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吸引因子的无尺度网络演化模型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陶少华 赵会洋 +1 位作者 平源 高景菊 《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 EI CSCD 2008年第2期88-92,共5页
BA模型与BA推广模型的研究者认为时间越长节点的连接度越大,但真实系统中并不仅仅依赖时间的长短,因此提出一种吸引因子存在的无尺度网络演化模型。此模型中节点的度数变化与吸引因子有关,用计算机编程方法具体模拟了模型的生成过程,并... BA模型与BA推广模型的研究者认为时间越长节点的连接度越大,但真实系统中并不仅仅依赖时间的长短,因此提出一种吸引因子存在的无尺度网络演化模型。此模型中节点的度数变化与吸引因子有关,用计算机编程方法具体模拟了模型的生成过程,并得出同等网络规模下,吸引因子模型与BA模型的度分布。仿真结果表明,吸引因子影响下节点的度分布呈现幂律指数形式,近似于BA模型,仿真分析验证了理论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模型 BA推广模型 吸引因子 度分布 吸引因子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吸引因子和混合传输的分簇路由算法 被引量:3
2
作者 赵作鹏 张娜娜 +1 位作者 侯梦婷 高萌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3331-3335,3373,共6页
为了能够有效地降低无线传感器网络(WSN)的能耗,延长网络生命周期,对低功耗自适应集簇分层型(LEACH)协议等多个分簇路由协议进行分析,并针对其算法存在的缺陷提出基于吸引因子和多跳传输的分簇路由算法(CRAH)。针对不合理的簇头选择问题... 为了能够有效地降低无线传感器网络(WSN)的能耗,延长网络生命周期,对低功耗自适应集簇分层型(LEACH)协议等多个分簇路由协议进行分析,并针对其算法存在的缺陷提出基于吸引因子和多跳传输的分簇路由算法(CRAH)。针对不合理的簇头选择问题,采用加权和的方法将节点剩余能量与节点位置两个参数,作为簇头选择的新指标;对簇头节点的任务进行重新分配,选出新的融合节点;融合节点和基站的通信采用单跳与多跳相结合的混合传输方式,结合吸引因子和Dijkstra算法提出新的基于吸引因子的Dijkstra(AF-DK)算法,为融合节点找到最优转发路径。仿真结果表明,与LEACH、集中式低功耗自适应集簇分层型(LEACH-C)路由和固定簇半径的分簇(HEED)等协议相比,CRAH使网络寿命分别提高了约51.56%、47.1%和42%,网络能耗速度明显减缓,基站接收的数据量平均减少了69.9%。CRAH使簇头选择更加合理,有效减少了通信过程中的冗余数据,均衡了网络能耗,延长了网络生命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传感器网络 分簇路由协议 吸引因子 多跳 DIJKSTRA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师职业的主要吸引因子探析 被引量:7
3
作者 邱九凤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8-91,共4页
调查发现,教师职业主要吸引因子包括稳定而有保障的利益吸引,与年轻人互动有益身心健康的吸引,便利性间歇时间与兼容性工作时间的吸引,教师职业环境与价值的吸引等。这些吸引因子相互作用与影响,形成人们选择教师职业的心理期许与优势... 调查发现,教师职业主要吸引因子包括稳定而有保障的利益吸引,与年轻人互动有益身心健康的吸引,便利性间歇时间与兼容性工作时间的吸引,教师职业环境与价值的吸引等。这些吸引因子相互作用与影响,形成人们选择教师职业的心理期许与优势特征。了解教师职业的主要吸引因子,探析个人决定与社会制约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助于使更多人作出进入教师职业的个人决定,保持教师职业的竞争力与吸引力;也使学校或教育机构能够遵循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逻辑,选择合适的从教人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职业 职业选择 吸引因子 选择成本
原文传递
面向观测融合和吸引因子的多机器人主动SLAM 被引量:4
4
作者 王贺彬 葛泉波 +1 位作者 刘华平 袁小虎 《智能系统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71-377,共7页
针对未知环境下多机器人主动SLAM(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存在不能完全遍历环境、定位精度不理想等问题,本文基于EKF-SLAM(extended Kalman filter-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算法提出一种多机器人主动SLA... 针对未知环境下多机器人主动SLAM(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存在不能完全遍历环境、定位精度不理想等问题,本文基于EKF-SLAM(extended Kalman filter-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算法提出一种多机器人主动SLAM算法。通过引入吸引因子,增强多机器人系统之间的交流,提升机器人自身定位精度与环境建图精度,同时又引导多机器人团队进行探索环境。当同一地标被多个机器人观测到,采用凸组合融合方法融合各个机器人对地标的估计,从而降低被估计地标的不确定度。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能够对环境进行覆盖遍历,提升对地标估计的定位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同时定位与建图 多机器人协作 吸引因子 凸组合融合 扩展卡尔曼滤波器 最优控制 互信息 多目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地吸引力因子分析法及其数学模型 被引量:17
