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0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唾液腺肿瘤诊治研究进展
1
作者 俞光岩 彭歆 +7 位作者 高敏 叶鹏 葛娜 贾梦琪 李炳雨 唐祖南 胡耒豪 章文博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共6页
唾液腺肿瘤是最常见的口腔颌面部肿瘤之一,根据国内7所口腔医学院口腔病理科的统计资料,在69902例口腔颌面部肿瘤中唾液腺上皮性肿瘤有23010例,占32.9%[1]。唾液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长期以来一直是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的临床特色项目,作者曾... 唾液腺肿瘤是最常见的口腔颌面部肿瘤之一,根据国内7所口腔医学院口腔病理科的统计资料,在69902例口腔颌面部肿瘤中唾液腺上皮性肿瘤有23010例,占32.9%[1]。唾液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长期以来一直是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的临床特色项目,作者曾于2015年在本刊发表《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唾液腺肿瘤研究50年回顾》一文,对2012年前的50年唾液腺肿瘤研究工作做了系统性总结[2],本文介绍近10年本课题组唾液腺肿瘤诊治研究的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唾液腺肿瘤 诊断 治疗 发病率 临床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唾液标志物预测低龄儿童龋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思维 郑黎薇 周媛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6期54-57,共4页
低龄儿童龋是儿童口腔慢性微生态失衡疾病,也是发病率最高的儿童细菌感染性疾病。低龄儿童龋进展可以导致牙髓感染,甚至全身性疾病,严重影响患儿的口腔健康及身心健康。因此,低龄儿童龋的风险评估乃至于预测对诊断及治疗方案的确定、减... 低龄儿童龋是儿童口腔慢性微生态失衡疾病,也是发病率最高的儿童细菌感染性疾病。低龄儿童龋进展可以导致牙髓感染,甚至全身性疾病,严重影响患儿的口腔健康及身心健康。因此,低龄儿童龋的风险评估乃至于预测对诊断及治疗方案的确定、减轻患儿家庭负担、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极为重要。本文总结了唾液微生物、唾液蛋白、唾液电解质、唾液代谢组等生物标志物用于低龄儿童龋预测的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当前研究的不足之处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龄儿童龋 唾液标志物 唾液微生物 唾液蛋白质 唾液电解质 唾液代谢组 龋病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芍、大血藤延缓干燥综合征唾液腺损伤的疗效及机制研究
3
作者 刘瑞华 唐晓颇 +4 位作者 郭子琳 杨可非 刘文靖 周新尧 姜泉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5年第2期252-258,共7页
目的观察赤芍、大血藤对干燥综合征(Sjogren's syndrome,SS)唾液腺损伤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可能通过白细胞介素(IL)-2调节滤泡辅助性T细胞(Tfh)/调节性T细胞(Treg)失衡延缓腺体损伤的生物作用机制。方法雌性NOD小鼠随机分为5组,即... 目的观察赤芍、大血藤对干燥综合征(Sjogren's syndrome,SS)唾液腺损伤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可能通过白细胞介素(IL)-2调节滤泡辅助性T细胞(Tfh)/调节性T细胞(Treg)失衡延缓腺体损伤的生物作用机制。方法雌性NOD小鼠随机分为5组,即模型组、赤芍组、大血藤组、芍藤组、IL-2组,每组10只。10只雌性BALB/c小鼠作为正常组。9周龄开始干预,赤芍组、大血藤组、芍藤组分别予赤芍水煎液、大血藤水煎液、芍藤水煎液灌胃,每日1次;IL-2组予注射用重组人IL-2皮下注射,隔日1次,各组干预共3周。干预期间观测各组小鼠一般情况、饮水量、唾液流率。干预结束后采用HE染色法评估颌下腺病理改变、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颌下腺IL-2表达情况,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Tfh、Treg细胞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饮水量明显增多(P<0.05),唾液流率明显降低(P<0.05),颌下腺病理评分明显增高(P<0.05),颌下腺IL-2表达明显降低(P<0.05),脾脏Tfh/Treg细胞比例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赤芍组、大血藤组、芍藤组、IL-2组的饮水量均明显降低(P<0.05),唾液流率明显增多(P<0.05),颌下腺病理评分下降(P<0.05),IL-2的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Tfh/Treg细胞比例均有明显下调(P<0.05),各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赤芍、大血藤能够减轻NOD小鼠颌下腺淋巴细胞浸润,改善腺体结构和功能,增加唾液分泌。