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可说”、“不可说”与语言非工具性 |
尹铁超
马亮
|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9 |
3
|
|
2
|
现代音乐:在可说与不可说之间 |
汪森
王少明
|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1
|
|
3
|
论民族精神的可说与不可说 |
韩东屏
|
《河北学刊》
CSSCI
|
2004 |
2
|
|
4
|
缘何“不可说”——庄子论语言表达困境及其根源 |
刁生虎
|
《学术探索》
|
2003 |
2
|
|
5
|
借“易”说艺——美的可说与不可说 |
董惠宁
|
《艺术探索》
|
2010 |
1
|
|
6
|
说说“可说”与“不可说”——读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论》 |
张发勇
|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
2009 |
2
|
|
7
|
论逻辑在语言中的应用——评维特根斯坦的“可说”与“不可说”思想 |
胡怀亮
郭春丽
|
《唐山学院学报》
|
2007 |
1
|
|
8
|
早期维特根斯坦的“不可说”与“划界”思想 |
管月飞
|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12 |
0 |
|
9
|
维特根斯坦的“不可说”与冯友兰“负方法”之比较 |
范儒
|
《内蒙古电大学刊》
|
2009 |
0 |
|
10
|
象的思维:说不可说——中国古代形而上学方法论 |
何丽野
|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
2003 |
5
|
|
11
|
对“不可说”的言说——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时间主题探析 |
申玉革
李正栓
|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1
|
|
12
|
“可说与不可说”之说 |
王路
|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
2006 |
3
|
|
13
|
论禅宗语录中“不可说”的语言艺术 |
莫照发
王小华
|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
2015 |
3
|
|
14
|
论维特根斯坦的“不可说”与禅的“不可说” |
王民华
|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2
|
|
15
|
说“不可说”——庄子的“道”“言”悖论及其超越方式 |
刁生虎
|
《兰州学刊》
|
2004 |
3
|
|
16
|
维特根斯坦的“不可说”思想及其启示 |
姜波
|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2
|
|
17
|
不可说,不说——对庄子“道不可言”的一次后现代解读 |
郭继民
|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1
|
|
18
|
大众化叙事策略与可说性的文本——学术界关于赵树理小说创作的一种解读 |
黄科安
|
《甘肃理论学刊》
|
2004 |
2
|
|
19
|
说不可说——重申审美语境中的诗与言之关系 |
徐岱
|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 |
1
|
|
20
|
在可说与不可说之间──论海德格尔的语言之思 |
李革新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1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