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9篇文章
< 1 2 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工科视域下土建类学生实践能力影响因素及培养途径研究
1
作者 刘顺青 梅岭 +2 位作者 徐浩青 侯贺营 王玉英 《江苏科技信息》 2025年第1期79-82,共4页
良好的实践能力是土建类学生顺利就业的重要条件。为探索高校土建类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途径,提高学生自身能力与社会的融合度,在实践能力结构分析的基础上,文章通过分析影响实践能力培养的主要因素,从专业课程体系、实验及实训条件、教... 良好的实践能力是土建类学生顺利就业的重要条件。为探索高校土建类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途径,提高学生自身能力与社会的融合度,在实践能力结构分析的基础上,文章通过分析影响实践能力培养的主要因素,从专业课程体系、实验及实训条件、教师工程实践能力以及校企合作4个方面对该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途径进行探讨研究。研究结果可为土建类专业学生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土建类学生 实践能力 影响因素 培养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建造”引领下高职交通土建类专业升级与改造的路径研究
2
作者 沈力 程海潜 《科技风》 2025年第4期50-52,共3页
随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行业的“数智化”升级发展和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对传统交通土建类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以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专业进行改造升级势在必行。本文梳理了传统交通土建类专业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专业知识结构、培... 随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行业的“数智化”升级发展和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对传统交通土建类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以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专业进行改造升级势在必行。本文梳理了传统交通土建类专业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专业知识结构、培养保障条件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内涵向“数”迭代、环境向“数”升级的专业改造思路,通过升级培养方案、改造课程体系、更新课程内容、革新培养模式、拓新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方法、打造教学团队等路径协同实现,并以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路桥专业群为例进行了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数字化 交通土建类专业 升级改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
3
作者 陈剑波 《安徽建筑》 2025年第2期109-112,共4页
土建类专业作为传统工科专业,肩负着为社会培养卓越人才的责任。培养的人才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应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具有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心。这就需要坚持将土建专业课的技能教育和思政课程的人文素质教育同向同... 土建类专业作为传统工科专业,肩负着为社会培养卓越人才的责任。培养的人才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应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具有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心。这就需要坚持将土建专业课的技能教育和思政课程的人文素质教育同向同行,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文章从制订融合思政教育教学大纲、重构课程思政内容体系、构建课程思政教学实施方案、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建设思政教学团队等多个方面着手,推进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土建类专业 教学体系 高职院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教育服务新质生产力的现实意义与推进路径——以交通土建类专业为例
4
作者 沈力 《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92-95,共4页
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一体推进形成良性循环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举措。职业教育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具有基础性作用,可以提高劳动力素质、改进生产技术、提高生产效率、促进成果转化。结合交通基础设施发展方向,梳理交通... 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一体推进形成良性循环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举措。职业教育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具有基础性作用,可以提高劳动力素质、改进生产技术、提高生产效率、促进成果转化。结合交通基础设施发展方向,梳理交通土建新质生产力内涵,探讨交通土建类专业服务行业新质生产力的现实意义及路径,并提出职业教育服务新质生产力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新质生产力 交通土建类专业 推进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DCA循环的土建类专业顶岗实习质量监控体系研究
5
作者 胡志明 《石材》 2025年第2期79-81,共3页
为进一步突出顶岗实习的效果,研究以PDCA循环机制入手,充分参考顶岗实习中的常见问题,阐述构建顶岗实习质量监督体系的必要条件。最终基于PDCA循环提出顶岗实习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方向,期望能助力土建类专业教学改革。