赤芍、大血藤可能通过调节IL-2水平恢复Tfh/Treg稳态从而发挥其治疗SS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综合征 唾液腺损伤 赤芍 大血藤 Tfh/Treg平衡 IL-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健砂添加唾液乳杆菌SNK-6对肉鸽生产性能和压力应激的影响
4
作者 吴凡 侯浩宾 +4 位作者 李欣 蔡霞 朱丽慧 姚俊峰 严华祥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0-55,共6页
研究旨在探讨保健砂中添加唾液乳杆菌SNK-6对白卡奴亲鸽、乳鸽和童鸽的生产性能以及童鸽压力应激的影响。试验选取684对亲鸽,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9个重复,每个重复38对。试验组添加唾液乳杆菌SNK-6保健砂(1×10^(8)CFU/只)... 研究旨在探讨保健砂中添加唾液乳杆菌SNK-6对白卡奴亲鸽、乳鸽和童鸽的生产性能以及童鸽压力应激的影响。试验选取684对亲鸽,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9个重复,每个重复38对。试验组添加唾液乳杆菌SNK-6保健砂(1×10^(8)CFU/只),每两周饲喂一次,连续饲喂16周。测定亲鸽3个月生产性能,乳鸽和童鸽的体重和存活率,并通过靠近、束缚和强制静止试验测定童鸽压力应激,测定期间持续饲喂。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饲喂亲鸽唾液乳杆菌SNK-6能够显著提高产蛋数(P<0.05);试验组乳鸽21和28日龄体重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童鸽存活率显著提高(P<0.05);童鸽靠近试验压力应激评分显著降低(P<0.05)。研究表明,唾液乳杆菌SNK-6能够提高亲鸽产蛋数,提高乳鸽体重和存活率,提高童鸽转仓后存活率,并降低转仓后的压力应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唾液乳杆菌SNK-6 肉鸽 生产性能 压力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唾液联合乳杆菌M18-6对发酵豆乳风味品质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5
作者 邓宇 贾宇 +7 位作者 牛君霞 王玉兰 谢远红 张红星 宋晓东 程聪洋 葛绍阳 金君华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36-244,共9页
本实验利用前期实验室筛选出能够稳定快速发酵大豆蛋白的体系和具有较强抗氧化能力的唾液联合乳杆菌M18-6发酵豆乳,并分析其对发酵豆乳风味品质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大豆蛋白以及脂肪等物质逐渐分解,发酵... 本实验利用前期实验室筛选出能够稳定快速发酵大豆蛋白的体系和具有较强抗氧化能力的唾液联合乳杆菌M18-6发酵豆乳,并分析其对发酵豆乳风味品质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大豆蛋白以及脂肪等物质逐渐分解,发酵豆乳的粒径呈下降趋势,使其质地趋于细腻、光滑。同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和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相结合,对发酵前后豆乳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发现主要产生豆腥味的己醛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浓度逐渐降低,1-辛烯-3-醇的浓度也呈下降的趋势;双乙酰、乙偶姻、2-庚酮以及其他产生果香味等风味物质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其浓度逐渐增加,使豆乳呈现良好的风味。进一步利用丙烯酰胺诱导Caco-2细胞构建氧化损伤模型,探究唾液联合乳杆菌M18-6发酵豆乳的抗氧化性,结果显示发酵豆乳的羟自由基清除能力较强。与氧化损伤模型组相比,经过发酵豆乳处理后Caco-2细胞的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分别提高了1.67倍和29.80倍,谷胱甘肽浓度也提高了12.83倍,综上,经过唾液联合乳杆菌M18-6发酵的豆乳具有显著的修复氧化损伤细胞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唾液联合乳杆菌 发酵豆乳 风味物质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血蜱唾液腺组织蛋白质组学分析
6
