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3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再访史学大师李学勤先生——治学经历(1955—1976) 被引量:1
1
作者 康香阁 《邯郸学院学报》 2013年第S1期21-28,共8页
史学大师李学勤先生从上世纪50年代初走上学术道路。由甲骨"文武丁卜辞"的争论进入甲骨学研究领域,在甲骨文的分类和断代方面,首次提出同一王世不见得只有一类卜辞,同一类卜辞也不见得属于一个王世;首创殷墟甲骨非王卜辞说;... 史学大师李学勤先生从上世纪50年代初走上学术道路。由甲骨"文武丁卜辞"的争论进入甲骨学研究领域,在甲骨文的分类和断代方面,首次提出同一王世不见得只有一类卜辞,同一类卜辞也不见得属于一个王世;首创殷墟甲骨非王卜辞说;根据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史料,创始用地理排谱的方法研究殷商历史地理。首次鉴定出西周甲骨文。首次提出战国文字五系说,对战国各种文字作综合研究,促使战国文字研究学科形成。首次推测洛达庙类型文化属于夏代。跟随侯外庐先生从事思想史研究。揭开明末清初大学者方以智遭迫害而死的隐秘真相。60多年过去了,李先生当时提出的这些学术观点至今仍被学界沿用,并日趋完善;他推测二里头属于夏文化等学术观点得到了考古发现的进一步验证。虎年春节前一个晴朗的下午,笔者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宫长为研究员的陪同下,拜访了史学大师李学勤先生。同时,邀请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王泽文博士和助理研究员任会斌博士撰写了两篇专题论文,与访谈一同发表,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学勤 史学大师 甲骨文研究 殷代地理研究 战国文字研究 思想史研究 方以智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乾嘉史学大师钱大昕
2
作者 戴逸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36-41,共6页
乾嘉史学大师钱大昕戴逸钱大昕,字晓征,号辛楣,又号竹汀。江苏嘉定(今属上海市)人,生于清雍正六年(1728年),逝于清嘉庆九年(1804年),是18世纪中国的杰出学者,乾嘉时代的史学大师。青少年时代成长在文化氛围浓郁... 乾嘉史学大师钱大昕戴逸钱大昕,字晓征,号辛楣,又号竹汀。江苏嘉定(今属上海市)人,生于清雍正六年(1728年),逝于清嘉庆九年(1804年),是18世纪中国的杰出学者,乾嘉时代的史学大师。青少年时代成长在文化氛围浓郁的江南地区,就学于苏州紫阳书院,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大昕 史学大师 乾嘉时代 王鸣盛 《汉书》 金石学 长春真人西游记 自然科 文字狱 《元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纪念中国世界史学大师吴于廑先生
3
作者 朱寰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3-25,共3页
今年是中国世界史学大师吴于廑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由于两部《世界史》编纂工作的关系,我曾与先生相处多年。先生的大师风范,始终活在我们的心里。先生道德高尚,学识渊博,永远是我们后辈学习的楷模。我终生难忘与先生紧密相处的... 今年是中国世界史学大师吴于廑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由于两部《世界史》编纂工作的关系,我曾与先生相处多年。先生的大师风范,始终活在我们的心里。先生道德高尚,学识渊博,永远是我们后辈学习的楷模。我终生难忘与先生紧密相处的日日月月。我虽没有那么幸运,投身于先生门下,但几十年来一直视先生为自己的恩师。先生的指导和教诲,受益匪浅,惠及终生。先生之德,高山仰止;先生之教,化雨春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学大师 周年纪念 世界史 中国 编纂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站在高处看历史——从史学大师吴于廑先生的硕博论文窥其史识
4
作者 罗运环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5-18,共4页
史识是对历史的洞察力和判断力。史识是史学工作者所必须具备的能力,但如果作为一种特长则不是每位史学工作者所能有的,而仅见于极少史学大家,吴于廑先生(1913—1993年)就是这样少见的史学大师之一。这可从他的自我意识和硕士、博... 史识是对历史的洞察力和判断力。史识是史学工作者所必须具备的能力,但如果作为一种特长则不是每位史学工作者所能有的,而仅见于极少史学大家,吴于廑先生(1913—1993年)就是这样少见的史学大师之一。这可从他的自我意识和硕士、博士论文《士与古代封建制度之解体》、《封建中国的王权和法律》^①中窥见一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学大师 博士论文 史识 历史 史学工作者 封建制度 自我意识 判断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向史学大师学做历史教师——兼谈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5
