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合成磁共振成像鉴别子宫内膜癌与正常子宫外肌层的可行性研究
1
作者 郑作锋 杨家斐 +2 位作者 张东坡 马隽 吴希兰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12期138-140,共3页
目的基于合成磁共振成像(SyMRI),评估子宫内膜癌(ECa)与正常子宫外肌层(nPM)的T1、T2及质子密度(PD)的差异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行子宫常规MRI和SyMRI扫描的ECa患者。使用MAGIC软件于合成横断位T2WI勾划感兴趣区(ROI)。ECa与nPM定量... 目的基于合成磁共振成像(SyMRI),评估子宫内膜癌(ECa)与正常子宫外肌层(nPM)的T1、T2及质子密度(PD)的差异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行子宫常规MRI和SyMRI扫描的ECa患者。使用MAGIC软件于合成横断位T2WI勾划感兴趣区(ROI)。ECa与nPM定量值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定量值在鉴别ECa与nPM的诊断价值。结果nPM的T1、T2值低于ECa(P=0.001,P<0.001)。PD值在nPM与ECa之间无显著差异(P=0.177)。在鉴别ECa与nPM方面,T2值ROC曲线下面积(AUC)显著高于T1值(P=0.028)和PD值(P=0.002)。T1值和PD值AUC无显著差异(P=0.153)。T1、T2、PD联合效应在鉴别nPM与ECa方面显著高于T1值和PD值(P=0.028,P=0.002)。结论SyMRI技术可定量评估ECa和正常子宫肌层,其中T2值对鉴别ECa与nPM的价值高于T1及PD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磁共振成像 子宫内膜癌 子宫 弛豫时间 质子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成磁共振序列在轻度膝骨性关节炎磁共振扫描图像质量评价及弛豫定量中的应用
2
作者 卢镱 孟莉 +2 位作者 吴鑫鑫 龚远金 聂吉林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6期94-98,共5页
目的探讨合成磁共振(MAGiC)序列在轻度膝骨性关节炎(KOA)磁共振扫描图像质量评价及弛豫定量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3年3月—2024年3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就诊的20例轻度KOA患者及20例健康志愿者,共80只膝关节。磁共振图像扫描序列包括常... 目的探讨合成磁共振(MAGiC)序列在轻度膝骨性关节炎(KOA)磁共振扫描图像质量评价及弛豫定量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3年3月—2024年3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就诊的20例轻度KOA患者及20例健康志愿者,共80只膝关节。磁共振图像扫描序列包括常规序列T_(1)WI、T_(2)WI、PDWI、PDWI-FS及MAGiC序列。MAGIC序列图像导入后处理软件获得分解后的T_(1)WI、T_(2)WI、PDWI、PDWI-STIR图像及T_(1)、T_(2)、PD弛豫定量图谱。比较常规序列和MAGiC分解序列的图像质量及两组图像的软骨损伤检出率,同时在MAGiC序列弛豫定量图上测量对照组及轻度KOA组软骨的T_(1)值、T_(2)值、PD值。结果常规序列组与MAGiC序列分解组T_(1)WI、T_(2)WI、PDWI图像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序列组PDWI-FS图像质量优于MAGiC序列分解组PDWI-STIR(P<0.05)。常规序列组与MAGiC序列分解组轻度KOA患者软骨损伤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KOA组T_(1)值、T_(2)值和PD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MAGiC序列分解结构图可有效检出轻度KOA患者的软骨损伤,其多参数弛豫定量可对KOA软骨损伤程度进行量化,对于早期KOA患者的诊断和病程进展监测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性关节炎 合成磁共振序列 磁共振成像 弛豫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成磁共振影像组学模型对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
3
作者 黄龙龙 徐文娟 杜芳 《医学诊断》 2024年第1期98-105,共8页