关键词 PDCA循环 土建类专业 顶岗实习 质量监控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建类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路径研究
6
作者 周显超 程研博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5年第1期113-116,共4页
探索土建类高校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路径。研究依据文献综述与理论分析,提出了课程整合、创新教学、校企协作及能力培养的综合模型。发现教育融合需要超越传统教学,采纳多样化方法,并通过实践加强学生技能。教育模式的此类创... 探索土建类高校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路径。研究依据文献综述与理论分析,提出了课程整合、创新教学、校企协作及能力培养的综合模型。发现教育融合需要超越传统教学,采纳多样化方法,并通过实践加强学生技能。教育模式的此类创新对学生在动态土建行业的成长至关重要。为适应行业趋势,建议高校实施持续的教育改革评估,确保教育与行业进步同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建类 高等教育 专业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ISM-MICMAC的土建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影响因素研究
7
作者 李海波 康金鹏 +1 位作者 赵丽 王晨 《创新与创业教育》 2025年第1期154-162,共9页
培养适应建筑新业态发展需要的土建类拔尖创新人才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明晰各影响因素的层次关系和关键因素对提升土建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效能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文献梳理和专家访谈,分别从高校、学生、企业和宏观环境四个维度筛选... 培养适应建筑新业态发展需要的土建类拔尖创新人才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明晰各影响因素的层次关系和关键因素对提升土建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效能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文献梳理和专家访谈,分别从高校、学生、企业和宏观环境四个维度筛选确定了18个土建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影响因素。基于改进的解释结构模型与交叉影响矩阵相乘法,构建了土建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影响因素的层级结构模型和驱动力—依赖度分布图,进而厘清影响因素之间的作用路径。根据关键影响因素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培养土建类拔尖创新人才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建类拔尖创新人才 人才培养 影响因素 ISM-MICMA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型本科院校土建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8
作者 郝丽君 梁丽浩 +1 位作者 石小冬 韩澎涛 《安徽建筑》 2025年第2期118-120,共3页
在“大思政”背景下,新时代高校教育改革中提高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契合度变得至关重要。文章立足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针对土建类专业教育分析课程思政建设的融入途径,探索实现课程思政目标的有效教学路径。在“建筑结构抗... 在“大思政”背景下,新时代高校教育改革中提高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契合度变得至关重要。文章立足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针对土建类专业教育分析课程思政建设的融入途径,探索实现课程思政目标的有效教学路径。在“建筑结构抗震”专业课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深入挖掘思政元素,总结出一套适合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体系建设的方法,为进一步深化课程思政的实践创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 土建类专业 教学改革 课程思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IM技术的应用型高校土建类跨专业联合毕业设计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2
9
作者 万军 吴浪 先知平 《科技风》 2024年第6期31-33,共3页
通过分析土木类专业毕业设计现状,在数字化背景下,结合行业需求,将BIM技术应用于毕业设计实践教学环节,构建联合毕业设计教学实施体系,实现跨专业协同设计,各专业的学生都能充分演绎本专业工程师的角色,学生大工程意识、沟通能力、创新... 通过分析土木类专业毕业设计现状,在数字化背景下,结合行业需求,将BIM技术应用于毕业设计实践教学环节,构建联合毕业设计教学实施体系,实现跨专业协同设计,各专业的学生都能充分演绎本专业工程师的角色,学生大工程意识、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能适应信息化时代下工程建设行业对人才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M 土建类 跨专业 毕业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土建类专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实践路径研究
10
作者 胡立群 赵程程 赵丽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35-38,共4页
