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大众化叙事策略与可说性的文本——学术界关于赵树理小说创作的一种解读
被引量: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赵树理的小说以民族化、大众化的形式,赢得普通民众读者的欢迎。建国后,人们就是在此基础上对赵树理“大众化”和“民族内容”、“民族形式”作了进一步的研究和深化。近年来,西方叙事学理论成为学人研究赵树理小说中颇为看好的一种新角度和新方法,并且取得突破性进展。
作者
黄科安
机构地区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出处
《甘肃理论学刊》
2004年第3期106-109,共4页
Gansu Theory Research
关键词
赵树理小说
大众化
叙事策略
可说性文本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11
同被引文献
16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3
1
杨新敏.
赵树理的问题小说与“五四”问题小说之比较[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19(3):69-72.
被引量:1
2
王春林,赵新林.
赵树理小说的叙述模式[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1(3):129-144.
被引量:7
3
刘泮溪.
赵树理的創作在文学史上的意义[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63(S5):1-8.
被引量:6
共引文献
11
1
杨蕾.
关于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观的思考——从赵树理说起[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3(2):101-106.
2
魏家文.
民间文化立场与赵树理的小说创作[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7(4):22-25.
被引量:2
3
李永建.
赵树理早期小说文化内蕴解读[J]
.文学评论,2006(1):58-63.
被引量:5
4
毛巧晖.
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以《马五哥与尕豆妹》和《王贵与李香香》的对比分析为例[J]
.民族文学研究,2008,26(3):25-30.
被引量:3
5
王爱军.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的“疏离文本”现象[J]
.求索,2011(11):200-202.
被引量:2
6
王爱军.
文本细读: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一种精神[J]
.教育评论,2012(3):108-110.
被引量:2
7
魏军,龙祥远.
《十日谈》的叙述学阐释[J]
.宜春学院学报,2015,37(10):110-113.
8
朱志云.
浅析现实主义小说叙事的多维嬗变——以“小二黑”和“黑娃”为例[J]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6(1):40-43.
9
李海霞.
破解暧昧历史的辅助线——由《天堂蒜薹之歌》看八九十年代的小说变化[J]
.文艺理论与批评,2018,0(4):119-131.
10
王春林.
罗伟章《谁在敲门》艺术形式分析[J]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2(2):98-105.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16
1
魏家文.
民间文化立场与赵树理的小说创作[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7(4):22-25.
被引量:2
2
朱晓进.
“山药蛋派”与地域性文学传统[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22(4):34-38.
被引量:1
3
田禾.
田禾:关于延安文学研究的再思考[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4(2):26-30.
被引量:3
4
黄科安.
文艺方针与建构现代民族国家的意识形态——整风运动与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J]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23(1):72-79.
被引量:8
5
白春香.
赵树理小说的隐含书场格局[J]
.晋阳学刊,2005(2):110-114.
被引量:3
6
黄科安.
批判立场与潜在女性话语——论丁玲在解放区前期的小说创作[J]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3(1):52-57.
被引量:4
7
黄科安.
女性、战争与美的极致——孙犁创作中的一种情感偏至[J]
.开封大学学报,2005,19(2):48-53.
被引量:5
8
黄科安.
主流意识形态的凸出与彰显——析丁玲在后期解放区小说创作的转型[J]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4):39-43.
被引量:1
9
黄科安.
民间立场与知识分子属性——从“文化身份”看赵树理的小说创作[J]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4(2):1-5.
被引量:3
10
黄科安.
文本、主题与意识形态的诉求——谈歌剧《白毛女》如何成为“红色”经典作品[J]
.文艺研究,2006(9):106-115.
被引量:11
引证文献
2
1
杨天舒.
赵树理小说研究现状及其分析[J]
.文艺理论与批评,2006(6):53-59.
2
郑家建,汪岚.
“两种话语”与“矛盾心态”的意义建构——黄科安先生与博士后出站报告“延安文学研究”[J]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7,25(3):59-64.
1
曹静.
刘熙载“交游不多”诸说辩[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1(S2):152-154.
2
徐慧琴.
新时期散文研究综述[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8(4):68-74.
被引量:1
3
付建舟.
中原学人研究笔谈:探索于古典与现代之间——关爱和的近代文学研究[J]
.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8(6):1-2.
4
毕士奎.
近三十年王昌龄生平事迹研究综述(1976-2006)[J]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24(3):21-27.
被引量:2
5
阿紫.
甜蜜的设计[J]
.新世纪文学选刊,2006,0(7):60-61.
6
紫苏水袖,叶小开.
我只恨你不爱我[J]
.家庭之友(佳人),2011(8):30-33.
7
彭佐文.
论《呼啸山庄》的叙事策略[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28(7):38-39.
被引量:2
8
文学批评信息[J]
.当代作家评论,1991(2):125-127.
9
朱祺,王恒展.
《聊斋志异》与佛教文化研究述评[J]
.蒲松龄研究,2005(1):12-23.
被引量:3
10
龙协涛.
学报赋(节选)[J]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4).
甘肃理论学刊
2004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