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9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与民族地区现代化内在机理研究
1
作者 王伟 韩文清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4-143,共10页
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是其立足于世界文明百花园中的独特标识,是中华民族独树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文明根基和中华民族现代化的动力源泉。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赋予民族地区现代化独特性,需走基于“四个共同”、把握“两个结合”和坚持“以人... 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是其立足于世界文明百花园中的独特标识,是中华民族独树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文明根基和中华民族现代化的动力源泉。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赋予民族地区现代化独特性,需走基于“四个共同”、把握“两个结合”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道路;中华文明突出的统一性赋予民族地区现代化一体性,要坚持“人心相聚、价值相通”的精神归一,“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利益归一以及“四个与共”的命运归一的一体性现代化;中华文明突出的包容性赋予民族地区现代化共融性,要继承和发扬兼容并包、和而不同与天下大同的历史属性;中华文明突出的创新性赋予民族地区现代化开创性,必须坚持强劲韧性并以新型理论与制度,走出富有民族地区特色的独特路径;中华文明突出的和平性赋予民族地区现代化道义性,要坚持各族人民共享的现代化,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求世界人民共同繁荣的现代化。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是民族地区现代化的价值指引与路径导向,民族地区现代化是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生动阐释和集中彰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明突出特性 民族地区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地区现代化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学术研讨会综述
2
作者 张露 蒋昊谕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9-191,共3页
2024年8月24日,由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四川师范大学联合主办,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四川师范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四川省社科研究基地中国近现代西南区域政治与社会研究中心、教育部社科重大课题攻关项... 2024年8月24日,由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四川师范大学联合主办,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四川师范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四川省社科研究基地中国近现代西南区域政治与社会研究中心、教育部社科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近代边疆学术史资料整理与研究”课题组、四川省虚拟教研室“中国边疆民族共同体历史课程群”、《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共同承办的“民族地区现代化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学术研讨会在成都隆重举行,来自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厦门大学、四川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云南大学、四川省民族研究所、西南民族大学等高校及科研院所的10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师范大学 西南民族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课程群 边疆民族 社科研究 师范大学学报 民族地区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地区现代化的历时性考察及经验启示
3
作者 包秀琴 周宽 张新颖 《前沿》 2024年第3期33-44,共12页
民族地区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民族地区并未同步获得民主解放;改革开放时期,民族地区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中国共产党结合不同时期社... 民族地区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民族地区并未同步获得民主解放;改革开放时期,民族地区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中国共产党结合不同时期社会发展情况和民族特色,系统地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促进现代化发展,取得了历史成就。通过历时性考察中国共产党对民族地区现代化的探索进程,总结梳理民族地区在坚持党的领导下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共同富裕的经验启示,有助于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民族地区现代化 历时性考察
原文传递
王晓晖: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促进民族团结共同富裕 在推进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上取得更大进展
4
《四川统一战线》 2024年第5期14-15,共2页
9月3日至5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晓晖前往甘孜州石渠县、德格县、白玉县调研。他强调,要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促进民族团结和共同富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9月3日至5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晓晖前往甘孜州石渠县、德格县、白玉县调研。他强调,要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促进民族团结和共同富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推进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上取得更大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晓 生态优先 民族地区现代化 德格县 共同富裕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石渠县 全面深化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区现代化评价的客观赋权法比较 被引量:46
5
作者 宋彦蓉 张宝元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82-86,共5页