5
作者 杨玲 胡小纯 冯学钢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1期66-69,共4页
从旅游地吸引力的角度分析旅游地旅游发展状况,对旅游地吸引力因子进行分析,建立系统分析图和作用图,从而建立旅游地市场吸引力的数学模型;通过该模型预测了安徽淮北的旅游发展状况,从而对该地旅游决策提供参考;最后是该分析法和模型的... 从旅游地吸引力的角度分析旅游地旅游发展状况,对旅游地吸引力因子进行分析,建立系统分析图和作用图,从而建立旅游地市场吸引力的数学模型;通过该模型预测了安徽淮北的旅游发展状况,从而对该地旅游决策提供参考;最后是该分析法和模型的优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地 吸引因子分析法 数学模型 旅游市场 旅游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重要—功能双维度的会展场地参展商吸引力因子研究——以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为例
6
作者 肖龙 方璐萍 魏仁兴 《特区经济》 2020年第10期91-93,共3页
近年,习近平主席多次出席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等重要展览活动,并发表主旨讲话。可见,会展已成为展示政策、思想、文化,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与生态文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与发展的重要平台。那... 近年,习近平主席多次出席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等重要展览活动,并发表主旨讲话。可见,会展已成为展示政策、思想、文化,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与生态文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与发展的重要平台。那么,作为会展平台承载实体的会展场地又是如何发挥作用,吸引参展商前来参展的呢?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以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为例,设计一份拥有20个会展场地属性的研究方案,并以2019年海交会参展商为研究目标,继而基于李克特五点量表与重要—功能双维度评价分析了会展场地吸引参展商的具体因子,研究发现目的地属性仍然是吸引参展商出席展会或商业活动的基本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要—功能双维度 会展场地 吸引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节点吸引力的复杂网络演化模型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陶少华 杨春 +1 位作者 李慧娜 张勇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1-113,共3页
针对BA模型及其推广模型预测节点连接度过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节点吸引力的复杂网络演化模型。该模型包括吸引因子模型、BA模型的度分布、群集系数以及平均路径长度。采用程序仿真方法模拟吸引因子模型和BA模型,并在同等网络规模下对... 针对BA模型及其推广模型预测节点连接度过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节点吸引力的复杂网络演化模型。该模型包括吸引因子模型、BA模型的度分布、群集系数以及平均路径长度。采用程序仿真方法模拟吸引因子模型和BA模型,并在同等网络规模下对这2种模型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在吸引因子影响下,节点的度分布呈幂律指数形式,近似于BA模型,其群集系数小于BA模型,但平均路径长度大于BA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模型 吸引因子 度分布 群集系数 平均路径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节点吸引力的点权有限BBV模型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周健 张钊 程克勤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293-1297,共5页
在点权有限网络模型的基础上,增加考虑了节点吸引力因素,构造了一种全新的、符合实际的加权复杂网络演化模型。研究发现,该模型与BBV模型相比,节点的强度概率密度分布是有变化的,而且更符合实际网络。通过调节相关属性参数,可以使网络... 在点权有限网络模型的基础上,增加考虑了节点吸引力因素,构造了一种全新的、符合实际的加权复杂网络演化模型。研究发现,该模型与BBV模型相比,节点的强度概率密度分布是有变化的,而且更符合实际网络。通过调节相关属性参数,可以使网络达到更优化的状态,对实际网络的演化进行指导,减轻网络负荷,增强网络性能,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BV模型 吸引因子 点权有限 幂律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零吸引符号子带自适应滤波算法
9
