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性Ⅲ类错前牙区牙槽骨开裂和牙槽骨开窗发生率的锥形束CT研究 被引量:40
1
作者 孙良 王博 房兵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18-422,共5页
目的:探讨骨性Ⅲ类错前牙区唇侧牙槽骨开裂和骨开窗的发生率及其分布情况。方法:选择2012年5月就诊的成人骨性Ⅲ类错连续病例44例,其中男19例,女25例,上、下前牙共523颗。应用锥形束CT(cone beamcomputed tomography,CBCT)研究前牙... 目的:探讨骨性Ⅲ类错前牙区唇侧牙槽骨开裂和骨开窗的发生率及其分布情况。方法:选择2012年5月就诊的成人骨性Ⅲ类错连续病例44例,其中男19例,女25例,上、下前牙共523颗。应用锥形束CT(cone beamcomputed tomography,CBCT)研究前牙区牙根周围牙槽骨状态,并使用测量软件进行定位分析牙槽骨厚度,检查牙根骨开窗、骨开裂的发生率。采用SAS 8.02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骨性Ⅲ类错前牙区唇侧牙槽骨开裂的发生率为61.57%,骨开窗的发生率为31.93%,骨缺损(牙槽骨开裂或牙槽骨开窗)的发生率为77.44%。其中下颌骨(58.52%)较上颌骨(41.48%)好发,所占比例尤以下颌尖牙最高(21.23%),上中切牙最低(6.17%)。男性与女性在多数前牙唇侧骨开裂和骨开窗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男性在下颌中切牙和下颌侧切牙的发生率较女性高。结论:骨性Ⅲ类错就诊的病例中,前牙区牙槽骨开裂及骨开窗发生率较高,牙槽骨开裂和骨开窗在正畸过程中是否是牙根吸收或牙槽骨吸收的潜在因素,仍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裂 锥形束CT 性Ⅲ类错噁畸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牙槽骨再生正畸治疗骨开裂、骨开窗的新术式:骨膜“包饺子”植骨法 被引量:6
2
作者 马志贵 杨驰 +4 位作者 谢千阳 叶周熹 潘璐璐 沈佩 陈琢之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515-520,共6页
目的 :介绍并评价一种牙槽骨再生正畸治疗(periodontal accelerated osteogenic orthodontics,PAOO)下前牙区唇侧骨开裂、骨开窗的新术式,即采用骨膜"包饺子"植骨法对牙根表面牙槽骨缺损行骨增量术。方法:自2014年3月—2014年... 目的 :介绍并评价一种牙槽骨再生正畸治疗(periodontal accelerated osteogenic orthodontics,PAOO)下前牙区唇侧骨开裂、骨开窗的新术式,即采用骨膜"包饺子"植骨法对牙根表面牙槽骨缺损行骨增量术。方法:自2014年3月—2014年8月,对8例(男2例,女6例)下前牙唇侧骨开窗、骨开裂患者行骨膜"包饺子"植骨法。首先向根方分离半厚瓣,于半厚瓣最下方切开骨膜层,仔细将骨膜层剥离牙槽骨骨膜,以利于骨膜下植入骨移植材料,最后将骨膜缝合固定于骨面,形似"饺子",以防止植骨材料移位与外漏。所有患者术前、术后1周进行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检查,评价下前牙唇侧牙槽骨高度的变化及冠1/3、中1/3、根1/3的中部牙槽骨宽度改变。采用SPSS 1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出现。CBCT显示骨植入物形态维持良好。冠1/3中部唇侧牙槽骨宽度增加(0.65±0.89)mm,牙根中部牙槽骨宽度增加(3.30±1.09)mm,根1/3中部宽度增加至(3.96±1.35)mm,所有改变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下前牙垂直向牙槽骨增加(5.35±1.90)mm(P<0.01)。结论:采用骨膜"包饺子"植骨法能防止移植材料移位,利于其塑形,促进骨再生在需要的部位发生,最终有效增加了缺损牙槽骨的高度及宽度。该方法并发症少,近期疗效好,但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裂 再生正畸 锥形束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双颌前突内收后切牙牙槽骨骨开窗率和骨开裂率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朱明敏 李煌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8年第3期79-83,共5页