作者 蒋硕 李增魁 +10 位作者 康明 胡晓宇 何永彩 陈炳华 张连生 陈强 徐璐瑶 马景花 张枭 邰喜妹 李英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0-144,共5页
探索青海血蜱雌、雄成蜱唾液腺中蛋白的调控和变化规律,用非标记定量蛋白组学分析,联合液相色谱-质谱(LC-MS/MS)技术,鉴定分析青海血蜱雌、雄成蜱唾液腺组织中的蛋白质,筛选出差异表达蛋白,对差异表达蛋白进行基因本体论(GO)、京都基因... 探索青海血蜱雌、雄成蜱唾液腺中蛋白的调控和变化规律,用非标记定量蛋白组学分析,联合液相色谱-质谱(LC-MS/MS)技术,鉴定分析青海血蜱雌、雄成蜱唾液腺组织中的蛋白质,筛选出差异表达蛋白,对差异表达蛋白进行基因本体论(GO)、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和结构域(IPR)相关功能富集分析,亚细胞定位以及蛋白互作网络(PPI)分析。结果显示,在青海血蜱雌、雄成蜱唾液腺组织中有506个上调蛋白和447个下调蛋白。GO富集分析表明,差异表达蛋白主要富集在对刺激的反应,KEGG通路主要富集在嘌呤代谢,结构域主要涉及神经递质门控离子通道等结构域,差异表达蛋白主要定位于细胞核。PPI分析发现关联度最高的蛋白被注释为细胞色素P450(CYP450)。揭示了青海血蜱雌、雄成蜱唾液腺蛋白表达的差异,有助于更深入了解蜱的生理功能和调控机制,为抗蜱疫苗的研发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血蜱 唾液 蛋白质组学 非标记定量蛋白组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唾液腺微分泌性腺癌临床病理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揭伟萍 胡济安 李怡宁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7-262,共6页
微分泌性腺癌(MSA)是第5版世界卫生组织(WHO)头颈肿瘤分类中新增的一类唾液腺上皮源性低度恶性肿瘤。MSA有独特的组织学形态、免疫组织化学表型及分子遗传改变。组织学上,MSA可排列呈微囊型、筛状、小管样和条索样,囊腔或管腔内含丰富... 微分泌性腺癌(MSA)是第5版世界卫生组织(WHO)头颈肿瘤分类中新增的一类唾液腺上皮源性低度恶性肿瘤。MSA有独特的组织学形态、免疫组织化学表型及分子遗传改变。组织学上,MSA可排列呈微囊型、筛状、小管样和条索样,囊腔或管腔内含丰富的嗜碱性分泌物,肿瘤由闰管样细胞组成,细胞形态单一,肿瘤间质为纤维黏液样组织。免疫组织化学表型上,MSA肿瘤细胞常表现为SOX10、S100、p63阳性,p40、calponin和mammaglobin阴性;平滑肌肌动蛋白可表现为阳性或阴性。MSA表现为特异性MEF2C∶∶SS18基因融合。MSA需与分泌性癌、硬化性微囊性腺癌、多形性腺癌、腺样囊性癌、分泌性肌上皮癌等进行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分泌性腺癌 唾液腺肿瘤 MEF2C∶∶SS18基因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色谱法测定呼出气和唾液中的葡萄糖
8
作者 许健军 楼超艳 +1 位作者 卓延红 朱岩 《色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5-251,共7页
建立了一种离子色谱测定人体呼出气和唾液中葡萄糖的方法。通过自制的呼出气冷凝装置和非刺激性方法分别收集人体呼出气和唾液,利用离子色谱对呼出气冷凝液(EBC)和唾液中的葡萄糖含量进行了检测。经过实验优化后,确定最佳冷凝温度为-14... 建立了一种离子色谱测定人体呼出气和唾液中葡萄糖的方法。通过自制的呼出气冷凝装置和非刺激性方法分别收集人体呼出气和唾液,利用离子色谱对呼出气冷凝液(EBC)和唾液中的葡萄糖含量进行了检测。经过实验优化后,确定最佳冷凝温度为-14℃,最佳呼气流量为15 L/min。以Dionex CarboPac MA1离子色谱柱(250 mm×4 mm)为分析柱,柱温为30℃;以0.8 mol/L氢氧化钠溶液为流动相,泵流速设置为0.4 mL/min。在此条件下,葡萄糖在0.01~20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9,检出限为2.1μg/L,定量限为7.0μg/L。呼出气样品中葡萄糖含量的日内和日间精密度均≤7.5%(n=5),唾液样品中葡萄糖含量的日内和日间精密度均≤7.1%(n=5)。实验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测定的呼出气和唾液中的葡萄糖含量与血糖水平之间均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决定系数(R 2)分别为0.8431和0.8204。采用该方法对6位糖尿病患者和6位健康受试者呼出气和唾液中的葡萄糖含量分别进行检测,实验结果表明,在空腹状态下,糖尿病患者和健康受试者呼出气中的葡萄糖含量差异并不大,但在口服葡萄糖1 h后,糖尿病患者呼出气中的葡萄糖含量(48.4~140.0 ng/L)比健康受试者(1.7~7.9 ng/L)高6~80倍。在空腹状态下,糖尿病患者唾液中的葡萄糖含量(87.6~158 mg/L)比健康受试者(31.6~70.9 mg/L)高1.2~5.0倍;在口服葡萄糖2 h后,糖尿病患者唾液中的葡萄糖含量(136~257 mg/L)比健康受试者(33.1~75.2 mg/L)高1.8~7.7倍。本方法采样过程简单,精密度好且对人体无副作用,可为其他人体代谢物的检测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凝收集 离子色谱 呼出气 唾液 葡萄糖 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唾液ANG-2浓度和口腔扁平苔藓炎症活跃程度的关联性分析