目的:探讨基于合成磁共振(SyMRI)的影像组学模型对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20年11月~2022年10月经病理证实的213例患者的影像资料及临床资料,其中良性108例,恶性105例。患者均行常规MRI和多动态多回波(MD... 目的:探讨基于合成磁共振(SyMRI)的影像组学模型对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20年11月~2022年10月经病理证实的213例患者的影像资料及临床资料,其中良性108例,恶性105例。患者均行常规MRI和多动态多回波(MDME)序列扫描。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将患者按7:3的比例分成训练组与验证组。利用Python 3.7.1对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特征采集,采用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mRMR、LASSO算法及Spearman相关分析筛选影像组学特征,使用逻辑回归(LR)、支持向量机(SVM)和随机森林(RF)构建T1、T2、PD及多序列定量图的影像组学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对模型的诊断效能进行验证。结果:在不同定量图的影像组学模型中,多序列联合模型的效能最好,LR、RF及SVM的ROC曲线下面积(AUC)训练组分别为0.859、0.905、0.852,验证组分别为0.850、0.889、0.847,其中RF模型的AUC值最高。结论:合成磁共振影像组学模型对前列腺良恶性病变有较高的鉴别诊断效能,其中多序列联合模型的诊断效能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磁共振 影像组学 前列腺癌 诊断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肢软组织肿瘤合成磁共振图像与常规磁共振图像质量对比的初步研究
4
作者 邵楠楠 林松 +3 位作者 王立峰 孟帆 袁军辉 许春苗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3期174-176,共3页
目的 探讨四肢软组织肿瘤合成磁共振图像与常规磁共振图像质量比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2月至2023年1月于河南省肿瘤医院行同时行合成磁共振及常规磁共振扫描的四肢软组织肿瘤患者40例。Kappa分析两名医师主观评分一致性;比较合成... 目的 探讨四肢软组织肿瘤合成磁共振图像与常规磁共振图像质量比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2月至2023年1月于河南省肿瘤医院行同时行合成磁共振及常规磁共振扫描的四肢软组织肿瘤患者40例。Kappa分析两名医师主观评分一致性;比较合成磁共振与常规序列图像清晰度、图像伪影评分和肿瘤最长径差异。结果 两名医师对图像清晰度、图像伪影评分和肿瘤轴位最大径测量均一致性良好(Kappa值均>0.600)。Syn T1WI、con-T1WI序列图像清晰度比较,Syn T2WI、con-T2WI I序列图像清晰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1.000,0.083),Syn T2STIR与con-dixon-water-T2WI序列图像清晰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Syn T1WI、con-T1WI序列图像伪影评分比较,Syn T2WI、con-T2WI图像伪影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70、0.056),Syn T2STIR,con-dixon-water-T2WI图像伪影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合成磁共振成像测得肿瘤长径均值(63.21±37.90)mm,常规序列测得肿瘤长径均值(63.13±36.92)mm,二者图像所测得肿瘤长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09,P=0.992)。结论 合成磁共振成像对四肢软组织肿瘤显示清晰,大小测量与常规序列一致,Syn T1WI、Syn T2WI具有较好的图像质量,Syn T2STIR图像清晰度略差于常规压脂序列,伪影较常规序列明显,有待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磁共振成像 图像清晰度 图像伪影 肿瘤轴位最大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成磁共振成像技术在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张琴 张玉龙 刘曦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96-202,共7页
