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9篇文章
< 1 2 4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龙门山断层带内方解石机械双晶研究及对断层摩擦系数启示
1
作者 崔娅琪 党嘉祥 周永胜 《地震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0-166,共17页
摩擦系数作为断层滑动的重要参数,对断层稳定性和地震危险性评估具有指示意义,摩擦系数的获取是断层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文中通过统计龙门山断裂带地表断层岩中的方解石机械双晶密度,估算了断层岩所承受的历史最大差应力,进一步计算了... 摩擦系数作为断层滑动的重要参数,对断层稳定性和地震危险性评估具有指示意义,摩擦系数的获取是断层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文中通过统计龙门山断裂带地表断层岩中的方解石机械双晶密度,估算了断层岩所承受的历史最大差应力,进一步计算了断层的滑动摩擦系数。统计结果显示,断层岩中的方解石双晶密度随着与滑动面距离的减小呈现明显的升高趋势,在破碎带内为(87.39±35)mm-1,在滑动面附近为(218.63±36)mm-1,计算得到的差应力分别为(182.28±25)MPa和(288.30±25)MPa,该特征表明断层滑动面附近持续承受差应力。用于双晶统计的样品采集于灰岩质断层岩中,以往的地质调查资料显示这些断层岩的历史最大埋深约为5km。综合上述深度和差应力值,以及前人对该区域构造应力的研究结果,计算得到龙门山断裂带在水平和逆冲滑动时的稳态摩擦系数分别为0.61和0.13。上述计算采用的应力值为断层岩所承受的历史最大应力,因而给出的摩擦系数为稳态滑动摩擦系数的上限。该结果与实验观察结果及科学钻探研究结果一致,表明通过机械双晶估算断层稳态摩擦系数的方法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山断裂带 方解石机械双晶 双晶密度 摩擦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J-A模型的压电双晶片执行器非线性建模及验证
2
作者 彭洪涛 凌杰 +1 位作者 李成刚 朱玉川 《压电与声光》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2-147,共6页
针对压电双晶片执行器的非线性建模问题,根据Hammerstein结构原理,将执行器系统线性动态模块与非线性静态模块串联,提出了基于Jiles-Atherton模型的压电双晶片建模及参数辨识方法,并结合有限元数值仿真和试验测试对比分析模型的准确性。... 针对压电双晶片执行器的非线性建模问题,根据Hammerstein结构原理,将执行器系统线性动态模块与非线性静态模块串联,提出了基于Jiles-Atherton模型的压电双晶片建模及参数辨识方法,并结合有限元数值仿真和试验测试对比分析模型的准确性。静/动态对比结果显示,理论模型、有限元仿真及试验测试迟滞非线性分别为18.1%,17.9%,19.3%,理论模型、有限元仿真与试验测试的阶跃响应相对误差平均值分别为5.2%和4.1%,表明建模方法准确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双晶 迟滞非线性 Hammerstein结构 物理模型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晶相控阵探头的奥氏体不锈钢检测试验及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云维锐 林佳琼 《无损检测》 CAS 2024年第3期49-55,共7页
针对奥氏体不锈钢焊缝,介绍了4种相控阵探头的检测方案,并进行各组声场工艺分析和试验对比,最终确定了双晶线阵/面阵解决方案。该方案具有高穿透能力,降低了声场扭曲影响,另外纵波声束偏转能够激发爬波以覆盖表面,与灵活的扫查架配套,... 针对奥氏体不锈钢焊缝,介绍了4种相控阵探头的检测方案,并进行各组声场工艺分析和试验对比,最终确定了双晶线阵/面阵解决方案。该方案具有高穿透能力,降低了声场扭曲影响,另外纵波声束偏转能够激发爬波以覆盖表面,与灵活的扫查架配套,能够很好适应船舶、石油化工和核电等行业奥氏体不锈钢焊缝的超声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氏体不锈钢 相控阵 双晶线阵 双晶面阵 超声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石英双晶的复杂性 被引量:2
4
作者 赵珊茸 王勤燕 +1 位作者 肖平 许娅玲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14,共7页