9
作者 向远燚 罗晶晶 +2 位作者 李海洋 吴中婷 周红梅 《口腔医学》 2025年第1期45-50,共6页
目的检测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OLP)患者的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 2,ANG-2)唾液浓度,分析其与OLP炎症活跃程度的关联性。方法纳入89例OLP患者,分为无症状非糜烂型组、有症状非糜烂型组、轻中度糜烂型组及重度糜烂型组,1... 目的检测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OLP)患者的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 2,ANG-2)唾液浓度,分析其与OLP炎症活跃程度的关联性。方法纳入89例OLP患者,分为无症状非糜烂型组、有症状非糜烂型组、轻中度糜烂型组及重度糜烂型组,15名健康成人作为正常对照组。收集受试者非刺激性全唾液,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ANG-2浓度并进行分析。收集正常口腔黏膜组织和非糜烂型、糜烂型OLP口腔黏膜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间质血管ANG-2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OLP组年龄和性别均无统计学差异,OLP全组及非糜烂型、糜烂型OLP组的唾液ANG-2浓度均显著增高(P<0.05);其中,糜烂型OLP组显著高于非糜烂型(P=0.022),有症状非糜烂型组高于无症状非糜烂型组(P=0.048),糜烂型亚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67)。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唾液ANG-2浓度与OLP患者炎症活跃程度呈正相关(r=0.314,P=0.003)。非糜烂型OLP间质血管的ANG-2表达较正常黏膜组织增加,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糜烂型OLP间质血管ANG-2表达较正常黏膜组织(P<0.001)及非糜烂型OLP(P<0.001)均显著增加。结论唾液ANG-2浓度与OLP炎症活跃程度有较高关联性,提示其可作为OLP炎症活跃标志物之一,辅助临床无创监测OLP病情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扁平苔藓 炎症程度 血管生成素-2 唾液 无创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手术联合碘131对甲状腺癌吞咽功能及唾液腺功能的影响
10
作者 刘志生 李伟汉 +1 位作者 高金亮 孙阳 《罕少疾病杂志》 2025年第2期47-49,共3页
目的探究甲状腺手术联合碘131对甲状腺癌患者吞咽功能及唾液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至2024年本院收治的甲状腺癌患者9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甲状腺手术治疗,根据术后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n=48)患者给予左甲状腺素钠片治疗... 目的探究甲状腺手术联合碘131对甲状腺癌患者吞咽功能及唾液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至2024年本院收治的甲状腺癌患者9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甲状腺手术治疗,根据术后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n=48)患者给予左甲状腺素钠片治疗,观察组(n=42)患者给予碘131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唾液腺功能以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各项指标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VFSS评分均有所升高,WST评分均有所降低,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观察组唾液腺-腮腺及颌下腺的MAR、MSR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联合应用甲状腺手术及碘131治疗甲状腺癌患者,在不影响患者吞咽功能的情况下,能明显改善临床疗效,但会对患者的唾液腺功能产生一定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手术 碘131 甲状腺癌 吞咽功能 唾液腺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燕窝唾液酸的优化提取及活性分析
11