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建筑教育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这不仅为教育创新提供了新机遇,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结合高职土建类专业教育的教学资源数字化、教学方法创新、教育管理信息化以及产教融合等方面的现状,并针对实践中的具... 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建筑教育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这不仅为教育创新提供了新机遇,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结合高职土建类专业教育的教学资源数字化、教学方法创新、教育管理信息化以及产教融合等方面的现状,并针对实践中的具体困境,如实践教学资源的数字化改造不全、师资队伍的数字化能力不足、学生数字素养与专业技能结合不紧密以及产教融合的深度与广度不足等问题,提出了可以通过建立校企联合项目、利用政府和行业资金、开发开放式教育资源OER(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提升教师的数字化能力、实施项目导向学习PBL(project-based learning)以及加强产教融合平台建设等措施,可以有效推动高职建筑教育的数字化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教育 土建类 数字化 实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课程思政建设虚拟教研室组建模式——以土建类专业为例
11
作者 马颖忆 刘志峰 +1 位作者 王海英 符越 《教育教学论坛》 2024年第11期169-172,共4页
“智能+”时代,虚拟教研室能够有效促进教育公平、资源共享、校际交流从而激发创新,区别于传统教研室,其在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方面能够充分体现优势。基于“学院—教研室—专业类—课程组”模式,组建了新形态基层教学组织“智能+”土建... “智能+”时代,虚拟教研室能够有效促进教育公平、资源共享、校际交流从而激发创新,区别于传统教研室,其在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方面能够充分体现优势。基于“学院—教研室—专业类—课程组”模式,组建了新形态基层教学组织“智能+”土建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虚拟教研室。充分利用“智能+”,搭建育德桥,形成了系统化的课程思政建设体系,覆盖了紧密联系、品质精良的一批高质量土建类专业“金课”、教材、教学资源库及高水平师资队伍,以期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同类高校或同类专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教研室 “智能+” 课程思政 土建类专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的土建类课程思政教学研究可视化分析
12
作者 岑晓倩 张亚庆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4年第12期186-188,共3页
为探讨土建类课程思政教学中的热点问题,并为混合式教学改革提供研究方向和对策建议。利用CiteSpace软件系统分析中国知网数据库中近五年的文献数据后得出结论:当下土建类课程思政研究已经从起步期、探索期步入高速发展阶段。“教学改... 为探讨土建类课程思政教学中的热点问题,并为混合式教学改革提供研究方向和对策建议。利用CiteSpace软件系统分析中国知网数据库中近五年的文献数据后得出结论:当下土建类课程思政研究已经从起步期、探索期步入高速发展阶段。“教学改革”“思政元素”“思政教育”“教学设计”和“立德树人”等是主要的研究热点。具体围绕课程思政、思政元素、文化自信、教学改革、思政教学、立德树人、思政课程、课程建设、思政建设和思政教育等10个主题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上线下 土建类课程 混合式教学 教学热点 教学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样式雷”工匠精神在高职土建类专业的传承研究
13
作者 唐业茂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7期63-65,共3页
“样式雷”建造了故宫、圆明园和清陵等众多皇家建筑,“样式雷”工匠精神是雷家世代在传承发展建筑技艺过程中,形成的独有精神品质。在高职土建类专业传承建筑行业内的“样式雷”工匠精神,土建类专业学生较易有认同感,易于接受,有利于... “样式雷”建造了故宫、圆明园和清陵等众多皇家建筑,“样式雷”工匠精神是雷家世代在传承发展建筑技艺过程中,形成的独有精神品质。在高职土建类专业传承建筑行业内的“样式雷”工匠精神,土建类专业学生较易有认同感,易于接受,有利于提高土建类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文章界定了对“样式雷”工匠精神的概念,提炼了“样式雷”工匠精神的内涵特征,在对我国部分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传承工匠精神现状调查和分析基础上,提出了在高职土建类专业传承“样式雷”工匠精神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样式雷 工匠精神 土建类专业 传承 精益求精 大国工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建类人才数字化转型培育实践路径研究——以青岛农业大学土木工程为例
14
作者 孟丹 冯秀梅 全洪珠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4年第11期023-026,共4页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土建类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必然趋势。本文首先分析了土建类专业发展和数字化人才培养的现状,指出当前存在的问题与挑战。随后,构建了土建类人才数字化转型培育的总体研究框架。最后,详细探讨...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土建类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必然趋势。本文首先分析了土建类专业发展和数字化人才培养的现状,指出当前存在的问题与挑战。随后,构建了土建类人才数字化转型培育的总体研究框架。最后,详细探讨了优化招生宣传措施、完善数字化人才转型协同培育过程、深化课程改革与教学资源建设、匹配学生就业岗位以及强化质量监控与评价反馈、落实持续改进机制等具体实施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建类人才 数字化转型 培育理论 实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建类专业“三接三合”的工匠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15
作者 唐业茂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66-68,共3页