作者 郭莹 关思秀 《通信技术》 2019年第2期291-297,共7页
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非高斯冲击噪声导致基于l_2范数的归一化子带自适应滤波算法(Normalised Subband Adaptive Filter,NSAF)性能退化甚至失效的问题,而符号子带自适应滤波算法(Sign Subband Adaptive Filter,SSAF)可有效克服此问题,在... 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非高斯冲击噪声导致基于l_2范数的归一化子带自适应滤波算法(Normalised Subband Adaptive Filter,NSAF)性能退化甚至失效的问题,而符号子带自适应滤波算法(Sign Subband Adaptive Filter,SSAF)可有效克服此问题,在非高斯冲击噪声环境下改善算法性能。但是,该算法未考虑许多实际应用系统具有的稀疏特性。根据稀疏性的特点,在传统的符号子带自适应滤波算法中引入零吸引因子,使得算法在运算系统中占主要地位的小系数时具有更快的收敛速度,从而提高算法的整体收敛速度。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无论在非高斯还是在高斯噪声下,对稀疏系统均有较快的快敛速度和较小的稳态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带自适应滤波 非高斯噪声 稀疏性 吸引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边融合复杂网络动态演化模型 被引量:9
10
作者 杨迎辉 李建华 +2 位作者 沈迪 南明莉 崔琼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32-139,共8页
针对多个性质不同、相互融合的复杂网络演化过程时变非均衡,网络结构层级交织,特点规律难以测度的问题,提出了一个多重边融合复杂网络动态演化模型。首先,定义多重边融合复杂网络的相关概念,分析融合关系与层级关系的转化过程,按照节点... 针对多个性质不同、相互融合的复杂网络演化过程时变非均衡,网络结构层级交织,特点规律难以测度的问题,提出了一个多重边融合复杂网络动态演化模型。首先,定义多重边融合复杂网络的相关概念,分析融合关系与层级关系的转化过程,按照节点、边性质的差异,拆分融合节点和重合边,将多重边融合复杂网络转化成交织型层级复杂网络;其次,定义节点的度值饱和度和吸引因子,提出交织型层级复杂网络的演化算法和局域世界演化模型,讨论了4种典型的节点演化情形,运用平均场方法分析了模型演化的度分布规律;最后进行了数值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演化过程结束后,未达到饱和状态的节点度值服从指数分布且误差不超过6%,已达到饱和状态的节点度值服从其连接容量的分布规律且误差不超过3%,网络交织系数与最高的新增节点概率、初始边数呈正相关性。研究结果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探索多重边融合复杂网络演化过程与规律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在交通网、通信网、社交网等结构与动力学研究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边融合复杂网络 交织型层级复杂网络 动态演化 饱和度 吸引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力模型、边界效应与中国跨区域技术转移——基于2009~2013年省际面板数据分析 被引量:13
11
作者 余元春 顾新 陈一君 《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5-18,共4页
基于扩展的引力模型,利用2009~2013年我国30个省区面板数据,对我国跨区域技术转移边界效应进行测度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省际技术转移边界效应较大,技术转移本地偏好性强;提高区域"技术创新质量"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基于扩展的引力模型,利用2009~2013年我国30个省区面板数据,对我国跨区域技术转移边界效应进行测度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省际技术转移边界效应较大,技术转移本地偏好性强;提高区域"技术创新质量"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对省际技术转移有显著促进作用;地理距离、产业"距离"和文化"距离"对边界效应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同时经济规模、产业和文化上存在的差异能够调节由于地理距离造成的跨区域技术转移边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区域技术转移 边界效应 引力模型 吸引因子 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适应并行机制的改进蚁群算法 被引量:7
12
作者 夏鸿斌 须文波 刘渊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973-2976,共4页