作者 姜梓涵 何玉宁 +1 位作者 唐文竹 杨帆 《大连工业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38-43,共6页
为提高燕窝唾液酸的提取率,采用响应面法对燕窝唾液酸提取率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优化,并对提取的物质进行活性分析。得到燕窝唾液酸的最优提取工艺:利用碱性蛋白酶,在温度65℃、pH 8、加酶量5.1%、加热时间1.9 h,得到的最高提取率为87.6... 为提高燕窝唾液酸的提取率,采用响应面法对燕窝唾液酸提取率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优化,并对提取的物质进行活性分析。得到燕窝唾液酸的最优提取工艺:利用碱性蛋白酶,在温度65℃、pH 8、加酶量5.1%、加热时间1.9 h,得到的最高提取率为87.6%。分别采用FRAP、DPPH和ABTS三种方法对提取的燕窝酸的抗氧化作用进行评价,通过测定燕窝唾液酸对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的抑制作用,分析其降血压活性。结果表明,0.1 g/mL的燕窝唾液酸抗氧化活性最好,对DPPH清除率为59.5%,对ABTS清除率为51.4%,对FRAP抗氧化能力为1.31 mmol/L,对ACE的抑制率为4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窝 唾液 碱性蛋白酶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兰分级系统在唾液腺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12
作者 王苗 杨艳 余小蒙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5年第1期55-61,共7页
目的 :探讨米兰分级系统(Milan system for reporting salivary gland cytopathology,MSRSGC)在唾液腺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2011年8月—2023年8月收治的2 023例行唾液腺肿物细针穿刺细胞学(fine... 目的 :探讨米兰分级系统(Milan system for reporting salivary gland cytopathology,MSRSGC)在唾液腺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2011年8月—2023年8月收治的2 023例行唾液腺肿物细针穿刺细胞学(fine 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FNAC)检查患者,根据MSRSGC进行重新分级,并与组织病理学诊断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根据MSRSGC,76例(3.8%)诊断为Ⅰ级,702例(34.7%)为Ⅱ级,70例(3.5%)为Ⅲ级,801例(39.6%)为Ⅳ级(其中ⅣA级698例,ⅣB级103例),152例(7.5%)为Ⅴ级,222例(10.9%)为Ⅵ级。根据描述性诊断,非肿瘤性病变848例(41.9%),主要包括炎性病变、唾液腺肥大及囊肿性病变;肿瘤性病变1 175例(58.1%),其中多形性腺瘤395例,Warthin瘤303例,腺样囊性癌73例,基底细胞腺瘤53例,黏液表皮样癌48例,导管癌24例,腺泡细胞癌17例,其他各种肿瘤262例。对209例活检或切除标本与组织病理学诊断进行对比分析发现,FNAC对唾液腺肿瘤诊断准确率为98.5%(206/209),敏感度为100%(183/183),特异度为88.5%(23/26)。结论:在唾液腺病变的诊断中,FNAC具有操作简单、安全、经济有效、快速及准确的优点。MSRSGC可为FNAC报告提供统一和标准化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针穿刺细胞学 米兰分级系统 唾液腺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唾液腺疾病
13
作者 俞光岩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共3页
唾液腺疾病可以累及各个年龄段,但并不常见于儿童。儿童期唾液腺疾病有其相对独特的临床特点,一是唾液腺发育异常性疾病较为常见,二是因为唾液腺发育尚未成熟,易罹患唾液腺炎症,因此,治疗时需与成人区别对待。较常见的儿童唾液腺疾病有... 唾液腺疾病可以累及各个年龄段,但并不常见于儿童。儿童期唾液腺疾病有其相对独特的临床特点,一是唾液腺发育异常性疾病较为常见,二是因为唾液腺发育尚未成熟,易罹患唾液腺炎症,因此,治疗时需与成人区别对待。较常见的儿童唾液腺疾病有流行性腮腺炎、儿童复发性腮腺炎、黏液囊肿(包括舌下腺囊肿)、唾液腺肿瘤、唾液腺发育缺陷、唾液腺脉管瘤及畸形、嗜酸性粒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原发性高IgE相关唾液腺疾病等。下文将对其临床病理及诊疗特点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唾液腺炎症 唾液腺肿瘤 唾液腺发育缺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畸治疗前后唾液流速、总蛋白变化及与牙菌斑关系分析
14
作者 雷杰 朱坤鹍 杜凤云 《上海口腔医学》 2025年第1期54-58,共5页