作者 卓恺返 《教学月刊(中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8-40,共3页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如果按照“创新的基础是人——人的培养靠教育——教育的成败在教师”这样的逻辑推理,笔者认为原因就在于:(一)当今的教师本身缺乏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如果按照“创新的基础是人——人的培养靠教育——教育的成败在教师”这样的逻辑推理,笔者认为原因就在于:(一)当今的教师本身缺乏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二)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很少鼓励学生创新,甚至阻止学生创新。教学实践业已证明:只有自身具备创新意识、精神和能力的教师。只有积极鼓励学生创新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富有创新能力的学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教师 创新能力 创新精神 史学大师 学生创新 教育教学 才能培养 杰出人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史学大师陈寅恪治史方法探略
6
作者 夏诗荷 张士栋 《黑龙江史志》 2009年第7X期45-46,共2页
陈寅恪(1890—1969)是享誉中外的史学大师,历任清华大学、中山大学等校教授。陈寅恪祖籍江西修水,自幼聪颖好学,有惊人的记忆力。他继承家学,博览群书,先后游学东西洋十余年,通二十余种中外古今语言。他在史学上的贡献,不仅是多方面的,... 陈寅恪(1890—1969)是享誉中外的史学大师,历任清华大学、中山大学等校教授。陈寅恪祖籍江西修水,自幼聪颖好学,有惊人的记忆力。他继承家学,博览群书,先后游学东西洋十余年,通二十余种中外古今语言。他在史学上的贡献,不仅是多方面的,而且是划时代的。他所开拓的研究领域和指出的发展方向,广阔而明通,至今无人能出其右。本文从要具备扎实的治史功底、要具有高明的通识等方面探略陈寅恪的治史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学大师 陈寅恪 治史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与现代二元教育对现代史学大师成长的影响——以陈寅恪与傅斯年为例
7
作者 张辉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5期97-102,共6页
史学大师陈寅恪和傅斯年分别生长于传统文化发达的湖南长沙和山东聊城,从小就受到书香门第的家风熏染,接受了较为严厉的传统教育,青少年时期又接受了系统的新式教育,且有较长时间的留学经历,沐浴欧风美雨,回国后普被西学。传统教育和现... 史学大师陈寅恪和傅斯年分别生长于传统文化发达的湖南长沙和山东聊城,从小就受到书香门第的家风熏染,接受了较为严厉的传统教育,青少年时期又接受了系统的新式教育,且有较长时间的留学经历,沐浴欧风美雨,回国后普被西学。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在他们身上打下了深刻的印迹,文章欲通过二人所接受的教育对其成功的影响,说明这种二元教育在现代史学大师的成长过程中所发挥的具体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寅恪 傅斯年 史学大师 传统教育 现代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聊城傅氏:从开国状元到史学大师 被引量:1
8
作者 谢含章 《国家人文历史》 2013年第15期82-83,共2页
傅氏在当今中国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三十六位,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55%左右,主要分布于湖南、安徽、四川、河南等四省,大约占全国傅姓总人口的35%。其次分布于河北、江西、浙江、湖北、山东等五省,这五省傅姓又集中了28%。傅姓源流很多,有... 傅氏在当今中国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三十六位,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55%左右,主要分布于湖南、安徽、四川、河南等四省,大约占全国傅姓总人口的35%。其次分布于河北、江西、浙江、湖北、山东等五省,这五省傅姓又集中了28%。傅姓源流很多,有出自姬姓、姚姓,也有出自西周时的官职太傅,而大多数傅氏族人尊奉的得姓始祖是殷商时期的名相傅说。据《元和姓纂》、《通志》等记载,傅说原本是个奴隶,没有姓,只有个名,就叫"说",在一个叫傅岩的地方(今天山西平陆东部)修筑土墙。当时商高宗武丁在位,国力渐微,武丁想寻找一位能辅佐他使国家振兴的得力大臣。一天晚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斯年 状元 武丁 聊城 中国姓氏 殷商时期 人口总数 介子 史学大师 楼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取精用弘著国史——巴蜀史学大师张森楷
9
作者 黄鹤 《中国西部》 2011年第12期98-100,共3页
序言:四川天府锦绣之域,自古就物产丰饶、水旱无忧。加之灵山秀水环绕,文人秀士更是代代不乏其人,汉之司马相如、杨雄名重一时;唐之陈子昂、李白、李商隐名满天下:宋之“三苏”古今莫及;
关键词 史学大师 张森楷 巴蜀 国史 司马相如 “三苏” 陈子昂 李商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追求真理 坚守信仰——史学大师陈垣入党记