针对蚁群算法存在停滞现象的缺点,以及如何有效提高蚂蚁代理的搜索能力问题,提出了一种具有自适应并行机制的选择和搜索策略。该策略通过将蚁群划分为若干个子群,不同子群的蚂蚁释放不同类型的信息素,引入了吸引因子和排斥因子,实现了... 针对蚁群算法存在停滞现象的缺点,以及如何有效提高蚂蚁代理的搜索能力问题,提出了一种具有自适应并行机制的选择和搜索策略。该策略通过将蚁群划分为若干个子群,不同子群的蚂蚁释放不同类型的信息素,引入了吸引因子和排斥因子,实现了一种多蚁群并行选择策略,以加强其全局搜索能力。以对称旅行商问题(traveling salesman problem,TSP)测试集为对象,将改进算法与现有蚁群优化算法进行了测试比较。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算法具有优良的全局优化能力,有效防止了停滞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蚁群算法 多蚁群 吸引因子 排斥因子 停滞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域水系分形维数的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孙桂凯 宫兴龙 +1 位作者 莫崇勋 刘方贵 《水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64-66,共3页
流域水系维数计算是研究流域分形特性及判断流域分形类型的首要问题,对流域汇流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目前各种水系分形维数计算方法存在结果不一致的问题,从河网形成及流域差别方面进行分析。根据定量地貌学理论,在提出流域... 流域水系维数计算是研究流域分形特性及判断流域分形类型的首要问题,对流域汇流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目前各种水系分形维数计算方法存在结果不一致的问题,从河网形成及流域差别方面进行分析。根据定量地貌学理论,在提出流域的吸引因子是由分叉角、链长和"临界距离"组成的直角三角形基础上,结合水系发展有限性和自放射理论澄清不同空间、不同类别的各种维数之间的数理关系,分析影响维数值的因素,然后就3个流域的DEM网格数据计算出的各种维数值进行比较,以分析这些因素对各种求维方法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数 自相似性 吸引因子 自放射 水系发展有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糊强化学习型的图像矢量量化算法 被引量:1
14
作者 姜来 许文焕 +1 位作者 纪震 张基宏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738-1741,共4页
本文给出了一种新的图像矢量量化码书的优化设计方法.传统矢量量化方法只考虑了码字与训练矢量之间的吸引影响,所以约束了最优解的寻解空间.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学习机理———模糊强化学习机制,该机制在传统的吸引因子基础上,引入新的... 本文给出了一种新的图像矢量量化码书的优化设计方法.传统矢量量化方法只考虑了码字与训练矢量之间的吸引影响,所以约束了最优解的寻解空间.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学习机理———模糊强化学习机制,该机制在传统的吸引因子基础上,引入新的排斥因子,极大地释放了吸引因子对最优解的寻解空间的约束.新的模糊强化学习机制没有采用引入随机扰动的方法来避免陷入局部最优码书,而是通过吸引因子和排斥因子的合力作用,较准确地确定了每个码字的最佳移动方向,从而使整体码书向全局最优解靠近.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模糊强化学习机制的矢量量化算法始终稳定地取得显著优于模糊K-means算法的性能,较好地解决了矢量量化中的码书设计容易陷入局部极小和初始码书影响优化结果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矢量量化 图像编码 模糊强化学习 吸引因子 排斥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的BA网络演化模型的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邓凯英 邓竞伟 李应兴 《计算机系统应用》 2012年第8期114-117,共4页
利用主方程和连续域理论分析了BA无标度网络的度分布以及初始吸引因子对网络节点度分布的演化过程。对BA模型进行了改进和推广,提出了随机吸引因子网络演化模型。此网络演化模型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验证是吻合的,该模型是无标度网络... 利用主方程和连续域理论分析了BA无标度网络的度分布以及初始吸引因子对网络节点度分布的演化过程。对BA模型进行了改进和推广,提出了随机吸引因子网络演化模型。此网络演化模型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验证是吻合的,该模型是无标度网络演化模型。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模型能够很好地反映现实系统中的一些重要性质,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引因子 择优连接 度分布 BA网络 无标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稀疏系统辨识的改进惩罚LMS算法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万涛 刘遵雄 王树成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2013年第6期62-66,共5页