文章基于地区现代化水平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变异系数法以及复相关系数法分别为指标赋权。在相关实例下,发现熵值法与变异系数法赋权结果相似,均有助于加强落后地区对表现最差的指标的关注,但易与实际中全面评价的目的背离,同时熵值... 文章基于地区现代化水平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变异系数法以及复相关系数法分别为指标赋权。在相关实例下,发现熵值法与变异系数法赋权结果相似,均有助于加强落后地区对表现最差的指标的关注,但易与实际中全面评价的目的背离,同时熵值法对指标信息量更加敏感,信息量大的指标对应权重更大;复相关系数法赋权与前两者差异较大,与实际要求更贴近,利于地区关注各个方面;当指标间相关性很强时,权重变化对评价结果影响不大,在地区现代化评价中三种赋权方法下的评价结果通过了一致性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观赋权法 地区现代化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文化转型背景下的地区现代化、价值取向和行为倾向关系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李倩倩 薛求知 《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99-806,共8页
以中国文化转型为背景,以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变化为切入点,以自我构念和社会期望为测量指标,运用794份问卷调查数据与统计年鉴相关信息,实证检验了现代化对价值取向和行为倾向的影响。结果发现,以经济发展为主要表现的现代... 以中国文化转型为背景,以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变化为切入点,以自我构念和社会期望为测量指标,运用794份问卷调查数据与统计年鉴相关信息,实证检验了现代化对价值取向和行为倾向的影响。结果发现,以经济发展为主要表现的现代化是中国文化转型的内驱力,自我构念分为依赖、独立和个性3个维度,社会期望则包括坚持和妥协两维度。代表集体主义价值取向的依赖自我构念减弱,独立和个性自我构念则增强;依赖自我构念对妥协倾向有显著正向影响,对坚持倾向则有显著负向影响;独立和个性自我构念对行为倾向的影响多样。中国人在遇到自我与群体观点差异时,坚持自我而非向群体妥协的行为倾向日益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区现代化 价值观 自我构念 社会期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现代化过程与教育机会均等 被引量:3
7
作者 滕星 苏红 《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9-11,共3页
我国是一个拥有12亿人口的多民族国家。1995年全国人口抽查公布的资料表明,56个少数民族总人口是1亿零8百万,占全国人口的8.98%。尽管少数民族占全国总人口比重不大,但分布十分广阔,在全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仅民族自治地方的面积... 我国是一个拥有12亿人口的多民族国家。1995年全国人口抽查公布的资料表明,56个少数民族总人口是1亿零8百万,占全国人口的8.98%。尽管少数民族占全国总人口比重不大,但分布十分广阔,在全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仅民族自治地方的面积就约达61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64.3%。几乎全部的森林资源、矿产资源、名贵药材、热带作物及畜牧业基地均分布在少数民族地区,而且边境90%的地区为少数民族所居,还有20多个民族跨境居住。这些因素使中国少数民族和民族自治地区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民族教育担负着培养大批民族地区“四化”建设人才的重任,与民族地区现代化乃至中国现代化关系密切。因此,在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民族教育的振兴,实现教育机会均等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少数民族地区 少数民族教育 民族地区现代化 少数民族人口 教育机会均等 现代化过程 东部沿海地区 少数民族学生 教学质量 民族自治地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民族地区现代化的起点、分期和特点 被引量:5
8
作者 吴建国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6-21,共6页
本文考察了民族地区现代化的起点、分期、基本特点等问题 ,论述了民族地区在全国小康、现代化中的关键地位 ,认为民族地区是全国小康和现代化建设的重点与难点所在。在制订小康战略目标时 ,必须因地制宜 。
关键词 民族地区现代化 起点 分期 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区现代化水平的模型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黄永兴 宗阳国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4期416-420,共5页
基于《中国现代化报告2004》提出的指标体系,在灰色关联度与因子分析法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模糊Borda组合法就我国各地区现代化水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我国内地综合现代化水平差异比较大,北京、上海、天津位列三甲,且评价方法具有相对... 基于《中国现代化报告2004》提出的指标体系,在灰色关联度与因子分析法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模糊Borda组合法就我国各地区现代化水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我国内地综合现代化水平差异比较大,北京、上海、天津位列三甲,且评价方法具有相对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区现代化 综合评价 灰色关联度分析法 因子分析法 模糊Borda组合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区现代化理论与战略——《中国现代化报告2004》主要结果及观点 被引量:3
10
作者 何传启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04年第2期136-140,共5页
关键词 地区现代化 《中国现代化报告2004》 国家现代化 地区互动 生产力水平 服务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地区现代化理论若干观点解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何传启 《理论与现代化》 2005年第6期4-10,共7页
本文以世界18个国家171个地区现代化的历史事实为基础,分析了地区现代化的规律、特征和政策,包括地区现代化的理论意义、两个阶段、四个目标、三条路径、不平衡性和模式多样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中国地区现代化的长期性、艰巨性、整体性... 本文以世界18个国家171个地区现代化的历史事实为基础,分析了地区现代化的规律、特征和政策,包括地区现代化的理论意义、两个阶段、四个目标、三条路径、不平衡性和模式多样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中国地区现代化的长期性、艰巨性、整体性和多样性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区现代化 理论 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区现代化差异分析与比较--以中部六省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朱丽萌 《学习与实践》 2009年第4期17-22,共6页
本文综合考虑经济、社会、生态以及人的发展等因素,以基本实现现代化为前提,以中部六省为例,选择了评价地区现代化的5大类共26项指标,用于分析和比较地区现代化进程。研究表明,中部六省综合现代化水平普遍偏低。其中,实现程度最好的是... 本文综合考虑经济、社会、生态以及人的发展等因素,以基本实现现代化为前提,以中部六省为例,选择了评价地区现代化的5大类共26项指标,用于分析和比较地区现代化进程。研究表明,中部六省综合现代化水平普遍偏低。其中,实现程度最好的是社会现代化,其次是经济现代化,科技教育现代化、生活现代化实现程度普遍较低,但科技教育现代化和生活现代化推进速度相对较快,仅生态现代化程度波动较大。中部六省均将在21世纪中叶前基本实现现代化,但有些指标实现有一定难度。中部六省地区现代化各有其优势与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区现代化 现代化进程 中部六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大开发与西部地区现代化建设 被引量:1
13
作者 江世银 《四川行政学院学报》 2004年第5期77-79,共3页