石英双晶的复杂性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首先介绍了石英的11种双晶律,然后介绍测试鉴定石英双晶律的各种方法及存在的局限性,综述了近年来石英双晶与温压条件关系、晶格结构匹配理论方面的研究成果,最后结合我们近期用EBSD对岩石中石... 石英双晶的复杂性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首先介绍了石英的11种双晶律,然后介绍测试鉴定石英双晶律的各种方法及存在的局限性,综述了近年来石英双晶与温压条件关系、晶格结构匹配理论方面的研究成果,最后结合我们近期用EBSD对岩石中石英双晶的观察、测试结果,指出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英 双晶 双晶律的鉴定方法 双晶律的标型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通道双晶单色器平行度测量与运动轨迹规划
5
作者 鲁浩林 刘卯卯 +5 位作者 何思宇 冯朝 张小威 唐琳 何建华 肖晓晖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2374-2386,共13页
针对双转轮多通道双晶单色器的平行度误差补偿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光电自准直仪的多通道双晶单色器准静态双晶衍射面平行度测量方法以及一种S形曲线轨迹规划方法。分析多通道单色器的结构及运动特点,基于光电自准直仪提出多通道双晶单色... 针对双转轮多通道双晶单色器的平行度误差补偿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光电自准直仪的多通道双晶单色器准静态双晶衍射面平行度测量方法以及一种S形曲线轨迹规划方法。分析多通道单色器的结构及运动特点,基于光电自准直仪提出多通道双晶单色器平行度测量系统的总体框架及测量具体流程。结合多通道双晶单色器运动特点,提出一种S形曲线轨迹规划方法,并基于平行度测量结果对单色器运动轨迹进行优化设计。最后,在搭建的实验平台上开展准静态平行度测量实验及运动轨迹跟踪实验。结果表明:所搭建的平行度测量系统的平行度分辨率达0.5″,相邻两组晶体角度跃迁差值在百角秒量级;所提S形曲线轨迹规划算法将轨迹跟踪误差抑制在6.1″,相比传统5阶多项式及未规划轨迹,跟踪误差分别降低58.7%和63.9%。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有效性,对改进双转轮多通道双晶单色器性能具有良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辐射X射线 双晶单色器 误差补偿 平行度测量 轨迹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解石双晶古温标基本原理及其利用--以川南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为例
6
作者 杨雨然 刘佳 +7 位作者 刘恣君 何泽亮 殷樱子 王恒 吴娟 吴伟 林家善 邓宾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43-653,共11页
我国西部盆地深层—超深层古老碳酸盐岩层系由于缺少传统古温标/地质热温度计,其盆地热史演化与古地温场特征备受争议。笔者等介绍方解石机械双晶形成演化机制及其与变形温度相关性,以川南地区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脉体方... 我国西部盆地深层—超深层古老碳酸盐岩层系由于缺少传统古温标/地质热温度计,其盆地热史演化与古地温场特征备受争议。笔者等介绍方解石机械双晶形成演化机制及其与变形温度相关性,以川南地区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脉体方解石为例,结合流体地球化学和埋深热史过程恢复,表明方解石机械双晶能有效揭示五峰组—龙马溪组热史特征。方解石机械双晶具有双晶位错形成、双晶增厚和合并生长增厚的3个演化过程,导致方解石不同双晶结构(薄片、板状、锥状弧形等)分别形成于低于170℃、170~200℃和大于200℃环境,且伴随温度增大具有双晶密度减小、宽度增大的趋势特征。川南威远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发育典型板状方解石双晶,双晶宽度为1~4μm、密度30~50条/mm;长宁五峰组—龙马溪组方解石双晶宽度较大(约为3μm)、密度较低(15~20条/mm)。包裹体均一温度和埋深热史综合表明,长宁地区包裹体均一温度峰值为120~140℃、160~180℃和200~220℃,其埋藏热史明显大于威远地区,它们共同揭示长宁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相对威远地区具有较高的机械双晶形成环境温度。因而,方解石机械双晶形态几何学能够作为典型的古温标应用于我国西部古老深层碳酸盐岩层系热史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解石机械双晶 地质温度计 上奥陶统五峰组 下志留统龙马溪组 川南页岩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煤灰基NaA/NaX双晶型沸石分子筛构建及其协同吸附氨氮性能 被引量:3