目的:分析正畸治疗前后唾液流速、总蛋白变化及与牙菌斑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2024年2月淮北矿工总医院80例正畸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治疗前后唾液流速、总蛋白水平。治疗后6个月,以牙菌斑指数中位数将患者分为低水平组(n=... 目的:分析正畸治疗前后唾液流速、总蛋白变化及与牙菌斑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2024年2月淮北矿工总医院80例正畸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治疗前后唾液流速、总蛋白水平。治疗后6个月,以牙菌斑指数中位数将患者分为低水平组(n=39)和高水平组(n=41),比较高水平组与低水平组的临床资料,分析正畸患者高牙菌斑指数的影响因素。分析△唾液流速(治疗前唾液流速-治疗后6个月唾液流速)、△总蛋白及两者联合对正畸患者高牙菌斑指数的预测价值。采用SPSS 25.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6个月,患者唾液流速、总蛋白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高水平组软垢指数、△唾液流速和△总蛋白水平显著高于低水平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唾液流速(OR=4.604,95%CI:2.024~10.474)、△总蛋白(OR=3.554,95%CI:1.562~8.084)是高牙菌斑指数的影响因素(P<0.05)。△唾液流速、△总蛋白及两者联合预测正畸患者高牙菌斑指数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803、0.799和0.905(P<0.05),且两者联合的AUC值更高(P<0.05)。结论:△唾液流速、△总蛋白可用于预测正畸治疗后高牙菌斑指数,两者联合具有更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唾液流速 总蛋白 牙菌斑指数 正畸治疗 预测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唾液腺动态显像定量参数诊断干燥综合征的临床应用
15
作者 游伟 许磊 +2 位作者 高雅 曾幼申 姚国玲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29-34,共6页
目的探讨SPECT/CT唾液腺动态显像定量参数在干燥综合征(SS)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0月—2024年5月本院收治的干燥综合征患者84例(干燥综合征组,SS组)、口干症患者43例(口干组)和健康体检者49名(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SPECT/C... 目的探讨SPECT/CT唾液腺动态显像定量参数在干燥综合征(SS)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0月—2024年5月本院收治的干燥综合征患者84例(干燥综合征组,SS组)、口干症患者43例(口干组)和健康体检者49名(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SPECT/CT唾液腺动态显像方法获取患者的影像资料,根据时间—活度曲线(TAC)获取唾液腺的功能参数,包括最大浓聚率(MAR)和最大排泌率(MSR);利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分析腮腺和颌下腺的MAR和MSR在SS中的诊断价值。结果SS组的腮腺和颌下腺的MAR和MSR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以及口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分析显示,颌下腺的MSR在诊断SS方面的ROC曲线下面积(AUC)高于颌下腺的MAR和腮腺的MAR和MSR。在正常对照组与SS组比较中,颌下腺MSR的AUC为0.893;在口干组与SS组比较中,颌下腺MSR的AUC为0.828。结论颌下腺的MAR和MSR和腮腺的MAR和MSR对于SS具有一定诊断价值,其中颌下腺的MSR在SS的诊断中表现出最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唾液腺动态显像 干燥综合征 SPECT/CT 功能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患者来源的唾液腺恶性肿瘤类器官放疗模型的构建与应用评价
16
作者 徐凤 孟箭 +2 位作者 陈霖 陈寅瑜 王守鹏 《上海口腔医学》 2025年第1期25-31,共7页