合成磁共振成像(syntheti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Sy MRI)是一种新兴的磁共振定量弛豫技术,可以量化组织的弛豫时间和质子密度,仅通过一次扫描就能同时获得多种定量弛豫图,直接用于组织定量分析,为临床提供更多有价值的诊断信息... 合成磁共振成像(syntheti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Sy MRI)是一种新兴的磁共振定量弛豫技术,可以量化组织的弛豫时间和质子密度,仅通过一次扫描就能同时获得多种定量弛豫图,直接用于组织定量分析,为临床提供更多有价值的诊断信息。Sy MRI最先应用于颅脑疾病诊断以及脑实质发育情况检测等。随着Sy MRI技术发展及恶性肿瘤发病率不断升高,Sy MRI技术亦逐渐被应用到临床常见恶性肿瘤的影像诊断中。本文对Sy MRI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乳腺癌、恶性胶质瘤、前列腺癌、直肠癌、膀胱癌、子宫内膜癌、宫颈癌等常见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及分型、诊疗规划和预后评估等提供依据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合成磁共振成像 恶性肿瘤 乳腺癌 恶性胶质瘤 前列腺癌 直肠癌 膀胱癌 子宫内膜癌 宫颈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成磁共振成像不同带宽对T1、T2及PD测量值的影响-体膜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郑作锋 王振常 +3 位作者 尹红霞 杨家斐 张东坡 马隽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8-102,共5页
目的观察多动态多回波序列(multi-dynamic multi-echo,MDME)不同带宽对T1、T2及质子密度(proton density,PD)测量值的影响。材料与方法3种具有不同T1、T2及PD的体膜[脑灰质(gray matter,GM),白质(white matter,WM),脑脊液(cerebrospinal... 目的观察多动态多回波序列(multi-dynamic multi-echo,MDME)不同带宽对T1、T2及质子密度(proton density,PD)测量值的影响。材料与方法3种具有不同T1、T2及PD的体膜[脑灰质(gray matter,GM),白质(white matter,WM),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分别行7组不同带宽(19.23 kHz~100.00 kHz)的MDME序列扫描,每组序列扫描9次。使用MAGiC(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compilation)软件分别测量GM、WM、CSF的T1、T2及PD值。组内之间的差异程度用组内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表示,组间的差异程度用组间CV表示。每组GM、WM的T1差异性及T2差异性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PD差异性比较采用Wilcoxon检验。结果测量所得T1、T2及PD值最大组内CV分别为2.09%,8.73%,10.61%;最大组间CV分别为1.36%,2.85%,3.72%。每组内GM与WM的T1值以及T2值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D值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接收带宽在19.23 kHz~100.00 kHz变化时,T1、T2测量值不受带宽影响。当带宽低于50 kHz时,PD测量值可重复性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磁共振成像 T1弛豫 T2弛豫 质子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成磁共振成像评估前交叉韧带早期退变的价值 被引量:5
7
作者 夏振元 莫欣鑫 +3 位作者 蓝岚 余小平 杨成 李伟雄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04-508,共5页
目的:探讨合成磁共振成像(SyMRI)评估前交叉韧带(ACL)早期退变的临床价值。方法:搜集80例患者的单侧膝关节合成磁共振成像数据。根据关节镜结果将所有患者分为3组:正常组(30例)、早期轻微退变组(28例)和早期明显退变组(22例)。采用单因... 目的:探讨合成磁共振成像(SyMRI)评估前交叉韧带(ACL)早期退变的临床价值。方法:搜集80例患者的单侧膝关节合成磁共振成像数据。根据关节镜结果将所有患者分为3组:正常组(30例)、早期轻微退变组(28例)和早期明显退变组(22例)。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组患者ACL的T_(1)值、T_(2)值及质子密度(PD)值的总体差异性,并采用LSD-t检验对各参数进行组间两两比较。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各项参数值对ACL早期退变的诊断效能。结果: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T_(1)值、T_(2)值和PD值在3组间总体分布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11.248、11.991和118.162,P均<0.001)。LSD-t检验结果显示,正常组的PD值低于轻微退变组,轻微退变组的PD值低于明显退变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T_(1)值及T_(2)值在正常组与轻微退变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正常组和轻微退变组的T_(1)值及T_(2)值均低于明显退变组(P均<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T_(1)值对ACL早期退变的敏感度、特异度、约登指数及曲线下面积分别为58%、80%、0.38和0.706,T_(2)值的相应指标值分别为88%、40%、0.28和0.677,PD值的相应指标值为92%、90%、0.82和0.957。结论:合成磁共振成像质子密度值可定量评估前交叉韧带早期退变性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退变性损伤 合成磁共振成像 诊断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成磁共振技术联合T1-MPRAGE序列在帕金森病患者尾状核改变中的探讨 被引量:4