7
作者 蔡元韬 王坤 +5 位作者 郭欣辰 卢莹怡 张慧琦 韩熠垚 谢云龙 叶向荣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4-134,共11页
以粉煤灰为原料,采用“联合改性三步合成法”——超声辅助碱熔微波晶化法联合废旧玻璃/13X晶种/NaH_(2)PO_(4)浸渍三阶段改性合成沸石分子筛(GFS);作为对比,采用传统碱熔水热法合成沸石分子筛(FS);采用“三步合成法”——超声辅助碱熔... 以粉煤灰为原料,采用“联合改性三步合成法”——超声辅助碱熔微波晶化法联合废旧玻璃/13X晶种/NaH_(2)PO_(4)浸渍三阶段改性合成沸石分子筛(GFS);作为对比,采用传统碱熔水热法合成沸石分子筛(FS);采用“三步合成法”——超声辅助碱熔微波晶化法合成沸石分子筛(WFS)。并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能量色散光谱(EDS)、N_(2)吸附-脱附等方法对材料的组成、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WFS和GFS较FS具有更高的比表面积和发达的介孔、微孔,且沸石分子筛晶型从NaA单晶型转为NaA/NaX双晶型。氨氮吸附实验结果表明,GFS(56.01 mg·g^(-1))较WFS(49.17 mg·g^(-1))和FS(39.75 mg·g^(-1))吸附性能更优,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数据符合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模型,氨氮吸附过程为以离子交换为主的吸附,且为自发放热过程,低温促进氨氮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改性三步合成法 粉煤灰 NaA/NaX双晶 吸附氨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厚壁奥氏体不锈钢焊缝双晶纵波面阵探头矢量相干全聚焦成像研究
8
作者 杨宸旭 严宇 +6 位作者 刘梓昱 王俊龙 马志远 杨会敏 刘伟达 张东辉 林莉 《压力容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60-66,共7页
针对厚壁奥氏体不锈钢焊缝全聚焦(TFM)成像信噪比低、影响缺陷辨识的问题,开展一发一收纵波(TRL)面阵探头结合矢量相干因子(VCF)的加权成像研究。在厚度76 mm奥氏体不锈钢焊缝试块中加工深度为10,30,50,70 mm,直径为3.2 mm横通孔缺陷,... 针对厚壁奥氏体不锈钢焊缝全聚焦(TFM)成像信噪比低、影响缺陷辨识的问题,开展一发一收纵波(TRL)面阵探头结合矢量相干因子(VCF)的加权成像研究。在厚度76 mm奥氏体不锈钢焊缝试块中加工深度为10,30,50,70 mm,直径为3.2 mm横通孔缺陷,利用中心频率2.25 MHz、阵元排布16×4×2的TRL探头采集全矩阵数据。根据探头的二维阵列双模块结构,建立基于三维声束传播路径的延时叠加计算法则,提取信号瞬时相位构建VCF,并利用权重因子重构成像数据矩阵,形成针对厚壁奥氏体不锈钢焊缝的TRL-TFM-VCF成像方法。试验结果表明,相比于扇形扫描和全聚焦成像,TRL-TFM-VCF方法焊缝近表面(深度10 mm)缺陷信噪比分别提升了9.98 dB和6.37 dB;近底面(深度70 mm)缺陷信噪比分别提升了8.33 dB和3.00 dB;阵列性能参数分别降低了4.74和4.85。该方法可有效提升厚壁奥氏体不锈钢焊缝超声检测信噪比和对缺陷的定位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氏体不锈钢焊缝 双晶面阵探头 全聚焦成像 矢量相干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悬臂式压电双晶片振子夹持长度变化对其动态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3
9
作者 程光明 李新辉 +2 位作者 张海滨 曾平 温建明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296-1303,共8页