在我国由“建造大国”向“建造强国”的转型升级过程中,新技术不断涌现,对土建类专业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此背景下确立“能设计、能施工、能创新、有证书、能上岗、德技双修的工匠型人才”为土建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围绕培养目... 在我国由“建造大国”向“建造强国”的转型升级过程中,新技术不断涌现,对土建类专业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此背景下确立“能设计、能施工、能创新、有证书、能上岗、德技双修的工匠型人才”为土建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围绕培养目标,构建了土建类专业“三接三合”的工匠型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以工程建设全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采用过程积分的考核评价方法,建设了建筑工程岗位教学中心,开展社会服务,为建筑行业培训岗位人才,成立工程咨询公司锻炼学生的实战能力。实践证明“三接三合”的工匠型人才培养模式成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建类专业课程设置 教学内容更新 职业道德培养 三接三合 工匠型人才培养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土建类专业思政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16
作者 黄向阳 王依晴 肖桃李 《安徽建筑》 2024年第8期91-92,126,共3页
随着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绿色建筑、生态城市、智能建造、智慧水务等新技术、新业态的出现,土建类专业人才培养不断面临新挑战,思政教育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中已是势在必行。文章以长江大学给排水专业为例,结合社会需求、学校定位和办学... 随着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绿色建筑、生态城市、智能建造、智慧水务等新技术、新业态的出现,土建类专业人才培养不断面临新挑战,思政教育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中已是势在必行。文章以长江大学给排水专业为例,结合社会需求、学校定位和办学特色,构建了专业思政核心价值指标体系及思政价值链,编制和实施了《课程思政实施细则》,打造了特色鲜明的实践育人平台。将专业的育人目标通过课程思政和专业思政的一体化设计、分层次实施、整体化推进,培养“专思融合”目标统一的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结果表明,专业思政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创业报国热情,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及专业社会声誉,为高校工科类专业的思政教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建类 专业思政 课程思政 培养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建类专业实践课程群“德才并育”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构建
17
作者 潘亮 张自国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37-141,共5页
以课程思政与实践教学的耦合互融为理论基础,分析了土建类建环专业基础实践、专业实践和综合实践三个层次的实践课程的课程思政内涵,构建了“实验中学、实习中练、设计中悟、科研中创”的全过程“德才并育”人才培养模式,为具有新时代... 以课程思政与实践教学的耦合互融为理论基础,分析了土建类建环专业基础实践、专业实践和综合实践三个层次的实践课程的课程思政内涵,构建了“实验中学、实习中练、设计中悟、科研中创”的全过程“德才并育”人才培养模式,为具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应用型土建专业人才的实践培养,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建类 实践课程 课程思政 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建类生产性实训基地综合目标达成度评价体系构建——基于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的研究
18
作者 王金敖 《教育教学论坛》 2024年第15期153-160,共8页
为构建高职院校土建类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综合目标达成度评价体系,本研究首先采用德尔菲法两轮专家咨询确定指标内容,再运用层次分析法在第三轮中确定各指标权重,最终得到包含5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和33个三级指标的评价体系。一级指... 为构建高职院校土建类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综合目标达成度评价体系,本研究首先采用德尔菲法两轮专家咨询确定指标内容,再运用层次分析法在第三轮中确定各指标权重,最终得到包含5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和33个三级指标的评价体系。一级指标按权重排序为:教学服务目标(0.449)、社会服务目标(0.298)、科研服务目标(0.092)、生产经营目标(0.083)和创新创业目标(0.077)。在二级指标权重排序的前五名中,人才培养(0.192)权重最高,其余依次为培训数量(0.129)、人才质量(0.114)、校企协同(0.105)和产品生产(0.083)。构建的评价体系,具备较强的科学依据且易于操作实施,为下一步高职院校土建类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建类 生产性实训基地 综合目标达成度 德尔菲法 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土建类专业集群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19
作者 田悦 傅柏权 王志博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24年第9期83-86,共4页
土建类专业集群是在新工科背景下,以土木工程学院为基础建立的专业集群。通过“土建特色”这个纽带将各专业进行整合,使专业集群中各专业互为支撑、互相关联又各具特色。通过分析专业集群课程体系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课程体系建设... 土建类专业集群是在新工科背景下,以土木工程学院为基础建立的专业集群。通过“土建特色”这个纽带将各专业进行整合,使专业集群中各专业互为支撑、互相关联又各具特色。通过分析专业集群课程体系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课程体系建设逻辑、课程体系构建、课程体系特点、课程体系实施条件等方面展开研究,打造产教协同育人高水平专业集群,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应用型本科 土建类专业集群 课程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