8
作者 马文辉 王云玲 +2 位作者 罕迦尔别克·库锟 丁爽 贾文霄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第5期168-170,共3页
目的 应用合成磁共振技术联合T_(1)-MPRAGE序列分析帕金森病(PD)尾状核体积及弛豫值的改变并探讨其在PD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30例PD患者及20例健康对照组(HC)均行合成MRI及T_(1)-MPRAGE序列检查,使用FreeSurfer软件自动分割并提取尾状... 目的 应用合成磁共振技术联合T_(1)-MPRAGE序列分析帕金森病(PD)尾状核体积及弛豫值的改变并探讨其在PD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30例PD患者及20例健康对照组(HC)均行合成MRI及T_(1)-MPRAGE序列检查,使用FreeSurfer软件自动分割并提取尾状核体积,勾画感兴趣区(ROI)得到双侧尾状核的T_(1)、T_(2)弛豫值及质子密度(proton density PrD)值,比较PD组与HC组间的差异;分别绘制双侧尾状核T_(1)弛豫值、左侧尾状核PrD值及体积与弛豫值联合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PD组与对照组相比,右侧尾状核体积缩小(P<0.05),双侧尾状核T_(1)弛豫值增高(P<0.05),左侧尾状核PrD值减低(P<0.05);左侧尾状核T_(1)值在PD组与HC组中的诊断效能最高,AUC为0.902,敏感度为0.933,特异度为0.850%。结论 通过合成MRI技术联合T_(1)-MPRAGE序列能观察到PD患者核尾状核体积及弛豫值的改变,可以用于鉴别PD患者与正常人,对于PD的诊断和分析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磁共振成像 尾状核 合成磁共振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成磁共振成像在直肠癌术前评估中的价值
9
作者 邵建国 赵伟 任千里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2年第12期1597-1601,共5页
目的评价合成磁共振成像在直肠癌患者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纳入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入我院确诊直肠癌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术前采用3.0 T MRI成像,扫描序列包括轴位T1WI和T2WI、冠状位和矢状位T2WI以及扩散加权成像... 目的评价合成磁共振成像在直肠癌患者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纳入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入我院确诊直肠癌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术前采用3.0 T MRI成像,扫描序列包括轴位T1WI和T2WI、冠状位和矢状位T2WI以及扩散加权成像(DWI),然后进行合成MRI序列。合成MRI获得定量参数纵向弛豫时间(T1)、横向弛豫时间(T2)、质子密度(PD)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比较肿瘤T分期、N分期、壁外静脉侵犯(EMVI)、环切缘(CRM)和分化级别组间T1、T2、PD和ADC值的差异。结果T1、T2、PD和ADC值在肿瘤T分期、EMVI和CRM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N1~N2组T2和PD值显著低于N0组,肿瘤低分化组T2和PD值显著低于中高分化组(P<0.05),但是T1和ADC值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显示,T2、PD和T2+PD诊断N分期和分化级别的曲线下面积(AUC)均较好。结论合成磁共振成像较常规序列能够提供更丰富的肿瘤信息,定量参数T2和PD在直肠癌患者术前评估N分期和分化级别方面有重要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磁共振成像 直肠癌 纵向弛豫时间 横向弛豫时间 质子密度 表观扩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成磁共振成像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0