以惯性压电驱动器的关键部件——悬臂式压电双晶片振子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悬臂式压电双晶片振子的夹持长度变化对其动态特性的影响规律。首先,建立了悬臂式压电双晶片振子静态参数方程和动力学模型。然后,应用matlab软件仿真分析了夹持... 以惯性压电驱动器的关键部件——悬臂式压电双晶片振子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悬臂式压电双晶片振子的夹持长度变化对其动态特性的影响规律。首先,建立了悬臂式压电双晶片振子静态参数方程和动力学模型。然后,应用matlab软件仿真分析了夹持长度变化对悬臂式压电双晶片振子的端部位移幅值和惯性加速度幅值的影响。最后,分别测试了悬臂式压电双晶片振子在不同夹持长度下的端部位移幅值以及惯性加速度幅值。结果显示:驱动电压为10V,频率为11Hz,悬臂式压电双晶片振子的夹持长度在9~20mm内变化时,其端部位移幅值最大为66.2μm,产生的惯性加速度幅值最大为10.2ms-2。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激励电场相同时,随着悬臂式压电双晶片振子的夹持长度增大,其端部位移幅值会变小,而其产生的惯性加速度会变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双晶片振子 悬臂式双晶片振子 夹持长度 动态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型高差固定结构中双晶长度最小定位算法 被引量:2
10
作者 曹冲振 高雪官 +2 位作者 马培荪 何冬青 王凤芹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85-88,共4页
设计双晶单色仪时,为减小T型高差固定结构中双晶长度,提出了一晶长度最小定理与二晶长度最小定理。这两个定理中,前者表明入射光只有掠过转角仪中心O点,一晶长度可取为最小值;后者表明出射光只有掠过两个滑道的交点P,二晶长度可取为最... 设计双晶单色仪时,为减小T型高差固定结构中双晶长度,提出了一晶长度最小定理与二晶长度最小定理。这两个定理中,前者表明入射光只有掠过转角仪中心O点,一晶长度可取为最小值;后者表明出射光只有掠过两个滑道的交点P,二晶长度可取为最小值。双晶长度最小定位算法使这两个双晶定位条件同时满足,从而使一晶与二晶长度同时最小。结合入射光高度放大法,将此定位算法应用于EXAFS双晶单色仪中,可使双晶长度分别由80mm,180mm都减小到60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辐射 双晶定位 双晶单色仪 T型高差固定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电双晶片执行器驱动位移有限元分析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东明 王彬 +1 位作者 孙宝元 王伟 《大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4期30-32,共3页
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压电悬臂梁驱动位移进行静态分析,同时对驱动器静态位移进行理论计算与实验测试.将有限元分析与理论分析结果和实验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三者的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证明了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双晶片悬臂梁结构... 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压电悬臂梁驱动位移进行静态分析,同时对驱动器静态位移进行理论计算与实验测试.将有限元分析与理论分析结果和实验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三者的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证明了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双晶片悬臂梁结构静态驱动位移分析是正确的,为双晶片结构中压电片和弹性梁的优化设计提供了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双晶片执行器 双晶片悬臂梁 有限元分析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晶自然γ能谱测井仪数据处理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林谦 吴泽云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8-30,共3页
针对自然γ能谱测井和双路探测器本身的特点 ,研究了双晶自然γ能谱测井仪中数据曲线可能采用的各种实时滤波方法及其特点。通过对实际测井数据的滤波处理 ,从中总结出一种最适合的数据处理滤波方法 ,即在自适应滤波的基础上进行 5点均... 针对自然γ能谱测井和双路探测器本身的特点 ,研究了双晶自然γ能谱测井仪中数据曲线可能采用的各种实时滤波方法及其特点。通过对实际测井数据的滤波处理 ,从中总结出一种最适合的数据处理滤波方法 ,即在自适应滤波的基础上进行 5点均值滤波 ;同时也对双晶数据和单晶数据的结果进行了比较 ,验证了双晶数据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伽马测井仪 双晶自然γ能谱测井仪 核素含量曲线 双晶数据 测井数据 低通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晶趣味