目的:利用三维CBCT评价成人双颌前突患者辅助种植支抗内收后切牙牙槽骨骨开窗率和骨开裂率的变化。方法:选取笔者科室2013年1月-2015年12月成人安氏Ⅰ类双颌前突需要减数4颗第一前磨牙、使用种植支抗内收的患者20例,其中男6例,女14例,... 目的:利用三维CBCT评价成人双颌前突患者辅助种植支抗内收后切牙牙槽骨骨开窗率和骨开裂率的变化。方法:选取笔者科室2013年1月-2015年12月成人安氏Ⅰ类双颌前突需要减数4颗第一前磨牙、使用种植支抗内收的患者20例,其中男6例,女14例,平均年龄(22.8±3.0)岁。正畸治疗前后拍摄CBCT,观察切牙牙槽骨骨开裂、骨开窗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上颌切牙区共80颗牙,治疗前有18颗开窗,治疗后有26颗开窗,但无统计学意义;下颌切牙区共80颗牙,治疗前有8颗开窗,治疗后有15颗开窗,但无统计学意义。切牙区的牙槽骨开窗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颌切牙区总共80颗牙,治疗前有3颗开裂,治疗后6颗开裂,上切牙区的牙槽骨开裂率卡方检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下颌切牙区总共80颗牙,治疗前10颗开裂,治疗后21颗开裂,下切牙区的牙槽骨开裂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人安氏Ⅰ类双颌前突患者辅助种植支抗内收后,切牙牙槽骨骨开窗无显著性变化,下切牙区牙槽骨骨开裂率有加重。提示口腔正畸医生应对下切牙的牙槽骨状况做密切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颌前突 开裂 CB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唇腭裂患者上颌前部牙槽骨厚度及骨开窗、骨开裂的三维评价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薛曼玲 张驰 +1 位作者 刘璐玮 张卫兵 《口腔医学》 CAS 2021年第6期514-520,526,共8页
目的利用锥形束CT(cone-beam CT,CBCT)评价不同类型唇腭裂患者上颌前部牙槽骨厚度和形态,以及上前牙骨开窗、骨开裂情况。方法选择2016年8月至2019年10月间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就诊拟行口腔正畸治疗的唇腭裂患者85例(男51例,女34... 目的利用锥形束CT(cone-beam CT,CBCT)评价不同类型唇腭裂患者上颌前部牙槽骨厚度和形态,以及上前牙骨开窗、骨开裂情况。方法选择2016年8月至2019年10月间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就诊拟行口腔正畸治疗的唇腭裂患者85例(男51例,女34例,平均年龄(14.65±4.95)岁),其中单侧唇裂伴牙槽突裂(unilateral cleft lip and alveolus, UCLA)患者19例,单侧完全性唇腭裂(unilateral complete cleft lip and palate, UCLP)患者52例,双侧完全性唇腭裂(bilateral complete cleft lip and palate, BCLP)患者14例。在正畸治疗开始前均予以拍摄颌面部CBCT,应用Image J软件测量其上前牙唇腭侧牙槽骨厚度(alveolar bone thickness, ABT),计算骨开窗、骨开裂发生率,并比较不同唇腭裂类型患者上颌前部ABT及上前牙骨开窗、骨开裂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UCLP、UCLA患侧上前牙骨开裂发生率(34.9%、42.9%)显著高于其健侧(10.7%、11.1%),但骨开窗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UCLP健侧上中切牙(5.9%)、侧切牙(9.7%)骨开裂发生率低于UCLA。UCLA、UCLP、BCLP三组间患侧上前牙骨开裂及骨开窗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UCLP、UCLA患侧上前牙ABT在多部位小于其健侧。除UCLP/UCLA患侧侧切牙外,UCLA、UCLP、BCLP各类型上前牙唇侧平均ABT均小于腭侧。UCLA、UCLP、BCLP三组间患侧上前牙唇腭侧平均ABT无统计学差异。UCLP患侧上侧切牙、尖牙分别在唇侧和腭侧根颈处ABT大于UCLA。结论单侧唇腭裂患者患侧上前牙骨开裂发生率高于健侧,ABT则在多部位小于其健侧;而三种类型患者上前牙唇侧ABT均小于其腭侧。单侧唇裂伴牙槽突裂与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健侧上中切牙、侧切牙骨开裂发生率及患侧侧切牙、尖牙根颈处牙槽骨厚度存在差异;单侧与双侧完全性唇腭裂间上前牙骨开窗、骨开裂发生率及牙槽骨厚度则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腭裂 开裂 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劈开、牙槽嵴扩张联合GBR技术同期上颌前牙区种植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5
作者 周勇 宋光保 +2 位作者 郑树灿 邵海宾 罗伟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15年第2期70-74,共5页
