎的选择体温、热耐受性和食物同化的热依赖性 被引量:8
17
作者 徐大德 安虹 +1 位作者 陆洪良 计翔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59-965,共7页
(Tsel)、热耐受性和体温对食物同化的影响。Tsel无显著的日时间变化,两性个体的Tsel、临界低温(CTMin)和临界高温(CTMax)无显著的差异。Tsel、CTMin和CTMax的平均值分别为30.9℃、3.2℃和43.3℃。体温对动物食物通过时间有显著的影响。... (Tsel)、热耐受性和体温对食物同化的影响。Tsel无显著的日时间变化,两性个体的Tsel、临界低温(CTMin)和临界高温(CTMax)无显著的差异。Tsel、CTMin和CTMax的平均值分别为30.9℃、3.2℃和43.3℃。体温对动物食物通过时间有显著的影响。在25℃-33℃范围内,食物通过时间随体温升高而缩短;体温超过33℃后,食物通过时间随体温升高而延长。温度对原尾蜥虎的摄食量、表观消化系数(ADC)和同化效率(AE)有显著的影响。在25℃-37℃范围内,动物在低体温下(25℃和27℃)的摄食量、ADC和AE小于更高体温下动物的对应数值。种间比较结果显示,原尾蜥虎是生活于南方的蜥蜴中具有较强耐受极端体温的种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壁虎科 原尾蜥虎 选择体温 热耐受性 食物通过时间 食物同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吐鲁番沙虎的活动节律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量:18
18
作者 宋玉成 赵蕙 时磊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2-25,共4页
2008年4月至9月,在野外对吐鲁番沙虎的活动节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吐鲁番沙虎是严格的夜行性物种。整个活动时期,吐鲁番沙虎的日活动节律都呈现单峰模式。吐鲁番沙虎的活动节律存在季节性变化。风沙天气延缓了吐鲁番沙虎的出洞活动时... 2008年4月至9月,在野外对吐鲁番沙虎的活动节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吐鲁番沙虎是严格的夜行性物种。整个活动时期,吐鲁番沙虎的日活动节律都呈现单峰模式。吐鲁番沙虎的活动节律存在季节性变化。风沙天气延缓了吐鲁番沙虎的出洞活动时间;阴雨天气延长了吐鲁番沙虎的活动节律高峰期的持续时间。吐鲁番沙虎秋季成幼体活动节律有差异,成体活动高峰持续时间和活动强度均小于幼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壁虎科 吐鲁番沙虎 活动节律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尾蜥虎(Hemidactylus bowringii)雄性生殖周期的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秋金 肖义军 +1 位作者 陈友铃 高建民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6期589-592,共4页
对福州产的原尾蜥虎(Hemidactylusbowringii) 雄性生殖周期的研究结果表明:10 月份精子发生开始新的周期性复生,精原细胞发育进入增殖期,中旬曲细精管除精原细胞外尚有较多的初级精母细胞;11 月初已有... 对福州产的原尾蜥虎(Hemidactylusbowringii) 雄性生殖周期的研究结果表明:10 月份精子发生开始新的周期性复生,精原细胞发育进入增殖期,中旬曲细精管除精原细胞外尚有较多的初级精母细胞;11 月初已有较多的精细胞,曲细精管管腔中开始出现少量的精子;12 月份,生精活动非常活跃,输精管始见有成熟的精子,12 月下旬进入冬眠期,成熟的精子释放到输精管中过冬,冬眠期间生精活动趋于停滞,表现为曲细精管管径和生精上皮厚度都有所下降;次年3 月底4 月初陆续出蛰,生精活动又恢复并逐渐增强,4、5 月份精子发生相当活跃,6 月份是精子发生的高峰期,也是交配繁殖的高峰期;原尾蜥虎一年只繁殖一次,繁殖期过后,7 ~9 月份,生精活动逐渐减弱,曲细精管的管腔逐渐消失,初级、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逐渐减少、退化,精子逐渐退化、消失,到9 月下旬曲细精管和输精管都见不到精子,此时的曲细精管主要由精原细胞组成,一个周期到此结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壁虎科 原尾蜥虎 雄性 生殖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疣尾蜥虎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及其基因组成(英文) 被引量:1
20
作者 严洁 周建丽 +1 位作者 田超 周开亚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7-82,共6页
测定了疣尾蜥虎(Hemidactylus frenatus)的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序列全长为16 891 bp,包括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2个rRNA基因和22个tRNA基因.除大部分基因由重链编码外,仅1个蛋白编码基因和8个tR-NA基因由轻链编码.碱基组成的偏好与其他... 测定了疣尾蜥虎(Hemidactylus frenatus)的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序列全长为16 891 bp,包括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2个rRNA基因和22个tRNA基因.除大部分基因由重链编码外,仅1个蛋白编码基因和8个tR-NA基因由轻链编码.碱基组成的偏好与其他脊椎动物线粒体DNA接近.没有发现长的基因间隔区,说明该基因组的结构十分紧凑.基因组的组成与典型脊椎动物的相近,即没有发现重排、基因或控制区的重复等在其它有鳞类动物中出现过的异常特征.除单性生殖的壁虎外,现有的壁虎类线粒体基因组在基因含量和顺序上是一致的.作为蜥虎属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的惟一代表,该序列有望在有鳞类系统发生的推断上发挥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疣尾蜥虎 壁虎科 壁虎 线粒体基因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