13
作者 彭德祥 《珠宝科技》 2003年第5期48-50,共3页
关键词 矿物 双晶 接触式双晶 贯穿式双晶 轮式双晶 鉴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晶形貌法观察Gal-xAlxAs/GaAs外延材料的内部缺陷
14
作者 郑凡磊 王丽南 +1 位作者 丁力 王显德 《大学物理实验》 1996年第4期20-22,共3页
文章采用日本产的CN15118及扫描型双晶形貌测角仪直接拍摄了MBE生长的Gal-xALxAs/GaAs外延层和衬底层的形貌像,观察到面层中存在失配位错,单方向位错线晶面取向差等缺陷。并比较了生长温度对外延层质量的影响。
关键词 双晶衍射 双晶形貌像 缺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截面形状悬臂梁双晶压电振子发电能力建模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20
15
作者 单小彪 袁江波 +1 位作者 谢涛 陈维山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77-180,共4页
为了研究截面形状对悬臂梁双晶压电振子发电能力的影响,根据压电方程和热平衡原理分别建立了截面形状为矩形、梯形和三角形悬臂梁双晶压电振子压电发电的数学模型,对截面形状对压电梁发电能力的影响进行了数值模拟与有限元仿真分析,并... 为了研究截面形状对悬臂梁双晶压电振子发电能力的影响,根据压电方程和热平衡原理分别建立了截面形状为矩形、梯形和三角形悬臂梁双晶压电振子压电发电的数学模型,对截面形状对压电梁发电能力的影响进行了数值模拟与有限元仿真分析,并进行了实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压电材料体积下,三角形压电振子最大输出功率为4.5mW,约为矩形压电振子的3.3倍,三角形压电振子相比于矩形和梯形压电振子具有更大的发电能力,可有效提高有限体积下压电振子的输出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晶压电振子 发电 模型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电双晶片的有限元分析及实验(英文) 被引量:13
16
作者 李龙土 邬军飞 +1 位作者 褚祥诚 季叶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378-2383,共6页
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分析了压电双晶片悬臂梁的位移形变特征。研究了金属弹性层、压电陶瓷片的材料属性及几何尺寸对双晶片偏转位移的影响;计算了双晶片的弹性模量、厚度以及加载电压与位移形变产生弯应力的关系;通过位移测试、弯应力... 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分析了压电双晶片悬臂梁的位移形变特征。研究了金属弹性层、压电陶瓷片的材料属性及几何尺寸对双晶片偏转位移的影响;计算了双晶片的弹性模量、厚度以及加载电压与位移形变产生弯应力的关系;通过位移测试、弯应力测试等相关实验对有限元分析进行了验证。当加载电压为60V(120Vp-p)时,双晶片的偏转位移和弯应力分别为166μm和34.7m.N,实验结果证明本文所建的有限元模型是合理有效的。此外,测试了压电双晶片的振动特性,测得其谐振频率为310Hz,在该频率下加载20Vp-p电压,其端部位移输出即可达1.7mm。有限元分析结果及实验验证为压电双晶片结构的优化设计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双晶 有限元法 PZT 偏转位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晶悬臂梁压电发电装置发电能力的仿真 被引量:16
17
作者 龚俊杰 许颖颖 +1 位作者 阮志林 边义祥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58-663,776,共6页