目的:评价上前牙区牙槽骨水平宽度不足的患者应用骨劈开、牙槽嵴扩张联合GBR技术同期植入种植体的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5月~2013年9月,选取来本院就诊的24例上前牙种植区剩余骨量不足患者,应用超声骨刀行前牙牙槽骨劈开术,骨... 目的:评价上前牙区牙槽骨水平宽度不足的患者应用骨劈开、牙槽嵴扩张联合GBR技术同期植入种植体的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5月~2013年9月,选取来本院就诊的24例上前牙种植区剩余骨量不足患者,应用超声骨刀行前牙牙槽骨劈开术,骨扩张、同期植入30枚Ankylos种植体,辅以GBR技术。6个月后,平行投照根尖片、 CBCT复查,完成修复,随访1年。结果:牙槽嵴唇腭侧术前、术后平均宽度分别为(3.2±0.12) mm和(6.4±0.16)mm,差异有统计意义(t=239.024, P〈0.05),牙槽骨宽度在术后基线与半年后结果相比,差异无统计意义(t=1.795, P〉0.05)。结论:骨劈开、牙槽嵴扩张联合GBR技术并同期植入种植体短期临床效果较好,远期效果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嵴扩张 引导再生术 上颌前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年期中切牙区牙槽骨缺损的锥体束CT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媛 陈慧霞 +2 位作者 许衍 马俊青 林汤毅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267-1269,1276,共4页
目的 :研究少年期中切牙区唇侧牙槽骨骨开裂和骨开窗的发生率并探讨与其相关的硬组织测量指标。方法 :对42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错牙合畸形患者的锥体束CT(CBCT)进行评估,应用MIMICS 10.0软件测量168颗中切牙牙槽骨缺损值并统计骨开裂和(或... 目的 :研究少年期中切牙区唇侧牙槽骨骨开裂和骨开窗的发生率并探讨与其相关的硬组织测量指标。方法 :对42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错牙合畸形患者的锥体束CT(CBCT)进行评估,应用MIMICS 10.0软件测量168颗中切牙牙槽骨缺损值并统计骨开裂和(或)骨开窗的发生率,并对42例患者进行CBCT三维和头颅侧位片二维头影测量,应用SPSS 21.0统计软件对中切牙区牙槽骨缺损值与8项常用的硬组织测量指标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少年期上、下中切牙区牙槽骨缺损的发生率分别为7.14%、70.24%;上、下中切牙骨开裂值与SN-MP角呈正相关;下中切牙骨开窗值与ANB角、L1-NB角、L1-MP角呈负相关,与SNB角呈正相关。结论:少年期下中切牙骨缺损的发生率较高,头影测量中部分硬组织测量指标与中切牙骨缺损的发生相关,对临床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年期 中切 开裂 锥体束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正畸初诊患者骨开裂率及骨开窗率的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张蕊 陈曦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19年第9期10-11,14,共3页
目的应用CBCT评价西安地区成人正畸初诊患者牙槽骨骨开裂及骨开窗的发生率及牙位分布情况。方法通过纳入排除标准,从笔者科室2014年1月~2017年1月正畸初诊的成人患者常规CBCT影像中选择360例,观察牙槽骨骨开裂及骨开窗的发生情况,并进... 目的应用CBCT评价西安地区成人正畸初诊患者牙槽骨骨开裂及骨开窗的发生率及牙位分布情况。方法通过纳入排除标准,从笔者科室2014年1月~2017年1月正畸初诊的成人患者常规CBCT影像中选择360例,观察牙槽骨骨开裂及骨开窗的发生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统计的360例患者中,骨开裂及骨开窗的发生率分别为52.78%和28.33%。骨开裂前牙区为49.72%,前磨牙区为17.22%,磨牙区为7.50%;骨开窗前牙区为27.22%,前磨牙区为7.78%,磨牙区为1.39%。结论成人正畸初诊患者中,骨开裂及骨开窗有较高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裂 CB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在骨性Ⅱ类及Ⅲ类高角错[牙合]患者下切牙区牙槽骨形态差异测量中的应用
8
作者 严俊 赵润成 李丽娜 《中国当代医药》 2020年第9期101-103,共3页