作者 肖艳(综述) 彭正伟(审校)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3年第16期2424-2427,2455,共5页
合成磁共振成像(SyMRI)是一种全新的定量磁共振技术,一次扫描即可得到多种对比度加权图像,同时可量化组织的弛豫时间和质子密度。近年来,不断有关于SyMRI在前列腺、乳腺、直肠等肿瘤诊断中的应用报道。该文简要介绍SyMRI的基本原理及优... 合成磁共振成像(SyMRI)是一种全新的定量磁共振技术,一次扫描即可得到多种对比度加权图像,同时可量化组织的弛豫时间和质子密度。近年来,不断有关于SyMRI在前列腺、乳腺、直肠等肿瘤诊断中的应用报道。该文简要介绍SyMRI的基本原理及优缺点,综述其在肿瘤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并展望SyMRI在肿瘤诊断中的进一步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合成磁共振 定量磁共振成像 弛豫时间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成磁共振成像序列扫描评估终末期肾病患者认知障碍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徐小慧 兰邦涛 +2 位作者 刘超 桑玲 陈文 《中国医学装备》 2022年第6期49-53,共5页
目的:研究3.0T磁共振成像(MRI)合成MRI序列(MAGiC)检查在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认知障碍(CI)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80例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ESRD患者,依据患者CI发生与否将其分为CI组(36例)和非CI组(44例)。两组患... 目的:研究3.0T磁共振成像(MRI)合成MRI序列(MAGiC)检查在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认知障碍(CI)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80例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ESRD患者,依据患者CI发生与否将其分为CI组(36例)和非CI组(44例)。两组患者均行MRI-MAGiC检查,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分析MRI-MAGiC检查获得的脑分割体积值和弛豫值中灰质体积、白质体积、髓鞘体积、灰质纵向弛豫时间(T;)以及灰质横向弛豫时间(T;)对ESRD患者CI发生的预测价值;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ESRD患者CI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CI组患者年龄≥60岁、高中及以下学历和糖尿病患者占比显著高于非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355,x^(2)=6.715,x^(2)=6.503;P<0.05);且白质体积、髓鞘体积、灰质T_(1)及灰质T_(2)显著高于非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113,x^(2)=7.109,x^(2)=6.386,x^(2)=7.600;P<0.05)。经ROC曲线分析白质体积、髓鞘体积、灰质T;及灰质T;预测ESRD患者CI发生的AUC分别为0.759、0.924、0.969和0.836。经Logistic回归分析,ESRD患者年龄≥60岁、高中及以下学历、糖尿病、白质体积≥476.570、髓鞘体积≥153.930、灰质T;≥1590.205和灰质T;≥92.425是CI发生的危险因素(OR=1.356,OR=1.347,OR=1.267,OR=1.307,OR=1.263,OR=1.867,OR=1.613;P<0.05)。结论:ESRD患者CI发生与年龄、受教育程度及糖尿病密切相关,3.0T MRI-MAGiC检查可获得脑分割体积值和弛豫值,对评估CI的发生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磁共振成像序列(MAGiC) 终末期肾病(ESRD) 认知功能障碍(CI) 脑体积 弛豫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成磁共振及扩散张量成像在脑神经胶质肿瘤分级中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徐蕊 罕迦尔别克·库锟 王云玲 《临床医学进展》 2023年第8期12326-12331,共6页
