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青铜刻刀在青铜器上錾刻铭文的可行性研究
1
作者 张凯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1-294,共14页
文章分析了不同锡(Sn)含量的青铜刻刀(12%、16%、20%、23%、26%、30%)在青铜板(含锡12%)上的刻铭试验,发现其均能刻铭成功,差异体现在刻铭的效果和刻刀的磨损上,含锡20%的刻刀刻字效果明显且刻刀持久耐用,低于此值的刻刀出现卷刃,高于... 文章分析了不同锡(Sn)含量的青铜刻刀(12%、16%、20%、23%、26%、30%)在青铜板(含锡12%)上的刻铭试验,发现其均能刻铭成功,差异体现在刻铭的效果和刻刀的磨损上,含锡20%的刻刀刻字效果明显且刻刀持久耐用,低于此值的刻刀出现卷刃,高于此值的刻刀出现磨平或崩刃,且刻字效果不太理想。随着含锡量的增加,青铜的硬度先升后降,在加入铅(Pb)后,青铜的硬度普遍降低,为錾刻的实施提供了良好条件。此外,通过考察宏观的力学性能和微观的金相组织,本文分析了上述试验现象产生的原因,并在扫描电镜和XRD的配合下,更深入地讨论了硬度先升后降的机理。从技术角度看,青铜时代早期的刻铭并不难实现,无需借助铁质工具,这为西周时期晋侯苏钟以及更早的商代刻铭提供了试验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刻铭 青铜 晋侯苏钟 刀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定出土唐代石雕佛塔刻铭构件
2
作者 杜平 《文物春秋》 2024年第4期81-82,F0002,共3页
2001年春正定县南城门复建施工中,于残断土垣下出土一件唐代石雕佛塔刻铭构件,现入藏正定博物馆。该构件刻有发愿文与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一卷。发愿文中载赵元贞于唐开元十六年(728)造一石佛塔,文中所涉慈因寺在地方史志中未有记载,故该... 2001年春正定县南城门复建施工中,于残断土垣下出土一件唐代石雕佛塔刻铭构件,现入藏正定博物馆。该构件刻有发愿文与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一卷。发愿文中载赵元贞于唐开元十六年(728)造一石佛塔,文中所涉慈因寺在地方史志中未有记载,故该石构件对于唐代佛塔形制、雕饰以及正定乃至河北地区佛教发展史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雕佛塔构件 刻铭 唐代 河北正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临淄战国墓出土的刻铭谈齐国的度量衡问题 被引量:1
3
作者 李鸿雁 《文博》 2010年第6期35-38,共4页
对先秦时期各国度量衡制度的研究是考古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临淄战国墓出土的有关计量内容的刻铭器与东周诸国的度量衡制度进行了分析比较,并对齐国的量制和衡制问题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 临淄 战国墓 刻铭 齐国 度量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汉帝陵神道石象与刻铭“天禄”“辟邪” 被引量:3
4
作者 宫万琳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11年第2期69-71,共3页
秦汉厚葬,修冢茔、开神道、置神道石刻,成为丧葬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秦汉神道石刻,今多不存。洛阳北邙东汉五陵仅存一神道石象。而天禄、辟邪之类石刻神兽,在中原地区多有发现,不但有显示发展演变规律的洛阳... 秦汉厚葬,修冢茔、开神道、置神道石刻,成为丧葬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秦汉神道石刻,今多不存。洛阳北邙东汉五陵仅存一神道石象。而天禄、辟邪之类石刻神兽,在中原地区多有发现,不但有显示发展演变规律的洛阳、孟津和南阳三种样式,而且发现"天禄"、"辟邪"与"缑氏蒿聚成奴作"刻铭,十分难得。神道石刻传到江左南朝,又形成一种以设置的制度化、组合的简明化、造型的规范化与纹饰的华丽化这类新体系和新样式,在中国美术史尤其是雕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道石 石象 石辟邪 刻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邢窑刻铭、题款探析 被引量:4
5
作者 李振奇 贾忠敏 《文物春秋》 2008年第6期16-24,共9页