目的探讨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BCT)在骨性Ⅱ类及Ⅲ类高角错[牙合]患者下切牙区牙槽骨形态差异测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3月台山市人民医院口腔科收治的80例骨性Ⅱ类及Ⅲ类高角错[牙合]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测量两类高... 目的探讨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BCT)在骨性Ⅱ类及Ⅲ类高角错[牙合]患者下切牙区牙槽骨形态差异测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3月台山市人民医院口腔科收治的80例骨性Ⅱ类及Ⅲ类高角错[牙合]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测量两类高角错[牙合]患者下切牙区牙槽骨的高度和牙槽骨厚度。结果骨性Ⅱ类及Ⅲ类高角错[牙合]患者下切牙区牙槽骨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性Ⅱ类和Ⅲ类唇侧CEJ下2、4、6 mm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性Ⅲ类患者舌侧CEJ下2 mm、4 mm、6 mm处以及唇舌侧根尖处牙槽骨厚度小于Ⅱ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性Ⅲ类高角错[牙合]患者下切牙区牙槽骨厚度在唇舌侧根尖区比骨性Ⅱ类高角错[牙合]患者更加单薄且狭窄,在进行前牙的唇舌向移动时要特别注意转矩的控制,以避免牙根吸收、骨开窗以及骨开裂等症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牙区牙槽骨开窗和开裂 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性Ⅱ类及Ⅲ类高角错[合]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舌侧矫治拔牙病例上下前牙治疗前后牙槽骨改建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吴晓玫 郭宏铭 +1 位作者 白玉兴 厉松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19年第4期206-210,共5页
目的针对安氏Ⅰ类双颌前突患者,采用个性化舌侧矫治器,确定前牙内收后牙槽骨的改建情况,为正畸治疗中牙齿在牙槽骨内的安全移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15例安氏Ⅰ类双颌前突拔牙患者,采用个性化舌侧矫治器,获取其治疗前后牙尖交错位的C... 目的针对安氏Ⅰ类双颌前突患者,采用个性化舌侧矫治器,确定前牙内收后牙槽骨的改建情况,为正畸治疗中牙齿在牙槽骨内的安全移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15例安氏Ⅰ类双颌前突拔牙患者,采用个性化舌侧矫治器,获取其治疗前后牙尖交错位的CBCT图像,使用SimPlant Pro 13.0软件测量并使用SPSS20.0软件对患者治疗前后测量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及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采用舌侧矫治器内收前牙后,上前牙根尖部位的唇侧牙槽骨厚度增加,腭侧牙槽骨厚度减小;上下前牙腭侧牙槽骨高度均降低,舌侧骨开裂加重,个别牙齿唇侧骨开窗率降低。结论安氏Ⅰ类双颌前突患者舌侧矫治前后,牙槽骨并没有随牙齿移动同等程度改建,治疗后牙槽骨以骨吸收为主,骨增生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侧矫治 CBCT 开裂 改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周辅助成骨加速正畸治疗下颌骨前牙槽区骨开裂和开窗患者中的应用
10
作者 白银 张孝霞 朱艺丹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341-345,共5页
目的分析牙周辅助成骨加速正畸(PAOO)治疗下颌骨前牙槽区骨开裂和开窗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我院诊断下颌骨前牙槽区骨开裂或开窗患者共45例(239个位点),男性20例,女性25例,年龄21~45岁,平均(31.2±... 目的分析牙周辅助成骨加速正畸(PAOO)治疗下颌骨前牙槽区骨开裂和开窗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我院诊断下颌骨前牙槽区骨开裂或开窗患者共45例(239个位点),男性20例,女性25例,年龄21~45岁,平均(31.2±9.9)岁。均采用PAOO进行治疗,至少随访12个月。记录术前、随访6个月和12个月的临床参数和锥形束CT(CBCT)参数的变化趋势,其中临床参数包括出血指数(BI)、探诊深度(PD)、角化牙龈宽度(KGW)和牙龈退缩水平(GRL),CBCT参数包括牙根长度(RL)、牙槽嵴顶骨皮质厚度(CBT)、根中腭侧牙槽骨厚度(MBT)、上颌切牙区唇腭侧牙槽骨厚度(ABT)以及垂直槽骨高度(VBH)。结果GRL随着时间延长逐渐下降(F=4.898,P<0.05),而BI、PD和KGW无明显变化趋势(P>0.05)。CBT、MBT和VBH随着时间延长逐渐增加(F=5.032、9.032和7.253,P<0.05),而RL和ABT无明显变化趋势(P>0.05)。结论PAOO技术在软组织和硬组织增强方面对牙周状况有益,对治疗下颌骨前牙槽区骨开裂和开窗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辅助成加速正畸 开裂 下颌 前牙