脑胶质瘤是较为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表现为向外浸润性生长,具有侵袭性且容易复发,目前手术切除仍是该病的主要治疗手段,脑胶质瘤的早期诊断及分级对治疗方案的制定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MRI因具有多平面、多序列、高分辨率等特点,对... 脑胶质瘤是较为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表现为向外浸润性生长,具有侵袭性且容易复发,目前手术切除仍是该病的主要治疗手段,脑胶质瘤的早期诊断及分级对治疗方案的制定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MRI因具有多平面、多序列、高分辨率等特点,对肿瘤疾病评估具有重要价值,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脑胶质瘤的分级诊断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肿瘤影像的定量评价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就目前合成磁共振成像的定量参数及扩散张量成像在胶质瘤分级中的研究进展进行较全面的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磁共振技术 扩散张量成像 神经胶质瘤 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成磁共振成像定量值在髌软骨早期损伤诊断中的效能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敏 蓝岚 +5 位作者 袁广之 廖亭婷 韦子乐 梁志梅 夏振元 李伟雄 《临床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940-1944,共5页
目的 探讨合成磁共振T_(1)、T_(2)、质子密度(PD)定量值在诊断髌软骨早期损伤中的效能.方法 采用GE Signa pioneer 3.0 T合成磁共振成像技术对44名健康志愿者及36例髌软骨早期损伤患者进行定量分析,软骨损伤以关节镜结果为金标准,对比... 目的 探讨合成磁共振T_(1)、T_(2)、质子密度(PD)定量值在诊断髌软骨早期损伤中的效能.方法 采用GE Signa pioneer 3.0 T合成磁共振成像技术对44名健康志愿者及36例髌软骨早期损伤患者进行定量分析,软骨损伤以关节镜结果为金标准,对比分析合成磁共振T_(1)、T_(2)、PD定量值在诊断髌软骨早期损伤中的效能.结果 髌软骨不同分级损伤PD、T_(1)及T_(2)均值存在差异(P<0.05);PD均值组间比较:正常组与Ⅰ级损伤组、Ⅱ级损伤组存在差异(P<0.05),Ⅰ级损伤组与Ⅱ级损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_(1)均值组间比较:正常组与Ⅰ级损伤组、Ⅱ级损伤组存在差异(P<0.05),Ⅰ级损伤组与Ⅱ级损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_(2)均值组间比较:正常组、Ⅰ级损伤组及Ⅱ损伤组各组间均存在差异(P<0.05).T_(2)﹑T_(1)及PD值在诊断髌软骨早期损伤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71,0.730,0.654,其中T_(2)值诊断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0.6%、84.1%.结论 合成磁共振定量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软骨早期损伤的程度,T_(2)值效能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磁共振成像 定量 软骨 髌骨 诊断 效能
原文传递
不同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在乳腺癌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冯雯 刘欣然 +1 位作者 卢星如 雷军强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7-223,共7页
乳腺癌成为全球第一大癌症,充分了解不同功能MRI技术在乳腺癌中的应用有利于推进乳腺癌诊疗的发展。本文通过介绍不同功能MRI技术在乳腺癌早期诊断和晚期预后评估中展现出的临床科研价值,说明基于灌注、代谢、扩散、合成相关MRI,使肿瘤... 乳腺癌成为全球第一大癌症,充分了解不同功能MRI技术在乳腺癌中的应用有利于推进乳腺癌诊疗的发展。本文通过介绍不同功能MRI技术在乳腺癌早期诊断和晚期预后评估中展现出的临床科研价值,说明基于灌注、代谢、扩散、合成相关MRI,使肿瘤组织微血管渗透、分布、血流动力学状态,肿瘤代谢物含量、间质成分变化及组织固有属性等特征可视化,旨在总结各成像序列在乳腺癌应用中的优势和前景,以期为后续乳腺癌影像科学研究提供新方向,从而帮助影像医师更加全面地了解乳腺癌相关MRI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多模态 磁共振成像 功能磁共振成像 合成磁共振成像 影像学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新技术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璐 张红霞 张修石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379-383,共5页
