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磁共振成像(syntheti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Sy MRI)是一种新兴的磁共振定量弛豫技术,可以量化组织的弛豫时间和质子密度,仅通过一次扫描就能同时获得多种定量弛豫图,直接用于组织定量分析,为临床提供更多有价值的诊断信息...合成磁共振成像(syntheti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Sy MRI)是一种新兴的磁共振定量弛豫技术,可以量化组织的弛豫时间和质子密度,仅通过一次扫描就能同时获得多种定量弛豫图,直接用于组织定量分析,为临床提供更多有价值的诊断信息。Sy MRI最先应用于颅脑疾病诊断以及脑实质发育情况检测等。随着Sy MRI技术发展及恶性肿瘤发病率不断升高,Sy MRI技术亦逐渐被应用到临床常见恶性肿瘤的影像诊断中。本文对Sy MRI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乳腺癌、恶性胶质瘤、前列腺癌、直肠癌、膀胱癌、子宫内膜癌、宫颈癌等常见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及分型、诊疗规划和预后评估等提供依据及参考。展开更多
目的评价合成磁共振成像在直肠癌患者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纳入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入我院确诊直肠癌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术前采用3.0 T MRI成像,扫描序列包括轴位T1WI和T2WI、冠状位和矢状位T2WI以及扩散加权成像...目的评价合成磁共振成像在直肠癌患者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纳入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入我院确诊直肠癌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术前采用3.0 T MRI成像,扫描序列包括轴位T1WI和T2WI、冠状位和矢状位T2WI以及扩散加权成像(DWI),然后进行合成MRI序列。合成MRI获得定量参数纵向弛豫时间(T1)、横向弛豫时间(T2)、质子密度(PD)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比较肿瘤T分期、N分期、壁外静脉侵犯(EMVI)、环切缘(CRM)和分化级别组间T1、T2、PD和ADC值的差异。结果T1、T2、PD和ADC值在肿瘤T分期、EMVI和CRM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N1~N2组T2和PD值显著低于N0组,肿瘤低分化组T2和PD值显著低于中高分化组(P<0.05),但是T1和ADC值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显示,T2、PD和T2+PD诊断N分期和分化级别的曲线下面积(AUC)均较好。结论合成磁共振成像较常规序列能够提供更丰富的肿瘤信息,定量参数T2和PD在直肠癌患者术前评估N分期和分化级别方面有重要的应用潜力。展开更多
目的利用合成磁共振(MR)实现颅脑的快速扫描和脑组织T1、T2及质子密度(PD)值的自动定量,探索快速扫描方案下定量值的准确性。方法对2020年11月至2021年1月招募的79名受试者进行了常规和快速合成MR扫描。基于重建后的T1、T2及PD定量图像...目的利用合成磁共振(MR)实现颅脑的快速扫描和脑组织T1、T2及质子密度(PD)值的自动定量,探索快速扫描方案下定量值的准确性。方法对2020年11月至2021年1月招募的79名受试者进行了常规和快速合成MR扫描。基于重建后的T1、T2及PD定量图像进行脑组织体素的自动分割及定量值测量。对两种采集方式下的定量值进行简单线性回归分析,并通过Bland‑Altman分析计算差值的百分比,以评估两种采集协议下定量值的一致性和偏差。结果常规及快速采集下受试者全脑成像的平均时间分别为4 min 55 s及1 min 52 s,扫描时间缩短1倍以上。线性回归结果表明,两种采集方式下的定量值间具有较高的相关性(T1:r=0.993;T2:r=0.980;PD:r=0.986)。Bland‑Altman分析显示,两种采集方式下的定量值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其中T1、T2及PD的差值百分比的均值分别为2.82%、-6.38%及0.69%,95%可信区间分别为-1.96%~7.61%,-9.60%~-3.16%及-2.24%~3.61%。结论合成MR快速脑组织成像方式可获得准确的T1、T2及PD值,有助于临床上对脑组织的定量分析和研究。展开更多
文摘合成磁共振成像(syntheti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Sy MRI)是一种新兴的磁共振定量弛豫技术,可以量化组织的弛豫时间和质子密度,仅通过一次扫描就能同时获得多种定量弛豫图,直接用于组织定量分析,为临床提供更多有价值的诊断信息。Sy MRI最先应用于颅脑疾病诊断以及脑实质发育情况检测等。随着Sy MRI技术发展及恶性肿瘤发病率不断升高,Sy MRI技术亦逐渐被应用到临床常见恶性肿瘤的影像诊断中。本文对Sy MRI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乳腺癌、恶性胶质瘤、前列腺癌、直肠癌、膀胱癌、子宫内膜癌、宫颈癌等常见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及分型、诊疗规划和预后评估等提供依据及参考。
文摘目的评价合成磁共振成像在直肠癌患者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纳入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入我院确诊直肠癌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术前采用3.0 T MRI成像,扫描序列包括轴位T1WI和T2WI、冠状位和矢状位T2WI以及扩散加权成像(DWI),然后进行合成MRI序列。合成MRI获得定量参数纵向弛豫时间(T1)、横向弛豫时间(T2)、质子密度(PD)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比较肿瘤T分期、N分期、壁外静脉侵犯(EMVI)、环切缘(CRM)和分化级别组间T1、T2、PD和ADC值的差异。结果T1、T2、PD和ADC值在肿瘤T分期、EMVI和CRM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N1~N2组T2和PD值显著低于N0组,肿瘤低分化组T2和PD值显著低于中高分化组(P<0.05),但是T1和ADC值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显示,T2、PD和T2+PD诊断N分期和分化级别的曲线下面积(AUC)均较好。结论合成磁共振成像较常规序列能够提供更丰富的肿瘤信息,定量参数T2和PD在直肠癌患者术前评估N分期和分化级别方面有重要的应用潜力。
文摘目的利用合成磁共振(MR)实现颅脑的快速扫描和脑组织T1、T2及质子密度(PD)值的自动定量,探索快速扫描方案下定量值的准确性。方法对2020年11月至2021年1月招募的79名受试者进行了常规和快速合成MR扫描。基于重建后的T1、T2及PD定量图像进行脑组织体素的自动分割及定量值测量。对两种采集方式下的定量值进行简单线性回归分析,并通过Bland‑Altman分析计算差值的百分比,以评估两种采集协议下定量值的一致性和偏差。结果常规及快速采集下受试者全脑成像的平均时间分别为4 min 55 s及1 min 52 s,扫描时间缩短1倍以上。线性回归结果表明,两种采集方式下的定量值间具有较高的相关性(T1:r=0.993;T2:r=0.980;PD:r=0.986)。Bland‑Altman分析显示,两种采集方式下的定量值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其中T1、T2及PD的差值百分比的均值分别为2.82%、-6.38%及0.69%,95%可信区间分别为-1.96%~7.61%,-9.60%~-3.16%及-2.24%~3.61%。结论合成MR快速脑组织成像方式可获得准确的T1、T2及PD值,有助于临床上对脑组织的定量分析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