原文传递
青少年及成年人骨开窗、骨开裂发生率比较的CBCT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郭钰 徐辉 厉松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21年第6期361-365,共5页
目的通过观测未经正畸治疗的错牙合畸形患者的CBCT图像,分析牙槽骨骨开窗、骨开裂的发生情况,以及骨开窗、骨开裂的发生与年龄的关系。方法从北京口腔医院放射科CBCT图像库中按年龄挑选70名符合纳入标准的错牙合畸形患者的CBCT图像,按... 目的通过观测未经正畸治疗的错牙合畸形患者的CBCT图像,分析牙槽骨骨开窗、骨开裂的发生情况,以及骨开窗、骨开裂的发生与年龄的关系。方法从北京口腔医院放射科CBCT图像库中按年龄挑选70名符合纳入标准的错牙合畸形患者的CBCT图像,按年龄分为青少年组和成人组,每组35例。对这70名患者的1933颗牙齿利用CBCT图像进行骨开窗、骨开裂的诊断,统计骨开窗、骨开裂的发生情况以及好发部位。结果青少年组骨缺损发生率为28.02%,其中骨开窗发生率为18.75%,骨开裂发生率为9.27%。成年组骨缺损发生率为47.38%,其中骨开窗发生率为25.39%,骨开裂发生率为21.99%。两组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青少年组和成年组骨开窗均最好发上颌侧切牙、上颌尖牙、下前牙以及上颌第一前磨牙。青少年组的骨开裂最好发于下颌尖牙、下颌切牙及上颌尖牙;成年组骨开裂最好发于上颌第一前磨牙、上颌第一磨牙及下颌前牙。结论牙槽骨的缺损在未经正畸治疗的患者中是普遍存在的,随着年龄增长,牙槽骨缺损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裂 缺损 CB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恒前牙埋伏阻生与外科开窗配合固定矫治器的治疗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守银 张博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5年第7期805-807,共3页
恒牙埋伏阻生是口腔正畸临床常见的错颌畸形。尤其上颌前牙,由于乳牙的滞留、早失导致局部牙槽骨的发育不足,继替恒牙骨内发生错位,相邻牙齿倾斜,继替恒牙萌出间隙不足,甚至间隙被邻牙全部占据,由于多生牙的存在阻碍上颌恒前牙的萌出,
关键词 埋伏阻生 固定矫治器 萌出间隙不足 错颌畸形 发育不足 口腔正畸 前牙 上颌前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畸相关牙槽骨缺损现象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6
13
作者 刘敏 周力 王艳民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500-502,共3页
牙槽骨缺损现象与正畸治疗密切相关。自然存在的骨开裂、骨开窗等将会影响正畸治疗的效果,而不恰当的正畸治疗又会导致或者加速骨开裂、骨开窗的发生。本文就正畸相关的骨开裂、骨开窗等牙槽骨缺损现象的病因、易发部位及发病特点、对... 牙槽骨缺损现象与正畸治疗密切相关。自然存在的骨开裂、骨开窗等将会影响正畸治疗的效果,而不恰当的正畸治疗又会导致或者加速骨开裂、骨开窗的发生。本文就正畸相关的骨开裂、骨开窗等牙槽骨缺损现象的病因、易发部位及发病特点、对机体的影响、防治方法、研究方法等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损 开裂 正畸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槽骨厚度与正畸治疗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洪建梅 胡江天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7年第3期129-131,共3页
正畸治疗过程中牙根的移动能力和范围决定了矫治最终效果。牙齿移动量,移动方向与牙根周围牙槽骨厚度密切相关。骨量不足将大大增加骨开窗骨开裂,牙根吸收或前牙区美观欠佳,牙周组织破坏等风险。影响骨厚度的相关因素为牙位,错类型,... 正畸治疗过程中牙根的移动能力和范围决定了矫治最终效果。牙齿移动量,移动方向与牙根周围牙槽骨厚度密切相关。骨量不足将大大增加骨开窗骨开裂,牙根吸收或前牙区美观欠佳,牙周组织破坏等风险。影响骨厚度的相关因素为牙位,错类型,牙槽骨高度,密度,牙周生物型等。本文对牙槽骨厚度与正畸治疗的密切联系及影响牙槽骨厚度的因素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度 开裂 周病 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矫治错[牙合]畸形与牙槽骨缺损发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瑞洁 郭子煜 +1 位作者 秦文(综述) 金作林(审校)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27-531,共5页