邢窑为唐代著名的白瓷窑场。本文依据文献记载及相关考古资料,探讨分析了邢窑的刻铭和题款,并对邢窑"翰林"、"盈"及"官"字款与临城祁村窑姓氏刻铭的不同进行了阐述,认为祁村窑刻铭、题款的含义或为单做... 邢窑为唐代著名的白瓷窑场。本文依据文献记载及相关考古资料,探讨分析了邢窑的刻铭和题款,并对邢窑"翰林"、"盈"及"官"字款与临城祁村窑姓氏刻铭的不同进行了阐述,认为祁村窑刻铭、题款的含义或为单做共烧以避免产品混杂,或为商品竞争而刻划的窑主姓氏;邢窑"翰林"、"盈"字款是宫廷的定烧器,因而为皇室所垄断;"官"字款则是地方官府所烧之物,并作为贡品供奉于宫廷,除官府使用外,尚可作为高档商品参与社会流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邢窑 内丘 临城 刻铭 题款 白瓷印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阳定窑遗址古墓发现的刻铭白瓷碗 被引量:1
6
作者 杨敬好 《文物春秋》 2009年第6期74-75,共2页
曲阳定窑遗址内北镇古墓出土的五代定窑白瓷碗,碗上有三处镌刻铭文,分别位于外腹、内底和底足,多达15个字,十分罕见,是研究定窑铭文不可多得的珍贵实物资料。
关键词 定窑 五代 刻铭 白瓷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阳地区出土的两件西汉刻铭铜器浅议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智裕 金岩 唐仁子 《文物春秋》 2011年第1期65-66,共2页
辽阳博物馆收藏有两件1988年出土于辽阳市太子河区东京陵乡石嘴山汉墓中的西汉刻铭铜器,其中的铜魁应为铜承盘,与同墓出土的铜熏炉是一组器物。两件铜器所刻铭文为研究汉代计量提供了实物资料,也反映了汉代辽阳地区与内地的经济交往。
关键词 辽阳 西汉 刻铭铜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世交君子■(叕)簠刻铭字形及其出土地域的核定 被引量:1
8
作者 麦里筱 《古文字研究》 2018年第1期219-225,共7页
大多数的铜器铭文,常常能提供宝贵的历史信息。考古学者能把这些铜器的出土地点和周围的地理环境,明确地记录下来,也是很重要的。可惜很多收藏家购入铜器的时候,已无法弄清来源,于是这些文物的历史价值就不如科学发掘的。虽然如此,铭文... 大多数的铜器铭文,常常能提供宝贵的历史信息。考古学者能把这些铜器的出土地点和周围的地理环境,明确地记录下来,也是很重要的。可惜很多收藏家购入铜器的时候,已无法弄清来源,于是这些文物的历史价值就不如科学发掘的。虽然如此,铭文间亦可以保存一些颇有意思的线索。例如,本文探讨的中国国家博物馆(《殷周金文集成》仍沿用旧称"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的交君子叕簠的来源,也得靠这样仅存的器内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土地点 考古学者 中国历史博物馆 铜器 国家博物馆 《殷周金文集成》 刻铭 地理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淮安出土东魏石刻铭文造像碑
9
作者 王锡民 陈锦惠 《东南文化》 CSSCI 1994年第4期127-128,共2页
江苏淮安出土东魏石刻铭文造像碑王锡民,陈锦惠1993年8月26日,淮安市人民法院工地的建筑工人,在挖掘基础时,发现了一块东魏石刻铭文造像碑。市博物馆及文管办的工作人员闻讯后立即前往工地,法院的同志搜集后迅速转交市博物... 江苏淮安出土东魏石刻铭文造像碑王锡民,陈锦惠1993年8月26日,淮安市人民法院工地的建筑工人,在挖掘基础时,发现了一块东魏石刻铭文造像碑。市博物馆及文管办的工作人员闻讯后立即前往工地,法院的同志搜集后迅速转交市博物馆收藏。石造像碑发现于地表下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像碑 造像 艺术风格 时代特征 刻铭 淮安 北魏太武帝灭佛 人生无常 江苏 博物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刻铭记我是一名九三人
10
作者 关源中 《民主与科学》 1995年第6期31-31,共1页
时刻铭记我是一名九三人关源中虽然我年愈花甲,却只是一名才有8年社龄的"年轻九三人"。由于工作需要,我至今担任社白银市委会的专职主委,我为此而高兴和自豪。忆往事。五十年代初我在西北工学院读书时,得知院校几位国家知名教授... 时刻铭记我是一名九三人关源中虽然我年愈花甲,却只是一名才有8年社龄的"年轻九三人"。由于工作需要,我至今担任社白银市委会的专职主委,我为此而高兴和自豪。忆往事。五十年代初我在西北工学院读书时,得知院校几位国家知名教授是九三人时,在我年轻的心灵中,对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银市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刻铭 知识分子 白银有色金属公司 为人民服务 《邓小平文选》 勘测设计工作 试验项目 水利工程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责任——时刻铭记在心中
11
作者 安孟吉 《采写编》 1998年第2期1-1,共1页