目的:构建患者来源的唾液腺恶性肿瘤类器官近距离放疗模型,评价^(125)I粒子干预对不同类器官活性的影响,探讨该模型指导唾液腺恶性肿瘤患者临床个性化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选取徐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唾液腺恶性肿瘤[黏液表皮样癌(mucoepid... 目的:构建患者来源的唾液腺恶性肿瘤类器官近距离放疗模型,评价^(125)I粒子干预对不同类器官活性的影响,探讨该模型指导唾液腺恶性肿瘤患者临床个性化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选取徐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唾液腺恶性肿瘤[黏液表皮样癌(mucoepidermoid carcinoma,MEC)、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和腺泡细胞癌(acinic cell carcinoma,AciCC)]患者活检标本,运用3D培养法构建类器官模型,检测肿瘤组织标本与类器官样本免疫组织化学指标表达水平。构建近距离放疗模型,采用3D细胞微组织检测法检测不同剂量^(125)I粒子对类器官活性的影响,绘制活性曲线并计算IC_(50)值。采用GraphPad Prism 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鉴定类器官与标本肿瘤具有同源性。^(125)I粒子对5例唾液腺恶性肿瘤类器官(1例ACC、2例AciCC和2例MEC)的IC_(50)均值分别为8508、6053、5203、10379和7743 cGy;AciCC对^(125)I粒子的敏感性更高,同种肿瘤的不同个体对^(125)I粒子的敏感性存在差异。结论:针对患者来源的唾液腺恶性肿瘤标本建立体外肿瘤类器官培养平台,检测其组织学结构、分子标志物表达符合原始患者肿瘤细胞的特征。类器官近距离放疗模型干预结果提示,该模型具有明显个体化差异,为^(125)I粒子应用于一些局部、复发、晚期、低分化或手术治疗意义不大的患者的有效性提供了依据。该模型建模时间短、价格低、可高通量检测,可在体外预测患者治疗反应,帮助恶性肿瘤的风险评估和建立个体化精准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器官 唾液腺恶性肿瘤 125I粒子 抗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唾液酸神经节苷脂靶向疗法治疗儿童神经母细胞瘤安全性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17
作者 邢颖 逄瑜 詹思延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2025年第2期191-204,共14页
目的系统评价双唾液酸神经节苷脂(GD2)靶向疗法治疗儿童神经母细胞瘤(NB)的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NKI、WanFang Data、SinoMed数据库及ClinicalTrials.gov临床试验注册平台,搜集有关GD2靶向疗法治... 目的系统评价双唾液酸神经节苷脂(GD2)靶向疗法治疗儿童神经母细胞瘤(NB)的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NKI、WanFang Data、SinoMed数据库及ClinicalTrials.gov临床试验注册平台,搜集有关GD2靶向疗法治疗儿童NB的临床研究,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24年11月30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软件4.3.1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1项研究,包括2438例患儿。Meta分析结果显示,NB患儿接受GD2靶向疗法治疗后,严重药品不良事件(SADE)总体发生率及其95%置信区间(CI)为51.67%(35.43%、67.92%),其中严重发热和丙氨酸转氨酶升高较常见,发生率及其95%CI分别为7.80%(0.80%、18.85%)、5.10%(2.02%、10.55%)。3~5级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率及其95%CI:发热18.81%(8.00%、29.61%)、疼痛30.32%(16.21%、44.44%)、低钾血症18.96%(6.44%、31.49%)、丙氨酸转氨酶升高10.41%(2.96%、17.86%)、低血压8.48%(3.78%、13.18%)、贫血16.62%(5.97%、27.26%)、血小板减少16.46%(5.55%、27.37%)、淋巴细胞减少10.42%(0.97%、26.09%)、中性粒细胞减少13.37%(3.12%、23.62%)。在各干预措施亚组中,达妥昔单抗β组和GD2特异性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GD2 CART)疗法组3~5级ADR发生率相对较低。结论NB患儿接受GD2靶向疗法治疗后,SADE及3~5级ADR发生率较高,应予以重视。在研的GD2靶向疗法治疗儿童NB的安全性特征不逊于甚至更优于已上市GD2靶向药物,特别是GD2 CART疗法展现出良好的安全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唾液酸神经节苷脂 神经母细胞瘤 安全性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唾液链球菌嗜热亚种与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复合发酵对发酵乳品质的改善作用
18
作者 刘志忠 刘立伟 +6 位作者 刘志刚 陈海丽 崔红 杨波 张佳琪 乌日更 姚凯 《食品科学》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9-98,共10页