乳腺癌已成为全球第一大癌症,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磁共振成像技术以其多参数、高软组织分辨率及无电离辐射等优点,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乳腺病变的良恶性鉴别。随着近年来磁共振技术的飞速发展,新的成像方法不断涌现,为乳腺病变的良恶性检... 乳腺癌已成为全球第一大癌症,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磁共振成像技术以其多参数、高软组织分辨率及无电离辐射等优点,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乳腺病变的良恶性鉴别。随着近年来磁共振技术的飞速发展,新的成像方法不断涌现,为乳腺病变的良恶性检出提供了更有价值的参考依据。其中,超快速磁共振动态对比增强成像、合成磁共振成像、磁共振指纹打印技术及一系列高级扩散加权成像技术(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扩散峰度成像和拉伸指数模型成像)均可以从不同角度描述乳腺病变潜在的组织学或病理学特征,为良恶性鉴别提供有力支撑。本文将从成像原理、技术特点以及临床应用等多个层面,系统地阐述上述磁共振成像新技术对乳腺病变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乳腺良恶性病变 超快速磁共振动态对比增强成像 合成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指纹打印技术 扩散加权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成磁共振成像技术评估COVID-19康复患者神经损伤
16
作者 谢青 吴文浩 +3 位作者 廖健伟 王国杰 李绍林 张亚琴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4-120,共7页
【目的】应用集成磁共振成像技术(SyMRI)评估COVID-19康复患者脑灰质微结构的改变。【方法】29例COVID-19康复患者分为重症患者组(SG=11例)和普通患者组(OG=18例),选取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和教育年限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 【目的】应用集成磁共振成像技术(SyMRI)评估COVID-19康复患者脑灰质微结构的改变。【方法】29例COVID-19康复患者分为重症患者组(SG=11例)和普通患者组(OG=18例),选取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和教育年限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HC=23例)。所有受试者均行SyMRI扫描,生成T1、T2定量图谱,利用自动解剖标记(AAL)模板将T1和T2图谱分割成90个感兴趣区(ROIs)。通过对ROI内的所有体素进行平均得到每个ROI的T1、T2弛豫值。分析比较三组间90个脑区的T1、T2值。【结果】HC相比,SG在双侧眶内额上回、双侧海马旁回、双侧豆状壳核、双侧颞中回、双侧颞下回、左侧眶部额上回、左侧眶部额下回、左侧直回、左侧前扣带与旁扣带脑回、右侧内侧和旁扣带脑回、左侧后扣带回、左侧缘上回的T2值显著升高(P<0.05);与OG相比,SG在左侧直回、左侧海马旁回、双侧颞中回、双侧颞下回的T2值显著升高(P<0.05)。与HC相比SG在双侧眶内额上回、左侧直回、左侧前扣带和旁扣带脑回、右侧后扣带回、左侧海马旁回、左侧舌回、左侧豆状壳核、左侧丘脑的T1值显著升高(P<0.05);与OG相比,SG在右侧后扣带回、右侧距状裂周围皮层、左侧豆状壳核的T1值显著升高(P<0.05)。【结论】COVID-19患者即使在康复后脑灰质微结构仍可能存在持续性或迟发性损伤,且损伤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SyMRI可作为一项敏感的工具评估中枢神经系统(CNS)微结构损伤情况,有助于早期临床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磁共振成像技术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康复期 中枢神经系统 神经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成磁共振快速脑组织成像T1、T2及质子密度值定量分析准确性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雅文 任鹏玲 +3 位作者 尹红霞 张婷婷 吕晗 王振常 《数字医学与健康》 2023年第2期77-81,共5页
目的利用合成磁共振(MR)实现颅脑的快速扫描和脑组织T1、T2及质子密度(PD)值的自动定量,探索快速扫描方案下定量值的准确性。方法对2020年11月至2021年1月招募的79名受试者进行了常规和快速合成MR扫描。基于重建后的T1、T2及PD定量图像... 目的利用合成磁共振(MR)实现颅脑的快速扫描和脑组织T1、T2及质子密度(PD)值的自动定量,探索快速扫描方案下定量值的准确性。方法对2020年11月至2021年1月招募的79名受试者进行了常规和快速合成MR扫描。基于重建后的T1、T2及PD定量图像进行脑组织体素的自动分割及定量值测量。对两种采集方式下的定量值进行简单线性回归分析,并通过Bland‑Altman分析计算差值的百分比,以评估两种采集协议下定量值的一致性和偏差。结果常规及快速采集下受试者全脑成像的平均时间分别为4 min 55 s及1 min 52 s,扫描时间缩短1倍以上。线性回归结果表明,两种采集方式下的定量值间具有较高的相关性(T1:r=0.993;T2:r=0.980;PD:r=0.986)。Bland‑Altman分析显示,两种采集方式下的定量值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其中T1、T2及PD的差值百分比的均值分别为2.82%、-6.38%及0.69%,95%可信区间分别为-1.96%~7.61%,-9.60%~-3.16%及-2.24%~3.61%。结论合成MR快速脑组织成像方式可获得准确的T1、T2及PD值,有助于临床上对脑组织的定量分析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磁共振成像 定量磁共振成像 脑成像
