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USS漏斗胸矫形术后46例切口反应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曾瑞瑞 杨洋 +2 位作者 杨林 张大 王家祥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9年第8期1408-1409,共2页
目的分析比较漏斗胸NUSS矫形术后切口反应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10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395例漏斗胸NUSS矫形术患儿,术后发生切口反应46例(11.65%),男33例,女13例,平均年龄为(11.08±5.18)岁。其... 目的分析比较漏斗胸NUSS矫形术后切口反应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10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395例漏斗胸NUSS矫形术患儿,术后发生切口反应46例(11.65%),男33例,女13例,平均年龄为(11.08±5.18)岁。其中,26例患儿保守治疗,20例患儿手术清创治疗。治疗过程中皆应用抗生素辅助治疗。运用χ~2检验对漏斗胸术后切口反应两种治疗方法1个月后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治疗1个月后随访结果示保守治疗组11例切口改善,15例治疗效果欠佳,患儿切口皆未愈合完全。手术治疗组15例术后切口愈合良好,5例仍有渗液红肿症状。手术治疗效果优于保守治疗(P<0.05)。结论临床上漏斗胸NUSS矫形术后并发症中切口反应较为常见,手术清创引流治疗效果优于保守治疗,可有效缓解切口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漏斗胸 NUSS手术 切口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漏斗胸Nuss术后切口反应21例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徐冰 刘文英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2015年第11期863-865,共3页
目的探讨Nuss手术矫治漏斗胸术后切口反应的临床表现及治疗经验。方法2010年6月到2014年8月间我院处理了21例漏斗胸术后出现切口反应患儿,其中男19例,女2例,年龄3岁7个月至17岁5个月,平均8岁6个月。本组患儿切口反应发生时间为术后3... 目的探讨Nuss手术矫治漏斗胸术后切口反应的临床表现及治疗经验。方法2010年6月到2014年8月间我院处理了21例漏斗胸术后出现切口反应患儿,其中男19例,女2例,年龄3岁7个月至17岁5个月,平均8岁6个月。本组患儿切口反应发生时间为术后3~24个月,平均9个月。21例患儿中有15例有明确的外伤或者剧烈活动史,3例切口反应之前出现伤口周围皮疹,考虑金属过敏反应,3例出现伤口线结反应。2例患儿出现双侧切口反应,其余均为单侧。结果21例患儿中5例经切口换药愈合,16例行切口清创手术后愈合,其中3例行两次清创手术,1例行3次清创手术,所有患儿均未出现切口感染严重提前拔除钢板情况。所有患儿均得到术后满意随访,随访时间8~54个月,平均21个月,切口愈合满意。结论漏斗胸术后切口反应的发生与患儿的外伤及剧烈活动,金属过敏反应及线结反应有关,早期及时的切口换药及切口清创可以有效的处理切口反应,可以避免内固定钢板的被动取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漏斗胸 NUSS手术 切口反应
原文传递
切口线结反应87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任范文 刘纲 +1 位作者 张铁鑫 张海龙 《吉林医学》 CAS 2001年第5期298-298,共1页
关键词 外科手术 手术并发症 切口线结反应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卵管结扎术后切口线结反应1例分析
4
作者 李英 果宗寿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 CAS 2009年第10期90-90,共1页
病历摘要:李某,女,32岁,2008年12月17日因经后4d要求行输卵管结扎术入院。入院时体检:体温:37.2℃,脉搏:76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90/60mmHg(1mmHg=0.1333kPa),一般情况好,心脏听诊阴性,肝、脾未触及。妇科检查:外阴产型,阴道... 病历摘要:李某,女,32岁,2008年12月17日因经后4d要求行输卵管结扎术入院。入院时体检:体温:37.2℃,脉搏:76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90/60mmHg(1mmHg=0.1333kPa),一般情况好,心脏听诊阴性,肝、脾未触及。妇科检查:外阴产型,阴道通畅,宫颈光滑,子宫后位,大小正常,右侧附件稍增厚,轻压痛,左侧附件正常。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11项、白带常规均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卵管 结扎术 切口线结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口线结反应87例临床分析(摘要)
5
作者 任范文 刘纲 +1 位作者 张铁鑫 张海龙 《沈阳部队医药》 2002年第1期35-35,共1页
切口线结反应是指手术切口愈合后间断地起脓疱,可取出带有脓性分泌物的线结。自1985年至2001年共施行普通外科手术9491例,发生切口线结反应87例,发生率0.92%。上腹正中切口线结反应发生率3.35%(53/1 583),经腹直肌切口发生率1.77%(31/1 ... 切口线结反应是指手术切口愈合后间断地起脓疱,可取出带有脓性分泌物的线结。自1985年至2001年共施行普通外科手术9491例,发生切口线结反应87例,发生率0.92%。上腹正中切口线结反应发生率3.35%(53/1 583),经腹直肌切口发生率1.77%(31/1 7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口线结反应 临床分析 感染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线对骨折术后切口愈合疗效观察 被引量:3
6
作者 陈仕强 谭龙旺 +2 位作者 朱伟 王乐 强少文 《亚太传统医药》 2017年第3期134-136,共3页