新闻工作是有着自身“高贵天性”的特殊行业。所谓“高贵天性”就是社会责任。谈到新闻工作者的责任,自然而然的就想到江泽民总书记在人民日报讲的那段极其精辟深刻的话: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党... 新闻工作是有着自身“高贵天性”的特殊行业。所谓“高贵天性”就是社会责任。谈到新闻工作者的责任,自然而然的就想到江泽民总书记在人民日报讲的那段极其精辟深刻的话: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党的新闻事业与党休戚与共,是党的生命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舆论导向 新闻工作者 新闻事业 刻铭 党的生命 大局意识 邹韬奋 特殊行业 职业道德准则 社会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石器刻铭
12
《中国书法》 2025年第2期138-138,共1页
马衡等学者指出古人以玉为宝,为石器时代的遗风。古人很早就掌握了用玉和石生产工具、礼器的技术,并刻写铭文表达一定的意义,如石质乐器石磐,石质容器石盆、石香炉、舍利函等,还有如投龙记、石褐、砺石、石砚等各种零散玉石器物上,都刻... 马衡等学者指出古人以玉为宝,为石器时代的遗风。古人很早就掌握了用玉和石生产工具、礼器的技术,并刻写铭文表达一定的意义,如石质乐器石磐,石质容器石盆、石香炉、舍利函等,还有如投龙记、石褐、砺石、石砚等各种零散玉石器物上,都刻有篇幅不同,用途各异的铭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舍利函 投龙 石质 刻铭 礼器 石磐 生产工具 石器时代
原文传递
战国晚期韩国疆域变迁新考——以兵器刻铭为中心 被引量:9
13
作者 吴良宝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4-97,122,共5页
战国晚期韩国疆域的变迁,史书记载有阙。本文根据传世文献与出土的兵器、货币等战国文字资料,详细梳理了战国晚期韩国上党郡与南阳郡等主要领土的变化情况,不仅印证了《史记》等书记载的长平战后韩国固有上党郡的记载,纠正了已有研究中... 战国晚期韩国疆域的变迁,史书记载有阙。本文根据传世文献与出土的兵器、货币等战国文字资料,详细梳理了战国晚期韩国上党郡与南阳郡等主要领土的变化情况,不仅印证了《史记》等书记载的长平战后韩国固有上党郡的记载,纠正了已有研究中的某些疏误,而且从中得知"南梁"、"襄城"等城邑直到韩王安时仍未入秦,补充了史书记载的阙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晚期 韩国疆域 兵器刻铭
原文传递
“黄君法行”朱字刻铭砖的探索 被引量:4
14
作者 陆锡兴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85-88,共4页
洛阳市三乐食品总厂住宅楼工地发掘了东汉晚期墓葬(C3M226),发掘者称之为东汉孝女黄晨、黄芍合葬墓,定名的根据是墓内出土的砖的刻铭。刻砖铭共两块。正方形,一件边长45、另一件边长41厘米,厚均4.5厘米。
关键词 “黄君法行” 朱字刻铭 中国 文物考古 洛阳市
原文传递
秦、三晋纪年兵器的刻铭及行款论析
15
作者 苏辉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52-155,共4页
秦、三晋纪年铜戈的援部已经不见铭文,胡部铭文的主流形式表现为单一行铭文从援向胡的下端而行,但偶有的反向铭文可能是与特殊的用途有关。样式最多的还是胡部的铭文,根据字行与阑的角度可分为Ⅰ、Ⅱ两型,Ⅰ型又可分为a、b两式,铭文有... 秦、三晋纪年铜戈的援部已经不见铭文,胡部铭文的主流形式表现为单一行铭文从援向胡的下端而行,但偶有的反向铭文可能是与特殊的用途有关。样式最多的还是胡部的铭文,根据字行与阑的角度可分为Ⅰ、Ⅱ两型,Ⅰ型又可分为a、b两式,铭文有铸有刻。矛、铍的铭文行款相对而言较为简单。就国别来说,秦和三晋者主要特点很相似,但也在某些方面各有特点。春秋时期以及之前的铜器绝大多数是铸铭,到了战国时期刻铭在数量上占了较大的优势,这种明显的转变背后有多种因素在起主导作用,其中工具材质更新、技术手段提高为直接原因,而社会各阶层普遍追求的雕刻风尚则是最基本的推动力。四国纪年兵器主要集中在战国中期到晚期,正好体现了当时刻划铭文成为主流的青铜兵器生产的大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晋 青铜兵器 刻铭 行款
原文传递
石刻铭文与法律史料
16
作者 李雪梅 《中外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81-85,共5页