10
作者 王宗征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56-58,共3页
1959年初,已近八十岁高龄的史学大师陈垣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党组织对陈垣的入党申请非常重视,并立即研究,很快就批准了他的入党申请,在这年1月28日接纳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这位经历新、旧两个社会的高级知识分子、享誉中外的... 1959年初,已近八十岁高龄的史学大师陈垣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党组织对陈垣的入党申请非常重视,并立即研究,很快就批准了他的入党申请,在这年1月28日接纳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这位经历新、旧两个社会的高级知识分子、享誉中外的老一辈史学大师,坚守信仰追求真理,并在耄耋之年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当时中国知识界产生了很大反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学大师 陈垣 入党申请 中国共产党党员 唐长孺 清初僧诤记 明季滇黔佛教 中国知识界 新道教 共产主义世界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史学大师关于古蜀研究的真知灼见
11
作者 吕卫梅 《文史杂志》 2020年第4期56-61,共6页
四川大学有闻名全国的历史学家。他们对古蜀历史的研究,有许多真知灼见。例如蒙文通认为《逸周书·世俘》所载“新荒伐蜀”事不可能与川境“蜀”有关,所以在古史研究中不要见“蜀”字就以为是川境古蜀;徐中舒认为古蜀国时期的成都... 四川大学有闻名全国的历史学家。他们对古蜀历史的研究,有许多真知灼见。例如蒙文通认为《逸周书·世俘》所载“新荒伐蜀”事不可能与川境“蜀”有关,所以在古史研究中不要见“蜀”字就以为是川境古蜀;徐中舒认为古蜀国时期的成都平原不适宜建城垣,所以成都、新都、广都“为三都,号名城”,完全是秦汉以后的事;任乃强认为乐史关于“一年成邑,二年成都,因名之曰成都”存在三大错误,不能成立。这些真知灼见,至今对古蜀研究仍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学大师 古蜀研究 真知灼见 至今指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山仰止 惠泽学林——向史学大师李学勤先生致敬!
12
作者 康香阁 《邯郸学院学报》 2013年第S1期98-98,共1页
李学勤先生是学界高山仰止的史学大师,也是惠泽学林、平易近人的良师益友。我第一次拜访李学勤先生是在2003年10月13日,至今已10年。2003年10月,正是我校专升本的关键时刻,我尊学校领导嘱托,撰写了《邯郸师专与赵文化研究》一文,经梁涛... 李学勤先生是学界高山仰止的史学大师,也是惠泽学林、平易近人的良师益友。我第一次拜访李学勤先生是在2003年10月13日,至今已10年。2003年10月,正是我校专升本的关键时刻,我尊学校领导嘱托,撰写了《邯郸师专与赵文化研究》一文,经梁涛、宫长为二位引荐,第一次拜访了李学勤先生。经李先生审阅指正,并题签'邯郸师专与赵文化研究'和拙作一起发表在新华社主办的《新华每日电讯》,扩大了学校的影响,为学校专升本顺利通过做出了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学勤先生 史学大师 邯郸师专 惠泽 学林 宫长 新华每日电讯 古史研究 学院党委书记 出土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史学大师徐中舒
13
作者 李雅 《巴蜀史志》 2005年第6期45-46,共2页
徐中舒(1898-1991),名裕朝。后改名道威,宇中舒,以字行。安徽怀宁(今安庆市)人。四川大学一级教授,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先秦史研究会理事长、四川省历史学会会长、四川大学文科研究所主任、历史系主任。著名史学家、古文字学... 徐中舒(1898-1991),名裕朝。后改名道威,宇中舒,以字行。安徽怀宁(今安庆市)人。四川大学一级教授,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先秦史研究会理事长、四川省历史学会会长、四川大学文科研究所主任、历史系主任。著名史学家、古文字学家、文献学家,毕生从事学术研究和教学工作达70年之久,在先秦史、古文字学、文献学、考古学、民族学等方面都做出杰出的贡献,历任第三届、六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二届、五届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劳动模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中舒 史学大师 四川省历史学 中国史学 全国人大代表 全国政协委员 四川大学 文献学家 科研究所 文字学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顾颉刚:心系家国的一代史学大师
14
作者 吴婷 《现代苏州》 2015年第2期25-27,共3页
有这么一个说法:平江路主街道上东西朝向的民居,其实都是些寻常人家。真正的富贵人家倒是隐匿在和主街道垂直的小弄堂里,坐北朝南的深宅大院里,有很多为人津津乐道的故事。事实如此,这些垂直交错的巷子里,大有文章。