西部大开发是我国本世纪前半叶实现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西部的工业化、城镇化和信息化进程将与东中部地区融为一体。如何协调东中西三大地带关系 ,是中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课题。受西部地区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 西部大开发是我国本世纪前半叶实现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西部的工业化、城镇化和信息化进程将与东中部地区融为一体。如何协调东中西三大地带关系 ,是中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课题。受西部地区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西部地区现代化还相当落后。当前 ,对于西部地区来说 ,缩小地区发展差距 ,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加快现代化建设 ,需要处理和解决好西部地区的农村现代化、工业化、城镇化和信息化四个方面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大开发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西部地区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所有的兄弟民族地区都现代化”──周恩来实现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现代化启动的思路
14
作者 李方祥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1期7-11,共5页
关键词 少数民族地区 周恩来 民族地区现代化 少数民族干部 社会改革 兄弟民族 区域自治 建设社会主义 各民族 宗教信仰
全文增补中
经济文化发展与民族地区现代化研究——关于中国西部民族地区现代化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炜 封希德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年第3期20-27,共8页
一、地区现代化途径探索:经济文化协调发展与地区现代化发展经验的启迪。党的十四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发展,必将带来我国社会发展中新的、巨大的、空前的、深层次的结构转换与重新构... 一、地区现代化途径探索:经济文化协调发展与地区现代化发展经验的启迪。党的十四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发展,必将带来我国社会发展中新的、巨大的、空前的、深层次的结构转换与重新构造的运动。这是绵延数千年中国传统社会根本变革的又一个新开端。目前,变革的势头方兴未艾,其重要的表现就是:中国正从自给、半自给的产品经济社会、计划经济社会进一步向生产社会化、商品化的市场经济社会转化;从农业、农业——工业社会向现代工业化社会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经济文化 西部民族地区 民族地区现代化 协调发展 经济文化发展 西部发展 现代化建设 发展经验 现代化进程 发展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美地区现代化进程缓慢的原因 被引量:2
16
作者 郝惠 《天中学刊》 1992年第3期56-59,65,共5页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并没有象北美独立战争那样为自身经济带来高速的发展,独立后经济一直发展缓慢。在那片富饶的土地上,至今仍然遍布战争、流血、动乱和贫困,社会发展相对停滞,现代化障碍重重。这些问题始终困扰着拉美各国政府。
关键词 地区现代化 经济发展水平 相对停滞 拉美国家 大地产制 考迪罗 拉美经济 拉美地区 经济发展战略 出口产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科技规划应考量对地区现代化的协调与带动
17
作者 吴君 王霁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7年第2期186-188,共3页
分析了地区现代化差距拉大和地区科技发展极不协调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指出,国家科技规划应考量对地区现代化的协调与带动。
关键词 国家科技规划 地区现代化 现代化差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的“五个协同”发展之路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智勇 文传浩 《当代贵州》 2022年第52期45-47,共3页
民族地区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式现代化是民族地区现代化的价值导向和路径指引。推动民族地区现代化既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内在要求,也是推动民族地区融入与服务全国新发展格局、实现高... 民族地区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式现代化是民族地区现代化的价值导向和路径指引。推动民族地区现代化既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内在要求,也是推动民族地区融入与服务全国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地区现代化 价值导向 发展的现实 发展之路 内在要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末广西地区现代化历史进程初探
19
作者 吴永威 《新东方》 2007年第7期32-34,共3页
迄今为止,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依照其启动方式和启动时间的不同,可以划分为内源性早发型现代化和外源性后发型现代化两种类型,即“早发内生型”和“后发外生型”的不同现代化进程。前者中,最典型的是西欧国家的现代化进程。这种... 迄今为止,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依照其启动方式和启动时间的不同,可以划分为内源性早发型现代化和外源性后发型现代化两种类型,即“早发内生型”和“后发外生型”的不同现代化进程。前者中,最典型的是西欧国家的现代化进程。这种类型的现代化具有自发渐进性,其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变迁是自发的,动力是内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区现代化 历史进程 后发型现代化 现代化进程 广西 清末 人类社会 西欧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相学习语言文字是实现民族地区现代化的战略措施
20
作者 杨秉一 《语言与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6-7,共2页
目前,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语言障碍”影响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的信息传递,影响了省区之间、兄弟民族之间各方面的合作、交流和发展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横向经济联系,影响了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事... 目前,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语言障碍”影响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的信息传递,影响了省区之间、兄弟民族之间各方面的合作、交流和发展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横向经济联系,影响了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各方面技术人才的迅速成长。如不迅速改变这种情况,不仅会影响少数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的进程,而且会影响到平等、团结、友爱、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体现。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性措施就是提倡和大力组织各民族人民,特别是各族干部互相学习语言文字,努力发展双语教育,培养更多的兼通双语的各类人才。提倡和普及双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区现代化 战略措施 横向经济联系 语言文字 少数民族地区 双语教学 现代化建设 文化知识 一个问题 信息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