目的:探讨红外线促进骨折术后切口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患者给予红外线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2周的治疗,试验组Ⅰ/甲级愈合41例,Ⅱ/... 目的:探讨红外线促进骨折术后切口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患者给予红外线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2周的治疗,试验组Ⅰ/甲级愈合41例,Ⅱ/乙级愈合9例;对照组Ⅰ/甲级愈合30例,Ⅱ/乙级愈合15例,Ⅲ/丙级愈合5例,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外线具有促进骨折术后切口愈合的作用,且对骨科术后切口早期炎性反应具有一定的治疗及预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愈合 红外线 切口早期炎性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护理在降低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中的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张春红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1年第14期188-191,共4页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降低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12月本院无菌手术患者735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常规护理基础上优质护理组(优质护理组,n=400)和常规护理组(n=335)两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切口感染、切口炎...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降低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12月本院无菌手术患者735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常规护理基础上优质护理组(优质护理组,n=400)和常规护理组(n=335)两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切口感染、切口炎症反应、切口延迟愈合情况、护理满意度。结果在切口感染率方面,优质护理组为1.0%(4/400),常规护理组为8.7%(29/335),前者低于后者(P<0.05);在切口炎症反应率方面,优质护理组为1.0%(4/400),常规护理组为9.9%(33/335),前者低于后者(P<0.05);在切口延迟愈合率方面,优质护理组为0,常规护理组为7.5%(25/335),前者低于后者(P<0.05)。在护理满意度方面,优质护理组为94.3%(377/400),常规护理组为83.3%(279/335),前者高于后者(P<0.05)。结论优质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护理 优质护理 无菌手术 切口感染率 切口炎症反应 切口延迟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贴妥用于会阴切口的初探(摘要)
8
作者 刘小燕 孙志远 +3 位作者 刘小平 崔小平 郑莉彦 于蕾 《沈阳部队医药》 1994年第6期574-574,共1页
我院于1993年11月开始将液体胶布“免贴妥”用于会阴切口。随机分两组各50例对比观察。免贴妥组产后会阴切口用免贴妥液体胶布,不加红外线照射;而对照组产后会阴切口不用免贴妥液体胶布,常规红外线照射1/d。结果表明,试验组产妇会... 我院于1993年11月开始将液体胶布“免贴妥”用于会阴切口。随机分两组各50例对比观察。免贴妥组产后会阴切口用免贴妥液体胶布,不加红外线照射;而对照组产后会阴切口不用免贴妥液体胶布,常规红外线照射1/d。结果表明,试验组产妇会阴切口红肿痛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会阴切口全部一期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贴妥 会阴切口 免贴妥液体胶布 切口红肿痛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会阴侧切缝合术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5
9
作者 赵盛飞 杨秀娜 《护理与康复》 2014年第2期128-129,共2页
目的探讨改良会阴侧切缝合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160例自然分娩行会阴侧切的产妇按分娩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会阴切口观察组用改良连续缝合法、对照组用传统缝合法。比较2组缝合时间、切口疼痛、线结反应及愈合情况。结果... 目的探讨改良会阴侧切缝合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160例自然分娩行会阴侧切的产妇按分娩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会阴切口观察组用改良连续缝合法、对照组用传统缝合法。比较2组缝合时间、切口疼痛、线结反应及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缝合时间为(11±2)min,对照组为(19±2)min;观察组切口疼痛0级9例、Ⅰ级69例、Ⅱ级2例,对照组分别为5例、45例、30例;观察组线结反应0度75例、切口甲级愈合78例,对照组线结反应0度33例、切口甲级愈合71例,经比较P均<0.05。结论会阴切口用改良连续缝合,缝合时间短、切口反应轻、愈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阴侧切 缝合 切口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dionuclide Colloid ^(32)P Used for the Treatment of Stage II Lung Cancer by Video Enhanced Minimal Access Muscle Sparing Thoracotomy
10
作者 许栋生 邹卫 +2 位作者 杨如松 马国栋 王科平 《The Chinese-German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CAS 2004年第2期122-123,128,共3页
Objective: To study the feasibility of radionuclide colloid 32P used for the treatment of stage II lung cancer by video enhanced minimal access muscle sparing thoracotomy (VEMAST). Methods: Video assisted thoracosc... Objective: To study the feasibility of radionuclide colloid 32P used for the treatment of stage II lung cancer by video enhanced minimal access muscle sparing thoracotomy (VEMAST). Methods: Video 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 (VATS) was carried out under general anesthesia. A double