关键词 史学大师 顾颉刚 街道 垂直 北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史学大师吕思勉的三大教学方法及其价值
15
作者 卓恺返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 2007年第10期43-44,共2页
在中国教育史上,历史教育年代悠久、影响深远,所积累的经验、方法异常丰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深入总结历史教育的经验与教法,特别是中国近现代历史教育的经验与教法,对当前历史课程改革会有一定的启迪作用。吕思勉先生(1... 在中国教育史上,历史教育年代悠久、影响深远,所积累的经验、方法异常丰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深入总结历史教育的经验与教法,特别是中国近现代历史教育的经验与教法,对当前历史课程改革会有一定的启迪作用。吕思勉先生(1884-1957),字诚之,江苏常州人,读书广博而又重视贯通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思勉 教学方法 史学大师 价值 历史教育 历史课程改革 中国教育史 中国近现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怀念史学大师李学勤先生
16
作者 王焕春 《档案天地》 2019年第6期62-63,共2页
《光明日报》今年2月25日第8版'追思'栏目,载《一生追索历史,他把自己也写进了历史——缅怀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李学勤》。记者邓晖写道:'两年前报社同仁探访先生,他念茲在茲的,依然是自己身为历史学者的责任与使命:‘中... 《光明日报》今年2月25日第8版'追思'栏目,载《一生追索历史,他把自己也写进了历史——缅怀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李学勤》。记者邓晖写道:'两年前报社同仁探访先生,他念茲在茲的,依然是自己身为历史学者的责任与使命:‘中华民族之所以成为伟大的民族,靠的就是悠久的历史文明。如果我们不了解、不研究中国古代的文明,对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就无法深入理解。’'这使我想起求助过李先生支持的一件往事。我祖籍河北省赞皇县,周朝属房子国,称'穆檀郡',境内原有巑山、檀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学勤 史学大师 史学 周穆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以来史学大师”——陈垣 被引量:2
17
作者 牛润珍 《历史教学问题》 2001年第1期15-14,共2页
关键词 也里可温教 历史文献学 史学大师 《通鉴胡注表微》 中西交通史 考据学 元西域人华化考 明季滇黔佛教
原文传递
对《史学大师王国维》一文的几点补正
18
作者 冯佐哲 《历史研究》 1982年第3期160-160,共1页
读了贵刊一九八一年第六期所载周传儒先生大作《史学大师王国维》一文之后,很受启发,但是文中似有小小讹错,今提出来,向周先生请教。文中说,"一八九八年,农学社缺一个书记,原定请上虞许默斋,许推举王海宁自代。海宁乃袱被入沪,充... 读了贵刊一九八一年第六期所载周传儒先生大作《史学大师王国维》一文之后,很受启发,但是文中似有小小讹错,今提出来,向周先生请教。文中说,"一八九八年,农学社缺一个书记,原定请上虞许默斋,许推举王海宁自代。海宁乃袱被入沪,充农学社司书,同时投入农学社所附设之东方学社学日文。主持人为藤田丰八、田冈佐代,是为海宁结识日本学者之始。"据我所知,此处讹错有二:一,农学社所立非"东方学社"而应为"东文学社";二,田冈佐代一名不全,应为田冈佐代治(一八七○——一九一二年),号岭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国维 史学大师 东方学 日本学者 海宁 文学社 主持人 所知 农学 司书
原文传递
谈史学大师陈垣先生“上课须知”的教育价值
19
作者 卓恺返 《中国教师》 2014年第5期35-38,共4页
让我们先来说一说“上课须知”的来历及其内容。启功先生(1912-2005),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古典文献学家、书画家和文物鉴定家。他高中未毕业,便因交不起学费而辍学,只好以担任临时教馆先生和卖画来熬日子。1933年,21岁的启功经他... 让我们先来说一说“上课须知”的来历及其内容。启功先生(1912-2005),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古典文献学家、书画家和文物鉴定家。他高中未毕业,便因交不起学费而辍学,只好以担任临时教馆先生和卖画来熬日子。1933年,21岁的启功经他祖父的老世交傅增湘介绍,认识了著名史学家、时任辅仁大学校长的陈垣先生。当年秋季开学后,陈垣先生帮启功找到在辅仁大学附属中学教国文的职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价值 陈垣 史学大师 上课 古典文献学家 辅仁大学 大学教授 文物鉴定
原文传递
“疑古”和“考信”的史学大师顾颉刚 被引量:2
20
作者 徐彬 《历史教学(下半月)》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1期9-13,共5页
关键词 《尚书》研究 顾颉刚 《禹贡》 史学大师 《古史辨》 《尧典》 历史地理学 民俗学 中国古史 疑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