无托槽隐形矫治是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一种新兴的矫治器系统,具有可摘戴、美观、舒适、简化临床操作等特点,能够解决轻中难度的正畸病例,同时也有其不可避免的不足。近年来,“健康矫治”逐渐成为现代正畸追求的治疗目标之一,其中一个重... 无托槽隐形矫治是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一种新兴的矫治器系统,具有可摘戴、美观、舒适、简化临床操作等特点,能够解决轻中难度的正畸病例,同时也有其不可避免的不足。近年来,“健康矫治”逐渐成为现代正畸追求的治疗目标之一,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牙周组织的健康。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基于矫治器材料特点,在正畸治疗过程中控根能力有限,有时可能会损害牙周硬组织健康,发生牙根吸收、牙槽骨缺损等问题。该文就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与牙槽骨缺损的发生情况及其临床诊断、治疗方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托隐形矫治器 缺损 开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锥形束CT用于骨性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切牙区唇侧牙槽骨开窗及骨开裂的研究 被引量:20
16
作者 赵岩 屈振宇 +2 位作者 刘琳 胡炜 李刚 《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 2016年第1期2-7,共6页
目的 应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研究成人骨性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切牙区唇侧牙槽骨开窗及骨开裂的发生率及分布情况,为正畸治疗提供一定参考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5月间北京大学口腔... 目的 应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研究成人骨性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切牙区唇侧牙槽骨开窗及骨开裂的发生率及分布情况,为正畸治疗提供一定参考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5月间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进行锥形束CT扫描的2 376例患者中,临床诊断为骨性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的65例成人患者进行上、下颌切牙区唇侧牙槽骨开窗及骨开裂的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样本人群中,骨开窗和骨开裂的发生率分别为75.38%(49/65)和86.15%(56/65).在不同骨开窗类型中,小于等于根长1/3的骨开窗约占骨开窗总数的76.88%.在不同骨开裂类型中,范围在2-4 mm的最多,约占骨开裂总数的77.13%.在样本牙齿中,切牙区唇侧牙槽骨开窗的发生率为30.78%,以左上颌侧切牙最高(7.69%),右上颌侧切牙次之(6.92%),右上颌中切牙最低(1.15%);切牙区唇侧牙槽骨开裂的发生率为36.15%,右下颌中切牙最高(9.62%),左下颌中切牙次之(8.27%),下颌的发生率高于上颌.男性与女性切牙唇侧骨开窗与骨开裂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骨性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中,切牙区唇侧牙槽骨开窗和骨开裂的发生率较高,且多数骨开窗范围小于等于根长1/3,骨开裂在2-4 mm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裂 性安氏Ⅱ类1分类错(合)畸形
原文传递
锥形束CT在辅助微种植体支抗植入及评价成人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矫治效果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7
17
作者 刘明辉 沈悦 +3 位作者 曾翠敏 李淑婷 邓溪川 吕俊丽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9年第4期106-110,共5页