基于加权零吸引因子最小均方算法(RZA-LMS),提出了一种应用于系统辨识的新型自适应滤波算法(ARZA-LMS)。RZA-LMS通过在标准LMS算法迭代过程中添加零吸引因子,促进了滤波器小权系数的收敛,从而在辨识稀疏系统时,加快了算法的整体收敛速... 基于加权零吸引因子最小均方算法(RZA-LMS),提出了一种应用于系统辨识的新型自适应滤波算法(ARZA-LMS)。RZA-LMS通过在标准LMS算法迭代过程中添加零吸引因子,促进了滤波器小权系数的收敛,从而在辨识稀疏系统时,加快了算法的整体收敛速度。但是RZA-LMS算法中的零吸引因子,选择了固定的e,过于武断,降低了算法的鲁棒性。通过在参数e与误差信号e之间建立非线性关系,使零吸引因子在最小化MSE更具有灵活性,提出了一种改进的RZA-LMS,提高了对系统辨识的收敛速度和稳定性。最后,计算机仿真验证了新算法的性能明显优于原算法和若干现有稀疏系统辨识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滤波器 最小均方算法 压缩传感 稀疏信道 吸引因子 L1范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影响空间的初始中心点优化K-means聚类算法 被引量:2
17
作者 赵文冲 蔡江辉 张继福 《太原科技大学学报》 2016年第5期347-353,共7页
针对K-means聚类算法依赖初始点、聚类结果受初始点的选取影响较大的缺陷,给出了一种稳定的基于影响空间的初始点优化K-means聚类算法。该算法借助了影响空间数据结构和定义的加权距离吸引因子,将特殊中心点合并为K个微簇,并对微簇中的... 针对K-means聚类算法依赖初始点、聚类结果受初始点的选取影响较大的缺陷,给出了一种稳定的基于影响空间的初始点优化K-means聚类算法。该算法借助了影响空间数据结构和定义的加权距离吸引因子,将特殊中心点合并为K个微簇,并对微簇中的数据点加权平均得到K个初始中心点,然后执行K-means算法;最后,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该初始点优化K-means聚类算法能够有效降低噪声数据对聚类结果的影响,在聚类结果、聚类过程效率方面有较大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MEANS算法 影响空间 加权距离吸引因子 初始点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改进的粒子群算法的优化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林锦 《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54-159,共6页
粒子群算法是一种全局智能优化算法,针对该算法在早期迭代中容易造成局部极值,在后期迭代中容易造成种群的多样性消失,使得算法收敛速度减慢,求解质量不高等缺点。本文提出通过收敛吸引因子粒子来获得局部最优值;加入扰动函数来更新粒... 粒子群算法是一种全局智能优化算法,针对该算法在早期迭代中容易造成局部极值,在后期迭代中容易造成种群的多样性消失,使得算法收敛速度减慢,求解质量不高等缺点。本文提出通过收敛吸引因子粒子来获得局部最优值;加入扰动函数来更新粒子的速度来提高了算法整体效率。经典测试函数证明本文算法性能明显优于基本PSO算法,同时在算法复杂度方面优于其他的智能算法,有效地提升了算法的求解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子群算法 收敛吸引因子 扰动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耦合系数的无标度网络建模 被引量:2
19
作者 郑梅容 刘玉华 +1 位作者 许凯华 代文文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6-68,82,共4页
经典的无标度网络模型在全局范围内按照一定的概率选取节点进行优先连接,而现实网络很难做到这一点。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BA无标度网络模型的基础上,通过新增两个参数耦合系数和吸引因子来构建基于耦合系数的无标度网络模型,并通过理论... 经典的无标度网络模型在全局范围内按照一定的概率选取节点进行优先连接,而现实网络很难做到这一点。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BA无标度网络模型的基础上,通过新增两个参数耦合系数和吸引因子来构建基于耦合系数的无标度网络模型,并通过理论计算得出该演化模型的度分布。分析发现,它具有更明显的无标度网络特性。实验仿真结果也表明,其度分布在服从幂律分布的基础上更具有平稳性和广泛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标度网络 耦合系数 吸引因子 节点度 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在线社会网络演化模型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瑞丽 蔡国永 林航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2012年第23期71-74,78,共5页
现有吸引力演化模型的聚类系数较低,并且忽略了对网络增长有阻碍作用的因素。为此,提出一种基于阻尼因子的在线社会网络演化模型。该模型在BA网络模型的基础上,考虑网络节点吸引力并研究网络中节点阻尼因子的存在及作用。将阻尼因子细... 现有吸引力演化模型的聚类系数较低,并且忽略了对网络增长有阻碍作用的因素。为此,提出一种基于阻尼因子的在线社会网络演化模型。该模型在BA网络模型的基础上,考虑网络节点吸引力并研究网络中节点阻尼因子的存在及作用。将阻尼因子细分为初始吸引力的衰退、节点热度的减退和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解决了BA模型和CALW模型中仅考虑网络节点度和吸引力对网络影响的问题。引入三角形形成机制,提高模型的聚类系数。应用平均场理论对该模型生成网络的度分布进行理论分析,运用Matlab工具对度分布进行数值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模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社会网络 演化模型 三角形形成机制 吸引因子 阻尼因子 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