为评估唾液链球菌嗜热亚种CZ-03(Streptococcus salivarius subsp.thermophilus CZ-03)与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LGG-08(Bifidobacterium animalis subsp.lactis LGG-08)复合发酵对发酵乳品质的影响,采用这两种菌株对牛乳进行复合发酵,分析... 为评估唾液链球菌嗜热亚种CZ-03(Streptococcus salivarius subsp.thermophilus CZ-03)与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LGG-08(Bifidobacterium animalis subsp.lactis LGG-08)复合发酵对发酵乳品质的影响,采用这两种菌株对牛乳进行复合发酵,分析其流变学特性、质构特性以及活菌数。利用多频扩散波谱法详细研究复合发酵乳的微观结构及其动态变化,评估其稠度、硬度、内聚性和黏度指数。结果显示,在贮藏初期(0~14 d),复合发酵乳的胞外多糖质量浓度从204.7 mg/L增加至233 mg/L,显著高于单菌株发酵乳。此外,复合发酵乳在整个贮藏期间的活菌数显著高于单菌组,显著提升了产品的贮藏稳定性和益生功能。复合菌株的使用显著改善了发酵乳的流变学和质构特性,尤其在黏度和持水性方面。与单一菌株发酵的样品相比,复合发酵乳能更有效地形成稳定的凝胶结构。这些发现为益生菌发酵乳的产品开发和健康功能提升提供了坚实的科学依据,并为发酵乳的生产及贮藏特性评估提供了创新视角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唾液链球菌嗜热亚种 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 益生菌发酵乳 品质改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唾液乳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全基因组分析
19
作者 吴道义 马金萍 +6 位作者 王明进 姬亚茹 王霞 曾继晶 周礼扬 罗耀 李坤 《畜牧与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2-70,共9页
旨在更好地研究贵州威宁黄牛源唾液乳杆菌的特征和益生特性,开发益生菌产品。采用传统微生物学方法,对该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和益生性能进行深入分析后,通过纳米孔测序技术完成了对其全基因组测序和比较基因组分析。结果:分离得到5株唾液... 旨在更好地研究贵州威宁黄牛源唾液乳杆菌的特征和益生特性,开发益生菌产品。采用传统微生物学方法,对该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和益生性能进行深入分析后,通过纳米孔测序技术完成了对其全基因组测序和比较基因组分析。结果:分离得到5株唾液乳杆菌(T1~T5),与OR430873.1的同源性高达99.86%~100%;T1~T5菌株均有良好的耐酸和耐胆盐能力,T4株对大肠杆菌和沙门菌有良好的抑制效果;T4株的基因组序列总长度为1918675 bp,GC含量为33.01%;唾液乳杆菌基因组中预测到1861个编码基因,22个rRNA操纵子和79个tRNA;通过基因本体论(GO)、直系同源簇(COG)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数据库对编码基因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参与细胞翻译、核糖体结构、生物合成、新陈代谢和细胞过程的基因数较多。结论:获得了有良好耐酸和耐胆盐能力的唾液乳杆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效果,有望进一步开发为益生菌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唾液乳杆菌 纳米孔测序技术 全基因组测序 基因信息注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种人工唾液抑菌剂用量筛选与抑菌效力研究
20
作者 卢锦华 苏畅 赵万钧 《中国药业》 2025年第2期73-76,共4页
目的探讨人工唾液中抑菌剂苯甲酸钠和山梨酸的合理使用量。方法根据2020年版《中国药典(四部)》通则1121抑菌效力检查法,以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白色念珠菌和黑曲霉为试验菌株,进行菌落计数方法适用性试验,建立... 目的探讨人工唾液中抑菌剂苯甲酸钠和山梨酸的合理使用量。方法根据2020年版《中国药典(四部)》通则1121抑菌效力检查法,以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白色念珠菌和黑曲霉为试验菌株,进行菌落计数方法适用性试验,建立人工唾液抑菌效力检查方法。以抑菌剂的组合及添加量为考察因素,抑菌效力为评价指标,采用2因素4水平制备16份处方样品,筛选抑菌剂的合理添加量。结果苯甲酸钠0.1%和山梨酸0.075%联合使用对人工唾液中各种微生物生长繁殖均有良好抑制作用,且为最低有效剂量,故作为该人工唾液产品的抑菌剂配比用量。结论所筛选的抑菌剂用量可为后期工业化生产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唾液 抑菌效力 剂量筛选 苯甲酸钠 山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