目的:探究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CBCT)在辅助微种植体支抗植入及评价成人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矫治效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3月笔者医院正畸科收治的102例安氏Ⅱ类1分类错... 目的:探究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CBCT)在辅助微种植体支抗植入及评价成人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矫治效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3月笔者医院正畸科收治的102例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CBCT引导下进行微型种植体支抗拔牙矫治,并记录患者治疗前后CBCT扫描数据,观察患者牙槽骨开裂、开窗发生情况,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软组织和牙槽骨等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患者治疗后Ns-Sn-Pos、NLA等软组织指标均明显优于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ULL、LLL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A、LA等牙槽骨指标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上、下中切牙、侧切牙的牙根长度较治疗前明显缩短,有统计学意义(P<0.01),下颌尖牙牙根长度较矫治前稍有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颌尖牙牙根长度较矫治前无明显变化,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矫治后均有前牙区牙槽骨开窗、开裂情况发生,但发生率较低,其中前牙区牙槽骨总开裂率为17.00%,总开窗率为7.76%。结论:CBCT在辅助微种植体支抗植入及评价成人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矫治效果中作用显著,通过提高矫治方案的科学性、准确性有效提高了矫治效果,同时降低了患者牙槽骨开裂、开窗风险,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 微型种植体支抗 安氏Ⅱ类1分类错(合) 开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畸治疗磨牙移动的解剖限制及临床应对
18
作者 杨雨青 赵青 《口腔疾病防治》 2023年第9期667-672,共6页
随着生物力学的发展及支抗钉等辅助装置的应用,牙齿长距离移动的实现程度大大提升,以代偿骨性问题,达到咬合稳定及颜貌美观的矫治目标。然而,骨开窗、骨开裂、牙根吸收等问题却也较从前更加多发,究其原因,多是忽略了牙移动的诸多限制因... 随着生物力学的发展及支抗钉等辅助装置的应用,牙齿长距离移动的实现程度大大提升,以代偿骨性问题,达到咬合稳定及颜貌美观的矫治目标。然而,骨开窗、骨开裂、牙根吸收等问题却也较从前更加多发,究其原因,多是忽略了牙移动的诸多限制因素,尤其是解剖结构对于牙移动的影响。本文聚焦于正畸诊疗中磨牙移动的解剖限制,包括牙槽骨骨皮质、上颌窦底、下颌神经管等在牙移动范围内的解剖特征,并对相应的临床应对措施做出了总结:对于牙槽骨骨皮质及下颌神经管,正畸医生应根据临床检查并结合锥形束投照计算机重组断层影像(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等影像学检查,先将磨牙牙根进行转矩控制离开骨板,后根据个性化的移动路径控制磨牙的移动量及移动方向;对于与牙根关系密切的上颌窦底,医生应注意轻力、持续力的原则及合适的生物力学原理,实现牙齿的整体移动、穿越上颌窦。总之,临床实践中,应尽可能规避这些解剖结构的限制及带来的风险,从而提升正畸治疗的效果和长期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治疗 解剖限制 移动 开裂 皮质 上颌窦底 下颌神经管 锥形束投照计算机重组断层影像 转矩控制 生物力学 龈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颌窦提升技术的应用研究
19
作者 李元帅 韩泽民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9期167-168,共2页
随着口腔技术的不断发展,种植牙已渐渐成为缺失牙的主流修复方式。上颌后牙区缺失,常因牙槽嵴吸收,解剖因素及骨质疏松等原因导致种植牙所需的牙槽骨骨量不足,影响修复[1]。1996年国际种植牙年会上上颌窦提升术被公认为有效解决上颌骨... 随着口腔技术的不断发展,种植牙已渐渐成为缺失牙的主流修复方式。上颌后牙区缺失,常因牙槽嵴吸收,解剖因素及骨质疏松等原因导致种植牙所需的牙槽骨骨量不足,影响修复[1]。1996年国际种植牙年会上上颌窦提升术被公认为有效解决上颌骨萎缩、牙槽嵴高度不够的一种方法[2]。它的关键在于完整无损地剥离和提升上颌窦底粘膜。按照手术路径,上颌窦提升术可分为上颌窦侧壁开窗法和经牙槽突上颌窦底提升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窦提升术 提升技术 种植 量不足 嵴吸收 嵴高度 上颌后 有效解决 修复方式 手术路径 解剖因素 质疏松 提升法 缺失 萎缩 粘膜 无损 年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