针对双晶片悬臂梁式压电振子的理论模型,分析了压电振子的结构参数对压电发电装置发电能力的影响。运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压电振子的压电耦合模型,研究了压电振子的配重质量、悬臂梁长度和金属基板厚度等结构参数对压电振子的固有... 针对双晶片悬臂梁式压电振子的理论模型,分析了压电振子的结构参数对压电发电装置发电能力的影响。运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压电振子的压电耦合模型,研究了压电振子的配重质量、悬臂梁长度和金属基板厚度等结构参数对压电振子的固有频率以及压电发电装置发电量的影响规律。为了验证有限元模型的正确性,对典型结构参数压电悬臂梁的一阶固有频率和发电电压进行了实验测量。仿真结果表明,增加悬臂梁的配置质量和长度、减小悬臂梁基板的厚度都可以降低结构的固有频率,选择恰当的结构参数匹配可以使发电装置的固有频率接近外界的激振频率,从而实现最佳的发电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发电 双晶压电悬臂梁 压电振子 压电耦合模型 发电能力 仿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电双晶片执行器驱动位移模型研究 被引量:15
18
作者 李东明 孙宝元 +1 位作者 董维杰 张化岚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7期1499-1501,共3页
通过对压电双晶片执行器的受力分析 ,推导出弹性梁双面对称粘贴和单面粘贴压电片驱动位移模型的计算公式。通过计算机数值模拟 ,分析了弹性梁厚度及材料特性对驱动位移的影响。实验研究证明了所建模型的正确性 ,为双晶片结构中压电片和... 通过对压电双晶片执行器的受力分析 ,推导出弹性梁双面对称粘贴和单面粘贴压电片驱动位移模型的计算公式。通过计算机数值模拟 ,分析了弹性梁厚度及材料特性对驱动位移的影响。实验研究证明了所建模型的正确性 ,为双晶片结构中压电片和弹性梁的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双晶片执行器 位移模型 弹性梁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电双晶片型二维惯性冲击式精密驱动器 被引量:11
19
作者 张宏壮 程光明 +2 位作者 赵宏伟 曾平 杨志刚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7-71,共5页
研制了一种以自由端带有集中质量的悬臂式压电双晶片为驱动单元、具有移动和旋转二自由度的惯性冲击式精密驱动器。对压电双晶片的动态特性进行了有限元法分析和实验测试,提出了定频调压的控制方法,并对该精密驱动器进行了移动和旋转性... 研制了一种以自由端带有集中质量的悬臂式压电双晶片为驱动单元、具有移动和旋转二自由度的惯性冲击式精密驱动器。对压电双晶片的动态特性进行了有限元法分析和实验测试,提出了定频调压的控制方法,并对该精密驱动器进行了移动和旋转性能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驱动器具有结构简单、行程大、驱动力强、分辨率高等特点,而且其成本低于传统惯性冲击式驱动器的百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 精密驱动器 惯性冲击 压电双晶 悬臂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晶型TiO_2薄膜的低温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13
20
作者 燕姗姗 吴连弟 +1 位作者 陈锋 张金龙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14-418,共5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低温制备了具有锐钛矿、板钛矿双晶型的TiO2薄膜.分别利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UV-Vis透光率曲线和原子力显微镜(AFM)等手段对所得TiO2溶胶和薄膜进行了性能表征.采用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水溶液评价TiO2... 采用溶胶-凝胶法低温制备了具有锐钛矿、板钛矿双晶型的TiO2薄膜.分别利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UV-Vis透光率曲线和原子力显微镜(AFM)等手段对所得TiO2溶胶和薄膜进行了性能表征.采用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水溶液评价TiO2薄膜的光催化活性.结果发现,所得TiO2薄膜具有较高的透明度和光催化活性.同时,考察了溶胶回流温度对所制备TiO2薄膜性能的影响,发现升高溶胶回流温度可以完善薄膜的晶型,增大薄膜的粗糙度,从而提高薄膜的光催化活性.溶胶回流温度为100℃时所制备的TiO2薄膜具有最高的光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薄膜 低温制备 双晶 平均粗糙度 光催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