原文传递
合成MRI定量参数在乳腺癌诊断和评估中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屈孟孟 冯雯 +2 位作者 刘欣然 卢星如 雷军强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7-112,共6页
乳腺癌是威胁女性生命健康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合成MRI是一种全新的定量MRI技术,一次扫描可同时获得多个定量弛豫和对比度图像,为疾病诊断和评估提供新的依据。本文对合成MRI原理及其在乳腺癌综合诊断、分子分型和预后评估方面的应用进... 乳腺癌是威胁女性生命健康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合成MRI是一种全新的定量MRI技术,一次扫描可同时获得多个定量弛豫和对比度图像,为疾病诊断和评估提供新的依据。本文对合成MRI原理及其在乳腺癌综合诊断、分子分型和预后评估方面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以期进一步指导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合成磁共振成像 定量分析 诊断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成磁共振成像MAGiC序列在前列腺癌中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比利尕尔 王云玲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2期153-155,共3页
核磁共振检查在前列腺癌的诊断中已得到广泛的使用。磁共振图像汇编MAGiC(magnetic resonance image compilation)序列是合成MRI技术的一种,一次快速采集可生成多组对比图像及T1、T2及PD值等多组定量参数,可直接运用于组织的定量分析。M... 核磁共振检查在前列腺癌的诊断中已得到广泛的使用。磁共振图像汇编MAGiC(magnetic resonance image compilation)序列是合成MRI技术的一种,一次快速采集可生成多组对比图像及T1、T2及PD值等多组定量参数,可直接运用于组织的定量分析。MAGiC可缩短患者检查所需时间,并可以提供定量数据更客观地判断疾病良恶性程度。本文主要将对合成磁共振MAGiC序列在前列腺癌成像中的研究进展,包括MAGiC技术的成像原理,最新研究成果及在其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展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图像汇编(MAGiC) 前列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成MRI定量弛豫参数对不同病理类型腮腺肿瘤的鉴别诊断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赞霞 李淑健 +5 位作者 张勇 汪卫建 宋曼莉 王文豪 文宝红 程敬亮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2-255,共4页
目的:探讨合成MRI定量弛豫参数对于腮腺常见肿瘤的鉴别诊断。方法:选择2022年5月至2023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腮腺肿瘤患者59例,均于治疗前行常规MRI和合成MRI,测量肿瘤全域弛豫参数[纵向弛豫时间(T1)、横向弛豫时间(T2)和质... 目的:探讨合成MRI定量弛豫参数对于腮腺常见肿瘤的鉴别诊断。方法:选择2022年5月至2023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腮腺肿瘤患者59例,均于治疗前行常规MRI和合成MRI,测量肿瘤全域弛豫参数[纵向弛豫时间(T1)、横向弛豫时间(T2)和质子密度(PD)]。比较腮腺多形性腺瘤组、Warthin瘤组和恶性肿瘤组T1、T2和PD。应用Bayes判别分析法对3种腮腺肿瘤进行分类。结果:腮腺多形性腺瘤、Warthin瘤和恶性肿瘤组T1、T2和PD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Warthin瘤组的T1和PD小于腮腺恶性肿瘤和多形性腺瘤组(P<0.05);腮腺多形性腺瘤组的T2大于恶性肿瘤和Warthin瘤组(P<0.05)。采用Bayes判别分析建立的诊断模型自身验证的准确率为61.0%,交叉验证的准确率为57.6%。结论:合成MRI定量弛豫参数对腮腺多形性腺瘤、Warthin瘤和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肿瘤 合成磁共振成像 定量弛豫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