一、石刻铭文与法律史料的关系 中国石刻与金文同时产生,但遗存下来的殷商刻石却很少。秦汉以后,铭刻文字有舍金重石的发展趋向。秦始皇时曾巡游各地刻石“颂秦德”,“表垂于常式”,彰明其文治武功和法令制度。东汉时石刻文字增多,石刻... 一、石刻铭文与法律史料的关系 中国石刻与金文同时产生,但遗存下来的殷商刻石却很少。秦汉以后,铭刻文字有舍金重石的发展趋向。秦始皇时曾巡游各地刻石“颂秦德”,“表垂于常式”,彰明其文治武功和法令制度。东汉时石刻文字增多,石刻形式多样,除碑刻外,刑徒砖、买地券、画像石等也流行一时。魏晋两朝屡申立碑之禁,南朝相袭不改,于是立碑成了埋铭,墓志获得充分发展。隋唐宋以后,碑刻颂辞、纪事已深入人心,并得到官府的提倡,在国家法律中,甚至出现有“护碑”的条文。《唐律疏义·杂律》“毁人碑碣石兽”条称:“《丧葬令》:‘五品以上,听立碑;七品以上,立碣。茔域之内,亦有石兽。’其有毁人碑、碣及石兽者,徒一年。”宋代以降,民间的各种应用石刻日益增多,石刻文字的篇幅和内容都有所增加。因此时及以后的碑刻文字资料内容丰富,多被世人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史 买地券 资料 材料 国家法律 法律制度 刻铭 文与法 唐律疏义
原文传递
重定时间标准与历史位置——《新刻漏铭》新论 被引量:3
17
作者 程章灿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9-37,共9页
萧梁初年,陆倕先后撰写了《石阙铭》和《新刻漏铭》两篇铭文,这两篇文章同样被《文选》卷56选录,传诵千古。如果说《石阙铭》主要是从空间角度着眼进行文化正统的论证,那么,《新刻漏铭》就是从时间角度进行历史正统的论证。漏刻之实际功... 萧梁初年,陆倕先后撰写了《石阙铭》和《新刻漏铭》两篇铭文,这两篇文章同样被《文选》卷56选录,传诵千古。如果说《石阙铭》主要是从空间角度着眼进行文化正统的论证,那么,《新刻漏铭》就是从时间角度进行历史正统的论证。漏刻之实际功用,本在铭刻时间,而作为一种礼制,它则象征着权力和制度之权威("气均衡石,晷正权概"),亦被作为治世乃至盛世之表征("乃置挈壶,是为熙载")。在南北朝对立之世,新制刻漏足以宣扬皇威,重定时间标准,并将南方的萧梁王朝置于古圣先贤的历史承传序列之中("爰究爰度,时惟我皇""配皇等极,为世作程"),永垂不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选》 陆倕 《新 时间 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阳市博物馆收藏的几件汉代刻铭铜器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霞 《中原文物》 2004年第5期61-64,共4页
南阳市博物馆收藏有一批精致的青铜器,其中有几件汉代刻铭铜器尤为珍贵,现挑选7件未见著录者介绍如下:
关键词 南阳市博物馆 汉代 刻铭铜器 历史文化
原文传递
秦俑坑出土刻铭纪年兵器初探
19
作者 蒋文孝 《中国历史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2-38,共7页
本文以秦俑坑出土刻铭纪年兵器为基础,对秦代兵器的刻铭制度和兵工生产制度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秦俑坑 刻铭纪年 兵器 兵工生产
原文传递
时刻铭记党培育 愿将毕生献统计
20
作者 许绥侯 《中国统计》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30-31,共2页
做好县一级的统计工作,对提高我国统计工作水平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对搞准基层统计数据,尤其是搞准农村统计数据,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而做好县级统计工作约关键在于县级统计机构的领导.下面介绍的是四位长年工作在基层的县统计局长的事... 做好县一级的统计工作,对提高我国统计工作水平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对搞准基层统计数据,尤其是搞准农村统计数据,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而做好县级统计工作约关键在于县级统计机构的领导.下面介绍的是四位长年工作在基层的县统计局长的事迹材料,其中第一篇的作者许绥侯同志是辽宁省统计局组织的”‘热爱统计、献身统计’先进事迹报告团”在全省各市进行巡回报告的成员之—.这些县统计局长在自己的岗位上尽心尽职,工作很有成绩.他们的共同之处是热爱统计事业.清正廉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无私奉献.他们发扬了雷锋精神,在各自岗位上做出了突出贡献,受到人们的好评.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我们希望全国广大统计工作者,特别是县级统计机构的领导干部能从中得到启迪,共同为发展我国的统计事业作出更多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刻铭 县级统计工作 统计局 阜新县 县级统计机构 公社农业 统计事业 统计专业 学员 勤奋工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