lumen endobronchial tube was intubated into trachea. One lung ventilation of the healthy side was done during operation. An incision of 8–10 cm long was made along the 4th or 5th intercostals. The lobectomy could be performed under VATS. Radionuclide colloid 32P was injected locally into the area where surgical cleaning of lymph node around was considered to be unsatisfactory or desection of the tumor was not completed. Results: The operation with VEMAST was successful in 29 patients. A conventional lobectomy by thoracotomy had to be done due to unusual bleeding from the pulmonary artery involved during VEMAST in one case and the procedure was interrupted because the pulmonary artery cloud not be separated from the tumor in another patient. There was no dead case or the patient who had any severe complication or adverse response to the radiant. Conclusion: Radionuclide therapy was performed to the treatment of stage II lung cancer with VEMAST in case that surgical resection was considered not to be satisfactory. Minithoractomy assisted with VATS lobectomy and radionuclide colloid 32P therapy is a safe and e?ective technique for some selected stage II lung canc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dionuclide colloid 32P stage II lung cancer video enhanced minimal access muscle sparing thoracotomy lobectom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会阴侧切缝合法效果观察 被引量:3
11
作者 吴惠英 《护理研究(中旬版)》 2008年第3期711-711,共1页
关键词 会阴侧切缝合法 会阴侧切缝合方法 会阴切口缝合 切口线结反应 阴道分娩 切口疼痛 切口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妇消炎栓联合稀碘伏在阴道炎产妇会阴切开术后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3
12
作者 陆佳黛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1年第25期142-144,共3页
目的观察康妇消炎栓联合稀碘伏在阴道炎产妇会阴切开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2月-2020年5月湖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行会阴切开术的阴道炎产妇580例,根据随机摸球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90例,对照组产妇实施会阴切开术,待胎儿... 目的观察康妇消炎栓联合稀碘伏在阴道炎产妇会阴切开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2月-2020年5月湖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行会阴切开术的阴道炎产妇580例,根据随机摸球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90例,对照组产妇实施会阴切开术,待胎儿娩出后给予稀碘伏,研究组产妇实施会阴切开术,待胎儿娩出后给予康妇消炎栓联合稀碘伏。比较2组切口愈合情况、切口肿胀情况、住院时间、切口愈合时间,产后1 d、5 d阴道出血量、宫底下降高度、肛门坠痛评分、宫缩疼痛评分,切口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切口甲级愈合率、无肿胀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住院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产后5 d,2组阴道出血量少于产后1 d,宫底下降高度均高于产后1 d,肛门坠痛评分、宫缩疼痛评分均低于产后1 d,且研究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切口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76%,低于对照组的12.76%(χ^(2)=20.261,P=0.000)。结论康妇消炎栓联合稀碘伏在阴道炎产妇会阴切开术后的应用效果较好,可避免或减少切口不良反应,改善切口愈合与肿胀情况,缩短患者住院、切口愈合时间,减少阴道出血量,加速宫底下降,降低肛门坠痛评分及宫缩疼痛评分,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炎 会阴切开术 康妇消炎栓 稀碘伏 切口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骨修补治疗线结排异反应23例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文涛 张根堂 刘芳玲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86-87,91,共3页
目的观察伴有切口线结反应颅骨修补的治疗效果。方法我科自2010年2月~2012年12月共收治23例伴有切口线结反应的颅骨修补患者,随访半年,观察其早期手术治疗效果。结果23例患者切口愈合良好出院,其中22例未再发现线结反应,1例在术后... 目的观察伴有切口线结反应颅骨修补的治疗效果。方法我科自2010年2月~2012年12月共收治23例伴有切口线结反应的颅骨修补患者,随访半年,观察其早期手术治疗效果。结果23例患者切口愈合良好出院,其中22例未再发现线结反应,1例在术后1个月发现2处线结反应,经清除线结并连续换药后愈合良好,无感染。结论伴有切口线结反应的颅骨修补手术,只要术前、术中及术后处理得当,早期实施手术同样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口线结反应 颅骨修补 早期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